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实验动物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14.09 MB
- 文档页数:87
第七章 循环实验实验十三 蛙心起搏点观察一、目的和原理哺乳动物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除结节区外,均具有自动节律性,但各部分的自律性高低不同,以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正常的心脏搏动每次都有窦房结发生,依次传到心房、心室引起收缩,故窦房结被称为哺乳动物的心起博点。
两栖类动物的心起博点是静脉窦。
本实验的目的是用局部加温和结扎的方法观察蛙心起博点及蛙心脏不同部位自律性的高低。
二、实验对象蟾蜍或蛙。
三、实验器材和药品蛙类手术器械、蛙心夹、滴管、线、小试管、任氏液。
四、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目(一) 取蟾蜍一只,用探针破坏蟾蜍的脑和脊髓后,将其仰卧位固定在蛙板上,用剪刀剪开胸骨表面皮肤并沿正中线剪开胸骨,可见心脏包在心包中,仔细剪开心包,充分暴露出心脏。
(二) 参照图7-1,观察心脏的解剖,在胸面可以看到 一个心室,其上方有两个心房。
心室右上角连着一个动脉干,动脉干根部膨大部分称动脉球。
动脉向上分左右两支。
用玻璃分针从动脉干背面穿过,借以将心脏翻向头侧。
于心脏背面两房下端可看到颜色较紫篮的膨大部分为静脉窦。
静脉窦与下腔静脉相连。
静脉窦与心房的交界处称窦房沟,而心房与心室的交界处称房室沟。
认准心脏各部分位置后,注意观察静脉窦、心房和心室的跳动程度并计数它们在单位时间内的跳动次数。
(三) 盛有35~40℃热水的小试管(或稍烧热的探针)分别靠近心室、心房、静脉窦,观察和记录心脏跳动次数有何变化。
(四) 用镊子在主动脉干下穿一线备用。
用玻璃分针穿过主动脉干下面,将心尖翻向头端,暴露心脏背面,在静脉窦和心房交界的半月形白线(窦房沟)处用线结扎阻断静脉窦和心房之间的传导,观察心房、静脉窦的跳动频率有何变化。
(五) 待心房、心室的跳动恢复后,分别计数静脉窦和心房、心室的跳动频率,并比较其频率差别。
然后再取一线在房室沟处作一结扎(斯氏第二结扎),阻断房室之间的传导,观察心房和心室的跳动情况。
分别计数每分钟跳动次数。
将实验结果填入下列表格。
第七章动物喂养实验近年来,由于存在严重的在畜禽日粮中大量不规范使用抗菌促生长药物的现象,致使畜禽产品中有不同程度的药残,从而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随着我国加入WTO,畜产品的无害化将更迫切,特别是利用中草药、益生素等绿色添加剂来代替或减少畜禽日粮中常规使用的各种抗生素与促生长添加剂已成为饲料业的研究热点。
因此,能够替代抗生素、抗菌药物而又无毒副作用无残留的微生态制剂目前已被广泛应用。
在养猪生产中,断奶仔猪发生腹泻是影响其生产的一大难题。
断奶仔猪由于其消化系统、免疫功能不够完善,抵抗细菌的能力较差,易被病原微生物侵袭而造成消化不良、下痢、体弱、生长缓慢,饲料报酬低等[1]。
病原性细菌如大肠杆菌 K88、猪霍乱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是引起仔猪发生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常给养猪生产带来极大的损失。
雏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严重危害雏鸡及育成鸡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2],给养鸡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但随着临诊上抗菌药物的得不断增多,以及滥用抗生素造成的禽肉和禽蛋产品中药物残留队人类健康地影响,促使人们探讨应用生物防治方法开控制雏鸡白痢。
因此,研究微生态制剂防治仔猪肠道肠道传染病和雏鸡白痢,对于促进仔猪和雏鸡健康成长,提高生产性能具有现实的和重要的意义,并且为益生素制剂的研制开发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7.1实验材料和方法7.1.1 微生态制剂本试验室研制,以粗酶制剂吸附芽孢杆菌制成复合微生态制剂,内含腊样芽孢杆菌B02,有效活菌数在2.5×1012个·kg-1以上;纤维素酶、蛋白酶等复合酶制剂。
7.1.2 试验动物健康长白断乳小猪60头,45日龄,体重15-20 kg,未经猪沙门氏菌菌苗免疫,购自杨凌示范区五泉猪场。
一日龄公雏鸡200只,体重38-40 g,未经鸡白痢沙门氏杆菌菌苗免疫,购自西北农历科技大学农学院种鸡场。
7.1.3 基础日粮[3]仔猪基础日粮配方见表7-1。
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术动物实验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手段,常用于医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实验研究。
为了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研究人员需要正确掌握基本的动物实验操作技术。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首先,动物实验前,需要对动物进行适当的饲养管理,确保其健康状态。
这包括提供适宜的饲料和饮水,保持合适的环境温度和湿度,以及定期清洁和消毒动物饲养环境。
此外,研究人员还需对动物进行身体检查,以排除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健康问题。
其次,对于需要进行手术的实验,研究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手术技术。
例如,动物麻醉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采用静脉注射麻药、局部麻醉或气管插管麻醉等方法。
在动物手术过程中,需要准确切割皮肤或组织,处理血管、神经和器官,以及进行缝合和止血等操作。
因此,研究人员需要熟练掌握相关手术技术,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此外,动物实验中还常使用动物注射技术。
注射技术包括口服给药、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等。
研究人员需要准确计量给药剂量,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和注射器具,并注意注射速度和注射途径的选择。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还需要掌握注射后的观察和记录技巧,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不良反应。
另外,动物实验还涉及到采集和处理生物样本的技术。
例如,研究人员需要采集血液、组织或其他体液样本,以进行生化分析、细胞培养或组织学检查等。
采样时需要注意卫生与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污染。
采样后,研究人员需要合理保存和处理样本,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此外,动物实验中的数据记录与分析也是十分重要的。
研究人员需要仔细记录实验过程的各种参数,包括实验开始时间、操作步骤、药物剂量、实验结果等。
此外,研究人员还需要进行数据分析,以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研究人员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如平均值、标准差、方差分析等。
最后,动物实验的伦理与法规也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人员需要遵守相关的伦理规范和动物保护法律法规,保证动物实验的道德性和合法性。
医学实验动物学完整教学医学实验动物学完整教学第一章引言医学实验动物学是医学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实验动物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动物体内的生理、病理过程,为人类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本教学将系统地介绍医学实验动物学的基本概念、实验动物种类、实验动物的饲养与管理、实验动物行为学等内容,以期使学生深入了解医学实验动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术。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基本概念本章主要介绍实验动物的定义、分类、特点和用途。
学生将了解到实验动物是指特定用途的动物,如小鼠、大鼠、兔子等。
实验动物按用途分为实验动物和试验动物,按物种分类有小型实验动物、中型实验动物和大型实验动物等。
同时,还将介绍实验动物应用于医学研究的重要性,以及与人体相似性、易于饲养繁殖、实验时间短等特点,使学生了解到实验动物在医学研究中的价值。
第三章实验动物的饲养与管理本章将介绍实验动物的饲养与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包括实验动物的饲养场所、饲养设备、饲料的选购与配制、饮用水及其他环境条件的管理等。
学生将学习到如何确保实验动物的合理饲养与环境条件,以保证实验动物的健康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第四章实验动物行为学实验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实验动物的行为规律及其与环境、其他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本章将介绍实验动物行为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实验动物的行为特征、行为观察和行为测试方法等。
学生将了解到通过对实验动物行为的观察与测试,可以获得实验动物的行为数据,从而进一步研究其生理、心理过程。
第五章实验动物的动物学特性本章将重点介绍实验动物的动物学特性,包括动物的解剖学特征、生理学特征、生长发育特征等。
学生将通过学习,掌握实验动物的基本解剖学结构、生理学功能和生长发育规律,以便于理解和分析实验动物实验结果。
第六章实验动物的传染病学实验动物的传染病学是研究实验动物与人、动物间传染病的学科。
本章将介绍实验动物传染病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传染病的概念、传染途径、传染源、传染力等内容。
第七章生理学常用实验动物实验动物是经人工繁育,专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物制品或药品鉴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实验动物具有生物学特性明确、遗传背景清楚、对刺激敏感和反应性一致等特点。
利用实验动物进行医学生物学研究,能保证动物实验的准确性、敏感性和可重复性,且仅用少量动物就能获得精确、可靠的动物实验结果。
实验动物可以代替人类作为研究机体正常生命现象的对象。
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在生理学实验中需要以活的机体、器官或组织细胞作为实验观察对象,但实验又常会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会危及生命,在人体不便施为。
按照生物进化论的观点,人同各种动物有许多基本相似的构造和功能,在动物身上获得的生理知识可以推用到人体,来探讨人体的某些生理功能。
因此,实验动物可作为人类的替代者。
第一节常用动物的种类、特点及选择实验动物的种类很多,正确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
一、实验动物选择的基本原则1.选择与人类具有某些相似性的实验动物;2.选用解剖、生理特点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实验动物;3.选用标准化实验动物,即指在微生物学、遗传学、环境和营养等方面均符合控制标准的实验动物,教学示范一般选用一级(普通)动物;4.选用与实验要求相适应的实验动物规格(指年龄、体重和性别的选择)。
另外,选择实验动物还要符合经济节约,容易获得的原则。
生理学实验中常用的动物有:蛙(蟾蜍)、家兔、小白鼠、大白鼠、豚鼠、鸽子、猫和狗等。
二、几种常用实验动物的特点及用途1.青蛙和蟾蜍二者均属两栖纲、无尾目类动物。
其心脏在离体情况下可保持较长时间的节律性跳动,多用于研究心脏的生理、药物对心脏的作用等。
蛙的体型小,神经肌肉标本易于制备,其腓肠肌和坐骨神经是研究外周神经、运动终板等生理功能的理想材料,且价格低廉,易于获得。
2.家兔属于哺乳纲,啮齿目,兔科。
性情温顺、安静,是生理学实验教学中较多采用的实验动物。
家兔颈部有减压神经独立分支,纵隔由两层纵隔膜组成,将胸腔分为左右两部分,互不相通,适用于急性心血管实验及呼吸实验;家兔的肠管长、壁薄,对儿茶酚胺类反应灵敏,可进行小肠平滑肌的生理学特性的观察;也可用于卵巢、胰岛等内分泌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