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之旅——以恭王府花园萃锦园为例
- 格式:doc
- 大小:3.60 MB
- 文档页数:38
或许你想要的是以“北京恭王府游记”为主题的美篇,以下是为你生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北京恭王府游记》
北京恭王府,这座古老的府邸,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的底蕴。
我怀揣着对古代贵族生活的好奇,踏入了这座王府的大门,开始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旅程。
一进入恭王府,便被其雄伟壮观的建筑所吸引。
王府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明清两代的特色,彰显着皇家的威严和尊贵。
我沿着中轴线漫步,依次参观了银安殿、嘉乐堂等主要建筑,仿佛置身于古代的宫廷之中。
恭王府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件艺术品。
府内的园林景观独具匠心,山石、水池、亭台、楼阁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我漫步于园中,感受着大自然与人文艺术的完美结合,仿佛走进了一幅诗意的画卷。
在恭王府,我还参观了一些展览,了解了恭王府的历史和文化。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王府的家具和文物展示。
这些精美的家具和文物,展现了古代贵族的生活品味和艺术追求,让我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游览恭王府,让我对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座府邸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庆幸能够亲身体验这座古老府邸的魅力,它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离开恭王府时,我不禁对这座古老府邸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它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来到恭王府,感受它的魅力,了解它的历史,传承它的文化。
以上就是我为你提供的“北京恭王府游记美篇”,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或者提供更多信息,让我继续为你生成。
写恭王府的文章【实用版】目录1.恭王府的历史背景2.恭王府的建筑特点3.恭王府的园林艺术4.恭王府的文物收藏5.恭王府的旅游价值正文恭王府,位于我国北京市西城区,是清朝时期一座具有极高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古建筑群。
它曾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宠臣和珅的府邸,后被嘉庆皇帝赐给恭亲王,因此得名“恭王府”。
恭王府历经了两百多年的风雨沧桑,见证了清朝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如今已成为一座向世人展示清朝王府文化的博物馆。
恭王府的建筑特点鲜明,它遵循了清朝王府的建筑规制,布局严谨,气势恢宏。
恭王府的建筑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为王府的主要建筑,包括了大门、二门、正厅、后寝等,体现了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和王权的至高无上。
东路和西路则为府内的生活区,包括了和珅时期的花园、戏楼、祠堂等,展现了当时王府生活的繁华与富丽。
恭王府的园林艺术同样令人叹为观止,其名为“翠锦园”,是北京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
园内假山叠翠、碧水潺潺,充满了诗情画意。
各种建筑、山水、花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
恭王府的文物收藏亦十分丰富,包括了瓷器、书画、玉器、金银器等,其中许多都是稀世珍品。
这些文物不仅反映了清朝王府的生活风貌,还为研究清朝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如今,恭王府已成为一处旅游胜地,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游客们在这里可以领略到清朝王府的建筑风格,欣赏到古典园林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王府的生活氛围,同时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综上所述,恭王府不仅是一座具有极高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古建筑群,更是一处展现清朝王府文化的瑰宝。
写恭王府的文章摘要:一、简介恭王府的背景和历史地位二、恭王府的建筑特点和布局三、恭王府的园林景观及其特色四、恭王府的文化内涵与价值五、游览恭王府的实用攻略正文:【一、简介恭王府的背景和历史地位】恭王府,位于我国北京市中心,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古典建筑群。
它曾是清朝道光皇帝的宠臣、道光五年(1825年)状元钮祜禄·桂良的宅邸。
后来,桂良之子、道光皇帝的御前大臣、军机大臣恭亲王奕訢将其扩建为王府。
恭王府在清朝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京师首府,王宅之冠”。
【二、恭王府的建筑特点和布局】恭王府建筑群布局严谨,规模宏大。
整个王府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府邸部分分为前、中、后三路,沿中轴线排列。
中路为正殿,设有正厅、东西厢房、后罩房等建筑,分别是恭亲王处理政务、会见宾客、居住和办公的地方。
东西路为辅助建筑,包括书房、库房、膳房等。
建筑风格典雅华丽,充分展示了清朝皇家园林建筑的艺术魅力。
【三、恭王府的园林景观及其特色】恭王府的园林名为“萃锦园”,占地面积约2.8万平方米,拥有丰富的植被和山水景观。
园林中心有一片宽阔的水域,名为“福海”,寓意着福气满溢。
福海四周环抱着山峦,分别为“寿山”、“禄山”、“喜山”,象征着长寿、富贵和喜悦。
园林内还有众多著名的景点,如“邀月台”、“蝠池”、“榆关”、“翠云斋”等,各具特色,美不胜收。
【四、恭王府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恭王府不仅是一座具有极高历史价值的建筑群,同时也是一座富有文化内涵的博物馆。
府内珍藏有大量的文物和艺术品,如瓷器、书画、玉器、金银器等,反映了清朝皇室的品味和审美。
恭王府还流传下来许多故事和传说,如“蝙蝠池的来历”、“翠云斋的传说”等,为游客增添了游览的趣味。
【五、游览恭王府的实用攻略】1.地理位置: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地区,交通便利,可乘坐地铁、公交或出租车前往。
2.开放时间:全年对外开放,建议提前购票,避免排队。
3.门票价格:普通票40元/人,优惠票20元/人。
【游记】恭王府恭王府游记作文400字恭王府,是北京市的一处著名古迹,也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是清朝宗室王府之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柳荫街,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座王府,占地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
恭王府是北京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其大门建筑气势恢弘,前后有29间房,总面积达13000平方米,建筑高大雄伟,是全国各类古建筑之冠,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
恭王府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群,是现今典型的明清时期的官邸建筑,也是全国最大的一处明清时期的宫廷建筑群。
恭王府座落在北长街柳荫胡同,整体占地47.3亩,核心建筑坐北向南,园林舍,院落开放,整个府第依山而建,互相交错,布局合理,气势磅礴。
府前碧波荡漾的大全安湖与山门水关联,形成了一幅超然的山水画。
恭王府古建筑群主要由恭王府公馆、恭王行宫和后府组成,分前后两大院。
府第宫殿式布局。
府第面阔临其门者递进,张扬其势,占地16.7万㎡建筑面积约8.5万㎡。
府内各式建筑各具特色,传统中式建筑底座平面构成结构分明,十分壮观,园林氛围浓郁。
宫殿前后左右,山泉环抱,馆阁楼梯,曲径通幽,疏影斑驳,处处融自然界之灵气,令游人感受到神秘的王爷府邸的古风。
整个宫殿建筑技艺高超,立柱整齐,砖瓦叠置得当,使人为之叹服。
所有的门窗、栏杆檐雀、藻井、建筑柱子上的仿木刻花、檐口悬角,都是保留下来的装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恭王府里的大量珍贵文物。
院内甬道内、厢议内,无论是石碑、铜鼎、器物,还是玺印、茶具、清代家具、古玩文物,都是中华文化史上珍贵的遗产,其保护状况也较好。
恭王府古建筑群作为北京市的独有风景名胜区,自古以来就备受世人的赞美。
每逢节假日,前来游览的游客络绎不绝,远自五湖四海,颇受海内外同胞游客的崇敬,享有盛誉。
诚愿大家前来恭王府游览,赏心悦目,感慨不已。
恭王府静含太古福满园作者:刘锦鑫来源:《中国新时代》2016年第11期恭王府在见证了中国200多年历史的沧桑巨变之后,昔日繁华已逝,盛景不再。
今天的游人,只能从它那深沉大气的府邸建筑和秀美恬静的花园中寻找历史曾在此走过的痕迹。
在什刹海西南角一条静谧悠长的街巷里,有一座宏伟阔气的多重院落,朱漆大门上镶着横七竖八、象征亲王身份的金黄色门钉,熙熙攘攘的人流,跟随导游的高音喇叭进进出出。
途经此地的后海三轮车夫们都会热情地告诉你,这里原来是和的宅子,现在叫做恭王府,因为它后来的主人是恭亲王奕。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是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对恭王府的评价。
恭王府在见证了中国200多年历史的沧桑巨变之后,昔日繁华已逝,盛景不再。
今天的游人,只能从它那深沉大气的府邸建筑和秀美恬静的花园中寻找历史曾在此走过的痕迹。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恭王府始建于乾隆年间,这里曾是大学士和的邸宅。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和开始在这东依前海,背靠后海,四周萦水的风水宝地修建这座豪华宅第,时称“和第”。
从乾隆四十一年到嘉庆四年(1799年)和获罪,邸宅入官,和在这儿住了20余年。
嘉庆四年,嘉庆褫夺了和军机大臣、九门提督两职,抄其全部财产,约值白银8亿两,相当于清政府15年的财政收入,所以有“和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
后来,和被赐死。
嘉庆皇帝将此宅转赐给“爱豪宅不爱江山”的胞弟庆郡王永。
为什么说永“爱豪宅不爱江山”?早在和当道时,乾隆的诸位皇子便凑在一起商定,将来不管谁当了皇帝,都要“办”掉和,惟十七皇子永说:“将来不论哪位哥哥当上皇帝,只要把和的这座豪宅赏给我,我就知足!”其实,当时嘉庆只将宅第的一半赐给了永。
是因为嫁予和之子的和孝公主,仍居住在半座宅第中。
和被赐死后,嘉庆皇帝念及兄妹之情,没有剥夺他这个小妹夫的爵位,公主夫妇仍然住在原来的家里。
因此这座宅第一分为二,西为庆王府;东为公主府,一直到道光三年(1823年)九月,公主去世,整座府邸才全部归到庆王名下,而那时,永已经死去3年多了……到了咸丰朝,咸丰皇帝将整座院子赐给其弟恭亲王奕,是为恭王府。
恭王府花园——萃锦园(图⽂)P1 汉⽩⽟拱门恭王府花园⼜名萃锦园,南北长约150⽶,东西宽170余⽶,全园占地⾯积2.8万平⽅⽶,有古建筑31处。
资料介绍,恭亲王为重建花园调集百名能⼯巧匠,增置⼭⽯林⽊,融江南园林艺术与北⽅建筑格局为⼀体,汇西洋建筑及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为⼀园。
萃锦园全园布局分为中、东、西三路。
先看中路。
花园的正门是⼀座具有西洋建筑风格的汉⽩⽟拱门,处于花园中轴线的最南端。
进门后是⼀块⾼5⽶多的太湖⽯,名叫“独乐峰”,虽是园中点缀,但起着屏风的作⽤。
P2 独乐峰从前⾯看像条鱼P3过了独乐峰,就是中路第⼀进院落。
这⼀院落是⼀个三合院,前⾯⼀个⽔池,⽔源来⾃西路的⼤⽅池。
⽔池叫蝠池,是“福”的谐⾳。
蝠池形状如蝙蝠展翅,⼜如元宝。
蝠池周围种满榆树。
榆树的果实像古时铜钱,叫榆钱,⼜名“摇钱树”。
据传,当年和珅将蝠池称为“聚宝盆”,因为它只有进⽔⼝没有出⽔⼝,寓意“只进不出”。
风吹过时,岸边榆树上串串“铜钱”落⼊⽔中,和珅将此解释为“地上的钱是我的,天上的钱也是我的。
”P4P5三合院主体建筑叫安善堂,是⾯阔五间带前后抱厦的建筑。
安善堂东西出抄⼿廊,廊折⾯向南,连接东西两厢,东厢名明道堂,西厢名棣华轩。
过安善堂,进⼊第⼆进院落。
这个院落是⼀个四合院,正前⽅是⾼耸的⽯⼭“滴翠岩”,⽤太湖⽯建成。
⼭上有⼀厅,⾯阔三间,名叫“绿天⼩隐”,厅前有⼀台,叫邀⽉台。
P6 绿天⼩隐P7 滴翠岩两边,有长廊连接⼭下⼭下建筑。
P8过滴翠岩,就到了中轴线上最后的建筑——蝠厅。
因为建筑正厅五间,前后出抱厦三间,两侧⼜出⽿房,⽿房⽐正厅略前,形成曲折对称类似蝙蝠的平⾯,故名蝠厅,也是以蝠喻福。
P9P10 蝠厅东路从“曲径通幽”的⽯洞进⼊,以⼤戏楼为主建筑,以牡丹园、⽵⼦园等构成园中之园。
这⼀路我们匆匆⾛过,没有细看。
P11 曲径通幽P12P13P14 ⽉洞门P15 ⽵⼦园P16 ⼤戏楼外的长廊西路从“榆关”进⼊,以⽔景为主,⼭⽔亭台,交相辉映。
旅游杂感我不是北京人,对于声名远扬的恭王府我很陌生,只是模糊知道它是和珅的府邸。
今天,我们一家随旅游团来到了恭王府。
导游说,恭王府,据说和绅曾在此长住,美曰“萃锦园”。
后因和绅被绳之以法,由嘉庆皇帝转赐给恭王,因而得名“恭王府”。
天下第一大贪官和绅住过的地方到底奢华到了什么程度?我非常好奇。
恭王府里人山人海,却没有一个人谈论到恭王,导游没有谈到,游客没有谈到,人们谈的,除了和珅,还是和珅,一切都是围绕着和珅在转。
府邸精致独特、金碧辉煌;长廊静谧悠长、绿柳荫荫;花园环山衔水,风景优美迷人。
据说,恭王府竟然能让人游逛大半天。
这座被人们认为是红楼梦里的“大观园”的恭王府,让我不得不惊叹它曾经的奢华。
时值盛夏,这里实在是闷热的透不过气来,加上旅途劳累,我们一家参观完毕后找个阴凉的地方坐下来,稍作休息。
此时的我则有了属于自己的闲暇时光去浏览这景点中的匆匆过客,一同感受着他们的欢喜、感受着他们的疲惫,有点“我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中的人在看我”的感觉。
“这些东西怎能放在这儿,这不影响形象吗?赶紧拿走!”一句厉声的呵斥传入我耳朵。
我侧过身去,只见一位老人正满脸讨好地说:“我马上拿走,这就拿走…..”。
穿着制服的恭王府管理员似乎还不满意,歇斯底里吼道:“这儿每天都有各地的游客,赶快把这些瓶子拿走,不然下次就别来了!”老人不做声了,唯唯诺诺,一脸赔笑,花白的头发,乱蓬蓬的束在脑后。
黑红的脸上,皱纹如刀刻般,格外醒目。
老人双手匆忙的将墙角的四大袋矿泉水空瓶进行整理,或许是因为心急,或许是因为紧张,老人尝试了几次,都没很顺利的提到手上,还不时的朝管理员望望。
“儿子,把这点水喝完,把瓶子递给那位奶奶。
”儿子似乎明白了什么,水喝完后,将瓶子递给了老人,老人沧桑的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
由于袋子太小,瓶子又被挤了出来,儿子在一旁捡起瓶子,用力的插进袋子,然后高兴的跑开了。
老妇人很感激的朝我们一笑,很激动的说了些什么,但周围比较嘈杂,我们没听懂。
游览恭王府景点的个人观后感500字恭王府规模宏大,总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游览恭王府景点的个人观后感500字,希望能帮到各位。
游览恭王府景点的个人观后感500字1我去过很多地方,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莫过于恭王府了。
恭王府原来的主人是天下第一的大贪官--和申。
和申为什么要叫天下“第一”大贪官呢?因为,那时候和申的财富可以让全中国人过上十年生活。
你说他多贪呀?恭王府当然非比寻常,走,我们去瞧瞧吧!进了恭王府,首先看到一块很大的石头挡住了前面所有视线。
那块石头代表把一些不好的事挡住。
走过那个很大的石头,我先看到的是一个小池塘,里面的水浑浊,已经几年没换水了,旁边是棵榆树,秋天,榆树的果子会掉在池塘里,样子很象铜板,和申想把钱留住,所以不换水。
池塘的形状很象一个蝙蝠。
蝙蝠是满族人的一种吉祥物。
再往后就可以看见假山,假山是房山的青石堆砌而成,那是从南方运来的呀!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好的交通工具就用人力运。
冬天把水洒在地上结冰,巨石在冰上滑动来运输。
如果没有水了就在路边挖水井,你说他们多苦呀!走过了青石我们就到了望月台,那里就是中秋节和申一家赏月的地方。
下民望月台就直接到了康熙为孝庄皇太后写那福字碑的地方。
本来以前就有人知道和申家有康熙写的那个福字碑的事了。
就算有人知道和申家有那个碑也不能拿下来。
因为这个福字在山洞里面。
如果把它拿出来,整座山就会塌掉,就很不吉祥。
古时候的人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没有电视,没有音响,所以只能听戏。
我们也去听了一场。
没有扩音设备我们仍然听得很清楚,为什么呢?因为戏台下埋了九口大缸。
所以无论你坐在哪里都能听见。
我可以想象,在当时的条件下,可以修造这么好的戏台,是多么了不起呀。
这个和申可真聪明,但就有一点不好,他是天下第一大贪官。
恭王府一日游攻略恭王府为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和珅、永璘的宅邸。
1851年恭亲王奕訢成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
恭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恭王府前半部是富丽堂皇的府邸,后半部为幽深秀丽的古典园林,总占地面积将近六万平方米。
其府邸建筑庄重肃穆,尚朴去华,明廊通脊,气宇轩昂,仅次于帝王居住的宫室。
府后的萃锦园则衔水环山,古树参天,曲廊亭榭,富丽天然;其间景致之变化无常,开合有致,实为中国园林建筑的典范。
后花园名为朗润园或萃锦园,俗称恭王府花园,徜徉于园中犹如漫步在山水之间。
与府邸相呼应,花园也分为东中西三路。
中路以一座西洋建筑风格的汉白玉拱形石门为入口,以康熙皇帝御书福字碑为中心,前有独乐峰、蝠池,后有绿天小隐、蝠厅,布局令人回味无穷。
东路的大戏楼厅内装饰清新秀丽,缠枝藤萝紫花盛开,使人恍如在藤萝架下观戏。
戏楼南端的明道斋与曲径通幽、垂青樾、吟香醉月、流杯亭等五景构成园中之园。
花园内古木参天,怪石林立,环山衔水,亭台楼榭,廊回路转。
月色下的花园景致更是千变万化,别有一番洞天。
诸多中外游客慕名而至,寻觅着翠山碧水、曲径幽台在诉说的如烟往事。
恭王府中福字碑藏在花园的假山内,这座假山是用糯米浆砌筑成的,非常坚固,山上置两口缸,缸底有管子通到假山上,通过往缸中灌水的办法来增加院中的湿度。
假山下有一幽静的洞天,称秘云洞,洞的正中有一康熙皇帝为其祖母孝庄皇后祝寿写的福字碑,刻有康熙御笔之宝印。
碑高1米左右,长80厘米左右,贯穿整座假山。
福字碑寓意福照全园,因为康熙留存人世的题字极少,所以福字碑倍显珍贵。
据说当年嘉庆查抄和珅府时,想把这个福字移到皇宫,但是由于和珅设计巧妙,动福就动龙脉,这是皇帝最忌讳的,大怒之下,下令将假山封死,从此,康熙墨宝福字在所有的史书中消失了。
直到建国初,周总理在一次接见外宾之后在花园无意中发现假山上面石头的形状像龙头,按说龙头下必有国宝,于是马上打电话给郭老(郭沫若),打开被封的洞门,发现了福字碑,经过文物部门的考证,确认其为康熙当年写给孝庄太后的福字,而盖在福字中央刻着康熙御笔之宝的大印已成为当今世上所留的唯一一个完整的康熙大印印章。
万福之地——和珅恭王府蝙蝠纹初探摘要:简要介绍了恭王府为何蝙蝠多的背景情况,提出其王府花园“萃锦园”在园林设计上鲜明地以“福”文化为主题,并以蝙蝠纹来服务和强化该主题;由于满人偏爱蝙蝠,又与“福”谐音,是传说中的长寿之物,还是钟馗的化身,能够辟邪去灾,于是蝙蝠便被恭王府花园选中作为福文化的使者和象征;这些蝙蝠纹样都与中国汉语语境中福文化的代表词汇有关,重生利命的功利心理使得蝙蝠纹艺术形式更加广泛,趋吉避凶的集体无意识使得福文化得以图案化且广泛、持久地发展下去。
关键词:和珅;恭王府;福文化;蝙蝠纹;吉祥语1. 恭王府为何蝙蝠多恭王府位于北京什刹海的前海地区,始建于清乾隆41年(1776年),它包括府邸和花园两部分,总面积达57000m2(约85.5亩)。
恭王府的第一位主人是清代乾隆年间大学士和珅(1750~1799,生于乾隆15年卒于嘉庆4年),[1]嘉庆4年(1799年)和珅被嘉庆帝赐死并被抄没家产,此府随之改赐给乾隆帝第十七子、庆郡王永璘。
之后府第陆续传至永璘之孙、贝子奕劻,于咸丰二年(1852年)被收回,改赐道光帝第六子、恭亲王奕訢,从此成为恭王府。
[2](P.85)1982年,恭王府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恭王府花园又称“萃锦园”,在园林设计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特色就是以福文化为主题。
据说在王府花园里有1万只造型各异的蝙蝠贯穿始终,在彩画、窗棱、穿枋和灰塑上都可以见到蝙蝠形象,因此也有人叫它“万福之地”。
[3]而且萃锦园中水池、假山乃至部分建筑平面形式都被做成蝙蝠形状,园中穿插有“蝠池”、“蝠山”和“蝠厅”[2](P.87),所以是一个地道的风水“福地”。
那么,王府花园缘何做成一个以福文化为主题的花园形式呢?原来在恭王府萃锦园秘云洞内藏有康熙(爱新觉罗•炫烨,1654~1722)的御笔福字碑。
这是康熙帝倾注孝心为祖母孝庄皇太后在一次重病中,虔诚祷告上苍为皇太后请福续寿所写的“福”字。
恭王府建筑及萃景园景点命名的文化含义解读
钱文娟;赵晓峰
【期刊名称】《建筑与环境》
【年(卷),期】2010(004)003
【摘要】北京恭王府是清代现存规模最大且独具特色的一座王府建筑,其功能集居住(府邸)和园林(萃锦园)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群.本文在系统梳理恭王府发展沿革的基础上,对府邸建筑及其部分园林景点分类研究,并对其文化属性从儒释道的角度进行了详尽解读,进而对其儒释道的含义进行深层次的诠释.
【总页数】2页(P184-185)
【作者】钱文娟;赵晓峰
【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宿迁旅游景点语言景观设计初探\r——以项王故里景区小景点命名为例 [J], 李嘉慧;徐敏洁
2.拙政园与恭王府萃锦园造园要素浅析 [J], 霍蕾;曾祥余;段勇
3.解读《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2017》——新老命名原则的比较及常见取代基的命名 [J], 马宁; 王光伟; 张文勤
4.如诗如画景园行——游览瑶琳新景点“大型山水盆景园” [J], 胡军
5.宿迁旅游景点语言景观设计初探--以项王故里景区小景点命名为例 [J], 李嘉慧[1];徐敏洁[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游记游览恭王府了解贵族生活的点滴北京游记:游览恭王府,了解贵族生活的点滴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这座城市里,有许多古老的建筑,承载着世代传承的故事和记忆。
其中一座著名的宫殿建筑——恭王府,是一处可以让我们了解贵族生活点滴的历史遗迹。
我曾有幸游览恭王府,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我的游览经历。
恭王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占地面积广达6万多平方米。
它建于清代,作为贵族恭王的宅邸,是清朝年间贵族生活的缩影。
恭王府内有大量的建筑群,包括大殿、花园、住宅和书院等。
在游览开始前,我首先领取了导览图,以便更好地了解恭王府的布局和各个景点的位置。
进入恭王府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庄严肃穆的大殿。
这座大殿被誉为“恭王府之祠”,里面供奉着恭王的神位和牌位。
通过对殿内的讲解,我了解到恭王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贵族王爷,他世代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得到了清朝皇帝的赏识和重用。
漫步进入恭王府的花园,我被其宁静而优雅的环境所吸引。
花园中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其中还有一些精心修剪的盆景。
在花园的中心,有一座池塘,塘水清澈见底。
在塘水边,有一处著名的景点——“轩辕井”。
传说中,恭王为了让花园中的植物不缺水,特意开凿了这座井,将汴河的水引入塘中,以供浇灌花草。
站在井旁,我可以感受到曾经贵族生活中的点滴,恭王为了打造美丽的花园而付出的心血和智慧。
除了大殿和花园,恭王府内还有一些富丽堂皇的住宅和书院。
这些建筑的风格和装饰都充分展现了当时贵族的奢华生活。
住宅内有大量的房间,每个房间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如起居室、卧室、书房等。
我进入了其中一间卧室,卧室内摆放着一张华美的床,床上铺着绣花锦被,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这座卧室的墙壁上挂满了各种绘画和字画,它们都是古代文人墨客们的作品,给人一种高雅和文化的感觉。
恭王府内的书院是我最喜欢的地方之一。
书院内有一间间宽敞明亮的阅读室,里面堆满了古籍和文献,这些都是当时贵族们阅读和学习的资料。
美丽的恭王府_350字
游完故宫后我们不得不去参观一下恭王府,看看它与故宫之间的区别。
恭王府位于前海西街,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堪称“什刹海的明珠”。
恭王府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南北长约330米,东西宽180米,占地面积61120平方米,其中府邸32260平方米,花园28860平方米。
府邸内建筑以严格的中轴对称构成三路多进四合院,布局规整;花园又称敬萃锦园,园内环山衔水,景致变幻无穷。
整座建筑规模宏大,园林而已精巧,既体现了王府建筑规制,又有其自身特色。
这是至今保存最好的一座王府,曾是和珅的宅邸,1996年10月起开放的是恭王府的后花园,2008年8月20日经修复后的全部对外开放。
故宫的华贵气派、颐和园的婀娜多姿和雍和宫的雕栏玉砌,浓缩于此府。
著名学者侯仁之先生就称之为“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恭王府一游_游记作文恭王府位于什刹海西北角,是一处典型的王府花园,既有中轴线,也有对称手法。
始建于十八世纪末,是北京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堪称“什刹海的明珠”。
曾属乾隆后期大学士和珅的宅邸,后改赐为恭亲王奕忻的王府。
府后有一独具特色的花园,名萃锦园,占地约三万平方米。
花园东、南、西三面被马蹄形的土山环抱,园中景物别致精巧。
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某些红学家认为此园可能是《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
因为我们去得很早,所以到了恭王府,外面的栏杆都还是锁着的。
等了不到一小时,几位保安叔叔把锁打开了,爸爸对我说:“恭王府是皇帝的宰相和珅住的地方,里面很大很大,还有好几个院子和花园。
”我听了,赶忙向四周张望,希望看见不同寻常的东西。
导游带着队伍跨进了恭王府的大门,里面是一个很大的四合院,四周都是正方形的房子,房子上面画着绚丽多彩的图画。
我们跟着讲解员继续走,来到了一个小花园,花园中央有一口小池塘,池塘里面的水是那么的清澈,池塘里两只鸭子是那么自由地游来游去。
接着来到了和珅家的藏宝楼,藏宝楼的每扇窗户的形状都不一样,里面都藏着不同的宝藏,只有和珅自己才知道里面有什么。
恭王府的门和栏杆上都有刻出的蝙蝠,因为蝙蝠的“蝠”跟“福”气的福同音,所以才在门和栏杆上刻蝙蝠。
讲解员阿姨还很我们说:“康熙皇帝亲笔所书的这个『福』字刚劲有力,颇具气势,右上角的笔画像个『多』字,下边为『田』,而左偏旁极似『子』和『才』字,有偏旁像个『寿』字,故整个『福』字又可分解为『多田多子多才多寿多福』,巧妙的构成了福字的含义,极富艺术性,且意味深长。
更为珍贵的是碑的右上方,刻有康熙的玉玺以镇福,因此此“福”字被誉为天下第一福。
“讲解员阿姨还带我们去参观了福字碑,我还和爸爸还买了一个福字吊坠呢!我们来到了一个戏楼,我们边喝茶边吃点心,还一边看戏。
表演的节目中有杂技、唱歌,让我们体会到当年王爷听戏的感受。
然后,我们来到了富国海底世界,北京工体富国海底世界是由中国和新西兰合作兴建的北京第一座五星级海洋水族馆。
恭王府游记-后花园(萃锦园)之二【13】蝠厅花园中路的最后一座建筑是蝠厅,曾经是主人的书房和密室,因其形状像展翅飞翔的蝙蝠,故名“蝠厅”,也是出于祈福的用意。
由于此建筑构成一个蝠形平面,因此有人说“此厅自早至暮皆有日照”,被誉为“北京古建筑只此一例”。
据说恭亲王奕䜣常在此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大臣谋划军国大事。
恭亲王之孙,著名书法家溥儒(溥心畬)曾在蝠厅居住、作画。
蝠厅梁柱和廊凳上画的都是竹子图案,非常漂亮,寓意官运、财运节节攀高。
花园里的两只猫【14】滴翠岩蝠厅南面是滴翠岩,由太湖石叠成。
其设计水平之高,砌作技术之精,为恭王府花园所独有。
东西各有一条通向假山顶的曲径小道,小道顶端各卧有一带孔的水缸。
仆人把水蓄入缸内,夏、秋高温潮湿,石壁间便生出翠绿的苔藓,石黄苔绿,黄绿相间,苍翠欲滴,故名“滴翠岩”。
岩下有一长方形小池,原与方塘之水相连。
池中三组叠石,意为蓬莱、方丈、瀛洲三个仙岛。
【16】邀月台滴翠岩山顶是邀月台,为全园最高点。
每逢中秋之时,王府主人同家人或亲友登台邀月,惬意之情不言而喻。
平台上建有三开间房绿天小隐。
此为府主人休憩待客,纳凉赏月,品茗食点,听琴敲诗之处。
正前方的太湖石站在台上,园内景致尽收眼底。
【16】升官发财路邀月台两侧通往山顶的廊道,虽然在斜坡上,除了最底下有二级台阶外,却是平坦无台阶,寓意和珅在20岁以前有一点小坎坷,以后就“平步青云,一步登天”了。
和珅也确实做到了这点。
因此,该廊道也称之为升官发财路。
【17】秘云洞-天下第一福滴翠岩下方为秘云洞,位于滴翠岩中心腹部。
古代以石为云根,为秘藏仙云之洞府。
洞正中镶嵌着恭王府“三绝一宝”的“一宝”--康熙帝御笔“福”字青石碑。
康熙于书法造诣精深,但很少题字,一生中仅三字,故宫的“无为”及此处的“福”字,可见此“福”及其珍贵。
其字苍劲有力,颇具气势,为绝世珍宝,堪称“天下第一福”。
游客到此,即使在旺季,无论排多长的队,都要进秘云洞摸摸福字,沾沾福气!反光厉害,没有偏光镜,很难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