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2.27 MB
- 文档页数:15
第六章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一、概念(一)定义流行病学实验以人类(患者或正常人)为研究对象,研究者将来自同一总体的研究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者将要研究的干预措施给予实验人群后,随访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人群的发病(死亡)情况或健康状况有无差别及差别大小,从而判断干预措施效果的一种前瞻性、实验性研究方法。
(二)基本特征前瞻:前瞻性研究。
干预:施加一种或多种人为干预处理。
随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比较组。
对照:有平行的或可比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三)主要类型及其特点1.临床试验2.现场试验3.社区试验二、研究设计(一)研究类型根据研究目的、研究的实际条件等,选择合适的研究类型。
(二)选择实验现场选择实验现场通常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因素:1.实验现场人口相对稳定,流动性小,并要有足够的数量。
2.实验研究的疾病(或事件)在该地区有较高而稳定的发生率。
3.评价疫苗的免疫学效果时,应选择近期内未发生该疾病流行的地区。
4.实验地区有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医疗机构及诊断水平较好,卫生防疫保健机构比较健全,登记报告制度较完善等。
5.实验地区(单位)领导重视,群众愿意接受,有较好的协作条件等。
(三)选择研究对象选择研究对象的主要原则有以下几点:1.选择对于预措施有效的人群。
2.要注意研究对象的代表性。
3.选择预期事件发生率较高的人群。
4.容易随访的人群。
5.选择干预措施对其有益或至少无害的人群。
6.选择依从性好、乐于接受并坚持试验的人群。
(四)影响样本量大小的因素影响样本量大小的主要因素:1.结局事件发生率;2.实验组和对照组结局事件比较数值差异的大小;3.研究对象分组数量。
分组数量越多,则所需样本量越大;4.第Ⅰ型(α)错误出现的概率;5.第Ⅱ型(β)错误出现的概率;6.单侧检验或是双侧检验。
双侧检验比单侧检验所需样本量大。
(五)随机化分组常用的随机化分组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1.简单随机分组2.分层随机分组3.整群随机分组(六)确定对照的方式设立对照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标准方法对照:是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常用的一种对照方式,是以常规或现行的最好防治疾病的方法作对照。
第十六章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包括:临床试验、现场试验,设计方法主要有随机化对照试验和类实验。
第一节概述一、概念实验:严格控制条件,人为采取措施,前瞻观察效应。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通过比较给予干预措施的实验组人群和对照组人群的结局,从而判断干预措施效果的一类前瞻性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比观察性研究能更好地控制各类偏倚,在同样的受控条件下容易重复。
“人为介入”(干预)存在突出的伦理问题。
二、特点1、实验法:必须控制研究因素和外部因素,研究对象分组要遵循随机化的原则。
2、对照:有平行对照组。
3、干预三、分类1、临床(治疗)试验在医院进行,研究对象高度选择(主要是病人),受控条件较好。
2、现场试验(1)个体实验:在一定区域或实地环境下进行,研究对象为定义明确的人群,包括病人和正常人,研究期间长,受控条件较差。
但研究对象处于真实生活环境中,外推普遍性好。
处理分配单位是个体。
(2)社区干预试验:与个体试验的主要区别是:处理分配单位是群体。
四、优缺点1、优点①人为控制条件,标准化评价②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好③外部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小④验证因果关系的强度高2、缺点①设计和实施较复杂②结论外推到一般人的代表性较差③存在医德和伦理问题第二节临床试验的定义和特征一、定义按实验法的原理,运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实验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前者某种治疗措施,不给予后者该措施或给予安慰剂,经过一段时间同等观察后评价该措施产生的效应。
其目的是评价临床治疗和预防措施的效果和进行病因研究。
通常应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二、特征1、论证强度高2、前瞻性研究3、人道主义原则4、研究对象的依从性5、实施的复杂性第三节临床试验设计的组成部分一、研究因素1、性质研究因素主要是外界强加于研究对象的,其性质可是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和社会的因素,也可是研究对象本身具有某些特征。
2、强度所使用的药物或措施的总量、次数、每次的剂量、疗程的数量等。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一、发展史1.18世纪-19世纪起始阶段1747年James Lind的抗坏血病研究1799年Haygarth安慰剂效应问题涉及,金属棒缓解疼痛的效果并不优于木棒。
1863年Gull首次证实安慰剂治疗2.20世纪发展迅速随机化概念多中心临床试验(1944年)3.20世纪60年代后,蓬勃发展时期新药的临床试验(FDA)社区试验,较著名的如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资助的戒烟社区干预试验4.应用范围的扩大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出生缺陷等非传染性疾病意外伤害卫生管理健康促进二、概念将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研究者所控制的措施给予实验组人群之后,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结果,以判断控制措施的效果。
三、特点属于实验性研究必须有干预措施须有严格的平行的对照遵循随机化分组的原则四、流行病学实验与描述性、分析性研究的比较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研究方法观察性分析性实验性研究对象随机抽样随机抽样随机分组验证假设不能能能,强研究性质现况回顾;前瞻前瞻干预措施无无有设立对照无有有五、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与队列研究的异同点1.相同点:都属于前瞻性研究验证假设两组要有可比性2.不同点:研究对象及其分组不同干预因素验证病因假设的效力不同六、分类1.临床实验 (clinical trial)对象:病人,个体评价2.现场试验(field trial)或预防性试验对象:健康人群体评价3.社区实验 (community trial) 或社区干预试验对象:社区,群体评价设计与实施一、设计原则随机分组设立对照盲法观察(一)随机分组1.简单随机分组(simple randomization)将研究对象按照个人为单位用掷硬币(正、反两面分别指定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抽签、使用随机数字表,也可采用系统随机化法,即用现成的数据(如研究对象顺序号、身份证号、病历卡号、工号、学号等)交替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去。
第七章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一、教学大纲要求掌握流行病学实验设计要点和评价实验效果的主要指标熟悉流行病学实验的基本特点了解流行病学实验的概念,主要类型和优缺点二、教学大纲精要(一)流行病学实验的概念流行病学实验通常以人类(病人或正常人)为研究对象,研究者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将所研究的干预措施给予实验组人群后,随访观察一段时间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结局,如发病率、死亡率、治愈率等,对比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效应上的差别,判断干预措施的效果。
(二)流行病学实验的基本特点1. 它是前瞻性研究,即必须直接跟踪研究对象,这些对象虽不一定从同一天开始,但必须从一个确定的起点开始跟踪;2. 流行病学实验必须施加一种或多种干预处理,作为处理因素可以是预防或治疗某种疾病的疫苗、药物或方法措施等;3. 研究对象必须是来自一个总体的抽样人群,并在分组时采取严格的随机分配原则;4. 必须有平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要求在开始实验时,两组在有关各方面必须相当近似或可比,这样实验结果的组间差别才能归之于干预处理的效应。
根据上述特征可以看出,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方法有其独到之处。
如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是用观察法进行研究,研究对象可以随机抽样,但不能随机分组。
与描述性研究相比,实验性研究还有一个明显特征是能够检验假设;与分析性研究相比,虽然两者都可以用来检验假设,但实验性研究在检验效应能力上比任何分析性研究都强得多,其往往可以作为一系列假设检验的最终手段而作出较肯定性的结论。
(三)流行病学实验的主要类型分为临床试验、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三类:1.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 其研究对象是病人,以个体为单位进行随机化实验分组的实验方法,病人包括住院和未住院的病人。
2.现场试验(field trial) 是以尚未患病的人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化分组,接受处理或某种预防措施的基本单位是个人。
3.社区试验(community trial) 是以人群作为整体进行实验观察,常用于对某种预防措施或方法进行考核或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