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价类划分法NextDate2011927.doc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2
等价类划分法的划分原则
等价类划分法是一种测试用例设计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将测试空间划分为若干个等价类,从而减少测试用例的数量,提高测试效率。
等价类划分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依据输入数据的特征进行分类:在程序的输入端,根据输入数据的特征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等价类。
例如,对于一个数字加减运算的程序,可以将输入数据分为整数、分数、小数等等价类。
2. 尽可能划分为多个等价类:在划分等价类时,尽可能划分为多个等价类,以减少测试用例的数量。
例如,对于一个数字加减运算的程序,可以将其划分为整数加减、分数加减、小数加减等多个等价类。
3. 确保每个等价类包含相同的数据范围:在划分等价类时,需要确保每个等价类包含相同的数据范围。
例如,对于一个数字加减运算的程序,整数加减和小数加减的等价类需要包含所有的整数和小数数据。
4. 尽量避免划分过多的等价类:在划分等价类时,需要尽量避免划分过多的等价类。
例如,对于一个数字加减运算的程序,可以将其划分为整数加减、分数加减、小数加减等多个等价类,但是如果将等价类过多地划分,会增加测试用例的数量,降低测试效率。
5. 根据等价类的特点设计测试用例:在划分等价类后,需要根据等价类的特点设计测试用例。
例如,对于整数加减的等价类,可以设计一些整数之间的加减测试用例;对于小数加减的等价类,可以设
计一些小数之间的加减测试用例。
总结起来,等价类划分法是一种有效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减少测试用例的数量,提高测试效率。
在划分等价类时,需要根据程序的特点和输入数据的特征进行分类,以确保每个等价类包含相同的数据范围,并且尽量避免划分过多的等价类。
等价类划分法测试用例等价类划分法是一种常用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它将输入数据分成若干等价类,每个等价类中的数据在被测试程序中的处理是一样的。
通过设计测试用例覆盖不同的等价类,可以最大程度地覆盖被测程序的各种情况,提高测试效率。
在设计测试用例时,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有效等价类:每个有效等价类包含被测试程序能够接受的有效输入数据。
例如,对于一个需要输入年龄的程序,可以将年龄从0到150划分为一个有效等价类,因为这个范围内的年龄都是可接受的有效输入。
2.无效等价类:每个无效等价类包含被测试程序不能接受的输入数据。
例如,对于一个需要输入性别的程序,将性别划分为男和女两个有效等价类,其他任何值都可以认为是一个无效等价类。
3.边界等价类:边界等价类是指等价类的边界情况,通常会包含边界值以及边界值的前后一个值。
例如,对于一个需要输入年龄的程序,边界等价类可以是(-1, 0, 1),(149, 150, 151),这样可以覆盖到边界情况。
下面我将以一个简单的登录系统为例,来详细介绍等价类划分法的测试用例设计。
假设登录系统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验证登录是否成功。
1.有效等价类:-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有效的:例如,用户名为"admin",密码为"123456"。
-用户名是有效的,但密码是无效的:例如,用户名为"admin",密码为"abcde"。
-用户名是无效的,但密码是有效的:例如,用户名为"guest",密码为"123456"。
2.无效等价类:-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无效的:例如,用户名为"abcde",密码为"abcde"。
-用户名是无效的,密码是有效的:例如,用户名为"abcde",密码为"123456"。
-用户名是有效的,密码是无效的:例如,用户名为"admin",密码为"abcde"。
1.等价类划分法等价类划分是一种典型的黑盒测试方法,使用这一方法时,完全不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只依据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设计测试用例。
等价类划分方法把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即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然后从每一部分中选取少数有代表性的数据做为测试用例。
使用这一方法设计测试用例要经历划分等价类(列出等价类表)和选取测试用例两步。
2.划分等价类: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
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露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并合理地假定:测试某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于对这一类其它值的测试,因此,可以把全部输入数据合理划分为若干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作为测试的输入条件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测试数据取得较好的测试结果。
等价类划分可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等价类的划分有两种不同的情况:①有效等价类:是指对于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说,是合理的,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
利用有效等价类可检验程序是否实现了规格说明中所规定的功能和性能。
②无效等价类:是指对于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说,是不合理的,无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
对于具体的问题,无效等价类至少应有一个,也可能有多个。
在设计测试用例时,要同时考虑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的设计。
3.划分等价类的标准:1)完备测试、避免冗余;2)划分等价类重要的是:集合的划分,划分为互不相交的一组子集,而子集的并是整个集合;3)并是整个集合:完备性;4)子集互不相交:保证一种形式的无冗余性;5)同一类中标识(选择)一个测试用例,同一等价类中,往往处理相同,相同处理映射到"相同的执行路径".4.划分等价类的原则。
(1) 如果输入条件规定了取值范围,或值的个数,则可以确立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两个无效等价类。
例如,在程序的规格说明中,对输入条件有一句话:“…… 项数可以从1到999 ……”则有效等价类是“1≤项数≤999”两个无效等价类是“项数<1”或“项数>999”。
软件测试中等价类划分方法《软件测试中等价类划分方法,包教包会!》嘿,朋友!今天我要跟你唠唠软件测试里超有用的等价类划分方法。
这可是个能让咱们在软件测试里如鱼得水的秘籍,学会了它,你就像是软件世界里的福尔摩斯,能快速找出那些隐藏的小毛病!首先呢,咱们得搞清楚啥是等价类。
你就把它想象成一群差不多的“小伙伴”。
比如说,一个输入框要求输入年龄,规定是 18 到 60 岁,那 18 到 60 岁里的任何一个数字,就像是一伙儿关系好的“小伙伴”,都属于有效等价类。
而小于 18 岁和大于 60 岁的数字呢,就是另外一伙“调皮捣蛋”的无效等价类。
那怎么划分这些等价类呢?别急,听我慢慢说。
第一步,确定输入条件。
这就好比你要搞清楚是在给啥样的“小盒子”装东西。
比如说,还是那个年龄输入框,输入条件就是年龄的数值范围。
第二步,划分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这时候,你得有点“火眼金睛”。
像刚才说的年龄,有效等价类就是 18 到 60 岁之间的整数。
无效等价类呢,小于 18 岁的整数,大于 60 岁的整数,还有非整数,比如小数、字母啥的。
第三步,给每个等价类编号。
这就像是给每个“小伙伴队伍”起个名字,方便咱们后面管理和调用。
比如说,有效等价类叫“靠谱小队 1 号”,无效等价类叫“调皮小队 2 号”。
第四步,设计测试用例。
这可是关键的一步!你得从每个等价类里挑出代表来“参加测试”。
比如说从“靠谱小队 1 号”里选个 30 岁,从“调皮小队 2 号”里选个 15 岁。
我跟你说,我之前有一次做测试,就因为等价类没划分好,那叫一个惨啊!找了半天的问题,结果发现就是最开始的等价类划错了,白忙活一场,累得我像只蔫了的茄子。
咱们再总结一下哈,先确定输入条件,然后划分有效和无效等价类,接着编号,最后设计测试用例。
按照这几步走,软件测试中的等价类划分就不在话下啦!你可别觉得这方法难,多练几次,你就会发现,这简直就是小菜一碟!等你熟练掌握了,不管遇到啥软件测试,你都能轻松应对,找出那些隐藏的小 bug,让软件变得乖乖听话!好啦,朋友,赶紧去试试这个等价类划分方法吧,祝你在软件测试的世界里大显身手!。
等价类划分法的步骤
等价类划分法是一种测试用例设计技术,它将测试数据划分为相互等价的类别,以便尽可能少地测试覆盖所有可能的输入和输出。
以下是等价类划分法的步骤:
1. 确定输入和输出变量:首先,需要明确需要测试的输入和输出变量。
这些变量可以是任何类型,例如整数、字符串、日期等。
2. 确定可能的输入值:接下来,需要确定每个输入变量的可能取值。
这可以通过查看系统规范、用户需求或开发文档来完成。
3. 划分等价类:在此步骤中,需要将每个输入变量的可能取值划分为等价类。
等价类是一组具有相同测试行为的输入值。
4. 确定代表输入值:为每个等价类选择代表性输入值。
代表性输入值应该能够代表其等价类中的所有输入值,并覆盖尽可能多的测试情况。
5. 编写测试用例:使用代表性输入值和预期输出值,编写测试用例。
确保测试用例覆盖了每个等价类中的所有测试情况。
6. 执行测试用例:执行测试用例并记录测试结果。
如果测试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则测试用例为通过,否则为失败。
7. 重复步骤4至6:对于每个输入变量,重复步骤4至6,以确保覆盖了所有等价类。
通过以上步骤,等价类划分法可以帮助测试人员设计出简洁、高效的测试用例,从而提高软件测试的质量和效率。
- 1 -。
实例介绍等价类划分法在软件测试的活动中,穷尽法无疑是最安全最保险的一种方法,但也是成本代价高到不可能实现的一种方法,或许一个软件的所有输入和操作还没有穷尽完,这个软件都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甚至测试人员都要老死了。
所以,前辈们为我们准备了等价类划分法,该方法是指将输入划分为若干集合,每个集合表示效果相同的一类,在测试时只需从每个集合中抽取一个即可测试出被测软件对于该集合所有输入的表现,以便于我们能够以最小的代价完成最有效的测试。
何谓等价类?某些数据的集合,该集合内的每个数据都是等效的,那么可以将该集合视为等价的一类。
何谓等效?对于计算机软件而言,即对于数据的处理过程以及处理结果都完全一致。
处理结果完全一致很容易理解,处理过程还要完全一致吗?我们举个例子来说吧,比如判断某年是否是闰年,闰年的计算方法是公元纪年的年数可以被四整除,即为闰年;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为平年;被100整除也可被400整除的为闰年。
那么虽然1900和1991年都是平年,但却不能将其简单视为等价类,因为1991不可被4整除、不可被100整除、不可被400整除,而1900,可被4整除、可被100整除、不可被400整除,无论程序如何编写,他们都会经过不同的判断逻辑,只测其中一个时,就无法覆盖到其他的判断语句,所以,划分等价类时,应掌握必须使同类数据的处理过程及处理结果完全一致的大原则。
等价类分为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有效等价类就是由那些对程序的规格说明有意义的、合理的输入数据所构成的集合;无效等价类就是那些对程序的规格说明不合理的或无意义的输入数据所构成的集合。
划分等价类时,除了应掌握必须使同类数据的处理过程及处理结果完全一致的大原则外,针对于以下场景相应的划分原则可供参考:1、当输入条件规定了取值范围时,则可以确立取值范围内为有效等价类,范围外为无效等价类。
(如成年人每分钟心跳60-100之间为正常)2、当输入条件规定了个数(或次数)范围时,则可以确立取值范围内为有效等价类,范围外为无效等价类。
等价类划分方法·边界值分析方法·错误推测方法·因果图方法等价类划分:是把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即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子集),然后从每一个子集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该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常用的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1) 划分等价类: 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露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并合理地假定:测试某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于对这一类其它值的测试.因此,可以把全部输入数据合理划分为若干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作为测试的输入条件,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测试数据.取得较好的测试结果.等价类划分可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有效等价类:是指对于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说是合理的,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利用有效等价类可检验程序是否实现了规格说明中所规定的功能和性能.无效等价类:与有效等价类的定义恰巧相反.设计测试用例时,要同时考虑这两种等价类.因为,软件不仅要能接收合理的数据,也要能经受意外的考验.这样的测试才能确保软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2)划分等价类的方法:下面给出六条确定等价类的原则.①在输入条件规定了取值范围或值的个数的情况下,则可以确立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两个无效等价类.②在输入条件规定了输入值的集合或者规定了“必须如何”的条件的情况下,可确立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③在输入条件是一个布尔量的情况下,可确定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④在规定了输入数据的一组值(假定n个),并且程序要对每一个输入值分别处理的情况下,可确立n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⑤在规定了输入数据必须遵守的规则的情况下,可确立一个有效等价类(符合规则)和若干个无效等价类(从不同角度违反规则).⑥在确知已划分的等价类中各元素在程序处理中的方式不同的情况下,则应再将该等价类进一步的划分为更小的等价类.3)设计测试用例:在确立了等价类后,可建立等价类表,列出所有划分出的等价类:输入条件有效等价类无效等价类... ... ...... ... ...然后从划分出的等价类中按以下三个原则设计测试用例:①为每一个等价类规定一个唯一的编号.②设计一个新的测试用例,使其尽可能多地覆盖尚未被覆盖地有效等价类,重复这一步.直到所有的有效等价类都被覆盖为止.③设计一个新的测试用例,使其仅覆盖一个尚未被覆盖的无效等价类,重复这一步.直到所有的无效等价类都被覆盖为止.边界值分析法边界值分析方法是对等价类划分方法的补充.(1)边界值分析方法的考虑:长期的测试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大量的错误是发生在输入或输出范围的边界上,而不是发生在输入输出范围的内部.因此针对各种边界情况设计测试用例,可以查出更多的错误.使用边界值分析方法设计测试用例,首先应确定边界情况.通常输入和输出等价类的边界,就是应着重测试的边界情况.应当选取正好等于,刚刚大于或刚刚小于边界的值作为测试数据,而不是选取等价类中的典型值或任意值作为测试数据.(2)基于边界值分析方法选择测试用例的原则:1)如果输入条件规定了值的范围,则应取刚达到这个范围的边界的值,以及刚刚超越这个范围边界的值作为测试输入数据.2)如果输入条件规定了值的个数,则用最大个数,最小个数,比最小个数少一,比最大个数多一的数作为测试数据.3)根据规格说明的每个输出条件,使用前面的原则1).4)根据规格说明的每个输出条件,应用前面的原则2).5)如果程序的规格说明给出的输入域或输出域是有序集合,则应选取集合的第一个元素和最后一个元素作为测试用例.6)如果程序中使用了一个内部数据结构,则应当选择这个内部数据结构的边界上的值作为测试用例.7)分析规格说明,找出其它可能的边界条件.错误推测法错误推测法:基于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 从而有针对性的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错误推测方法的基本思想: 列举出程序中所有可能有的错误和容易发生错误的特殊情况,根据他们选择测试用例. 例如, 在单元测试时曾列出的许多在模块中常见的错误. 以前产品测试中曾经发现的错误等, 这些就是经验的总结. 还有, 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为0的情况.输入表格为空格或输入表格只有一行. 这些都是容易发生错误的情况. 可选择这些情况下的例子作为测试用例.因果图方法前面介绍的等价类划分方法和边界值分析方法,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件,但未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联系, 相互组合等. 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相互组合,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情况. 但要检查输入条件的组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即使把所有输入条件划分成等价类,他们之间的组合情况也相当多. 因此必须考虑采用一种适合于描述对于多种条件的组合,相应产生多个动作的形式来考虑设计测试用例. 这就需要利用因果图(逻辑模型).因果图方法最终生成的就是判定表. 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利用因果图生成测试用例的基本步骤:(1) 分析软件规格说明描述中, 那些是原因(即输入条件或输入条件的等价类),那些是结果(即输出条件), 并给每个原因和结果赋予一个标识符.(2) 分析软件规格说明描述中的语义.找出原因与结果之间, 原因与原因之间对应的关系. 根据这些关系,画出因果图.(3) 由于语法或环境限制, 有些原因与原因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组合情况不不可能出现. 为表明这些特殊情况, 在因果图上用一些记号表明约束或限制条件.(4) 把因果图转换为判定表.(5) 把判定表的每一列拿出来作为依据,设计测试用例.从因果图生成的测试用例(局部,组合关系下的)包括了所有输入数据的取TRUE与取FALSE的情况,构成的测试用例数目达到最少,且测试用例数目随输入数据数目的增加而线性地增加.除了上述几种黑盒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之外其他方法还包括判定表驱动分析方法、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功能图分析方法等。
软件工程导论等价类划分软件工程是一门关于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学科,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系统化的、可量化的方法来开发和维护软件。
在软件工程中,等价类划分是一种常用的测试设计技术。
通过等价类划分,可以将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分为多个等价类,以便测试用例的设计和执行。
本文将对软件工程导论中的等价类划分进行详细介绍,包括等价类划分的概念、原则、方法以及实际应用。
1.等价类划分的概念等价类划分是一种测试设计技术,它将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划分为多个等价类,以便为每个等价类设计测试用例。
等价类的划分是基于输入条件的,它将输入条件划分成若干个等价类,每个等价类包含相似的输入数据,其响应也应相似。
通过对等价类的划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测试用例的数量,并同时保证覆盖所有可能的情况。
2.等价类划分的原则在进行等价类划分时,应满足以下原则:(1)每个等价类应具有相同的测试要求。
(2)选择典型的或代表性的值作为等价类的代表。
(3)尽量减少等价类的数量,以降低测试用例的数量。
3.等价类划分的方法等价类划分的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识别输入条件:首先确定输入数据的各种条件和限制。
(2)划分等价类:将输入条件划分成若干个等价类,确保每个等价类都能代表相似的情况。
(3)选择代表值:为每个等价类选择代表性的值作为测试用例的输入。
4.等价类划分的实际应用等价类划分在软件测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实际工作中,软件测试人员常常通过等价类划分来设计测试用例,以确保软件系统的质量。
例如,对于一个输入数字的功能模块,可以将输入条件划分成多个等价类,包括正整数、负整数、零等。
然后分别选择代表性的值进行测试,从而覆盖所有可能的情况。
在软件工程导论中,等价类划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测试设计技术。
通过等价类划分,可以帮助测试人员高效地设计测试用例,并在测试过程中有效地覆盖各种情况,从而提高测试效率和测试质量。
因此,掌握等价类划分的原理和方法对于软件测试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测试等价类划分法等价类划分法是软件测试中的一种常用测试方法,它将输入和输出中的数据划分为多个等价类,来表示同一类别的数据对系统行为的影响是相同的。
这种方法可以在测试过程中减少测试用例的数量,提高效率,并确保测试全面覆盖不同的情况。
一、等价类划分法的基本原则1.有效等价类:每个等价类都应该包含有效的数据,即系统能够正确处理的数据。
2.无效等价类:每个等价类都应该包含无效的数据,即系统应该能够正确拒绝处理的数据。
3.边界值等价类:每个等价类都应该包含边界值数据,即系统在处理边界值时的行为应该正确。
二、等价类划分法的步骤1.确定输入和输出:首先需要明确被测试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是什么,可以通过需求文档或者与开发人员的讨论来获取这些信息。
2.划分等价类:将输入和输出数据划分为若干个等价类,每个等价类表示一类具有相同特征的数据。
3.确定有效等价类:从划分出的等价类中选择一部分具有有效数据的等价类,确保系统能够正确处理这些数据。
4.确定无效等价类:从划分出的等价类中选择一部分具有无效数据的等价类,确保系统能够正确拒绝处理这些数据。
5.确定边界值等价类:从划分出的等价类中选择一部分具有边界值的等价类,确保系统在处理边界值时的行为正确。
6.编写测试用例:根据划分出的等价类,编写对应的测试用例,包括输入数据和期望输出。
7.执行测试用例:执行编写的测试用例,并记录测试结果。
8.分析测试结果: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整理,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错误。
三、等价类划分法的案例分析举个例子,假设有一个登录功能的系统,输入包括用户名和密码,输出是登录是否成功。
1.划分等价类:-用户名:有效用户名、无效用户名-密码:有效密码、无效密码2.确定有效等价类:-用户名:有效用户名-密码:有效密码3.确定无效等价类:-用户名:无效用户名-密码:无效密码4.确定边界值等价类:-用户名:无效用户名-密码:有效密码5.编写测试用例:-有效用户名+有效密码:期望结果是登录成功。
1.等价类划分法等价类划分是一种典型的黑盒测试方法,使用这一方法时,完全不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只依据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设计测试用例。
等价类划分方法把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即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然后从每一部分中选取少数有代表性的数据做为测试用例。
使用这一方法设计测试用例要经历划分等价类(列出等价类表)和选取测试用例两步。
2.划分等价类: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
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露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并合理地假定:测试某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于对这一类其它值的测试,因此,可以把全部输入数据合理划分为若干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作为测试的输入条件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测试数据取得较好的测试结果。
等价类划分可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等价类的划分有两种不同的情况:①有效等价类:是指对于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说,是合理的,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
利用有效等价类可检验程序是否实现了规格说明中所规定的功能和性能。
②无效等价类:是指对于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说,是不合理的,无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
对于具体的问题,无效等价类至少应有一个,也可能有多个。
在设计测试用例时,要同时考虑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的设计。
3.划分等价类的标准:1)完备测试、避免冗余;2)划分等价类重要的是:集合的划分,划分为互不相交的一组子集,而子集的并是整个集合;3)并是整个集合:完备性;4)子集互不相交:保证一种形式的无冗余性;5)同一类中标识(选择)一个测试用例,同一等价类中,往往处理相同,相同处理映射到"相同的执行路径".4.划分等价类的原则。
(1) 如果输入条件规定了取值范围,或值的个数,则可以确立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两个无效等价类。
例如,在程序的规格说明中,对输入条件有一句话:“…… 项数可以从1到999 ……”则有效等价类是“1≤项数≤999”两个无效等价类是“项数<1”或“项数>999”。
等价分类法
等价分类法是指一种典型的、重要的黑盒测试方法,它将程序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划分为若干个等价类。
然后从每个部分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当做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由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的代表数据组成,从而保证测试用例具有完整性和代表性。
换句话说,如果从某一等价类中任意选出一个测试用例未能发现程序的错误,就可以合理地认为在该类中的其他测试用例也不会发现程序的错误。
这样,就把漫无边际的随机测试变成有针对性的等价类测试,有可能用少量有代表性的例子来代替大量内容相似的测试,借以实现测试的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