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制造投资建设项目建议书

智能制造投资建设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项目概要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

(一)项目名称

智能制造生产建设项目

(二)项目建设性质

本期工程项目属于新建工业项目,主要从事智能制造项目投资及运营。

二、项目承办企业及项目负责人

某某有限责任公司

三、项目建设背景分析

我国现行产业政策主要是扶持性产业政策,未来产业政策应该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和制度,并使之行之有效;二是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三是加大对基础性研究的支持,对于具有较强外部性的应用性研究以及具有重大影响的应用性研究提供资助;四是强化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为产业转型提供优良的人力资本;五是完善行业信息、技术发展及趋势、经济运行信息的收集、整理、研究与发布,为行业信息交流和研讨提供公共平台。

四、项目建设选址

“智能制造投资建设项目”计划在赣州某某开发区实施,本期工程项

目规划总用地面积30682.00 平方米(折合约46.00 亩)。

赣州,简称“虔”,别称“虔城”,也称“赣南”,位于江西省南部,是江西省的南大门,是江西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市。赣州是江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拥有4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个综合保税区。赣州是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和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示范区、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赣州都市区是江西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三大都市区之一。赣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2200多年的建城史,历来为江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镇。文天祥、周敦颐、海瑞、王守仁、辛弃疾和中共第一代核心领导人皆在赣南主政过。赣州是中国魅力城市之一,有着千里赣江第一城、江南宋城、客家摇篮、红色故都、世界橙乡、世界钨都、稀土王国和世界风水堪舆文化发源地等美誉。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正式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旨在全方位多领域努力推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至此,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赣州在全国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赣州也因此成为中部首个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的城市。

五、项目占地及用地指标

1、本期工程项目拟申请有偿受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划总用地面积30682.00 平方米(折合约46.00 亩),本期工程项目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20556.94 平方米;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41727.52 平方米。

2、该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智能制造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智能制造制造经营的规划建设需要。

六、项目产品规划方案

本期工程项目主要从事智能制造系列产品的投资运营,包括智能制造研发、智能制造生产制造、智能制造市场营销等。

七、环境保护

本期工程项目生产过程中无有毒物质排出,并且生产用水为循环水,故无废水排放;环境污染因子主要为生活废水、生活垃圾及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

围绕典型产品零部件从毛坯到成品的生产全工艺链,以企业为主体,推进绿色制造共性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开展制造工艺创新和集成应用,提高我国制造业绿色化制造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立并完善国家级的工业装备制造公共服务平台,为典型装备产品提供绿色制造资源共享平台和数据服务等。

八、建设期限及进度安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周期确定为12个月。

九、项目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

1、按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的要求,本期工程项目总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两部分,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

预计总投资8522.88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762.00 万元,流动资金1760.88 万元。

2、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6762.00 万元,其中:建筑工程投资2812.5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3.00%;设备购置费2394.93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8.10%。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554.52 万元。

4、总投资及其构成:项目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项目总投资=6762.00 +1760.88 =8522.88 (万元)。

十、资金筹措方案

项目总投资8522.88 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全部由企业自筹。

十一、预期经济效益

1、根据预测,本期工程项目建成投产后达纲年营业收入14674.00 万元,总成本费用12326.16 万元,税金及附加1320.66 万元,年利润总额2347.84 万元,税后净利润1760.88 万元,纳税总额12913.12 万元,其中:增值税11005.50 万元,税金及附加1320.66 万元,年缴纳企业所得税586.96 万元。

2、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达纲年投资利润率27.55%,全部投资回报率20.66%。

3、根据谨慎财务估算,全部投资回收期4.20 年(含建设期12个月),本期工程项目经营非常安全,财务盈利能力指标表明本期工程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十二、项目评价

1、本期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某某省及某某市赣州智能制造行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政策;项目的建设对促进赣州智能制造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2、“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智能制造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更多地使用传感器、工控系统和工业互联网系统实现智能决策。所以我国要突破智能制造方面的一些短板和瓶颈,要把这些工作解决好。落实《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国,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3、据介绍,两年以来,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形成了以《中国制造2025》为引领,11个专项规划为骨干,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工业“四基”发展目录等绿皮书为补充,各地落实文件为支撑,横向联动、纵向贯通、各方面协同的政策体系。同时,创新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还成立了首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培育建立了19家省级创新中心。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不断深化,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创新载体不断涌现。此外,质量品牌建设取得新进展。产品实物质量不断提升,原材料、重大装备等领域部分产品质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企业和产业集群品牌培育成效显著。城市试点示范开局良好,批复同意宁波等12个城市和4个城市群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

本期工程项目的投资建设并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是环境

保护、清洁生产都是积极可行的,因此,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行的。

第二章智能制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背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培育发展新动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创新能力,深化国际合作,进一步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更广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建设制造强国,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不能忽视防范风险。当前,我们要度过经济减速关口、平稳转向新常态,防控化解各类风险难以避免,也十分复杂。对于产能过剩、地方债务等方面的问题,还需强调底线管理、主动有为。最近一个时期,中央正在有条不紊地按照既定步调推进改革,态度和力度都表现出强大的定力和决心。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加

倍努力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稳增长”的各项部署,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平衡,依靠促改革调结构,合力推动我国经济在新常态下稳步前行。稳定是发展的基石,行稳是致远的前提。在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总结2016年经济工作,阐明经济工作指导思想,对2017年经济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把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到各个方面,切实做到稳定大局、不断进取、奋发有为。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展望未来,改革开放依然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停顿和倒退是没有出路的。“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关头勇者胜”。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全面深化改革,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应当成为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时期需要着力做好的重要工作。

第三章智能制造项目选址用地规划及土建工程

一、项目选址方案

1、由某某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智能制造投资建设项目”,通过对拟建场地缜密调研,充分考虑了项目生产所需的内部和外部条件:距原料产地的远近、企业劳动力成本和生产成本的高低以及拟建区域产业配套情

况、基础设施条件及土地成本等,拟选址在赣州某某开发区,项目建设选址区域地势平坦开阔、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排水通畅、环境适宜、公用设施比较完善、远离污染源的地段;所选建设区域土地资源充裕,而且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四方通衢、地形平坦、土地平整、交通条件便利、配套设施齐备,符合项目选址要求。

2、拟定建设区域属项目建设占地规划区,项目总用地面积30682.00 平方米(折合约46.00 亩),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智能制造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智能制造生产经营的需要。

二、项目选址土地利用情况

1、项目选定场址为租用,该场区已经按赣州规划进行施工建设,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并合理地将场区土地进行了规划和利用。

2、项目租用场址位于赣州某某开发区的现有场区及标准化厂房;场区内建筑物有生产用房,配套了动力、公用工程设施,有配电房、生产车间等。

3、项目租用的场区总用地面积30682.00 平方米,本期工程项目目前租用建筑面积41727.52 平方米,需要根据生产和办公使用的要求进行部分改造。

4、某某有限责任公司租用的场区场地平整,道路、绿化、公用工程设施等均已基本完善。本期工程项目没有新建的建筑物,所以总图布置不

需变动。场区的消防和各幢建筑物的消防设施已经齐备,本期工程项目亦不需做大的改动。

三、项目用地规划及功能指标分析

本期工程项目计划在赣州某某开发区建设,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选定区域预计规划总用地面积30682.00 平方米(折合约46.00 亩),本期工程项目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20556.94 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41727.52 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41727.52 平方米。

四、项目建设地基本情况

《赣州市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2017-2025年)》近日印发实施,这是赣州“十三五”时期加快发展、推动开放升级的决策部署,科学谋划赣州市开放型经济工作,加快推进赣州市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打造“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新样板”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全市开放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提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深度融入“长珠闽”经济板块,努力掌握对外开放主动权,以大开放推动大发展,不断提升赣州市开放型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合理配置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资源,推动各县(市、区)和国家级开发区充分利用本地园区和产业基础,形成各具优势、融合互动、多点支撑、竞相发展的区域开放板块。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开放型经济与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加速转型升级协同推进。

五、土建工程建设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预计总建筑面积41727.52 平方米,计划建筑工程投资2812.5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3.00%。

第四章总图布置方案

本期工程项目总用地面积30682.00 平方米,项目总建筑面积41727.52 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20556.94 平方米,项目建筑系数67.00%。计容建筑面积(H≥8.00米按两层计)41727.52 平方米,项目容积率1.36 。经测算,该项目投资强度为147.00 万元/亩。

第五章产品规划方案和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总体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期工程项目拟建场区总用地面积30682.00 平方米(折合约46.00 亩),其中:总建筑面积41727.52 平方米;建筑工程投资2812.55 万元;计划购置安装主要生产设备、检测设备、环境保护和安全保障设备,预计设备购置费2394.93 万元。

二、土建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期工程项目预计总建筑面积41727.52 平方米,预计建筑工程投资2812.55 万元。

三、建设公用工程

本期工程项目计划建设的公用工程包括:电气系统、给排水系统、供热系统、办公生活设施、消防系统等,同时建设场区道路、绿化等公用工

程和室外工程,为“智能制造投资建设项目”提供完善的配套设施及便捷舒适的生产经营环境。

第六章环境保护

一、项目建设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砂石料统一堆放,采取遮盖措施;对作业面和土堆适当喷水,使其保持一定湿度减少扬尘量;开挖的泥土和建筑垃圾要及时运走;运输车辆不应装载过满,采取密闭措施减少沿途抛洒,并及时清扫散落在路面上的泥土和建筑材料。

二、项目建设期水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间在排污工程不健全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物料流失、散落和溢流现象;另建造集水池、砂池、排水沟等水处理构筑物,并对施工期废污水进行必要的分类处理达标后排放。

水泥、黄砂、石灰类的建筑材料须集中堆放,并采取一定的防雨措施,及时清扫施工运输过程中抛洒的上述建筑材料,以免这些物质被雨水冲刷带入污水处理装置内和附近的水体。

三、项目建设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严格按照施工噪声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严禁夜间进行高噪声施工作业;尽量采用低噪声的施工工具;采用文明施工方法,降低噪声源。

在高噪声设备周围设置掩蔽物;应加强对运输车辆的管理,尽量压缩工区汽车数量和行车密度,控制汽车鸣笛;设备调试尽量在白天进行。

四、项目建设期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

工程建设期间对生活垃圾要进行专门收集,严禁乱堆乱扔,防止产生二次污染;合理布置施工现场的所需原辅材料及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堆场,严禁安置在地表水源周边。

五、项目运营期环境保护对策

本期工程项目建成运营期生产过程中无有毒物质排出,并且生产用水为循环水,故无生产废水排放;环境污染因子主要是生活废水、生活垃圾及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

六、项目运营期废水治理措施

本期工程项目建成投产后,根据测算本期工程项目达纲年生活废水排放量约1213.01立方米/年,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是SS、氨氮,经场区化粪池处理后排入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再处理,排放浓度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表6中的二级排放标准,同冲洗废水一同排入赣州某某开发区市政管网,最终进入污水处理厂,对周围水环境影响较小。

七、项目运营期固体废弃物治理措施

某某有限责任公司场区职工办公及生活产生垃圾量约54.54吨/年,经集中收集后由环卫工人及时清运,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在智能制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含废弃包装物),设专人收集后定置存放并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