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名称家庭实验——用汽水瓶做牛奶喷泉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136.50 KB
- 文档页数:3
饮料瓶变喷泉科学教案标题:饮料瓶变喷泉科学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理解压力及液体的原理和作用,并通过饮料瓶变喷泉的实验,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液体和压力的基本原理;2. 掌握实验操作步骤,并能独立进行实验;3. 观察、描述和解释实验现象,并通过实验结果对理论进行验证;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
三、教学准备1. 饮料瓶(透明塑料瓶,可买即饮饮料后清洗干净);2. 饮料瓶盖;3. 针头或大头针;4. 水;5. 瓶盖密封胶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一下液体和压力的相关知识,例如压力的定义、压力的作用等,并对实验进行介绍,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
2. 实验操作步骤步骤一:将饮料瓶彻底清洗干净,并将瓶盖收集起来。
步骤二:在饮料瓶盖中心用针头或大头针戳一个小孔。
步骤三:将盖子再次安装在饮料瓶上,并用密封胶带将瓶盖密封。
步骤四:将瓶子装满水,并拧紧瓶盖。
步骤五:迅速反转饮料瓶,盖子朝下,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3. 实验观察与讨论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并与实验目的进行对比。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a) 反转瓶子后,为什么水没有漏出来?b) 为什么拧紧瓶盖后,水没有从小孔溢出?c) 调整实验条件,例如戳更大的孔,是否会影响实验结果?4. 实验结果验证与理论探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结合液体和压力的原理,解释实验结果,并与前面提到的压力相关知识进行联系和验证。
5. 实验设计与拓展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例如改变其他因素(孔的大小、水的温度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进行实验验证。
六、课堂总结概括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回顾实验目的和结果,并与学生共同总结实验中所学习到的科学原理和思维方式。
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操作步骤、观察结果及实验结论,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疑问,以拓展他们的科学思维。
可乐喷泉实验报告可乐喷泉实验报告引言:可乐喷泉实验是一项常见的科学实验,通过将碳酸饮料与一种外部物质相结合,产生引人注目的喷泉效果。
这项实验不仅令人惊叹,还能帮助我们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过程。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可乐喷泉的原理以及影响喷泉效果的因素。
实验材料:1. 一瓶碳酸饮料(可乐)2. 一包薄荷糖3. 一个透明的容器4. 一个小漏斗5. 一只塑料杯实验步骤:1. 将透明容器放在平坦的桌面上,并用小漏斗将可乐倒入容器中,约倒入一半容量。
2. 将薄荷糖撕开包装,将糖粒逐渐加入容器中的可乐中。
3. 观察可乐中的气泡产生,并等待几分钟,直到气泡停止产生。
4. 将塑料杯放在容器上方,将容器倾斜使可乐流入杯中,同时观察是否会产生喷泉效果。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以下现象:1. 当薄荷糖加入可乐中时,可乐中的气泡迅速增多,并产生大量的气泡。
2. 随着气泡的产生,可乐的体积逐渐增大,呈现出一种膨胀的状态。
3. 当倾斜容器使可乐流入塑料杯时,可乐会以一种喷泉的形式喷射出来,并伴随着气泡的迸发。
实验讨论:1. 可乐中的气泡产生是由于薄荷糖与可乐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所致。
薄荷糖中的成分可以催化二氧化碳释放,从而形成大量气泡。
2. 当气泡产生后,它们会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种泡沫状的结构。
这种泡沫结构的存在增加了可乐的体积,使其呈现出膨胀的状态。
3. 当倾斜容器使可乐流入塑料杯时,由于气泡的存在,可乐会产生一定的压力。
当压力超过一定程度时,可乐会以喷泉的形式喷射出来。
实验扩展:1. 可乐喷泉实验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物质对可乐喷泉效果的影响。
可以尝试使用其他具有催化作用的物质,如柠檬酸或酵母粉,观察其对喷泉效果的影响。
2. 可乐喷泉实验也可以与其他实验结合,例如结合气体溶解实验,探究不同温度、压力等条件下可乐中二氧化碳的溶解度。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可乐喷泉的原理是由于薄荷糖与可乐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形成泡沫结构并增加可乐的体积。
小小喷泉的实验活动方案一、实验主题。
小小喷泉,大大乐趣。
二、实验目的。
1. 通过亲手制作小喷泉,让大家了解一些简单的物理原理,特别是气压与液体流动的关系。
2. 培养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三、实验材料。
1. 塑料瓶(最好是透明的,方便观察,比如矿泉水瓶)一个。
2. 吸管(可以是喝饮料的那种细吸管,两根)。
3. 剪刀一把。
4. 橡皮泥或者黏土(用来密封的,防止漏气)。
5. 一盆水。
四、实验地点。
可以是室内比较宽敞的地方,像客厅或者教室,这样方便操作,也能避免水溅得到处都是把家里或者教室弄成“水帘洞”。
五、实验步骤。
# (一)准备工作。
1. 把矿泉水瓶拿出来,像对待一个小宝贝一样轻轻地拧开瓶盖,然后把里面剩下的水喝掉或者倒掉,可别浪费哦。
2. 接着,用剪刀在矿泉水瓶的瓶身靠下的位置戳一个小孔,这个孔的大小要能让吸管刚好插进去,就像给吸管找一个合适的“小窝”。
这一步可得小心点儿,剪刀可不长眼,别扎到手啦。
# (二)组装喷泉。
1. 把一根吸管插进去刚才戳好的小孔里,插进去大概一半就可以了,就像给瓶子安上一个小尾巴。
2. 然后用橡皮泥或者黏土把吸管和小孔之间的缝隙严严实实地堵住,就像给它们之间抹上了一层“水泥”,一点空气都别想偷偷溜进去。
3. 再把另一根吸管从瓶口直直地插进去,一直插到瓶子底部,这根吸管就像是深入地下的“管道”,要伸到底部去探寻水源呢。
# (三)启动喷泉。
1. 现在,把插好吸管的瓶子快速地倒立过来,把瓶口的那根吸管插到事先准备好的水盆里。
这时候就像给瓶子和水盆搭起了一座“小桥梁”。
2. 轻轻往瓶子里吹气,就像给瓶子里的空气宝宝们打气一样。
这时候你就会看到,水就像听到了集合令一样,从瓶身的吸管里喷出来啦,一个小小的喷泉就诞生了!是不是感觉像变魔术一样呢?六、注意事项。
1. 使用剪刀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要是不小心剪到手指,那手指可就要“哭鼻子”啦。
2. 在往瓶子里吹气的时候,可别太用力了,要是把水吹得到处都是,那咱们可就真的在屋里制造“人工降雨”了。
我做了一个小实验牛奶喷泉作文今天我可干了一件超级有趣的事儿,做了一个超神奇的小实验,叫牛奶喷泉!早上起来,我正愁没啥好玩的呢,突然就想到了在网上看到过的这个牛奶喷泉实验。
嘿嘿,说干就干!我跑到厨房,翻出了纯牛奶、洗洁精还有色素。
我先把纯牛奶倒进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子里,哇,白白的牛奶在杯子里可真好看呀。
然后呢,我滴了几滴红色的色素进去,瞬间,牛奶就变成了粉红色,就像草莓牛奶一样,可有意思啦!接着,我拿起洗洁精,心里还有点小紧张呢,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我小心翼翼地挤出了一滴洗洁精,滴进了牛奶里。
哎呀呀,神奇的事情发生啦!只见那牛奶就像突然被施了魔法一样,开始咕嘟咕嘟地冒起了泡泡,泡泡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最后竟然像喷泉一样从杯子里涌了出来!哇塞,真的就像一个小小的粉红色牛奶喷泉呀!我都看傻眼了,这也太神奇了吧。
我瞪大眼睛,仔细观察着这个牛奶喷泉,那些泡泡还在不停地往上冒,就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在欢快地跳舞。
我忍不住伸出手指去戳了戳那些泡泡,滑滑的,感觉好特别。
我就这么呆呆地看着这个牛奶喷泉,心里充满了好奇和惊喜。
我又想,如果换一种颜色的色素会怎么样呢?于是我又重新倒了一杯牛奶,这次加了蓝色的色素,变成了蓝色的牛奶。
然后我又滴了一滴洗洁精进去,哇哦,这次冒出来的就是蓝色的牛奶喷泉啦,就像大海的颜色一样,超级漂亮。
我玩得不亦乐乎,还把这个实验展示给了爸爸妈妈看,他们也觉得特别神奇,都夸我厉害呢。
通过这个小实验,我学到了一些科学知识,知道了洗洁精可以破坏牛奶表面的张力,从而让牛奶产生这些神奇的现象。
哈哈,原来科学这么好玩呀!以后我还要多做一些这样有趣的小实验,探索更多的科学奥秘。
这就是我做的牛奶喷泉小实验啦,真的是超级有趣,让我一整天都心情超好呢!我想我会一直记得这个神奇的牛奶喷泉呀!。
用瓶子和气球做出的小喷泉实验作文
嗨,小伙伴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超级有趣的小实验,用一些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东西,就能制作出一个喷泉!你们准备好了吗?' !
我们需要这些材料:一个足够大的塑料瓶(我用的是1.5升的那种),一个小球球,最好是长颈的那种,这样更有喷泉的。
还需要准备剪刀和胶水。
,材料都有了,让我们开始动手吧!第一步,用剪刀在瓶子侧面剪一个小孔,大小刚好让气球能塞进去就行。
小提示:把瓶子放在一个平面上,会更容易剪。
接下来,把气球的颈部从瓶孔伸进瓶中,用胶水把气球颈部和瓶孔粘住,这可是关键一步哦!别忘了给胶水一些时间完全干透。
最后一步,拿起瓶子,把气球充满空气!不过要注意不要吹爆哦。
然后快点用手掌盖住瓶口,就能看到瓶中的空气逐渐溢出,从气球颈部喷出水流啦!就像一个迷你喷泉一样,~
你们到窍门了吗?其实这个小实验就是利用了压强的原理。
充气后,瓶中的空气压强大于外界,所以会从气球颈部的小孔喷出。
我们还可以在水里加点食用色素,让喷泉效果更梦幻呢!
这个小把戏虽然简单,但是超有趣对吧?你们以后可以在家人朋友面前展示一下,给他们一个小小的惊喜。
学会利用身边的小物件动手实践,
才是最有意义的。
,让我们从这个小实验开始,一起探索科学的奥秘吧!。
塑料瓶制作喷泉,塑料瓶制作喷泉四年级自制塑料瓶喷泉作文400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作文400字1 早上,我和哥哥准备好材料,就开始做一个叫“牛奶山水画”的实验,其实,“牛奶山水画”指的是在牛奶上画画。
我边听着哥哥的指令,边去取材料。
“牛奶,盘子,色素,洗洁精和滴管。
”哥哥说道。
我喜欢大海、喜欢湖泊、喜欢小溪。
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那美丽的喷泉。
今天,我和妈妈来到文化宫喷泉广场。
这个喷池是长方形的。
首先准备一个塑料瓶,一个透明盒子和一些水。
这样就可以开始实验了。
接着把冷冰冰的水倒进盒子里,然后勇敢的塑料瓶选手跳入了这让人瑟瑟发抖的水里面。
我原本以为塑料瓶会沉到水底,可让我惊喜的是塑料瓶选手努力的往上“游”。
喷泉怎么做制作小喷泉步骤如下:废旧的矿泉水瓶小喷泉材料:废旧的矿泉水瓶、橡皮泥、吸管(长的带有弯度的,短的直的)、适量的水制作步骤:将水转进矿泉水瓶当中(水的高度能接触到短的吸管)。
给玻璃瓶中灌入半瓶自来水,并添加墨汁或颜料,搅拌均匀。
用剪刀给玻璃瓶的瓶盖钻一个小孔,可以插进吸管。
插入吸管,将瓶盖盖好。
用橡皮泥将小孔与吸管之间的缝隙封住。
这是水族缸水泵的电源线,连接电源即可。
一个小喷泉就做好了。
制作方法如下:工具/原料:三个空的矿泉水瓶、三根胶管、少量胶水、电钻、剪刀。
制作喷泉的贮水池,用剪刀将其中一个瓶子剪成下列形状。
接下来就是钻孔了,每个瓶盖都要钻两个小孔。
选定场地制作喷泉的第一步是选定场地,一般选择在大型公园、广场、商业中心等比较宽敞的空地上。
场地的环境要开阔、通风,并且不受建筑物等干扰,方便施工和维护。
设计方案制作喷泉的第二步是设计方案。
操作步骤:首先来制作喷泉的贮水池,用剪刀将其中一个瓶子剪成下图所示的形状。
接下来就是钻孔了,每个瓶盖都要钻两个小孔,注意安全。
比较好的做法是先钻好一个瓶盖。
幼儿园小班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篇1 活动目标:引导幼儿说出妈妈的模样及特色。
培养幼儿有颗感恩的人,懂得惜福。
感受了妈妈对自己的爱。
高中化学自制喷泉教案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溶解性与气体生成的关系。
2. 掌握少量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实验技术。
3. 观察气泡的产生及喷涌过程,认识气体溶解时的变化。
二、实验材料:
1. 烧杯
2. 碘酒精灯
3. 马口铁钎
4. 玻璃管
5. 软铁丝
6. 饮料瓶
7. 磁力搅拌器
三、实验步骤:
1. 将饮料瓶装满水,将玻璃管插入瓶中并用软铁丝固定。
2. 在瓶中加入适量的盐,并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均匀。
3. 在碘酒精灯上放一点火,然后用马口铁钎从火上取下一团火焰并把它放在烧杯中,使得火焰充满烧杯。
4. 将烧杯倒过来,将玻璃管的一端放在烧杯内,让火焰在瓶中烧燃剩下的一小部分氧气。
5. 观察气泡在水中的产生及喷涌的过程。
四、实验原理:
1. 盐在水中溶解时会产生气体。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要小心操作,注意用火的安全。
2. 需要配合老师进行实验,确保实验安全。
六、实验结果分析:
1. 实验中观察到水中产生了气泡,并有喷涌现象发生。
七、实验延伸:
1. 可以改变溶质种类和浓度,观察气泡产生的变化。
2. 可以改变其它条件,如温度、压强等,观察气泡产生的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气体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对溶质和溶剂之间的互相作用有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一、实验背景喷泉作为一种常见的景观元素,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给人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喷泉的原理和制作过程。
为了了解喷泉的工作原理,并锻炼动手能力,我们小组决定进行自制喷泉实验。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喷泉的工作原理。
2. 掌握自制喷泉的步骤。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三、实验原理喷泉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气体溶解度与压强差之间的关系。
当气体溶解于液体中时,液体的体积会减小,从而产生压强差。
在短时间内,这种压强差足以使液体被大气压压入烧瓶中,从而形成喷泉。
四、实验材料与工具1. 烧杯(500ml)1个2. 烧瓶(1000ml)1个3. 胶头滴管1个4. 导管(长约30cm)1根5. 玻璃片1块6. 水(约500ml)7. 氨水(约10ml)8. 试剂瓶1个9. 搅拌棒1根10. 计时器1个五、实验步骤1. 将烧瓶洗净,并加入约500ml的水。
2. 将玻璃片放在烧瓶口,防止水蒸发。
3. 用胶头滴管将氨水滴入烧瓶中,约10ml。
4. 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使氨水充分溶解于水中。
5. 将导管的一端插入烧瓶底部,另一端插入装有水的烧杯中。
6. 用手握住烧瓶,将烧瓶口朝下,使导管插入烧杯中的水。
7.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喷泉的形成过程。
六、实验现象1. 氨水滴入水中后,迅速溶解于水中,形成碱性溶液。
2. 当导管插入烧杯中的水时,溶液开始冒气泡。
3. 随着气泡的不断冒出,烧瓶中的水逐渐减少,压力逐渐增大。
4. 当压力足够大时,烧瓶中的水被大气压压入导管,形成喷泉。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制作了一个简易的喷泉。
2. 实验过程中,氨水的溶解和气泡的冒出是喷泉形成的关键因素。
3. 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能迅速溶解于水中,形成碱性溶液。
4. 气泡的冒出使烧瓶中的压力逐渐增大,当压力足够大时,水被压入导管,形成喷泉。
八、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喷泉的工作原理,掌握了自制喷泉的步骤。
一项小实验作文300字牛奶喷泉说起喷泉,我们相信肯定都会想象得到,在公园里,在广场上,在小区里,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喷泉水花四射的身影,它喷起来的水花像一颗颗珍珠那样的美丽,它那形态各异的造型,更是乐得我们小朋友流连忘返。
但是,你能相信吗?我们小朋友喝的牛奶也可以变成那欢乐的喷泉(是的确有点不可能)。
因为,科学这位魔术师,让一切不可能的事,变得皆有可能。
如果你不相信的话,请跟我一起走近科学吧!今天晚上,我和妈妈也要做这个让我也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的实验,来揭晓我们心中的谜团。
我们准备了以下材料:一杯装有真果粒密封的牛奶,一根配套的吸管。
实验开始了。
我怀着满脑子的问号:这牛奶到底能变成喷泉吗?它喷起的牛奶又会是怎样的呢?……我带着我的疑问,小心翼翼地把吸管插入牛奶中,我喝了几口牛奶后,心想:这牛奶可真好喝,要是实验没成功,牛奶可就浪费了,多可惜呀!大约喝了三分之一,我就鼓起腮帮子,猛地一下往里面吹了几口空气,我连忙把牛奶举到一边,生怕牛奶会溅到我脸上。
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我隐隐约约听到从吸管里面,发出“滋滋”的声音,牛奶又变成了乳白色的'小泡泡;我又用嘴巴猛地往里面吹气,啊!一股浓香的奶香从里面“飞”了出来,它们慢慢地越“飞”越高,形成了一股洁白色的奶流,只看见,这股白色的奶流形成了水花的图案,真是蔚为壮观,非常美丽!我高兴极了!大喊着的声音高达二百分贝:“我终于成功了!我终于成功了!”我像拿破仑发现新大陆,哈雷发现新彗星一样开心:你可不知道,那时候我心里多美呀!比考全班第一都高兴!高兴过后,我又问妈妈,这到底又是为什么呢?妈妈笑着对我说:“还是问电脑这个老伙计吧。
”我又迅速打开电脑,寻找其中的奥妙:啊,我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的啊!科学原理:若猛吹一口气的话,瓶中的空气被压缩,气压升高。
嘴离开吸管,瓶的牛奶就会因压力而从吸管中喷溅出来。
若吹气之时用力更强劲的话,就可以看到更壮观的喷泉。
我们常说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但我们却不知道其中的奥妙。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汽水喷泉实验的原理。
2. 掌握汽水喷泉实验的操作步骤。
3. 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溶解度、压强和气体性质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汽水喷泉实验是通过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溶解度随压强降低而减小的原理,使水被吸入烧瓶,形成喷泉现象。
实验过程中,当二氧化碳气体在烧瓶内被加热或压力降低时,其溶解度减小,导致气体逸出,水被吸入烧瓶,从而形成喷泉。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烧瓶、胶头滴管、直导管、酒精灯、温度计、烧杯、秒表。
2. 药品:二氧化碳气体、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1. 将烧瓶、胶头滴管、直导管、酒精灯、温度计、烧杯等实验器材准备齐全。
2. 将烧瓶底部放置在烧杯中,烧瓶口朝上,导管插入烧杯中的水中。
3. 在烧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使烧瓶内水位达到烧瓶容积的1/3。
4. 用胶头滴管向烧瓶中加入少量二氧化碳气体,使烧瓶内气体压力增加。
5. 将酒精灯放在烧瓶下方,点燃酒精灯,加热烧瓶底部。
6. 观察烧瓶内气体压力的变化,记录二氧化碳气体逸出的时间。
7. 关闭酒精灯,待烧瓶冷却至室温。
8. 观察喷泉现象,记录喷泉持续的时间。
五、数据记录与分析1. 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时间:记录加热过程中二氧化碳气体逸出的时间。
2. 喷泉持续时间:记录喷泉现象持续的时间。
分析:1. 通过加热烧瓶底部,使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度减小,气体逸出,形成喷泉现象。
2. 喷泉持续时间的长短与二氧化碳气体的逸出时间有关,逸出时间越长,喷泉持续时间越长。
六、思考与讨论1. 实验中,为什么加热烧瓶底部会导致二氧化碳气体逸出?答:加热烧瓶底部,使烧瓶内气体温度升高,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度减小,气体逸出。
2. 实验中,喷泉现象的持续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答:喷泉现象的持续时间与二氧化碳气体的逸出时间、烧瓶内气体压力、气体温度等因素有关。
3. 实验过程中,如何提高喷泉现象的显著性?答:提高喷泉现象的显著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选择合适的二氧化碳气体压力;(2)加热烧瓶底部时,控制好加热速度;(3)观察喷泉现象时,尽量减少外界干扰。
矿泉水瓶做喷泉实验的原理
矿泉水瓶做喷泉实验的原理是利用了压力和重力的作用。
首先,将矿泉水瓶中的水倒出一部分,然后用手掌或者其他物体将瓶口完全封住,保证没有气体能够进入或者逃离瓶内。
接着,将矿泉水瓶倒过来,将瓶底放在一个水槽或者其他容器中,使瓶口朝下。
当瓶底进入水中后,瓶内的空气被水密封,无法逃离,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
由于瓶内的空气被水密封,所以当瓶底离开水面时,水无法进入瓶内,导致瓶内形成了一个负压区域。
由于大气压力比瓶内的负压要大,所以当瓶底离开水面时,外界的大气压力会迫使水进入瓶内。
水分子会通过瓶底的小孔进入瓶内,并且在瓶内形成喷泉效应。
这是因为当水分子进入瓶内时,受到的压力变小,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会使水分子迅速膨胀,从而形成了喷泉效应。
当瓶内的水分子经过瓶口喷出时,由于重力的作用,水分子会向下坠落。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连续的喷泉效应,直到瓶内的水全部喷出或者压力平衡。
大可乐瓶喷泉-做实验作文300字相关作文
你认为大可乐瓶可以做喷泉吗?
现在由我来给大家做这个小实验吧!首先我要准备实验的材料,有一个大可乐空瓶,2根能屈能伸的吸管,几张可以湿水的面巾纸,还有最重要的水。
经过一阵手忙脚乱的准备,实验终于如火如荼的开始了。
首先在大可乐瓶内装入约四分之三瓶的水,将一根吸管插入瓶内,另一根吸管也插入水中,但不要碰到水;接着用浸湿的面巾纸塞住瓶口,以固定吸管。
注意不要留空隙,使可乐瓶呈密闭的状态;然后用力吹那根没有接触到水的吸管,当然我也使出了我的洪荒之力控制着,深呼吸三次;最后,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水如同喷泉般直冲云霄。
随着我的吹气,喷泉起伏喷动,时而高,时而低,时而雄伟,时而温和。
一场小实验完美结束。
同时证明了一个道理:吹气后,瓶内水面上的气压就增高了,于是水就被挤入了另一根吸管,从而形成了喷泉。
中班科学可乐喷泉教案(一)科学可乐喷泉教案教学目标•了解科学可乐喷泉的原理•学习制作科学可乐喷泉的步骤•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科学可乐喷泉的现象和规律教学准备•中班学生•科学可乐喷泉实验装置•牛奶、食用油、食用酵母、白砂糖、酸性物质(如柠檬汁或醋)、可乐、塑料瓶、漏斗、量杯、橡皮手套、安全眼镜、围裙等教学步骤1.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出示一瓶可乐并向学生介绍科学可乐喷泉实验的有趣现象。
2.演示:进行科学可乐喷泉实验的演示,让学生观察喷泉的现象。
3.分析:与学生一起分析科学可乐喷泉的原理,引导他们发现其中的科学道理。
4.制作实验装置:与学生一起制作科学可乐喷泉的实验装置。
–使用塑料瓶作为容器,倒入适量牛奶和食用油。
–加入少量食用酵母和白砂糖。
如果使用酸性物质,则将酸性物质代替白砂糖。
–混合均匀后,将可乐倒入塑料瓶中。
–用漏斗将混合物倒入可乐中,注意不要将混合物溅入外面。
5.实验观察:引导学生观察科学可乐喷泉实验的现象。
–观察混合物与可乐的反应,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观察可乐是否会从瓶口喷出。
6.实验总结:与学生一起总结科学可乐喷泉实验的规律和原理。
–通过观察发现,混合物中的酵母和白砂糖与可乐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产生气泡并增加压力,导致可乐从瓶口喷出。
–酸性物质也可以代替酵母和白砂糖,通过与可乐中的碳酸氢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7.小结: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复习和总结,帮助学生记住科学可乐喷泉实验的原理和步骤。
拓展活动•让学生尝试使用不同比例的酵母和白砂糖制作混合物,观察是否会对喷泉的高度和持续时间产生影响。
•邀请家长参加科学可乐喷泉实验展示活动,在展示中向家长讲解实验原理和步骤。
总结通过这次科学可乐喷泉实验,学生们能够对科学实验进行观察、记录和总结,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精神。
这样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同时,实验中的安全意识和注意事项也需要老师进行重点讲解和引导。
第1篇一、实验背景喷泉实验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化学实验,通过观察液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流动和反应,可以加深对流体力学、化学反应等科学原理的理解。
牛奶彩色喷泉实验是一种结合了化学和物理现象的趣味实验,通过简单的材料制作出五彩斑斓的喷泉效果,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帮助他们理解乳胶体、化学反应等科学知识。
二、实验目的1. 了解乳胶体的特性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2. 通过观察牛奶彩色喷泉的形成过程,理解化学反应和物理现象的相互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实验原理牛奶是一种乳胶体,由脂肪球分散在水中形成。
在酸性条件下,牛奶中的蛋白质会发生凝固,从而形成凝胶状物质。
本实验中,我们将利用柠檬酸与牛奶中的蛋白质发生反应,形成凝胶,使牛奶变得粘稠,从而在喷泉实验中形成彩色喷泉。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牛奶、柠檬酸、食用色素、搅拌棒、透明塑料瓶、漏斗、水、玻璃杯等。
2. 仪器:天平、量筒、计时器、滴管等。
五、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牛奶倒入透明塑料瓶中,加入适量的食用色素,搅拌均匀。
2. 准备柠檬酸溶液:在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滴入柠檬酸,搅拌均匀。
3. 进行实验:将塑料瓶倒置,用漏斗将柠檬酸溶液缓慢滴入瓶中,观察喷泉现象。
4. 记录实验数据:记录喷泉的高度、持续时间、颜色变化等。
六、实验现象1. 柠檬酸溶液滴入牛奶后,牛奶开始变稠,颜色逐渐加深。
2. 随着柠檬酸溶液的不断滴入,牛奶中的蛋白质开始凝固,形成凝胶。
3. 凝胶状的牛奶在重力作用下形成喷泉,喷泉高度可达数十厘米。
4. 喷泉的颜色与加入的食用色素有关,可根据需要调整颜色。
七、实验数据分析1. 喷泉高度与柠檬酸溶液的浓度、滴加速度等因素有关。
2. 喷泉持续时间与凝胶的形成速度有关,凝胶形成速度越快,喷泉持续时间越短。
3. 喷泉颜色与加入的食用色素种类和浓度有关。
八、实验结论1. 乳胶体在酸性条件下会发生凝固,形成凝胶。
2. 凝胶状的牛奶在重力作用下可以形成喷泉。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气体溶解度与压强关系的基本原理。
2. 观察气体溶解度变化对喷泉高度的影响。
3. 学习使用实验器材进行气密性检测。
4. 掌握实验操作步骤,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喷泉实验是通过在密闭容器中产生压强差,使气体溶解度发生变化,从而形成喷泉现象。
本实验以氨气为例,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当氨气进入水中时,溶解度降低,水会从容器中喷出,形成喷泉。
三、实验器材1. 烧杯(500ml)2. 带双孔塞的玻璃瓶3. 胶头滴管4. 长直导管5. 氨水6. 酚酞指示剂7. 水槽四、实验步骤1.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滴入几滴酚酞指示剂,观察溶液颜色。
2. 将带双孔塞的玻璃瓶倒置,将长直导管插入烧杯中的水,确保导管下端紧贴烧杯底部。
3. 在玻璃瓶中加入少量氨水,并迅速将瓶塞塞紧,检查气密性。
4. 用手握住玻璃瓶,轻轻振荡,使氨气充分溶解在水中。
5. 观察喷泉现象,记录喷泉高度。
6. 重复实验,改变振荡幅度,观察喷泉高度的变化。
7. 比较不同振荡幅度下喷泉高度的变化,分析气体溶解度与喷泉高度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氨气溶解在水中。
2. 当振荡幅度较大时,喷泉高度较高;振荡幅度较小时,喷泉高度较低。
3. 分析原因:振荡幅度较大时,氨气溶解速度加快,气体溶解度增加,导致喷泉高度升高;振荡幅度较小时,氨气溶解速度减慢,气体溶解度降低,导致喷泉高度降低。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气体溶解度与压强关系的基本原理,掌握了喷泉实验的操作方法。
2. 实验结果表明,气体溶解度与喷泉高度呈正相关,即气体溶解度越高,喷泉高度越高。
3.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气密性检测,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七、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发现氨水容易挥发,导致实验结果不稳定。
建议在实验前将氨水密封保存,以减少氨水挥发。
2. 实验过程中,发现喷泉高度受振荡幅度影响较大,建议在实验中多次调整振荡幅度,观察喷泉高度的变化规律。
标题:饮料瓶皮球做喷泉实验昔日,吾与友人共议,欲以饮料瓶及皮球制作一喷泉以为嬉戏。
遂行至市中,购得所需之物。
归途中,吾等心怀期待,跃跃欲试。
至家,吾等寻得一空阔之地,摆定饮料瓶,准备实验。
友人手持皮球,用力挤压,然而未见泉水喷出。
友人疑曰:“此法当真可行否?”吾答曰:“事在人为,再试之。
”于是吾等再三尝试,终于见一细细水柱自瓶口喷出,如银线般直冲云霄。
吾等大喜过望,相视而笑。
此时,一孩童路过,见吾等之实验,好奇而问:“君等所为者何?”吾答曰:“吾等欲以饮料瓶及皮球制作一喷泉以为嬉戏。
”孩童喜曰:“愿与君等同乐。
”于是吾等与孩童共同参与,挤压皮球,喷泉愈喷愈高,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忽一童子曰:“吾有一法,可使喷泉更高。
”吾等疑惑,问其法。
童子答曰:“可多取几个饮料瓶,排列成一高塔,然后挤压皮球。
”吾等听后,觉得有理,遂照其言而行。
果然,喷泉高耸入云,令人惊叹不已。
此时,一长者经过,见吾等之实验,赞曰:“君等所为者,实乃创新也。
”吾等谦虚答曰:“此乃偶然所得,不敢当。
”长者曰:“无论成败,皆需努力。
君等有此精神,实属难得。
”吾等听后,心中感激不已。
是日,吾等以此实验为乐,忘却了时光。
夕阳西下,吾等收拾行装,载歌载舞而去。
留下了一地的饮料瓶与皮球,见证了吾等今日之欢乐时光。
归来后,吾等将此事记载于笔下,欲与他人共享。
吾等虽未能创造出惊世之作,然却在实践中得到了快乐与收获。
此次经历,使吾等明白了一个道理:世间之事,非一蹴而就,唯有不断尝试,方能取得成功。
此次实验之后,吾等常以此为谈资。
每当提及此事,吾等总是满脸笑容,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欢声笑语的下午。
吾等对自然之奥秘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团队合作有了更深的理解。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吾等渐行渐远,各自追寻着各自的梦想。
然吾等心中的那份纯真与热情,却永远不会消逝。
吾等仍会怀揣着那份对未知的探索与好奇,继续前行。
此次实验,虽然简单,却给吾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吾等不仅在实践中得到了快乐,更在实践中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与教训。
大可乐瓶里有喷泉
作者:蔡思源
来源:《快乐作文(3.4年级)》2021年第03期
夏天的午后,黑云像一张网一样铺下来。
鱼儿感觉太闷了,于是跳出水面来呼吸新鲜空气;蝉也没有刚才叫得欢了,有一声没一声的;人们感觉又闷又热,希望来一阵凉风,而我希望能吃一个甜甜的冰激凌。
为什么我们会有这种闷的感觉呢?这都是大气压惹的祸。
不信,我就用一个与气压有关的实验——“大可乐瓶里有喷泉”来证明一番。
需要准备的材料如下:一个大可乐瓶,一长一短两根吸管,一根橡皮筋,两个杯子,一些水。
我先将长吸管的任意一端用橡皮筋套紧,使吸管口变小;往大可乐瓶中装半瓶水,用打湿的餐巾纸塞住瓶口(要塞紧,不能使空气进入大可乐瓶),再将两根吸管插入大可樂瓶(要把长吸管绑有橡皮筋的那头插入);然后拿出两个杯子,其中有一个杯子装满水,再把大可乐瓶倒置(长的吸管插入有水的那个杯子),这时,短吸管开始滴水,接着长吸管出现“喷泉”,差一点儿就是“飞流直上三千尺,疑是银河升九天”了。
奶奶在一旁像小学生一样好奇地问:“源源,这个水是怎么喷出来的?”我之前看过实验说明,现学现卖当起讲解员:“奶奶你看,短吸管不断滴水,瓶子里的空间就不断增大,气压随之下降。
这时,外面的大气压就会通过长吸管把杯子中的水挤进瓶子里,吸管口又被我用皮筋扎小了,就像我用手堵住自来水出口一样,于是就出现了眼前的喷泉。
”奶奶听后,对我竖起了大拇指。
下雨前天气闷热也是这个道理。
乌云“压”下来,大气压变低,所以人会感觉闷闷的。
根据气压原理,人们还发明了许多东西,小到吸管、针筒、高压锅,大到离心泵、高压氧舱……读懂大自然的神奇语言,人类就能更快发展自己的仿生学啦!
(指导教师:汪琼)。
一、实验名称:家庭实验——用汽水瓶做牛奶喷泉实验
胡春涛 江苏省泗阳中学 江苏宿迁 邮编:223700
二、实验目的:
1、用饮料瓶制作气体发生装置
2、在家中进行用饮料瓶做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的喷泉实验。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汽水瓶(用瓶身方形的即可如冰红茶)、单孔塞、导管、
乳胶管、胶带、石灰石、盐酸(1:1)。
四、实验装置图:
五、实验步骤:
(一)气体发生装置的制作
1、制作方法:把汽水瓶从瓶身处弯折至不能弯为止,此时瓶身分为前后两部分,
并用胶带固定。
2、制气种类:此装置可代替启普发生器,凡能用启普发生器制备的气体,都可
用此装置制取,如:二氧化碳、氢气、硫化氢等
3、使用方法:先加入少量液态反应物,并使液体流入后半部分,再加入块状固
体反应物,只能在瓶子前半部分,塞好塞子,固液分离,不反应如
图(1)。
制备气体时,转动瓶子,使后半部分液体流入前半部分,
反应开始如图(2),需停止反应,再转动瓶子,使液体流入后半部
分,与固体脱离反应停止。
图(1) 图(2)
(二)牛奶喷泉实验
1、喷泉实验装置制作
如
QQ 果汁瓶,一只大一点650mL )、单孔塞两只
(一只带长尖玻璃管作喷管,塞子与小瓶配套,一只
内接长玻璃管近长瓶底部)、乳胶管。
一个小孔,保证与大气联通。
如图(3)。
2、喷泉实验
实验原理:CO 2+Ca(OH)2====CaCO 3↓+H 2O 气体减
少导致气压减少形成喷泉。
操作步骤:
1、 用上述制气装置,用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小汽
水瓶用排水法收集两小瓶二氧化碳(确保获得高纯
度的二氧化碳气体),第一瓶不用,因混有空气不
纯。
2、在喷泉实验装置中,大汽水瓶加入澄清石灰水,
不能超过所烫小孔。
3、把充满二氧化碳的小汽水瓶接好。
4、用食指堵住小孔,挤压下面盛石灰水的瓶子,使部分石灰水进入小汽水
瓶,摇动小汽水瓶,放开小孔,如不能形成喷泉,则继续堵住小孔,再
挤入澄清石灰水,摇动小汽水瓶,放开小孔,只到能形成乳白色喷泉(牛
奶喷泉)。
六、装置改进意义:
(一)本实验设计有非常高的创新精神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自制气体发生装置,为家庭化学实验抽取气体提供了方便的仪器。
2、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打破了传统的收集高纯度二氧化碳的方法。
实验证明是可行的。
3、实现了有传统喷泉实验仪器不能实现的实验:只用澄清石灰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喷泉实验。
并在家中可以完成。
(二)实验具有原料易得,操作简便的特点。
特别是气体发生装置制作非常得意,
操作十分简便,可以随时使反应停止,随时使反应发生。
十分方便。
(三)本实验现象明显、趣味性强。
深受学生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