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线面位置关系知识点梳理及例题带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3.56 MB
- 文档页数:29
第二节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知识点5】平面的概念及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点、直线、平面之间的基本位置关系及语言表达1.平面的概念(1)平面的概念:广阔的草原、平静的湖面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形象.和点、直线一样,平面也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几何概念.(2)平面的画法:一般用水平放置的正方形的直观图作为平面的直观图一个平面被另一个平面遮挡住,为了增强立体感,被遮挡部分用虚线画出来.(3)平面的表示方法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表示,也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两个相对顶点的字母表示,如图中的平面α、平面AC等.3.平面的基本性质【典例讲解】类型一、符号表示问题【例1】(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符号表示)如图,用符号表示下列图形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反思】(1)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表示一个图形时,首先仔细观察图形有几个平面、几条直线且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何,试着用文字语言表示,再用符号语言表示.(2)根据符号语言或文字语言画相应的图形时,要注意实线和虚线的区别.【变式1】若点A在直线b上,b在平面β内,则点A,直线b,平面β之间的关系可以记作________.(填序号)①A∈b∈β;②A∈b⊂β;③A⊂b⊂β;④A⊂b∈β.【变式2】空间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可以确定的平面数是______.【思考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P,Q,R分别是AB,AD,B1C1的中点,那么正方体经过P,Q,R的截面图形是________.【变式1】如图,直角梯形ABDC中,AB∥CD,AB>CD,S是直角梯形ABDC所在平面外一点,画出平面SBD和平面SAC的交线.类型二、点线共面问题【例2】(点线共面)如图,已知:a⊂α,b⊂α,a∩b=A,P∈b,PQ∥a,求证:PQ⊂α.【变式1】求证:和同一条直线相交的三条平行直线一定在同一平面内.【反思】证明多线共面的两种方法(1)纳入法:先由部分直线确定一个平面,再证明其他直线在这个平面内.(2)重合法:先说明一些直线在一个平面内,另一些直线在另一个平面内,再证明两个平面重合.【变式2】已知l1∩l2=A,l2∩l3=B,l1∩l3=C,如图所示.求证:直线l1,l2,l3在同一平面内.类型三,点共线、线共点问题【例3】(点共线)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设线段A1C与平面ABC1D1交于点Q,求证:B,Q,D1三点共线.【反思】证明多点共线通常利用公理2,即两相交平面交线的唯一性,通过证明点分别在两个平面内,证明点在相交平面的交线上,也可选择其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然后证明其他点也在直线上.【变式1】已知△ABC在平面α外,其三边所在的直线满足AB∩α=P,BC∩α=Q,AC∩α=R,如图所示.求证:P,Q,R三点共线.【变式2】若直线l 与平面α相交于点O ,A ,B ∈l ,C ,D ∈α,且AC ∥BD ,则O ,C ,D 三点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例4】(线共点问题)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为AB 的中点,F 为AA 1的中点.求证:CE ,D 1F ,DA 三线交于一点.【反思】 证明三线共点问题可把其中一条作为分别过其余两条直线的两个平面的交线,然后再证两条直线的交点在此直线上.此外还可先将其中一条直线看作某两个平面的交线,证明该交线与另两条直线分别交于两点,再证点重合,从而得三线共点.【变式1】如图,已知D ,E 是△ABC 的边AC ,BC 上的点,平面α经过D ,E 两点,若直线AB 与平面α的交点是P ,则点P 与直线DE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变式2】如图所示,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B 和CB 上的点,G ,H 分别是CD 和AD 上的点,且AE EB =CF FB =1,AH HD =CGGD=2.求证:EH ,BD ,FG 三条直线相交于同一点.【知识点6】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典型例题异面直线的判断【例1】(1)在四棱锥P—ABCD中,各棱所在的直线互为异面的有________对.(2)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如果将它还原成正方体,那么AB,CD,EF,GH这四条线段所在直线是异面直线的有几对?分别是哪几对?【反思】(1)判断空间中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关键点①建立空间观念,全面考虑两条直线平行、相交和异面三种位置关系,特别关注异面直线.②重视正方体等常见几何体模型的应用,会举例说明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判定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的方法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关系:平行与相交.空间中,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
专题14: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知识点和精选提升题(解析版)知识点:一.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侧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左面向右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俯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上面向下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三视图中反应的长、宽、高的特点:“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二.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的基本步骤:①建立适当直角坐标系xOy (尽可能使更多的点在坐标轴上) ②建立斜坐标系'''x O y ∠,使'''x O y ∠=450(或1350)③画对应图形在已知图形平行于X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画成平行于X ‘轴,且长度保持不变;在已知图形平行于Y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画成平行于Y ‘轴,且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直观图与原图形的面积关系:42S ⋅=原图形直观图S 三.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⑴圆柱侧面积;l r S ⋅⋅=π2侧面 ⑵圆锥侧面积:l r S ⋅⋅=π侧面 ⑶圆台侧面积:l R l r S ⋅⋅+⋅⋅=ππ侧面 h S V ⋅=柱体h S V ⋅=31锥体()13V h S S S S =+⋅+下下台体上上球的表面积和体积 32344R V R S ππ==球球,. 正三棱锥是底面是等边三角形,三个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的三棱锥。
正四面体是每个面都是全等的等边三角形的三棱锥。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知识点总结一. 平面基本性质即三条公理公理 1公理2公理3图形语言文字语言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符号语言 ,,A l B l l A B ααα∈∈⎫⇒⊂⎬∈∈⎭,,,,A B C A B C α⇒不共线确定平面,lP P P l αβαβ=⎧∈∈⇒⎨∈⎩作用 判断线在面内确定一个平面证明多点共线公理2的三条推论:推论1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 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二.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共面直线: 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点线面间的位置关系知识点总结一、三个公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理2: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三个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空间两条直线间的位置关系分类为: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____ , _________ 合称为______________三、空间直线与平面间的位置关系分类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____ , _________ 合称为______________四、空间平面与平面间的位置关系分类为:______________ ,当两个平面成90。
时,属于____________ 关系常用证明技巧一、线面平行列1 (2IH1年怀化楓蝌)如图所示*已知几0是单位止方WABCn-A^.C^的面A^BA和面』肮2>的中心*求证:卩总〃平面ncr^n.练习1. 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ABEF所在平面相交于AB,在AE、BD上各有一点P、Q且AP = DQ. 求证:PQ//平面BCE.2・妇匿,四棱链/一乩噸一平面所裁*截面为平厅四边形吕他求证,m/zz面日捌3* (加10年彌考■陕丙雜)如图’在四棱饰P ABCD中.底血ABCD^矩形「只4 丄平SLUJC/h .lP-.Ltf, BP-IiC-1, E, F分别&l f B T PC 的中点.门)证明* EF//平血知";卩)求二棱锥E—.【号「的休枳匚(2)1/3二、线面垂直1、(2006年北京卷)如图,在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锥P ABCD中,AB 点E是PD的中点•(I)求证:AC PB ; (n)求证:PB〃平面AEC ;2、( 2006年浙江卷)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为直角梯形BAD=90 ° ,PA丄底面ABCD,且PA= AD=AB=2BC,M、N 分别为PC、PB 求证:PB丄DM;3、(2006年福建卷)如图,四面体ABCD中,0、E分别是BD、BC的中点,CA(I)求证:AO 平面BCD;AC , PA 平面ABCD,且PA AB , CB CD BD 2, AB AD . 2.,AD // BC, /的中点•ADOE4、( 2006年重庆卷)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 底面ABCD, PC、DAB 为直角,AB II CD,AD=CD=24B,E、F 分另U为CD的中点.(I)试证:CD 平面BEF;5、(全国H ?理?9题)如图,在四棱锥SCS-ABCD中,底面ABCD为正方形,侧棱SD丄底面ABCD , E、F分别是AB、的中点。
//a α//a b点线面位置关系总复习知识梳理一、直线与平面平行 1.判定方法(1)定义法: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
(2)判定定理:(3)其他方法://a αββ⊂ 2.性质定理://a abαβαβ⊂⋂=二、平面与平面平行 1.判定方法(1)定义法:两平面无公共点。
(2)判定定理:////a b a b a b Pββαα⊂⊂⋂=//αβ(3)其他方法:a a αβ⊥⊥//αβ; ////a γβγ//αβ 2.性质定理://a bαβγαγβ⋂=⋂=三、直线与平面垂直(1)定义: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都垂直,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2)判定方法 ① 用定义.//a b a b αα⊄⊂//a α//a b//a b② 判定定理:a b a cb c A bc αα⊥⊥⋂=⊂⊂a α⊥③ 推论://a a bα⊥b α⊥ (3)性质 ①a b αα⊥⊂a b ⊥ ②a b αα⊥⊥四、平面与平面垂直(1)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线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2)判定定理a a αβ⊂⊥αβ⊥ (3)性质①性质定理la a lαβαβα⊥⋂=⊂⊥αβ⊥ ②lP P A A αβαβαβ⊥⋂=∈⊥垂足为A l ∈ ④lP PA αβαβαβ⊥⋂=∈⊥PA α⊂“转化思想”面面平行 线面平行 线线平行 面面垂直 线面垂直 线线垂直●求二面角1.找出垂直于棱的平面与二面角的两个面相交的两条交线,它们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2.在二面角的棱上任取一点O,在两半平面内分别作射线OA⊥l,OB⊥l,则∠AOB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例1.如图,在三棱锥S-ABC中,SA⊥底面ABC,AB⊥BC,DE垂直平分SC,且分别交AC于D,交SC于E,又SA=AB,SB=BC,求以BD为棱,以BDE和BDC为面的二面角的度数。
●求线面夹角定义: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的夹角叫做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或斜线和平面的夹角)方法:作直线上任意一点到面的垂线,与线面交点相连,利用直角三角形有关知识求得三角形其中一角就是该线与平面的夹角。
2.1空间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空间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难点:三种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转换 2、三个公理:(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符号表示为A ∈LB ∈L => L α ,A ∈α ,B ∈α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为:A 、B 、C 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 使A ∈α、B ∈α、C ∈α。
公理2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推论:① 一条直线和其外一点可确定一个平面②两条相交直线可确定一个平面 ③两条平行直线可确定一个平面(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表示为:P ∈α∩β =>α∩β=L ,且P ∈L 公理3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 (4)公理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2、空间两条不重合的直线有三种位置关系:相交、平行、异面LA ·α C ·B·A· α P· αLβ3、异面直线所成角θ的范围是 00<θ≤900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1 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2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符号表示为:设a 、b 、c 是三条直线a ∥bc ∥b强调:公理4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性,在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用。
公理4作用: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
3 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4 注意点:① a'与b'所成的角的大小只由a 、b 的相互位置来确定,与O 的选择无关,为简便,点O 一般取在两直线中的一条上;②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③ 当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记作a ⊥b ;④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有共面垂直与异面垂直两种情形;⑤ 计算中,通常把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2.1空间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空间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难点:三种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转换 2、三个公理:(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符号表示为A ∈LB ∈L => L α ,A ∈α ,B ∈α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为:A 、B 、C 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 使A ∈α、B ∈α、C ∈α。
公理2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推论:① 一条直线和其外一点可确定一个平面②两条相交直线可确定一个平面 ③两条平行直线可确定一个平面(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表示为:P ∈α∩β =>α∩β=L ,且P ∈L 公理3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 (4)公理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LA ·α C ·B·A·α P· αLβ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2、空间两条不重合的直线有三种位置关系:相交、平行、异面3、异面直线所成角θ的范围是 00<θ≤900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1 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2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符号表示为:设a 、b 、c 是三条直线a ∥bc ∥b强调:公理4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性,在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用。
公理4作用: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
3 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4 注意点:① a'与b'所成的角的大小只由a 、b 的相互位置来确定,与O 的选择无关,为简便,点O 一般取在两直线中的一条上;②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③ 当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记作a ⊥b ;④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有共面垂直与异面垂直两种情形;共面直线=>a ∥c2⑤计算中,通常把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知识梳理】(1)四个公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符号语言:,,,A l B l A B l ααα∈∈∈∈ ⇒ ∈且。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三个推论:①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②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③ 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它给出了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两个平面的交线)。
符号语言:,,P P l P l αβαβ∈∈⇒=∈且。
公理4:(平行线的传递性)平行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符号语言://,////a l b l a b ⇒且。
(2)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1.概念 异面直线及夹角:把不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
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 b ,经过空间任意一点O 作直线//,//a a b b '',我们把a '与b '所成的角(或直角)叫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夹角。
(易知:夹角范围090θ<≤︒)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注意:会画两个角互补的图形)2.位置关系:⎧⎧⎪⎨⎨⎩⎪⎩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共面直线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3)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三种://l l A l ααα⊂⎧⎪=⎧⎨⎨⎪⎩⎩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直线与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直线在平面外直线与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4)空间中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有两种://l αβαβ⎧⎨=⎩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两个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1.内容归纳总结 ,//b P a βα=⇒//,a bαββ⊂=,//a b a bγγ==⇒直线、平面平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1.内容归纳总结 (一)基本概念1.直线与平面垂直:如果直线l 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 与平面α垂直,记作l α⊥。
课 题: 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一、内容讲解知识点1 平面的概念: 平面是没有厚薄的,可以无限延伸,这是平面最基本的属性 常见的桌面,黑板面都是平面的局部形象 指出: 平面的两个特征:①_薄厚一致___ ②_无限延伸_。
平面的表示:__1.在每个顶点处写大写字母____2.小写的希腊字母,,αβχ______________。
点的表示:大写字母 点A 点B线的表示:小写英文字母 线l,线a 线b平面的画法:在立体几何中,通常画成水平放置的平行四边形来表示平面;锐角画成45ο, 2倍长。
两个相交平面:画两个相交平面时,若一个平面的一部分被另一个平面遮住,应把被遮住部分的线段画成虚线或不画。
图形 符号语言 文字语言(读法)A a A ∈a 点A 在直线a 上A aA ∉a 点A 在直线a 外 Aα A ∈α 点A 在平面α上(内) A αA ∉α 点A 在平面α外 b a A a b A =I直线a,b 交于点A a αa α⊂线a 在面α内 aα a α⊄ 线a 在面α外a Aα a A α=I 直线a 交α于点Al αβ=I平面α交β于线l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关系,虽然借用于集合符号,但在读法上仍用几何语言。
知识点2 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这个平面内指出:(1)符号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应用:这条公理是判定直线是否在平面内的依据,也可用于验证一个面是否是平面。
知识点3 公理2 :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且所有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过这个公共点的直线指出:(1)符号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应用:确定两相交平面的交线位置;判定点在直线上 知识点4 公理3 :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指出:(1)符号语言:,, ,,,,A B C A B C A B C ααβ⎫⎪∈⇒⎬⎪∈⎭不共线与β重合推论1 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指出:推论1的符号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论2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指出:推论2的符号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论3 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指出:推论3的符号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典例解析例1 用符号语言表示下列图形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例2 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对角线A 1C∩平面BDC 1=O ,AC 、BC 交于点M ,求证:点C 1、O 、M 共线.五、备选习题1. 画图表示下列由集合符号给出的关系:(1) A ∈α,B ∉α,A ∈l ,B ∈l ; (2) a ⊂α,b ⊂β,a ∥c ,b ∩c =P ,α∩β=c .2. 根据下列条件,画出图形.(1)平面α∩平面β=l ,直线AB ⊂α,AB ∥l ,E ∈AB ,直线EF∩β=F ,F ∉l ;(2)平面α∩平面β=a ,△ABC 的三个顶点满足条件:A ∈a ,B ∈α,B ∉a ,C ∈β,C ∉a .3. 画一个正方体ABCD —A′B′C′D′,再画出平面ACD′与平面BDC′的交线,并且说明理由.4. 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8 cm ,M 、N 、P 分别是AB 、A 1D 1、BB 1的中点,(1) 画出过M 、N 、P 三点的平面与平面A 1B 1C 1D 1的交线,以及与平面BB 1C 1C 的交线.(2) 设过M 、N 、P 三点的平面与B 1C 1交于点Q ,求PQ 的长.5.已知△ABC 三边所在直线分别与平面α交于P 、Q 、R 三点,求证:P 、Q 、R 三点共线.6. 点A ∉平面BCD ,,,,E F G H 分别是,,,AB BC CD DA 上的点,若EH 与FG 交于P (这样的四边形ABCD 就叫做空间四边形)求证:P 在直线BD 上G H AC D E P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练习题1、下列命题: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①若直线l 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则l ∥α;②若直线a 在平面α外,则a ∥α; ③若a ∥b ,α⊂b ,那么直线a 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A .1B .2C .3D .02、若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则分别在这两个平行平面内的直线( )A .平行B .异面C .相交D .平行或异面3、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判断下列位置关系:(1)AD 1所在直线与平面BCC 1的位置关系是 ;(2)平面A 1BC 1与平面ABCD 的位置关系是 ;4、如果直线l 在平面α外,那么直线l 与平面α( )A .没有公共点B .至多有一个公共点C .至少有一个公共点D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5、以下四个命题: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①三个平面最多可以把空间分成八部分;②若直线⊂a 平面α,直线⊂b 平面β,则“a 与b 相交”等价于“α与β相交”;③若l =⋂βα,直线⊂a 平面α,直线⊂b 平面β,且P b a =⋂,则l P ∈;④若n 条直线中任意两条共面,则它们共面,6、若一条直线上有两点到一个平面的距离相等,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是( )A .在平面内B .相交C .平行D .以上均有可能7、若直线m 不平行于平面α,且α⊄m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α内的所有直线与m 异面B .α内不存在与m 平行的直线C .α内存在唯一一条直线与m 平行D .α内的直线与m 都相交8、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六个表面与六个对角面(面AA 1C 1C ,面BB 1D 1D ,面ABC 1D 1,面ADC 1B 1,面A 1BCD 1及面A 1B 1CD )所在平面中,与棱AA 1平行的平面共有(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9、两条直线都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A .平行B .相交C .异面D .以上均有可能10、下列命题: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0 B .1 C .2 D .3①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平行;②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异面;③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平面平行;④一条直线上有两点到一个平面的距离相等,则这条直线平行于这个平面,1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A .1 B .2 C .3 D .4①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②若四边形有两个对角都是直角,则这个四边形是圆内接四边形; ③“直线不在平面内”的等价说法是“直线上至多有一个点在平面内”;④若两平面有一条公共直线,则这两个平面的所有公共点都在这条公共直线上;12、若P 是两条异面直线l 、m 外的任意一点,则( )A .过点P 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 、m 都平行B .过点P 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 、m 都垂直C .过点P 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 、m 都相交D .过点P 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 、m 都异面13、与两个相交平面的交线平行的直线和这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是14、经过平面外两点可作这个平面的平行平面的个数是15、设有不同的直线a ,b 和不同的平面γβα,,,给出下列三个命题: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①若a ∥α,b ∥α,则a ∥b ;②若a ∥α,a ∥β,则α∥β;③若α∥β,β∥γ,则α∥γ。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知识梳理 (一).平面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有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直线在平面内。
公理2: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推论1:直线与直线外的一点确定一个平面. 推论2: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推论3:两条平行直线确定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公共点,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直线 (二)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1.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异面1.1平行线的传递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1.2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1.3异面直线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异面直线;1.4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范围:(]0,90θ∈︒︒;(2)作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平移法.2.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包含,相交,平行3.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行,相交(三)平行关系(包括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1.线面平行:①定义: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②判定定理:////a b a a b ααα⎫⎪⊄⇒⎬⎪⊂⎭③性质定理:////a a a b b αβαβ⎫⎪⊂⇒⎬⎪=⎭ 2.线面斜交: ①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简称线面角):若直线与平面斜交,则平面的斜线与该斜线在平面内射影的夹角。
范围:[]0,90θ∈︒︒ 3.面面平行:①定义://αβαβ=∅⇒;②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符号表述:,,,//,////a b ab O a b ααααβ⊂=⇒判定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符号表述:,//a a αβαβ⊥⊥⇒.③面面平行的性质:(1)////a a αββα⎫⇒⎬⊂⎭;(2)////a a b b αβαγβγ⎫⎪=⇒⎬⎪=⎭(四)垂直关系(包括线面垂直,面面垂直)1.线面垂直①定义:若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则这条直线垂直于平面。
第一节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精讲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是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符号语言表示: A 三1, B 三1, Aw 很,B : = 1 二很公理2: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一直线和直线外一点确定一平面;两相交直线确定一平面;两平行直线确定一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1. 空间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2. 空间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3. 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4. 空间中的平行问题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1. 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2. 如果在两个平面内,各有两组相交直线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3.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1. 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某一个平面内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
2.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都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5. 空间中的垂直问题线面垂直平面和平面垂直垂直关系的判定和性质定理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这个平面, 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他们的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点线面位置关系精炼1. 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 )A. 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B.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C. 一个平面与两个平行平面相交,交线平行D. —条直线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相交,则必与另一个相交2. 直线a,b,c及平面a , B , Y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若a:_ a, b:_ a ,c 丄a, c丄b 贝U c丄aB、若b:_ a , allb贝U all aC 若all a , aAp =b 则allbD 、若a丄a , b 丄a 则allb3.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如果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都平行于另一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知识梳理(一) .平面公理 1:如果一条直线上有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直线在平面内。
公理 2: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推论 1:直线与直线外的一点确定一个平面. 推论2: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推论3:两条平行直线确定一个平面.公理 3: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公共点,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直线(二)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1.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异面平行线的传递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异面直线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异面直线;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范围:0 ,90;(2)作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平移法.2.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包含,相交,平行3.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行,相交(三)平行关系(包括线面平行,面面平行)1.线面平行:①定义: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a //b a //②判定定理: a a// ③性质定理: a a // bb I b2.线面斜交:①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简称线面角):若直线与平面斜交,则平面的斜线与该斜线在平面内射影的夹角。
范围:0 ,903.面面平行:①定义:I // ;②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两个平面互相平行;符号表述:a,b , a I b O ,a // ,b // //判定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符号表述: a , a // .////③面面平行的性质:( 1) a //;(2)I a a // baI b(四)垂直关系(包括线面垂直,面面垂直)1.线面垂直①定义:若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则这条直线垂直于平面。
符号表述:若任意 a , 都有 l a ,且 l ,则 l .a,ba Ib O②判定: l l ③性质:( 1)l , a l a ;( 2 )l al ba ,b a // b ;面面斜交①二面角:( 1)定义:【如图】 OB l ,OA l AOB 是二面角- l 的平面角范围:AOB [0 ,180 ]②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 1)定义法;( 2)三垂线法(常用);( 3)垂面法 .面面垂直( 1)定义:若二面角l的平面角为90 ,则;a( 2)判定定理:a( 3)性质:①若a I ABa ,二面角的一个平面角为MON ,则 MON 90 ;②aa AB● 热点例析【例 1】热点一有关线面位置关系的组合判断若 a, b 是两条异面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平面, a? α, b? β,α∩β= l,则 ( ).A.l 与 a, b 分别相交B. l 与 a, b 都不相交C. l 至多与 a,b 中一条相交D. l 至少与 a, b 中的一条相交解析:假设 l 与 a,b 均不相交,则l∥ a,l∥ b,从而 a∥ b 与 a, b 是异面直线矛盾,故l 至少与 a,b 中的一条相交.选 D.热点二线线、线面平行与垂直的证明【例 2】如图,在四棱台 ABCD-A1 1 1 1 1B C D 中,D D⊥平面 ABCD,底面 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 2AD,AD= A1B1,∠BAD=60°.(1)证明: AA1⊥BD;(2)证明: CC1∥平面 A1 BD.(1)方法一:因为D1 D⊥平面 ABCD,且 BD? 平面 ABCD,所以 D1D⊥ BD.又因为 AB= 2AD,∠BAD=60°,在△ ABD 中,由余弦定理得BD2= AD2+ AB2-2AD·ABcos 60 °=3AD2,所以 AD2+ BD2= AB2.所以 AD⊥ BD.又 AD∩D1D=D,所以 BD⊥平面 ADD1A1 .又AA1 ? 平面 ADD1 A1,故 AA1⊥ BD.方法二:因为D1D⊥平面 ABCD,且 BD? 平面 ABCD(如图 ),所以 BD⊥ D1D.取 AB 的中点 G,连接 DG(如图 ).在△ ABD 中,由 AB= 2AD 得 AG= AD.又∠ BAD= 60°,所以△ ADG为等边三角形,因此GD= GB,故∠ DBG=∠ GDB.又∠ AGD= 60°,所以∠GDB=30°,故∠ ADB=∠ ADG+∠ GDB= 60°+ 30°= 90°,所以 BD⊥ AD.又AD∩D1D= D,所以 BD⊥平面 ADD1A1.又AA1 ? 平面 ADD1 A1,故 AA1⊥ BD.(2)如图,连接 AC,A1C1.设AC∩BD= E,连接 EA1.1因为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所以EC=2AC.由棱台定义及 AB=2AD= 2A1B1知 A1C1∥ EC且 A1C1=EC,所以四边形 A1 ECC1为平行四边形.因此 CC1∥EA1.又因为 EA1 ? 平面 A1BD,CC1平面A1BD,所以 CC1∥平面 A1BD.热点三面面平行与垂直的证明【例 3】在直角梯形ABCD中, AD∥ BC, AB⊥BC, AD= 2,BC= 4, P 为平面 ABCD外一点,且PA =PB, PD= PC, N 为 CD的中点.(1)求证:平面 PCD⊥平面 ABCD;(2)在线段 PC 上是否存在一点 E 使得 NE∥平面 ABP 若存在,说明理由并确定 E 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证明:取AB 中点 M ,连接 PM,PN,MN ,则PM⊥ AB, PN⊥ CD.又ABCD为直角梯形, AB⊥ BC,∴ MN ⊥AB.∵ PM∩MN =M ,∴ AB⊥平面 PMN.又PN? 平面 PMN,∴ AB⊥PN.∵AB 与 CD相交,∴ PN⊥平面 ABCD.又 PN? 平面PCD,∴平面PCD⊥平面 ABCD.1 1(2) 解:假设存在.在PC, PB 上分别取点E, F,使 BF=4BP, CE=4CP,连接 EF, MF, NE,3则 EF∥ BC 且可求得EF=4BC= 3.∵MN =3 且 MN ∥ BC,∴ EF∥ MN 且 EF= MN .∴四边形 MNEF 为平行四边形,∴ EN∥ FM.又∵ FM? 平面 PAB,1∴在线段PC上存在一点 E 使得 NE∥平面 ABP,此时 CE=4PC.热点四折叠问题例 4 如 图 所 示 , 在 直 角 梯 形 ABCP 中 ,PPA DFPPFEBGECHFEADEOBG C DA BDCG CGFOKBAAP1AP 2PCD PDG EF 1 1 EF GOEOEO2D EFCD GOCD22EF1CD GE 1PB CDEF1AB EGEF E, PB AB B,PA // DA, DC , DP2 22P 0,0,2 , C 0,2,0 , G 1,2,0 , E 0,1,1 , F 0,0,1 , A2,00 . D xyzAP2,0,2 , EF0, 1,0 , EG1,1, 1 nx, y, zn EF 0y 0x z.n EG0 x y z 0y 0 n1,0,1 n AP 12 0 0 1 2 0, nAP APADDC PDAD PD PD CD DADDA DA2,0,0 n 1,0,1cos DA, nDA n 2 22 .DA n22G EFD 450. PABCD PA ABCD6 PAD ABCD PADAC, BD O PA ABCD6 322 2PFO PAD ABCDPFO tan PFOPO 3PFO3PAD ABCD3 EO //1PDFO2EOD PDO PDOD 2PO25EO5 AO BD AO PO AOPBD AOEO24AOE tan AEOAO 2 10 2 10 FO BC G PG H PG EH ,GHPABCD F AD G BC EO55BCPG BCFG BC 面 PFG PBC 面 PFG PFPGPFO 3 PFG FHPGFH 面 PBC HE // FK HE FK HEKF KE // FH KE 面 PBC m, n , , mn / / m n / // /mmm/ /n / /m / /n//a,b,ca 2b 2c 2 1 a 2 b 2 c 22 a 2 b 2 c 23 a 2 b 2 c 2 A BCDAC222BCD , BDDC , BD DC , AC a, ABC300CABD5 a 15 a 3 a 15 a5553ABCD A 1B 1C 1D 1 E A 1C 1CE AC BD A 1 D A 1D 1 P ABC PH H ABC ABCD AC 2 1A CDB 1 1 3 2 S ABC a E, F SC AB EF SA 900 600 450 300 A, B 4cm 6cm AB M2 3 3 3600 12 2 6 P ABC AB 4, PA 8A PB, PC D E ADE1C(1)求证:BE=B1E;(2)若 AA1= A1B1,求平面 A1EC与平面 A1B1C1所成二面角的大小.3如图,在四棱锥 P- ABCD 中, PD⊥平面 ABCD,底面 ABCD 为矩形, PD=DC= 4, AD=2, E 为 PC 的中点.(1)求证: AD⊥ PC;(2)求三棱锥 A- PDE 的体积;(3)在 AC 上是否存在一点 M,使得 PA∥平面 EDM 若存在,求出 AM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一、选择题1. A ③若 m/ / , n / / ,则 m / / n ,而同平行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有三种位置关系④若,,则// ,而同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也可以相交2. C 设同一顶点的三条棱分别为x, y, z ,则x2 y2 a2 , y2 z2 b2 , x2 z2 c2得 x2 y2 z2 1 (a2 b2 c2 ) ,则对角线长为 1 ( a2 b2 c2 ) 2 a2 b2 c22 2 23. B 作等积变换 V A BCD V C ABD4. B BD 垂直于 CE 在平面 ABCD 上的射影5. C BC PA BC AH6. C 取 AC 的中点 E ,取 CD 的中点 F ,EF 1, BE2, BF3cos EF 3 2 2 2 BF 37. C 取 SB 的中点 G ,则 GE GF a,在△ SFC 中,EF2a ,EFG 4502 2二、填空题1. 5cm或1cm 分 A, B 在平面的同侧和异侧两种情况2. 48 每个表面有 4 个,共 6 4 个;每个对角面有 4 个,共 6 4 个3.900垂直时最大4.60 度5. 11沿着PA将正三棱锥P ABC 侧面展开,则A, D , E, A'共线,且 AA' // BC三、解答题:略1.证明: (1)连接 BD,MO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因为 O 为 AC 的中点,所以 O 为 BD 的中点.又 M 为 PD 的中点,所以 PB ∥ MO.因为 PB 平面 ACM , MO? 平面 ACM ,所以 PB ∥平面 ACM.(2) 因为 ∠ADC = 45°,且 AD = AC = 1, 所以 ∠ DAC = 90°,即 AD ⊥ AC.又 PO ⊥平面 ABCD , AD? 平面 ABCD ,所以 PO ⊥ AD. 而 AC ∩PO =O ,所以 AD ⊥平面 PAC.2[解析 ] (1)取 A 1C 1 中点 F ,作 EG ⊥ 面 AC 1 于 G ,B 1F ∥ EG? B 1EGF 为平行四边形 ? FG ⊥ A 1C 1? G 为 A 1C 之中点.B 1E ∥ 面 AC 1? BE ∥ FG从而 E 为 BB 1 之中点. ∴BE =B 1E.(2) 由 (1)知 G 为矩形 ACC 1A 1 的中心, 过 G 作直线平行于 A 1 C 1,交 AA 1 于点 P ,交 CC 1 于 Q 点,连结 EP ,EQ ,则平面 A B C ∥ 平面 PEQ ,即求平面 AEC 与平面 PEQ 所成的角,11 1∵ 交线为 EG , ∴其平面角为 ∠ A 1GP ,因 AA 1= A 1 B 1,则 ACC 1A 1 为正方形,则 ∠ A 1GP = 45°.3. (1) 证明:因为 PD ⊥平面 ABCD ,所以 PD ⊥ AD . 又因为四边形 ABCD 是矩形,所以 AD ⊥ CD . 因为 PD ∩CD = D ,所以 AD ⊥ 平面 PCD . 又因为 PC? 平面 PCD ,所以 AD ⊥ PC .(2) 解: 由(1)知 AD ⊥ 平面 PCD ,所以 AD 是三棱锥 A - PDE 的高.因为 E 为 PC 的中点,且 PD = DC = 4,所以 S △PDE1△ PDC 1 1= 2S = 2×2× 4×4=4.1 1 8 又 AD = 2,所以 V A -PDE = AD ·S △PDE = × 2×4= .3 33(3) 解: 取 AC 的中点 M ,连接 EM , DM ,因为 E 为 PC的中点, M 是 AC 的中点,所以 EM∥ PA.又因为 EM? 平面 DEM, PA?平面 EDM,所以 PA∥平面 DEM.1 1AD2+ DC2=122+ 42= 5,此时 AM = AC=2 22即在 AC 上存在一点M,使得 PA∥平面 EDM,且 AM 的长为 5.。
点线面位置关系(知识点加典型例题)2.1 空间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本节主要介绍空间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其中重点是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难点是三种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转换。
在介绍空间点、直线和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前,我们需要了解三个公理。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符号表示为 A∈L,B∈L =。
Lα,A∈α,B∈α。
公理1的作用是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为 A、B、C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使A∈α、B∈α、C∈α。
公理2的作用是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推论有:①一条直线和其外一点可确定一个平面;②两条相交直线可确定一个平面;③两条平行直线可确定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表示为:P∈α∩β =。
α∩β=L,且P∈L。
公理3的作用是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
另外,还有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在了解了这些公理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空间中点、直线和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空间中两条不重合的直线有三种位置关系:相交、平行、异面。
异面直线所成角θ的范围是<θ≤90°。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在空间中,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共面直线、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和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符号表示为:设a、b、c是三条直线,a∥b,c∥b。
公理4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性,在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用。
公理4的作用是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
另外,等角定理指出,如果空间中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知识点+习题+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知识点+习题+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知识点+习题+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D CB Aα 第二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 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2 平面的画法及表示(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锐角画成450,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 、平面ABCD 等。
3 三个公理:(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为:A 、B 、C 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 使A ∈α、B ∈α、C ∈α。
公理2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推论1:一条直线与它外一点确定一个平面。
推论2:两条平行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推论3: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符号表示为:P ∈α∩β =〉α∩β=L,且P ∈L 公理3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2。
高一数学下册《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常考知识点整理1.直线在平面内的判定(1)利用公理1:一直线上不重合的两点在平面内,则这条直线在平面内.(2)若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则经过第一个平面内的一点垂直于第二个平面的直线在第一个平面内,即若α⊥β,a∈α,ab⊥β,则abα.(3)过一点和一条已知直线垂直的所有直线,都在过此点而垂直于已知直线的平面内,即若a∈a,a⊥b,a∈α,b⊥α,则aα.(4)过平面外一点和该平面平行的直线,都在过此点而与该平面平行的平面内,即若pα,p∈β,β∥α,p∈a,a∥α,则aβ.(5)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过这个平面内一点与这条直线平行的直线必在这个平面内,即若a∥α,a∈α,a∈b,b∥a,则bα.2.存在*和唯一*定理(1)过直线外一点与这条直线平行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2)过一点与已知平面垂直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3)过平面外一点与这个平面平行的平面有且只有一个;(4)与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相交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5)过一点与已知直线垂直的平面有且只有一个;(6)过平面的一条斜线且与该平面垂直的平面有且只有一个;(7)过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而与另一条平行的平面有且只有一个;(8)过两条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中的一条而与另一条垂直的平面有且只有一个.3.*影及有关*质(1)点在平面上的*影自一点向平面引垂线,垂足叫做这点在这个平面上的*影,点的*影还是点.(2)直线在平面上的*影自直线上的两个点向平面引垂线,过两垂足的直线叫做直线在这平面上的*影.和*影面垂直的直线的*影是一个点;不与*影面垂直的直线的*影是一条直线.(3)图形在平面上的*影一个平面图形上所有的点在一个平面上的*影的*叫做这个平面图形在该平面上的*影.当图形所在平面与*影面垂直时,*影是一条线段;当图形所在平面不与*影面垂直时,*影仍是一个图形.(4)*影的有关*质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中:(i)*影相等的两条斜线段相等,*影较长的斜线段也较长;(ii)相等的斜线段的*影相等,较长的斜线段的*影也较长;(iii)垂线段比任何一条斜线段都短.4.空间中的各种角等角定理及其推论定理若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则这两个角相等.推论若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则这两组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相等.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定义:a、b是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意一点o,分别引直线a′∥a,b′∥b,则a′和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和b所成的角.(2)取值范围:0°<θ≤90°.(3)求解方法①根据定义,通过平移,找到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②解含有θ的三角形,求出角θ的大小.5.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1)定义和平面所成的角有三种:(i)垂线面所成的角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ii)垂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直线垂直于平面,则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iii)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则它们所成的角是0°的角.(2)取值范围0°≤θ≤90°(3)求解方法①作出斜线在平面上的*影,找到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θ.②解含θ的三角形,求出其大小.③最小角定理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这条斜线和平面内经过斜足的直线所成的一切角中最小的角,亦可说,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不大于斜线与平面内任何直线所成的角.6.二面角及二面角的平面角(1)半平面直线把平面分成两个部分,每一部分都叫做半平面.(2)二面角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即二面角由半平面一棱一半平面组成.若两个平面相交,则以两个平面的交线为棱形成四个二面角.二面角的大小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通常认为二面角的平面角θ的取值范围是0°<θ≤180°(3)二面角的平面角①以二面角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分别在两个面内作垂直于棱的*线,这两条*线所组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如图,∠pcd是二面角α-ab-β的平面角.平面角∠pcd的大小与顶点c在棱ab上的位置无关.②二面角的平面角具有下列*质:(i)二面角的棱垂直于它的平面角所在的平面,即ab⊥平面pcd.(ii)从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一边上任意一点(异于角的顶点)作另一面的垂线,垂足必在平面角的另一边(或其反向延长线)上.(iii)二面角的平面角所在的平面与二面角的两个面都垂直,即平面pcd⊥α,平面pcd⊥β.③找(或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主要方法.(i)定义法(ii)垂面法(iii)三垂线法(Ⅳ)根据特殊图形的*质(4)求二面角大小的常见方法①先找(或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θ,再通过解三角形求得θ的值.②利用面积*影定理s′=s·csα其中s为二面角一个面内平面图形的面积,s′是这个平面图形在另一个面上的*影图形的面积,α为二面角的大小.③利用异面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二面角的大小.7.空间的各种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1)定义面外一点引一个平面的垂线,这个点和垂足间的距离叫做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2)求点面距离常用的方法:1)直接利用定义求①找到(或作出)表示距离的线段;②抓住线段(所求距离)所在三角形解之.2)利用两平面互相垂直的*质.即如果已知点在已知平面的垂面上,则已知点到两平面交线的距离就是所求的点面距离.3)体积法其步骤是:①在平面内选取适当三点,和已知点构成三棱锥;②求出此三棱锥的体积v和所取三点构成三角形的面积s;③由v=s·h,求出h即为所求.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不必作出垂线即可求点面距离.难点在于如何构造合适的三棱锥以便于计算.4)转化法将点到平面的距离转化为(平行)直线与平面的距离来求.8.直线和平面的距离(1)定义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平面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和平面的距离.(2)求线面距离常用的方法①直接利用定义求*(或连或作)某线段为距离,然后通过解三角形计算之.②将线面距离转化为点面距离,然后运用解三角形或体积法求解之.③作辅助垂直平面,把求线面距离转化为求点线距离.9.平行平面的距离(1)定义个平行平面同时垂直的直线,叫做这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线.公垂线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部分,叫做这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线段.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2)求平行平面距离常用的方法①直接利用定义求*(或连或作)某线段为距离,然后通过解三角形计算之.②把面面平行距离转化为线面平行距离,再转化为线线平行距离,最后转化为点线(面)距离,通过解三角形或体积法求解之.10.异面直线的距离(1)定义条异面直线都垂直相交的直线叫做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在这两条异面直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任何两条确定的异面直线都存在唯一的公垂线段.(2)求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常用的方法①定义法题目所给的条件,找出(或作出)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再根据有关定理、*质求出公垂线段的长.此法一般多用于两异面直线互相垂直的情形.②转化法为以下两种形式:线面距离面面距离③等体积法④最值法⑤*影法⑥公式法。
【知识梳理】( 1)四个公义公义 1:假如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符号语言: A l , B l ,且 A, B l。
公义 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三个推论:①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② 经过两条订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③ 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义它给出了确立一个平面的依照。
3:假如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两个平面的交线)。
符号语言:P , 且 P l , P l 。
公义 4:(平行线的传达性)平行与同向来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符号语言: a // l ,且 b // l a // b 。
( 2)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地点关系1.观点异面直线及夹角:把不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
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 b ,经过空间随意一点O 作直线a // a,b // b ,我们把 a 与 b 所成的角(或直角)叫异面直线 a,b 所成的夹角。
(易知:夹角范围0 90 )定理:空间中假如一个角的两边分别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注意:会画两个角互补的图形)共面直线订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2. 地点关系:异面直线:不一样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3)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地点关系直线在平面内( l )有无数个公共点直线与平面的地点关系有三种:直线与平面订交(l A)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直线在平面外直线与平面平行(l / / )没有公共点( 4)空间中平面与平面之间的地点关系两个平面平行(/ / )没有公共点平面与平面之间的地点关系有两种:l)有一条公共直线两个平面订交(直线、平面平行的判断及其性质1.内容概括总结( 1)四个定理定理定理内容直线与平面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平行的判断线与此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一个平面内的两条订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平行的判断两个平面平行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符号表示a, b ,且 a // b a//a,b,a b P, a //, b ////剖析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在已知平面内“找出”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便可以判断直线与平面平行。
【知识梳理】(1)四个公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符号语言:,,,A l B l A B l ααα∈∈∈∈ ⇒ ∈且。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三个推论:①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②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③ 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它给出了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两个平面的交线)。
符号语言:,,P P l P l αβαβ∈∈⇒=∈I 且。
公理4:(平行线的传递性)平行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符号语言://,////a l b l a b ⇒且。
(2)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1.概念 异面直线及夹角:把不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
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 b ,经过空间任意一点O 作直线//,//a a b b '',我们把a '与b '所成的角(或直角)叫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夹角。
(易知:夹角范围090θ<≤︒)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注意:会画两个角互补的图形)2.位置关系:⎧⎧⎪⎨⎨⎩⎪⎩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共面直线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3)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三种://l l A l ααα⊂⎧⎪=⎧⎨⎨⎪⎩⎩I 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直线与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直线在平面外直线与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4)空间中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有两种://l αβαβ⎧⎨=⎩I 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两个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1.内容归纳总结直线、平面平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1.内容归纳总结 (一)基本概念1.直线与平面垂直:如果直线l 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 与平面α垂直,记作l α⊥。
【知识梳理】(1)四个公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符号语言:,,,A l B l A B l ααα∈∈∈∈ ⇒ ∈且。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三个推论:①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②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③ 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它给出了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两个平面的交线)。
符号语言:,,P P l P l αβαβ∈∈⇒=∈I 且。
公理4:(平行线的传递性)平行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符号语言://,////a l b l a b ⇒且。
(2)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1.概念 异面直线及夹角:把不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
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 b ,经过空间任意一点O 作直线//,//a a b b '',我们把a '与b '所成的角(或直角)叫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夹角。
(易知:夹角范围090θ<≤︒)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注意:会画两个角互补的图形)2.位置关系:⎧⎧⎪⎨⎨⎩⎪⎩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共面直线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3)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三种://l l A l ααα⊂⎧⎪=⎧⎨⎨⎪⎩⎩I 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直线与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直线在平面外直线与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4)空间中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有两种://l αβαβ⎧⎨=⎩I 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两个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1.内容归纳总结直线、平面平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1.内容归纳总结 (一)基本概念1.直线与平面垂直:如果直线l 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 与平面α垂直,记作l α⊥。
直线l 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l 的垂面。
直线与平面的公共点P 叫做垂足。
2.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角的取值范围:090θ<<︒。
3.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二面角的记法: 二面角的取值范围:0180θ<<︒ ; 两个平面垂直:直二面角。
垂直的判定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足条件与α垂直的平面β有无数个)出”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平面平行。
即将“面面平行问题”转化为“线面平行问题”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同垂直与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a b a bαα⊥⊥⇒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l aa l aαβαββα⊥=⊂⊥⇒⊥I解决问题时,常添加的辅助线是在一个平面内作两平面交线的垂线【经典例题】典型例题一例1简述下列问题的结论,并画图说明:(1)直线⊂a平面α,直线Aab=I,则b和α的位置关系如何?(2)直线α⊂a,直线ab//,则直线b和α的位置关系如何?分析:(1)由图(1)可知:α⊂b或Ab=αI;(2)由图(2)可知:α//b或α⊂b.说明:此题是考查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的例题,要注意各种位置关系的画法与表示方法.典型例题二例2P是平行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Q是PA的中点,求证://PC平面BDQ.分析:要证明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该平面平行,只要在该平面内找到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就可以了.证明:如图所示,连结AC,交BD于点O,∵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COAO=,连结OQ,则OQ在平面BDQ内,且OQ是APC∆的中位线,∴OQPC//.∵PC在平面BDQ外,∴//PC平面BDQ.说明:应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线面平行时,关键是在平面内找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怎样找这一直线呢?由于两条直线首先要保证共面,因此常常设法过已知直线作一平面与已知平面相交,如果能证明已知直线和交线平行,那么就能够马上得到结论.这一个证明线面平行的步骤可以总结为:过直线作平面,得交线,若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典型例题三例3 经过两条异面直线a ,b 之外的一点P ,可以作几个平面都与a ,b 平行?并证明你的结论. 分析:可考虑P 点的不同位置分两种情况讨论. 解:(1)当P 点所在位置使得a ,P (或b ,P )本身确定的平面平行于b (或a )时,过P 点再作不出与a ,b 都平行的平面;(2)当P 点所在位置a ,P (或b ,P )本身确定的平面与b (或a )不平行时,可过点P 作a a '//,b b //'.由于a ,b 异面,则a ',b '不重合且相交于P .由于P b a =''I ,a ',b '确定的平面α,则由线面平行判定定理知:α//a ,α//b .可作一个平面都与a ,b 平行.故应作“0个或1个”平面.说明:本题解答容易忽视对P 点的不同位置的讨论,漏掉第(1)种情况而得出可作一个平面的错误结论.可见,考虑问题必须全面,应区别不同情形分别进行分类讨论.典型例题四例4 平面外的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平行于这个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平行于这个平面. 已知:直线b a //,//a 平面α,α⊄b . 求证:α//b .证明:如图所示,过a 及平面α内一点A 作平面β. 设c =βαI ,∵α//a , ∴c a //. 又∵b a //, ∴c b //.∵α⊄b ,α⊂c , ∴α//b .说明:根据判定定理,只要在α内找一条直线b c //,根据条件α//a ,为了利用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以过a 作平面β与α相交,我们常把平面β称为辅助平面,它可以起到桥梁作用,把空间问题向平面问题转化. 和平面几何中添置辅助线一样,在构造辅助平面时,首先要确认这个平面是存在的,例如,本例中就是以“直线及直线外一点确定一个平面”为依据来做出辅助平面的.典型例题五例5 已知四面体ABC S -的所有棱长均为a .求: (1)异面直线AB SC 、的公垂线段EF 及EF 的长; (2)异面直线EF 和SA 所成的角.分析:依异面直线的公垂线的概念求作异面直线AB SC 、的公垂线段,进而求出其距离;对于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可采取平移构造法求解.解:(1)如图,分别取AB SC 、的中点F E 、,连结CF SF 、. 由已知,得SAB ∆≌CAB ∆. ∴CF SF =,E 是SC 的中点, ∴SC EF ⊥.同理可证AB EF ⊥∴EF 是AB SC 、的公垂线段.在SEF Rt ∆中,a SF 23=,a SE 21=. ∴22SE SF EF -=a a a 22414322=-. (2)取AC 的中点G ,连结EG ,则SA EG //.∴EF 和GE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就是异面直线EF 和SA 所成的角. 连结FG ,在EFG Rt ∆中,a EG 21=,a GF 21=,a EF 22=. 由余弦定理,得22222124142412cos 222222=⋅⋅-+=⋅⋅-+=∠a a aa a EF EG GF EF EG GEF . ∴ο45=∠GEF .故异面直线EF 和SA 所成的角为ο45.说明:对于立体几何问题要注意转化为平面问题来解决,同时要将转化过程简要地写出来,然后再求值.典型例题六例6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过这个平面内的一点且与这条直线平行的直线必在这个平面内. 已知:直线α//a ,α∈B ,b B ∈,a b //. 求证:α⊂b .分析:由于过点B 与a 平行的直线是惟一存在的,因此,本题就是要证明,在平面α外,不存在过B 与a 平行的直线,这是否定性命题,所以使用反证法.证明:如图所示,设α⊄b ,过直线a 和点B 作平面β,且'b =αβI . ∵α//a ,∴α//'b .这样过B 点就有两条直线b 和'b 同时平行于直线a ,与平行公理矛盾. ∴b 必在α内.说明:(1)本例的结论可以直接作为证明问题的依据. (2)本例还可以用同一法来证明,只要改变一下叙述方式.如上图,过直线a 及点B 作平面β,设'b =αβI .∵α//a ,∴α//'b .这样,'b 与b 都是过B 点平行于a 的直线,根据平行公理,这样的直线只有一条, ∴b 与'b 重合.∵α⊂'b ,∴α⊂b .典型例题七例7 下列命题正确的个数是( ).(1)若直线l 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α内,则α//l ; (2)若直线l 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则α//l ;(3)若直线l 与平面α平行,则l 与平面α内的任一直线平行; (4)若直线l 在平面α外,则α//l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对三种位置关系定义的准确理解是解本题的关键.要注意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除了按照直线和平面公共点的个数来分类,还可以按照直线是否在平面内来分类.解:(1)直线l 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α内,并没有说明是所在点都不在平面α内,因而直线可能与平面平行亦有可能与直线相交.解题时要注意“无数”并非“所有”.(2)直线l 虽与α内无数条直线平行,但l 有可能在平面α内,所以直线l 不一定平行α.(3)这是初学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时常见错误,借助教具我们很容易看到.当α//l 时,若α⊂m 且l m //,则在平面α内,除了与m 平行的直线以外的每一条直线与l 都是异面直线.(4)直线l 在平面α外,应包括两种情况:α//l 和l 与α相交,所以l 与α不一定平行. 故选A .说明:如果题中判断两条直线与一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解题时更要注意分类要完整,考虑要全面.如直线l 、m 都平行于α,则l 与m 的位置关系可能平行,可能相交也有可能异面;再如直线m l //、α//l ,则m 与α的位置关系可能是平行,可能是m 在α内. 典型例题八例8 如图,求证: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和已知平面相交,则另一条也与该平面相交.已知:直线b a //,P a =α平面I .求证:直线b 与平面α相交.分析:利用b a //转化为平面问题来解决,由b a //可确定一辅助平面β,这样可以把题中相关元素集中使用,既创造了新的线面关系,又将三维降至二维,使得平几知识能够运用.解:∵b a //,∴a 和b 可确定平面β. ∵P a =αI,∴平面α和平面β相交于过点P 的直线l .∵在平面β内l 与两条平行直线a 、b 中一条直线a 相交,∴l 必定与直线b 也相交,不妨设Q l b =I ,又因为b 不在平面α内(若b 在平面α内,则α和β都过相交直线b 和l ,因此α与β重合,a 在α内,和已知矛盾).所以直线b 和平面α相交.说明:证明直线和平面相交的常用方法有:证明直线和平面只有一个公共点;否定直线在平面内以及直线和平面平行;用此结论:一条直线如果经过平面内一点,又经过平面外一点,则此直线必与平面相交(此结论可用反证法证明).典型例题九例9 如图,求证:经过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有且仅有一个平面与另一条直线平行. 已知:a 与b 是异面直线.求证:过b 且与a 平行的平面有且只有一个.分析:本题考查存在性与唯一性命题的证明方法.解题时要理解“有且只有”的含义.“有”就是要证明过直线b 存在一个平面α,且α//a ,“只有”就是要证满足这样条件的平面是唯一的.存在性常用构造法找出(或作出)平面,唯一性常借助于反证法或其它唯一性的结论.证明:(1)在直线b 上任取一点A ,由点A 和直线a 可确定平面β. 在平面β内过点A 作直线'a ,使a a //',则'a 和b 为两相交直线, 所以过'a 和b 可确定一平面α. ∵α⊂b ,a 与b 为异面直线, ∴α⊄a .又∵'//a a ,α⊂'a ,∴α//a .故经过b 存在一个平面α与a 平行.(2)如果平面γ也是经过b 且与a 平行的另一个平面, 由上面的推导过程可知γ也是经过相交直线b 和'a 的.由经过两相交直线有且仅有一个平面的性质可知,平面α与γ重合, 即满足条件的平面是唯一的.说明:对于两异面直线a 和b ,过b 存在一平面α且与a 平行,同样过a 也存在一平面β且与b 平行.而且这两个平面也是平行的(以后可证).对于异面直线a 和b 的距离,也可转化为直线a 到平面α的距离,这也是求异面直线的距离的一种方法. 典型例题十例10 如图,求证:如果一条直线和两个相交平面都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它们的交线平行.已知:l =βαI ,α//a ,β//a ,求证:l a //.分析:本题考查综合运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能力.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以先证明直线a 分别和两平面的某些直线平行,即线面平行可得线线平行.然后再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来证明a 与l 平行.证明:在平面α内取点P ,使l P ∉,过P 和直线a 作平面γ交α于b . ∵α//a ,γ⊂a ,b =αγI , ∴b a //.同理过a 作平面δ交β于c . ∵β//a ,δ⊂a ,c =βδI , ∴c a //. ∴c b //.∵β⊄b ,β⊂c , ∴β//b .又∵α⊂b ,l =βαI , ∴l b //. 又∵b a //, ∴l a //.另证:如图,在直线l 上取点M ,过M 点和直线a 作平面和α相交于直线1l ,和β相交于直线2l .∵α//a ,∴1//l a , ∵β//a ,∴2//l a ,但过一点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另一直线平行. ∴直线1l 和2l 重合. 又∵α⊂1l ,β⊂2l , ∴直线1l 、2l 都重合于直线l ,∴l a //. 说明:“线线平行”与“线面平行”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转化的思想在立体几何中非常重要. 典型例题十一例11 正方形ABCD 与正方形ABEF 所在平面相交于AB ,在AE 、BD 上各取一点P 、Q ,且DQ AP =.求证://PQ 面BCE .分析:要证线面平行,可以根据判定定理,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关键是在平面BCE 中如何找一直线与PQ 平行.可考察过PQ 的平面与平面BCE 的交线,这样的平面位置不同,所找的交线也不同.证明一:如图,在平面ABEF 内过P 作AB PM //交BE 于M , 在平面ABCD 内过Q 作AB QN //交BC 于N ,连结MN .∵AB PM //,∴AEPEAB PM =. 又∵CD AB QN ////,∴BD BQ DC QN =,即BDBQAB QN =. ∵正方形ABEF 与ABCD 有公共边AB , ∴DB AE =.∵DQ AP =,∴BQ PE =. ∴QN PM =.又∵AB PM //,AB QN //, ∴QN PM //.∴四边形PQNM 为平行四边形. ∴MN PQ //. 又∵⊂MN 面BCE , ∴//PQ 面BCE .证明二:如图,连结AQ 并延长交BC 于S ,连结ES .∵AD BS //,∴QBDQQS AQ =. 又∵正方形ABEF 与正方形ABCD 有公共边AB , ∴DB AE =,∵DQ AP =,∴QB PE =.∴QSAQQB DQ PE AP ==. ∴ES PQ //, 又∵⊂ES 面BEC , ∴//PQ 面BEC .说明:从本题中我们可以看出,证线面平行的根本问题是要在平面内找一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此时常用中位线定理、成比例线段、射影法、平行移动、补形等方法,具体用何种方法要视条件而定.此题中我们可以把“两个有公共边的正方形”这一条件改为“两个全等的矩形”,那么题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典型例题十二例12 三个平面两两相交于三条交线,证明这三条交线或平行、或相交于一点.已知:a =βαI ,b =γβI ,c =αγI .求证:a 、b 、c 互相平行或相交于一点.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空间三直线的位置关系,我们可以先从熟悉的两条交线的位置关系入手,根据共面的两条直线平行或相交来推论三条交线的位置关系.证明:∵a =βαI ,b =γβI , ∴β⊂b a 、. ∴a 与b 平行或相交. ①若b a //,如图∵γ⊂b ,γ⊄a ,∴γ//a .又∵c =αγI ,α⊂a ,∴c a //. ∴c b a ////.②若a 与b 相交,如图,设O b a =I ,∴a O ∈,b O ∈.又∵βαI =a ,γβI =b . ∴α∈O ,γ∈O又∵c =γαI ,∴c O ∈.∴直线a 、b 、c 交于同一点O .说明:这一结论常用于求一个几何体的截面与各面交线问题,如正方体ABCD 中,M 、N 分别是1CC 、11B A 的中点,画出点D 、M 、N 的平面与正方体各面的交线,并说明截面多边形是几边形?典型例题十三例13 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AC AB ≠,AE 是ABC ∆的BC 边上的高,DF 是BCD ∆的BC 边上的中线,求证:AE 和DF 是异面直线.证法一:(定理法)如图由题设条件可知点E 、F 不重合,设BCD ∆所在平面α.∴⇒⎪⎪⎩⎪⎪⎨⎧∉∈∉⊂DFE E A DF αααAE 和DF 是异面直线. 证法二:(反证法)若AE 和DF 不是异面直线,则AE 和DF 共面,设过AE 、DF 的平面为β. (1)若E 、F 重合,则E 是BC 的中点,这与题设AC AB ≠相矛盾. (2)若E 、F 不重合,∵EF B ∈,EF C ∈,β⊂EF ,∴β⊂BC .∵β∈A ,β∈D ,∴A 、B 、C 、D 四点共面,这与题设ABCD 是空间四边形相矛盾. 综上,假设不成立.故AE 和DF 是异面直线.说明:反证法不仅应用于有关数学问题的证明,在其他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看一个有趣的实际问题:“三十六口缸,九条船来装,只准装单,不准装双,你说怎么装?” 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可试验做一做. 也许你在试验几次后却无法成功时,觉得这种装法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那么你怎样才能清楚地从理论上解释这种装法是不可能呢?用反证法可以轻易地解决这个问题.假设这种装法是可行的,每条船装缸数为单数,则9个单数之和仍为单数,与36这个双数矛盾.只须两句话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典型例题十四例14 已知AB 、BC 、CD 是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线段,E 、F 、G 分别是AB 、BC 、CD 的中点,求证:平面EFG 和AC 平行,也和BD 平行.分析:欲证明AC //平面EFG ,根据直线和平面平等的判定定理只须证明AC 平行平面EFG 内的一条直线,由图可知,只须证明EF AC //.证明:如图,连结AE 、EG 、EF 、GF . 在ABC ∆中,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 ∴EF AC //.于是AC //平面EFG . 同理可证,BD //平面EFG .说明:到目前为止,判定直线和平面平行有以下两种方法:(1)根据直线和平面平行定义;(2)根据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典型例题十五例15 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P 、Q 分别是ABC ∆和BCD ∆的重心, 求证:ACD PQ 平面//.分析:欲证线面平行,须证线线平行,即要证明PQ 与平面ACD 中的某条直线平行,根据条件,此直线为AD ,如图.证明:取BC 的中点E .∵P 是ABC ∆的重心,连结AE , 则1∶3=PE AE ∶,连结DE , ∵Q 为BCD ∆的重心, ∴1∶3=QE DE ∶, ∴在AED ∆中,AD PQ //.又ACD AD 平面⊂,ACD PQ 平面⊄, ∴ACD PQ 平面//.说明:(1)本例中构造直线AD 与PQ 平行,是充分借助于题目的条件:P 、Q 分别是ABC ∆和BCD ∆的重心,借助于比例的性质证明AD PQ //,该种方法经常使用,望注意把握.(2)“欲证线面平行,只须证线线平行”.判定定理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证明线面平等的方法.根据问题具体情况要熟练运用. 典型例题十六例16 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E 、G 分别是BC 、11D C 的中点如下图. 求证:D D BB EG 11//平面.分析:要证明D D BB EG 11//平面,根据线面平等的判定定理,需要在平面D D BB 11内找到与EG 平行的直线,要充分借助于E 、G 为中点这一条件.证明:取BD 的中点F ,连结EF 、F D 1.∵E 为BC 的中点,∴EF 为BCD ∆的中位线,则DC EF //,且CD EF 21=. ∵G 为11D C 的中点, ∴CD G D //1且CD G D 211=, ∴G D EF 1//且G D EF 1=, ∴四边形G EFD 1为平行四边形,∴EG F D //1,而111B BDD F D 平面⊂,11B BDD EG 平面⊄, ∴11//B BDD EG 平面. 典型例题十七例17 如果直线α平面//a ,那么直线a 与平面α内的( ).A .一条直线不相交B .两条相交直线不相交C .无数条直线不相交D .任意一条直线都不相交解:根据直线和平面平行定义,易知排除A 、B .对于C ,无数条直线可能是一组平行线,也可能是共点线,∴C 也不正确,应排除C .与平面α内任意一条直线都不相交,才能保证直线a 与平面α平行,∴D 正确. ∴应选D .说明: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 典型例题十八例18 分别和两条异面直线平行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 A .一定平行 B .一定相交 C .一定异面 D .相交或异面解:如图中的甲图,分别与异面直线a 、b 平行的两条直线c 、d 是相交关系; 如图中的乙图,分别与异面直线a 、b 平行的两条直线c 、d 是相交关系.综上,可知应选D .说明: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平面、线面平行等基础知识以及空间想象能力. 典型例题十九例19 a 、b 是两条异面直线,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过不在a 、b 上的任一点,可作一个平面与a 、b 平行B .过不在a 、b 上的任一点,可作一个直线与a 、b 相交C .过不在a 、b 上的任一点,可作一个直线与a 、b 都平行D .过a 可以并且只可以作一平面与b 平行解:A 错,若点与a 所确定的平面与b 平行时,就不能使这个平面与α平行了. B 错,若点与a 所确定的平面与b 平等时,就不能作一条直线与a ,b 相交. C 错,假如这样的直线存在,根据公理4就可有b a //,这与a ,b 异面矛盾. D 正确,在a 上任取一点A ,过A 点做直线b c //, 则c 与a 确定一个平面与b 平行,这个平面是惟一的. ∴应选D.说明:本题主要考查异面直线、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等基本概念. 典型例题二十例20 (1)直线b a //,α平面//a ,则b 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2)A 是两异面直线a 、b 外的一点,过A 最多可作___________个平面同时与a 、b 平行. 解:(1)当直线b 在平面α外时,α//b ;当直线b 在平面α内时,α⊂b . ∴应填:α//b 或α⊂b .(2)因为过A 点分别作a ,b 的平行线只能作一条,(分别称'a ,'b )经过'a ,'b 的平面也是惟一的.所以只能作一个平面; 还有不能作的可能,当这个平面经过a 或b 时,这个平面就不满足条件了. ∴应填:1.说明:考虑问题要全面,各种可能性都要想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典型例题二十一例21 如图,α//a ,A 是α的另一侧的点,a D C B ∈,,,线段AB ,AC ,AD 交α于E ,F ,G ,若4=BD ,4=CF ,5=AF ,则EG =___________.解:∵α//a ,ABD EG 平面I α=. ∴EG a //,即EG BD //, ∴FCAF AFBD EG CD BC FG EF AC AF CD FG BC EF +==++===.则9204545=+⨯=+⋅=FC AF BD AF EG . ∴应填:920.说明:本题是一道综合题,考查知识主要有:直线与平面平行性质定理、相似三角形、比例性质等.同时也考查了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练习】1.若直线a 不平行于平面α,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 α内所有的直线都与a 异面;B. α内不存在与a 平行的直线;C. α内所有的直线都与a 相交;D.直线a 与平面α有公共点. 2.已知两个平面垂直,下列命题①一个平面内的已知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的任意一条直线; ②一个平面内的已知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的无数条直线; ③一个平面内的任一条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④过一个平面内任意一点作交线的垂线,则垂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3 B.2 C.1 D.03.空间四边形ABCD 中,若AB AD AC CB CD BD =====,则AC 与BD 所成角为A 、030B 、045C 、060D 、090 4. 给出下列命题:(1)直线a 与平面α不平行,则a 与平面α内的所有直线都不平行; (2)直线a 与平面α不垂直,则a 与平面α内的所有直线都不垂直; (3)异面直线a 、b 不垂直,则过a 的任何平面与b 都不垂直; (4)若直线a 和b 共面,直线b 和c 共面,则a 和c 共面其中错误命题的个数为( ) (A )0 (B ) 1 (C )2 (D )35.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与对角线AC 1异面的棱有( )条 A 3 B 4 C 6 D 8 6. 点P 为Δ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PO ⊥平面ABC ,垂足为O ,若PA=PB=PC ,则点O 是ΔABC 的( ) (A )内心 (B )外心 (C )重心 (D )垂心 7.如图长方体中,AB=AD=23,CC 1=2,则二面角 C 1—BD —C 的大小为( )(A )300 (B )450 (C )600 (D )9008.直线a,b,c 及平面α,β,γ,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若a ⊂α,b ⊂α,c ⊥a, c ⊥b 则c ⊥αB 、若b ⊂α, a//b 则 a//αC 、若a//α,α∩β=b 则a//bD 、若a ⊥α, b ⊥α 则a//b 9.平面α与平面β平行的条件可以是( )A.α内有无穷多条直线与β平行;B.直线a//α,a//βC.直线a α⊂,直线b β⊂,且a//β,b//αD.α内的任何直线都与β平行 10、 a, b 是异面直线,下面四个命题:①过a 至少有一个平面平行于b ; ②过a 至少有一个平面垂直于b ;AB CDA 1B 1C 1D 1③至多有一条直线与a ,b 都垂直;④至少有一个平面与a ,b 都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