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学技术奖3项-复旦大学
- 格式:doc
- 大小:202.00 KB
- 文档页数:9
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国家科学技术奖是评选我国科技领域最高荣誉的奖项,每年都会公布新一届的获奖名单。
今年2月9日,我国公布了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获奖名单,其中包括9位科技工作者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一、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科技工作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我国科技领域最高荣誉,其获奖人数在每年的奖项中极为稀缺。
今年有9位科技工作者荣获这一殊荣,分别为:1. 魏铭言,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分子物理化学专家,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 乔羽,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光电功能材料科学家,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3. 廖俊波,曾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现任科技部副部长,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4. 薛其坤,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教授,计算机科学专家,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5. 徐宗本,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量子信息物理学家,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6. 陈存根,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前任董事长,化工工程专家,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7. 王德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计算科学专家,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8. 严建华,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稀土材料化学家,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9. 闫峰,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机械工程学家,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这9位科技工作者的研究领域涵盖了多个学科和领域,他们不仅在学术研究方面有所突破,还在技术创新和应用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二、其他类别获奖科技人员除了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9位科技工作者外,其他奖项的获奖人数也相当可观。
其中包括10位科学大奖获得者、量子通讯卫星工程团队等,他们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在不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国际影响力。
三、挖掘获奖人员的科研历程和贡献想要更好地了解这些获奖科技工作者,深入挖掘他们的科研历程和贡献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今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魏铭言,其成果在实现超长周期的可控高分子链、构建大规模病毒转染车、电化学活性生物材料等方面有着创新性贡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徐建国等团队,在发掘全测面听小波基新方法方面取得的贡献引起了广泛关注。
202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202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来自各领域的杰出科学家和研究团队经过严格评选,成功获得了这一殊荣。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您介绍202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以及他们在科学技术领域所做出的贡献,为您展示当代中国在科技创新上的重要成果。
一、基础科学奖基础科学奖被授予在物理学、化学、数学等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和科研团队。
1. 物理学奖2021年度物理学奖被授予李政道教授和其他研究团队,以表彰他们在量子物理学领域的创新研究。
他们的突破性发现在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为推动量子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化学奖化学奖颁发给在化学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
2021年度化学奖被授予王阳明院士等一批杰出化学家,他们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为可持续能源领域的催化转化做出了重要突破。
3. 数学奖2021年度数学奖被授予在数学研究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和团队。
他们的成果不仅在纯数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应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这一成果为数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技术发明奖技术发明奖被授予在技术创新和工程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
1. 工程技术奖2021年度工程技术奖授予了一批在工程技术领域取得杰出成果的科学家和团队。
他们的成果在交通运输、信息技术、工程建设等领域带来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信息技术奖在信息技术创新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和团队获得了2021年度信息技术奖。
他们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创新研究和应用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支撑。
三、科技进步奖科技进步奖被授予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的个人和团队。
1. 农业科技进步奖2021年度农业科技进步奖颁发给在农业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
高校获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通用项目统计表
来源: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发布时间:
访问次数:893
2014-01-10
【字体:大中小】
注:1、此表中数据仅统计通用项目,按获奖项目总数排序;2、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仅统计了第一完成人所在单位,科技进步奖统计了所有完成单位。
高校获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
来源: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发布时间:
2014-01-10
二等奖36项
高校获201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通用项目)
来源: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发布时间:
访问次数:764
2014-01-10
【字体:大中小】
一等奖1项
二等奖37项
高校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通用项目)
来源: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发布时间:
2014-01-10 访问次数:
599
【
字体:大中小】特等奖1项
一等奖9项
创新团队1个
二等奖83项。
2011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1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项目有很多,以下是其中的一些项目:
1. "无损检测技术与装置",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提出。
该项目主要研究了利用电磁波、超声波等技术,在航空航天和工程中实现对材料和结构的无损检测,为飞机和航天器的维修和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2. "环境友好型建筑材料与结构体系",由清华大学提出。
该项目致力于研发和应用环保型建筑材料和结构体系,通过优化建筑材料的性能和结构设计,减少了建筑物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消耗,推动了建筑业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3. "大型气体涡轮发电机组综合优化与关键技术",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提出。
该项目主要针对大型气体涡轮发电机组的综合优化和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提高了发电机组的效率和可靠性,为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减少碳排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4. "人类遗传疾病诊断与治疗技术",由复旦大学提出。
该项目主要研究了人类遗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通过基因测序和基因编辑等技术手段,为遗传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这些项目在各自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和技术意义,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情况简介2000年度获奖人吴文俊(1919.05~) 男,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袁隆平(1930.09~) 男,杂交水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2001年度获奖人黄昆(1919.09~2005.07) 男,物理学家,生前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
王选(1937.02~2006.02) 男,计算机应用专家,生前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2002年度获奖人金怡濂(1929.09~) 男,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2003年度获奖人刘东生(1917.11~2008.03) 男,地球环境科学专家,生前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王永志(1932.11~) 男,航天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研究员。
2004年度获奖人空缺2005年度获奖人叶笃正(1916.02~) 男,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吴孟超(1922.08~) 男,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教授。
2006年度获奖人李振声(1931.02~) 男,小麦遗传育种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2007年度获奖人闵恩泽(1924.02~) 男,石油化工专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吴征镒(1916.06~) 男,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2008年度获奖人王忠诚(1925.12~2012.09) 男,神经外科专家,生前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教授。
徐光宪(1920.11~) 男,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国家科学技术奖学科类别一、自然科学奖在自然科学领域,国家科学技术奖将授予在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等学科领域取得重要成就的科学家和团队。
这些科学家们通过创新性的研究和突破性的发现,推动了自然科学领域的发展,并对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例如,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荣获了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她发现了青蒿素的抗疟机制,为抗疟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对全球疟疾防治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技术发明奖技术发明奖将授予在工程技术、农业技术、医药卫生技术、信息技术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的科学家和团队。
他们通过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材料,推动了技术和产业的升级,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例如,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陆大道等科学家团队荣获了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们在高铁轨道结构、动态响应和耐疲劳性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提出了高铁轨道组装工艺和耐疲劳设计理论等,为中国高铁建设和运行安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和保障。
三、科技进步奖科技进步奖将授予在产学研结合、技术推广应用、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的科技工作者和领头人。
他们通过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效益,推动了科技创新成果的广泛推广应用,促进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例如,中国科学家丁兆平荣获了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在电磁陆地测量技术及其应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我国资源勘查、地质灾害监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四、国际科技合作奖国际科技合作奖将授予在国际科技合作、跨国科研合作、国际科技交流和科研合作项目中取得重要成就的科学家和团队。
他们通过国际合作,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为我国和世界的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例如,中国科学院院士易中郎荣获了2017年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奖,他在国际科学合作、人才交流、科技创新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并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在科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会评专家(科技进步)2018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初评会议评审专家名单作物遗传育种与园艺组序号姓名工作单位组内职务1邹学校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组长2万建民中国农业科学院副组长3段俊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以下按姓名拼音排序4桂明英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5郝玉金山东农业大学6孔宏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7李润植山西农业大学8李跃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9李正国重庆大学10刘凤之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11吕英民北京林业大学12史益敏上海交通大学13王才林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14文晓鹏贵州大学15姚允聪北京农学院16禹山林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花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7张怀刚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18张正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9张志华河北农业大学20周少川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21朱祝军浙江农林大学林业组序号姓名工作单位组内职务1张守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组长2陈晓阳华南农业大学副组长3高翅华中农业大学副组长4杜春贵浙江农林大学以下按姓名拼音排序5高宝嘉河北农业大学6江波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7蒋齐宁夏农林科学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8蒋志刚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9金昌杰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0柯善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11刘明刚国家林业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12栾庆书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13聂忆黄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14山广茂吉林省林业厅15时君友北华大学16孙宝刚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17王辉民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18徐正会西南林业大学19应浩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20张露江西农业大学21张万军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养殖业组序号姓名工作单位组内职务1陈焕春华中农业大学组长2相建海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组长3陈化兰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副组长4白史且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以下按姓名拼音排序5陈宇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6杜军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7方热军湖南农业大学8李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北京分中心)9励建荣渤海大学10雒秋江新疆农业大学11任军江西农业大学12沙玉圣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3汪秋宽大连海洋大学14危起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15谢金防江西省农业科学院16谢应忠宁夏大学17徐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18徐永平大连理工大学19杨福合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20张耀光西南大学21章超桦广东海洋大学科普组序号姓名工作单位组内职务1苏青中国科学技术馆组长2林金安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副组长3郝振省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组长4范圣玺同济大学以下按姓名拼音排序5黄寰成都理工大学6金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天然林保护管理办公室7柯仲华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8林聚家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9刘杭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有限公司10刘拥军中国印刷博物馆11毛红强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12潘正安化学工业出版社13齐爱民广西民族大学14石磊中国宇航出版有限责任公司15夏冬波合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16尹传红科技日报社17朱进北京天文馆工人、农民技术创新组序号姓名工作单位组内职务1罗维东北京科技大学组长2张洪国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组长3何峰武汉理工大学以下按姓名拼音排序4贾永锋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5焦向东北京石油化工学院6李悦北京工业大学7闵小波中南大学8牛得田中国中车集团公司9彭奇彪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10宋文学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11王习东北京大学12叶旭初南京工业大学13喻乐康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14张大勇中国铁路总公司15张明海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组序号姓名工作单位组内职务1石定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组长2白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组长3耿林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按姓名拼音排序4管欣吉林大学5雷正保长沙理工大学6李开国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7李文广河南省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检测研究院8梁安辉广东工业大学9刘德明华中科技大学10刘正沈阳工业大学11毛明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12徐坤北京邮电大学13易健宏昆明理工大学14张静重庆大学15赵钦新西安交通大学16郑小平清华大学油气工程组序号姓名工作单位组内职务1马永生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组长2胡文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咨询中心副组长3刘扬东北石油大学副组长4柴细元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以下按姓名拼音排序5冯永仁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6郭旭升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分公司7韩作振山东科技大学8胡佳宁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9胡启月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10李克雄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11刘建军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12蒲晓林西南石油大学13王端平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14王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15吴景富中海油能源技术开发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16徐进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17杨勇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18张宁生西安石油大学19周洪波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轻工组序号姓名工作单位组内职务1石碧四川大学组长2吴清平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副组长测中心)3姜风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组长4仇丹宁波工程学院以下按姓名拼音排序5褚庭亮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6范天铭江苏丰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7高德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8高志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9季忠山东大学10林洪中国海洋大学11刘泽生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12齐庆中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13屈凌波洛阳理工学院14孙君社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15王永华华南理工大学16王振宇哈尔滨工业大学17魏华南昌大学18吴国平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19叶建荣沁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喻子达深圳市神州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1郑磊合肥工业大学22周光宏南京农业大学纺织组序号姓名工作单位组内职务1陈文兴浙江理工大学组长2王玉萍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组长3程博闻天津工业大学副组长4陈力群泉州海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按姓名拼音排序5付成彦黑龙江省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6金革浙江古纤道绿色纤维有限公司7李峰成都海蓉特种纺织品有限公司8李琳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9李新奇郑州纺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10林光兴中国针织工业协会11刘玉军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12马咏梅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13梅顺齐武汉纺织大学14苏善珍江苏凯宫机械股份有限公司15孙苏榕北京服装学院16王桦四川省纺织科学研究院17吴英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18朱知辉江苏远大新纺织联合发展有限公司19祝宪民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化工组序号姓名工作单位组内职务1陈建峰北京化工大学组长2钱锋华东理工大学副组长3付贤智福州大学副组长4白国宝山西省煤化工发展促进中心以下按姓名拼音排序5曹义鸣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6查正清北京北矿亿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7房倚天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8何国锋中煤科工清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9胡迁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10林东强浙江大学11刘德华清华大学12卢春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3罗和安湘潭大学14万网胜中国昆仑工程公司15王延吉河北工程大学16许效红山东大学17俞三传浙江理工大学18张光旭武汉理工大学19张书香济南大学20张锁江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1赵河立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22郑继德中化蓝天集团有限公司23宗敏华华南理工大学非金属材料组序号姓名工作单位组内职务1周玉哈尔滨工业大学组长2王玉忠四川大学副组长3胡芝娟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按姓名拼音排序4黄发荣华东理工大学5李斌东北林业大学6刘百宽濮阳濮耐高温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7苏仕健华南理工大学8孙家跃北京工商大学9同继锋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10王惠西北大学11王肇嘉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12谢峻林武汉理工大学13杨辉浙江大学14尤业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5张战营河南理工大学16周健儿景德镇陶瓷学院17朱正吼南昌大学金属材料组序号姓名工作单位组内职务1聂祚仁北京工业大学组长2钱琳昆明贵金属研究所副组长3左良太原科技大学副组长4陈少纯广东省稀有金属研究所以下按姓名拼音排序5陈肖虎贵州大学6崔旭东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7高振民山东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8郭忠诚昆明理工大学9胡永平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10黄波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11李春龙中国钢铁工业协会12廖伍平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13刘清才重庆大学14龙红明安徽工业大学15路贵民华东理工大学16潘冶东南大学17邱仕麟中国铝业郑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18宋克兴河南科技大学19徐光武汉科技大学20叶逢春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1翟启杰上海大学22张伟大连理工大学23赵沛中国金属学会机械组序号姓名工作单位组内职务1蒋庄德西安交通大学组长2陈学东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组长3王德成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副组长4丛建臣天润曲轴股份有限公司以下按姓名拼音排序5董兆伟河北经贸大学6何国旗湖南工业大学7黄筱调南京工业大学8兰凤崇华南理工大学9李冬茹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10刘金水湖南大学11刘志峰合肥工业大学12孟国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13倪涛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14巫世晶武汉大学15谢东钢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16杨育林燕山大学17姚斌厦门大学18赵兵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19周思柱长江大学20邹声勇洛阳矿山机械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1邹胜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22邹小堤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动力电气与民核组序号姓名工作单位组内职务1马伟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组长2樊高定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副组长3陈党慧北京君泰峰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按姓名拼音排序4樊益平国网宁夏电力公司5李红珍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6梁言桥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7卢志刚燕山大学8平银生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阮羚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10宋晓萍湘电风能有限公司11佟义英中国大唐集团公司12汪宁渤甘肃省电力公司风电技术中心13王成山天津大学14王立北京科技大学15王香芳西安西电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16卫志农河海大学17吴杰宁波中策动力机电集团有限公司18吴云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19张晓鲁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20张章奎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1赵洪哈尔滨理工大学22周新雅华东电网有限公司电子与科学仪器组序号姓名工作单位组内职务1尤政清华大学组长2李天初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副组长3李晋闽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副组长4蔡桂喜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以下按姓名拼音排序5丁文武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6董浩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7杜祖亮河南大学8段羽吉林大学9房建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0黄志祥安徽大学11金荣洪上海交通大学12李威中国矿业大学13刘木清复旦大学14彭练矛北京大学15孙伟锋东南大学16汤彬东华理工大学17万青南京大学18薛兵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19杨银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俞建卫合肥工业大学21赵宏西安交通大学22郑宏兴河北工业大学计算机与自动控制组序号姓名工作单位组内职务1陈杰北京理工大学组长2姚郁哈尔滨工程大学副组长3鲍虎军浙江大学以下按姓名拼音排序4曹斌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5陈宝权山东大学6陈荷娟南京理工大学7陈胜勇浙江工业大学8陈左宁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桂卫华中南大学10金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1来智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2李敬兆安徽理工大学13刘雪梅华北水利水电大学14秦小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5舒敏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16王丽娜武汉大学17谢长生华中科技大学18胥布工华南理工大学19薛一平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20叶向东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21于戈东北大学22余正涛昆明理工大学23张志敏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土木建筑组序号姓名工作单位组内职务1丁烈云华中科技大学组长2徐建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组长3郑健国家铁路局副组长4包琦玮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以下按姓名拼音排序5陈湘生深圳大学6陈峥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7杜立群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8方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9高丹盈郑州大学10谷倩武汉理工大学11黄勇苏州科技大学12焦玉勇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3李念平湖南大学14蔺鹏臻兰州交通大学15刘泉声武汉大学16苏蕴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17王俊峰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18王晓初沈阳大学19王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张建仁长沙理工大学21周岱上海交通大学22周建庭重庆交通大学23朱卫中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水利组序号姓名工作单位组内职务1王光谦青海大学组长2陆桂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副组长3周创兵南昌大学副组长4白玉川天津大学以下按姓名拼音排序5曹升乐山东大学6陈洋波中山大学7高印军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8顾洪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9和孙文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10户作亮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11江小兵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12孔宪京大连理工大学13雷刚旭四川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 四川省水环境监测中心 )14李里辽宁省水文局15潘江洋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6苏加林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17苏茂林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18向建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19湛正刚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张华庆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21张永祥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一组序号姓名工作单位组内职务1杜彦良石家庄铁道大学组长2吴光辉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组长3曹亚东上海公路桥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按姓名拼音排序4方守恩同济大学5高晓光西北工业大学6何东坡东北林业大学7刘家镇中国公路学会8吕小平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9荣建北京工业大学10孙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公司11王鹤荀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12王坚中国民用航空西南地区管理局13王元战天津大学14吴仁彪中国民航大学15吴伟仁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16姚令侃西南交通大学17叶春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18张卫华合肥工业大学19郑丽丽清华大学20周焕德上海邮政科学研究院21周黎中国铁路总公司22朱春玲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3朱中海信集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二组序号姓名工作单位组内职务1宁滨北京交通大学组长2张进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组长3潘新祥大连海事大学副组长4陈辉武汉理工大学以下按姓名拼音排序5侯卫星国家铁路局6雷晓燕华东交通大学7李高鹏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8刘玺斌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9彭文盛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10邱志明海军装备研究院11王玉泽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12王志平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13杨志刚同济大学14于飞哈尔滨工程大学15张新宁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16朱国志武汉铁路局标准计量与文体科技组序号姓名工作单位组内职务1蒲长城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组长2刘大庆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副组长3赵波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副组长4陈传夫武汉大学以下按姓名拼音排序5樊冬温国家林业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6范顺科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7付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8龚德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9姜中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10林振强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11庞永超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12苏伯民敦煌研究院13汤雄湖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14王健天津体育学院15王静怡中国纺织机械协会16许增德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局)17杨明吉林体育学院18周铁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19周晓明江苏信息网络中心(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20周志权广西壮族自治区计量检测研究院21庄希琛陕西科技大学环境保护组序号姓名工作单位组内职务1贺泓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组长2王连军南京理工大学副组长3陈建孟浙江工业大学以下按姓名拼音排序4陈祥伟东北林业大学5程迪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6丁琼环境保护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7方振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8傅德黔中国环境监测总站9胡维平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10胡筱敏东北大学11姜栋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12雷加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13李何辽宁省环境规划院有限公司14梁鹏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15彭文启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16邵春岩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17慎义勇深圳市深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18王百田北京林业大学19王桥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20王亦宁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21肖学智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22叶代启华南理工大学。
全国排名前十大学全国排名前十大学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逐渐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与投入。
近年来,国内不少高校在各个领域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和进步,同时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不少贡献。
在国内高校中,哪些学校是全国排名前十的?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1.清华大学清华大学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是我国著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之一,也是全球最为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
其学科涵盖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学等多个领域,并涌现出了许多诺贝尔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等学术界精英。
2.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是我国历史悠久、综合实力强大的大学之一,多个学科在全国和世界范围内排名靠前。
其数学、物理学、人文学科、社会科学等方面都有很强的实力。
不少著名学者和政治家毕业于此,如胡适、鲁迅、周恩来等。
3.复旦大学作为中国最顶尖的大学之一,复旦大学在各个学科中都具有很强的综合实力。
在理工、文科、医学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其国际学生数量也位居全国前列。
4.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是中国最顶尖的研究型大学之一,也是全球一流大学。
其工程、服务贸易、交通、信息与电子、医学等领域的研究在国际范围内都享有较高声誉,是国内许多优秀科技人才和创业者的摇篮。
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培养高层次科学技术人才为目标,是中国高等教育中的中坚力量,拥有强大的综合实力和很高的国际影响力。
其拥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多个国家高端科学机构,以及多个国际先进的研究中心。
6.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是我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具有相当高的国际知名度。
其工科、理科等领域在国内和外国都有良好的声誉和影响。
近年来其还积极推进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的改革,充分发挥其学科交叉和科技成果工程的基础研究优势。
7.南京大学南京大学是中国首批著名大学之一,其在文史、理工等多个领域都有深厚的实力,是培养文化、科技和管理人才的重要人才供应机构之一。
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提名出炉3月23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发布第89号公告: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已结束,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对形式审查合格的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269项、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240项以及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763项予以受理,专用项目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形式审查不合格项目45项不予受理,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3项,技术发明奖8项(通用项目7项,专用项目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34项(通用项目30项,专用项目4项)。
从2017年开始,国家科技奖试行授奖数量总额控制,将自然科学奖数量控制在45项左右,技术发明奖数量控制在65项左右,三大奖总数不超过300项。
这也意味着受理项目最终仅有20%左右能够获奖。
根据往年国家科技奖的评奖流程,2018年国家科技奖的初评结果将在6月底揭晓,2019年初正式公布获奖名单。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材料领域的详细名单: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受理项目-材料科学组序号项目名称(第一)完成单位提名专家(第一完成人)1基于纳米热力学的吸附材料表面能/吸附能调控研究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武晓雷、李元元、成会明2定向碳纳米管的可控生长与宏量制备原理华东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清华大学钱旭红、彭孝军、岳光溪3聚合物-无机杂化胶体复合微球的设计制备及其组装与性能浙江大学、上海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杨德仁、孙晋良、解孝林4聚变堆金属材料氢致起泡机制与控制方法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段文晖、龚新高、郭林5应力腐蚀基础理论研究及在工程中的成功应用西北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李贺军、贾金锋、温维佳6高效有机光电材料设计及界面调控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王利祥、马於光、陈立东7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结构新颖的外场作用响应特性及机理研究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范守善、高鸿钧、包信和8纤维状光伏及能量存储器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周其凤、石高全、胡文平9面心立方及相关材料弹塑性行为与原子层次机理北京工业大学韩晓东10新型实用化超导材料的制备科学与性能研究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马衍伟11多功能稀土发光材料的可控合成,性能调控及应用基础研究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林君12限域反应构建晶态氧化物能量转换材料及调控机制华东理工大学李春忠13石墨烯微结构调控及其表界面效应研究上海大学吴明红14秉承自然生物精细构型的遗态材料上海交通大学张荻15组分间强耦合作用的构建及其在石墨烯基能源杂化材料中的应用南京理工大学汪信16平面三角构型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的结构设计与生长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叶宁17微孔有机聚合物构建新策略及其应用华中科技大学谭必恩18基于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调控与器件设计中山大学童叶翔19生物医用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形状记忆功能调控及其机理西南交通大学周绍兵20金属材料非平衡相变的热-动力学协同效应与调控西北工业大学刘峰21功能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多级构筑与性能定制研究北京科技大学王戈22一维氧化锌的界面调控及其应用基础研究北京科技大学张跃23生物医用功能材料武汉大学张先正24稳定纳米结构金属及其优异性能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卢柯25功能纳米颗粒与微/纳结构阵列的制备及其器件性能研究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蔡伟平26带共轭侧链的聚合物给体和茚双加成富勒烯受体光伏材料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李永舫27原位电镜纳米表征方法及其材料科学应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白雪冬28低维材料和器件的加工与新奇物理特性研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顾长志29石墨烯结构及物性调控研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张广宇30块体非晶合金的结构与强韧化研究北京科技大学吕昭平31低导热陶瓷的材料设计与热物理性能清华大学潘伟32新型结构碳基复合材料形成机理及电化学行为的原位电子显微学研究太原理工大学许并社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受理项目目录-材料与冶金组序号项目名称(第一)完成单位提名专家(第一完成人)1大尺寸高性能激光偏振薄膜元件成套制备工艺技术及应用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曦、张维岩、罗先刚2叠层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材料、结构及其制备技术苏州大学、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李述汤、邱勇、黄乃正3聚合物搪塑成型成套技术及装备研发大连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蹇锡高,张希,谢在库4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关键技术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屠海令,徐红星,刘云圻5微波与光通信旋磁集成材料与元器件技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汪卫华6复杂组分战略金属再生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北京科技大学张深根7高精度宽带钢冷轧机板形智能测控系统燕山大学刘宏民8空间碎片与高能粒子探测和防护关键材料及应用燕山大学刘日平9新型亚稳金属材料制备技术及应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张海峰10新型抗高温氧化耐热疲劳热作模具钢及强韧化关键技术吉林大学姜启川11新型高强、高韧稀土镁合金研发及关键工程技术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孟健12金属熔体中夹杂物和气泡高效电磁净化技术与装备上海大学任忠鸣13高性能铝合金架空导线材料与应用上海交通大学孙宝德14浮法在线高效制备氧化物功能薄膜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浙江大学韩高荣15锂矿石提锂制备系列高纯锂盐新工艺江西赣锋锂业股份有限公司李良彬16超宽密度分布、复杂变化梯度材料的模块化制备技术及其工程应用武汉理工大学沈强17大型复杂薄壁轻合金结构件真空增压精铸技术西北工业大学介万奇18磁共振成像仪用超导线材制备技术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张平祥19基于湿法凹凸棒石高值利用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王爱勤20压水堆核电高温高压水环境材料损伤关键测试技术及成套装备与应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韩恩厚21基于M3组织调控的钢铁材料基础理论研究与高性能钢技术钢铁研究总院董瀚22特种工程塑料PA10T聚合新技术-固相悬浮聚合技术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黄险波23环保用多孔炭微结构调控及其织物立式炭化活化一体化生产技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吴明铂24大尺寸、高均匀、近净成型红外玻璃工程化制备成套技术与典型应用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祖成奎25环境友好无钒稀土基脱硝催化剂技术及产业化应用南京工业大学祝社民26生态环保微生物矿化胶凝材料和功能性混凝土及其应用东南大学钱春香27基于硫磷混酸协同浸出的钨冶炼新技术中南大学赵中伟28氧化铝微扰动平推流晶种分解新技术及其应用贵州理工学院苏向东29X70HD大应变管线钢管及应用关键技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吉玲康30低成本多晶硅生产关键技术与应用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严大洲31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及应用清华大学韩敏芳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受理项目目录—非金属材料组序号项目名称(第一)完成单位提名专家(第一完成人)1大型乙烯及煤制烯烃装置成套工艺关键助剂技术与应用北京斯伯乐科学技术研究院刘宽胜2聚丙烯高性能化技术及其在汽车轻量化上的应用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杨桂生3高效光学功能薄膜关键技术及其应用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戴宁4高性能聚乙烯醇产业化关键技术及产品功能化应用安徽皖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吴福胜5高纯单晶硅生长炉用热场部件制备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中南大学廖寄乔6高强超薄浮法铝硅酸盐屏幕保护玻璃规模化生产成套技术与应用开发东旭集团有限公司任书明7基于单芯片技术的全光谱白光照明材料和器件的研发以及产业化大连路明发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肖志国8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用高安全功能隔膜的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厦门大学赵金保9外墙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断热节能复合板块墙体成套技术西北民族大学曹万智10建筑固体废物资源化共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同济大学肖建庄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受理项目目录—金属材料组序号项目名称(第一)完成单位提名专家(第一完成人)国产非晶带材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开发及工程化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周少雄2高热强性热轧无缝钢管精细组织控制技术与应用天津大学刘永长3绿色高服役安全桥梁钢创新型制造体系及技术引领型应用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王义栋4核反应堆安全壳、核岛及常规岛系列用钢的研制与开发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王勇5天然气开采用耐蚀合金管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张忠铧超高强度钢丝微结构调控机制及产业化关键技术南京林业大学蒋建清7稀土永磁材料防腐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王向东8碳酸稀土结晶新方法及抛光材料绿色制造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南昌大学李永绣9超低硫冶炼关键技术及在特殊品种钢中的应用武汉科技大学陈奎生10大型高效环保捣固焦炉机械成套设备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李文峰11高世代声表面波材料与滤波器产业化技术清华大学潘峰12炼铁全流程铁矿石评价体系构建及难处理矿高效利用重庆大学白晨光13清洁高效炼焦技术与装备的开发及应用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戴成武14超纯净高稳定性轴承钢关键技术创新与智能平台建设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钱刚15超大型水电站用金属结构关键材料成套技术开发应用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周德光16金属表面缺陷在线检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北京科技大学徐科17清洁兰炭-金属镁规模化联产技术与应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兰新哲18锌清洁冶炼与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和装备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蒋开喜19新型稳流保温铝电解槽节能技术开发及推广应用中国铝业郑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史志荣20600kA级超大容量铝电解槽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应用东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吕定雄21电子废弃物绿色循环关键技术及产业化中南大学郭学益22大容量矿热炉生产低硼磷工业硅关键技术及应用昆明理工大学马文会23多形态钴资源高效绿色制造锂电材料关键技术及产业示范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陈雪华24高效节能强化平行流电解技术及产业化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周松林25三代7000系航空铝合金预拉伸厚板/超厚板工业化制造技术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熊柏青26具有桩钉效应铁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及产业化广东省材料与加工研究所郑开宏27高性能稀土汽车催化剂/器制备及应用天津大学沈美庆28高性能特种金属线材制品关键技术与产业化法尔胜泓昇集团有限公司刘礼华各高校材料领域受理情况清华大学8北京科技大学5上海大学3西北工业大学3上海交通大学3天津大学3中南大学3大连理工大学2华东理工大学2浙江大学2华中科技大学2武汉大学2燕山大学2吉林大学2复旦大学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香港科技大学1北京大学1北京工业大学1南京理工大学1中山大学1西南交通大学1太原理工大学1苏州大学1香港中文大学1武汉理工大学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1南京工业大学1东南大学1贵州理工学院1厦门大学1西北民族大学1同济大学1南京林业大学1南昌大学1武汉科技大学1重庆大学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昆明理工大学1从受理名单来看,材料领域总共受理101项,其中中科院系统最多,作为第一或共同参与项目达到了20项,而清华大学作为高校之首,仅材料一个方向就受理了8项之多,紧随其后的北京科技大学也以5项的受理项目遥遥领先,另外上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中南大学也都受理了三项。
2009年度光荣册一、国家科学技术奖(4项)
二、上海市科学技术奖(25项)
三、上海市科技功臣中山医院:陈灏珠教授
四、上海市国际合作奖
蒋家琪(美籍),(国内合作者:眼耳鼻喉科医院王正敏教授) 五、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7项)
六、中华医学奖(7项)
七、中华预防医学奖(3项)
八、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化学系赵东元教授
九、第十一届上海市科技精英
中山医院樊嘉教授
生命学院金力教授
化学系陈芬儿教授
数学学院郭坤宇(提名奖)
十、第七届上海医学科技奖(11项)
十一、明治乳业生命科学奖(7项)
十二、上海药学科技奖
十三、中国发明协会第五届“发明创业奖”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陈建民教授
十四、全国生物制药信息中心、医药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科学技术奖
十五、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8项)
十六、第四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
十七、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第三完成单位)
十八、上海市科技奖励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复旦大学
十九、上海市科技奖励与成果管理先进个人科技处李高平
二十、第四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先进集体复旦大学技术转移中心
二十一、上海高校技术合同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科技处地方与企业合作办公室
二十二、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复旦大学技术转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