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五上《七色光》教案(1)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4
《七色光》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制造彩虹和日光的色散实验。
2.初步了解彩虹的形成原因。
3.欣赏大自然的缤纷色彩,感受光学世界的奥妙。
教学重点学会制造彩虹和日光的色散实验。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彩虹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课件演示、交流讨论课前准备镜子、手电、水盆、三棱镜、多媒体课件等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件出示谜语:天上飞架一座桥,不能走来只能瞧,经历一番风雨后,赢得彩衣乐逍遥。
师:谁知道谜底是什么?生:彩虹。
师: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的典型。
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彩虹。
(板书课题)二、新课学习课件出示彩虹的图片。
师:同学们,是否见过这样的景观?是在什么情况下见到的?生:见过,是在雨后的晴天看到的。
添加学生课前完成‘导学’作业中的典型成果。
师:对,彩虹出现是有一定的天气条件的。
请同学们回忆并描述一下你见到的彩虹的形状和色彩?生:彩虹像拱桥一样是七彩的。
师:同学们描述得很准确。
彩虹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
当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雨点,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的光谱。
七彩光最普遍说法是(从外至内):红、橙、黄、绿、蓝、靛、紫。
师:了解彩虹。
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制造彩虹。
生:想。
课件出示制造彩虹实验步骤。
1.将小镜子倾斜着放入水盆,并设法将它固定。
2.打开手电筒,让光线照在水下部分的镜面上。
3.将白纸在手电筒的上方举起来,移动手电筒的位置,直到看清彩虹。
学生分组制造彩虹,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想一下你们还能在哪见到彩虹见到彩虹?生1:晴朗的白天,喷泉旁边的水雾中就能看到彩虹;生2:晴朗无风的日子里背对太阳,用喷雾器朝空中喷水,将会在水雾中看见一道彩虹;生3:家里的玻璃茶几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地面上也有不是很明显的彩虹。
生4:……师:大家桌上都有一个三棱镜(向学生展示),下面大家就拿着这个三棱镜到阳光下去看看,他与其他镜子的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室外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看到三棱镜后面的彩带。
师:三棱镜镜面的后面的彩带是怎么出现的呢?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七色光-苏教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光是什么,理解光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理解白光是由七种颜色组合而成的,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七色光。
3.掌握一些光的现象和应用,如光的折射、反射和利用光进行通信等。
教学重点1.七色光的组成和分离。
2.光的反射和折射。
教学难点1.对于一些学生而言,理解光是什么以及光的产生和传播原理是较为复杂和抽象的。
教学方法1.示范法2.活动法3.组合方法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出今天的主题:1.你们曾经亲眼看到过虹吗?你知道虹是由什么组成的吗?2.你知道白光由哪七种颜色组成的吗?3.你曾经玩过五颜六色的拼花玩具吗?你知道它与光有什么关系吗?2. 分组活动(15分钟)将学生分为三组,每组都给出一个白光源以及一个三棱镜。
学生将会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操作。
1.第一组使用三棱镜将白光分成七种颜色,然后将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投影在白纸上,观察它们的颜色和特点。
2.第二组使用三棱镜将某种颜色的光分解成其它颜色的光,然后将这些颜色的光分别投影在白纸上,观察它们的颜色和特点。
3.第三组使用三棱镜将光线改变方向,让光线经过三棱镜的两个面反射后离开三棱镜,然后观察光线的变化。
3. 实验总结(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用彩笔画出七色光的组成,引导学生发言讨论,总结今天的实验结果。
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七种颜色的光组合在一起,是不是就可以组成白光?2.光为什么会发生反射和折射?3.光的反射和折射有哪些用途?4. 拓展活动(30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活动:1.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探究光的应用,如光的通讯技术和七彩灯光的制作原理。
2.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究如何利用光线来制作一些小玩具或小工具。
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活动,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了关于光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通过实验对光的组成和折射、反射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体验,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技能。
在拓展活动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讨论,深化了对光的理解,并拓展了相关应用和发挥。
《七色光》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在学生对光的各种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日常生活中的色彩也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带领他们进一步探究光与色彩的关系。
在本课学习中,学生将尝试做分解色光和一些光的合成实验,感受光与色彩的无穷奥妙。
本课共分为两个部分:一、认识太阳光是由七种单色光构成的。
二、做滤光实验,使学生对光与色彩的关系有更深入的认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阳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光是有颜色的,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光组成的。
2、初步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做日光的色散与合成实验。
2、尝试做在单色光下观察物体颜色的实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光学世界的无限奥妙,充满对光学世界的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日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
难点:解释为什么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纸,看到的图案颜色是不同的【教具准备】三棱镜、手电筒、水盆、平面镜、白纸屏、彩色纸片、电动七色转盘、手摇七色转盘、红黄蓝三色玻璃纸。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激发学生探究光的欲望1、投影彩虹图片:同学们,大家应该见过这种奇特而美丽的自然现象吧?(学生都知道这是彩虹)你在哪里、是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见到的彩虹?(让学生分享经历,说出彩虹形成时的自然环境。
然后讲解这幅图)2、这么美丽的彩虹,可不是想见就能见到的哟,想看还得看天气的心情。
那么,我们能自己制造彩虹吗?二、制造彩虹,认识色散现象1、有谁自己制造过彩虹吗?你是怎么制造的?(调动学生已有经验,五年级可能有学生自己制造过彩虹。
已有的经验是教学的基础,学生间的交流也可以让少数学生的经验成为所有同学的经验。
学生可能多是说在太阳光下如何用镜子和一盆水做实验,也可能说出多种制造彩虹的方法,都要给予鼓励,并选择一种方法做,但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到在实验室做实验上来。
如果学生做不出来,教师就介绍实验方法,包括室外和室内的,最后选择室内的做。
也可以根据天气情况,到室外做)2、我们在教室里,能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制造出彩虹来吗?怎么做出彩虹来?同组互相讨论一下(和学生讨论方法汇报:用手电筒代替阳光,通过三棱镜分解白光,或者用一盆水、镜子、手电筒做实验)3、同学们制造彩虹的方法都很好,下面我们就可以亲自动手做彩虹了,在做之前,老师有几点提示:谁愿意为大家读读?(大屏幕出示,学生读P72页活动记录)3、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小学科学4七色光(教案)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七色光(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光是一种能量转换形式,能够解释光在介质中传播的现象;2. 了解光的颜色是由不同波长的光组成的,能够给出七色光的基本组成;3. 掌握通过光的折射、分解、合成等现象来观察和实验。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光的性质和传播规律;2. 了解七色光的组成和原理。
三、教学准备:1. 演示用光源;2. 七彩的反射条;3. 白纸或白布;4. 水槽;5. 透明物体。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出课题)T:同学们,你们知道光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呢?S1:光是一种能量。
S2:光能照亮东西。
T:非常好!光是一种能量,而且它可以照亮物体。
那么,我们来通过一个小实验,看看光是如何传播的。
2. 实验一:光的传播步骤:(1) 一个同学站在教室篮球场的一头,拿着一个手电筒照向另一头,请另一个同学告诉你看到了什么。
(2) 请同学们讨论,光是怎么从手电筒传播到另一头的?引导: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光可以在介质中传播,它是从光源发出的,然后在介质中传播,最后到达我们的眼睛。
3. 实验二:光的分解(1) 取一个白纸或白布,用彩虹色的反射条在阳光下晃动,请同学们观察。
(2) 请同学们回答,你们看到了什么?引导: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到,阳光经过反射条的折射和分解,形成了七种不同颜色的光。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七色光。
4. 实验三:光的合成(1) 在水槽中装满水,然后放入一个白纸或白布。
(2) 请同学们分别使用红、黄、蓝的透明物体对白纸照射,请观察结果。
引导: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当红、黄、蓝三种光同时照射到白纸上时,白纸会显现出白光。
这是因为三种不同颜色的光合成在一起,形成了白光。
5. 总结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了解到了光的特点和性质。
光不仅可以照亮物体,还可以在介质中传播。
同时,我们还探讨了光的分解和合成现象,通过观察不同颜色的光,我们体会到了七色光的奇妙之处。
苏教版科学五上《七色光》教案一、教学目标:1.明白日光是由七种色光合成的。
2.会做日光的色散与色光的合成实验。
3.能做不同颜色的单色光的混合实验。
4.感受到光学世界的无穷奥妙。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日光是由七种单色光构成。
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彩虹的形成。
三、教具预备:泡泡液、镜子、水槽、手电筒、喷水壶、水杯、温开水、三棱镜、电池、马达、色盘、空白圆片纸若干学具预备:水彩笔、胶棒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猜谜:天上一座桥,没人走没车跑,太阳一出来,它就不见了。
课件出示彩虹。
(二)交流生活中的彩虹1.提问:彩虹漂亮吗?关于彩虹,你们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的问题可能有:△彩虹是由哪几种颜色组成的?△彩虹是如何样形成的?△太阳一出来,彩虹什么缘故就消逝了呢?△在什么情形下能形成彩虹呢?△彩虹一样是在什么季节显现的?2.教师小结:在这些问题中,哪一个是最有价值的.值得我们去研究的问题?看来,大伙儿最关怀的依旧“彩虹是如何样形成的?”那个问题,今天我们就从我们的周围开始来探究彩虹的隐秘吧!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像彩虹一样的颜色,想想看,在什么情形下哪些物体能产生呢?3.学生回忆: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课件出示:喷水池上.瀑布前.浇花的水龙头上.建筑工地上的喷水管.洒水车洒水时.太阳照耀到某些玻璃上时.浮在水面的油花表面.VCD光碟表面.飞在空中的肥皂泡……4.让学生吹泡泡5.提问:那我们生活中的这些事物是依靠“谁”才形成“彩虹”的呢?(太阳光)彩虹的形成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6.小结:哦,原先太阳光还能借助于某些物体变颜色呢!7.提问:阳光能变出几种颜色来?(七种)板书课题:4.七色光8.提问:是哪七种?(学生可能会回答:赤.橙.黄.绿.青.蓝.紫)9.提问:是如此七种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最好——让我们亲自来看一看“彩虹”。
10.讲述:要看“彩虹”,必须要有“彩虹”。
现在天空没有彩虹,那如何办呢?看来,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制造“彩虹”。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4.七色光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学会做日光的色散与合成实验;2、尝试做在单色光下观察物体颜色的实验;3、能够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阳光的色散现象;2、初步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光学世界的无限奥妙,欣赏大自然的缤纷色彩。
教学过程设计一、制造彩虹,激趣导入1.出示图像资料:夏天雷雨过后,天空出现了一条七色的彩虹。
2.谈话:请学生谈谈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它有哪几种颜色组成?3.讨论:你们想不想自己制造彩虹?4.带领孩子们制造彩虹。
二、分解阳光,研究色散的原理1.讨论:我们还可以怎样制造彩虹?(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2.讲述关于牛顿发现七色光的故事。
3.组内交换意见并动手实验:△利用三棱镜△利用平面镜和水△利用光盘4.提问:刚才研究的时候有没有碰到什么要注意的问题呀?如果有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交流。
三、混合色光,研究逆色散原理1.出示图像资料:牛顿把七色光合成白光2.讨论:怎样证明日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3.游戏:玩七色陀螺4.解释现象。
5.提问:那我们能不能想出更多的方法来证明日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四、初步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一)色彩的形成(出示录像资料:缤纷绚丽的自然界)1.谈话:自然界中缤纷绚丽的色彩又是怎样形成的?2.学生组内讨论并请他们上来交流。
3.教师演示:为什么该物体呈现红色?把红、橙、黄、绿、蓝、靛、紫、黑、白这几种颜色的纸分别放在七色光下,孩子们将看到当七色光投到红纸上,光谱中只剩下了红光,而其他色光不见了。
4.学生实验:绿色物体、黑色物体和白色物体。
5.学生交流心得体会。
(二)“透过彩色玻璃纸看物体”游戏1.玩“透过彩色玻璃纸看物体”游戏。
2.玩戴各色太阳镜游戏。
3.学生解释原理。
五、课内总结,课外延伸1.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末端分别贴有红、绿、蓝三色玻璃纸的长纸筒。
2.教师演示:实验时先混合其中两种色光,然后再把三种色光混合起来。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七色光》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光与色彩的第4课时,题目为《七色光》。
本课主要通过讲解彩虹现象,引导学生了解太阳光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
通过直观的示范和实验,学生能够理解光的分光现象和七种基本颜色。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太阳光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了解彩虹现象的形成原理。
2. 能力目标:观察、描述和解释彩虹现象;运用不同的方法制造彩虹。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重点:利用彩虹现象解释说明太阳光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
难点:使用不同的方法制造“彩虹”。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光与色彩的基本知识,对颜色和光的分光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对彩虹现象可能有一些经验和观察,但对其形成原理可能不太清楚。
学生喜欢直观的实验和示范,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知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四课时《七色光》。
请先回忆一下,彩虹是由什么颜色组成的?学生:红橙黄绿蓝靛紫。
教师:很好!那么,太阳光是什么颜色的呢?学生:白色。
教师:实际上,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让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看一下。
请看屏幕上的实验。
第二环节:实验演示教师:现在,我将太阳光照射到这个分光棱镜上,请大家仔细观察。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教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有七种颜色的光。
教师:非常好!这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这是因为太阳光经过分光棱镜的折射,被分成了七种不同颜色的光。
每种颜色的光都有不同的波长。
第三环节:彩虹的形成原理教师:那么,你们知道彩虹是如何形成的吗?学生:不知道。
教师:没关系,我来给你们解释一下。
首先,太阳光照射到雨滴上,然后通过折射、反射和折射再反射等过程,最终形成了彩虹。
这是一个非常神奇的自然现象!你们有没有在下雨后看到过彩虹呢?学生:有!教师:那太棒了!下次下雨后,你们可以留意一下,看看彩虹是怎么形成的。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七色光)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会做日光的色散与合成实验。
2 、尝试做在单色光下观察物体颜色的实验。
3 、能够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1 、了解光是有颜色的,了解阳光的色散现象。
2 、初步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光学世界的无限神秘,观赏大自然的缤纷色彩。
教学重点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
教学打算学生分组实验用的:三棱镜,镜子,水,盆,不同颜色的玻璃纸、手电筒。
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教学时间: 2 课时教学过程:第—课时一、导入新课谈话:你们见过彩虹吗?它有几种颜色?分别是什么颜色?在什么情况下能见到彩虹?二、制造彩虹,了解太阳光〔白光〕由 7 种颜色的色光组成1、谈话:你们想制造彩虹吗?怎样操作?2、学生阅读课文 P26 插图,交流:用什么材料,怎样做?3、学生领材料,分组活动:〔 1 〕用三棱镜。
〔 2 〕把镜子放在水中。
〔两个活动任由学生选,可做一个,也可做两个〕4、交流实验现象,商量:这些实验说明了什么?5、小结:太阳光由 7 种颜色的色光组成。
6、提问:还有哪些类似彩虹现象?〔观察光碟、肥皂泡等〕7 、谈话:你们了解是谁X发觉太阳光是由 7 种颜色的色光组成的么?8 、学生阅读课文提供资料。
9 、交流:牛顿伟大的发觉为什么遭到剧烈的反对?怎样说服别人?从这个故事中你们明白了什么?10 、玩七色陀螺。
〔 1 〕看图,学生交流怎样制作。
〔学生也可以课前制作好〕〔 2 〕玩陀螺,观察有什么现象。
〔先预测会有什么现象〕〔 3 〕商量:从玩陀螺中你有什么收获?三、认识到色光可以被过滤掉。
1 、滤光实验。
〔 1 〕学生参考课本 P28 做滤光实验。
〔 2 〕学生活动,记录结果。
〔 3 〕交流汇报,商量:从实验中,你明白了什么?〔 4 〕小黑板出示填空题:太阳光照到红色玻璃纸上,滤去〔〕光,同意〔〕光通过,反射〔〕光。
太阳光照到红色物体上,反射〔〕光。
七色光仲维立教学目标:1、知道光的复合和光的色散现象。
2、探究光复合的神奇现象,知道光是可以符合的,结合生活实例寻找利用复合光的例子。
3、了解光学世界的神奇,体会科学探究的愉悦体验。
重难点:1、知道光的复合现象与色散现象。
2、尝试解释光的复合现象并寻找生活中的例子。
一、导入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2张图片,我们来一起看看图片2、这两张图片有什么区别?彩色/黑白3、你更喜欢哪一张,说说理由是什么?彩色,绚丽多姿,鲜艳……4、是啊,看到这些美丽的颜色,我们的心情也不禁会好很多,看来色彩对我们非常的重要,不仅装扮着我们的世界,还净化我们的心灵。
今天,仲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探究这神奇的色彩。
二、学习新课(一)七色光复合1、刚刚大家都说到喜欢彩色的图片,以为色彩绚丽,那这些美丽的色彩来自于哪里呢?彩虹PPT白光可以色散成七色光2、的确如此,在上学期的七色光里我们知道赤橙黄绿蓝靛紫是由白光色散而来,那我不禁想到这色散出来的七色光还能再复合回去么?复合回去会是什么样的呢?可以/不可以3、是不是像大家想的那样呢,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一下么?学生答A.不可行:这样的确可以么?B.可行但不可操作:诶,方法是不错,但今天我们在实验室操作起来可能难度有点偏大。
C.可操作:你真棒,想到了这么好的方法,老师的想法也和你很一致,我们来看一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哪些材料。
D.不答:看来这个问题有点难4、今天仲老师就带大家来尝试一下,我给大家准备了这些实验器材,大家想一想,我们能否用这套实验器材来进行实验,它是怎么工作的。
马达带动色盘快速旋转,将色盘上的七种颜色进行混合5、请大家打开1号信封,取出里边的器材使用说明书仔细阅读并完成组装,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巡视6、刚刚的试验中,大家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色盘旋转起来变成了白色/接近白色的颜色。
是完全的白色么?不是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呈现出七种色光,所以我们是用七种颜色来模拟七色光,的确会产生一些差异,但是我们也同时看到,色盘可以复合成接近白光的颜色,这说明七色光复合白光是可行的。
《七色光》教案教学内容:七色光教学目标:1.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阳光的色散现象;2.能明确说出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3.学会做制造彩虹的实验,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七色光的各种实验。
4.能够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重点:认识日光由七种颜色的单色光构成。
教学难点:解释为什么透过不同的玻璃纸,看到的图案颜色是不同。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喷雾器、三棱镜、水槽、水、小镜子、白色卡纸、制作牛顿盘的套材。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预设: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您们看过《聪明的一休》这部动画片吗?一休在碰到难题时,总能想出一些让人惊奇的鬼点子,不愧是聪明的一休,你们喜欢他吗?下面老师请同学们看一段动画片,欣赏一休聪明的风采。
(播放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之鸡蛋和陀螺。
)师问:同学们,片中的陀螺好看吗?你想不想自己做一个?生会答:想。
师说:好,学完这节《七色光》之后,老师相信你们都能做出这么漂亮的陀螺。
下面我们共同学习《七色光》。
(板书课题:七色光)二、动手实践,进行探究。
探究活动1:交流彩虹,体验生活。
1.谈话引出彩虹。
师:同学们,除了我们动画片中转动的陀螺上有漂亮的七色光,在哪里还可以看到这样的色彩?生答:天上。
师:说对了,天上的彩虹。
课件出示彩虹图片,提问:彩虹是由哪几种颜色组成的呢?找学生回答,集体补充。
(答案:红、橙、黄、绿、青、蓝、紫)那么,我们在什么情况下能见到彩虹?学生举手回答,共同总结,教师补充。
(雨后、洒水车后面、有阳光和水珠(或水雾)的地方、喷雾器喷雾时、喷泉或瀑布的周围)此时,如果学生不能回答“彩虹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同学们在回答“在什么地方见过彩虹”时,答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教师启发学生回想生活中类似彩虹的现象(为制造彩虹做准备),学会发现彩虹出现的地方应有充足的阳光和水。
2.那么,我们能不能利用阳光和水雾制造彩虹呢?教师领生到室外,演示用喷雾器制造彩虹,学生进行观察。
《七色光》教学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辽宁省建平县太平庄乡九年一贯制学校郎家小学:刘士英本课属于光学部分内容,研究的是光的分解和合成现象。
主要通过指导学生探究光的色散现象,进而知道光与色彩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阳光的色散现象;2、知道光的三原色。
(二)、探究与方法目标:1、能明确说出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2、学会做制造彩虹的实验及七色光合成白光的实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关学世界的无限奥妙,欣赏大自然的缤纷色彩;2、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七色光的各种实验;3、能用语言描述彩虹的美丽。
教学重点:认识阳光是由七种单色光构成。
教学难点:自己做制造彩虹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水槽、平面镜片、水、光盘、肥皂水等.学生准备:手电筒、陀螺教学过程:谜语导入:“天上飞架一座桥,不可走来只能瞧。
经历一番风雨后,赢得彩衣乐逍遥。
”谁能猜出这首诗里表述的是什么?一、忆彩虹1、谁能描述一下你记忆中的彩虹,它有什么特点?2、学生描述彩虹的特点,并欣赏一下雨后彩虹。
(课件展示雨后彩虹图片)3、师(追问):聪明的你们谁能说一说:彩虹有哪几种颜色?(或者为什么有七种颜色?)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七色光》,一起研究这些问题。
二、欣赏彩虹1、师:人们常说: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针对这种现象,同学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2、师生共同确定一个研究主题:它一定在下雨天才出现吗?彩虹有哪些颜色?彩虹是怎么形成的?现在请同学们大胆畅想,比一比,看谁的想象最有说服力!三、制造彩虹1、师:刚才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在这些问题中,大家都认为彩虹的形成与光、水的关系最大。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科学课,讲究的是科学,接下来让我们用事实说话!利用放入水中的镜子一起来制造彩虹。
2、学生自由阅读课文26页制作彩虹实验要求及步骤,自学提示(一) :(1)实验器材有哪些?(2)镜子摆放的角度。
4 七色光(教案)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七种颜色光的由来和基本特性。
2. 了解通过混合三原色可以得到白光,通过混合三次色可以得到黑色。
3. 学习如何使用色轮。
二、教学过程:1. 图片展示引入老师让学生看一张展示了七种不同颜色的彩虹图片。
然后问:“你们知道为什么会出现彩虹吗?”提示学生思考。
接着老师可以讲一个简单的科普知识,介绍彩虹的成因。
通过讲解水滴和阳光的散射等现象,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进一步理解光线的基本特性。
2. 七色光的由来打开幻灯片,在黑板上绘制一个红、橙、黄、绿、青、蓝、紫的色带。
让学生进行观察和组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颜色从哪里来的?学生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老师可以启发他们思考彩虹中的七种颜色来自于哪里。
3. 三原色和三次色通过PPT或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亮度分别为255、0、0,0、255、0,0、0、255。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三种颜色的混合效果。
引导学生发现,在光的颜色中,混合红、绿、蓝三种颜色可以得到白光。
学生可以进行实验,用小学生常用的三种颜色的油彩混合试验,加深了解光色的基本知识。
接下来,让学生再亲自进行实验,混合红、蓝、黄三种颜色的油彩,观察混合的效果,并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发现,混合红、蓝、黄三种颜色,可以得到黑色。
4. 了解色轮颜色可以随意混合成任何颜色 - 当然,只要我们知道如何混合。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家里或实验室中的色轮,并讲解优秀的艺术品和装饰品应该如何搭配颜色。
5. 拓展练习老师可以针对颜色理论的基础知识,设计练习内容。
老师可以通过编写绘画作品,根据所学习到的知识,让学生深入的理解基础知识。
三、教学思考:1. 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多地参与探讨,发现和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培养对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兴趣,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其实用价值。
3. 让学生学会如何在课外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如何运用色轮,混合颜色来形成美丽的画面。
苏教版科学五上《七色光》教案(1)
七色光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日光是由七种色光合成的。
2.会做日光的色散与色光的合成实验。
3.能做不同颜色的单色光的混合实验。
4.感受到光学世界的无穷奥妙。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日光是由七种单色光构成。
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彩虹的形成。
三、教具准备:泡泡液、镜子、水槽、手电筒、喷水壶、水杯、温开水、三棱镜、电池、马达、色盘、空白圆片纸若干
学具准备:水彩笔、胶棒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猜谜:天上一座桥,没人走没车跑,太阳一出来,它就不见了。
课件出示彩虹。
(二)交流生活中的彩虹
1.提问:彩虹漂亮吗?关于彩虹,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的问题可能有:
△彩虹是由哪几种颜色组成的?
△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太阳一出来,彩虹为什么就消失了呢?
△在什么情况下能形成彩虹呢?
△彩虹一般是在什么季节出现的?
2.教师小结:在这些问题中,哪一个是最有价值的.值得我们去研究的问题?
看来,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彩虹是怎样形成的?”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从我们的身边开始来探究彩虹的秘密吧!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像彩虹一样的颜色,想想看,在什么情况下哪些物体能产生呢?
3.学生回忆: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课件出示:喷水池上.瀑布前.浇花的水龙头上.建筑工地上的喷水管.洒水车洒水时.太阳照射到某些玻璃上时.浮在水面的油花表面.VCD光碟表面.飞在空中的肥皂泡……
4.让学生吹泡泡
5.提问:那我们生活中的这些事物是依靠“谁”才形成“彩虹”的呢?(太阳光)彩虹的形成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6.小结:哦,原来太阳光还能借助于某些物体变颜色呢!
7.提问:阳光能变出几种颜色来?(七种)
板书课题:4.七色光
8.提问:是哪七种?(学生可能会回答:赤.橙.黄.绿.青.蓝.紫)
9.提问:是这样七种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最好——让我们亲自来看一看“彩虹”。
10.讲述:要看“彩虹”,必须要有“彩虹”。
现在天空没有彩虹,那怎么办呢?看来,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制造“彩虹”。
(三)制造彩虹,做光的色散实验
1.学生分组讨论制造彩虹的方法,教师小结。
★用喷水的方法(晴天)
★用放入水中的镜子做(阴雨天)
★用三棱镜做(晴天在室外做,阴雨天在室内用手电筒做)
2.教师提出实验要求,学生分组实验。
提问:(1)分组讨论怎样用放入水中的镜子制作彩虹?
看书P26页说说方法。
课件出示:
用放入水中的镜子制造彩虹的注意点:
★镜子摆放的角度
★手电筒照射的方向
(2)分组讨论怎样用喷水的方法来制造彩虹?
课件出示:
用喷水的方法制造彩虹的注意点:
★要背对阳光;
★口里要含一大口水,喷的时候时间尽量要长;
★喷出来的水应该是水雾,而不应是水柱;
★注意要在避风处做;
★喷射的角度要仔细揣摩,是向上喷?还是向下喷?还是平喷?
★小组里选一个肺活量大的同学做实验,其他小朋友在他周围观看。
(3).用三棱镜制造制造彩虹
课件出示:
用三棱镜制造彩虹的注意点:
★在三棱镜下放一张白纸
★小心旋转镜片,直到看清为止。
3.以小组为单位制造彩虹。
4.交流实验后的发现与想法。
5.教师演示:在靠窗的一组有阳光直射的实验桌上放一个三棱镜,让三棱镜分解的七色光射到教室前面白色的墙壁上。
(如果没条件就用课件)
引导学生观察:
(1)七色光的颜色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红.橙.黄.绿.蓝.靛.紫而不是红.橙.黄.绿.青.蓝.紫,纠正了以前认识的错误。
)
(2)七色光中哪几种色光看得最清楚?哪几种色光较模糊?
(3)七色光的光带宽窄也是不同的,哪个比较宽?哪个比较窄?
6.提问:那你们现在知道彩虹是怎样形成的了吗?
7.学生解释,并用图来解释。
8.提问:那雨后的彩虹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天空中有三棱镜吗?
9.教师总结,板书:
10.彩虹的出现就是一种色散现象,是哪一位科学家给出了科学的解释?
11.看书P27页,阅读牛顿发现七色光的故事,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牛顿说用七色光可以合成白光。
板书:合成
师:这七种颜色能不能合成白色呢,我们来试一试。
(四)光的合成实验
1.介绍实验材料:色盘.小马达.电池.空白圆片纸若干。
2.提出实验要求:将色盘放在马达上旋转,观察。
3.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4.做完这个实验你有其它的想法吗?如果只用其中的几种颜色旋转,会合成什么颜色呢?你想尝试一下吗?
5.学生分组做不同颜色的单色光的混合实验,展示实验结果。
(五)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什么?
2.课后用老师发的黑白色盘转一转,看看能发现什么。
3.让我们吹起七彩的泡泡,结束这节快乐的科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