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数字化音频的采集与简单加工》优质教学课件设计
- 格式:pptx
- 大小:1.69 MB
- 文档页数:13
高中信息技术《音频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课之前,请欣赏一首歌曲《月满西楼》。
这首歌是在线播放的,平时同学们听歌都是在线听的吗?大家说通过MP3 播放器、CD、录音带、听别人用话筒唱等。
很好,类似的音频信息可以通过外部设备输入到计算机中,从而进行处理。
我们听到的歌曲大都由唱片公司制作发行。
唱片公司拥有精良的设备,可以制作出精美的歌曲专辑。
但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网络翻唱歌曲出现,它们大多不在唱片公司制作,而是由翻唱歌手自己制作,效果同样非常好。
大家想不想知道是如何制作翻唱歌曲的呢?其实我们借助音频编辑软件就可以实现。
Cool Edit Pro 就是很好的软件。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通过同学们喜欢的歌曲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大家思考如何录制自己的歌声从而引入本课。
《月满西楼》既是语文课中的一首诗词,同时也是一首歌曲,这为后续课程中录制朗读诗词、配上伴奏乐的任务做了良好的铺垫。
同时将语文课与信息技术课程建立了联系,既体现了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功能,又很好地贯彻了新课改中鼓励跨学科整合的理念。
(二)探究新知将全班同学分为4 个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组长。
采用任务驱动方式进行新知探究。
任务一:讨论音频文件采集前的准备工作。
提问:录音采集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请同学们分组讨论,5 分钟后请小组代表回答。
得出结论:确定主题、选取音源、选取设备、规划好实际需要录制的内容。
任务二:思考音频文件采集前的准备工作。
提问:采集的过程应注意哪些事项?请大家独立思考后回答。
结论:话筒的特性调整方向和距离,尽量减少噪音干扰。
老师边讲解边示范演示音频信息加工的过程要用到的关键功能按钮或菜单,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Cool Edit Pro 中的“vocal cut”(剪切歌声)功能可以消除人声;左下角的“录音”按钮可以录制人声;多轨操作窗口的两个音轨中分别插入要合并的音频文件即可将它们合并。
数字化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教学反思
对于音频信息的加工,如果对于新课程的理念没有完全领会,仍然是把音频编辑软件(Cool Edit)的使用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
表面上看也是任务驱动型的,但仔细想想只是应用了任务驱动的形式,没有真正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是为学技术而学技术,为设任务而设任务,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是在教师设置的零散任务的“逼迫”下被动进行的,学生学了之后不知道有什么用处。
我就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结合起来,体现知识的实用价值。
在课堂上,音频信息的加工的基本操作方法在这里反而不是舞台上的主角了,而是被渗透到了研究任务的过程中了,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态度,显得相当有兴趣,而我们的目标也就水到渠成的达到了,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教学中的缺憾: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在40分钟时间内完成任务的分析、探究、实践、讨论和归纳,时间显得很紧张。
由于Cool Edit作为专业的音频编辑软件,操作界面比较复杂,学生动手操作时很多时间花费在软件菜单的熟悉上,真正用来探究的时间略显不够,最后的交流、评价也略显仓促。
因此想在下学年的教学中作以下改进试验:(1)课前预习是关键,可以让学生课前完成一些准备工作,比如让学生对书本内容进行有效的预习,让学生对该软件窗口界面和菜单先熟悉一下。
(2)把教学环节合理压缩一下,更加恰当的分配各环节的教学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