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
- 格式:ppt
- 大小:6.92 MB
- 文档页数:3
初一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观沧海》【】曹操【朝代】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朝代】唐在容易的容易的秋天之后,布谷鸟钟,我听见你经过五条溪流。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王湾【朝代】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朝代】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主旨,体会思想感情。
2.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欣赏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并学会如何把握诗歌的意象。
3、激发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重难点:1、《观沧海》中“大海”这一意向的准确把握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的理解3、《次北固山下》中重点分析颈联蕴含的自然理趣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结合《观沧海》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
3.品味语言,体验诗中描绘的壮丽景象。
4、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的博大胸怀和英雄气概。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代枭雄曹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这一切都缘于河南省文物局的高调宣布--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定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老百姓的眼里,他是阴险狡诈的白脸*雄;在读书人眼里,他是文才卓异的文坛巨擘;在政治家的眼里,他是叱咤风云的乱世枭雄;在历史家的眼里,他是雄才伟略的盖世英豪,真实的曹操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来初步了解一下这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七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专练(附答案)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因支持变法而遭贬谪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B.诗的前两句先弃“逢秋悲寂寥”的常情,后立“秋日胜春朝”的新见。
C,“排”是排开、推开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鹤一飞冲天的气势。
D.全诗通过对秋景的细腻描绘,营造了萧瑟空虚、冷落凄凉的感伤氛围。
2.刘禹锡的《秋词》(其一)中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或直接赞颂秋天胜春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两句诗通过描绘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诗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简析“涨”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作家作品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2.诗歌大意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
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上。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啊!3.诗歌主旨本诗描写了峨眉山月的优美景致,描绘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朋友依依惜别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乡恋恋不舍的无限情思。
4.名句赏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入”和“流”两个动词,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5.推荐阅读铁杵成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
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
”李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与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
老婆婆自己说她姓武,现在磨针溪旁有武氏岩。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作家作品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
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
其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被称为“诗史”。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最新资料推荐------------------------------------------------------七上前四首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作家作品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2.诗歌大意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
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上。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啊! 3.诗歌主旨本诗描写了峨眉山月的优美景致,描绘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朋友依依惜别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乡恋恋不舍的无限情思。
4.名句赏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入和流两个动词,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1/ 8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5.推荐阅读铁杵成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
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
李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与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
老婆婆自己说她姓武,现在磨针溪旁有武氏岩。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作家作品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
七上课外古诗词四首
《七上课外古诗词》是中国初中七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本课外
读物,其中包括了许多经典的古诗词。
下面我将为你介绍其中的四
首古诗词。
第一首是《登鹳雀楼》。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描述了
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色,表现了诗人豪迈的抱负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第二首是《静夜思》。
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通
过描绘寂静的夜晚和孤独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第三首是《春晓》。
这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通过描绘清
晨的景色和万物初醒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
热情。
第四首是《江雪》。
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作品,通过描绘江
边飘雪的壮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这四首古诗词涵盖了登高远眺、寂静夜晚、春天清晨和飘雪江
边等不同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古代诗人对
自然和生命的独特理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内涵。
这些诗词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对于我们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