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叩诗歌的大门 诗海拾贝 诗歌知识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653.00 KB
- 文档页数:36
六年级轻叩诗歌的大门——诗海拾贝第一篇:六年级轻叩诗歌的大门——诗海拾贝《轻叩诗歌的大门——诗海拾贝》课型新授课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歌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2.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3.通过学习对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
4.通过搜集和朗诵诗歌,增强读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
重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分享的学习品质;给诗歌分类,组织好搜集和欣赏诗歌活动。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步骤师生活动二次备课导入明标一、导入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
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问答的诗人。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1.自由朗读这6首诗歌。
2.小组交流讨论这6首诗歌的特点。
(明白这几首诗的共同点──内容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
)自学质疑品读诗歌1.学生初读古诗,质疑2.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等生字。
3.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4.学生质疑。
5.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小结方法: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
)小组交流(一)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1、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
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2.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
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
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师作简单讲解: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轻叩诗歌的大门•诗海拾贝教学目标:1.通过此次活动,引导学生体会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感受诗词作品的丰富多彩,感受文学形象的异彩纷呈,发展思维能力,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和树立正确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
2.通过分门别类辑古诗、别出心裁品古诗、声情并茂诵古诗、小试牛刀写古诗等活动,让学生学习欣赏、吟诵、演唱古诗词以及围绕一个主题查找有关资料的基本方法,积累名言警句,提高语言能力,培养学生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3.通过此次活动,激发学生用多种艺术形式解读古诗词的热情,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通过诗海拾贝的活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教学准备:1.课外搜集、整理诗歌,以备交流。
编辑以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为宜,分组并推选出组长。
选出活动主要策划人(或由班长、语文课代表代理),组建评委(包括教师与学生,最好能聘请兄弟班级的同学和其他任课教师参与)。
2.教师指导:(1)明确活动目标和活动要求;(2)进行活动内容的技术性指导;(3)对小组长进行必要的培训。
4.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情演讲,直奔主题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俯拾皆是。
世界上其他国家也大都有属于自己民族的伟大诗人,他们的优秀诗篇,为各国人民所传诵。
今天,让我们漫步于古今中外诗苑,接受一次美的洗礼。
二、徜徉诗海,感悟诗情1、学习《诗经•采薇》。
(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古诗,互相质疑。
(3)学生小组尝试解决疑问。
(4)教师点拨诗意: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最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5)多媒体课件演示画面,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加深感悟。
(6)学生用喜欢的方式朗读和背诵。
(7)师生总结学习方法:自读质疑——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交流讨论——感悟背诵。
综合学习——轻敲诗歌的大门: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综合学习一.主题:轻敲诗歌的大门二.学习内容: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三.学习的目标:1.增强对诗的兴趣,感受诗的美,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分类。
2.读后把握诗的大体意思,想象并体会诗人的情感。
3.通过读、欣赏感受诗歌的魅力。
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四.和老师一起学:(一)诗海拾贝:1.读诗歌1)古诗∶《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思》2)儿歌:《天上的街市》、《白桦》。
2.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二)与诗同行:1.读诗歌1)诗歌《我们去看海》、《致老鼠》、《爸爸的鼾声》2)给诗加“腰”、诗中的“秋”2.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及感受。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一.拼音。
汉字注音童叟碑帖气馁蛟龙二.读句子,写出带点词语的意思。
1.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要东张西望。
()2.节日的北京,到处张灯结彩。
()3.船离开了码头,帆没有张开。
()4.教室里贴着四张宣传画。
()三.填关联词语。
1.()遇到什么困难,他()有办法解决。
2.李老师讲课()有趣,()不拘谨,同学们都乐意听。
3.张华()自己学习好,()乐意帮助别人。
4.蜜蜂()在酿蜜?/font>)在酿造生活;()为自己,()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
四.回忆课文填空。
1.安徒生是()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有()、()等。
2.曹孟德是出自小说《》中的人物;“王熙凤”是出自小说《》中的人物;“保尔”是出自小说《》中的人物;“唐僧”是出自小说《》中的人物。
五.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ד1.“医院:医生”和“学校:老师”两种词所表示的关系是相似的。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采用了夸张手法。
()3.《一夜的工作》、《凡卡》、《粜米》、《书的故事》都是写人物的文章。
()4.“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一句缩句为“太阳光照射着树林。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材解读一、诗海拾贝《诗经·采薇》写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回想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周宣王(公元前八二七至公元前七八二年在位)执政的前夕,玁狁曾乘周王朝政治动乱和遭遇大旱灾的机会,侵扰北方边境。
公元前八二七年宣王曾出兵征讨,这首诗反映的大约就是这次战争的情况。
原诗共六章,阅读材料节选的是第六章的前四句,分别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
“杨柳依依”写出柳条随风飘动,“雨雪霏霏”描绘雪花飘舞,都十分传神。
这种四言诗,在我国以《诗经》为代表的古诗中是很常见的。
《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律诗,这是唐朝诗人杜甫在成都所作的名篇之一,历来为人们传诵。
作者细致地刻画了春雨的夜景,表达了他对春雨来得及时的喜悦心情。
一、二两句,“知”字和“乃”字,一呼一应,极为传神,诗人喜雨的心情跃然纸上。
三、四两句既描写了春雨的动态,又传出了它的润物之神,“潜”字和“细”字都用得准确、贴切,前者透露出风很微,后者说明了雨极小。
五、六两句进一步从视觉上描绘夜雨景色。
雨意正浓,而一片墨黑的世界里,唯有江边船上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
最后两句是写雨后晓景。
全诗描写细膩、动人。
全诗不露喜字,却又始终充满喜意。
这首诗后有简短的赏析,可以帮助学生欣赏这首名作。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阅读这首词,要注意时间和地点。
时间是夏天的夜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
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诗人把这些形象巧妙地组织起来,却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词的上片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鸟惊、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音响,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颇不寂寞;词的下片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发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
作者笔下的一个个画面,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综合型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诗海拾贝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儿吹向我们,我们像海鸥一样,来到诗的海洋,我们轻轻地扔几粒石头,诗海溅起一朵朵浪花;我们俯身拾起一颗颗精美的贝壳。
那都是诗,美不胜收……诗词海洋,我来拾贝诗是一种很有魅力的文字。
有时候只读一遍,便永生难忘。
请你从本单元学过的几首诗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些诗句,将它们背下来,并工工整整地默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雨知时节,当春乃生。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诗词如歌,诗中有画小知识:我们知道,古诗词的可以吟唱的。
古人往往会在作完诗词之后,即兴吟唱一番。
而今天,我们将许多耳熟能详的诗词谱了新曲,也唱出了另一番风味,比如北宋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有如南唐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还有南宋名将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等。
如果你能唱,自己可以轻轻地哼唱一下,或者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如果还不会,那就请你先将这些诗词填完整,再请老师、同学教教你吧!1、我来补词水调歌头 {北宋}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虞美人 {南唐} 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满江红 {南宋} 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我来作画诗歌的文字,可以化为我们脑海中美丽纷繁的景象,这就是诗歌的意境。
综合学习——轻敲诗歌的大门: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综合学习一. 主题:轻敲诗歌的大门二. 学习内容: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三. 学习的目标:1. 增强对诗的兴趣,感受诗的美,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分类。
2. 读后把握诗的大体意思,想象并体会诗人的情感。
3. 通过读、欣赏感受诗歌的魅力。
4. 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四. 和老师一起学:(一)诗海拾贝:1. 读诗歌1)古诗∶《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思》2)儿歌:《天上的街市》、《白桦》。
2. 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二)与诗同行:1. 读诗歌1)诗歌《我们去看海》、《致老鼠》、《爸爸的鼾声》2)给诗加“腰”、诗中的“秋”2. 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及感受。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一. 拼音。
汉字注音童叟碑帖气馁蛟龙二. 读句子,写出带点词语的意思。
1. 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要东张西望。
( )2. 节日的北京,到处张灯结彩。
( )3. 船离开了码头,帆没有张开。
( )4. 教室里贴着四张宣传画。
( )三. 填关联词语。
1. ( )遇到什么困难,他( )有办法解决。
2. 李老师讲课( )有趣,( )不拘谨,同学们都乐意听。
3. 张华( )自己学习好,( )乐意帮助别人。
4. 蜜蜂( )在酿蜜?/font>)在酿造生活;( )为自己,( )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
四. 回忆课文填空。
1. 安徒生是( )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有( )、( )等。
2. 曹孟德是出自小说《》中的人物;“王熙凤”是出自小说《》中的人物;“保尔”是出自小说《》中的人物;“唐僧”是出自小说《》中的人物。
五.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ד1. “医院:医生”和“学校:老师”两种词所表示的关系是相似的。
( )2.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采用了夸张手法。
( )3. 《一夜的工作》、《凡卡》、《粜米》、《书的故事》都是写人物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