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压类特种设备事故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5.98 MB
- 文档页数:73
特种设备事故案例
特种设备事故是一类极其复杂严重的事故,它是指由非常复杂的机械装置所导致的灾害性的损害。
特种设备事故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社会影响等情况。
因此,如何有效防范和应对特种设备事故是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社会治安稳定的重要维度。
以下是一起特种设备事故的案例,供大家参考:
2012年12月,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灌云县的淮安建设工地发生一起重大特种设备事故。
地面钻机在施工过程中,突然发生故障,将把现场工人封闭。
随后,几台大型挖掘机的力量使地面钻机突然反转,将现场工人撕裂,在现场死亡。
据分析,本次事件的主要原因在于操作人员未经认真检查就开始施工,导致未检查出设备故障隐患,并且未就操作注意事项进行完整说明,进而造成事故的发生。
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介入处理,并调查了原因,发现极其严重的设备操作缺失,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同时,建设工地还对事故造成的一切损失进行赔偿,并对事故负责的相关部门进行处罚。
经过此次特种设备事故,当地政府积极推动设备安全程序,每个工地必须配备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实施风险识别及控制,及时排查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同时,对责任人进行重点安全教育,提高对设备操作及社会责任的认知。
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不仅损失了人员的生命安全,还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要更加重视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程序,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及时排查安全隐患,以期将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降到最低。
几个承压特种设备重大检验案例介绍承压特种设备是指在工业生产中,承受压力的设备,如锅炉、压力容器、压缩机等。
这些设备一旦出现问题,可能会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对于承压特种设备的检验非常重要。
下面介绍几个承压特种设备重大检验案例。
1. 2015年天津港爆炸事故中的压力容器检验问题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爆炸事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经过调查,发现爆炸的原因之一是存放在仓库中的大量危险化学品,其中一些化学品存放在了未经检验的压力容器中。
这些压力容器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定期检验,导致容器壁厚度减薄,承受压力能力下降,最终导致了爆炸事故的发生。
2. 2016年江苏徐州化工厂爆炸事故中的压缩机检验问题2016年4月22日,江苏徐州一家化工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了多人死亡和伤亡。
事故原因之一是压缩机的检验问题。
据报道,爆炸发生时,压缩机正在运转,但是压缩机的安全阀没有起到作用,导致压缩机内部压力升高,最终导致了爆炸。
经过调查,发现压缩机的安全阀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定期检验和更换,导致了安全阀失效。
3. 2017年河南信阳一家化工厂爆炸事故中的反应釜检验问题2017年7月16日,河南信阳一家化工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了多人死亡和伤亡。
事故原因之一是反应釜的检验问题。
据报道,事故发生时,反应釜内部压力升高,最终导致了爆炸。
经过调查,发现反应釜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定期检验和维护,导致了釜体的腐蚀和疲劳,最终导致了爆炸事故的发生。
这些案例表明,承压特种设备的检验非常重要,一旦出现问题,可能会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企业必须按照规定进行定期检验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强对承压特种设备的监管,确保企业按照规定进行检验和维护,防止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特种设备事故案例4篇篇一:特种设备事故案例2000年1月17日8时,蒸球车间2名操作工上班后与二楼切草人员配合开始给3号蒸球内加料,下午1时30分加料完毕,开始送汽。
约1个半小时后,球内压力达到0.6MPa开始保压正常运行,同时,由于2号蒸球内出料口堵塞,生产安全技术员,维修工,操作工等3人正在现场维修;17时40分,3号蒸球出料管伸缩节突然错位脱落,球内大量蒸汽纸浆向西方向迅速喷出,这时正在2号蒸球工作台上抢修的三名工作人员由于躲避不及,当场烫伤、昏迷,事故发生后,伤员当即用车送到就近的磁县医院抢救,由于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相继死亡。
篇二:特种设备事故案例1986年2月22日5时9分,常德市桃源县某乡一造纸蒸球在运行中爆炸。
爆炸时蒸球内气压为0(7兆帕,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使整个厂房毁坏,绝大部分机器设备遭到严重的破坏,其中蒸球的基础钢筋水泥墩2014年1月1日16时许,永昌县瑞丰贸易有限公司供销大厦三楼掌上明珠家具城业主李松年乘坐该公司载货电梯往三楼运输货物,电梯往上行驶中突然出现故障停止运行,导致李松年被困电梯中,其立即打电话求救。
其间,电梯被困人员李松年进行自救,用手拨开重力锁致二楼电梯层门打开,得知消息前来施救的李松年之父李世文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不慎从层门外踏入电梯井道坠落,经抢救无效于当日死亡。
李松年于当日17时30分许从轿厢救出。
篇四:特种设备事故案例2010年3月29日,公司上班的行车工卢某在3月27日晚上经人带班后,于当日独立操作行车。
她所操作的行车为地面操作,比原先她所操作的行车多了一个液压翻滚装置。
和她一起进行吊运模具作业的辅助工严某也是该公司新招工人,当日是第二天上班。
他们的任务是将行车北侧经在模具里静养后的砌块由严某拉出并拨放至相应位置后由卢某吊放到东边,经行车翻滚动作后卸出模具,将砌块送往下道工序切割,再由行车将模具空壳吊放到行车西侧。
当日15:00左右,卢某操作行车,在准备起吊模具时,发现严某仍站在模具处,就叫其让开。
案例一2013年6月21日江苏常州嬉戏谷“环形过山车”游客高空滞留事故(一)事故概况2013年6月21日12时30分左右,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嬉戏谷,环形过山车游乐项目。
载有11名游客的列车在回站前最后一次冲上提升塔架刹车段时,未按正常流程回站、滞留在刹车段,同时主控面板报356号故障。
在此情况下,操作人员立即按下急停开关,并启动了应急救援措施。
第一套救援方案为采用链条放车,由于在操作台尝试进入特殊模式失败,进行了第二套救援方案:采用绞车放车,但尝试下来绞车也未能提起列车,第二套救援方案也失败,于是园方正式请求消防支援。
在等待消防支援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尝试切断设备电源后重新上电,并采用手动模式提升列车,可以上提但不能下降;再试,在提升一段距离,仍不能下降,此时列车位置已经接近螺旋段,由于担心再提会进入螺旋段更难于救援,于是只有放弃尝试等待消防到来。
接事故报告后,武进区立即启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公安、消防、卫生、质监、旅游、安监等部门和太湖湾度假区管委会等部门立即组织抢险救援和应急处置,紧急调来大型云梯车和救护车。
14时55分,第一名女性乘客被消防云梯车安全转移至地面,至16时53分,乘客全部安全返回地面。
(二)事故原因分析经查,造成列车滞留的直接原因是:传感器故障导致控制系统无法判断车行方向,系统保护将车停在提升塔架顶部刹车段。
而江苏嬉戏族有限公司虽建立了紧急救援预案,平时也进行了应急演练,但是预案中对紧急情况预估不足,紧急救援操作不当造成自救不能正常进行,致使乘客滞留时间过长,也是致使此次故障被扩大为事故的重要原因。
(三)预防同类事故的措施1.制造厂家应立即分析导致该传感器发生故障的原因,并评估今后发生故障的概率,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对策。
对于特别重要的几个传感器(尤其是传感器本身一旦发生故障可能会导致列车悬停空中的)应增设传感器自诊断模块,主控系统在每次发车前需确认这几个传感器的健康状况。
中国特种设备典型事故案例时间:2006-02-08 来源:中特网1979年3月,河南省南阳柴油机厂浴室锅炉附带的自制热交换器发生剧烈爆炸,死45人,重伤36人。
动乱年代,找几个电焊工,弯块铁皮就能当受压容器。
事故发生后,厂领导怎么也想不到一个一米长的热水罐居然能造成如此大的破坏。
一声巨响,几十个家庭天各一方,亲人的哭喊声撕心裂肺。
1979年9月,浙江温州电化厂液氯钢瓶爆炸,死59人,中毒住院医疗779人,门诊医疗421人,直接经济损失63万元。
1979年12月,吉林省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厂400立方米球罐破裂造成火灾事故,有5个400立方米球罐,4个50立方米卧罐和5000多只液体石油气钢瓶爆毁,死36人,伤50人,直接经济损失600多万元。
1982年10月,北京西郊烟灰制品厂蒸压釜爆炸,死6人,重伤10人,直接经济损失34万元。
1984年1月,大连石油七厂催化裂解车间气馏装置发生重大爆炸火灾事故。
死5人,伤80人,直接经济损失252万元,间接经济损失77万元。
1991年9月,江西省贵溪县农药厂一辆载有剧毒化学品汽车罐车泄漏,死37人,中毒580人,现场附近的畜禽、渔类大量死亡,树木和农作物枯萎,损失极为严重。
1995年1月,山东省济南市内街道,因地下煤气管道破裂,造成煤气泄漏爆炸,使2.2公里长路面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死12人,伤49人。
1997年3月,甘肃某厂用于工业生产的光气原料储罐发生爆炸,死7人,中毒17人,直接经济损失948万元。
1997年6月,北京东方化工厂储罐区发生大火,导致多台球罐破裂,死9人,伤37人。
由于操作错误导致的爆炸和大火燃烧了七日;投资3个多亿,投产仅几个月的罐区设备和管道已成废铁1998年3月,陕西省西安市液化气球罐发生泄漏,而后引起爆炸,死亡13人,受伤30人。
本来是一起液化石油气阀门泄露事故,由于封堵措施不当,最终导致爆燃,8名年轻的消防战士当场牺牲,整个罐区报废1999年1月,宁夏自治区银川北郊石嘴山矿务局银川办事处,因锅炉房内油箱泄漏引起锅炉烟道爆炸,死1人。
武汉工地电梯突坠19人死亡2012年9月13日13时10分许,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东湖景园还建楼C区7-1号楼建筑工地,发生一起施工升降机坠落造成19人死亡的重大建筑施工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约1800万元。
查明“9·13”重大建筑施工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事故发生时,事故施工升降机导轨架第66和67节标准节连接处的4个连接螺栓只有左侧两个螺栓有效连接,而右侧(受力边)两个螺栓的螺母脱落,无法受力。
在此工况下,事故升降机左侧吊笼超过备案额定承载人数(12人),承载19人和约245公斤物件,上升到第66节标准节上部(33楼顶部)接近平台位置时,产生的倾翻力矩大于对重体、导轨架等固有的平衡力矩,造成事故施工升降机左侧吊笼顷刻倾翻,并连同67-70节标准节坠落地面。
湖南长沙施工电梯坠落致17人死亡1人重伤长沙市韶山南路643号湖南东方红建设集团上海城19栋项目部发生一起建筑施工升降机挂篮坠落事故,事故已经造成17人死亡1人重伤。
据工地工人介绍,发生事故的19栋计划建33层,现盖到了30层。
发生事故的升降机限载12人,但工人们称事发时升降机上乘坐的工人严重超出了这个数目。
“还有5名工人在17楼时下了电梯,后来升降机在继续上升过程中才发生事故。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人介绍。
乌鲁木齐米东区施工电梯从十楼坠落4人遇难新疆米东区府前中路阳光公寓建筑工地上,一部施工电梯从高空坠落,电梯厢里的5名工人仅有1人生还。
6月23日下午,记者从乌市和米东区在事发现场联合召开的现场会上获悉,据初步调查,当日16时09分左右,这5名工人乘坐出事施工电梯前往17楼干活,在电梯上行至10楼时,电梯厢发生坠落。
塔机司机、起重工(指挥司索)违规操作引发的安全事故案例一:2 0 1 0 年6 月2 日,在承建的杭州万银双子中心工程发生一起QTZ250塔机倒塌事故,造成司机一人坠落死亡。
出事时该塔机安装高度49.5m,按使用说明书规定临界最大独立高度51m。
特种设备十大典型案例一、电梯“惊魂”话说有这么一个老旧小区的电梯,那可真是状况百出。
这电梯就像个脾气古怪的老爷爷,时不时就闹点小脾气。
有一天,一位大妈拎着菜进电梯,刚按了楼层按钮,电梯突然就剧烈晃动起来,然后“哐当”一声卡在了两层楼之间。
大妈当时就吓懵了,在里面又是喊又是拍门。
原来啊,是电梯的维护保养长期被忽视,一些关键的零部件都磨损得不成样子了,就像一辆没好好保养的汽车,早晚会出故障的。
这可给小区居民们好好上了一课,让他们知道电梯维护可不能马虎。
二、游乐设施“发疯”在一个小游乐场里,有个看起来挺刺激的旋转飞椅。
那天一群小朋友兴高采烈地坐上去,准备好好享受一把。
可是这飞椅刚转起来没一会儿,速度就变得超级快,而且还左右摇晃得特别厉害,就像一个喝醉了酒的人在乱晃。
小朋友们被吓得哇哇大哭。
调查后发现,是操作人员没有按照操作规范来,为了多赚钱,在设备还没检查好的情况下就开始营业,而且在运行过程中也没有好好监控设备状态,差点就酿成大祸。
这就好比让一个没有驾照的人开飞机,不出事才怪呢!三、锅炉爆炸“大灾难”有一家小工厂,那老板为了节省成本,在锅炉的使用和维护上那是各种偷工减料。
这个锅炉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一样。
有一次,工人正在正常工作呢,突然就听到一声巨响,锅炉就爆炸了。
那场面就像是电影里的灾难片一样,厂房的墙都被炸出了个大口子,周围的设备也被炸毁了不少。
原因就是老板买了劣质的锅炉配件,而且还不让工人按照规定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
这老板啊,就像个守财奴,为了一点小钱,结果造成了这么大的损失,真是得不偿失。
四、压力容器泄漏“毒气危机”在一个化学工厂里,有个大型的压力容器,里面装着一些有毒的化学气体。
有一天,工人发现容器周围有一股奇怪的气味,仔细一检查,发现容器竟然在泄漏气体。
这可不得了啊,就像一个装满毒液的瓶子破了个洞一样危险。
调查发现,是容器的密封垫片老化了,而工厂的安全管理很混乱,没有及时发现和更换这个垫片。
这要是再晚点发现,周围的工人可就有生命危险了,这化学气体可不是闹着玩的,吸一口说不定就会让人躺倒。
特种设备事故处理案例
以下为一起特种设备事故处理案例:
案例概述:
某工地上发生了一起特种设备(塔吊)事故,造成了一人死亡和多人受伤。
下面是该案例的详细描述:
案例详情:
1. 事故发生时间:2019年10月15日上午10点钟。
2. 地点:某工地的施工现场,正在进行高层建筑施工。
3. 涉及人员:塔吊操作员、施工工人、现场监理人员等。
4. 事故过程:在施工现场,塔吊突然发生了故障,导致塔吊臂断裂,并从高处坠落。
塔吊操作员被困在塔吊驾驶室内,多名施工工人被塔吊臂砸伤,其中一人不幸身亡。
5. 事故原因:初步调查发现,事故的原因可能是塔吊存在设计缺陷,使用了低质量的材料。
此外,对于特种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也存在一定的疏忽。
6. 应急处理措施:事故发生后,相关人员立即进行了紧急救援,并拨打了急救电话报警。
救援人员迅速到达现场,将塔吊操作员从驾驶室中救出,并将伤者送往医院治疗。
同时,现场人员也采取了封锁现场、疏导交通等应急处理措施。
7. 后续处理: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展开了全面调查,依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问责,并改进了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
此外,对塔吊的检修和维护工作也进行了全面检查和加强。
结论:
特种设备事故是一起严重的工业事故,其后果严重,引起了社
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通过此次事故的处理,加强了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改善了特种设备的设计和使用环境,提高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同时,也对特种设备事故的应急处理和后续处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特种设备事故和事故应急处置案例引言特种设备事故是指使用特种设备过程中发生的突发性事件,可能会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甚至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
特种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电梯、客运索道等。
事故发生时,正确的应急处置措施至关重要,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本文将以一些特种设备事故和事故应急处置案例为例,探讨事故原因、应急处置措施以及事故后的反思和教训,旨在增加人们对特种设备事故和应急处置的认识,提高应对特种设备事故的能力。
案例一:锅炉爆炸事故概述某工厂的一台锅炉在正常运行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事故,导致工厂的一处车间遭到严重损坏,造成多人受伤。
经初步调查,事故原因是由于锅内水位控制不当和过大的蒸汽压力引发。
应急处置措施1.确保人员安全:火警发生后,工作人员迅速将周围人员疏散到安全地带,以免受到事故现场的伤害。
2.报警与通知:立即拨打应急电话报警,同时通知工厂领导和相关部门,启动应急预案。
3.隔离现场:尽量保持现场原貌,隔离事故现场以避免次生事故的发生。
4.切断有害因素的来源:关闭与锅炉相关的电源和泄漏源,并切断锅炉的燃气供应。
5.救护与治疗:迅速调集医疗资源,对伤员进行急救处理并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反思与教训1.加强日常维护:锅炉作为特种设备,其正常运行对于设备的日常维护非常重要。
加强对锅炉的定期检查和保养,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
2.提高操作员技能:操作员应具备熟悉锅炉操作和维护的技能。
开展培训课程,提高操作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意识。
3.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确保锅炉运行时水位控制和蒸汽压力监测等重要参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案例二:电梯故障事故概述某高层办公楼的一部电梯在运行过程中突然发生故障,导致多名乘客被困在电梯内无法脱离。
事故原因是由于电梯系统电路故障和机械部件磨损导致。
应急处置措施1.安抚乘客情绪:与被困乘客进行沟通,安抚他们的情绪,告知已经通知维修人员进行救援。
特种设备事故案例特种设备是指在生产、科研、检验、检测等领域使用的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设备。
在特种设备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发生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起特种设备事故案例,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
案例一,锅炉爆炸事故。
某工厂的锅炉在运行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经过调查,事故原因是由于锅炉长期没有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导致锅炉内部压力异常增大,最终引发爆炸。
这起事故的发生提醒我们,特种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至关重要,只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才能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发生。
案例二,起重机坠落事故。
在某建筑工地,一台起重机在进行重物吊装作业时突然坠落,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损坏。
经过调查,事故原因是由于起重机的使用人员操作不当,超载运行,导致起重机失稳坠落。
这起事故的发生再次提醒我们,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案例三,压力容器爆裂事故。
某化工厂的压力容器在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生爆裂,导致了严重的化学品泄漏和人员伤亡。
经过调查,事故原因是由于压力容器的材质疲劳,超过了使用寿命,最终发生爆裂。
这起事故的发生再次提醒我们,特种设备的使用寿命必须严格控制,超过使用寿命的设备必须及时更换,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综上所述,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往往与设备的维护保养、操作规程、使用寿命等因素有关。
只有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相关规定,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
希望通过以上案例的介绍,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共同努力,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确保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特种设备典型事故案例特种设备是指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危险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锅炉、起重机械、电梯等设备。
由于其使用范围广泛,一旦发生事故会对人身安全和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下面介绍几个典型的特种设备事故案例。
1. 压力容器爆炸事故2019年11月,江苏省南通市电视台转播车辆的液化气储罐发生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13人受伤。
事故原因是液化气储罐内的液化气膨胀过大,压力超过了储罐的极限,导致储罐爆炸。
此事故再次提醒我们在液化气储罐的存储和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相应的安全措施。
2. 压力管道泄漏事故2018年4月,河南省永城市一家化工厂内的管道突然泄漏,导致1名工人死亡、8名工人受伤。
事故原因是管道内部存在腐蚀损伤,导致管道失效,最终导致泄漏。
此事故表明了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老化”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注意。
3. 锅炉爆炸事故2017年7月,甘肃省兰州市一家化工厂的锅炉发生爆炸,导致4人死亡、15人受伤。
事故原因是锅炉在加压运行中受到了外力的损伤,导致锅炉内部压力失控而爆炸。
此事故再次提醒我们特种设备不仅要保养维修,更要注意安全使用。
4. 起重机械事故2016年8月,广东省东莞市一家物流公司内,一台塔吊突然崩塌导致了工地的火灾并造成了7人死亡。
事故原因是塔吊在工作过程中突然倒塌,致使工地起火,并导致周围房屋和车辆受到了严重损失。
此事故表明了特种设备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应该每日检查、实时监控,并且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
以上4个案例充分说明了特种设备事故的危害和严重性。
无论是在制造、运输、使用过程中都需要工作人员严格遵照规范操作,认真检查、实时监测特种设备,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避免事故的发生。
同时,人们也应该增强特种设备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意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特种设备安全事故案例案例一:2015年1月25日,xxxx厂房西跨间起重机进行负载试运行。
xxx与起重机安装人员协商后,安排无起重机操作资格人员刘xx、向x、李xx、张xx4人提前熟悉起重机操作,在起重机运行过程中,刘xx发现抓斗有倾斜现象,告知正在东跨间的徐xx到现查看,徐xx上到驾驶室外的走台上。
起重机大车运行至原料厂房西跨北端停稳后,9时20分左右,当小车启动时,起重机轨道梁第一节突然发生错位,脱离牛腿柱,导致重机整体坠落,造成起重机驾驶室内的向xx、李xx、张xx3人死亡,起重机驾驶室外走台上的刘xx、徐xx2人受伤。
案例二:2016年11月25日13时40分左右,装载液化丙烷的巴哈马籍卡拉维拉号货轮停靠三木公司液体化工码头,办理海关手续。
15时左右开始驳接管道。
16时30分左右启泵,通过PL-Z0401等连接管道向V401、V402球罐输送丙烷,在输送丙烷过程中,码头班长王xx发现码头就地温度显示仪的温度在-2℃到-3℃之间后,立即通知孙x(船代)提升货轮丙烷输送温度,但后来温度继续下降到-6℃到-7℃,王xx便上船协调停止进料,17时左右,停止进料,此时就地温度显示仪显示温度-17℃到-18℃。
17时20分左右,温度上升到0℃以上,第二次启泵。
17时35分左右,罐区班长樊xx在中控室通过视屏发现V307储罐附近有泄漏,随即戴上防毒面具赶赴现场,并用对讲机通知操作工常xx。
17时36分,樊xx和常xx先后到达泄漏区域,发现PL-Z0401管道发生泄漏,但因现场丙烷汽化,能见度极低,两人未能找到泄漏点。
17时38分左右,樊xx通过对讲机通知王xx立即停止输送丙烷,王xx随即通知货轮的工作人员停泵,同时关掉与货轮连接管道的手动阀门。
17时39分40秒,泄漏点出现火苗,39分50秒火苗沿排水沟迅速扩散,出现大面积过火,40分05秒过火区域收缩,集中在泄漏点喷射燃烧。
案例三:2016年12月18日晚事发前,青岛xxx胶制品有限公司车间主任赵某某及孙某某、王某某、唐某某等8名工人在硫化车间。
特种设备事故案例分析案例一:河南南阳柴油机厂热交换器爆炸事故1.事故概况河南省南阳柴油机厂浴室的加热水箱(热交换器)南北方向放置在男女浴室之间的房间内。
1979年3月28日下午5点多,浴室加热水箱发生爆炸。
水箱爆炸后北侧封头被打出,水箱内的大量汽水喷出迅速汽化膨胀,形成强大的冲击波,将水箱间的两侧立墙及北墙全部推倒;筒体在反作用力下向南飞出,穿过两堵墙,又将锅炉房(加热水箱的加热蒸汽来自此锅炉房)后墙撞了一个3.5m×3.5m 的大洞,落在距原位17m远处。
由于水箱间的两侧立墙及北墙被全部推倒,男女浴室的大梁折断,浴室屋顶塌下,将正在洗浴全部人员砸在里面,造成44人死亡,重伤13人;轻伤24人。
伤亡人员既有本厂职工,也有家属;既有成年人,也有不满17岁的未成年人。
一次压力容器爆炸伤亡众多人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省的第一次,在全国也是罕见的,教训极为深刻。
2.事故分析经检查,加热水箱是1973年该厂自己制造的,结构不合理,采用无折边的锥形封头,封头与筒体采用搭接焊,而且焊接质量极为低劣,存在严重的未焊透、气孔等缺陷。
爆炸前,水箱处于密闭状态,来自锅炉的蒸汽直接通入水箱,而水箱的出口阀门全部关闭,安全阀的开启压力高于设备的承受压力。
3.事故原因1)设备结构不合理,焊接质量低劣压力容器规范规定不允许采用无折边的锥形封头,而且焊接存在严重缺陷,是事故直接原因。
2)操作人员技术素质低。
设备上安装的安全阀、压力表等保护装置,操作人员也不知道起什么作用,更不知道如何操作,对设备只凭“听、看、摸”操作。
3)领导对安全不重视。
据了解,从1972年至1978年间,该厂平均每年发生300余人次工伤事故,1975年12月二车间曾发生过水箱爆炸。
浴室水箱爆炸前,1978年10月,在锥形封头下部焊缝附近开裂,裂穿近340mm,严重漏水。
有关领导未进行彻底解决,只是简单地从外侧补焊。
简评此次事故的技术原因比较简单,但一次伤亡众多的人员也实属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