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突水危险性评价模型
- 格式:pdf
- 大小:205.37 KB
- 文档页数:6
综放开采条件下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评价随着煤炭工业的不断发展,综放开采逐渐成为主流的煤炭采矿方式。
但是,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评价成为了综放开采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对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评价进行探讨。
一、煤层顶板涌(突)水概述煤层顶板涌(突)水是指采空区或煤层顶板与地表水之间的界面上,由于一定的水压力,地表水进入煤层顶板中产生的涌水现象。
涌水速度快、水量大、煤炭开采受到严重影响,是煤炭开采过程中的一种典型地质灾害。
1.煤层条件评价:包括煤层岩性、赋存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煤层厚度等因素。
2.水文地质评价:包括地下水系统分布、水位、水文地质特征和地下水与采区煤层关系等因素。
3.采矿工艺评价:包括开采工艺、开采方法、支护方式、水文专业技术措施等因素。
4.采掘工程条件评价:包括应力分布、开采速度、采场开采顺序等因素。
5.井下实际观测评价:包括井下观测数据、水文地质情况等反映采矿条件的实测数据。
三、危险性评价方法1.基于安全性评价基于安全性评价是对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的总体性、整体性评价,考虑开采条件、地质条件、工艺条件和技术指标等因素,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对采矿安全的影响。
2.基于概率论的评价基于概率论的评价是以概率为基础进行的,通过对已发生煤层顶板涌(突)水的历史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求得其概率分布特征来评估煤层顶板涌(突)水的危险性。
3.基于分级评价基于分级评价是将研究对象按照某种秩序进行分类,然后针对每一类采取不同的评价等级,最后根据各评价等级的综合结果确定煤层顶板涌(突)水的危险性。
基于分级评价方法对综放开采条件下的煤层顶板涌(突)水进行评价,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等优点。
四、结论在综放开采条件下对煤层顶板涌(突)水进行危险性评价,需要考虑煤层条件、水文地质条件、采矿工艺等因素。
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评价可以采用基于安全性评价、基于概率论的评价和基于分级评价等方法。
不同的评价方法可以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准确,为煤矿的生产安全提供可靠的依据。
综放开采条件下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评价煤层顶板涌水,又称为煤矿煤层顶板突水,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灾害,对矿井的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科学评价综放开采条件下煤层顶板涌水的危险性,需要从矿井地质条件、开采工艺参数、煤层水文地质条件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评价方法。
需要对矿井地质条件进行评估。
煤层顶板涌(突)水的发生与矿井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地质构造、断层、岩性及厚度的变化等对涌水量和涌水性质起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地质勘探、岩层划分以及水文地质调查等手段,获取矿井地质条件的详细信息,对矿区内的地质构造是否复杂、存在断层等进行评估,综合分析确定矿井地质条件的稳定性。
需要评估开采工艺参数对煤层顶板涌(突)水的影响。
包括开采方法、工作面推进速度、煤层瓦斯抽放措施等工艺参数的选择对煤层顶板稳定性和水文地质条件有一定的影响。
通过回顾历史开采经验、实地调研、现场监测等手段,对开采工艺参数进行评估,确定其对煤层顶板涌(突)水的危险性的影响程度。
需要对煤层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评估。
煤层水文地质条件的评估包括煤层的含水层位、水文地质参数、水样化验结果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开展煤层水文地质调查,获取含水层位所在的深度、煤层孔隙度、渗透系数、含水层位的吸水性等参数,并进行实地监测,获取水样化验结果,评估矿区煤层水文地质条件的稳定性。
将上述的评估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煤层顶板涌(突)水的危险性等级。
根据矿井地质条件、开采工艺参数、煤层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的不同危险性程度,可以将煤层顶板涌(突)水的危险性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以提供决策者对于矿井安全生产的参考。
综放开采条件下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评价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综放开采条件下,煤层顶板涌水是煤矿开采中常见的危险现象之一。
其发生将给矿井生产带来严重危害,甚至危及人员安全。
对煤层顶板涌水的危险性进行评价显得至关重要。
研究背景部分将通过回顾过去针对煤层顶板涌水的研究情况,阐明当前对煤层顶板涌水危险性评价方面的认识程度。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总结,可以发现在综放开采条件下,煤层顶板涌水的机理、评价方法和模型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
有必要对煤层顶板涌水的危险性进行深入研究和评价,以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事故的发生。
煤层顶板涌水问题是当前煤矿开采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其对矿山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产生了重要影响。
开展煤层顶板涌水危险性评价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本研究,有望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降低矿井生产过程中煤层顶板涌水带来的风险,进一步推动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向好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针对综放开采条件下煤层顶板涌水的特点和危险性进行科学评价,从而为矿山生产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措施。
通过深入分析煤层顶板涌水的机理和特点,探索有效的评价方法和模型,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借助煤层顶板涌水危险性评价实例,验证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并总结评价的启示和局限性,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指导和思路。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提高煤矿开采过程中对煤层顶板涌水危险性的认识,为煤矿生产安全和高效运行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煤矿生产中存在着煤层顶板涌水的危险性问题,这不仅会影响生产效率,还会对工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对煤层顶板涌水的危险性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煤层顶板涌水特点、机理的研究,可以为煤矿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指导生产实践,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建立煤层顶板涌水危险性评价模型,可以帮助矿山管理者及时发现并预防煤层顶板涌水的危险,保障矿工的安全。
综放开采条件下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评价综放开采条件下煤层顶板涌(突)水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一种安全隐患,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可能会导致矿井水灾事故的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对煤层顶板涌(突)水的危险性进行评价,对安全生产非常重要。
煤层顶板涌(突)水的危险性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衡量:一、水文地质条件评价:1.评价矿井所在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位、水文地质构造等,确定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与煤层开采的关系。
2.评价矿井附近的地质构造情况,如断层、裂隙等,这些地质构造可能导致地下水的集聚和静压力增大,从而引发顶板涌水。
二、煤层力学条件评价:1.评价煤层的采动性,包括煤层的厚度、倾角、岩层夹矸等条件,这些因素会影响煤层的稳定性。
2.评价煤层岩性、煤层顶板和底板的强度,确定煤层是否易于破裂和溃落。
3.评价采煤工作面的开采速度、煤柱宽度等因素,确定煤层是否承受了过大的载荷,导致顶板溃落。
三、矿井排水条件评价:1.评价矿井的排水设施和排水能力,包括排水井、抽水泵等设施,以及排水管道的流量和水位。
2.评价矿井的排水系统是否完善,是否存在漏水点和阻水点。
四、冒顶理论计算:通过冒顶理论计算,确定煤层顶板的破裂和冒落概率,包括冒落的规模和速度。
五、历史数据统计:通过矿井历史数据和事件统计,分析煤层涌水事故的发生原因和规律,预测涌水的可能性和危险程度。
六、工程措施评价:1.评价矿井的排水和防治措施,包括排水设施的完善程度、开采工艺的合理性等。
2.评价矿井的煤层顶板管理措施,如支护方式、支护材料的选择等,确定能否有效地防止煤层顶板的破裂和溃落。
根据以上评价结果,可以对矿井进行分类和评级,确定煤层顶板涌(突)水的危险性等级,从而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和预防措施,保障矿井的安全生产。
也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对矿井进行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综放开采条件下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评价在综放开采条件下,煤层顶板涌水(也称为煤层突水)会给矿井生产和工作人员造成严重的危害。
对煤层顶板涌(突)水的危险性进行评价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综放开采条件下煤层顶板涌(突)水的危险性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一、煤层顶板涌水的危险性评价方法1. 体验法:通过矿井工作人员的经验和观察,评估煤层顶板涌水的危险性。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主观性较强,容易受到个人主观意识和经验的影响。
2. 统计法:通过对煤层顶板涌(突)水发生的频率和程度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危险性。
这种方法可以客观地反映煤层顶板涌(突)水的情况,但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支持。
3. 数值模拟法:利用地质力学和水文地质知识,建立煤层顶板涌水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煤层顶板涌水的过程和规律,评估其危险性。
这种方法可以定量地评价煤层顶板涌水的危险性,但需要准确的地质和水文地质参数。
二、煤层顶板涌水的危险性评价指标1. 涌水量:煤层顶板涌水的量大小直接影响矿井生产和工作面安全。
通常用每小时涌水量来评价涌水的危险性。
3. 涌水压力:煤层顶板涌水的压力越大,对矿井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威胁越大。
通常用水压来评价涌水的危险性。
三、煤层顶板涌水的危险性评价应用煤层顶板涌水的危险性评价可以应用于矿井生产安全管理中,帮助矿井管理人员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以下是常见的应用方式:1. 评估开采工作面的涌水危险性:根据开采工作面历史涌水情况和地质条件,评估当前工作面的涌水危险性,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 评估煤层顶板涌水对工作人员的威胁:根据煤层顶板涌水的涌水量、速度、压力和时间等指标,评估涌水对工作人员的威胁程度,并提醒工作人员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附录 A(资料性附录)涌(突)水危险性评价A.1 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评价的“三图双预测法”A.1.1 三图双预测法“三图双预测法”是一种解决矿井顶板充水水源、通道和强度三大关键技术问题的顶板涌(突)水预测评价方法。
“三图”是指矿层顶板冒裂安全性分区图、顶板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分区图和顶板涌(突)水条件综合分区图;“双预测”是指在天然和人为改造状态下的回采工作面分段和整体工程涌水量预测。
A.1.2 顶板冒裂安全性分区图顶板冒裂安全性分区图是指矿层回采过程中诱发的顶板导水裂缝带加保护层总高度与矿层至含水层之间覆岩厚度之差图,它是矿层回采过程中顶板突水灾害发生的前提。
顶板导水裂缝带发育总高度受控因素多,具有非常复杂的非线性特征,除了受控于矿层覆岩岩性组合、塑与脆性岩沉积厚度比值和其沉积位置、倾角和构造条件以及原岩地应力分布等自然影响因素外,开采工艺、采高和工作面斜长以及具体的顶板管理方式等人为影响因素也同等重要地控制其发育总高度。
导水裂缝带发育总高度一般可采用经验统计公式和数值模拟计算评价以及现场实测等方法确定。
A.1.3 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分区图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分区图可通过影响控制含水层富水程度的厚度和岩性、地质构造、渗透特性、单位涌水量、钻孔岩芯描述和采取率、冲洗液消耗量、抽(放)水试验和井下涌(突)水形成的地下水流场分析、地下水水化学场和地球物理勘探场分析等资料,根据多源信息复合原理,应用叠加功能编制形成。
A.1.4 顶板涌(突)水条件综合分区图顶板涌(突)水条件综合分区图是应用GIS的多源信息复合叠加功能,将前述的矿层顶板冒裂安全性分区图与顶板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分区图复合叠加处理后编制而成。
A.1.5 天然和人为改造状态下的回采工作面分段和整体工程涌水量预测天然和人为改造状态下的回采工作面分段和整体工程涌水量预测是根据研究矿井具体的充水水文地质物理概念模型,建立地下水流系统的三维数值模拟模型,在反演识别基础上,根据回采工作面周期来压步骤,分别预测在天然和人为改造两种不同状态下的回采工作面分段和整体工程涌水量。
综放开采条件下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评价一、引言煤矿工程中,煤层顶板涌(突)水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它给煤矿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
特别是在综放开采条件下,煤层顶板涌(突)水的危险性更为突出,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评价和预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综放开采条件下煤层顶板涌(突)水的危险性进行评价,探讨其危险性的原因及评价方法,以期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 煤体的物理性质煤体中的孔隙度和渗透性是影响煤层顶板涌(突)水的重要因素。
当综放开采进行时,煤体的物理性质会发生变化,孔隙度和渗透性增大,导致地下水体向煤层空隙渗透增多,从而引发煤层顶板涌(突)水。
2. 综放开采施工活动综放开采施工活动会造成煤层顶板的破坏,从而导致地下水体的渗流路径发生变化,增加了煤层顶板涌(突)水的可能性。
施工活动也会导致煤层顶板应力分布的不均匀,从而使得煤体破裂,使渗水通道扩大。
3. 地质构造煤矿区域的地质构造对于顶板涌(突)水的危险性也有重要影响。
一些地质构造,如断裂带、褶曲带、节理等,对地下水的运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而增加了煤层顶板涌(突)水的可能性。
4.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对于地下水的数量和运移速度有重要影响。
一些较差的水文地质条件会导致地下水体的渗透性增大,从而增加了煤层顶板涌(突)水的可能性。
1. 实地勘察通过实地勘察,了解矿井的地质构造、地下水情况、施工活动等情况,为煤层顶板涌(突)水的危险性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2. 采样分析对煤层顶板进行采样,对煤体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包括孔隙度、渗透性等指标。
通过分析煤体的物理性质,评价煤层顶板涌(突)水的危险性。
3. 地下水位监测通过地下水位监测,了解地下水体的运移情况和变化趋势,预测煤层顶板涌(突)水的可能性。
4. 数值模拟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煤矿地下水流场,预测煤层顶板涌(突)水的可能性。
通过数值模拟,可以更准确地评价煤层顶板涌(突)水的危险性。
综放开采条件下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评价
煤矿开采中,煤层顶板涌(突)水是一种常见的危险现象,对矿井的安全生产和工人
的人身安全产生了严重威胁。
对煤层顶板涌(突)水的危险性进行评价,并采取相应的措
施来防范和应对涌(突)水事故的发生非常重要。
煤层顶板涌(突)水的危险性评价是指对煤层顶板涌(突)水的潜在危险性进行分析
和判断,以评估涌(突)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1. 煤层地质条件评价:了解煤层的地质构造、岩性、裂隙发育情况等,判断煤层的
含水性和渗水性,评估煤层顶板涌(突)水的可能性。
2. 煤层顶板条件评价:煤层顶板的物理力学性质、稳定性和厚度等对涌(突)水的危险性有重要影响。
通过煤层顶板的颗粒构成、变形特性、水动力条件等方面的测试和分析,评估煤层顶板涌(突)水的可能性。
4. 工作面常规监测评价:工作面的常规监测是及时了解工作面变形、应力、温度、
水质等参数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工作面常规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评估,可以预测涌(突)水
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5. 寻找和分析涌(突)水征兆:煤层顶板涌(突)水常有一定的征兆,如地表下陷、顶板变形、爆炸声等。
通过对这些征兆的分析和识别,可以及时发现涌(突)水的可能性,从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通过上述评价,可以对煤层顶板涌(突)水的危险性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估。
在评估
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如加强煤层顶板支护、提高煤层顶板稳定性、加
强抢险救援装备等,以减少涌(突)水事故的发生,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
综放开采条件下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评价1. 引言1.1 研究背景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但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煤层顶板涌(突)水的问题。
煤层顶板涌(突)水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煤层上覆岩层或者地下水系统破坏或者受到煤层煤岩松动或破碎等因素影响,导致地下水突然向矿井内涌出,给矿井生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综放开采是一种高效率的煤矿采煤方法,但同时也增加了煤层顶板涌(突)水的风险。
在综放开采条件下,因为矿井底部开采厚度大、开采速度快,容易导致岩层应力变化,使岩层发生错动、破裂,从而诱发煤层顶板涌(突)水。
对综放开采条件下煤层顶板涌(突)水的危险性进行评价,对于确保煤矿生产安全、预防煤矿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煤层顶板涌(突)水的特点、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影响因素、煤层顶板涌(突)水的预测方法、应对煤层顶板涌(突)水的对策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煤层顶板涌(突)水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危害巨大。
在综放开采条件下,由于采场破坏导致煤层顶板松动破碎,煤层压力释放,地下水受煤层开采压力影响增大,容易发生煤层顶板涌(突)水。
煤层顶板涌(突)水不仅会影响矿井正常生产,还会危及矿工的生命安全。
对综放开采条件下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评价分析煤层顶板涌(突)水的危险性,可以预防煤矿事故的发生,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
研究煤层顶板涌(突)水的影响因素和预测方法,可以为矿井管理者提供科学依据,及时采取有效对策,减少煤矿灾害的发生。
开展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评价研究,对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经济社会效益。
2. 正文2.1 煤层顶板涌(突)水的特点煤层顶板涌(突)水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地质结构、煤层裂缝、矿压等因素导致地下水突然涌入井下工作面或工作地点的现象。
煤层顶板涌(突)水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和危险性大的特点。
综放开采条件下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评价随着煤矿开采的不断深入,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评价成为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煤层顶板涌(突)水指的是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受到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煤层顶板产生大量水涌入采空区,导致煤矿工作面引发危险事故的现象。
煤层顶板涌(突)水对煤矿开采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针对该问题进行科学严谨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一、煤层顶板涌(突)水形成的原因1. 地质构造因素:断裂带、节理、煤层走向倾向、构造错动等地质因素会加剧煤层顶板涌水的危险性。
2. 煤层顶板条件:煤层的厚度、花岗岩、粘土夹层、煤与基岩间的接触特征等都会影响顶板涌水的情况。
3. 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位、水文地质环境等都是导致煤层顶板涌水的重要原因。
4. 采煤方法:不同的采煤方法对顶板涌水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二、煤层顶板涌(突)水的评价方法1. 综合地质勘探方法:地质勘探是煤矿开采前的重要工作,通过钻孔、地质测绘等手段对矿区地质进行综合勘探,了解区域地质构造、地下水情况等信息,为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
2. 数值模拟方法: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煤层开采过程中的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分析模拟,得出顶板涌水的潜在危险性。
3. 现场观测方法:通过对矿区现场的实地勘察和观测,了解矿区地质情况、地下水位、采煤方法对顶板涌水的影响等实际情况。
三、煤层顶板涌(突)水的危险性评价1. 评价指标:(1)涌水量:煤层顶板涌水的量化评价是评价的关键指标之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涌水量的大小和变化趋势。
(2)涌水压力:涌水压力大小将影响顶板的稳定性,需要对涌水压力进行精确评价。
(3)涌水速度:涌水速度是评价顶板涌水危险性的重要指标,高速涌水将加剧煤矿安全风险。
(4)其他影响因素:如地质构造、地下水位、采煤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也要考虑在内。
2. 评价方法:(1)定性评价:通过现场勘察和对矿区地质勘探数据的分析,对煤层顶板涌水的潜在危险性进行初步判断。
综放开采条件下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评价随着我国煤炭资源的日益紧缺,对煤层的开采工作也越发的重视。
煤层的开采却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之一就是煤层顶板涌(突)水的危险性。
本文将就综放开采条件下煤层顶板涌(突)水的危险性进行评价。
煤层顶板涌(突)水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煤层顶部突然发生大量水涌入的现象。
其形成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煤层构造及地质构造对水文测量的影响煤层的构造及地质构造对煤层顶板的稳定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煤矿综放开采过程中,煤层的结构会出现变化,从而引发煤层顶板涌(突)水的危险性增加。
2. 煤层地质条件3. 矿井开采方式与工艺流程矿井的开采方式及工艺流程也是引发煤层顶板涌(突)水的因素之一。
煤矿的开采方式、采煤工艺及煤层的围岩控制都会影响煤层顶板的稳定情况,从而导致煤层涌(突)水的风险增加。
1. 涌(突)水的概率在综放开采条件下,由于煤层结构的变化及地质条件的影响,煤层顶板涌(突)水的概率较高。
尤其是在深部煤矿开采中,煤层涌(突)水的概率会更加显著。
综放开采条件下,煤层顶板涌(突)水的规模一般较大。
由于煤层的控制难度较大,因此一旦发生涌(突)水事故,后果可能会更加严重。
3. 事故发生的可能影响范围在综放开采条件下,煤层涌(突)水事故可能会导致更广泛的影响,可能会引发矿井其他区域的涌(突)水,甚至影响到整个矿井的安全生产。
4. 预警与应急处理能力在综放开采条件下,对于煤层顶板涌(突)水的预警与应急处理能力也是需要进行评价的内容之一。
因为煤层涌(突)水事故一旦发生,对于矿井的预警及及时的应急处理能力将直接影响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在进行煤层综放开采前,需要对煤层的地质条件进行深入调查,从而了解煤层的构造、地质构造及水文测量等情况,为后续的风险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2. 加强煤层顶板的支护3. 做好煤层涌(突)水的预警及应急处理准备在煤矿综放开采中,需要做好煤层涌(突)水的预警及应急处理准备工作,提高对煤层涌(突)水的应急处理能力,从而减少事故的危害程度。
附录 A(资料性附录)涌(突)水危险性评价A.1 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评价的“三图双预测法”A.1.1 三图双预测法“三图双预测法”是一种解决矿井顶板充水水源、通道和强度三大关键技术问题的顶板涌(突)水预测评价方法。
“三图”是指矿层顶板冒裂安全性分区图、顶板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分区图和顶板涌(突)水条件综合分区图;“双预测”是指在天然和人为改造状态下的回采工作面分段和整体工程涌水量预测。
A.1.2 顶板冒裂安全性分区图顶板冒裂安全性分区图是指矿层回采过程中诱发的顶板导水裂缝带加保护层总高度与矿层至含水层之间覆岩厚度之差图,它是矿层回采过程中顶板突水灾害发生的前提。
顶板导水裂缝带发育总高度受控因素多,具有非常复杂的非线性特征,除了受控于矿层覆岩岩性组合、塑与脆性岩沉积厚度比值和其沉积位置、倾角和构造条件以及原岩地应力分布等自然影响因素外,开采工艺、采高和工作面斜长以及具体的顶板管理方式等人为影响因素也同等重要地控制其发育总高度。
导水裂缝带发育总高度一般可采用经验统计公式和数值模拟计算评价以及现场实测等方法确定。
A.1.3 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分区图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分区图可通过影响控制含水层富水程度的厚度和岩性、地质构造、渗透特性、单位涌水量、钻孔岩芯描述和采取率、冲洗液消耗量、抽(放)水试验和井下涌(突)水形成的地下水流场分析、地下水水化学场和地球物理勘探场分析等资料,根据多源信息复合原理,应用叠加功能编制形成。
A.1.4 顶板涌(突)水条件综合分区图顶板涌(突)水条件综合分区图是应用GIS的多源信息复合叠加功能,将前述的矿层顶板冒裂安全性分区图与顶板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分区图复合叠加处理后编制而成。
A.1.5 天然和人为改造状态下的回采工作面分段和整体工程涌水量预测天然和人为改造状态下的回采工作面分段和整体工程涌水量预测是根据研究矿井具体的充水水文地质物理概念模型,建立地下水流系统的三维数值模拟模型,在反演识别基础上,根据回采工作面周期来压步骤,分别预测在天然和人为改造两种不同状态下的回采工作面分段和整体工程涌水量。
2019•01技术应用与研究当代化工研究Chenmical I ntermediate ^ ^石广井煤层突水危险性评价*席永红(山西汾西矿业集团贺西煤矿山西033300)摘要:文中评价了矿井16#煤底板突水危险性,底板奥灰水突水系数为0. 027MPa/m-0. 147MPa/m,从东向西数值逐渐变大。
在矿井东部 地区,突水系数较小,特别是小于0.〇6MPa/m的区域可以进行带压开采,对于突水系数大于0.06MPa/m,但小于0.IMPa/m的区域在充分掌握 构造条件确认属于正常块段的情况也可以进行带压开采•对于矿井西边,因其突水系数均大于O.lMPa/m,故必须先进行疏水降压•建议先 对矿井总部地区进行降压工作,待东部具备开采条件时,再对西部进行降压。
关鍵词:突水系数;数值分析;带压开采中图分类号:T 文献标识码:ARisk Assessment of Coal Seam Water Inrush in MineX i Yonghong(Shanxi Fenxi M ining Group H exi Coal M ine,Shanxi,033300)Abstract: In this p aper, the water inrush risk o f 16 # c oalfloor in mine is evaluated. The water inrush coefficient o f O rdovician limestone water in the f loor is 0.027 MPa/m 〜0.147 MPa/m, and g radually increases f rom east to west. In the eastern p art o f t he mine, the water inrush coefficient is small, especially in areas less than 0.06 MPa/m, it is p ossible to cany out mining under p ressure. For the area where the water inrush coefficient is greater than 0.06 MPa/m, but less than 0.1 MPa/m, it can also be mined under p ressure when it is confirmed to belong to the normal block after f ully mastering the structural conditions. For the west o f t he mine, because the water inrush coefficient is greater than 0.1 MPa/m, it is necessary to cany out hydrophobic depressurization f irst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head office area o f t he mine should be depressurized f irst, and then the west should be depressurized w hen mining conditions are available in the east.Key words i water inrush coefficient-, numerical analysis \mining under p ressure1.16#煤层水文地质概况根据16#煤埋藏深度、与上下含水层空间位置关系、煤 层厚度、顶底板扰动情况等影响因素,自浅至深逐个分析煤 层充水水源。
1工程概况山西潞安集团潞宁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宁武县城西南,井田位于吕梁山北段芦芽山脉东麓,东依汾河。
井田内总体地势北西高,东南低,地形标高在1575~1675m之间,属低中山区,井田东侧为汾河,南侧为汾河支流西马坊河,井田范围内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大同组,共有2层可采煤层,自上而下为2、3号煤层。
2#煤层位于大同组上段的三亚段上部,上距云岗组底部K砂岩约15m。
煤层厚0.35~6.18m,平均3.28m,煤层顶板岩性多为炭质泥岩、泥岩,底板岩性绝大部分为泥岩,煤层底板直接充水水源是来自大同组的砂岩裂隙水。
据勘探试验资料,含水层以中细粒砂岩为主,单位涌水量0.08~0.256l/s·m,由于煤层富水性强弱不均一,故在煤层底板充水强度大的位置处,会对煤层开采构成一定的威胁,故需采取有效手段对2#煤层底板的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有效评价。
2底板突水模型及评价2.1底板突水主控因素通过对潞宁煤业地质条件及实测资料的详细分析,确定出2#煤层突水的主控因素有8个,分别为:含水层压力、富水性、隔水层厚度、断层褶皱分布、断层规模指数、破坏带下脆性岩厚度、陷落柱分布及断层与褶皱交端点分布,现对八种因素进行概述分析,并进行量化:1)含水层压力:煤层底板含水层水压的大小为底板突水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含水层水压的增大,煤层底板发生突水的危险性会逐渐增大,2#煤层底板的水压在2.4~5.7MPa之间,从研究区域的西北部向东南部总体表现为逐渐减小的趋势[1]。
2)含水层富水性:底板砂岩含水层为突水的主要水源,2#煤层底板含水层的富水性通过矿井的抽水试验能够直接有效的反应出,基于抽水试验结果对钻孔的单位涌水量进行插值,进而得到研究区域单位涌潞宁煤业2#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模型研究及应用尚小平(潞安集团潞宁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宁武036700)摘要:为2#煤层底板突水的危险性进行有效的预测与分析,通过对煤层底板地质及水文条件的具体分析,确定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底板突水的预测模型,根据2#煤层具体情况对算法的参数进行具体优化后进行底板突水危险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