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流行病学与现场干预
- 格式:ppt
- 大小:494.50 KB
- 文档页数:101
第十六章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包括:临床试验、现场试验,设计方法主要有随机化对照试验和类实验。
第一节概述一、概念实验:严格控制条件,人为采取措施,前瞻观察效应。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通过比较给予干预措施的实验组人群和对照组人群的结局,从而判断干预措施效果的一类前瞻性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比观察性研究能更好地控制各类偏倚,在同样的受控条件下容易重复。
“人为介入”(干预)存在突出的伦理问题。
二、特点1、实验法:必须控制研究因素和外部因素,研究对象分组要遵循随机化的原则。
2、对照:有平行对照组。
3、干预三、分类1、临床(治疗)试验在医院进行,研究对象高度选择(主要是病人),受控条件较好。
2、现场试验(1)个体实验:在一定区域或实地环境下进行,研究对象为定义明确的人群,包括病人和正常人,研究期间长,受控条件较差。
但研究对象处于真实生活环境中,外推普遍性好。
处理分配单位是个体。
(2)社区干预试验:与个体试验的主要区别是:处理分配单位是群体。
四、优缺点1、优点①人为控制条件,标准化评价②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好③外部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小④验证因果关系的强度高2、缺点①设计和实施较复杂②结论外推到一般人的代表性较差③存在医德和伦理问题第二节临床试验的定义和特征一、定义按实验法的原理,运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实验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前者某种治疗措施,不给予后者该措施或给予安慰剂,经过一段时间同等观察后评价该措施产生的效应。
其目的是评价临床治疗和预防措施的效果和进行病因研究。
通常应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二、特征1、论证强度高2、前瞻性研究3、人道主义原则4、研究对象的依从性5、实施的复杂性第三节临床试验设计的组成部分一、研究因素1、性质研究因素主要是外界强加于研究对象的,其性质可是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和社会的因素,也可是研究对象本身具有某些特征。
2、强度所使用的药物或措施的总量、次数、每次的剂量、疗程的数量等。
实验流行病学与现场干预CATALOGUE目录•引言•实验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现场干预策略•实验流行病学与现场干预案例•结论与展望01引言实验流行病学是一种通过在人群中开展实验或干预措施,研究疾病病因和预防措施效果的学科。
实验流行病学定义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较为可靠,具有前瞻性,能够客观评价干预措施对目标人群的影响。
实验流行病学特点实验流行病学定义与特点现场干预的定义现场干预是指在自然环境下,针对研究对象采取的一种综合性的干预措施。
现场干预的重要性现场干预能够真实地反映实际干预效果,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指导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现场干预的重要性实验流行病学历史实验流行病学起源于20世纪初,经历了从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到实验性研究的演化过程。
现场干预发展现场干预是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单一的现场干预、多现场干预以及系统评价等。
实验流行病学与现场干预的历史与发展02实验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实验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相关事件的分布、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效果的科学方法。
通过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可以评估预防措施的效果,确定疾病和健康相关事件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概述实验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分类随机对照试验(RCT)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干预措施,对照组不给予干预措施,观察两组结局的差异。
队列研究根据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暴露程度分组,追踪各组的结局并比较其差异。
病例对照研究根据是否患有某病分组,调查各组暴露于某因素的差异,分析该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03伦理问题涉及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问题;需要保护受试者权益和隐私;遵循不伤害原则。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优缺点与伦理问题01优点可以证明因果关系;可以确定干预措施效果;可以定量评估疾病负担。
02缺点实施难度较大;耗时较长;费用较高。
03现场干预策略现场干预是一种针对特定问题的干预措施,旨在减少或消除健康危害因素,改善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
第六章:实验流行病学第一:研究原理:第二:类型:①临床试验(以病人为研究对象,干预单位为个体):评价药物或治疗方法的效果②现场试验:(干预单位为个体)评价疾病预防措施的效果,如评价疫苗预防传染病的效果③社区试验:(以社区人群整体作为干预单位):评价某种预防措施的效果。
(属于类试验)如果某种疾病的危险因素分布广泛,不易确定高危人群时,须采用社区试验。
临床试验①用途:⑴治疗研究:对于新药的评价,须经过4期临床实验⑵诊断研究⑶筛检研究⑷预后研究⑸病因研究②设计原则:随机、对照、重复、客观、多中心、符合伦理道德 ③设计类型:⑴平行设计:随机对照试验(PCT )----同时性⑵交叉设计(处理措施对换):优点:检验效率高,所需样本量小。
缺点:⑴只适合症状反复发作的慢性病,如风湿性关节炎⑵实验周期长⑶易产生遗留效应或其他交互效应⑷设计和分析比较复杂⑶析因设计(不同的处理组合同时评价):评价不同处理的单独作用和联合作用的交互效应⑷序贯设计:患者按进入的先后用随机方法分配入实验组或对照组,及时分析。
-----可判断结果时,即可停止试验④设计和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⑴临床依从性⑵临床不一致性⑶安慰剂效应:安慰剂对照只是在没有标准有效疗法时使用⑷向均数回归⑸沾染和干扰问题:沾染指对照组意外地接受了实验组的处理措施。
干扰指实验组额外地接受了与实验效应一致的其他处理措施⑹不良事件观察、记录、与分析现场和社区试验①目的⑴评价疫苗、药物或其他措施预防疾病的效果⑵评价病因和危险因素⑶评价卫生服务措施的质量⑷评价公共卫生策略②设计类型:⑴PCT⑵群组随机对照试验⑶类试验:⑴没有随机分组或无平行对照实验。
但仍常设非随机对照组⑵不专设对照组,以实验组自身对照或与他人结果对照③注意问题:⑴结局变量的确定⑵资料收集⑶减少失访⑷避免组间“沾染”⑸注意控制混杂因素第三:研究设计与实施:⑴明确研究目的⑵确定研究和设计类型⑶试验现场:考虑以下5个方面因素1.实验现场人口相对稳定,流动性小,并要有足够的数量。
流行病研究方法比较——by Ellipse
概念、应用、种类、随机抽样方法、设计、优缺点、偏倚
相对危险度降低RRR=(对照组事件发生率-试验组事件发生率)/对照组事件发生率绝对危险度降低ARR=对照组事件发生率-试验组事件发生率
需治疗人数NNT=1/ARR
其他:有效率、治愈率、病死率、生存率、不良事件发生率
(1)精确法:以个人为单位
➢精确但计算复杂,需要知道每个人的加入和退出时间
➢适用:样本不太大时
(2)近似法:用平均人数乘以观察月(年)数得到总人月(年)数,计算简便,但不精确
➢适用:不知道每个队列成员进入和退出队列的具体时间
样本太大
对暴露人时精确性要求不高时
(3)寿命表法:当年进入队列的人作为1/2人年算,失访或出现结局的个人也作1/2人年算
➢适用:观察人数较多,要求有一定精度
➢计算简单,精确度较高。
干预与临床试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单广良同学们好!今天我介绍的这一部分内容是干预与临床试验。
在流行病学研究当中,现场观察和现场实验是两种最基本和重要的研究方法。
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社区、医院、学校和单位为研究现场的实验性研究,我们称为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因为在这项研究当中有人为施加的干预因素,所以有的人又把它叫做干预研究。
在这样的研究当中设计一般是这样的,首先我们要确定一个目标人群,然后在这个目标人群当中抽取一个样本,按照随机化的原则把这个样本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
我们在同样的观察情况下随访,然后分别的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出现结局事件的频率,通过统计学分析,如果这两组的结局发生的频率有显着性差别的话,我们就可以初步的认为所施加的干预可能是有效的。
在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当中,它的特点基本上是有四个。
首先因为我们是从实验开始要经过一段随访,然后才能出现所要观察的结局事件,所以它即有前瞻性的特点。
我们在这类的研究当中,是要人为的给实验组施加干预的,而且我们在选择研究对象之后,要通过随机化的原则把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或者叫干预组。
另外要设一个对照组。
所以它同时还有干预的特点,随机和设置了对照这些特点。
我们选多大的样本?这是要通过样本量的公式进行计算的。
在进行计算的时候我们有两种公式。
第一种,是根据我们所确定的结局变量,它是非连续变量,还是个连续变量,我们要用不同的公式。
如果我们所要观察的结局是以“率”为单位,比如说是发生率,或者是阳性率等等,那我们要用下面看到的这个公式,就是在计算的时候所需要的一些参数。
如果我们测定的结局是血压升高,体重这样的连续变量的话,我们用现在看到的公式,那么所需要的参数是这样的。
我们说过在这类的实验当中,分组的时候要根据随机化的原则,那我们在做随机化的时候有三个方法:第一个是简单随机化,也是比较常用的。
我们可以根据随机数字或者是在计算机上找到一些随机数字,把我们所选择的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