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总体设计
- 格式:pptx
- 大小:2.73 MB
- 文档页数:104
第5章总体设计软件总体设计又称概要设计,它的主要任务就是软件结构的设计,为了提高设计的质量,必须根据软件设计的原理改进软件设计。
本章内容主要内容包括:软件总体设计的基本任务,软件设计的基本原理,软件结构以及软件结构设计优化准则,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IDEFO图的设计方法,以及表示软件结构的另一种图形工具——HIPO 图。
5.1 基础知识5.1.1 软件总体设计的基本任务软件总体设计阶段是概要地回答系统应该如何实现。
因此要把握与详细设计的区别。
要完成如下任务。
1.软件系统结构设计按照结构化理论,实现一个系统目标需要程序和数据。
所以必须设计出组成这个系统的所用程序结构和数据库(文件)。
具体方法如下:(1)采用某种设计方法,将一个复杂的系统按功能划分成模块。
(2)确定每个模块的功能。
(3)确定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
(4)确定模块之间的接口,即模块之间传递的信息。
(5)评价模块结构的质量。
2.数据结构及数据库设计在结构化理论软件系统中,尤其是对于大型数据处理的软件系统,除了系统结构设计外,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设计是很重要的。
1)数据结构的设计根据需求分析阶段对系统数据的组成,操作约束和数据之间的描述,确定数据结构特性。
总体设计阶段利用逐步细化的方法对数据结构进行深入的设计。
2)数据库的设计一般的软件系统都有数据的存储,存储要借助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的设计指数据存储文件的设计,设计包括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
3.网络系统设计如果采用的是网络环境,则要进行网络系统的设计。
4.软件总体设计文档总体设计说明书是总体设计阶段结束时提交的技术文档。
按国际GB8576-88《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的规定,软件设计文档可分为“总体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和“数据库数据说明书”。
5. 评审在该阶段,对涉及部分是否完整地实现需求中的功能,性能等要求,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关键的处理及内外部接口定义正确性,有效性以及各部分之间的一致性等,都一一进行评审。
软件工程第五章总体设计在软件工程中,总体设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它就像是为一座大厦绘制蓝图,为后续的详细设计和编码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体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需求分析阶段确定的系统功能和性能要求,设计出软件系统的总体结构。
这包括确定系统由哪些模块组成,以及这些模块之间的关系。
通过合理的总体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靠性。
首先,我们来谈谈模块的划分。
模块是软件系统中具有相对独立功能的单元。
在划分模块时,需要遵循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
高内聚意味着一个模块内部的各个部分紧密相关,共同完成一个明确的功能;低耦合则表示模块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要低,以便于独立开发、测试和维护。
例如,一个在线购物系统可以划分为用户管理模块、商品管理模块、订单管理模块等。
每个模块都有其特定的职责,相互之间通过清晰定义的接口进行通信。
模块的结构也有多种形式,如层次结构、网状结构和混合结构等。
层次结构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它将系统按照功能的层次进行划分,上层模块调用下层模块,形成一个树形的结构。
这种结构清晰明了,易于理解和维护。
网状结构则模块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适用于一些对性能要求较高的系统。
而混合结构则是结合了层次结构和网状结构的特点,根据系统的实际需求进行灵活的设计。
接下来,说说数据结构的设计。
数据结构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在总体设计阶段,需要确定系统中主要的数据结构,如数据库表结构、文件结构等。
对于数据库设计,要考虑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安全性。
合理地设计索引和存储过程,可以提高数据的查询和更新速度。
文件结构的设计则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和访问方式来确定,例如是顺序访问还是随机访问。
在总体设计中,还需要考虑软件的架构风格。
常见的架构风格有客户机/服务器架构(C/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B/S)和分布式架构等。
C/S 架构适用于对性能要求较高、数据处理较为复杂的系统;B/S 架构则具有易于部署和维护的优点,适用于广泛的互联网应用;分布式架构则可以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可靠性,适用于大规模的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