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工程硕士导师信息表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1
追本溯源,雾霾可破——记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张宏亮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中国人》 2020年第21期刘玉杰如果几年前雾霾没有盘踞在大半个中国当“钉子户”,我们也许不会意识到,即使拥有一日千里的科技发展速度,人类知识也仍有不足,大气原本需要更多呵护。
彻底打败大气污染,当然不能靠风,依靠科技力量才是制胜关键。
也因此,越来越多有志于此的科研工作者投身其中。
感受到祖国的召唤,在科研赛道上已先行一步的张宏亮辞去了美国的教职,迅速加入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运用溯源式气象与化学耦合的三维空气质量模型模拟颗粒物在大气中的化学和物理过程,从而研究污染物与气象和气候的相互关系;开发与完善区域空气质量模型,了解不同类型污染物在大气中的生成、传输和沉降等过程及它们对生态环境、人体健康等的影响;运用可反应示踪物技术,通过扩展大气化学机理和气溶胶过程,对大气中的气相污染物和颗粒物进行源解析,为污染控制提供决策建议……张宏亮以自己的所学与科研沉淀加入了这场护卫蓝天的保卫战中。
立身科研,不畏浮云遮望眼哲学有终极三问“你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而对阵科研难题,往往也要从这里追本溯源。
大气污染是什么?可以理解为污染物在空气中,积累到了一定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威胁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现象。
据美国健康效应研究所发布的全球空气状况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因长期暴露于室外和室内空气污染而死于中风、心脏病、肺癌、糖尿病和慢性肺病的人数接近500万。
那么这些污染物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呢?张宏亮耐心地为我们解释道:“它们来源于人类活动和自然活动的排放以及在大气中发生的物理化学过程。
这个过程非常复杂,在环境中只能直接观测到污染物的浓度,想要分析它们的来源则需要了解每一个过程的机理,这就需要进行实验研究。
我们还可以通过模型模拟科学已经认识到的所有过程,运用计算机来细致分析每一个过程。
”大气污染物种类多样,有雾霾的始作俑者PM2.5,还有臭氧、二氧化硫等。
五月环境、力学两系联合“十大歌手”比赛为了响应团委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建设的号召,同时受到系内丰富多彩的团校活动感召,环境系与力学系决定联合举办两系“十大歌手”比赛,旨在弘扬校园高雅而积极向上的娱乐形式,并且加强不同院系之间的互动交流。
经过前期宣传,活动接到了两系同学们
的积极报名。
我们分别邀请了环境系副系
主任,系教工合唱指挥董文博老师、力学
系外事秘书张迪老师,复旦大学
管乐团团长徐灏龙,复旦大学爱
乐协会前会长张立东等专业老
师、同学作为评委。
活动中大家反响热烈。
观众们热情地为场上选手送花送荧光棒,将气氛推向高潮。
全场比赛中气氛最火热的部分集中在比赛第一轮,有些选手登台现场时,学生广场整场爆满,气氛达到了最高潮。
选手们在灯光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留下了宝贵而美好的记忆。
两系同学通过本次比赛加强了互动与交流,打造了良好院系交流新风气。
课题1.一切和再生资源有关的数据和内容,包括现在有回收价值的垃圾有哪些,哪些利润最高,回收流程是什么,回收的厂家是私人还是国有的,离上海近的有哪些,他们的联系方式是什么。
2.生产环保类产品企业——盈利模式是什么,他们现在的状态,尽可能的找下联系方式和地址3.学校——上海有哪些高校有环境工程专业,再生资源专业或者是类似蕊哥的这种社会学专业,是否有这样那样的关系,能否打进去4.收集再生资源的企业——这些企业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得这些可再生垃圾的,现在的状况如何,联系方式(有家JACKY找了介绍给我了,还有SHAWN网上找了一家,我相信应该还有很多吧)5.物业公司——我们的定位目前是高端小区,那相关的物业公司有哪些,大家认为哪些可以接触和尝试攻关的,或者说本身大家有此类资源否6.其他——其他一切你们认为和我们现在项目能够契合的资源和人脉,我都非常欢迎大家能收集起来。
问题一:一切和再生资源有关的数据和内容,包括现在有回收价值的垃圾有哪些,哪些利润最高,回收流程是什么,回收的厂家是私人还是国有的,离上海近的有哪些,他们的联系方式是什么。
答:1.1回收垃圾分两类:电子类(手机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等)生活类(报纸、易拉罐、塑料瓶、外包装等)一般小区里面分开来回收的。
电子类:手机 5元/台笔记本 20元/台主机:20元/台冰箱:30-50元电视机:50-100元显示器:5-15元液晶:10-20元不等。
其中电视机可在家电卖场中回收,可以看的电视机100元,不能看的50元。
需要根据品牌、尺寸、配置等进行个别分析。
周末做了一个实验:搞了4台以前很老旧的手机,准备卖掉,先开出价格10元4台。
然后一番讨价还价后5元/台,一气之下不卖了,回收人员多次敲门最终30元/台可以成交。
(不过最后还是没有成交)上网查了下,手机、电脑等里面含金。
实在点放把火烧了,剩下来的金子也不少。
生活类:塑料瓶:1角/个易拉罐 2角/个报纸(书籍):5角/斤包装袋:不值钱旧衣服:一大堆2元(不值钱)此类回收多为小区驻扎外来人员,与他们竞争:优势:价格公开,回收垃圾所给予的报酬多样化,可以定期的组织.劣势:他们随叫随到,常常驻扎下小区内。
为提⾼博⼠研究⽣招⽣质量,加强综合能⼒的考核,2016年复旦⼤学环境科学与⼯程系针对环境科学和环境⼯程专业,继续试⾏“申请-审核”制。
报考环境管理专业的考⽣须参加统考。
要求考⽣必须在上报名后于10个⼯作⽇内将需要提供的材料与报名材料⼀并寄(送)复旦⼤学环境科学与⼯程系办公室(地址:上海市邯郸路220号,邮编:200433,电话:021-********),信封上注明“2016年博⼠⽣招⽣报名材料”。
1、申请条件 符合《复旦⼤学2016年招收攻读博⼠学位研究⽣简章》上规定的报考条件; 2、报后,必须向环境科学与⼯程系详实提供如下材料: ①考⽣简历(基本情况及从本科学习开始的学习和科研经历); ②⼤学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及⼤学期间学业成绩单(须授课单位盖章); ③硕⼠研究⽣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应届⽣暂缓,先交学⽣证复印件)及硕⼠研究⽣期间学业成绩单(须授课单位盖章); ④全国⼤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证书复印件,以及其他各类外语等级考试证书复印件; ⑤硕⼠学位论⽂全⽂及对论⽂特⾊的⾃我评述(历届⽣,800字); ⑥硕⼠期间⼯作介绍、主要结果和特⾊⾃我评述(应届⽣,800字); ⑦两封具有正⾼职称的专家签字出具的推荐信; ⑧拟攻读博⼠学位的科学研究计划书(不少于2000字); ⑨已获科研成果、发表论⽂、专利的⽬录和复印件; ⑩各类获奖⽬录、获奖证书复印件和内容简介(500字);以及其他可以证明考⽣⽔平的证明⽂件。
3、材料审核 系研究⽣办公室进⾏初审,将符合要求的材料递交系博⼠研究⽣评审专家组审核。
评审专家根据考⽣的学术背景、综合能⼒、专家推荐、拟攻读博⼠学位的科学研究计划等,对考⽣进⾏综合判断,由系研究⽣招⽣领导⼩组讨论确定⾯试名单。
4、专业英语考试 采取⾃主命题考试⽅式,由相关博⼠⽣导师组成命题⼩组,考试时间为3⼩时,满分100分。
考试⽇期与⾯试⽇期相同,具体另⾏通知。
5、⾯试 ⾯试由研究⽣招⽣⼩组考核负责,⾄少三名以上博⼠⽣导师参加,⾯试时间不少于1⼩时。
2022年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监测》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填空题1、空气采样时,常用的布点方法分别是功能区布点法、______、______、______。
2、水质污染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3、采用索氏提取器提取环境样品中的有机污染物时,其优点是______,缺点是______;K-D浓缩器的优点是______。
4、波长、频率、周期、声速之间的关系为______。
5、应用于环境监测的遥感技术包括______遥感、______遥感、______遥感和______遥感。
6、环境监测是通过对______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
7、急性毒性是指______,测定危险废物腐蚀性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______,另一种是______。
8、精密度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表示。
二、判断题9、采集空气样品时只能用直接取样法而不能用浓缩取样法。
()10、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中主要污染物为SO2和颗粒物。
()11、用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硫时,加入氨磺酸钠的作用是消除氮氧化物的干扰。
()12、当水样中S2-含量大于1mg/L时,可采用碘量法滴定测定。
()13、污水中BOD测定时,所用稀释水应含有能分解该污水的微生物。
()14、挥发酚是指沸点低于100℃的酚类化合物。
()[扬州大学2014 年研]15、测定固体废物的pH值时,将各点采集的样品分别测定,然后以平均值表示。
()16、“分贝”(dB)是计算噪声的一种物理量。
()17、在分析测试中,测定次数越多,准确性越好。
()18、酸雨是指pH≤7的一切降水。
()三、选择题19、有关溶液吸收法采集大气样品,()叙述有误。
A.吸收效率与吸收速度有关B.吸收效率与样气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有关C.增大被采气体与吸收液接触面积的有效措施是选用结构适宜的吸收管D.吸收效率与吸收溶液和被采集的污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快慢无关20、利用遥感技术定量提取生态遥感参数不包括()。
环境保护部关于分别授予高翔等71名同志第一批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称号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4.02.18•【文号】环发[2014]26号•【施行日期】2014.02.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环境保护部关于分别授予高翔等71名同志第一批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称号的决定(环发[2014]2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辽河保护区管理局,机关各部门,各部属单位,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根据《环境保护部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选拔培养办法(试行)》,我部组织开展了第一批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的选拔工作。
经组织申报、资格审查、专家评审、结果公示并报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决定授予高翔等19名同志“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领军人才”称号,授予陈操操等52名同志“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青年拔尖人才”称号。
科学技术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利器,是实现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的重要支撑。
希望获得称号的同志以此为新起点,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大力弘扬创新、奉献、团队精神,勇攀科学技术高峰,为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更大贡献。
附件:第一批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入选名单环境保护部2014年2月18日附件第一批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入选名单(按姓名拼音排序)一、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共19名)高翔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系副主任、教授,国家环境保护燃煤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主任高吉喜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郝芳华(女)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教授黄霞(女)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主任李发生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研究员马军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宋永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王桥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王金南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研究员王业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研究员吴丰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研究员,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席北斗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地下水与环境系统工程创新基地首席专家夏光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徐海根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余刚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UNEP-POPs区域中心技术负责人张远航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郑丙辉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周岳溪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研究员二、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青年拔尖人才(共52名)陈操操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陈多宏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冯进军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高级工程师郭观林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郭婉茜(女)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何立环(女)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高级工程师胡京南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霍守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季苏园(女)中国环境出版有限责任公司编辑管理部主任、副编审蒋洪强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研究员鞠勇明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蓝文陆广西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高级工程师李莉(女)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李顺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李轶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李俊峰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刘永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刘保献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刘启贞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刘足根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副研究员龙涛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陆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潘晓勇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彭剑锋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邱兴华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施晓文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万军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研究员王静(女)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王琳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研究员王强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高级工程师王兴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王亚男(女)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环评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王莹莹(女)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志伟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吴烨清华大学国家环境保护大气复合污染来源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席劲瑛清华大学国家环境保护环境微生物利用与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夏天翔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邢德峰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教授杨坤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杨欣(女)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杨崎峰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教授杨文武江苏省泰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高级工程师岳玎利(女)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张峰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高级工程师赵晨曦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赵海珍(女)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高级工程师赵晓丽(女)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赵永刚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周明华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竺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邹长新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刘欣(LIU Xin)社会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学系主任,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理事、社会分层与流动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千人层)。
办公电话:86-21-5566-4224Email:liuxin_at_fudan_dot_edu_dot_cn主要教学及研究兴趣:社会分层、经济社会学、政治社会学、社会研究方法、多元统计分析。
目前组织的科研项目:“我国目前社会阶层状况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社会分层与社会公平”(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公平的制度基础研究”(上海市浦江人才支持计划)。
代表作:2009. “Institutional Basis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 in Transitional China.” in Creating Wealth and Poverty in Post-Socialist China. ed. by Deborah Davis and Wang Feng.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中文版:《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制度基础》,《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5期)。
2007,《中国城市的阶层结构与中产阶层的定位》,《社会学研究》第6期。
2006. “A Power Generation Explana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 inContemporary China.”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Autumn Issue.(中文版:《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多元动力基础——一种权力衍生论的解释》,《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