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1940年的野战单兵口粮就如此丰盛
- 格式:doc
- 大小:604.00 KB
- 文档页数:7
盘点世界各国现役军队口粮中国特供红烧肉[组图]俗话说得好: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寻常百姓尚且如此,那么保家卫国的中流砥柱——大兵们的口粮到底是如何的呢,下面带领大家一起看下世界各国现役军队口粮到底是什么样的,看完之后顿觉《炊事班的故事》神马的都弱爆了!1、美国军队口粮美国军队是大国大兵,口粮上自然不能输给别人!华盛顿的时代,士兵们只能靠啃又干又硬的黑面团,而在美西战争期间,西班牙人落后的武器倒没给美国人造成什么杀伤,但是自己生产的劣质肉罐头反倒让从将军到普通士兵的肚子都象通了水管子---集体腹泻啦!美利坚精神的代表食品丢了这样的大脸,美国人开始严厉整顿食品安全,军队食品的供应更是严格到极点:二战时期,美国就研制了C,K,D,E等4个型号适应不同人群的口粮分别配发给了陆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
其中有一样东西必不可少:午餐肉。
你可以把他烤着吃,可以夹在面包里吃,也可以把猪油块涂上去大口大口的吃。
于是无论是在瓜岛的热带丛林,诺曼底污浊的海滩还是北非的黄沙之中,生火烧烤午餐肉的美国炊事兵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种午餐肉究竟好吃吗?几乎所有的美国兵提起就吐:这鬼东西是肉吗?怎么吃着和面粉加木头渣一样啊?军队里到处开始流传讽刺生产午餐肉的霍梅尔食品公司的段子。
不过有人开始鸣不平了,一天,在食堂里一名英国军官看到两个美国美国大兵一边烤午餐肉吃一边咒骂着这东西多么难吃,于是走过去把一片肉扔在地下,然后捡起来狼吞虎咽的吃掉。
富有绅士风度的英国人在告诉他们:“这是打仗!对于我们有东西吃就满足了,这肉简直是美味佳肴!你们这些少爷们还有脸抱怨?”二战时期,美国兵的口粮还承包给澳大利亚公司一些,不过澳大利亚人做的似乎更加难吃:那些人觉得世界上好象除了香肠加干面包就没什么能吃的了!不过,美国食品口味差确实是一个不可弥补的缺陷:在朝鲜,美国兵的E口粮包括7个罐头,1包调料,20根香烟,够丰盛吧。
美国人拿这东西赈济朝鲜灾民,结果惊讶的发现当地人在拿这些军粮当猪饲料!现在美国普遍使用的是1981年研制成功的MRE,这种食品装在聚酯纤维和铝箔的复合包装里,适合空头和长途运输,要打开甚至得动刺刀。
美军野战食品发展史美军第一个士兵伙食标准颁布于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时期。
当时士兵的伙食主要包括面包、咸鱼、米和豆类。
一份档案材料记录了当时美军的伙食标准:每周约0.5千克牛肉,或者约0.3千克猪肉,或者约0.5千克咸鱼;每周约0.5千克面包或者其它面食;每周约1.7升豌豆或者其它豆类食品;每天约0.6升牛奶;每周约0.3升米饭或者约0.6升“印第安饭”;每天约1.1升啤酒或者果酒。
看起来似乎当时美军的伙食还比较丰富,但那个时期的野战食品口味却欠佳,质量也不高。
据记载,在美国的前100年历史中,有许多士兵不是战死疆场,而是死于各种疾病,这与野战食品难于保鲜储存极为有关。
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军建立了食品的采购和配给制度。
要求所采办的肉类必须打上标记,食品集装箱也要求注明军方使用的说明。
提到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
当时,纽约有个肉品供应商,名叫塞缪尔·威尔逊(S a m u e l W i l s o n),他总在送往军营的食品包装箱上贴上“ U S”的标签。
他为人亲切随和,士兵们都很喜欢他。
每当看到他到来时,士兵们都会跑上去,亲切地喊他“山姆大叔”(U n c l e S a m)。
从此,“山姆大叔”的故事在美国民众中流传开来,后来竟逐渐成为了美国人的代名词。
1812年美国独立战争后,美军为扩大食品种类和解决部分自给,开始在自己的营地周围种植蔬菜,新鲜的蔬菜、加上配给的面包和豆类等构成了当时士兵的一日三餐。
美军野战食品最重大的一次改革发生在南北战争期间。
那时,美军开始对野战食品进行分类,罐头食品也首次出现在野外战场上。
但是,罐头食品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是容易变质。
据记载,1861-1866年美国内战期间,死于肠炎和痢疾的联邦军队的士兵就多达45000人。
另一个问题就是“宿营”食品与“行军”食品的区别太大。
前一种伙食比较丰盛,有猪肉、牛肉、豆子、土豆、蘑菇、米,还有调味品、汤等。
收藏铁血设为首页 铁血社区 > 铁血军事论坛 > 空军论坛 > 不顶不行美国F系列战斗机大全分页: [1] [2] [下一页] [末页]帖子主题:不顶不行美国F系列战斗机大全共 5817 个阅读者 [过滤灌水] [回帖统计]个人中心博客公社加好友悄悄话回复引用举报推荐楼主不顶不行美国F系列战斗机大全[公社帖]文章提交者:wei3yang 加贴在 空军论坛 铁血论坛 /bbs69-0-1.htmlF-1"FURY"(狂怒 US Navy FJ)北美公司研制的单座舰载战斗机,外形与F-86“佩刀”很相似。
可携带AIM-9“响尾蛇”空空导弹,内置4门20mm机炮。
FJ-2/FJ-3/FJ-4统一编号为F-1,FJ-1并不在内(可能是FJ-2开始是FJ-1的重大改型,由平直翼改为后掠翼)F-2"BANSHEE"(女妖 US Navy F2H)wei3yang 金币:2 枚军号:1072709工分:29632 / 排名:7944本区职务:会员对比汉军军衔>>铁血网首页 社区 军事 图片 小说 公社 警察 军品行 游戏 | 新手指南 网站地图军事 | 海军 | 尖端 | 警察 | 中国史 | 二战 | 社会 | 情感 | 游戏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社会图 | 幽默图 | 海外图 | 搜索 | 出国留学 | 铁血网游 | 中越战争陆军 | 空军 | 军品 | 历史 | 世界史 | 环球 | 职场 | 汽车 | 国货 | 影视 | 幽默 | 小说 | 历史图 | 丽影图 | 手机拍 | 摄影 | 旅游论坛 | 军事资料 | 外军网站麦克唐纳公司研制的单座舰载战斗/侦察机,由FH-1“鬼怪”改进而成。
“女妖”这个绰号的来源很有意思:F-2高速飞行时两具蜗轮引擎会发出凄疠的尖叫声。
机鼻装备了雷达,还有自动驾驶仪、增压座舱、弹射座椅等新式装备。
二战各国伙食标准(最全面)以东线德军为例。
食品先由后勤部门收集在各占领区内的仓库,由集团军群后方的火车终点站输送。
然后抵达各个集团军,军和师的火车站。
有时后方集团军群仓库内的物资将会送至集团军的后勤站,然后经由军仓库或者直接送出到各师的补给点。
然后各师内的团和营分配好物资,最终送往前线。
德军伙食:德军的伙食基本上是一日三餐。
其中午餐占50%,晚餐占33%,早餐占13%这遵照了德国人的生活习惯--以午餐为日常用餐的中心。
士兵伙食供应的数量分为三级:I级:战斗地域。
II 级:占领区III级:本土驻守部队IV级:国内办公机构文职人员。
其中已I级数量最多,以下逐渐递减。
这里就介绍最主要的战斗地域伙食。
I级伙食--Verpflegungssatz I最高优先配给。
主要包括:黑麦面包:750克黄油(植物奶油)或者食用脂肪:45克香肠(生罐装食物):120克(有时是熏鱼)果酱或人造蜂蜜:200克煮过的土豆,蔬菜:750克肉类:120克蔬菜或动物脂肪:45克调料:15克咖啡豆(有时以红茶代替):8克巧克力或糖果:1袋香烟纸:7卷烟草:2卷(这里和有趣的是SS第12“阿道夫。
希特勒青年”装甲师,该师将常规配给的烟草全部以糖果代替。
而酒精饮料则以牛奶代替)其它调味品。
而在其它的一些资料中所列出的清单如下(根据战况,时间以及地点,标准会有不同的差异):黑麦面包:700克黄油(植物奶油)或者食用脂肪:60克连骨肉:136克蔬菜和水果:250克土豆:320克豆类:80克鱼类(无头):30克大豆粉:7克布丁粉:20克咖啡豆(有时已咖啡代替):9克炼乳:25克砂糖:40克盐:25克调味品:3克辛香料:1克酒:0.26盎司(7.37克)香烟纸:7卷携带食物这是由士兵们随身携带的食物。
行军食物--Marschverpflegung这是供应给行军途中部队的伙食,不可进行烹饪。
这种伙食对于前线来说是很常见的一种。
通常由各部队的炊事员做好一日一份套餐式。
部队吃单兵口粮新闻稿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军需工程技术研究所给养保障研究室主任郝利民,把一堆野战食品“咣当”一下子在桌面上摊开时,大大超出了记者的想象。
琳琅满目、品种繁多的新一代野战食品,令记者感慨良多。
30多年前,记者曾在猫耳洞里啃过压缩饼干。
那时的压缩饼干非常坚硬,吃压缩饼干不叫吃,叫啃,而且口感不好,难以下咽。
迫不及待地打开一袋新一代单兵战斗口粮,取一块放入口中咀嚼几下——很香,口感与普通饼干无异。
如果用一个词来评价,就是“味多美”。
郝主任是军用食品领域专家,也是新一代野战食品研制的领军人物。
我们的话题,不约而同地从央视刚播完的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开始。
举着300多克重只有巴掌大小的一份单兵战斗口粮,郝主任说:“如果当年我们志愿军能吃上这样的军用口粮,我们取得胜利的代价怕要小很多。
”我军的制式野战食品正是在抗美援朝的战火中应运而生的。
抗美援朝战争刚刚打响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没有制空权,部队常常是夜行昼伏,为了隐蔽防空,难以生火做饭。
为了保障前方志愿军官兵不饿着肚子打仗,东北军区后勤部试着将小麦、大豆、玉米或高粱经磨碎炒熟之后,加入一定量的食盐再混合在一起,便制成了我军第一款军用方便食品——炒面。
炒面送到前线后,大受部队官兵欢迎,志愿军总部也大加赞赏,指示后勤部队“要大量前送”。
在志愿军入朝作战头8个月时间里,光炒面就前运了3万多吨,满足了志愿军的急需,为赢得战争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时任志愿军副司令员的洪学智曾动情地说:“如果没有炒面,就解决不了部队最低限度的生活保障。
”因炒面不易携带,志愿军后勤部门后来就将炒面压制成块,可以说这是我军压缩干粮的雏形。
其实,在抗美援朝中也诞生了另外一款军用食品——脱水面条。
原总后方勤务部军需部在1951年组织有关部门的专家集中攻关,将传统面条制成了“方便面”,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代表着我国“第一代快餐”的方便面运达朝鲜前线时,受到志愿军将士普遍欢迎,大大提升了官兵士气。
各国的单兵野战口粮原载西西河美国在作战口粮研究上是最下本的,图为1943年美军研究人员(居然是个大头兵)在研究军用口粮。
古人云,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兵家又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拿破仑云,士兵的胃,决定着军队进军距离。
可见吃很重要,关系到民生国计。
军用干粮出现很早,估计人类有了征战就有了军用干粮。
但工业化生产的军粮,我估摸着得从罐筒食品算起。
据说是拿破仑先动的这个脑筋,大概早到1810年左右,法国出现了罐筒,但是玻璃瓶的。
后来英国人给改成了马口铁的,也就是铁皮罐筒。
到了1813年,英军已经配发罐筒了。
在此无责任推测:看来大英帝国能混成日不落帝国,估摸着跟罐筒关系莫大。
你想啊,英国佬驾着舰船满世界殖民,大海路漫漫,常年劳师远征,水手吃啥?上了岸还得开枪开炮到处杀戮攻掠,这都是重体力活,肚里没食肯定不行。
在热带地区航行、作战,一般食物肯定腐败变质,大概只有罐筒食品(或许还有腌制食品)能长久保存了。
看过一本书,说十月革命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英法军队登陆红色俄国。
这两国军队都配发了罐筒,列宁曾对此大为感叹,说人家有罐筒,可我们拿什么填饱我们作战的工农红军肚子呢?可见革命导师对罐筒很重视,也很无奈。
K级单兵野战口粮二战爆发前(大概似乎也许是1936年),美国成立了专门机构,在作战口粮研究上是最下本的。
推出了多款军用口粮,最著名的大概算K级单兵野战口粮了,这种口粮还细分为早餐系列、午餐系列、晚餐系列,并且尽量做到了口味多样化。
这种口粮还配有香烟、口香糖、咖啡粉、糖果等,在那个年代,奢侈得简直惊动党中央了。
这种口粮一出现,就招来参战的各国军队集体羡慕嫉妒恨,但基本都是拍砖的。
德国人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说美国大兵太奢侈、太腐败,上战场得装满满车皮的奢侈食品跟着才能打仗,就这样仗还打得不咋样;跟美国兵交手的日本兵则大为感叹:皇军常苦斗得肚皮贴着后脊梁,突击个珍珠港成功后,庆功也就是吃个豆包的水平,还得是飞行员才能享用,要是有这样多的好吃的,早把登岛的老美打到海里去了。
舌尖上的二战:各国大兵吃什么,喝什么,抽什么作者:葛澄 / 编辑:冷小军早餐:一听含意式香酒的晨饮、一份卡布奇诺咖啡(粉末)、浓缩甜牛奶、意大利香饼或燕麦片、果冻正餐:意面、豆汤、肉酱小方饺、罐装火鸡、火腿、沙拉、维他命片甜点:高热量巧克力板、罐装水果沙拉或果蔬燕麦片、糖附加设备:净水片、牙签、火柴盒、盐袋、垃圾纸袋、塑料餐具、餐巾、可弃置的营地炉灶和燃料这可不是西餐厅的菜谱,而是二战中蹲在战壕里的一个意大利士兵一天的标准口粮。
▲ 战五渣意军的口粮中国有句古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拿破仑也说过“肚子是行军的关键”。
可见人们自古以来就知道,为将士提供充足饮食对于战斗有多重要。
尽管如此,真正实现长期大规模提供科学、优质口粮的,还是在二战战场上。
这份意大利士兵当年的口粮,即便从今天看也令人羡艳。
不过,要谈及二战中战地食品的科学研制、系统化运作、乃至包装和运输,美国这个后起之秀堪称典范。
▲ 二战美军精益求精的美军战地口粮▼美国在四年的南北战争中死了60多万人,除了战死,长期营养不良导致的急性腹泻是一大因素。
美国人吸取了经验教训,决定彻底改造后勤条件,尤其是改善士兵口粮。
经过一次大战的检验,二战时的美军已经拥有了非常成熟的战时前线口粮体系,从研发、生产到运输,这个体系足以支持在海外大规模作战。
战时美军经常使用的口粮类型包括C口粮,D口粮和K口粮等。
C口粮丰富精致美国在参战前已经开始研发C口粮,主要是为了应对战场恶劣条件下战地厨房无法使用的问题,和改进压缩口粮的不良口感,最早由美国陆军使用。
经过不断测试和实战反馈的改进,一名士兵一天的C口粮标配包括:——3份340g的肉餐罐头,最开始以扁豆焖肉、土豆泥配肉或蔬菜炖肉为主,1943年后新增加了意大利肉酱面,1944年新增加了火腿、鸡蛋,1945年增加了蔬菜炖牛肉。
——3份面包和甜点,以及糖片、速溶咖啡、巧克力、花生和葡萄干等。
1944年新增了橙子味饮料粉、可可粉和曲奇三明治,巧克力的配比增加。
舌尖上的美国军队让人垂涎欲滴组图饮食千变万化——美国大兵饮食标准高美国国防部官员9日宣布,美军打算调整食谱营养标准,降低食物脂肪含量,以提高士兵作战能力。
依照新标准,军内食谱将增加更多水果、蔬菜、谷物等低脂肪含量食品,在军事基地食堂、自动售货机和小吃店内出售更健康食品。
这是美军20年来首次调整食谱。
新标准定于今后几个月内推广,涉及美军1100多处饮食场所。
美国政府相当体贴,年花5亿美元在军人的伙食上,从方便携带袋装的牛肉干、到美味松饼及全美式早餐都有,让军人无论是行军或是在军营内戒备,都能够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国防部认为肥胖不仅是社会难题,同时关联“国家安全事宜”。
美军每年饮食花费大约46.5亿美元,另有大约11亿美元用于护理关联超重和肥胖疾病的士兵。
海洋上的美食家-美国航母饮食让人垂涎欲滴航母饮食种类千变万化美国士兵的伙食标准平时是每人每天7美元,战时则提高到每天10美元。
美军平时在国内可以吃到的食物有千余种,包括23种饮料(含各种鸡尾酒)、近80种甜点、11 8种沙拉、114种三明治、近250种素菜以及近500种荤菜(包括各种海鲜)。
这里面还有许多其他国家的美食,如:中国的鸡蛋卷和鸡蛋煎饼、菲律宾的小蛋卷、土耳其的玉米派、瑞典肉丸、墨西哥胡椒牛排等。
虽然美军战时伙食补贴比平常高很多,但是处在战区的美军由于条件所限,食物的品种和味道都“缩水”。
美军根据不同的军事行动环境和强度,以及官兵不同饮食习惯等因素,开发出7种单兵野战口粮。
虽然这些口粮也是荤素搭配合理,所含热量丰富,但由于多是速成熟食,味道跟新鲜食物不能相比。
挑剔的美国大兵表示野战口粮“难以下咽”。
虽然美军战时伙食补贴比平常高很多,但是处在战区的美军由于条件所限,食物的品种和味道都“缩水”。
美军根据不同的军事行动环境和强度,以及官兵不同饮食习惯等因素,开发出7种单兵野战口粮。
虽然这些口粮也是荤素搭配合理,所含热量丰富,但由于多是速成熟食,味道跟新鲜食物不能相比。
浅析外军战场饮食保障摘要:外军特别是美军战场饮食保障经过高技术局部战争实践的检验,在积极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较为成熟的战场饮食保障体系制度和方式方法,其中一部分内容反映了信息化战争对未来战场饮食保障的普遍需求,是发展的趋势,值得我们借鉴。
关键词:外军饮食保障一、保障体制军队的军需保障体制不同,饮食保障体制也不一样。
美军在国防后勤局设国防人员保障中心,负责给养保障,由设在国内外的各办事处和仓库,实行划区供应,直供到军、师。
野战食品、饮食装备由国防后勤局统一订购,粮食和肉类等生鲜食品由部队就地(近)采购。
给养物资储备由总部、部队两级负责,总部储备欧洲和本土部队需要的物资,部队储备军以下部队需要的物资。
补给由部队自下而上申请,国防后勤局人员保障中心和军、师支援司令部物资管理中心,实施自上而下逐级补给,特殊情况下实施越级补给。
陆军的补给程序是:战区陆军物资管理中心(或总部库存控制站)——军补给勤务连——师补给分队——给养发放站。
通过设在国内外的办事处和仓库等,采取空运、水运、陆运和就地采购等方式,实施间接或直达运输。
饮食保障,平时由军烤制面包,按部队建制或驻区组织伙食,多以营为单位组织实施,执行特殊任务时分队自行独立保障。
陆军营保障排设有炊事保障分排,可集中在营作业,也可分成4个炊事班将炊事员分散到连作业。
热食主要由成品、半成品加工而成,规定前方作战人员应保证每天两餐,至少一餐,后方地域人员每天保证三餐。
主要饮食装备有野战厨房、野战面包房和单兵加热装置。
二、标准制度(一)给养供应标准在热量标准方面,美军规定战时每人每日最低的热能供给量标准为3400至3600千卡;俄罗斯军队规定战时步兵每人每日的热能供给标准为4100千卡。
在营养素供给量方面,受饮食习惯、经济发展水平、军人身体素质、武器装备、执行军事任务等因素影响,军人营养素供给量标准各不相同,如蛋白质供给量标准,美陆军每人每天为100克,海军112克,空军100克;日本陆上自卫队为110克;德国军队只规定供给动物性蛋白质6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