天京事变杨秀清_逼封万岁_说考谬
- 格式:pdf
- 大小:2.51 MB
- 文档页数:5
洪秀全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和同学冯云山传教并发展壮大。
3太平天国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达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二发展壮大1永安封王东西南北翼,杨萧冯韦石,均受东王制。
2定都天京1853年3月攻占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3太平天国的纲领文件定都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4太平天国全盛1853年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进行北伐和西征,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三由胜转衰1天京事变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
1856年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万岁,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出走。
这一事件称为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2挽救危局封洪仁玕为干王,洪仁玕颁布《资政新篇》为能实施。
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将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不利局面。
3天京陷落曾国藩的湘军,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的淮军共同进攻。
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
4评价影响: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斗争时间长,范围广。
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失败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启示:历史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革命胜利。
【基础认知】1.背景: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2.基本概况:洪秀全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两年多就发展会员两千多人。
3.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天王)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4.初步建立政权:不久,洪秀全称天王,攻克永安后,天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5.定都天京:1853年3月,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6.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时间:1853年内容: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目的(理想):天平天国想通过此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2021-2022年广西某校初二(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 毒品是人类的公害,联合国确定每年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
被誉为“中国禁毒第一人”、“世界禁毒先驱”的近代伟人是()A.林则徐B.左宗棠C.邓世昌D.严复2. 在鸦片战争中牺牲的爱国将领不包括()①关天培②左宝贵③聂士成④陈化成A.①④B.①②④C.②③D.①②③④3. 鸦片战争给中国最大的影响是()A.签订了不平等条约B.中国开始遭受外来侵略C.民族矛盾取代阶级矛盾D.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4. 下图显示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中国手工业纺织技术较弱C.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D.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5. 法国大文豪雨果有这样的评价:“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无与伦比的圆明园被毁于()A.英国侵略者B.美国侵略者C.日本侵略者D.英法侵略者6. 恩格斯说到某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这个国家是()A.美国B.英国C.俄国D.法国7. 规定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的不平等条约是()A.《北京条约》B.《虎门条约》C.《天津条约》D.《黄埔条约》A.南京B.天津C.北京D.上海9.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金田起义B.攻占长沙C.攻占南京D.永安建制10. 近代军阀的鼻祖是()A.李鸿章B.曾国藩C.袁世凯D.孙中山11. 下列历史事件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是()A.洪秀全去世B.天京事变C.抗击湘军失败D.天京陷落12. 西方列强的炮声震醒了清王朝的部分官僚,在19世纪60-90年代,他们发起了一场自救运动,提出的口号是()A.民主和科学B.“自强”和“求富”C.变法图强D.三民主义13. 以下是洋务派开办的企业,其中属于民用工业的企业是()A.安庆内军械所B.福州船政局C.江南制造总局D.轮船招商局14.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1、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将收缴来的这些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的气焰,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
它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揭开了近代中国反帝爱国斗争的序幕。
2、《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也是近代中国走向半殖民地的第一个重要标志。
条约的主要内容有: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废除“公行”制度。
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英国从中又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
3、《北京条约》:《北京条约》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后,英、法、俄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的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
《北京条约》是《天津条约》的继续和扩大,它不仅承认《天津条约》完全有效,而且攫取了一些新的侵略权益:增开天津为商埠,使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有了大肆掠夺华北经济的侵略据点;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割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给俄国,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准许外国人招募华工出国;外国教会侵略势力更加深入和日益猖獗。
这些使中国人民的灾难日益深重了。
4、总理衙门:为了适应外国侵略者的需要,清政府于1861年在北京设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
是主管外交,通商以及其他洋务事宜的中央机构。
到1901年改为外务部,共存在40年。
是半殖民地性质的机构。
它的建立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内政与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的标志.5、辛酉政变:1861年11月慈禧勾结奕訢,在外国公使支持下发动政变,处死载垣、端华、肃顺,史称祺祥政变(又称辛酉政变)。
大学中国近代史试题与答案《中国近代史》试题(第1套)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1、在近代中国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战争中是第一位为国捐躯的少数民族将领。
2、鸦片战争后,————————————的矛盾乃是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
3、为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清政府除加重捐税,广开捐输外,还实行制度进行搜刮。
4、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最大获利者。
5、在《校邠庐抗议》中明确提出了“以纲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思想。
6、洋务派在北洋设立的第一个兵工厂是由崇厚建立的。
7、19世纪70至90年代,以形式举办的民用企业,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工业。
8、1885年3月的镇南关大捷,导致了法国内阁的倒台。
9、是19世纪末年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
10、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11、风潮在1911年演变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12、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三部分内容。
13、是辛亥革命的最后一战。
14、中国话剧是由留日学生曾孝谷、李淑同、欧阳予倩、陆镜若等人于年开创的。
15、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提倡。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选多选少均不得分)1、下面哪些属于“清未新政”的内容?()A、改革官制B、整顿财政C、改革学制、奖励工商D、改革兵制2、下列事件哪些发生在同一年?()①清末新政②同盟会的成立③“成都血案” ④《朴次茅斯条约》的签定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3、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中法签定的《天津条约》的内容有:()A、公使常驻北京B、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C、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D、废除公行制度4、19世纪后半期,中国教育发生了那些历史性变化?()A、新式学堂成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形式B、废除科举C、科学与经学并重D、开辟多种途径培养科学技术人才5、近代中国各派军阀的共同点有()。
A、始终打着维护共和的旗号B、利用中央政权排斥异已C、以分散的封建自然经济为基础D、以帝国主义为靠山6、20世纪初中国出现“负芨留洋热潮”,下列关于其社会影响表述正确的内容是()。
历史学基础(清统治的衰落)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名词解释 6.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太平天国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发展的最高峰,最主要是因为( )。
A.其规模和延续时间均属空前B.建立了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C.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D.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严重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清统治的衰落2.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提出一系列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方案主张的是( )。
A.冯云山B.洪仁玗C.杨秀清D.石达开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清统治的衰落3.义和团运动爆发于山东的最直接的原因是( )。
A.甲午之战和战后德国人侵山东B.山东是孔孟之乡,儒家传统文化根深叶茂C.1898年和1899年,山东地区连遇天灾人祸.D.山东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着义和拳等民间秘密结社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清统治的衰落4.( )的创建是清朝兵制的重大改革,对晚清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A.淮军B.湘军C.北洋、南洋、福建水师D.海军衙门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清统治的衰落5.下列关于湘军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是按地域以封建宗法关系维系起来的B.以募兵制取代世兵制,建立起严格的封建个人隶属关系C.强调军事训练和思想控制D.更注视陆军建设,有新式武器装备,其战斗力极强,超过了绿营八旗,成为了清朝军队的主力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清统治的衰落6.1861年,慈溪太后发动( ),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垂帘听政”。
A.辛酉政变B.天京事变C.戊戌政变D.亚罗号事件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清统治的衰落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7.太平军北伐正确答案:太平军北伐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为实现推翻清政府的斗争目标而进行的军事战争。
北伐军统率林凤祥、李开芳。
1853年5月,太平军将领林凤祥、李开芳率军自扬州出发,开始北伐,旨在直捣清王朝的心脏北京。
77事变简介在1856年6月份,太平军西征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杨秀清也因此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权力越来越恶性的膨胀,急于废除洪自立。
在8月份,杨秀清召洪秀全到东王府,逼迫他封自己为“万岁”,使领导人之间的矛盾迅速激化。
于是洪秀全召唤韦昌辉、石达开等人速回。
在9月1日,韦昌辉带领3000精兵包围了东王府,将杨秀清以及他的所有家人都杀了。
在4日,韦昌辉诱杀在天京的东王的部下各级人员以及他们的家属5000人。
东王部属起兵反抗,双方展开了血战,历时两个多月,双方一共被杀二、三万人,太平天国中许多中上层干部都死于这场自相残杀的内乱之中。
9月中旬时候,石达开回到天京,对韦昌辉的滥杀无辜感到十分的不满,极力的反对他,并且要求天王严惩韦昌辉。
于是韦昌辉有起了杀心,要杀害石达开,石达开逃往了安庆,韦昌辉就将石达开留在天京的家人全部杀死。
石达开在安庆召集了4万军队,想要讨伐韦昌辉,同时洪秀全和朝内将士也认清了韦昌辉的真面目,便诛杀韦昌辉。
在11月2日,韦昌辉被杀,他的首级被送往安徽石达开营中验收,燕王秦日纲以及陈承瑢不久也被处死,天京事变暂告一段落。
在天京事变后,天平天国内的人心开始涣散,军事形势也出现了逆转,清军逐渐在各种战事中取得胜利,太平天国的控制范围也越来越小,即使后来太平军攻下江浙一带,它的形式也是一直处于下风。
在天京事变中,北王韦昌辉去世后,翼王石达开开始执政,而天王洪秀全开始重用其他兄弟来牵制石达开,激发石达开在1857年时带领军队出走,更加令太平天国雪山加霜。
除此之外,太平天国初期的政制,在天京事变以及翼王出走后已经名存实亡。
后期的太平天国,天王虽然掌握实权,但是当时的政府已经较为混乱,这加速了太平天国的灭亡。
在天京事变中,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也出走败亡。
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了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
但是天京事变并没有损伤太平天国的实力,这主要表现在军事力量上。
八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1.(2023·山东东营·统考中考真题)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反映了农民阶级()A.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B.向西方学习的意愿C.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D.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虽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实行,但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作用,A 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没有体现农民阶级向西方学习的意愿,排除B项;“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与义和团运动的有关,排除C项;《天朝田亩制度》是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颁布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全面的农民革命斗争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与“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无关,排除D项。
故选A项。
2.(2023·山东济宁·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所示为太平天国颁布的革命纲领。
与前者相比,后者最突出的特点是主张()A.学习西方治国B.实行君主专制C.平均分配土地D.实现男女平等【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是中国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的第一个方案,所以其最突出的特点是主张学习西方治国,A项正确;《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它的最突出的特点并不是主张实行君主专制,排除B项;《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分田,照人口”的平均分配方法,所以,平均分配土地不是《资政新篇》的主张,排除C项;《天朝田亩制度》中无论是土地的分配还是选官都体现了男女平等,排除D项。
2023-2024学年安徽省池州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质量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共6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第小题3分,共45分)1.加内特·沃尔斯利在《1860年对华战争纪实》一书中写道:“我们进去的时候,这些花园还像神话故事中描述的那样神奇;而我们在10月19号离开的时候,花园已被洗劫一空,一片狼藉。
”据此可判断,加内特·沃尔斯利的国籍可能是()A.英国B.德国C.美国D.俄国2.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
“它”指的是()A.虎门销烟B.太平天国运动C.洋务运动D.义和团运动3.有人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形容洋务运动。
洋务派想开的“花”是()A.发展资本主义B.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C.巩固清朝统治D.实现民富国强4.晚清人士谢缵泰绘制了《时局图》警示国人,并题字曰:“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由此可知这幅图的绘制发生于哪次战争之后()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它冲破了清政府“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在京城掀起了大规模的上书请愿运动,“实为清朝二百余年未有之大举”,使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由思想理论传播发展为政治实践。
材料中的这次请愿运动的领袖是()A.林则徐B.康有为C.邓世昌D.孙中山6.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中国人含有无限蓬勃的生气和好斗精神,无论欧美日本各国,都无此脑力和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之1/4,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时任美国驻北京公使田贝也有类似看法。
侵略者有这样的认识是源自()A.洋务派的努力B.清政府的抵制C.太平军的打击D.义和团的反抗2023-2024学年安徽省八年级上学期阶段性练习(二)·历史第1页共4页7.1910年春,陈嘉庚加入某革命组织时宣誓“福建省同安县人陈嘉庚,当天发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856年9月2日太平天国“天京事变”1856年9月2日,北王韦昌辉奉天王诏,杀东王杨秀清。
洪秀全是拜上帝会的创立人,也是太平天国的最高领导者。
而杨秀清不仅从金田起义后,一直掌握着太平天国的军、政大权,而且利用代天父传言的特殊地位,分享了洪秀全在宗教上的最高发言权。
定都天京之后,一方面由于洪秀全日益讲求帝仪制和沉溺于宗教迷信,潜居深宫,疏于朝政,使东王杨秀清原权力超过自己;另一方面,杨秀清居功自傲,大权独揽,挟制洪秀全,欺压同僚,树立自己的权势。
洪秀全事实上已成为傀儡。
因此,太平天国无论在宗教上,还是政治上、军事上,一个名义上的领袖之餐,还有一个事实上的领袖。
这种矛盾,在创业初期,被全国对敌以求生存的共同愿望所掩盖着。
1856年上半年,太平军西征取得辉煌胜利:接连攻破江北、江南大营,天京外围的威胁已被解除。
杨秀清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权力欲恶性膨胀,急于废洪自立。
8月22日,杨秀清以代天父传言的方式,召洪秀全到东王府,逼洪秀全封自己为“万岁”,使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激化。
洪秀全随即密诏在江西的韦昌辉、在湖北的石达开和镇江的秦日纲等速回。
9月1日,韦昌辉带精兵3000赶回天京,在先已回京的秦日纲配合下,包围东王府。
秦带随从杀死杨秀清及其家属部众。
4日,韦昌辉诱杀在天京的东王部下各级文武及其家属5000人。
东王部属余众奋起反抗,双方展开血战,历时两个月。
双方被杀者二三万人,太平天国金田起义以来的许多中上层干部死于这场自相惨杀的内乱之中。
9月中旬石达开自武昌赶回天京,对韦昌辉的滥杀无辜表示不满。
韦昌辉又起杀心,要杀害石达开。
达开连夜逃出天京。
韦昌辉将其留京家室全部杀死,并派秦日纲率兵追杀达开。
达开至安庆,召集部众4万,起兵讨韦,并上书洪秀全,要韦昌辉首级,否则班师回京以清君侧。
韦昌辉则围攻天王。
洪秀全和朝内大将士认清了韦昌辉的真面目,诛韦昌辉。
秦日纲领兵在外,洪秀全派兵押回处斩。
长达两个多月的天京变乱(又称杨韦事变)才告平息。
“天京事变”根源新探作者:段玉双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6期摘要:从1848年到1856年9月,洪秀全和杨秀清两人的矛盾一直存在并不断发展,最终在杨“逼封万岁”时达到顶点,导致“天京事变”的爆发。
因此,洪、杨矛盾的不可调和是“天京事变”爆发的根源。
关键词:天京事变;洪秀全;杨秀清众所周知,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然而,“天京事变”爆发的原因却一直存在争议。
但是,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洪、杨之间的矛盾是“天京事变”爆发的主要原因。
一、洪、杨矛盾前期洪、杨之间的矛盾,在1848年杨秀清首次“天父下凡”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天父下凡”前,洪秀全是最高领袖,“天父下凡”后,洪秀全的地位就受到了杨秀清的有力挑战:洪秀全自称“上帝次子”,而杨秀清却是“天父下凡”,自然是“父比子大”。
因此,杨秀清很快成为拜上帝会的二号人物,地位直追洪秀全。
这在“皇权思想”根深蒂固的洪秀全眼中,自然无法接受。
然而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避免“上帝次子”神话的破产,且两人面前还有一个共同大敌——满清政府,因而洪秀全不得不放下嫌隙,与杨秀清联手对敌。
但是,两人合作中又存在斗争。
杨秀清为了进一步争夺权力,开始寻找盟友,即萧朝贵。
之所以选择萧朝贵,是因为两人是同乡,之前都以耕山烧炭为业,没有受过良好教育。
两人都有野心,杨自称“天父下凡”、萧自称“天兄下凡”。
而韦昌辉和石达开则均是小地主出身,文武兼备,不甘为人所利用,显然和杨秀清不是一路。
两人结盟以后,首先是维护己方的“降僮”特权。
杨、萧曾在1948年利用教众无首的机会利用降僮巫术取得“天父”、“天兄”代言的宗教特权,所以二人要杜绝他人的争权捷径,这一点,洪秀全也是同意的,“天父”、“天兄”下凡已经冲击了洪的权力,如果再有其他圣灵下凡,无疑将更加危及洪的地位和权力。
其次,杨、萧打压异己分子,分化拉拢对手:譬如,赐谷王家和洪是亲戚,也是洪的亲信,杨、萧先是设法使洪从王家搬走,欲以淡化洪与王家关系,[1]后授予王家小官闲置,将其排出权力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