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必修三6.2《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word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79.50 KB
- 文档页数:3
浙科版必修三6.2《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word教案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教学目标1、叙述生产量和生物量2、比较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教学重、难点1、认知总初级生产量、天量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之间的关系2、学会分析、排序有关的生物量教学过程:初级生产量: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
单位:g/(m2?a)或j/(m2?a)gp=np+rgp:总初级生产量np:天量初级生产量r:植物体温消耗量(无机-体温)生物量积累生长次级生产量积累吃进的收获的可利用的净初级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同化的繁殖呼吸不可利用的未收获的吃剩的粪便呼吸(光合)生物量: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
单位:g/m2或j/m2gp-r=np减少增加维持不变影响初级生产量的因素有:光、温度、水、co2、矿质营养等相同生态系统天量初级生产量比较生态系统热带雨林北方针叶林温带草原苔原天量初级生产量(np)2000g/(m2?800g/(m2?a)a)分析探讨:500g/(m2?140g/(m2?a)a)1、热带雨林与北方针叶林np相同的主要环境管制因素就是热带雨林北方针叶林不同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量比较生态系统热带雨林北方针叶林800g/(m2?a)分析讨论:1、热带雨林与北方针叶林np相同的主要环境管制因素就是温度2、北方针叶林和温带草原主要环境限制因素是温带草原相同生态系统天量初级生产量比较生态系统热带雨林北方针叶林温带草原苔原温带草原苔原天量初级生产量(np)2000g/(m2?a)500g/(m2?a)140g/(m2?a)天量初级生产量(np)2000g/(m2?a)800g/(m2?a)500g/(m2?140g/(m2?a)a)分析探讨:1、热带雨林与北方针叶林np不同的主要环境限制因素是温度2、北方针叶林和温带草原主要环境管制因素就是雨量(水)海洋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资料:海洋面积最然比陆地大一倍,海洋的初级生产量之和(55.3×1012kg×a-1)是陆地初级生产量(107.1×1012kg×a-1)的1/2。
第一、二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1.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环境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
生态系统通常由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七大成分组成。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基本功能。
2.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通过取食和被取食而建立起的营养关系称为食物链,它不仅是能量流动和物质移动通道,而且也是有害物质和杀虫剂移动和浓缩的通道,有害物质和杀虫剂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在生物体内高度富集,导致危害的现象称为生物放大。
3.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越容易发生波动和毁灭。
4.生态金字塔中,能量金字塔绝不会是倒的,而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可能有倒的。
5.初级生产量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或所固定的能量。
总初级生产量(GP)=净初级生产量(NP)+植物呼吸量(R)。
陆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大小为:热带雨林>北方针叶林>温带草原>苔原。
6.生物量是指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
次级生产量是在生态系统中第二次有机物质的生产量。
对应学生用书P59食物链和生物放大1.生态系统概念[判断](1)生态系统包括所有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 × )(2)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 × )(3)生态系统基本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 √ )2.食物链(1)概念:在生态系统的各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不断传递着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这种单方向的营养关系叫食物链。
由于能量每次传递都会损失掉一大半,所以食物链通常只有四五个环节。
(2)类型:①捕食食物链:一般指以活的植物为起点的食物链。
②腐食食物链:是以死亡生物或现成有机物为起点的生物链。
陆地生态系统通常以腐食食物链为主,而海洋生态系统则以捕食食物链为主。
3.生物放大化学杀虫剂和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在生物体内高度富集,导致危害的现象就叫生物放大。
第14课时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考试要求核心素养要求1.举例说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并比较初级生产量与次级生产量。
2.通过比较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形成辩证统一的观点。
一、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选考) 1.初级生产量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
2.净初级生产量:初级生产量减去植物呼吸消耗量。
3.生物量实际上就是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
4.次级生产量依靠动物吃植物、吃其他动物和吃一切现成有机物质而生产出来的物质。
这类生产在生态系统中是第二次的有机物质生产,所以叫次级生产量。
归纳总结 初级生产量、生物量和次级生产量的比较例1 (2018·宁波效实中学高二检测)关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用于植物生长繁殖的能量为净初级生产量B .地球各地的净初级生产量随温度和雨量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C .生物量即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生物量的概念与计量单位只可用于植物D .异养生物合成的有机物应属次级生产量 答案 C解析 初级生产量中有一部分被植物的呼吸消耗掉了,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生长和繁殖,此即净初级生产量;生物量实际上是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生物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同样应用于动物;异养生物合成的有机物应属次级生产量。
例2 一只狼吃掉了一只羊,将羊的有机物转化为自身的有机物质,则这部分被转化的有机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A .初级生产量 B .生物量 C .次级生产量 D .呼吸量答案 C解析 狼吃掉羊后进行了第二次有机物质生产,属于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量。
二、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1.能量流动的含义及渠道(1)能量流动的含义: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不断沿着太阳→植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顶位肉食动物的方向流动。
(2)渠道:沿食物链的营养级依次传递。
2.能量流动过程(1)能量流动的起点:太阳能。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名师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六章第二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本节共一个课时,内容包括初级生产量、生物量和次级生产量。
学生在学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后,转为较为抽象的几个概念,因此本节内容需通过具体实例,结合光合作用,明确总初级生产量等概念,从而指导学生分析生物量和净初级生产量的区别和联系。
利用实例分析次级生产量的生产过程,为学生能量流动做知识铺垫。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学生,此阶段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逐步形成的阶段,比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好,因此可结合已有知识进行新知识的讲解,同时也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教师讲解、阅读文本,能够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和生物量
2、通过师生互动、小组讨论,能够比较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能力目标
通过对生产量和生物量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学科素养
(1)基本思想(认识到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生物量与生态系统成长的关系)
(2)基本活动经验(认识到对生产量和生物量概念理解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之间的关系
2、次级生产量的生产过程
五、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准备相应习题
学生:课前复习光合作用和生态系统相关知识六、教学过程
们画一画
习题巩固七、板书
八、布置作业。
第一、二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1.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环境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
生态系统通常由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七大成分组成。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基本功能。
2.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通过取食和被取食而建立起的营养关系称为食物链,它不仅是能量流动和物质移动通道,而且也是有害物质和杀虫剂移动和浓缩的通道,有害物质和杀虫剂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在生物体内高度富集,导致危害的现象称为生物放大。
3.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越容易发生波动和毁灭。
4.生态金字塔中,能量金字塔绝不会是倒的,而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可能有倒的。
5.初级生产量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或所固定的能量。
总初级生产量(GP)=净初级生产量(NP)+植物呼吸量(R)。
陆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大小为:热带雨林>北方针叶林>温带草原>苔原。
6.生物量是指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
次级生产量是在生态系统中第二次有机物质的生产量。
对应学生用书P59食物链和生物放大1.生态系统概念[判断](1)生态系统包括所有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 × )(2)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 × )(3)生态系统基本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 √ )2.食物链(1)概念:在生态系统的各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不断传递着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这种单方向的营养关系叫食物链。
由于能量每次传递都会损失掉一大半,所以食物链通常只有四五个环节。
(2)类型:①捕食食物链:一般指以活的植物为起点的食物链。
②腐食食物链:是以死亡生物或现成有机物为起点的生物链。
陆地生态系统通常以腐食食物链为主,而海洋生态系统则以捕食食物链为主。
3.生物放大化学杀虫剂和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在生物体内高度富集,导致危害的现象就叫生物放大。
第六章生态系统第二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学习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量、生物量、次级生产量。
2.重视核心概念,准确厘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3.提高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比较分析的能力,并体会合作学习的集思广益。
【核心概念】初级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呼吸量、生物量、次级生产量一、旧识回顾1、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2、生物量金字塔二、自学导引1.什么叫初级生产量?单位是什么?2.什么是生物量?单位是什么?3.什么叫次级生产量?单位是什么?4.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与生物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1)用字母表示总初级生产量与净初级生产量之间的关系。
(2)净初级生产量和生物量的关系a.NP>0时,生物量b.NP=0时,生物量c.NP<0量,生物量三、深入探究(一)初级生产量思考与讨论:1.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分析,影响净初级生产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净初级生产量?2.陆地生态系统的NP由热带林向温带林、北方针叶林、温带草原、苔原依次减少,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3.在水体生态系统中,由河口湾向大陆架到大洋区,单位面积净初级生产量有降低的明显趋势,为什么?(二)生物量思考:生物量和生产量的区别。
(三)次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的生产过程图根据次级生产量的生产过程图,思考并讨论分析:1.猪是杂食动物,但养殖的时候一般喂以菜叶、玉米、黑麦草而不饲喂鱼、蛋、肉等,这是为什么?试从生态学的角度解释。
2.现在已经造成生态危害的水葫芦上世纪50、60年代-80年代曾作为优质饲料在全国推广,你能试着从以上图解找出可能的原因吗?后来人们却弃之如敝履,不再将其作为猪饲料,又是基于什么原因呢?3.有没有方法让食源同化到猪体内的能量更多一些?从下面的这篇科技论文里找找看。
除了这个方法,你还能发散你的思维,想出一些可行的点子呢?4.养殖户或养殖场对养殖的生猪往往还会有“小挑花”的小手术。
高中生物第六章生态系统6.2生产量和生物量导学案1无答案浙科版必修36、2生产量和生物量一、目标导航基本要求发展要求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和生物量。
说明2、知识网络三、导学过程初级生产量: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
单位:g/(m2 •a)或J/(m2 • a)GP=NP+RGP:总初级生产量NP:净初级生产量R:植物呼吸消耗量(光合-呼吸)(光合)生物量: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
单位:g/m2 或J/m2 GP-R=NP增加减少不变影响初级生产量的因素有:光、温度、水、CO2、矿质营养等不同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量比较生态系统热带雨林北方针叶林温带草原苔原净初级生产量(NP)2000 g/(m2 •a)800 g/(m2 • a)500 g/(m2 • a)140 g/(m2 • a)分析讨论:1、热带雨林与北方针叶林NP不同的主要环境限制因素是热带雨林北方针叶林不同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量比较生态系统热带雨林北方针叶林温带草原苔原净初级生产量(NP)2000 g/(m2 •a)800 g/(m2 • a)500 g/(m2 • a)140 g/(m2 • a)分析讨论:1、热带雨林与北方针叶林NP不同的主要环境限制因素是温度2、北方针叶林和温带草原主要环境限制因素是温带草原不同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量比较生态系统热带雨林北方针叶林温带草原苔原净初级生产量(NP)2000 g/(m2 • a)800 g/(m2 •a)500 g/(m2 • a)140 g/(m2 • a)分析讨论:1、热带雨林与北方针叶林NP不同的主要环境限制因素是温度2、北方针叶林和温带草原主要环境限制因素是雨量(水)海洋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资料:海洋面积最然比陆地大一倍,海洋的初级生产量之和(55、31012kga-1)是陆地初级生产量(107、11012kga-1)的1/2。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教学目标
1、描述生产量和生物量
2、比较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之间的关系
2、学会分析、计算有关的生物量
教学过程:
初级生产量: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
单位:g/(m2 • a)或J/(m2 • a)
GP=NP+R
GP:总初级生产量
NP:净初级生产量
R:植物呼吸消耗量
(光合-呼吸)
生物量: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
单位:g/m2 或J/m2
GP-R=NP
增加
减少
不变
影响初级生产量的因素有:
光、温度、水、CO2、矿质营养等
不同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量比较
1、热带雨林与北方针叶林NP不同的主要环境限制因素是热带雨林
北方针叶林
不同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量比较
分析讨论:
1、热带雨林与北方针叶林NP不同的主要环境限制因素是温度
2、北方针叶林和温带草原主要环境限制因素是
温带草原
不同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量比较
热带雨林
分析讨论:
1、热带雨林与北方针叶林NP不同的主要环境限制因素是
温度
2、北方针叶林和温带草原主要环境限制因素是
雨量(水)
海洋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资料:
海洋面积最然比陆地大一倍,海洋的初级生产量之和(55.3×1012kg×a-1)是陆地初级生产量(107.1×1012kg×a-1)的1/2。
为什么?
但海洋次级生产量却相当于陆地次级生产量的三倍多。
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