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评价指标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2
氧活性污泥性能指标及检测方法、检测记录统计1、掌握活性污泥性能指标的重要性1.1污泥膨胀问题:当废水中的碳水化合物较多,N、P含量不平衡,pH值偏低,氧化沟中污泥负荷过高,溶解氧浓度不足,排泥不畅等易引发丝状菌性污泥膨胀;非丝状菌性污泥膨胀主要发生在废水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较高时。
微生物的负荷高,细菌吸取了大量营养物质,由于温度低,代谢速度较慢,积贮起大量高粘性的多糖类物质,使活性污泥的表面附着水大大增加,SVI值很高,形成污泥膨胀。
针对污泥膨胀的起因,可采取不同对策:由缺氧、水温高造成的,可加大曝气量或降低进水量以减轻负荷,或适当降低MLSS(控制污泥回流量),使需氧量减少;如污泥负荷过高,可提高MLSS,以调整负荷,必要时可停止进水,闷曝一段时间;可通过投加氮、磷肥,调整营养平衡BOD5:N:P=100:5:1;pH值过低,可投加石灰调节;漂白粉和液氯(按干污泥的0.3%~0.6%投加),能抑制丝状菌繁殖,控制结合水性污泥膨胀。
1.2泡沫问题:由于进水中带有大量油脂,处理系统不能完全有效地将其除去,部分油脂富集于污泥中,经转刷充氧搅拌,产生大量泡沫;泥龄偏长,污泥老化,也易产生泡沫。
用表面喷淋水或除沫剂去除泡沫,常用除沫剂有机油、煤油、硅油,投量为0.5~1.5mg/L。
通过增加曝气池污泥浓度或适当减小曝气量,也能有效控制泡沫产生。
当废水中含表面活性物质较多时,易预先用泡沫分离法或其他方法去除。
另外也可考虑增设一套除油装置。
但最重要的是要加强水源管理,减少含油过高废水及其它有毒废水的进入。
(3)污泥上浮问题:当曝气时间过长,在池中发生高度硝化作用,使硝酸盐浓度高,在缺氧区易发生反硝化作用,产生氮气,使污泥上浮;另外,废水中含油量过大,污泥可能挟油上浮。
发生污泥上浮后应暂停进水,打碎或清除污泥,判明原因,调整操作。
污泥沉降性差,可投加混凝剂或惰性物质,改善沉淀性;如进水负荷大应减小进水量或加大回流量;如污泥颗粒细小可降低曝气机转速;如发现污泥腐化,应加大曝气量,清除积泥,并设法改善池内水力条件。
活性污泥的评价指标说明(1)污泥浓度指单位体积混合液含有的悬浮固体量或挥发性悬浮固体量,单位为mg/L 或g/L。
活性污泥法中适宜的污泥浓度一般为2500~4000mg/L。
(2)污泥沉降比SV污泥沉降比(SV)是指将1000mL混匀的曝气池活性污泥混合液倒入1000mL 量筒中,静置沉淀30min。
沉淀污泥所占混合液体积之比为污泥沉降比(%),又称污泥沉降体积(SV30),以"mL/L"表示。
因为污泥沉降30min 后,一般可达到或接近最大密度,所以普遍以此时间作为测定该指标的标准时间。
也可以污泥沉降15min 为准。
污泥沉降比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通过观察污泥沉降比可以发现污泥性状的很多问题,如上清液是否清澈、是否含有难沉悬浮絮体、絮体粒径大小及紧凑程度等。
(3)污泥体积指数SVI污泥体积指数(Sludge Volume Index,SVI)是表示污泥沉降性能的参数。
污泥指数反映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和凝聚、沉降性能。
污泥指数过低,说明泥粒细小、紧密,无机物多,缺乏活性和吸附能力; 指数过高,说明污泥将要膨胀,或已膨胀,污泥不易沉淀,影响对污水的处理效果。
对一般城市污水,在正常情况下,污泥指数一般控制在50~150为宜。
对有机物含量高的废水,污泥指数可能远超过以上数值。
(4)容积负荷每立方米池容积每日负担的有机物量,一般指单位时间负担的五日生化需氧量千克数(曝气池、生物接触氧化池和生物滤池)或挥发性悬浮固体千克数(污泥消化池)。
其计量单位通常以kg/(m3。
d)表示。
用容积负荷来评价生化装置的实际处理负荷及在相同条件下操作管理的优劣是比较简便而直观的。
(5)水力停留时间水力停留时间是指待处理污水在反应器内的平均停留时间,也就是污水与生物反应器内微生物作用的平均反应时间。
因此,如果反应器的有效容积为V(m³),则∶HRT=V/Q(其中V是曝气池池容积,Q 是曝气池进水流量)。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环境工程教研室实验一活性污泥形态及生物相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活性污泥菌胶团和原生动物,掌握用形态学的方法来判别菌胶团的形态、结构,并据此判别污泥的形态;2、掌握识别原生动物的种属以及用原生动物来间接评定活性污泥质量和污水处理效果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活性污泥法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由各种微生物组成混合体——菌胶团,细菌是菌胶团的主体,活性污泥的净化能力和菌胶团的组成和结构密切相关。
活性污泥菌胶团的微生物中除细菌外,还有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多种微生物群体,当运行条件和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原生动物种类和形态亦随之变化。
若游泳型或固着型的纤毛类大量出现时,说明处理系统运行正常。
因此,原生动物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用来指示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状况和处理效果。
通过菌胶团的形状、颜色、密度以及有无丝状菌存在还可以判断有无污泥膨胀的倾向等。
因此用显微镜观察菌胶团是监测处理系统运行的一项重要手段。
三、实验步骤1、调试显微镜。
2、取活性污泥法曝气池混合液一小滴,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如混合液中污泥较少,可待其沉淀后.取沉淀的活性污泥一小滴放在载玻片上;如混合液中污泥较多.则应稀释后进行观察)。
3、盖上盖玻片,即制成活性污泥压片标本。
在加盖玻片时,要先使盖玻片的一边接触水滴,然后轻轻放下,否则会形成气泡、影响观察。
4、把载玻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将标本放在圆孔正中央,转动调节器,对准焦距,进行观察。
5、观察生物相全貌,注意污泥絮粒的大小、结构的松紧程度、菌胶团和丝状菌必立即生长情况,并加以记录和必要的描述,观察微型动物的种类、活动状况。
进一步观察微型动物的结构特征。
如纤毛虫的运动情况、菌胶团细菌的胶原薄厚及色泽、丝状菌菌丝的生长情况等,画出所见原生动物和菌胶团等微生物形态草图。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记录观察所取污泥的形状、结构、有无丝状菌、原生动物的情况。
2、分析环境因素对污泥形态及生物相的影响。
活性污泥的评价指标(1)污泥浓度指单位体积混合液含有的悬浮固体量或挥发性悬浮固体量,单位为 mg/L或 g/L。
活性污泥法中适宜的污泥浓度一般为 2500~4000mg/L。
(2)污泥沉降比SV污泥沉降比(SV)是指将 1000mL混匀的曝气池活性污泥混合液倒入1000mL量筒中,静置沉淀30min。
沉淀污泥所占混合液体积之比为污泥沉降比(%),又称污泥沉降体积(SV30),以"mL/L"表示。
因为污泥沉降 30min 后,一般可达到或接近最大密度,所以普遍以此时间作为测定该指标的标准时间。
也可以污泥沉降 15min 为准。
污泥沉降比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通过观察污泥沉降比可以发现污泥性状的很多问题,如上清液是否清澈、是否含有难沉悬浮絮体、絮体粒径大小及紧凑程度等。
(3)污泥体积指数SVI污泥体积指数(Sludge Volume Index,SVI)是表示污泥沉降性能的参数。
污泥指数反映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和凝聚、沉降性能。
污泥指数过低,说明泥粒细小、紧密,无机物多,缺乏活性和吸附能力;指数过高,说明污泥将要膨胀,或已膨胀,污泥不易沉淀,影响对污水的处理效果。
对一般城市污水,在正常情况下,污泥指数一般控制在 50~150为宜。
对有机物含量高的废水,污泥指数可能远超过以上数值。
(4)容积负荷每立方米池容积每日负担的有机物量,一般指单位时间负担的五日生化需氧量千克数(曝气池、生物接触氧化池和生物滤池)或挥发性悬浮固体千克数(污泥消化池)。
其计量单位通常以kg/(m³·d)表示。
用容积负荷来评价生化装置的实际处理负荷及在相同条件下操作管理的优劣是比较简便而直观的。
(5)水力停留时间水力停留时间是指待处理污水在反应器内的平均停留时间,也就是污水与生物反应器内微生物作用的平均反应时间。
因此,如果反应器的有效容积为V(m³),则∶HRT=V/Q(其中 V 是曝气池池容积,Q 是曝气池进水流量)。
9.6活性污泥耗氧速率及脱氢酶活性测定9.6.1 活性污泥耗氧速率的测定及废水可生化性与毒性的评价9.6.1.1 目的和原理活性污泥的耗氧速率(OUR)是评价污泥微生物代谢活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日常运行中,污泥OUR 值的大小及其变化趋势可指示处理系统负荷的变化情况,并可以此来控制剩余污泥的排放。
活性污泥的OUR若大大高于正常值,往往提示污泥负荷过高,这时出水水质较差,残留有机物较多,处理效果亦差。
污泥OUR值长期低于正常值,这种情况往往在活性污泥负荷低下的延时曝气处理系统中可见,这时出水中残存有机物数量较少,处理完全,但若长期运行,也会使污泥因缺乏营养而解絮。
处理系统在遭受毒物冲击,而导致污泥中毒时,污泥OUR的突然下降常是最为灵敏的早期警报。
此外,还可通过测定污泥在不同工业废水中的OUR值的高低,来判断该废水的可生化性及污泥承受废水毒性的极限程度。
9.6.1.2 材料与器皿(1)电极式溶解氧测定仪(2)电磁搅拌器、充气泵、离心机;(3)恒温室或恒温水浴;(4)BOD测定瓶、烧杯、滴管;(5)0.025M、pH7磷酸盐缓冲液。
9.6.1.3 方法与步骤(1)测定活性污泥的耗氧速率①取曝气池活性污泥混合液迅即置于烧杯中,由于曝气池不同部位的活性污泥浓度和活性有所不同,取样时可取不同部位的混合样。
调节温度至20℃并充氧至饱和。
②将已充氧至饱和的20℃的污泥混合液倒满内装搅拌棒的BOD测定瓶中,并塞上安有溶氧仪电极探头的橡皮塞,注意瓶内不应存有气泡。
③在20℃的恒温室(或将BOD测定瓶置于20℃恒温水浴中),开动电磁搅拌器,待稳定后即可读数并记录溶氧值,整个装置如图5-2所示,一般每隔1分钟读数一次。
④待DO降至1mg/l时即停止整个试验,注意整个试验过程以控制在10~30分钟以内为宜,亦即尽量使每升污泥每小时耗氧量在5—40mg内较宜,若DO值下降过快,可将污泥适当稀释后测定。
⑤测定反应瓶内挥发性活性污泥浓度(MLVSS)。
评价活性污泥的几个指标(1)、MLSS(Mixed Liquid Suspanded Solid)指1L曝气池混合液中所含悬浮固体干重,它是衡量反应器中活性污泥数量多少的指标。
它包括微生物菌体(Ma)、微生物自生氧化产物(Me)、吸附在污泥絮体上不能被微生物所降解的有机物(Mi)和无机物(Mii)。
由于MLSS在测定上比较方便,所以工程上往往以它作为估量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数量的指标。
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希望维持较高的MLSS,以缩小曝气池容积,节省占地和投资,但MLSS浓度也不能过高,否则会导致氧气供应不足。
一般反应器中污泥浓度控制在2000~6000mg/L。
(2)、MLVSS(Mixed Liquid V olatile Suspanded Solid)指1L曝气池混合液中所含挥发性悬浮固体含量,它只包括微生物菌体(Ma)、微生物自生氧化产物(Me)、吸附在污泥絮体上不能被微生物所降解的有机物(Mi),不包括无机物(Mii)。
所以MLVSS能比较确切地反映反应器中微生物的数量。
一般情况下处理生活污水的活性污泥的MLVSS/MLSS比值在0.75左右,对于工业污水,则因水质不同而异,MLVSS/MLSS比值差异较大。
(3)、SV%污泥沉降比,曝气池混合液在量筒中静止30min后,污泥所占体积与原混合液体积的比值。
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30min后,可接近其最大的密度,故在正常运行时,SV%大致反映了反应器中的污泥量,可用于控制污泥排放。
一般曝气池中SV%正常值为20%~30%。
SV%的变化还可以及时反映污泥膨胀等异常情况。
所以SV%是控制活性污泥法运行的重要指标。
(4)、SVI污泥体积指数,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静止沉降后1g干污泥所占的体积,单位为ml/g。
SVI=混合液30min沉降后污泥容积/污泥干重=(SV%×100)/MLSSSVI反映了污泥的松散程度和凝聚性能,SVI过低,说明污泥颗粒细小紧密,无机物多,微生物数量少,此时污泥缺乏活性和吸附能力。
活性污泥性能及数量的评价指标活性污泥性能及数量的评价指标发育良好的活性污泥在外观上呈黄褐色的絮绒颗粒状,也称生物絮凝体,其粒径一般介于0.02—0.2mm之间,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大体上介于20—100cm2/mL之间,含水率在90%以上,比重介于1.002—1.006之间,因含水率不同而异。
活性污泥的固体物质含量尽占1%以下,固体物质有四部分构成,即:1活细胞,在活性污泥中具有活性的一部分;2微生物内源代谢的残留物,这部分无活性,且难于降解;3由原废水挟入,难于生物降解的有机物;4由原废水挟入,附着在活性污泥上的无机物质。
前三类为有机物,约占固体成分的75%—85%。
活性污泥的数量和各项性能的评价可用下列指标表示。
(1)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s英文缩写为MLSS)。
这项指标表示活性污泥在曝气池内的浓度。
包括活性污泥构成的各种物质,即:具有活性的微生物(Ma)只占其中的一部分,因此用MLSS表示活性污泥浓度误差较大。
但考虑到在肯定条件下,MLSS中活性微生物量所占比例较为固定,因此,仍普遍以MLSS值作为表示活性污泥微生物量的相对指标,其单位为mg/L或g/m3表示。
(2)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的浓度(单位为mg/L或g/m3),即:这项指标能够比较精准的表示微生物的数量,但其中仍包括非活性微生物的Me和惰性物质Mi。
因此,仍是活性污泥微生物量的相对指标。
在条件肯定时,MLVSS/MLSS比值较稳定,城市污水的活性污泥介于0.75与0.85之间。
(3)污泥沉降比(SV)污泥沉降比是指将曝气池流出来的混合液在量筒中静置30分钟,其沉淀污泥与原混合液的体积比,以%表示。
正常的活性污泥经30分钟静沉,可以接近它的标准密度。
该指标能够相对地反映污泥浓度和污泥的凝集、沉降性能,用以掌控污泥的排放量和早期膨胀。
本指标测定方法简单易行。
处理城市污水活性污泥的沉降比介于20—30%之间。
沉降比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中的运用研究沉降比是指单位时间内污泥沉降的体积与污水进水量之比,是评价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沉降比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污泥的沉降速度和污泥的固液分离效果,因此研究沉降比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研究表明,适当的提高沉降比可以有效地提高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效果。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通过增加污泥在单元时间内的沉降量,可以加快污泥的沉降速度,从而提高污泥的固液分离效果。
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中,沉降比的增大往往会导致沉淀池中固体颗粒的密度增加,使得污泥更易于沉降和分离。
沉降比的增大还能够减少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中残余污泥的产生,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沉降比的增大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当沉降比过大时,沉降池内产生的水头会增大,导致水的冲击力增加,从而会引起污泥颗粒的破碎和水分的增加,降低沉降效果。
沉降比过大还容易形成对流和泥液混合层,使沉降池内的颗粒悬浮浓度增加,导致固液分离效果下降。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合理控制沉降比,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一般来说,沉降比的取值范围应在1.5~3之间。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调整进水流速、沉降池的长度和宽度等措施来控制沉降比的大小。
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污水水质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沉降剂和药剂,以提高沉降效果。
沉降比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中的运用研究对于提高处理效果、降低能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控制沉降比,可以加快污泥的沉降速度,提高固液分离效果,减少残余污泥的产生,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过大的沉降比会引起一些问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适当的沉降比取值范围。
实验六 污泥沉降比和污泥指数的测定与分析实验(验证)一、实验目的1.掌握表征活性污泥沉淀性能的指标—沉降比和污泥体积指数的测定和计算方法;2.明确沉降比、污泥体积指数和污泥浓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控制的重要意义;3.加深对活性污泥的絮凝及沉淀特点和规律的认识;验证性实验,实验时数可安排为0.2周。
二、实验原理二次沉淀池是活性污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次沉淀池的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处理系统的出水质量和回流污泥的浓度。
影响二次沉淀池沉淀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混合液(活性污泥)的沉降情况。
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用污泥沉降比和污泥指数来表示。
污泥沉降比(Sludge V olume ,SV%)为曝气池出水的混合液在100 mL 的量筒中静置沉淀30 min 后,沉淀后的污泥体积和混合液的体积(100mL )之比值(%)。
污泥体积指数(SVI ),即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30min 静沉后,1g 干污泥所占的容积(以ml 计)。
即:)/(10(g/L)mL/L)(min 3030L mL MLSSSV SVI ⨯==污泥干重后污泥体积混合液静置 (式6.1) 污泥沉降比是评价活性污泥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而且测定方法简单、快速、直观。
当污泥浓度变化不大时,用污泥沉降比可快速反映出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以及污泥膨胀等异常情况。
当处理系统水质、水量发生变化或受到有毒物质的冲击影响或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曝气池中的混合液浓度或污泥指数都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化,单纯地用污泥沉降比作为沉降性能的评价指标则很不充分,因为污泥沉降比中并不包括污泥浓度的因素。
这时,常采用污泥体积指数(SVI )来判定系统的运行情况。
简单地说,污泥体积指数是经30 min 沉淀后的污泥密度的倒数,因此它能客观地评价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和絮凝、沉淀性能,及时地反映出是否有污泥膨胀的倾向或已经发生污泥膨胀。
活性污泥性能及数量的评价指标发育良好的活性污泥在外观上呈黄褐色的絮绒颗粒状,也称生物絮凝体,其粒径一般介于0.02-0.2mm之间,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大体上介于20-100cm2/mL之间,含水率在90%以上,比重介于1.002-1.006之间,因含水率不同而异。
活性污泥的固体物质含量尽占1%以下,固体物质有四部分组成,即:○1活细胞()Ma,在活性污泥中具有活性的一部分;○2微生物内源代谢的残留物()Me,这部分无活性,且难于降解;○3由原废水挟入,难于生物降解的有机物()Mi;○4由原废水挟入,附着在活性污泥上的无机物质()Mii。
前三类为有机物,约占固体成分的75%-85%。
活性污泥的数量和各项性能的评价可用下列指标表示。
(1)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ixed liquor suspendedsolids 英文缩写为MLSS )。
这项指标表示活性污泥在曝气池内的浓度。
包括活性污泥组成的各种物质,即:ii i e a M M M M MLSS +++=具有活性的微生物(Ma )只占其中的一部分,因此用MLSS 表示活性污泥浓度误差较大。
但考虑到在一定条件下,MLSS 中活性微生物量所占比例较为固定,因此,仍普遍以MLSS 值作为表示活性污泥微生物量的相对指标,其单位为mg/L 或g/m 3表示。
(2)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的浓度(单位为mg/L 或g/m 3),即:i e a M M M MLVSS ++=这项指标能够比较准确的表示微生物的数量,但其中仍包括非活性微生物的Me 和惰性物质Mi 。
因此,仍是活性污泥微生物量的相对指标。
在条件一定时,MLVSS/MLSS 比值较稳定,城市污水的活性污泥介于0.75与0.85之间。
(3)污泥沉降比(SV )污泥沉降比是指将曝气池流出来的混合液在量筒中静置30分钟,其沉淀污泥与原混合液的体积比,以%表示。
正常的活性污泥经30分钟静沉,可以接近它的标准密度。
活性污泥评价指标实验活性污泥评价指标实验是用来评估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性能和效果的一种方法。
这些指标通常用于监测和评估活性污泥处理工艺的运行状态、效果、稳定性和污染物去除效率。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活性污泥评价指标以及如何进行评估实验。
常用的活性污泥评价指标包括:COD去除率、氨氮去除率、总磷去除率、溶解氧(DO)、MLSS和MLVSS浓度、污泥容积指数(SVI)、污泥活性氧消耗、SV30指数等。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指标。
首先是COD去除率指标,COD是水体中有机物的重要指标之一、COD 去除率指标的高低可以反映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实验可以通过计算进流水COD浓度和出流水COD浓度的差值,然后除以进流水COD浓度,再乘以100%来计算COD去除率。
其次是氨氮去除率指标,氨氮是指水体中总氨和游离氨的总和。
氨氮去除率是评价活性污泥系统处理氨氮的效果的重要指标。
实验可以通过比较进流水氨氮浓度和出流水氨氮浓度的差值,然后除以进流水氨氮浓度,再乘以100%来计算氨氮去除率。
第三个指标是总磷去除率指标,总磷是水体中溶解性和悬浮性磷的总和。
总磷去除率是评价活性污泥系统处理总磷的效果的重要指标。
实验可以通过比较进流水总磷浓度和出流水总磷浓度的差值,然后除以进流水总磷浓度,再乘以100%来计算总磷去除率。
另外,溶解氧(DO)是评价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指标,反映了水体中氧气的供氧情况。
实验可以通过在进流口和出流口同时安装溶解氧传感器,不断监测进流水和出流水的溶解氧浓度来评估活性污泥系统的供氧能力。
MLSS和MLVSS浓度指标可以反映污泥浓度的变化情况,MLSS是指活性污泥中的固体物质的总浓度,而MLVSS是指活性污泥中的可生物降解物质的浓度。
实验可以通过定期取样,并使用离心机将样品离心来分离固体物质和液相,然后通过称重和测定固体物质的干重来计算MLSS和MLVSS。
污泥容积指数(SVI)是评价活性污泥絮凝性能和沉降性能的重要指标。
活性污泥评价指标实验一、实验目的在废水生物处理中,活性污泥法是很重要的一种处理方法,也是城市污水处理厂最广泛使用的方法。
活性污泥法是指在人工供氧的条件下,通过悬浮在曝气池中的活性污泥与废水的接触,以去除废水中有机物或某种特定物质的处理方法。
在这里,活性污泥是废水净化的主体。
所谓活性污泥,是指充满了大量微生物及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絮状泥粒。
它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和强烈的吸附和氧化能力,沉降性能良好。
活性污泥生长的好坏,与其所处的环境因素有关,而活性污泥性能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为此,水质净化厂的工作人员经常要通过观察和测定活性污泥的组成和絮凝、沉降性能,以便及时了解曝气池中活性污泥的工作状况,从而预测处理出水的好坏。
本实验的目的:1、了解评价活性污泥性能的四项指标及其相互关系;2、掌握SV、SVI 、MLSS、MLVSS 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活性污泥的评价指标一般有生物相、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 )污泥沉降比(SV)污泥体积指数(SVI)和污泥龄(EC)等。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又称混合液污泥浓度。
它表示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质量,由活性细胞(M a),内源呼吸残留的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M e)、入流水中生物不可降解的有机物(M i )和入流水中的无机物(M ii)4部分组成。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表示混合液活性污泥中有机性固体物质部分的浓度,即由MLSS中的前三项组成。
活性污泥净化废水靠的是活性细胞(M a),当MLSS —定时,Ma越高,表明污泥的活性越好,反之越差。
MLVSS 不包括无机部分(M ii),所以用其来表示活性污泥的活性数量上比MLSS 为好,但它还不真正代表活性污泥微生物(M a)的量。
这两项指标虽然在代表混合液生物量方面不够精确,但测定方法简单易行,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示相对的生物量,因此广泛用于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设计、运行。
活性污泥评价指标实验
1. 实验目的:
(1)了解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完成的污泥性状;
、MLSS、SVI)的测定方法。
(2)掌握常规污泥性质(SV
30
2. 实验原理:
活性污泥是人工培养的生物絮凝体,它是由好氧微生物及其吸附的有机物组
成的。
活性污泥具有吸附和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也有些可利用无机物质)的能
力,显示出生物化学活性。
在生物处理废水的设备运转管理中,除用显微镜观察
外,下面几项污泥性质是经常要测定的。
这些指标反映了污泥的活性,它们与剩
余污泥排放量及处理效果等都有密切关系。
SV
通常是描述污泥的沉降性能。
SVI值能较好地反映出活性污泥的松散程30
度(活性)和凝聚、沉淀性能,一般在100左右有为宜。
MLSS描述污泥浓度,跟
活性污泥生长状况和活性有关。
参考污水厂活性污泥培养驯化过程,驯化完结的判断一般以有机物去除率、
活性污泥浓度、污泥沉降比及微型动物情况综合判断。
当有机物(COD)去除率达
>30%, SVI在100左右。
到85%以上,MLSS达到3000mg/L,SV
30
3. 实验设备和试剂
(1)电子天平;
(2)烘箱和干燥皿;
(3)真空过滤装置(布氏漏斗);
(4)定量滤纸;
(5)100mL量筒;
4. 实验步骤
(1) 污泥沉降比SV(%):取混合均匀的泥水混合液100mL置于100mL量筒中,
静置30min后,观察沉降的污泥占整个混合液的比例,记下结果。
(2) 污泥浓度MLSS:就是单位体积的曝气池混合液中所含污泥的干重,实际
上是指混合液悬浮固体的数量,单位为mg/L。
①测定方法
a .将滤纸放在105℃烘箱中干燥至恒重。
b .将该滤纸剪好平铺在布氏漏斗上,称量并记录(W 1)。
c .将测定过沉降比的100mL 量筒内的污泥全部倒入漏斗,过滤(用水冲净量筒,水也倒入漏斗)。
d .将载有污泥的滤纸移入烘箱(105℃)中烘干恒重,称量并记录(W 2)。
②计算 计算污泥浓度:
mg/L)1
2(V W W MLSS -=
式中 W 1——滤纸的净重,mg ;
W 2——滤纸及截留悬浮物固体的质量之和,mg 。
V ——水样体积,本实验为100mL 。
(3)污泥指数SVI 污泥指数全称污泥容积指数,是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 静沉后,1g 干污泥所占的容积(单位为mL/g)。
计算式如下
)g/L ()
mL/L (10(%)MLSS SV SVI ⨯=
5. 实验结果记录
表1
6、数据整理与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SV 30、MLSS 、SVI ),描述实验活性污泥的性质(沉降性能,生长状况等),并判断活性污泥培养、驯化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