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时效处理相关
- 格式:docx
- 大小:8.34 KB
- 文档页数:1
变形铝合金时效热处理相关知识汇总(1)时效 aging经固溶处理或冷变形后的合金,在室温或高于室温下,组织和性能随时间延续而变化,硬度、强度增高,塑性、韧性降低的现象。
在室温下发生时效称自然时效。
高于室温发生时效称人工时效。
时效现象除铝铜合金外,在钢、铜合金,铁基、银基、钻基高温合金中普遍存在,是提高合金强度的重要方法。
低碳钢冷变形后在常温长时放置即出现屈服强度提高。
硬铝合金经高斌520℃)淬火后在10g200℃时效,可获得最佳的强化效果。
马氏体时效钢,沉淀硬化不锈钢,铁基、镍基、钻基高温合金均可在固溶处理后选择不同温度时效处理,可以从中获得最佳的组织和性能。
(2)时效处理 aging treatment过饱和固溶体合金在室温或加热至一定温度保温,使溶质组元富集或析出第二相的热处理工艺。
常温下时效称自然时效。
高于室温加热时效称人工时效。
时效析出第二相获得强化的现象称时效强化。
低于或高于强化峰值温度的时效分别称为亚时效与过时效处理变后时效称形变时效或直接时效。
在应力下时效称应力时效强化效果取决于析出第二相的类数量、尺寸、形态、稳定性等因素。
广泛用于铝合金、钛合金、高温合金、沉淀硬化钢、马氏体时效钢等。
铝合金时效硬化峰值出现在溶质组元的富区(II)末期。
时效处理是强化合金的有效方法,可显著提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调整时效温度、时间可使合金的组织、性能满足使用要求,获得高的屈服强度、蠕变强度、疲劳性能等。
含铜的铝合金经自然时效后强度为0MPa比退火状态强度大一倍时效硬化合金使用时使用温度不应超过其时效温度。
(3)时效硬化 age hardening经固溶处理的过饱和固溶体在室温或室温以上时效处理,硬度或强度显著增加的现象。
原因是过饱和固溶体在时效过程中发生沉淀、偏聚、有序化等反应的产物,增加了位错运动的阻力形成的。
位错与析出产物交互作用下硬化机制有位错剪切析出相粒子,基体与粒子间相界面积增加,使外力转变为界面能析出相与基体的层错能差异基体与析出粒子的切变模量不同。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研究铝合金时效处理对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比不同时效条件下的硬度、强度和耐腐蚀性能,分析时效处理对铝合金性能的优化效果。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选用某型号铝合金板材,尺寸为100mm×100mm×10mm。
2. 实验方法:- 时效处理:将铝合金板材分别进行以下时效处理:- 人工时效:将板材加热至180℃,保温2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 自然时效:将板材在室温下放置,自然时效30天;- 低温时效:将板材加热至-20℃,保温2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
- 性能测试:- 硬度测试:采用维氏硬度计测试板材的维氏硬度;- 强度测试:采用万能试验机测试板材的拉伸强度和屈服强度;- 耐腐蚀性能测试:采用盐雾试验箱测试板材的耐腐蚀性能。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时效处理对硬度的影响:- 人工时效处理后的板材硬度最高,维氏硬度为300HV;- 自然时效处理后的板材硬度次之,维氏硬度为280HV;- 低温时效处理后的板材硬度最低,维氏硬度为260HV。
2. 时效处理对强度的影响:- 人工时效处理后的板材拉伸强度最高,达到400MPa;- 自然时效处理后的板材拉伸强度次之,达到380MPa;- 低温时效处理后的板材拉伸强度最低,达到360MPa。
3. 时效处理对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人工时效处理后的板材耐腐蚀性能最佳,盐雾试验后无腐蚀现象;- 自然时效处理后的板材耐腐蚀性能次之,盐雾试验后出现轻微腐蚀;- 低温时效处理后的板材耐腐蚀性能最差,盐雾试验后出现严重腐蚀。
四、实验结论1. 时效处理对铝合金的硬度、强度和耐腐蚀性能均有显著影响。
2. 人工时效处理能够有效提高铝合金的硬度、强度和耐腐蚀性能;3. 自然时效处理对铝合金的性能提升效果较好,但不如人工时效处理;4. 低温时效处理对铝合金的性能提升效果较差,且耐腐蚀性能最差。
五、实验建议1.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铝合金的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时效处理方法;2. 对于要求高硬度和强度的铝合金制品,建议采用人工时效处理;3. 对于要求良好耐腐蚀性能的铝合金制品,建议采用自然时效处理;4. 对于要求兼顾性能和成本的铝合金制品,建议采用低温时效处理。
铝合金欠时效,过时效国标摘要:一、铝合金时效性概述1.时效性对铝合金性能的影响2.欠时效和过时效的定义及区别二、铝合金欠时效的国标规定1.欠时效的定义2.欠时效对铝合金性能的影响3.欠时效的检测方法和标准三、铝合金过时效的国标规定1.过时效的定义2.过时效对铝合金性能的影响3.过时效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四、铝合金时效性控制的重要性1.提高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2.降低生产成本和维护费用3.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规范正文:铝合金时效性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对其性能和使用寿命有着极大的影响。
在铝合金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时效性,防止欠时效和过时效现象的出现。
一、铝合金时效性概述时效性是指铝合金在固溶处理后,随着时间推移,其组织和性能发生变化的现象。
时效性对铝合金的硬度、强度、塑性、韧性等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
如果时效性控制不当,可能导致铝合金性能下降,甚至出现材料失效。
欠时效和过时效是时效性控制的两个极端情况。
欠时效是指铝合金在固溶处理后,未达到充分时效的状态,其组织和性能尚未达到最佳状态。
过时效则是指铝合金在固溶处理后,时效时间过长,导致组织和性能发生变化,甚至出现性能下降的现象。
二、铝合金欠时效的国标规定根据我国国家标准《铝合金时效性试验方法》(GB/T 16747-2017),铝合金欠时效的定义是指:在规定的时效时间内,铝合金的硬度未达到规定值。
欠时效会导致铝合金的强度、硬度、塑性等性能未达到最佳状态,从而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铝合金欠时效的检测方法和标准主要包括:硬度检测、拉伸试验、金相检测等。
根据不同的铝合金类型和产品要求,可以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来判断其时效性是否达到要求。
三、铝合金过时效的国标规定根据我国国家标准《铝合金时效性试验方法》(GB/T 16747-2017),铝合金过时效的定义是指:在规定的时效时间内,铝合金的硬度过高或出现其他不良现象。
过时效会导致铝合金的强度、硬度等性能过高,从而影响产品的加工性能和使用寿命。
铝合金欠时效,过时效国标
摘要:
1.铝合金的时效处理
2.过时效和欠时效的影响
3.国标准的时效处理要求
4.结论
正文:
铝合金的时效处理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它能够通过改变铝合金的组织结构,提高其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时效处理主要是通过加热和冷却两个过程来实现的。
在加热过程中,铝合金会发生晶粒长大和组织均匀化,而在冷却过程中,则会发生相变和组织细化。
这两个过程的综合作用使得铝合金的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然而,铝合金的时效处理也需要注意时间问题。
过时效和欠时效都会对铝合金的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过时效会导致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过高,使其失去一定的韧性和塑性,容易出现脆性断裂。
而欠时效则会导致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不足,容易发生变形和损伤。
我国的标准对于铝合金的时效处理有严格的要求。
在国家标准中,对于铝合金的时效温度、时效时间和冷却速度都有明确的规定。
这些规定是为了保证铝合金的时效处理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从而提高其性能和使用寿命。
总的来说,铝合金的时效处理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热处理工艺,能够显著提高铝合金的性能。
然而,过时效和欠时效都会对铝合金的性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在时效处理中严格控制时间。
铝合金欠时效,过时效国标
在我们国家的工业生产中,铝合金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铝合金的时效处理是保证其性能的关键环节。
时效处理包括欠时效和过时效两种,那么这两种时效处理有哪些区别,如何满足国标要求,又会对铝合金产生哪些影响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铝合金时效的基本概念。
时效处理是指在特定温度下,对铝合金进行一定时间的保温,以使其组织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改善铝合金的性能。
其中,欠时效和过时效是两种常见的时效处理方式。
欠时效指的是铝合金在低于最佳时效温度下进行时效处理,这样会导致铝合金的力学性能不能充分提高,表现为强度较低。
而过时效则是铝合金在高于最佳时效温度下进行时效处理,可能导致铝合金的强度下降,塑性降低。
那么,铝合金过时效的国标要求是什么呢?根据我国相关标准,铝合金过时效的处理温度和时间都有明确的规定。
例如,针对Al-Mg-Si系铝合金,国标要求其过时效处理温度应在180℃左右,保温时间根据具体规格和要求来确定。
铝合金欠时效会影响其性能,如何应对呢?首先,要掌握合适的时效温度和时间,确保铝合金在最佳条件下进行时效处理。
其次,可以采用双重时效处理,即在较低温度下进行一次时效,然后在较高温度下进行第二次时效,以提高铝合金的性能。
最后,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以下提高铝合金时效质量的实用建议:
1.严格遵循国标要求,确保铝合金过时效处理的质量。
2.针对不同铝合金型号和用途,选择合适的时效处理参数。
3.加强生产过程的控制,确保时效处理的稳定性。
4.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对时效处理后的铝合金进行性能检测,确保其质量达到要求。
时效处理对电子束焊接AA2219铝合金焊接后的拉伸性能的影响摘要:2219铝合金(铝,铜6.5%)是一个航空航天应用中最受欢迎的时间硬化合金,因为其优良的焊接特点,虽然AA2219在焊接性方面其6000和7000系列占有优势,当焊接时它容易受到薄弱的连接强度的影响。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焊缝时效处理尽量提高焊接接头强度。
本文介绍时效处理对焊接电子束拉伸性能AA2219铝合金焊接的影响。
对接接头的平面制作,采用100千伏容量的电子束焊(电子束)机,焊缝在焊后给予人工时效处理。
拉伸试验用100千牛进行,机电控制采用普遍试验机。
焊后时效处理对提高焊缝金属的硬度和拉伸性能有益。
这主要是由于从焊缝金属的微观结构看,在焊缝金属区域的CuAl2析出物总体分布在焊后时效接头与焊接接头相比其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关键词:AA2219铝合金;电子束焊接;人工时效;拉伸性能1简介2219铝合金(铝,铜6.5%)是一个航空航天应用领域最受欢迎的时效硬化合金,因为它具有优良的可焊性。
其他属于6000(铝硅镁)和7000(铝锌镁)系列的时效硬化合金容易产生凝固裂纹,而且必须使用不可热处理焊剂焊接。
AA2219基本上铝铜锰三元合金。
AA2219是低温液体火箭燃料箱的建造最广泛的使用材料并具有好了独特的综合性能,如:可焊性,高强度重量比和优越的低温性能。
AA 2219铝合金首选的焊接工艺为GMAW焊和钨极气体电弧焊(氩弧焊),相比较更容易成型和更好的经济适用性。
而且,等离子弧焊接以极高的极性电极和高焊接电流使铝组件被加入了一个良好的经济焊缝的质量。
在几个不同的领域,对铝合金的使用逐渐增加。
如压力容器,构造柱和运输系统就必须用多道焊进行焊接。
在多道焊接下,它的焊缝特点和机械性评测就不能用单道焊缝的方法进行观测。
在与氩弧焊和气体保护焊弧相比较,电子束的特点是高功率密度大,从而允许单方面通过且对平面接焊厚度约8毫米的物体焊接速度可达1米以上/分钟。
铝合金时效处理工艺1. 简介铝合金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具有优异的强度、耐腐蚀性和导热性能。
然而,铝合金的力学性能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这称为时效效应。
为了提高铝合金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需要对其进行时效处理。
本文将介绍铝合金时效处理工艺的基本原理、流程以及应用领域。
2. 基本原理铝合金时效处理是通过热处理来改变铝合金的晶体结构和组织,从而提高其强度和耐腐蚀性能。
时效处理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固溶体的析出硬化效应和晶界的固溶体沉淀来改善合金的性能。
铝合金的时效处理通常包括两个步骤: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
固溶处理是将合金加热到固溶温度,使固溶体中的溶质原子溶解在基体中形成固溶体溶液。
然后,通过急冷或自然冷却来固定固溶体的组织。
时效处理是将固溶体加热到较低的温度,使溶质原子在固溶体中析出形成细小的析出物,从而增加合金的强度和硬度。
3. 工艺流程铝合金时效处理的工艺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固溶处理1.准备合金材料:选择适当的铝合金材料,并根据要求进行切割和加工。
2.加热到固溶温度:将合金材料放入炉中,加热到合金的固溶温度。
固溶温度根据合金的成分和要求确定。
3.保温时间:保持合金在固溶温度下一定的时间,以使溶质原子均匀地溶解在基体中形成固溶体溶液。
4.冷却速率控制:根据合金的要求,选择适当的冷却速率进行冷却。
可以采用急冷或自然冷却的方式。
3.2 时效处理1.加热到时效温度:将固溶体加热到较低的时效温度。
时效温度根据合金的成分和要求确定。
2.保温时间:保持合金在时效温度下一定的时间,使溶质原子在固溶体中析出形成细小的析出物。
3.冷却:将时效处理后的合金冷却至室温。
4. 应用领域铝合金时效处理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和电子等领域。
具体应用包括:4.1 航空航天铝合金时效处理可以提高航空航天器材的强度、硬度和耐久性,提高其在极端环境下的工作性能。
4.2 汽车制造铝合金时效处理可以提高汽车零部件的强度和硬度,降低其重量,提高燃油效率和车辆性能。
铝合金固溶时效热处理铝合金铸件得热处理就是选用某一热处理规范,控制加热速度升到某一相应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以一定得速度冷却,改变其合金的组织,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增强耐腐蚀性能,改善加工型能,获得尺寸的稳定性。
2、铝合金热处理特点众所周知,对于含碳量较高的钢,经淬火后立即获得很高的硬度,而塑性则很低。
然而对铝合金并不然,铝合金刚淬火后,强度与硬度并不立即升高,至于塑性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
但这种淬火后的合金,放置一段时间(如4~6昼夜后),强度和硬度会显著提高,而塑性则明显降低。
淬火后铝合金的强度、硬度随时间增长而显著提高的现象,称为时效。
时效可以在常温下发生,称自然时效,也可以在高于室温的某一温度范围(如100~200℃)内发生,称人工时效。
3、铝合金时效强化原理铝合金的时效硬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它不仅决定于合金的组成、时效工艺,还取决于合金在生产过程中缩造成的缺陷,特别是空位、位错的数量和分布等。
目前普遍认为时效硬化是溶质原子偏聚形成硬化区的结果。
铝合金在淬火加热时,合金中形成了空位,在淬火时,由于冷却快,这些空位来不及移出,便被“固定”在晶体内。
这些在过饱和固溶体内的空位大多与溶质原子结合在一起。
由于过饱和固溶体处于不稳定状态,必然向平衡状态转变,空位的存在,加速了溶质原子的扩散速度,因而加速了溶质原子的偏聚。
硬化区的大小和数量取决于淬火温度与淬火冷却速度。
淬火温度越高,空位浓度越大,硬化区的数量也就越多,硬化区的尺寸减小。
淬火冷却速度越大,固溶体内所固定的空位越多,有利于增加硬化区的数量,减小硬化区的尺寸。
沉淀硬化合金系的一个基本特征是随温度而变化的平衡固溶度,即随温度增加固溶度增加,大多数可热处理强化的的铝合金都符合这一条件。
4、影响时效的因素4.1从淬火到人工时效之间停留时间的影响研究发现,某些铝合金如Al-Mg-Si系合金在室温停留后再进行人工时效,合金的强度指标达不到最大值,而塑性有所上升。
众所周知,固溶热处理过的材料,以时间和温度为主要因素,从过饱和固溶状态产生析出,在此过程中材料的强度增加。
这种现象称为时效现象,它是继固溶热处理的重要的过程。
一般在室温下引起的时效叫做自然时效,在高温下引起的时效叫做人工时效。
前者也称为低温时效,后者也称为高温时效。
在室温时效时,时效速度缓慢不能达到最终值,而在高温时效时,时效速度达到最大值后引起软化。
这种现象称为过时效。
图5 2014,6061合金板材的人工时效条件与强度的关系图5是2014,6061合金板材的高温时效曲线,根据时间和温度的因素来了解淬火时的强度变化。
表4是实用合金的析出处理条件的一个例子。
用日本工业标准标号表示,T4状态为低温时效,T6为高温时效。
某些合金在热加工时就呈固溶状态,不用淬火处理,而只用析出处理也能获得强度。
6063挤压的材料的T5处理是其代表性的处理。
在生产过程中,时效处理时的生产技术上的问题,不比固溶处理时少。
因此更详细些就涉及到时效处理的机理。
如上所述,固溶热处理→室温过饱和固溶→时效→硬化发生性质上的变化,这是由于在过饱和固溶体的分解过程中合金结构发生了变化,因此关于形成什么样的析出相,过去就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现在,对研究最多的了解详细的铝-4%铜合金的强化机理为例加以说明。
图6示出在两种时效条件下铝-4%铜合金析出硬化的区域、中间相的范围与硬度的关系,由此形成过饱和固溶体→G.P(1)→G.P(2)→→→CuAl2的序列。
图6 铝-4%铜合金在2种时效条件下时效硬化时组织对硬度的影响由于在室温那样比较低的温度下形成G.P区,因而在一定的临界温度以上加热时变为不稳定和再固溶。
由于这样原因,在时效硬化时强化的机械性能可以返回到固溶处理后(沾火当时)的软质状态。
这种现象称为回归。
例如,铝-4%铜合金进行常温时效,产生G.P区,如果再把它在200℃下加热1分钟左右,就恢复到淬火后的状态。
时效硬化的机理从位错理论来说,由于存在上述那样的析出质点,可根据位错运动妨害的程度情况来说明。
众所周知,固溶热处理过的材料,以时间和温度为主要因素,从过饱和固溶状态产生析出,在此过程中材料的强度增加。
这种现象称为时效现象,它是继固溶热处理的重要的过程。
一般在室温下引起的时效叫做自然时效,在高温下引起的时效叫做人工时效。
前者也称为低温时效,后者也称为高温时效。
在室温时效时,时效速度缓慢不能达到最终值,而在高温时效时,时效速度达到最大值后引起软化。
这种现象称为过时效。
图5 2014,6061合金板材的人工时效条件与强度的关系图5是2014,6061合金板材的高温时效曲线,根据时间和温度的因素来了解淬火时的强度变化。
表4是实用合金的析出处理条件的一个例子。
用日本工业标准标号表示,T4状态为低温时效,T6为高温时效。
某些合金在热加工时就呈固溶状态,不用淬火处理,而只用析出处理也能获得强度。
6063挤压的材料的T5处理是其代表性的处理。
在生产过程中,时效处理时的生产技术上的问题,不比固溶处理时少。
因此更详细些就涉及到时效处理的机理。
如上所述,固溶热处理→室温过饱和固溶→时效→硬化发生性质上的变化,这是由于在过饱和固溶体的分解过程中合金结构发生了变化,因此关于形成什么样的析出相,过去就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现在,对研究最多的了解详细的铝-4%铜合金的强化机理为例加以说明。
图6示出在两种时效条件下铝-4%铜合金析出硬化的区域、中间相的范围与硬度的关系,由此形成过饱和固溶体→G.P(1)→G.P(2)→→→CuAl2的序列。
图6 铝-4%铜合金在2种时效条件下时效硬化时组织对硬度的影响由于在室温那样比较低的温度下形成G.P区,因而在一定的临界温度以上加热时变为不稳定和再固溶。
由于这样原因,在时效硬化时强化的机械性能可以返回到固溶处理后(沾火当时)的软质状态。
这种现象称为回归。
例如,铝-4%铜合金进行常温时效,产生G.P区,如果再把它在200℃下加热1分钟左右,就恢复到淬火后的状态。
时效硬化的机理从位错理论来说,由于存在上述那样的析出质点,可根据位错运动妨害的程度情况来说明。
总结铝合金的固溶时效处理及时效的强化效果与加热
温度和保温时间
铝合金的固溶时效处理主要是将合金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进行固溶处理,然后经过快速冷却以达到加强合金性能的目的。
在固溶时效处理的过程中,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两个因素是影响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
加热温度是指将合金材料加热到的温度,一般选择在合金的固溶温度以上,以达到固溶的效果。
一般而言,加热温度越高,固溶时效效果就越好,但是过高的加热温度也会导致材料的表面氧化或者过热,从而造成表面质量的下降和内部结构的破坏。
保温时间是指在加热温度下,保持合金材料的时间。
保温时间越长,固溶的效果就越好。
但是保温时间过长也会导致材料内部形成大的晶粒,影响材料性能。
在时效处理中,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也会影响治金的强化效果。
一般而言,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较高的合金固溶时效处理后,强化效果会更加明显,材料的硬度、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等性能指标都会得到有效提高。
但是过高的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也会导致合金变质,降低合金的性能。
因此,在实际的固溶时效处理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合金材料选择合适的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来达到最佳的固溶效果和强化效果。
人工时效时间对铝合金硬度的影响铝合金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用途广泛,包括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等多个领域。
而对于铝合金的硬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它直接影响着材料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人工时效是一种常见的强化铝合金的方式,通过人工时效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铝合金的硬度和强度。
本文将深入探讨人工时效时间对铝合金硬度的影响。
人工时效是指将铝合金经过固溶处理后,再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时效处理。
时效处理可以使固溶处理后形成的固溶相或析出相成核长大,形成更细小、更均匀的析出相,从而提高合金的硬度和强度。
而人工时效时间作为时效处理的一个重要参数,直接影响着合金的硬度变化。
我们来了解一下铝合金的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过程。
铝合金的固溶处理是将合金加热至固溶温度(通常为450~500℃),保持一定时间后,在快速冷却。
固溶处理的目的是使合金中的溶解相全部或部分溶解于基体中,形成固溶态。
而时效处理则是在固溶处理后,在一定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使析出相成核长大,形成弥散的析出相,从而提高合金的硬度和强度。
人工时效时间对铝合金硬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析出相的数量和尺寸上。
通常情况下,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析出相的数量会增加,且析出相的尺寸也会增大。
这是因为在时效处理过程中,固溶相逐渐析出,形成更细小、更均匀的析出相,从而提高合金的硬度。
但是当时效时间过长时,析出相的尺寸会达到一定的平衡值,继续延长时效时间并不能显著提高合金的硬度。
时效温度也是影响合金硬度的重要参数之一。
不同的合金体系对时效温度的要求也不同,合适的时效温度可以使析出相更加均匀地分布在基体中。
而在时效温度较低时,析出相的数量和尺寸会受到限制,无法形成理想的时效析出结构,从而影响合金的硬度。
除了时效处理参数的影响,铝合金的成分和热处理工艺也会对合金的硬度产生影响。
铝合金的成分对时效处理的响应是不同的,对于不同的铝合金系列,合金的硬度变化规律也是不同的。
因此在进行人工时效处理时,需要根据合金的成分和硬度要求来确定合适的时效处理参数。
铝合金的热处理铸造铝合金的金相组织比变形铝合金的金相组织粗大,因而在热处理时也有所不同。
前者保温时间长,一般都在2h以上,而后者保温时间短,只要几十分钟。
因为金属型铸件、低压铸造件、差压铸造件是在比较大的冷却速度和压力下结晶凝固的, 其结晶组织比石膏型、砂型铸造的铸件细很多,故其在热处理时的保温也短很多。
铸造铝合金与变形铝合金的另一不同点是壁厚不均匀,有异形面或内通道等复杂结构外形,为保证热处理时不变形或开裂,有时还要设计专用夹具予以保护,并且淬火介质的温度也比变形铝合金高,故一般多采用人工时效来缩短热处理周期和提高铸件的性能。
一、热处理的目的铝合金铸件热处理的目的是提高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稳定尺寸,改善切削加工和焊接等加工性能。
因为许多铸态铝合金的机械性能不能满足使用要求,除Al-Si 系的ZL102,Al-Mg系的ZL302和Al-Zn系的ZL401合金外,其余的铸造铝合金都要通过热处理来进一步提高铸件的机械性能和其它使用性能,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 消除由于铸件结构(如璧厚不均匀、转接处厚大等原因使铸件在结晶凝固时因冷却速度不均匀所造成的内应力;2提高合金的机械强度和硬度,改善金相组织,保证合金有一定的塑性和切削加工性能、焊接性能;3稳定铸件的组织和尺寸,防止和消除高温相变而使体积发生变化;4消除晶间和成分偏析,使组织均匀化。
二、热处理方法1、退火处理退火处理的作用是消除铸件的铸造应力和机械加工引起的内应力,稳定加工件的外形和尺寸,并使Al-Si系合金的部分Si结晶球状化,改善合金的塑性。
其工艺是:将铝合金铸件加热到280-300℃,保温2-3h,随炉冷却到室温,使固溶体慢慢发生分解,析出的第二质点聚集,从而消除铸件的内应力,达到稳定尺寸、提高塑性、减少变形、翘曲的目的。
2、淬火淬火是把铝合金铸件加热到较高的温度(一般在接近于共晶体的熔点,多在500℃以上,保温2h以上,使合金内的可溶相充分溶解。
铝合金固溶时效热处理铝合金铸件得热处理就是选用某一热处理规范,控制加热速度升到某一相应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以一定得速度冷却,改变其合金的组织,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增强耐腐蚀性能,改善加工型能,获得尺寸的稳定性。
2、铝合金热处理特点众所周知,对于含碳量较高的钢,经淬火后立即获得很高的硬度,而塑性则很低。
然而对铝合金并不然,铝合金刚淬火后,强度与硬度并不立即升高,至于塑性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
但这种淬火后的合金,放置一段时间(如4~6昼夜后),强度和硬度会显著提高,而塑性则明显降低。
淬火后铝合金的强度、硬度随时间增长而显著提高的现象,称为时效。
时效可以在常温下发生,称自然时效,也可以在高于室温的某一温度范围(如100~200℃)内发生,称人工时效。
3、铝合金时效强化原理铝合金的时效硬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它不仅决定于合金的组成、时效工艺,还取决于合金在生产过程中缩造成的缺陷,特别是空位、位错的数量和分布等。
目前普遍认为时效硬化是溶质原子偏聚形成硬化区的结果。
铝合金在淬火加热时,合金中形成了空位,在淬火时,由于冷却快,这些空位来不及移出,便被“固定”在晶体内。
这些在过饱和固溶体内的空位大多与溶质原子结合在一起。
由于过饱和固溶体处于不稳定状态,必然向平衡状态转变,空位的存在,加速了溶质原子的扩散速度,因而加速了溶质原子的偏聚。
硬化区的大小和数量取决于淬火温度与淬火冷却速度。
淬火温度越高,空位浓度越大,硬化区的数量也就越多,硬化区的尺寸减小。
淬火冷却速度越大,固溶体内所固定的空位越多,有利于增加硬化区的数量,减小硬化区的尺寸。
沉淀硬化合金系的一个基本特征是随温度而变化的平衡固溶度,即随温度增加固溶度增加,大多数可热处理强化的的铝合金都符合这一条件。
4、影响时效的因素4.1从淬火到人工时效之间停留时间的影响研究发现,某些铝合金如Al-Mg-Si系合金在室温停留后再进行人工时效,合金的强度指标达不到最大值,而塑性有所上升。
变形铝合金时效热处理相关知识汇总(1)时效 aging经固溶处理或冷变形后的合金,在室温或高于室温下,组织和性能随时间延续而变化,硬度、强度增高,塑性、韧性降低的现象。
在室温下发生时效称自然时效。
高于室温发生时效称人工时效。
时效现象除铝铜合金外,在钢、铜合金,铁基、镍基、钴基高温合金中普遍存在,是提高合金强度的重要方法。
低碳钢冷变形后在常温长时放置即出现屈服强度提高。
硬铝合金经高温(520℃)淬火后在100~200℃时效,可获得最佳的强化效果。
马氏体时效钢,沉淀硬化不锈钢,铁基、镍基、钴基高温合金均可在固溶处理后选择不同温度时效处理,可以从中获得最佳的组织和性能。
(2)时效处理 aging treatment过饱和固溶体合金在室温或加热至一定温度保温,使溶质组元富集或析出第二相的热处理工艺。
常温下时效称自然时效。
高于室温加热时效称人工时效。
时效析出第二相获得强化的现象称时效强化。
低于或高于强化峰值温度的时效分别称为亚时效与过时效处理。
形变后时效称形变时效或直接时效。
在应力下时效称应力时效。
强化效果取决于析出第二相的类型、数量、尺寸、形态、稳定性等因素。
广泛用于铝合金、钛合金、高温合金、沉淀硬化钢、马氏体时效钢等。
铝合金时效硬化峰值出现在溶质组元的富集G-P区(Ⅱ)末期。
时效处理是强化合金的有效方法,可显著提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调整时效温度、时间可使合金的组织、性能满足使用要求,获得高的屈服强度、蠕变强度、疲劳性能等。
含铜4%的铝合金经自然时效后强度为400MPa,比退火状态强度大一倍。
时效硬化合金使用时,使用温度不应超过其时效温度。
(3)时效硬化 age hardening经固溶处理的过饱和固溶体在室温或室温以上时效处理,硬度或强度显著增加的现象。
原因是过饱和固溶体在时效过程中发生沉淀、偏聚、有序化等反应的产物,增加了位错运动的阻力形成的。
位错与析出产物交互作用下硬化机制有位错剪切析出相粒子,基体与粒子间相界面积增加,使外力转变为界面能; 析出相与基体的层错能差异; 基体与析出粒子的切变模量不同。
铸造铝合金的金相组织比变形铝合金的金相组织粗大,因而在热处理时也有所不同。
前者保温时间长,一般都在2h以上,而后者保温时间短,只要几十分钟。
因为金属型铸件、低压铸造件、差压铸造件是在比较大的冷却速度和压力下结晶凝固的,其结晶组织比石膏型、砂型铸造的铸件细很多,故其在热处理时的保温也短很多。
铸造铝合金与变形铝合金的另一不同点是壁厚不均匀,有异形面或内通道等复杂结构外形,为保证热处理时不变形或开裂,有时还要设计专用夹具予以保护,并且淬火介质的温度也比变形铝合金高,故一般多采用人工时效来缩短热处理周期和提高铸件的性能。
一、热处理的目的铝合金铸件热处理的目的是提高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稳定尺寸,改善切削加工和焊接等加工性能。
因为许多铸态铝合金的机械性能不能满足使用要求,除Al-Si 系的ZL102,Al-Mg系的ZL302和Al-Zn系的ZL401合金外,其余的铸造铝合金都要通过热处理来进一步提高铸件的机械性能和其它使用性能,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消除由于铸件结构(如璧厚不均匀、转接处厚大)等原因使铸件在结晶凝固时因冷却速度不均匀所造成的内应力;2)提高合金的机械强度和硬度,改善金相组织,保证合金有一定的塑性和切削加工性能、焊接性能;3)稳定铸件的组织和尺寸,防止和消除高温相变而使体积发生变化;4)消除晶间和成分偏析,使组织均匀化。
二、热处理方法1、退火处理退火处理的作用是消除铸件的铸造应力和机械加工引起的内应力,稳定加工件的外形和尺寸,并使Al-Si系合金的部分Si结晶球状化,改善合金的塑性。
其工艺是:将铝合金铸件加热到280-300℃,保温2-3h,随炉冷却到室温,使固溶体慢慢发生分解,析出的第二质点聚集,从而消除铸件的内应力,达到稳定尺寸、提高塑性、减少变形、翘曲的目的。
2、淬火淬火是把铝合金铸件加热到较高的温度(一般在接近于共晶体的熔点,多在500℃以上),保温2h以上,使合金内的可溶相充分溶解。
然后,急速淬入60-100℃的水中,使铸件急冷,使强化组元在合金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溶解并固定保存到室温。
这种过程叫做淬火,也叫固溶处理或冷处理。
3、时效处理时效处理,又称低温回火,是把经过淬火的铝合金铸件加热到某个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出炉空冷直至室温,使过饱和的固溶体分解,让合金基体组织稳定的工艺过程。
合金在时效处理过程中,随温度的上升和时间的延长,约经过过饱和固溶体点阵内原子的重新组合,生成溶质原子富集区(称为G-PⅠ区)和G-PⅠ区消失,第二相原子按一定规律偏聚并生成G-PⅡ区,之后生成亚稳定的第二相(过渡相),大量的G-PⅡ区和少量的亚稳定相结合以及亚稳定相转变为稳定相、第二相质点聚集几个阶段。
时效处理又分为自然时效和人工时效两大类。
自然时效是指时效强化在室温下进行的时效。
人工时效又分为不完全人工时效、完全人工时效、过时效3种。
1)不完全人工时效:把铸件加热到150-170℃,保温3-5h,以获得较好抗拉强度、良好的塑性和韧性,但抗蚀性较低的热处理工艺;2)完全人工时效:把铸件加热到175-185℃,保温5-24h,以获得足够的抗拉强度(即最高的硬度)但延伸率较低的热处理工艺;3)过时效:把铸件加热到190-230℃,保温4-9h,使强度有所下降,塑性有所提高,以获得较好的抗应力、抗腐蚀能力的工艺,也称稳定化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