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海徐汇区一模作文题讲评
- 格式:ppt
- 大小:704.50 KB
- 文档页数:12
上海市徐汇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创文明班级是全班同学的事,我绝不能责无旁贷....。
B.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C.有人把小道消息传得惟妙惟肖....,简直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D.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他都及时向老师请教,非要弄个水落石出....才罢休。
2.下列文化常识中,正确的一项是( )A.“四书”指《大学》《春秋》《论语》《孟子》, “五经”指《诗》《书》《礼》《易》《中庸》。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东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C.及笄指女子15岁把头发簪起来,弱冠指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均表示已成年。
D.社是谷神,稷是土地神。
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
后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司法大数据显示,近年来,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为开车看手机造成的。
B.央视《经典咏流传》最大的创新点是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结合,有了这种传承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能在青少年中开花、生根、结果。
C.花香藕具有补心脾、润秋燥、收缩血管、清热补血,深受食客喜爱。
D.我们不能否认做一个真正幸福的人应该关注自身的精神生活,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进入新时代,由于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发展迅猛,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在全国的普及,中国掀起了全民“网上学习”。
B.据商务部统计,目前大约已有1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
C.历尽千辛万苦建成的港珠澳大桥,彰显着当代中国的光荣与梦想,展现了我们中国人实干兴邦的决心。
D.虽然说,在新媒体出现之前也存在各种谣言,但谁也不能不否认,新媒体的出现在事实上带来了谣言的高发。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可以说正是读书人的自我。
2019年上海各区高考语文一模分类汇编(作文)【松江卷2019】消费本应是为了满足人的生存需求,而如今有些消费只是为了满足人的存在需求。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解析:①抓住关键词“消费”与“生存需求”,确定立意。
②阐释畸形消费与理性消费的各自侧重点。
③消费的真正价值是什么?【宝山卷2019】智者说,如果你想实现某种追求,最可靠的办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但是生活中人们往往为了心中的追求而竭尽全力,孜孜以求,无暇顾及如何让自己配得上它,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解析:确定立意,抓住关键词“配得上”,即不断进步、充实自己,而不是盲求。
生活中,许多人并非因为知道自己欠缺什么,然后去弥补,而是受他人或社会的影响而做出决定。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解析:“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别人眼中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实际上是什么样的人?”只有这个三个问题能达成统一时,孩子才真正地成熟了,才能在作文中正确处理自己的需求与他人或社会的影响的关系。
【徐汇卷2019】生活中,每个人都被赋予了不同的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所蕴含的社会期待对每个人的影响也不同,每个人对此的认识也不同。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解析:①抓住关键词“社会角色”“社会期待”,确定立意。
②区分“社会角色”及其所带来的“社会期待”。
③分析自身对其的理解,如何更好地扮演特定的社会角色。
懒,是世人眼中的一种恶习,在某些宗教的教义里,懒,甚至是一种罪恶。
但仍有不少诗人歌颂着懒,标榜着懒,唐代诗人杜甫曾说,懒性从来水竹居;宋代文人许月卿还说,平生懒意琴三叠……懒,似乎又是一种风雅的存在。
上海徐汇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上海徐汇区2019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答案及评
分标准
徐汇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文言文(42分)
(一)默写(18分)
1.随军直到夜郎西
2.月上柳梢头
3.一点飞鸿影下
4.八百里分麾下炙
5.千载谁堪伯仲间
6.回看射雕处
(二)诗词理解(4分)
7.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
这里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8.B
(三)课内文言阅读(9分)
9.亚圣孟母三迁孟母断织
10.(如果)一天晒它,十天冻它,没有能够生长的
11.凡事要专一,不能三心二意
(四)课外文言阅读(12分)
12.(1)讨伐、进攻(2)下雨
13.D
14.善于进言
15.双方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
活得充实而有
趣味。
25.要点:既糊涂又不糊涂。
糊涂:生活琐事,待人接物,对名利等;不糊涂:对革命、艺术,真诚待人,对书本(知识)的渴求。
2019年上海各区高考语文一模分类汇编(作文)【松江卷2019】消费本应是为了满足人的生存需求,而如今有些消费只是为了满足人的存在需求。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解析:①抓住关键词“消费”与“生存需求”,确定立意。
②阐释畸形消费与理性消费的各自侧重点。
③消费的真正价值是什么?【宝山卷2019】智者说,如果你想实现某种追求,最可靠的办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但是生活中人们往往为了心中的追求而竭尽全力,孜孜以求,无暇顾及如何让自己配得上它,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解析:确定立意,抓住关键词“配得上”,即不断进步、充实自己,而不是盲求。
生活中,许多人并非因为知道自己欠缺什么,然后去弥补,而是受他人或社会的影响而做出决定。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解析:“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别人眼中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实际上是什么样的人?”只有这个三个问题能达成统一时,孩子才真正地成熟了,才能在作文中正确处理自己的需求与他人或社会的影响的关系。
【徐汇卷2019】生活中,每个人都被赋予了不同的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所蕴含的社会期待对每个人的影响也不同,每个人对此的认识也不同。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解析:①抓住关键词“社会角色”“社会期待”,确定立意。
②区分“社会角色”及其所带来的“社会期待”。
③分析自身对其的理解,如何更好地扮演特定的社会角色。
懒,是世人眼中的一种恶习,在某些宗教的教义里,懒,甚至是一种罪恶。
但仍有不少诗人歌颂着懒,标榜着懒,唐代诗人杜甫曾说,懒性从来水竹居;宋代文人许月卿还说,平生懒意琴三叠……懒,似乎又是一种风雅的存在。
【徐汇】生活中,每个人都被赋予了不同的社会角色。
如何看待社会角色所蕴含的社会期待对自己的影响,每个人的认识不尽相同。
面具或是勋章(一类上)人本能地爱问“我是谁”,而常常是这个社会给出回答。
恩格斯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每个人被社会赋予的角色都带有不同的期待。
如何看待这些期待,如何为角色期待背后的责任而活,往往决定了一个人将如何被社会影响和影响社会。
前一种人认为人生就是被期待包裹,自己只要乖乖拿着剧本按部就班演一辈子戏。
活在人设里总能自保周全。
于是其中有的利用人设吸金,像当下许多偶像艺人,拿着青春剧里的设定当粉丝眼中的自己,把“暖男”“豪情”一类标签往身上拼命地贴,争取到大家的喜欢和工作机会;也像许多有学术权威之称的人,仗着人们的敬仰而高谈阔论,发表观点。
这并非全然不好,只不过那些人设终究不是你,演一辈子太苦,若演不下去事迹败露则更身败名裂。
试想多少娱乐明星“人设崩塌”,多少权威被曝“学术造假”。
这样看待社会期待,是把人设当一个壳,自己躲在里面,其实是放弃了自己书写人生的机会,靠骗靠演,或辛辛苦苦地迎合期待,却苦了自己,害了社会。
另一种人却不这样,他们不为角色而活,而为角色赋予的责任而活。
他们懂得社会期待的本质是一种责任,他们敢于去承担责任,而不在乎角色的限定。
金庸笔下“北乔峰南慕容”便是一组例子。
慕容复名字里背上一个“复”字,要复国还要对得起与乔峰齐名的称号,为这“人设”走上了邪路。
而乔峰从不在乎世人眼中他的角色,哪怕被群侠冤枉,哪怕被骂是“契丹野种”,他为的是自己心中大义和一身武艺。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难道为一己的声名与角色吗?正因为这样的人看重社会期待的责任,他们常常愿意做超出自己社会角色的事,哪怕染上冒进之患。
三十五岁的韩愈不过在国子监中有个教职,却敢于对抗整个社会风气,写下《师说》抨击士大夫,哪怕落一个“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的下场;白居易的职分没有“上谏”的职现,却上书要求讨伐奸贼,被高层以“僭越”而贬官、排挤。
作文题:生活中,每个人都被赋予了不同的社会角色。
如何看待社会角色所蕴含的社会期待对自己的影响,每个人的认识不尽相同。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面具或是勋章(一类上)人本能地爱问“我是谁”,而常常是这个社会给出回答。
恩格斯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每个人被社会赋予的角色都带有不同的期待。
如何看待这些期待,如何为角色期待背后的责任而活,往往决定了一个人将如何被社会影响和影响社会。
前一种人认为人生就是被期待包裹,自己只要乖乖拿着剧本按部就班演一辈子戏。
活在人设里总能自保周全。
于是其中有的利用人设吸金,像当下许多偶像艺人,拿着青春剧里的设定当粉丝眼中的自己,把“暖男”“豪情”一类标签往身上拼命地贴,争取到大家的喜欢和工作机会;也像许多有学术权威之称的人,仗着人们的敬仰而高谈阔论,发表观点。
这并非全然不好,只不过那些人设终究不是你,演一辈子太苦,若演不下去事迹败露则更身败名裂。
试想多少娱乐明星“人设崩塌”,多少权威被曝“学术造假”。
这样看待社会期待,是把人设当一个壳,自己躲在里面,其实是放弃了自己书写人生的机会,靠骗靠演,或辛辛苦苦地迎合期待,却苦了自己,害了社会。
另一种人却不这样,他们不为角色而活,而为角色赋予的责任而活。
他们懂得社会期待的本质是一种责任,他们敢于去承担责任,而不在乎角色的限定。
金庸笔下“北乔峰南慕容”便是一组例子。
慕容复名字里背上一个“复”字,要复国还要对得起与乔峰齐名的称号,为这“人设”走上了邪路。
而乔峰从不在乎世人眼中他的角色,哪怕被群侠冤枉,哪怕被骂是“契丹野种”,他为的是自己心中大义和一身武艺。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难道为一己的声名与角色吗?正因为这样的人看重社会期待的责任,他们常常愿意做超出自己社会角色的事,哪怕染上冒进之患。
三十五岁的韩愈不过在国子监中有个教职,却敢于对抗整个社会风气,写下《师说》抨击士大夫,哪怕落一个“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的下场;白居易的职分没有“上谏”的职现,却上书要求讨伐奸贼,被高层以“僭越”而贬官、排挤。
一、徐汇一模作文立身行事注重的是“我应当”,而人们往往倾向于选择“我愿意”,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指导1、如何理解人们立身行事注重的“我应当”?“我应当”里面有没有“不应当”的成分?2、人们为何往往倾向于选择“我愿意”?“我愿意”里面有没有值得倡导的内容?聚焦问题:“我应当”与“我愿意”有没有互相交融的地方?当两种选择发生冲突时,我们到底是选择“我应当”,还是“我愿意”?优秀作文欣赏与点评克己才能顺意(一类上)1、立身行事注重的是“我应当”,而人们往往倾向于选择“我愿意”。
这句话表明了为人处事中原则与意愿之间的矛盾,而我认为人们应当将“我应当”于“我愿意”前考虑。
点评:此段引述作文原材料,并聚焦问题,表明观点,开头简捷,观点明确。
2、“我应当”是指人们立身行事中的价值观,这是约束人们行为的准则;“我愿意”则是人们的理想与意愿。
诚然,个人意愿决定了立身行事的驱动力与成效,但立身行事决不是为所欲为,毫不约束的。
点评:此段分别对“我应当”和“我愿意”作诠释,并指出个人意愿不能为所欲为,语言简洁。
3、立身行事中倾向选择“我愿意”是合乎人之本性,即趋利避害。
选择“我愿意”的原因一方面是利己主义的驱使,另一方面是任性使然。
“我愿意”也时常是个人面对无法依自己所愿结果的开脱,在面对不合乎心意的结局时,选择说“我愿意故我承担”而非“我应当故承担”更能达到自我安慰的效果。
因而“愿意”的动机出自于心,而“应当”的约束来源外界与环境。
点评:此段探究“我愿意”的深层次社会心理,视角开阔,思路清晰。
4、同时,约束个人行为的“应当”要先于个人内心期望的“愿意”。
正如人是群居性动物,环境与个人行为密不可分,当个人意愿与约束条件相符合时,这代表着个人将符合社会整体价值观,这样的正向力量将会更大程度促成我们的成功。
故在“我应当”中选取“我愿意”是立身行事的根基与重要原则。
2018学年第一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高三年级语文学科积累应用1.按要求填空。
(1)锲而不舍,_________。
()《劝学》)(2)柳永的词《八声甘州》“______,______,_____”三句描写,以“渐”字领格,勾勒出一幅深秋雨后的萧索图景。
【答案】 (1). 金石可镂 (2). 荀子 (3). 渐霜风凄紧 (4). 关河冷落 (5). 残照当楼【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本题两者都有。
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镂”“荀”“凄紧”“关河”“残照”等阅读新闻周刊记者采访金庸先生的片断,按要求选择。
记者:金庸先生,您辞去浙大人文学院院长和博导的职务,在81岁高龄远赴剑桥攻读历史学硕士,?金庸:原先王朔批评我的小说太俗了,我并不在乎,我写通俗小说,俗是免不了的。
现在有人公开批评我学问不好,我就相当地重视了。
学问不好是事实,唯一补救的办法是令自己的学问好一点,不是好过别人,而是今天好过昨天的自己。
2. 依据金庸的回答推断出的提问句,填入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A. 与有学者批评您忙于院长事务、没精力做学问有关吗?B. 与王朔先生批评您眼界太窄、您的武侠小说太俗有关吗?C. 与有媒体批评您不甘寂寞、借高龄求学来炒作有关吗?D. 是因为有学者批评您学问不够,您想拿学位来证明自己吗?3. 下列各组句子中,能代表金庸先生态度的一组是①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②虚怀若谷,方能容纳百川。
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④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答案】2. D 3. B【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段内容,压缩语段意思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依据金庸的回答推断出的提问句,填入空格处恰当的一项”,然后分析金庸的回答,概括其内容,再推断记者的提问。
徐汇区高三一模作文分析【原题呈现】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如今,互联网为人们的社会交往提供一个全新的空间。
在这个空间里,人们更容易彰显真实的自我,也更容易掩饰真实的自我。
【审题立意】这是一则现象类材料,先从整体上梳理材料的重要信息:在互联网为人们的社会交往提供的全新的空间里,人们更容易彰显真实的自我,也更容易掩饰真实的自我。
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交往是面对面的,而互联网中交往的个体可以是陌生的、相互之间可以没有丝毫了解的。
正是由于这个特点,在互联网的社交空间里,人们既可以彰显真实的自我,也可以掩饰真实的自我。
这是互联网的“双刃剑”特点和效果。
“更容易彰显真实的自我”,隐含着这么一种意思: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往往将真实的自我隐藏起来。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说,白天里有些事一定要做,有些话一定要说;同样的,有些事一定不能做,有些话一定不能说。
而在互联网的社交空间里,人与人之间可以没有利益的冲突,可以不造成实质性的交集和影响,人们更容易彰显真实的自我。
这是互联网的“利”的一面。
“更容易掩饰真实的自我”,这个大概和人的虚荣心有关。
现实生活中的人通过穿衣打扮甚至整容来美化自己,而互联网中人更是通过P图、编造故事来美化自己。
方式不一样,本质一样。
特别是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人们更容易掩饰真实的自我,展示一个虚假的完美的自己。
真实互联网“弊”的一面。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1、不管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网络世界里,我们都要勇于彰显真实的自我。
2、即使是掩饰真实的自我,但也不能失去那个真实的自我。
3、我们要以更为理性的态度对待互联网的虚拟世界。
【范文1】双面自我从古时的烽火传信、飞鸽传书到如今“微信”代替了短信,互联网将全球笼罩在同一空间、时间之下。
七十亿人口之间的距离因互联网的发展变得前所未有之近,而蓦然回首——我们的生活、感情早已与互联网息息相关。
当人们习惯于将真实的“自我”投射到网络之上时,亦是将自我标签化的一个过程。
2019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英语一模试卷一、选择题1.Which of the following underlined parts is different in pronunciation?A.teamB. pleasantC. repeatD. meaning【答案】B【解析】【详解】题意:找出下画线部分发音不同的一个单词?考查语音辨析。
A. team [ti:m] ; B. pleasant [?pleznt] ; C. repeat [r??pi: t] ; D. meaning [?mi :n??] o故选B。
2.Don' t worry! The government will look after homeless in freezing days.A. aB. anC. theD. /【答案】C【解析】【详解】句意:别担心!政府将在严寒的日子里照顾无家可归的人。
考查冠词。
the +形容词:表示一类人,the homeless:无家可归的人;结合句意可知填the;选C。
【点睛】冠词是虚词,本身不能单独使用,也没有词义,它用在名词的前面,帮助指明名词的含义。
英语中的冠词有三种:定冠词、不定冠词、零冠词。
(一)不定冠词a (an)与数词one同源,是〃一个〃的意思,用在可数名词单数前,a用于辅音音素开头的可数名词单数前,an则用于元音音素开头的可数名词单数前。
不定冠词可表示泛指,指某类事物中的一个,意思是“一个/只…”,也用于一些固定词组中。
例如,He is a, teacher.(某类事物中的一个)an hour (一个…)have a rest (固定词组)。
(二)定冠词的用法:(1)特指某(些)人或某(些)事物。
(2)指双方都知道的人或事物,例如:Open the door, please. (3)指上文提到的人或事物。
(4)用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事物前。
例如:The sun is bigger than the moon,太阳比月亮大些。
议论文阅读长宁区杨浦区徐汇区松江区静安区宝山区(一)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20分)传统文化的“传”与“承葛剑雄①在激荡社会变革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正面临空前严峻的传承危机。
②因为面临危机,所以需要传承。
今天,我们如何传承传统文化?我认为,“传承”分“传”和“承”两个部分。
“传”就是记录、保存、延续。
对于传统文化,“传”的基本含义就是将其尽可能地保存原样。
“传”的实质,就是尽可能使它延长,尽可能使它符合原来的内容。
③“传”是无条件的,不需要进行选择,也不需要考虑它有用没用,尽最大可能先保存下来再说。
我们这样讲,有人会问,落后的、保守的甚至是反动的传统文化,该不该保护?也要保护。
举一个很极端的例子,希特勒当年屠杀犹太人的集中营,现在就被列为了世界文化遗产。
那么一个罪恶的地方,为什么还要把它作为文化遗产加以保护留存呢?因为它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
如果这个集中营不保存下来,后人便不能够通过它真切地感受那段历史,了解人性还能恶到那种程度。
④进一步思考,我们知道,后人的智慧并不一定比前人强,比如金字塔的产生、玛雅文明的兴衰,今天我们仍无法用科学进行解释。
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大量古人的智慧,这些智慧我们今天可能还无法理解,甚至以为是迷信,但并不代表我们永远无法理解。
如果让传统文化匆匆消亡而不加保存,那我们就永远失去了理解古人智慧的机会。
这也是我们建议把传统文化先尽量保存下来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有些国家在这方面做得很不错。
⑤目前,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保存,主要问题仍然是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功利性。
以非遗为例,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或者可以拿到市场上换钱的,我们对它就比较热心,反之则比较冷漠。
这样一来,有现实利用价值的非遗可能会得到较好的保护,而暂时没啥实际用处的非遗便会无人问津。
另外,一些非遗传承人,为了在市场上赚钱养活自己,往往会随意改变非遗的内容和形式,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这种保存也是不周全的。
在传统文化的保存我们可以向一些国家学习。
上海市徐汇区2019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2.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晨兴理荒秽,。
(陶渊明《归园田居》)4.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孟论学》)5.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分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
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解答】答案:(1)弓如霹雳弦惊(重点字:霹);(2)枯籐老树昏鸦(重点字:籐);(3)带月荷锄归;(4)敏而好学;(5)静影沉璧(重点字:璧)。
【点评】1、要整体背诵,不要孤立记诵名句。
2、古代诗歌、散文名篇里的名句都要同等重视。
3、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
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
4、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
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
5、平时背诵既要“口到”,更要“心到”“手到”。
6、要把握字的准确读音,要克服粗心的毛病、要日积月累,学以致用。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6-7题(4分)诉衷情【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6.词中“关河”指的是。
(2分)7.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当年”“匹马”两句尽显词人只身远征建功立业的豪情。
B.“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的典故表达抱负无处施展的惆怅。
C.“泪空流”既体现了词人内心的痛苦,又表现出对朝廷的不满。
D.“身老沧洲”表达词人虽已暮年,但仍想征战沙场的豪迈情怀。
【分析】《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出自《放翁词》,作者是南宋词人陆游。
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
上海市徐汇区2019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2.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晨兴理荒秽,。
(陶渊明《归园田居》)4.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孟论学》)5.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分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
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解答】答案:(1)弓如霹雳弦惊(重点字:霹);(2)枯籐老树昏鸦(重点字:籐);(3)带月荷锄归;(4)敏而好学;(5)静影沉璧(重点字:璧)。
【点评】1、要整体背诵,不要孤立记诵名句。
2、古代诗歌、散文名篇里的名句都要同等重视。
3、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
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
4、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
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
5、平时背诵既要“口到”,更要“心到”“手到”。
6、要把握字的准确读音,要克服粗心的毛病、要日积月累,学以致用。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6-7题(4分)诉衷情【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6.词中“关河”指的是。
(2分)7.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当年”“匹马”两句尽显词人只身远征建功立业的豪情。
B.“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的典故表达抱负无处施展的惆怅。
C.“泪空流”既体现了词人内心的痛苦,又表现出对朝廷的不满。
D.“身老沧洲”表达词人虽已暮年,但仍想征战沙场的豪迈情怀。
【分析】《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出自《放翁词》,作者是南宋词人陆游。
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
2019高三一模语文卷徐汇作文题的解析及范文原题回放:生活中,每个人都被赋予了不同的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所蕴含的社会期待对每个人的影响也不同,每个人对此的认识也不尽相同。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题目类型:现象类,时评型话题词:社会角色、社会期待材料侧重:谈谈对“每个人对社会角色所蕴含的社会期待对每个人的影响也不同的认识”的思考,什么是社会角色?什么是社会期待?为什么“社会角色所蕴含的社会期待对每个人的影响也不同”?社会角色所蕴含的社会期待对每个人的影响也不同,会产生怎样的作用意义或危害?为什么“人们的认识不尽相同”?我们应“如何看待社会角色所蕴含的社会期待对自己的影响”?融入社会,彰显价值(56分)生活中,每个人都被赋予了不同的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所蕴含的社会期待对每个人的影响也不同。
我认为我们要融入社会,彰显自我价值。
(引材料,明观点)按照社会期待的社会角色,做个社会希望成为的人,这是融入社会,是人的社会化。
完全按照社会期待,太过社会化,个人会失去自我,依赖性越来越大,甚至会像《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一样异化;社会会变得趋同化,变得体系化。
不按照社会期待的社会角色,做个自己希望成为的人,这是人的个性化。
完全不考虑社会期待,太过个性化,可能会与社会脱节,不能融入社会,易在各个方面出问题,甚至患上严重的心理疾病。
因为人本质终究是社会性的,“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再说个性很强的人往往会呈现真实的自我,就有被攻击、伤害甚至灭掉的危险。
可见社会期待下的社会角色,并不是每个人每个时候都能清楚并扮演好。
(分析两种极端做法的危害)我们要在社会期待下彰显自我价值。
我们既要在社会期待下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完成社会化,又要在相当程度上个性化,实现自我价值。
换言之社会期待很大程度上成就了我们的社会化,同时我们也应当怀有自己生命的热度。
人的本质终究是社会性,我们在服务他人中成全了自我。
特蕾莎修女身为志愿者,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传递真、善、美的种子,活岀志愿者精神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