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全国气候影响评价
- 格式:doc
- 大小:2.90 MB
- 文档页数:14
2020(5)陕西气象61张文静,蔡新玲,雷向杰,等.2019年陕西省气候影响评价陕西气象#020(5):61-63%文章编号:1006-4354(2020)05-0061-032019年陕西省气候影响评价张文静】,蔡新玲】,雷向杰】,乔佥『(1.陕西省气候中心,西安710014#.陕西省气象台,西安710014)摘要.2019年全省平均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时数偏少。
冬季降雪范围广,积雪深,影响严重;春季寒潮降温强,气象干旱持续发展,林火灾害影响严重(2019年首场透墻雨偏晚,范围广,雨量大;夏季暴雨多、强度大,8月大暴雨灾害重;秋季连阴雨持续时间长、雨量大,强度强(2019年属灾害偏轻年份(关键词:气候事件;影响评价;陕西省;2019年中图分类号:P468文献标识码:B1基本气候概况1.1气温2019年全省平均气温12.8C,较常年偏高0.7C,属正常略偏高年份(1.1.1年平均气温陕北8〜11°C,关中10〜14C,陕南11〜16C。
与常年比较:陕北、关中高〜2C,陕高〜1C(1.1.2冬季(12—2月)平均气温冬季(2018/ 219)均气温-.1C,常年持,年高0.1C。
冬季平均气温陕北大部一5〜一3C,关中大部一1〜3C,渭北一2〜一1C,陕南2〜5C。
与常年同期比较:除陕北北部、关中西部、陕南西部偏高0〜1C外,省内其余大部偏低0〜1C。
1.1.3(3—5月)均气温均气温15.2C,较常年偏高2.2C,是1961年以来同期第一高值。
春季平均气温陕北11〜15C,关中西部、渭北13〜16C,关中东部、陕南16〜18C。
与常年同期比较:全省大部偏高1〜4C。
1.1.4(6—8月)均气温均气温23.6C,常年高.1C(均气温陕北20〜25C,关中、陕南大部24〜26C。
与常年同期比较:陕北北部、延安西部、关中西部、陕南南部〜1C,其高〜1C(1.1.5秋季(9—11月)平均气温秋季平均气温12.6C,常年.6C(均气温陕北、渭北9〜12C,关中大部和陕南大部12〜14C(常年同期比:陕〜1C,全省高〜2C(1.2降水219年全省均降水699.4mm,常年相比偏多11%,属正常略偏多年份。
ISSN1672-9064CN35-1272/TK图21954~2017年台山各月平均综合舒适度指数作者简介:朱婷婷,女,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现主要从事天气预报及气象服务工作。
台山城区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朱婷婷雷琳(广东省台山市气象局广东台山529200)摘要利用台山城区气象观测站近64年的气象资料,选择气候综合舒适度指数、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作为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指标,对台山城区的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近64年来台山城区的舒适感总体趋于更好,4、5、10、11月为1年中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月份;1、2月寒冷,人体感觉不舒适;3、12月偏冷,6、7、8、9月偏热,人体感觉较不舒适;从季节上来看,春秋季人体感觉较为舒适;夏季高温高湿,使人体的舒适感有所降低;而冬季绝大时候比较寒冷,同时相对湿度又比较大,属典型的南方湿冷型气候。
关键词台山城区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中图分类号:X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064(2019)01-096-03城市人居环境是人们在城市生活、工作所处的自然、社会、经济及文化环境的统称,气候舒适度指数表征人体在大气环境中舒适与否。
是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因子之一。
也是评价一个城市是否宜居的重要条件之一。
目前许多学者在研究城市气候舒适度的时候,主要集中在旅游气候资源与旅游舒适度的研究方面[1~5]和基于GIS 等的旅游气候舒适度方面[6~7],对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的研究偏少,目前还没有发现有针对台山城区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的研究文献。
台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毗邻港澳,南临南海,有“全国第1侨乡”、“内外2个台山”“广东音乐之乡”等美誉,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饶,是珠江三角洲著名的“鱼米之乡”。
本文选用陆鼎煌[8]给出的利用环境卫生学方法得出的综合舒适度指标,和国家标准《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GB/T27963-2011)的评价方法,对台城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进行评价,为台城的发展规划和创建宜居宜业的绿色台城提供科学参考。
2020 年专业技术继续教育生态文明建设试题及答案单选1.我国首次正式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在()。
(1.0 分)A. 十七大B. 十八大C. 十八届三中全会D. 十九大我的答案: A √答对2.发展绿色经济的导向是()。
( 1.0 分)A. 生态科技B. 能源类型C. 市场D. 资本我的答案: A ×答错3.2016 年12 月,为加快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范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 1.0 分)A.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B. 《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C.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部际协作机制方案》D.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部际协作机制组成单位成员名单》我的答案: A √答对4. ()是环境权的核心,是指日照权、眺望权、景观权、嫌烟权、亲水权、清洁空气权、公园利用权、历史性环境权、享有自然权等。
( 1.0 分)A. 环境资源使用权B. 环境状况知情权C. 环境参与权D. 环境侵害请求权我的答案: A √答对5. 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不仅要关注小范围的环境污染,还要关注大范围的全球环境问题;不仅要关注日常生活中“小我”和近期影响范围上的环境问题,而且要关注“大我”和远期影响范围上的问题,关注全球性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子孙后代和全人类的未来发展。
这属于生态文明意识中的()意识。
( 1.0 分)A. 发展B. 全球C. 公众参与D. 环境道德我的答案: A ×答错6. 世界上第一本将环保作为主题的科普图书是()。
( 1.0 分)A. 《封闭圈》B. 《增长的极限》C. 《只有一个地球》D. 《寂静的春天》我的答案: D √答对7.2018 年10 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发布的《全球升温 1.5 ℃特别报告》指出,如果气候变暖以目前的速度持续下去,预计全球气温增幅最早可能会在()达到1.5 ℃。
江苏省2011年11月气候影响评价综述11月平均气温全省显著偏高,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一高,月内气温起伏大,出现3次寒潮天气过程。
月降水量分布不均,北多南少。
本月阴雨天气较多,全省日照时数偏少。
月内出现寒潮、大雾和雷击等灾害性天气。
一、基本气候概况1、月平均气温全省显著偏高,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一高全省11月各站平均气温10.5℃(丰县)~16.2℃(苏州),全省平均气温13.8℃,较常年同期偏高3.6℃,异常度值为2.9,属显著偏高范围。
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一高值。
与常年同期相比,江淮之间北部和淮北地区偏高2.3~3.5℃,其他地区偏高3.5~4.5℃。
月极端最低气温-2.8℃,24日出现在邳州。
南京市月平均气温14.7 ℃,较常年同期偏高4.3℃。
月极端最低气温1.9℃,出现在24日。
与常年同期相比:上旬苏北大部分地区偏高2~4℃,其它地区偏高3~4℃;中旬全省大部分地区偏高3~5℃;下旬淮北地区偏高2~4℃,淮河以南地区偏高4~5℃。
图1 江苏省2011年1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图2 江苏省2011年11月平均气温距平(℃)分布图2、月降水量分布不均,北部多南少全省11月各站降水量为12.5毫米(句容)~125.5毫米(丰县),全省平均降水量为47.6毫米,月降水量分布不均,为北多南少。
与常年同期相比,淮北西北部地区偏多1~5倍,沿江和苏南地区偏少1~7成,其他地区偏多1~9成。
月降水日数:淮北西北部地区12~14天,淮北其它地区和苏南南部9~12天,全省其它地区5~10天。
南京市月降水量20.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6成。
月降水日数:10天。
与常年同期相比:上旬淮北东北部和江淮北部地区偏多3~8成(其中丰县、建湖、盐城、射阳偏多1~3倍),苏南地区偏少6~9成(昆山略多),其它地区偏少1~7成(其中南通、姜堰偏多2~3成);中旬丰县、赣榆、如东偏多2~6成,苏南和江淮东南部偏少1~7成,其它地区偏少6~9成;下旬淮北和江淮北部地区偏多1~9倍,江淮西南部地区偏多1~6成,南通和苏南东南部偏少5~9成,其它地区偏少1~4成。
高考地理知识点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十年真题练习(2023·浙江卷)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湖泊湿地的生态修复是个重要的固碳举措。
下图为湖泊湿地碳循环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植物多样性增加对湖泊湿地固碳作用的影响是()A.土壤碳含量降低B.根系吸碳量减少C.碳净排放量降低D.微生物活性减弱2.下列对湖泊湿地生态修复的措施,合理的是()A.减少湖滨植物,清除入湖污染物B.放生外来物种,增加生物多样性C.降低湖面水位,重建微生物群落D.改变湿地地形,建设生态缓冲岛(2023·浙江卷)下图为广东某丹霞地貌景观图,该地貌主要发育于白垩纪的红色地层。
该地质时期,当地主要受信风、副高控制。
完成下面小题。
3.该地貌景观的物质组成是()A.砂砾岩B.石灰岩C.石英岩D.花岗岩4.该红色地层形成时期的气候特征为()A.冷湿B.暖湿C.冷干D.暖干(2023·北京卷)图为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该州()A.中部地势高,地形起伏和缓B.黄河沿岸多种植玉米、水稻C.南部为荒漠,草场退化严重D.地热资源丰富,温泉分布广6.图中()A.河流为外流河,属于黄河水系B.龙羊峡水库有灌溉、发电功能C.青海湖水位较高,补给倒淌河D.沙珠玉河自东向西流,流速慢7.京藏高速(G6)穿过该州()A.促进贵南纺织和印染工业发展B.改善沿线城镇大气环境质量C.加强共和与其他城镇之间联系D.导致区域人口分布重心西移(2023·全国乙卷)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
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推测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是由于()A.板块挤压B.火山不断喷发C.板块张裂D.岩浆持续侵入9.假设不受内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该山脉()A.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东移B.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C.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西移D.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10.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由于随山体升高()A.板块运动逐渐加强B.板块运动逐渐减弱C.外力作用逐渐加强D.外力作用逐渐减弱(2023·全国甲卷)下图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稿)项目名称:湖州市北分区日晖路(紫云路-龙安路)工程建设单位(盖章):湖州市华兴城建发展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8年1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目录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2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8)3环境质量状况 (15)4评价适用标准 (19)5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25)6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34)7环境影响分析 (36)8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44)9结论与建议 (47)附图:附图1地理位置图附图2项目道路路线走向及敏感点分布图附图3环境功能区划图附图4项目周边环境状况照片附件:附件1项目建议书批复附件2项目土地预审意见附件3选址意见书、规划局意见、红线图附件4申请、承诺附件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湖州市北分区日晖路(紫云路-龙安路)工程建设单位湖州市华兴城建发展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潘一品联系人孙小伟通讯地址吴兴区中石化三里桥加油站东南80米联系电话136****3294传真/邮政编码313000建设地点湖州市北分区草田漾单元(SB-04)立项审批部门湖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文号湖发改审批[2017]102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迁建□行业类别及代码E481铁路、道路、隧道和桥梁工程建筑规模道路全长约3796米,中、小型桥梁7座绿地率(%)/总投资(万元)2719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0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4%评价经费(万元)/预计竣工日期2019年10月1.1工程内容及规模湖州市北分区草田漾是湖州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目前区域北片城市配套设施不完善,路网尚未形成。
项目的建设符合分区控制性详规,有助于形成区域路网结构,方便交通出行,推动分区整体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的完善。
在此背景下,湖州市华兴城建发展有限公司拟实施湖州市北分区日晖路(紫云路-龙安路)工程,工程总投资27190万元,项目位于湖州市北分区草田漾单元(SB-04),三环北路以北,呈东西走向,西起紫云路,东至龙安路。
2019年福州市气候公报FUZHOU CLIMATE BULLETIN福州市气象局二O二O年一月第一章基本气候概况2019年福州市年平均气温显著偏高,年雨量和年日照时数正常。
影响较重的气象灾害有5月31日到6月2日暴雨天气和8月初到12月初的干旱;气象灾害总体较轻,总体气候属较好年景。
一、气温2019年,全市年平均气温20.7℃,比常年平均高0.8℃,异常度为1.55,属显著偏高(图1)。
各季全市平均气温情况见表1,其中冬季显著偏高,早春季和秋季偏高,雨季和夏季正常。
从各月平均气温来看(图2),1月显著偏高,4月、8~10月和12月偏高,其余月份正常。
表12019年福州市各季平均气温(℃)季节平均气温距平异常度评价冬季13.2 1.5 1.65显著偏高春季早春季17.4 1.3 1.35偏高雨季23.9-0.4-0.64正常夏季28.20.50.9正常秋季20.91.0 1.24偏高注:按照福建天气、气候特征,季节划分为:冬季(上年12月~当年2月)、早春季(3~4月)、雨季(5~6月)、夏季(7~9月)、秋季(10~11月),下同。
各县(市)区年平均气温为19.8~21.3℃,距平为0.2~1.2℃,其中罗源和福清正常,福州市区偏高,其余县(市)区属显著偏高~异常偏高。
各县(市)区年最低气温为1.8~6.3℃,闽清和永泰出现在12月8日,福图11981~2019年福州市逐年平均气温图22019年福州市逐月平均气温清出现在1月27日,其余县(市)区出现在1月23日。
各县(市)区年最高气温为37.7~39.7℃,福州市区出现在9月9日,其余县(市)区出现在8月11日前后(见附表)。
二、雨量全市平均年雨量1424.6毫米,比常年平均少5.1%,属正常(图3)。
各季雨量分布见表2,其中冬季、早春季和雨季正常,夏季偏少,秋季异常偏少。
各月雨量分布十分不均,其中1月和8~11月偏少~异常偏少,3月和6月偏多,7月显著偏多,其余月份正常(见图4)。
概述今年8月我国主要气候特点:气温偏高,降水接近常年。
全国平均气温为20.9℃,较常年同期偏高0.6℃。
福建、广西8月区域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高值。
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00.5毫米,接近常年同期。
浙江8月区域平均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多值。
月内,我国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热带风暴“天鹅”、台风“莫拉克”先后登陆我国;内蒙古中东部、吉林西部、辽宁西部等地气象干旱严重;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天气;部分地区遭受暴雨、冰雹、雷击等强对流天气。
一、基本气候概况与特点1 全国平均降水量接近常年8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00.5毫米,接近常年同期(图1)。
月降水量,西北地区西部及西藏西部、内蒙古中部和西部、吉林西南部、辽宁西南部、河北北部、湖南北部、广西北部、贵州东南部等地不足50毫米;江南东部、华南南部、西南地区东部等地有200~600毫米;全国其余地区在50~200毫米之间(图2)。
与常年同期相比,东北中南部、内蒙古中东部、华北北部、西北西部、江汉东部、江南西部及广东北部、广西、贵州南部等地降水普遍偏少3~8成;西北中东部、西南地区东北部、江南东部、华南南部及河南中北部、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北部等地降水偏多3成至1倍;其余地区接近常年同期(图3)。
图1 8月全国平均降水量历年变化(1951-2009年)浙江省月区域平均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多;上旬,浙江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大值,辽宁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小值;中旬和下旬,全国各省均无极端情况出现(表1)。
图2 2009年8月全国降水量分布图(毫米)图3 2009年8月全国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分布图(%)2 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8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0.9℃,较常年同期(20.3℃)偏高0.6℃(图4)。
与常年同期相比,除西北地区东部局地气温偏低1~2℃以外,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其中内蒙古中东部、吉林西南部、辽宁西部、华北北部、江南西部、华南大部及西藏南部和新疆西南部偏高1~2℃,内蒙古中东部局地偏高2℃以上;全国其余地区基本接近常年(图5)。
2020年继续教育考试答案1.通过⾦融契约将募集的资⾦专门⽤于资助符合规定条件的绿⾊项⽬或为这些项⽬进⾏再融资的债券⼯具是()。
(1.0分)A.绿⾊信贷B.绿⾊债券C.绿⾊发展基⾦D.碳⾦融2.()中国⾸次明确提出全球治理理念:“共商共建共享”与“公正合理”,并以“铁腕”承诺推进全球⽓候治理机制建设。
(1.0分)A.2014年8⽉B.2015年6⽉C.2015年10⽉D.2018年6⽉3.2019年2⽉,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绿⾊产业指导⽬录(2019年版)》将绿⾊产业划分为()⼤类别。
(1.0分)A.5B.6C.7D.84.()年,联合国委托以布伦特兰夫⼈为主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交了⼀篇著名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布伦特兰报告》)。
(1.0分)A.1986B.1987C.1988D.19895.()提出,必须牢牢把握物联⽹新⼀轮⽣态布局的战略机遇,⼤⼒发展物联⽹技术和应⽤,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的产业体系,深化物联⽹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撑制造强国和⽹络强国建设。
(1.0分)A.《“互联⽹+”⼈⼯智能三年⾏动实施⽅案》B.《新⼀代⼈⼯智能发展规划》C.《信息通信⾏业发展规划物联⽹分册(2016—2020年)》D.《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发展⽩⽪书(2016)》6.全球每年1260万死亡⼈数中,有()是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的。
(1.0分)A.10%B.23%C.32%D.35%7.《中华⼈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施⾏的时间是()。
(1.0分)A.2015年1⽉1⽇B.2016年1⽉1⽇C.2017年1⽉1⽇D.2018年1⽉1⽇8.2017年6⽉1⽇,()宣布退出《巴黎协定》。
(1.0分)A.英国B.美国C.德国D.⽇本9.()成为继“煤烟型”、“光化学烟雾型”污染后的第三种空⽓污染问题,已被列为影响公众健康的世界最⼤危害之⼀。
(1.0分)A.室内空⽓污染B.⽯油型(或交通型或氧化型)污染C.混合型污染D.特殊型污染10.⽣态⽂明建设的⽬标是()。
2019年11月全国气候影响评价概述2019年11月主要气候特点:全国平均气温为4.0℃,较常年同期(2.9℃)偏高1.1℃,全国平均降水量13.6毫米,较常年同期(18.8毫米)偏少27.7%。
月内,长江中下游气象干旱得到缓解、华南等地气象干旱维持;五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西北地区至华北出现大范围降雪天气;部分地区出现风雹灾害;台风生成数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
一、基本气候概况与特点1.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019年11月,全国平均气温为4.0℃,较常年同期(2.9℃)偏高1.1℃(图1)。
除内蒙古东北部局地、新疆北部气温偏低1~2℃外,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其中黄淮中南部、江淮西部及青海南部、四川西部、云南北部、西藏等地偏高2~4℃(图2)。
图1 11月全国平均气温历年变化(1961-2019年)图2 2019年11月全国平均气温距平分布2.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11月,全国平均降水量13.6毫米,较常年同期(18.8毫米)偏少27.7%,为2011年以来最少(图3)。
从空间分布看,除华中中部以及安徽局部地区降水超过50毫米外,全国其余大部地区降水量均不足50毫米(图4左);与常年同期相比,西北地区中东部、西南地区中部、华北北部、东北大部及内蒙古东北部和南部等地降水偏多2成至1倍,西北东部、华北北部等地偏多1倍以上;全国其余大部分地区降水以偏少为主,其中江南东南部、华南中部至东部以及河南中部、新疆西部和西藏西部、四川南部、云南北部等地偏少8成以上(图4右)。
图3 11月全国平均降水量历年变化(1961-2019年)图4 2019年11月全国降水量分布图(左)及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分布图(右)3.全国大部地区日照时数接近常年同期11月,除西南地区东部、华中西南部等地日照时数不足100小时外,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普遍有100~300小时(图5)。
与常年同期相比,青海西部、西南东部、江汉北部、华北南部等地偏少30~60小时,新疆及西藏局部地区偏少60小时以上;华南东部、华东南部等地偏多30~60小时,广东大部及福建大部偏多60小时以上;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接近常年同期(图6)。
图5 2019年11月全国日照时数分布(小时)图6 2019年11月全国日照时数距平分布(小时)二、极端气候事件监测及灾害影响评估1.月极端事件监测11月,全国极端降水事件少,仅海南琼中日降水量(262.3mm)达极端阈值(图7)。
月内,全国共有62站次日降温幅度突破极端阈值,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北、江淮等地,其中安徽望江(13.7℃)、河北雄县(12.3℃)、河南修武(11.8℃)和江苏兴化(12.4℃)日降温幅度超过历史极值(图8左)。
全国共39站次出现极端连续降温事件,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北、东北、山东等地(图8右)。
图7 2019年11月全国极端日降水事件分布图图8 2019年11月全国极端日降温事件(左)和连续降温事件(右)分布图2.长江中下游气象干旱得到缓解、华南等地气象干旱维持7月下旬以来,鄂湘赣皖苏浙闽等地持续少雨,气象干旱迅速发展;11月16日,七省中度及以上气象干旱面积达80.4万平方公里,特旱17.3万平方公里。
11月17-19日,长江中下游沿江及以北气象干旱区出现3~15毫米、局地20毫米降雨;25-28日,旱区再次出现降雨过程,累计降雨量普遍在10毫米以上,沿江地区超过25毫米。
受近期两次降水过程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气象干旱形势得到有效缓解,但华南、云南等地气象干旱仍维持并发展。
目前(截止12月7日)江南东南部、华南中部至东部以及湖北中部、云南南部等地有中度至重度气象干旱,江西局地出现特旱(图9)。
图9 2019年12月7日全国气象干旱综合监测图3.五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11月,共有5次冷空气过程(2-5日、11-12日、14-15日、17-19日和24-26日)影响我国。
11月17-19日寒潮过程影响我国北方大部及江淮、江南等地,大部地区过程累计降温幅度达6~12℃,局部地区超过12℃。
受此次寒潮过程影响,黑龙江、吉林、辽宁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暴雪,黑龙江鸡西和牡丹江、吉林延边等局地大暴雪(20~25毫米)。
18日,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吉林中东部等地积雪深度有6~13厘米,局地16~25厘米。
4.西北地区至华北出现大范围降雪天气11月29日8时至30日8时,西北中东部至东北先后出现小到中雪,河北西北部、内蒙古中部、山西北部、甘肃南部和东部等局地大雪;30日8时,甘肃南部和东部、内蒙古中部、河北西北部等地积雪深度达5~8厘米。
北京大部地区出现中雪,北部出现大雪,延庆和昌平局地暴雪(10~13.7毫米),全市平均降雪量3.9毫米。
5.部分地区出现风雹灾害11月,受冷空气影响,山西、重庆、湖北、湖南、江西等省部分地区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引发局地风雹灾害。
11月17-18日,受冷空气影响,湖南部分地区遭受风雹灾害,造成岳阳、益阳、娄底等4市15个县(市、区)1.6万人受灾,100余人需紧急生活救助;4500余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400余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近4100万元。
6.台风生成数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11月,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共有6个台风(23号“夏浪”、24号“娜基莉”、25号“风神”、26号“海鸥”、27号“凤凰”、28号“北冕”)生成,生成个数较常年同期(2.2个)偏多3.8个,为1949年以来同期最多;月内,没有台风登陆我国。
三、气候专题影响评价1.气候对农业影响11月,北方冬麦区大部水热条件利于小麦生长。
目前,全国冬小麦以一、二类苗为主,总体苗情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西北、华北、黄淮大部冬小麦处于分蘖期,新疆北部、甘肃部分地区进入越冬期,江淮、江汉和西南大部处于出苗至三叶期。
11月,北方冬麦区气温偏高1~4℃,大部墒情适宜,水热条件利于小麦冬前分蘖生长;频繁冷空气活动带来的气温波动性下降一定程度上利于冬小麦抗寒锻炼。
黄淮西南部月内基本无有效降水,土壤墒情差于上年同期,不利于冬小麦幼苗生长和冬前分蘖。
江南华南温高雨少利于晚稻收晒,部分地区旱情持续。
11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华南大部温高雨少,利于晚稻成熟收晒和蔬果采收。
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下旬以来降水持续偏少,部分地区农业干旱持续,安徽和江西局地小麦、油菜不能正常播栽,湖北、福建灌溉条件较差的茶园茶树出现枯死现象,江汉平原等地部分虾稻田块缺水严重。
江西南部、浙江南部以及福建西部等地无有效降水,旱情持续。
西南地区南部及贵州东部多晴少雨,光照充足,利于油菜、冬小麦幼苗健壮生长。
月内四川盆地、贵州西部阴雨寡照日数达16~30天,光照偏少3~8成,不利在地作物形成壮苗。
目前,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油菜大部处于第五真叶至移栽成活期,总体长势良好,一、二类苗比例略高于上年。
2.气候对植被影响极轨气象卫星监测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11月下旬,东北东部局部、内蒙古东部和东北部局部、西北地区东北部和东南部局部、西南地区北部和南部、华北西部局部、黄淮西部局部、江汉、江南西部和东部、华南西部和中部局部、青藏高原东部局部等地的植被长势偏差,黄淮东部局部、华南东部局部等地的植被长势偏好,全国其余地区植被长势持平(图10)。
图10 2019年11月下旬与2018年同期气象卫星植被长势监测对比3.气候对水资源影响根据降水-径流关系统计模型对11月我国七大江河流域水资源情势估算结果表明,长江、海河、淮河、黄河、辽河、松花江、珠江流域径流深分别为14.4毫米、0.7毫米、5.7毫米、1.4毫米、5.4毫米、3.7毫米、7.3毫米。
与常年同期相比,黄河、辽河、松花江流域分别偏多 3.6%、79.3%、72.1%,长江、海河、淮河、珠江流域分别偏少38.2%、1.3%、39.4%、69.5%(图11)。
图11 2019年11月我国主要江河流域平均径流深及与常年同期比较对全国主要大Ⅰ型(个别为大Ⅱ型)水库上游流域11月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分析表明:75座水库中有19座水库上游流域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5成以上,其中7座水库偏多1倍以上,北京密云水库偏多2倍以上;有28座水库较常年同期偏少5成以上,其中广东高州水库、广东鹤地水库、新疆克孜尔水库、西藏满拉水库、广西小江水库、广东新丰江水库较常年同期偏少一倍(图12)。
图12 2019年11月全国主要大Ⅰ型水库上游流域降水量距平百分率(%)4.气候对人体影响11月,西南地区东北部舒适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少3天以上,局地偏少6天以上;江南大部、汉江东部、江淮大部、黄淮南部以及云南中部等地舒适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3天以上,局地偏多6天以上;其余大部地区舒适日数接近常年同期(图13)。
图13 2019年11月全国舒适日数距平分布(天)5.气候对交通影响11月,对我国交通运输影响较大的天气气候事件主要为积雪、大雾和大风。
7日上午,榆林、咸阳等多地出现大雾天气,局地能见度不足500米。
受其影响,陕西省部分高速路收费站入口陆续封闭。
17日夜晚至18日,牡丹江市迎来新一轮强降雪,降雪量达到暴雪受本场强降雪影响,牡丹江境内高速公路全线封闭,牡丹江市公路客运全线停运,民航部分航班取消和延误。
21日上午,受大雾天气影响,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出现大面积航班延误。
大雾造成86个出港航班积压、19个航班取消、8个航班备降外场,部分旅客被迫滞留机场。
28日上午,受冷空气带来的大风天气影响,舟山市气象台发布大风警报,伴有海上7-8级的大风。
受其影响,沈家门客运站、普陀山客运站等部分岛际航班停航。
29日,大兴机场迎来今年首场降雪。
19时10分左右,降雪开始,11月30日4时10分,大兴机场本场降雪结束,积雪厚度1厘米,导致30日凌晨取消航班44架次。
29-30日,我国北方多个省份迎来大范围强降雪天气。
受其影响,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境内高速局部路段道路封闭。
6.大气环境容量评价11月,东北大部、内蒙古大部、西藏大部及青海南部等地大气自净能力指数超过4.5吨/天/平方公里,大气对污染物的清除能力较强,其中内蒙古北部、西藏中部等地大气自净能力指数超过5.5吨/天/平方公里,大气对污染物的清除能力很强;华东南部、华中西南部、四川东部、新疆北部至中部等地大气自净能力指数低于2.5吨/天/平方公里,对污染物的清除能力较差;全国其余大部地区为2.5~4.5吨/天/平方公里,大气对污染物的清除能力一般(图14)。
图14 2019年11月全国平均大气环境容量分布(吨/天/平方公里)四、下月预评估(1)根据最新监测,江淮、江南大部、江汉东部、华南东部、西南南部等地有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预计12月份,江淮、江南、江汉、西南地区南部降水偏多,气象干旱将有所缓解,而华南地区东部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气象干旱将继续发展,需关注该地区干旱对农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