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说和做》教研课比赛课公开课优质课省一等奖
- 格式:docx
- 大小:24.55 KB
- 文档页数:2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说和做》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说和做》公开课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模式介绍探究式教学(Inquiry Teaching),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研究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或小组)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设计思路说明【创设情境】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课文。
【启发思考】【自主或小组探究】这是学生掌握运用,实践能力培养的一种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来自行解决问题。
教师则引而不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可能发现真理。
【协作交流】在朗读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词法方面的难词难句、重要字词,并由学生互相解答,教师“引而不发”,只把获得结论的途径指给学生,促其自求,使其自得,从中悟出解词的方法。
【总结提高】可以在学生总结的前提下,老师进行补充,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提高,拓展学生的纵深思维。
形式也可以是“当庭陈讼式”、“新闻采访式”。
让学生通过本课的研究能有一定的成就感。
教材分析讲授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进步语言运用的能力;在豪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研究本文结构松散、选材精当的技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研究XXX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讲授重点】对XXX师长教师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肉体的把握。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生字新词,反复诵读,积累语言,培养语感,了解闻一多、臧克家。
2、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3、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品读重要语句,探究体会语言的内蕴。
教学难点积累生字新词,反复诵读,积累语言,培养语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应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本课作为本单元第二课,在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引导学生“学习名人精神,争做优秀人才",以此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学内容本文展示了闻一多先生对于文学事业和革命事业的两种独特态度:作为学者,他是“出世”的,作为革命家,他是“入世"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其实有一个精神核心——爱国情和使命感。
潜心学术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革命斗争是为了踏出一条救国救民的血路。
课前预习:1、生字、生词,2、查找闻一多、臧克家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导语: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也不愿屈服。
”这段话高度赞扬了谁?明确:闻一多。
表现了他怎么样的精神品质?明确:具有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中就充分表现了这一点。
2、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3、检查预习情况:(1)文学文化知识简介:闻一多、臧克家(课前搜集)(2)出示生字:(见幻灯片)(3)解释词语:(多媒体出示)目不窥园、潜心贯注、兀兀穷年、诗兴不作、一反既往、衰微、慷慨淋漓、迥乎不同、二、梳理文章内容(自主、合作)(一)、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听读课文1、文章从哪几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根据这个思路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是怎样过渡的?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了解作业教师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邓稼先》。
邓稼先是我的“两弹"元勋,是一位博学睿智的科学家。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认识一位叱咤风云的政治家——闻一多先生。
教师指名一个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闻一多。
教师补充:著名画家徐悲鸿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有一个人一身傲骨让山河为之动容,他就是闻一多。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诗人臧克家笔下的闻一多先生。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一)预习检查小组长进行预习检查。
(二)初读课文师:快速阅读课文,填写下表,厘清闻一多先生的言行表现。
生思考。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三、精读文章,把握人物师:请各小组选择下面两道题目,进行小组讨论,推举代表进行展示:①精读文章1-6段,思考:文中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了学者闻一多的治学态度?请用这样句式表述:我从“"看到了一个的学者闻一多。
②精读文章10-18段,请用下面的句式表述你对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认识:他说——_____________,从中,我感受到了,这是一个的革命家闻一多。
生思考,进行小组讨论和分工。
教师指定两名学生上台板书第②题;指名学生回答第①题。
教师归纳四、小结本课,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引出新课小组长进行作业检查。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第二道问题。
教师屏显作业答案,要求学生订正。
二、品读语言,领略诗意师:通过精读,我们认识到了言行一致,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闻一多先生。
上一节课也有同学介绍了闻一多先生是一位诗人,而本文的作者臧克家也是一位诗人,两人是怎样的认识的呢?这要从1930年说起。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设计课题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型教读课教材分析《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本单元的课文题材都是写古今中外的名人,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人物的生平事迹,选材精当的典型事例,表现出人物崇高的品质。
这篇文章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精巧严谨的构思布局,诗一样凝练的语言,文质兼美,一千余字的文字就突出表现他崇高的品格和精神。
学情调查学情分析通过七年级上册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学习了默读与速读技巧,学习了通过寻找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来带动整体阅读,同时学习了用圈点勾画关键词句来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通过分析重点语句来体会作者情感,也学习了用做批注的方式归纳体悟、提出疑难,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
但学习方法使用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能力不够,因此这篇文章要求精读,就需要学生首先明白文章写了什么,文章中的字词句子的具体含义,以及梳理清楚文章的脉络。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写人的记叙文比较熟悉,容易把握课文内容,已经能够初步赏析写人叙事的这种文学作品,但由于感性思维主导,理性思维有待发展,学生往往只能分析出语言的表层意义而发掘不出其深层的涵义。
再者这个阶段正是各种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维,吸引学生兴趣,学习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是非观。
学情调查:1.怎样刻画一个人才能突出他的特点?2.如何通过朗读展现人物情感?设计理念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的要求:“阅读反映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伟大成就、代表性人物及其感人事迹的优秀文学作品,感悟革命领袖、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精神,运用多种方式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课程理念中要求,“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1.理解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3.品味文中的诗意语言,揣摩其含义及表达效果。
4.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敢说敢做、说做合一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的片段。
同学们,大家知道是谁在演讲,在呐喊吗?闻一多!看了短片,你的心,你的情感会有什么变化?(热血沸腾,感情澎湃,激动人心。
我们能感受到闻一多先生面对凶残的敌人,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你们见过真正的闻一多吗?想不想见?不过见到他是不可能了,因为他早在我们出生前就由于反对独裁、争取民主被国民党杀害了,幸运的是我们能看到他的画像。
请大家看课本中的插图,从中能感受到闻一多先生的哪些特点?(不爱修饰,把时间用到了研究上。
目光坚毅,说明他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为了祖国,他像红烛一样燃烧自己)对画像的解读是感性的,我们还是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的高足——臧克家写的文章《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来进一步了解闻一多先生吧。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了解人物1.闻一多先生简介。
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家庭。
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参加了“五四运动”。
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
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愤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
1946年7月15日被特务暗杀。
2.作者臧克家简介。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诗人。
是闻一多的学生,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首《老马》成名。
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
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臧克家和闻一多;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
(重点)2、体会文章夹叙夹议、富于感情的语言。
(难点)3、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敢说敢做、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重点)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闻一多相关视频,了解闻一多先生。
闻一多,是我国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诗人:第一部诗集《红烛》(1923);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1925)第二部诗集《死水》(1928),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
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
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民主战士: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
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二、作者简介臧克家:现代著名诗人,山东省诸城人。
以一篇《老马》成名,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
出版的诗集有《淮上吟》《烙印》《春风集》《欢呼集》和长诗《李大钊》等。
预习检测出示课后重点词语,学生齐读,认字记音出示重点词语解释,学生齐读,并做标记整体感知(一)听朗读,思考: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哪两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第一部分(1---7):叙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特点。
第二部分(8--20):写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言行一致的特点。
“……——作为学者的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结合全文,说一说这两段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明确】这两段为过渡段,承上启下。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说和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分析其言行表现背后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B理解)2. 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C分析)3. 勾画精彩语句,揣摩体味其含义和表达效果。
(C分析)教学重点1. 把握文章关键语句,揣摩体味其含义和表达效果,体会作者精致凝练的语言特点。
2. 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1.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闻一多先生由学者到革命者的转化,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课前预习:课前搜集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生平经历【背景知识】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
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在颓废中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标志着他在新诗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和成就。
从武汉大学开始,闻一多开始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他从唐诗开始,继而上溯,由汉魏六朝诗到《楚辞》、《诗经》,由《庄子》而《周易》,由古代神话而史前文学,同时对古文字学、音韵学、民俗学也下了惊人的功夫,涉猎之广,研究之深,成果之丰,郭沫若叹为不仅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闻一多随校迁往昆明,任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合并后的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面对严酷的现实,他毅然抛弃文化救亡的幻想,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和争民主、反独裁的斗争中。
1943年,他开始得到中共昆明地下党和民主同盟的帮助,他开始认识到要救中国,必须从根本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
1944年,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成为积极的民主斗士。
(完整版)七年级语文说和做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获奖七年级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篇散文感情充沛,语言精警。
从单元设计来看,学习本文,在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的基础上,应让学生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事迹,深入领会他言行一致的崇高品格和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学习文章的结构技巧和选材技巧。
二、教法分析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裁剪得体,语言生动凝练,感情充沛,可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互动,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认识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升华。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2 方法与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
2.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教学难点:难理解的文言词语。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工具:配乐录音多媒体等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搜集与闻一多先生和臧克家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他就是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所说的闻一多。
他说:“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文中高度赞扬了闻一多的民族英雄气概。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1.出示学习目标(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2.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3.课堂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4.教师范读课文:要求: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1)文章从那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2)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3)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学生听读后,感情朗读,四人小组讨论。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学习目标:1.通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资料链接:臧克家(1905~2021年 ),现代著名诗人,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歌和民歌。
1932年开始写新诗,以一篇《》成名,1933 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
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闻一多,本名家骅〔huá〕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
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
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
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
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专制,争取民主的斗争。
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会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社长。
“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珍贵生命。
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自主学习衰微〔〕赫然〔〕迭起〔〕卓越〔〕锲而不舍〔〕小楷〔〕沥尽心血〔〕慷慨淋漓〔〕迥乎不同〔〕目不窥园〔〕望闻问切:兀兀穷年:整体感知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2.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局部?每个局部是怎样衔接起来的?3.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在“说和做〞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了表现这一特点,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证明?4.闻一多先生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学术,目的是什么?〔原文答〕5.说说闻一多先生的前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合作探究1.文章开头引用闻一多的两句话有什么作用?2、作者选取作为学者研究学问上的三件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有什么不同?3、“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的闻一多先生“说〞的内容与目的是什么?语句赏析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