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AS》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14.00 KB
- 文档页数:3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包括SSS、SAS、ASA、AAS等判定方法。
2.让学生能够应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证明能力。
【教学内容】1.三角形全等的定义和性质。
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SS、SAS、ASA、AAS等。
3.应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及其应用。
2.难点:如何应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进行证明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1.黑板、粉笔。
2.教科书、学习辅导资料。
3.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出三角形全等的概念,介绍三角形全等的性质。
二、新课学习:介绍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包括SSS、SAS、ASA、AAS等判定方法。
通过举例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判定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判定方法的应用场景和实际意义。
三、巩固练习: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加深对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可以包括证明题和应用题等类型,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如何应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进行证明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归纳小结:通过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让学生明确三角形全等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三角形全等解决实际问题。
强调证明过程中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证明能力。
五、布置作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适量的作业,包括概念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类型,让学生巩固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寻找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自己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践以及教学效果的反馈和反思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和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和提高。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5.4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AS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A AS 的内容,能运用AAS 全等识别法来识别三角形全等进而说明线段或角相等;2、通过画图、实验、发现、应用的过程教学,树立学生知识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的观念. 使学生体会探索发现问题的过程. 经历自己探索出AAS 的三角形全等识别及其应用.重点难点:1、难点: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法AAS 及应用;2、重点:利用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法,间接说明角相等或线段相等.二、新授 思考:如图,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及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动手画一画:比如45A ∠=︒,60C ∠=︒,3AB cm =,你能画这个三角形吗?提示:这里的条件与实验中的条件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你能将它转化为实验中的条件吗?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一定全等吗?现在两组同学按如果45︒角所对的边为3cm 画,另两组同学换两个角和一条线段,试图24.2.11试看,你们得出什么结论?同学们各抒己见后,总结:对于已知两个角和一条线段,以该线段为夹边,所画的三角形都是全等的. 由此得到另一个识别全等三角形的简便方法: 两个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简记为(AAS).问题3:你能说说ASA 与A AS 这两种全等识别法间的关系吗?(AAS 识别法可由ASA 识别法推导出来,如上图中,因为A D ∠=∠,C F ∠=∠,由于180B A C ∠=︒-∠-∠,180E B D ∠=︒-∠-∠,所以B E ∠=∠,于是△ABC 与△DEF 具备AAS 全等. )P81 例题5已知:如图,∠B=∠D ,∠1=∠2,求证:△ABC ≌△ADCP82 例题6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您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
内容由一线名师原创,立意新,图片精,是非常强的一手资料。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判定(SAS、AAS)》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判定(SAS、AAS)》是全等三角形判定部分的最后一节,前面已经学习了SSS、SAS判定全等三角形。
本节课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AAS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能运用SAS、AAS判定三角形全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例题、练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全等图形的概念,对全等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SSS、SAS判定全等三角形,但对AAS判定全等三角形可能还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并掌握AAS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AAS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方法。
2.能运用SAS、AAS判定三角形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AAS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发现并总结AAS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并掌握AAS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方法。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全等三角形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3.注重变式训练,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SAS、AAS判定三角形全等,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三角板、直尺、圆规等学具。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全等三角形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然后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SSS、SAS判定全等三角形,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呢?”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两个三角形,已知其中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它们夹的边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它们夹的边相等。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AS)》教案
预设
目标
1、使学生理解AAS的内容,能运用AAS全等识别法来识别三角形全
等进而说明线段或角相等;
2、通过画图、实验、发现、应用的过程教学,树立学生知识源于实
践用于实践的观念。
使学生体会探索发现问题的过程。
经历自己探索出
AAS的三角形全等识别及其应用。
教学
重难点
1、难点: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法AAS及应用;
2、重点:利用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法,间接说明角相等或线段相等。
教具
准备
三角尺、量角器、剪刀、卡纸
教法
学法
动手操作、讲授、练习
教学
过程
一、复习
二、新授
思考:如图,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及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对应相等,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
动手画一画:比如45
A
∠=︒,60
C
∠=︒,3
AB cm
=,你能画这个三角形吗?
提示:这里的条件与实验中的条件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你能将
它转化为实验中的条件吗?
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一定全等吗?
现在两组同学按如果45︒角所对的边为3cm画,另两组同学换两个角和一条线段,试试看,你们得出什么结论?
同学们各抒己见后,总结:对于已知两个角和一条线段,以该线段为夹边,所画的三角形都是全等的.
由此得到另一个识别全等三角形的简便方法:
两个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简记为(A. A. S.)。
问题3:你能说说ASA与AAS这两种全等识别法间的关系吗?
(AAS识别法可由ASA识别法推导出来,如上图中,因为A D
∠=∠,
C F
∠=∠,由于180
B A C
∠=︒-∠-∠,
180
E B D
∠=︒-∠-∠,所以B E
∠=∠,于是△ABC与△DEF具备AAS全等。
)
P81 例题5已知:如图,∠B=∠D,∠1=∠2,求证:△ABC≌△ADC P82 例题6
三、练习
P82练习1、2
四、小结
本节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识别的另一种AAS,两个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注意观察图形的特征,找出是否具备满足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板书设计AAS判定例题5 例题6
作业
P87 习题2.5 A组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