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分化》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85.50 KB
- 文档页数:3
第六章第二节细胞的分化导学案【学习目标】1.说明细胞的分化。
2、距离说明细胞的全能性。
3、进行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与人类健康的资料搜索和分析。
【课前预习】一、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1.细胞分化的概念:在生物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和上发生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细胞分化的意义: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是生物基础。
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于,有利于提高。
3.细胞分化的基础:多细胞生物的每个细胞都含有一套与完全相同的染色体。
为什么含有相同遗传信息的细胞最后却拥有了不同的形态和功能?二、细胞的全能性1.概念:已经的细胞,仍然具有的潜能。
2.原因:细胞含有本物种的。
3.实例(1)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表明已分化的仍具有全能性。
(2)克隆羊多利的培育成功说明已分化的具有全能性。
4.干细胞:动物体内的少数具有的细胞。
请举例:(自己搜集资料)【课堂导学】一、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1.正常的人体中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其寿命也非常有限,为什么其数量不会大规模减少?人体的红细胞能重新逆转回分化前的状态吗?2.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化能力如何变化的?3.成熟的生物个体中还有正在进行分化的细胞吗?请举例说明。
4.同一株植物的经过分裂分化得到的叶肉细胞、表皮细胞、根毛细胞的遗传物质是否相同?为什么?二、细胞的全能性1.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这是为什么?2.已分化的植物细胞如果要发育成完整植株,需要哪些条件?3.请比较肌肉细胞,生殖细胞和受精卵全能性的大小,以及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大小。
【课后反馈】1.下列对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是遗传物质改变的结果B.细胞分化发生在从受精卵到胚胎形成的过程C.细胞分化从原肠胚后期开始至生命结束D.细胞分化是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调控的2.下列生命过程中,没有发生细胞分化的是()。
A.断尾壁虎长出新尾巴B.砍伐后的树桩上长出新枝条C.蝌蚪尾巴消失的过程D.胚胎发育中出现造血干细胞3.细胞分化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的是()A.细胞核遗传物质的改变B.细胞器种类和数量的改变C.蛋白质种类和数量的改变D.细胞表面结构的改变4.科学家用甲母羊乳腺细胞的细胞核与乙母羊卵细胞的细胞质重组成一个细胞,成功培养了“多莉”羊。
细胞分化教案细胞分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分化的基本概念。
2. 了解细胞分化的类型和原理。
3. 掌握细胞分化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1. 细胞分化的概念和原理。
2. 细胞分化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 细胞分化的原理。
2. 细胞分化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细胞分化的图片,引出细胞分化的概念,并询问学生是否了解细胞分化。
2. 知识讲解(15分钟)(1)细胞分化的概念:将多能细胞分化为具有特定功能和结构的细胞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原理:细胞分化是通过基因的表达调控来实现的。
在多能细胞中,不同基因的表达水平不同,导致细胞产生了不同的性质和功能。
(3)细胞分化的类型:a. 细胞向上分化:由未分化状态向成熟状态分化,如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分化。
b. 细胞向下分化:由成熟状态向未分化状态分化,如少数干细胞能够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
3. 实验展示(15分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将酵母菌培养在含有不同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观察细胞分化现象。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胞分化对细胞表型的影响。
4. 拓展讨论(15分钟)(1)细胞分化在生物体中的作用:细胞分化使得生物体能够快速适应环境的变化,发挥各个细胞的专门化功能,促进生物体的生存和繁衍。
(2)细胞分化与遗传疾病的关系:细胞分化失调可能导致细胞功能异常,进而引发遗传疾病。
5. 总结归纳(5分钟)通过回顾课上学到的知识和实验结果,总结细胞分化的概念、原理和作用,强调其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资料细胞分化的图片、酵母菌培养实验所需材料和设备七、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讨论、完成实验和总结归纳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细胞分化教学设计(多篇)第1篇:细胞分化的教学设计《细胞分化》的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一是通过对基本生物学知识、生物学观点、生物学情感的认知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二是生物学教育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细胞分化”一节,既有翔实的生物科学史实资料,还有现代生物技术中的重要基础知识,又不乏热点新闻、医疗健康这样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生活实例。
教学中适当加入这些内容,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增强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更乐于探究新知识,并能认识许多社会问题的多方面性,进而获得自己独特的对生物学的理解、感受和体验。
本节课对于师生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共同发展的平台。
因此,案例设计中不仅关注学生在知识呈现过程中的状态,同样也展示了教师在教学中的真正角色和师生在交往互动中产生新知识,即师生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二、教材分析《细胞分化》这一节内容是浙科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是在学生了解了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增殖的基础上,向学生展现了当今细胞生物学的重要研究课题――细胞的分化与癌变、细胞全能性、干细胞。
本节内容中,细胞分化是核心内容,《标准》对此要求达到的层次为理解水平,而细胞癌变、全能性、干细胞都可由细胞分化的内容拓展而来。
本节内容既是对细胞结构、功能、分裂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又为学习遗传、变异打下基础。
同时,细胞全能性及干细胞的知识又是选修课本中克隆技术和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因此学好本节内容对学习后面的有关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三、学情分析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由于此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的能力还不够,需要教师由浅入深,从生活中的事例入手,从学生身边常见的实例展开组织教学活动。
同时,由于学生的心理特征存在个体差异,对新鲜知识的接收与认知程度不一,因此,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使生物科学知识有效地整合到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去,丰富和发展原有知识体系,在大脑中建构起新的知识、能力、价值观联系。
《细胞的分化》教学设计《细胞的分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明细胞的分化。
(2)举例说明细胞全能性。
(3)进行有关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于人类健康的资料搜集和分析。
2.能力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列举细胞全能性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尝试搜集和分析资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2)养成关注生物科学发展、关注人类健康、关注社会热点等的科学素养。
学情分析一、教材和学情分析:“细胞的分化”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课标要求“说明细胞的分化”、“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搜集有关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的资料”,都属于理解水平,是知识性目标的较高要求。
细胞分化既是细胞生命历程中的重要阶段,又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细胞全能性的知识是选修课本中细胞培养这一生物技术的理论基础,所以本节内容既是对细胞结构、功能、分裂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又为学习遗传、变异打下基础。
同时这节课与当今国际上生命科学的发展、疑难病症的治疗以及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密切相关。
初中阶段,学生已学习过有关组织、器官、系统的知识,因此对于细胞的分化有感性认识,容易理解细胞分化对于各种组织、器官、系统的建成的重要意义。
关于分化的本质和细胞全能性的原因,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基因的表达,所以会比较抽象难懂。
干细胞知识是新课标教材新增的内容,与科技前沿联系紧密,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比较高。
在学完“细胞的增殖”后学习本节,使学生对生物的个体发育有一个系统的理解。
因此,结合图像信息、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够达成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6.2 细胞的分化【学习目标】1、阐明细胞分化的概念,说出细胞分化是细胞中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是形成多细胞生物体的必要过程(科学思维)2、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在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克隆等方面的应用(科学探究)3、说出干细胞的特点,关注干细胞在医学上的应用。
(社会责任)【学习任务1】细胞分化的概念、实质和特点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殖产生的后代,在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上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2、时间:发生在整个生命进程中,__________________时期达到最大程度。
3、意义: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是生物的基础。
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质:就一个个体来说,,各种细胞具有完全相同的,但、、和却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不同细胞中的执行情况是不同的,也就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5、特点:稳定性:细胞分化是一种有规律的渐变过程。
持久性:细胞分化贯穿于生物体整个生命进程中,在胚胎期达到最大限度。
不可逆性: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
普遍性:是生物体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是多细胞生物体个体发育的基础。
6、分化的结果:产生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改变)。
7、比较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细胞分裂细胞分化不同点细胞数目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相同点联系多细胞生物通过分裂和分化共同完成个体发育过程【学习任务2】细胞的全能性1、概念:细胞经和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或者分化成其他的。
2、实例(1)植物细胞的全能力①实验过程(1958年,美国斯图尔德)培养发育胡萝卜+含植物激素、等物质的培养液完整的植株脱分化、再分化②结论:高度分化的仍然具有的能力。
《细胞分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和原理。
2.掌握细胞分化的分类和过程。
3.了解细胞分化在生物体发育和维持功能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1.教学PPT。
2.活细胞显微镜。
3.实验试剂和玻璃仪器。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a.引导学生回忆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知识。
b.提问:你认为什么是细胞分化?c.学生回答后,给出准确的定义:细胞分化是指相同起源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化的过程。
2.理论讲解(20分钟)a.介绍细胞分化的分类:-线型分化:原始细胞在其中一方向上逐渐分化成不同类型的细胞。
-层次分化:原始细胞同时分化成不同类型的细胞。
b.分析细胞分化的原因:细胞分化是由于细胞内信号通路的差异引起的。
c.详细讲解细胞分化的过程:包括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细胞功能的选择和细胞形态的改变。
3.实验演示(30分钟)a.展示活细胞显微镜下的细胞分化过程。
b.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细胞分化的过程和特点。
c.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分化在不同生物体中是否存在差异?4.学生实验(30分钟)a.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种细胞分化实验。
b.学生根据实验的流程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
c.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细胞分化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5.总结(10分钟)a.回顾细胞分化的概念和分类。
b.引导学生总结细胞分化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c.提问:细胞分化对生物体发育和维持功能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四、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展示生动的实验和图像,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细胞分化的过程。
2.要保证实验安全,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试剂和仪器。
3.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细胞的分化》导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细胞的分化》导学案【学习目标】1.说明细胞的分化的概念、意义和原因。
2.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
【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细胞分化的概念及意义。
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2.学习难点: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实例。
【使用说明】1.阅读要求,课前查阅教材和有关资料,完成自主学习内容,小组合作完成合作探究部分。
规范书写2.完成时间要求,下节课之前。
【自主学习】一.细胞分化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和上发生的过程2.特点(1)细胞分化是一种的变化。
(2)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一直保持的状态,直到死亡。
(3)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3.意义(1)是生物的基础。
(2)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的效率。
4.原因: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的细胞中的执行情况不同。
二.细胞的全能性1.概念: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的潜能。
2.植物细胞的全能性(1)的植物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2)应用:通过的方法,快速繁殖花卉和蔬菜等,拯救珍稀濒危物种,还可以和相结合培育作物新类型。
3.动物细胞的全能性(1)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仍具有全能性。
(2)目前,还不能将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培养成新个体。
4.干细胞: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如骨髓中的能增殖和分化产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合作探究】1.什么是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2.细胞分化的原因是什么细胞分化的实质是什么3.什么是细胞的全能性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有何区别【典例分析】典例1. 1.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
B,经过细胞分化,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形成了相同的细胞和组织。
C、经过细胞分化导致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产生稳定性的差异。
细胞的分化教案(通用11篇)细胞的分化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知识】:说明细胞的分化(理解水平)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理解水平)【技能】:收集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和应用的资料【情感与态度】:探讨干细胞技术带来的社会问题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细胞全能性的概念;难点-细胞分化的机理、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实例。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视频片断。
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引入及细胞分化的概念通过复习有丝分裂的.意义——保持了遗传的稳定性。
提出问题:有丝分裂后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应该在形态结构上相同的,但事实上呢?例如组成人体的所有细胞,都是由一个受精卵进行有丝分裂产生的,这些细胞的形态结构都一样吗?展示人体不同形态的细胞。
引出细胞分化的概念,可以用板画的形式解释细胞分化的动态过程。
强调细胞分化的稳定性和分化的基础。
思考老师的问题,根据初中学习过的内容和实际的生活经验作出回答。
再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同一生物体内不同形态结构细胞的例子。
(二)细胞分化的意义与机理利用反向思维法,提出问题:如果组成多细胞生物的那些细胞形态结构功能都是一样的,会出现怎么样的现象呢?引出细胞分化的意义:是个体发育的基础。
提出问题,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那么组成生物体的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否一样?如果是一样的话,为什么这些细胞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呢?解释细胞分化在分子水平上的原因。
思考、讨论问题,作出回答:生物体各部分不出现功能的分化,生命活动的效率低思考问题,作出回应(三)细胞的全能性提出问题,既然分化后的细胞内遗传物质和受精卵是一样的,受精卵能分裂发育为一个个体,那分化后的细胞可以吗?讲述斯图尔德所做的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证明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引出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动物细胞全能性的表现:目前只能体现出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动物的干细胞概况。
适当补充干细胞技术的研究前沿以及引起的社会问题。
6.2 细胞的分化学案【学习目标】:1、说明细胞的分化。
2、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
【学习重点】: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学习难点】: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实例。
【基础案】一、细胞分化及其意义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和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特点:、、普遍性和不变性。
3意义:(1)细胞分化是生物的基础。
(2)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4实质:在个体发育中,不同的细胞中的执行情况不同。
结果产生不同的组织或细胞。
二、细胞的全能性1概念:是指的细胞,仍然具有的潜能。
2实例:(1)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表明已分化的植物细胞仍具有。
(2)克隆羊“多利”的培育成功说明已分化的具有全能性。
3、干细胞:动物和人体内保留着的少数具有和能力的细胞。
【提高案】1、细胞分化和细胞全能性的比较。
两者的遗传物质都不发生改变。
细胞分化程度有高低之分,如:体细胞生殖细胞受精卵细胞全能性有大小之分,如: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所以说,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具有的全能性就。
2、干细胞的种类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
干细胞分为三类:即干细胞、干细胞、干细胞。
干细胞的研究为器官移植提供了新的思路,为癌症、癫痫、糖尿病等疾病的根治带来了希望。
【检测案】1、细胞分化不同于细胞增殖的主要特点是()A细胞的数目增多B细胞的体积增大C细胞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D能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2、细胞分化达到最大限度的时期是()A受精卵时期B胚胎时期C有丝分裂时期D细胞增殖时期3、与细胞正常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生理过程是()A细胞分裂B细胞分化C细胞生长DA、B、C全是4、克隆羊“多利”的培育成功证明了()A动物细胞的再生能力B动物细胞的全能性C动物细胞的分化能力D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5动物体内各种类型的细胞中具有最高全能性的细胞是()A体细胞B生殖细胞C受精卵D肝细胞6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下列不正确的是()A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B分化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未分离的体细胞不会表现出全能性D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7将分离得到的成熟胡萝卜根的韧皮部细胞进行培养,由单个细胞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如图所示,请分析:(1)所用的生物技术称为。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6.2细胞的分化一、细胞分化及其意义1.细胞分化的概念: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分化的过程及实质(1)过程(2)实质:细胞中的基因选择性表达,即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种类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3.细胞分化的特点(1)普遍性: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2)持久性: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3)相对稳定性(不可逆性):一般来说,分化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4.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不同形态、结构、功能的细胞,不同类型的细胞构成不同器官和组织5.细胞分化的意义(1)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2)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细胞分化的“变”与“不变”(1)“变”①从细胞水平分析: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改变②从亚显微结构水平分析:细胞器的种类和数目及细胞质基质的成分和功能发生改变③从分子水平分析:a.蛋白质角度:蛋白质种类、数量、功能发生改变b.基因角度:基因选择性表达,即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这是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2)“不变”:细胞数目和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不变二、细胞的全能性1.细胞的全能性(1)概念: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
一些没有分化的细胞,如受精卵,动物和人体的早期胚胎细胞、植物体的分生组织细胞也具有全能性(2)植物细胞的全能性①植物组织培养:胡萝卜韧皮部细胞→放入特定培养液中→形成细胞团块→根、茎和叶→新的植株②结论:高度分化的植株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3)动物细胞细胞核的全能性①实例:非洲爪蟾的核移植实验、克隆羊“多莉”、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②结论: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是具有全能性的2.干细胞(1)特点①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②在动物和人体内,数量很少(2)举例:人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能通过增殖和分化,不断产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已分化的细胞一般都有一套和受精卵完全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植物细胞全能性实现的条件:①离体状态下②水、无机盐、有机营养及激素等③适宜的温度等外界环境条件※动、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区别: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易于表达,而动物细胞的全能性虽受到极大限制,但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仍可以表达※一般情况下,细胞分化程度不断提高,细胞的全能性逐渐变小。
《细胞分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细胞分化一、教学目标1.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细胞分化的过程和机制。
3.能够分析细胞分化在生物体发育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细胞分化的概念、过程和机制。
2.教学难点:细胞分化在生物体发育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细胞分化在不同生物体发育中的作用。
3.利用PPT、实物模型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细胞分化的过程和机制。
4.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过程及时间安排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通过放映一段细胞分化的视频,引发学生对细胞分化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细胞分化是什么吗?它在生物体发育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2.探究细胞分化(15分钟)向学生介绍细胞分化的概念,同时通过示意图和实物模型展示细胞分化的过程。
然后提出问题:“细胞分化是如何进行的呢?有哪些因素影响细胞分化呢?”让学生进行讨论,并进行总结。
3.细胞分化的机制(15分钟)通过PPT展示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包括基因调控和信号传导等方面的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机制是如何促使细胞实现分化的呢?”4.展示案例(15分钟)选择几个不同生物体发育阶段的案例,如白血球分化、胚胎发育等,用PPT展示并分析细胞分化在这些案例中的作用和意义。
5.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学到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学生在家中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第二课时:1.复习(10分钟)学生之间进行问答,复习第一课时所学内容。
2.探究生物体发育中的细胞分化(20分钟)学生以小组形式,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生物体,研究该生物体的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分化现象,并用图表展示出来。
3.学习案例分析(20分钟)学生报告各自小组的研究成果,并展示图表,通过讨论共同分析这些案例中细胞分化的作用和意义。
细胞的分化导学案课前预习:一、细胞的分化1、在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和上发生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结果:3、细胞分化的特点:4、细胞分化的实质:二、细胞的全能性1、概念:已的细胞仍具有发育为的潜能,这种能力成为细胞全能性。
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3、细胞表现全能性的2个条件:①;②。
4、细胞全能性大小的比较(填“<”“>”)①细胞分化程度越高,细胞表现全能性的能力;受精卵干细胞体细胞②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5、细胞全能性的应用: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6、干细胞:(1)类型:干细胞分为三类,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专能干细胞。
(2)应用:练一练:据图填空(1)图中过程B表示的是。
(2)产生b、c、d、e之间差别的原因是。
(3)发生过程B有何意义?(4)图中过程A表示。
(5)若a是植物细胞,d能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成一个植物体,说明d具有。
(6)图中b、c、d、e的核内遗传物质相同吗?。
所含的mRNA及蛋白质(填“完全相同”,“完全不同”,“不完全相同”)高考集训:1、(2011·山东高考)下列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的生物学过程是( )A.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B.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C.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成单倍体植株D.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2.(2011·安徽高考)干细胞移植现已成为治疗糖尿病的一种临床新技术。
自体骨髓干细胞植入胰腺组织后可分化为胰岛样细胞,以替代损伤的胰岛B细胞,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骨髓干细胞与胰岛样细胞的基因组成不同,基因表达产物不同B.骨髓干细胞与胰岛样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基因表达存在差异C.胰腺组织微环境造成骨髓干细胞基因丢失,分化成为胰岛样细胞D.胰腺组织微环境对骨髓干细胞分化无影响,分化是由基因决定的3.(2012·西城区测试)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织培养繁育花卉所利用的原理是细胞具有全能性B.克隆羊的诞生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C.用花粉培育成的植株往往高度不育,说明花粉细胞不具有全能性D.愈伤组织的形成说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4. (2012·天津卷,1)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体干细胞移植通常不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B.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培养能增殖但不能被诱导分化C.组织的细胞更新包括细胞凋亡和干细胞增殖分化等过程D.造血干细胞具有分化出多种血细胞的能力,可用于治疗白血病。
细胞的分化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2、理解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二)能力目标1、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
2、进行有关细胞研究进展与人类健康的资料搜集和分析。
(三)情感目标1、加深对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2、通过辩论,学生了解克隆技术在园林、畜牧、濒危动物保护和医学实践中的应用前景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2)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2、难点: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实例。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对“细胞分化”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在学完“细胞的增殖”后学习本节,使学生对生物的个体发育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对于本节涉及到克隆技术、植物组织培养等知识,学生既无直观印象,也少有相关的信息储备。
因此,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联系实际的能力是学好本节的基础。
四、教学方法观察、讨论、阅读、讲述五、课时安排1课时(理论)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问题引导学生从个体发育的起点、过程去认识细胞的分化,提出问题如下:1、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受精卵)2、多细胞生物体中有数以亿万计的细胞,我们再上节课中学过,一个受精卵是怎样产生如此之多的细胞的?(细胞增殖/有丝分裂)3、若仅有有丝分裂,那么产生的这些细胞会有区别吗?会出现几百种不一样的细胞吗?(不会)(二)新课讲授1、细胞分化及其意义神经细胞红细胞心肌细胞上皮组织细胞看一些不同类型细胞的图片,启发学生思考“这些不同类型细胞的来源是什么?他们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有什么不同?这些差异是不是遗传物质改变所引起的?”等一系列问题。
(就刚才的例子来说吧,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各个细胞都是彼此相似的,通过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数量愈来愈多。
与此同时,这些细胞逐渐向不同的方向变化,比如,在我们胚胎发育过程中,红细胞和心肌细胞都来自一群相似的胚胎细胞。
后来有的细胞发育为红细胞,合成运输氧的血红蛋白;有的细胞则发育为心肌细胞,合成行使运动功能的蛋白;还有现在新闻经常报道的为白血病患者进行骨髓移植的事迹,因为白血病患者的血液中出现大量的异常白细胞,而使正常的血细胞明显减少,只有移植健康人的骨髓,使患者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恢复正常,通过增殖和分化,不断产生不同种类的血细胞使血液中白细胞和红细胞的数量回复正常。
细胞分化教案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以及其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并能够描述细胞分化的过程和细胞分化对组织和器官的形成的作用。
教学重点:细胞分化的概念和过程。
教学难点:细胞分化对组织和器官的形成的作用。
教学准备:1. 学生实验报告:让学生在课前阅读并准备一篇关于细胞分化的实验报告。
学生可以从实验中收集数据和信息,分析并得出结论。
这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分化的过程和作用。
2. 多媒体设备:提前准备好展示细胞分化的多媒体资料,包括图片、视频等。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 开始课堂,通过提问方式导入课题:“你们知道细胞分化是什么吗?它在生物学中有什么重要性?”要求学生回答并讨论。
2. 回顾和概念解释:回顾上一节课关于细胞结构和细胞功能的知识,并解释细胞分化的概念,即细胞从未分化状态逐渐发展成为特定功能和结构的细胞的过程。
第二步:呈现1. 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细胞分化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通过视觉的方式了解细胞分化的过程。
2. 探究问题:提出问题,“为什么同一个基因组中的细胞可以发展成为不同类型的细胞?”鼓励学生思考和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三步:实验讨论1. 学生展示和讨论实验报告。
学生可以分享他们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细胞分化现象和结果,以及对细胞分化的理解。
教师可以提问、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2. 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细胞分化是如何通过基因表达的差异来实现的。
第四步:细胞分化的作用1. 学生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合作讨论和回答问题,“细胞分化对组织和器官的形成有什么作用?”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和合作回答问题,并准备展示他们的观点。
2. 学生展示和讨论: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互动和讨论。
第五步:总结与拓展1.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细胞分化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对组织和器官的形成的作用。
2. 拓展: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细胞分化的研究和应用,例如干细胞研究、再生医学等。
生物教案《细胞分化》教案名称:细胞分化教学目标:1.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细胞分化的过程和机制。
3.了解细胞分化在生物发育和组织修复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机制。
2.不同细胞类型的特征和功能。
教学难点:1.细胞分化的调控机制。
2.理解特化细胞的产生过程。
学前准备:1.准备实验材料:显微镜、玛尔斯蓝染色溶液、镜片、盖片、尖头滴管等。
2.备课,了解细胞分化的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的内容,对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做简要回顾。
2.提出问题:你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吗?它对生物发育有什么作用?二、知识讲解(10分钟)1.简要解释细胞分化的概念:细胞分化是指经过一系列分化和特殊化的细胞,最终形成具有特定形态和功能的细胞。
2.讲解细胞分化的过程和机制:从多能干细胞到特化细胞的过程,需要经历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的调控。
三、实验操作(25分钟)1.实验目的:通过染色观察,了解细胞分化的变化。
2.实验步骤:a.将玛尔斯蓝溶液滴入盖片中,盖上玻璃片。
b.用尖头滴管将玛尔斯蓝溶液滴在玻璃片上。
c.用显微镜观察染色细胞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10分钟)1.分析染色细胞的特点:颜色、大小、形状等。
2.讨论特化细胞与多能干细胞的异同点。
五、知识总结(5分钟)1.审题:细胞分化是指什么?2.总结细胞分化的过程和机制。
3.重点强调细胞分化对生物发育和组织修复的重要性。
六、反思与评价(5分钟)1.对实验操作是否存在不足进行反思。
2.学生对细胞分化的理解程度进行评价。
板书设计:细胞分化-概念:多能干细胞经过一系列分化和特殊化,形成具有特定形态和功能的细胞。
-过程: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的调控-作用:生物发育、组织修复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掌握细胞分化的过程和机制。
实验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染色细胞的变化,加深对细胞分化的理解和认识。
《细胞的分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描述细胞分化的概念、意义、特点。
2、说明细胞分化的实质和意义。
3、举例说明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原因及意义。
4、认同细胞分化的普遍性和稳定性。
二、重点难点1、细胞分化的概念、特点和实质。
2、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和原因。
3、细胞分化和细胞全能性的意义和应用。
三、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有什么特点?(2)细胞分化的实质是什么?(3)什么是细胞的全能性?为什么细胞具有全能性?(4)细胞分化和细胞全能性有什么意义?在生物体中有什么作用?2、尝试回答下列问题,检测预习效果:(1)什么是细胞分化?(2)细胞分化的特点是什么?(3)细胞分化的实质是什么?(4)什么是细胞的全能性?为什么细胞具有全能性?(5)细胞分化和细胞全能性有什么意义?在生物体中有什么作用?3、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疑惑或问题?(2)在预习过程中,你有哪些新的发现或想法?4、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分享彼此的见解和疑惑。
5、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细胞分化导学案一、目标梳理1、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细胞分化的特点和机制;3、熟悉细胞分化的应用。
二、重点难点1、重点:细胞分化的特点和机制;2、难点:细胞分化的应用。
三、学习过程1、预习:阅读教材,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2、导入:通过实例介绍细胞分化的特点和机制;3、学习:深入了解细胞分化的过程和机制,熟悉细胞分化的应用;4、复习: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熟悉实际应用。
四、拓展应用1、细胞分化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2、细胞分化机制的研究进展;3、细胞分化在医学、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应用。
五、总结评价1、总结:总结细胞分化的特点和机制,以及在生命活动中的应用;2、评价:通过练习和测试,评价自己对细胞分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细胞的增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描述细胞周期的概念,理解细胞周期的划分。
《细 胞 分 化》学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1、能够通过具体例子的分析概括出细胞分化的概念,能够比较细胞分化和细
胞分裂;
2、能够分析出细胞分化的实质、特点。
3、能够简述细胞分化的影响因素。
4、能够感受到细胞分化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细胞分化概念、实质 【学习导航】 知识准备:
人体中,红细胞的寿命仅约120天,但红细胞的增补不能由血液中红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来完成,其原因是成熟的红细胞缺乏:
A 、细胞核
B 、线粒体
C 、能量
D 、内质网
这是上周五生物测验的一道选择题,请大家思考“血液中红细胞的补充不能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那么人体每秒钟死去的红细胞(约300万个)究竟依靠什么方式得以补充的呢?请查阅资料,结合下面这张血细胞涂片,完成表格。
细胞 名称 造血干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形态结构 生理功能
探求新知:
一、细胞分化概念 1、细胞分化概念
的细胞逐渐发生 、 和 上 的差异,这个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红细胞
白细胞
2、细胞分化与细胞分裂的区别
尝试用 若干个, 、 、 各一个表示出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区别。
二、细胞分化的特点
三、细胞分化的实质
请分析胰岛α细胞、胰岛β细胞中存在的蛋白质和基因的情况,填“有”或者“没有”
细胞分化的实质: 。
四、影响细胞分化的因素
阅读资料,请分析影响细胞分化的因素。
(以白血病的发病情况为例)
资料1:日本长崎原子弹爆炸后的幸存者中很多人后来患了白血病,而且发现越靠近爆炸中心区域,得白血病的百分比越高,离爆炸中心区域越远,百分比越低。
影响因素:
资料2:有一年奉贤的某个村子里同时出现了4个白血病患者,经调查发现,4人均在村里一个生产苯而且通风又不好的工厂工作。
影响因素:
资料3:根据不同的标准白血病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类型。
其中有一个类型的白血病在日本的一个名叫鹿尔岛的地方发病率很高,后来研究发现鹿儿岛生活着一种特殊的病毒,该病毒导致了这种白血病的发生。
影响因素: 【学习总结】 1、完成下表
2、受精卵 结果 细胞分裂:细胞 增加
细胞生长:细胞 变大
细胞分化:细胞 增多 个体
细胞中的蛋白质
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胰岛α细胞 胰岛 β细胞
细胞中的基因
胰高血糖素基因 胰岛素基因 胰岛
α细胞
胰岛 β细胞
【学习拓展】
学习了细胞分化,请谈谈细胞分化对多细胞生物(以人为例)有何意义?
1、细胞分化与细胞分裂相比的主要不同点是()
A、细胞数量增多
B、细胞形态、结构相同
C、细胞在生理功能上相似
D、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功能方面发生稳定性差异
2、在个体的生命进程中,细胞分化达到最大限度的时期是()
A、儿童时期
B、成年时期
C、老年时期
D、胚胎时期
3、在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器官是因为()
A、细胞丧失了全能性
B、基因的表达有选择性
C、不同的细胞内基因不完全相同
D、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细胞内的基因发生了变化
4、细胞分化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的是()
A、细胞核遗传物质的改变
B、细胞器种类和数量的改变
C、蛋白质种类和数量的改变
D、细胞表面结构的改变
5、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形成细胞的多样性
B、细胞分化贯穿于生物体个发育的全过程
C、在动物细胞中,细胞的分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D、自然状态下细胞分化是一个可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