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专题
- 格式:ppt
- 大小:261.00 KB
- 文档页数:24
唯物辩证法知识专题1.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是普遍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注意的问题: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注意的问题: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因此,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总之。
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专题四----唯物辩证法-矛盾分析方法③方法论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①含义: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材料分析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材料分析③方法论: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统筹兼顾。
——材料分析6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①含义: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矛盾中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②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A相互排斥。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
——材料分析B相互依存。
——材料分析C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两方面地位的相互转化。
这时,事物就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由这一事物变成另一事物。
——材料分析③方法论:抓主流,不能忽视支流。
——材料分析7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①坚持两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材料分析②坚持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材料分析③“两点论”与“重点论”是紧密相联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常用知识组合】矛盾分析方法(有关矛盾的知识;矛盾的观点)矛盾概念——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主次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矛盾概念——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主次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经典例题回顾【例一】上次月考后,我对自己成绩很不满意。
专题二唯物辩证法题目1.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A.实事求是B.矛盾分析法C.唯物史观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答案:D2.辩证思维的高级形式是()相统一。
A.分析与综合B.归纳与演绎C.抽象与具体D.逻辑与历史答案:C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斗争焦点在于:A.是否承认联系的观点B.是否承认发展的观点C.是否承认内部矛盾的观点D.是否承认质变的观点答案:C4.事物发展的实质是:A.所有事物都在前进和上升B.新事物不断战胜旧事物C.事物不断处于质变之中D.发展是一个扬弃的过程答案:B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答案:D6.“居安思危”这句名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答案:A7.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答案:D8.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现象与本质答案:A9.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答案:D10.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答案:A11.揭示了事物发展形式的规律是: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规律答案:B12.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决定的。
A.同一性B.斗争性C.主要矛盾D.矛盾的主要方面答案:D13.质量互变规律:A.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B.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C.揭示了事物永恒发展的动力D.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答案:A14.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是:A.阶级分析法B.矛盾分析法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唯物辩证法答案:B15.看一个人要优点与缺点兼顾的工作方法的理论根据是: A.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原理C.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关系的原理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答案:D16.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问题精髓的原理是:A.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原理C.共性和个性关系原理D.两点论和重点论关系原理答案:C17.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答案:A1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答案:A19.“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C.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D.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答案:B20.规律的根本特点是:A.客观性B.必然性C.稳定性D.可利用性答案:A21.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规律答案:C22.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唯物辩证法部分【单元特征】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它主要集中在哲学常识第二、三、四课,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它包括两个总的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唯物辩证法在肯定世界物质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物质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着重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及其规律性。
它认为:物质以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状态存在着,世界的多样性使得物质的联系方式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征。
多样性联系中的基本联系是矛盾的联系。
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可分为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它们在事物变化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和质变;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本专题考点涉及面比较广,且各知识点之间有着内在联系,不仅辩证法与唯物论是统一的,而且辩证法与唯物论、认识论、人生观紧密结合,在近几年高考中一直是考查的重点,因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根据近几年高考和今年社会热点的分析,在2010年高考复习中需注意如下知识和问题:1.运用联系观点、发展观点、规律的客观性知识分析新的发展观,这是特别重要的问题。
既有可能分析为什么要坚持新的发展观,也可能分析这种发展观的指导意义,又有可能回答按照新的发展观我们应该如何做,还有可能通过一些具体做法(包括中央或地方),让学生分析是如何坚持新的发展观的,它有什么哲学启示等。
2.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当前互联网扫黄专项斗争的社会意义;分析“三个文明”之间的关系;分析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整个国民经济和国民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3.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正确性及理论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的重大意义。
4.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的正确性。
高中思想政治唯物辩证法观点摘要一、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普遍性------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的条件性:任何具体的联系都依据一定的条件,随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联系的性质和方式也发生变化。
------必须具体分析事物联系的条件。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的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内部条件,又要关注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联系的多样性(直接、间接联系,内部、外部,本质、非本质,必然、偶然等)-----教材包括- 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因果联系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的目标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P55)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二、发展的观点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不能脱离物质谈运动(唯心主义)或离开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①如实地把事物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②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物的灭亡,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③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个人成长过程中事物发展的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坚持内外因相原因:内外结合的观点因的辩证关系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现代化建设中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坚持适度原则量变和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两种情形)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的辩证关系:任何事物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要重视量的积累(学会优化结构)事物发展的趋势: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正确对待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曲折三、矛盾分析法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这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最根本的分歧。
哲学常识《唯物辩证法》专题复习练习(发展观点)1、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这说明()。
A. 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B.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C.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 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2、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者含动,动不舍静。
”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3、“现代科技瞬息万变,企业切不可以以僵化、静止的观点来对待产品质量,认为一种名牌产品可以优势长存,一劳永逸的观点是错误的。
”上述论断说明()。
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反映C.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4、清代山水画大师石涛说:“纵逼真似某家,亦食某家残羹耳,于我何有哉!……我之为我,自有我在。
”齐白石也曾告诫他的学生:“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这主要表明()。
A.事物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B.内因和外因是不可分割的C.只有创新才能发展 D.只有继承才能发展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B .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C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 .量变到质变的过程6、下列说法与“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B.人无远虑,必有近忧C.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7、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对21世纪中国发展的理念变得更加理性、成熟。
“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的转变过程从哲学上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
①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②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③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④正确处理好发展和增长的关系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8、“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早螟蝗。
唯物辩证法专题训练第Ⅰ卷:选择题(24个,每小题2分,共48分)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因为它①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②阐明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③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④提供了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008年9月1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最新卫星照片显示,北极有史以来首次变成了一座孤岛。
卫星拍摄的照片显示,冰雪融化已经打开了西北和东北通道。
现在船只已经可以在北极冰盖周围航行。
回答2~3题。
2.研究气候变化的科学家认为,这是全球变暖对全世界产生的严重破坏的一个重要迹象。
这一现象将会导致海平面升高,并导致世界各地出现更多严重的洪涝灾害和暴风雨,而且也会影响到动植物的生长、珊瑚礁的形成、飓风的威力、干旱现象、气流变化以及区域性气候等。
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是A.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B.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D.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3.美国宇航局获得的这些照片标志着在至少12.5万年间,北极与大西洋和太平洋相连的两条捷径第一次同时融化。
许多科学家认为,在2030年之前,北极附近的大块冰层在夏季时会完全消失。
这表明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规律是可以被人类改造的④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A.①④B.②③C.①②D.①②④4.孩子:“爸爸,小华的爸爸游泳游得可好了,你怎么不会呢?”爸爸:“小华的爸爸总是吃鱼,所以就会游泳,爸爸我不常吃鱼,怎么会游泳呢。
”孩子:“可是,爸爸你总吃鸡,你会下蛋吗?”这则笑话包含的哲学原理是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②联系是客观的③主观想象的联系不能够代替客观事物本身的联系④并不是每一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中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一切以条件、时间和地点为转移。
回答5~7题。
5.上述观点告诉我们①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②既要注意客观条件,又要恰当的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③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④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在条件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承认①条件的客观性②条件的复杂多样性③条件的不变性④条件的可变性A.②④B.①③C.①②④D.②③④7.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的发展中,条件的意义在于A.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没有作用B.条件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C.任何事物都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发展、灭亡D.条件的改变只能引起事物的量变8.学生听老师讲解一道数学证明题,它的每一步我们都能理解、都能接受,所用到的每一条定理我们早已滚瓜烂熟,但自己就是证不出来,因为其中定理很多,选用哪几条,需要高度的专业敏感性;选中的定理要我们精心组织,编排好次序,才能完成证明。
高二政治唯物辩证法主观题专题练习1、材料:创立于1998年11月的腾讯公司,曾经举步维艰。
马化腾带领他的团队四处寻求出路。
“高交会”及时为企业发展解困,为“小企鹅”插上腾飞的翅膀。
同时,公司紧盯市场,通过革新技术,让QQ登陆手机等无线即时通讯设备,拓展QQ的生存空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2009年,公司市值突破400亿美元,成为市值全球排名第三的互联网公司。
腾讯公司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形成了政府、企业、消费者多赢的局面。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分析腾讯公司是如何进行创新发展的。
1、①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所以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腾讯公司在举步维艰的困境中积极寻找出路,为“小企鹅”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③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所以要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腾讯公司从创立到抓住“高交会”的机遇,促进自身成长壮大,成为市值全球第三大的互联网公司,实现了质的飞跃。
2.中科院院士蒋民华写给上海长宁中学学生杨阳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真正干一番事业,要成才,需千锤百炼。
在攀登科学高峰崎岖的山路上,在生活的激流中尤其要经得起失败和挫折的锻炼,才能做到‘有志者,事竟成’。
希望你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处处注意锻炼自己.也从中培养自己的兴趣。
干事业如入‘万山圈子’,‘一山方出一山拦’,需要没完没了的攀登。
”材料是怎样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2.(1)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因此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物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