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经典名句
- 格式:docx
- 大小:73.96 KB
- 文档页数:12
四书五经是指我国古代儒家经典,包括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以及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春秋》和《易经》。
以下是四书五经诗词:
1. 《诗经》中的《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2. 《论语》中孔子的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 《孟子》中的《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
4. 《大学》中的“所谓修身在于正其心,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
5. 《中庸》中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
6. 《尚书》中的“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
7. 《礼记》中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
8. 《春秋》中的“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
9. 《易经》中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
以上只是四书五经中的一部分诗词,它们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苟日新,日日新,日又新。
……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教,止于信。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格物致知:人心之灵莫不有知,天下之物莫不有理,理有未穷,知有不尽。
《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
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此为物格。
此为知之至矣。
诚意: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故君子必诚其意。
正心:身有所忿疐,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修身齐家:人之其所亲爱而辟/贱恶而辟/畏敬而辟/哀矜而辟/敖惰而辟。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治国: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其机如此。
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
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平天下: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是故财聚民散,财散则民聚。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
见不善而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四书五经中的经典名句四书五经中的经典名句 1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释文: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
”《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6、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7、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译文: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8、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译文: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
四书五经名言名句
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的总称,其中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以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以下是一些来自这些经典的名言名句:
1. 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2. 中庸:道不远人,人之为道也,仁也;人之为德也,义也。
3. 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 孟子: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5. 诗经:有敬有楽,庶民攸宜。
6. 尚书:忠信之谓信,恭敬之谓敬,亲民之谓爱。
7. 礼记:君子之居易也,小人之居也难。
8.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9. 春秋: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这些名言名句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如仁、义、诚、敬等,对于个人修养、社会伦理和政治治理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书五经》100句经典名句四书五经: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大学》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释文: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
”《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6、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7、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译文: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四书五经”中的精华名言,句句经典!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摘《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摘《大学》(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摘《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摘《大学》(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摘《大学》(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摘《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摘《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
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摘《中庸》(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摘《中庸》(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摘《中庸》(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摘《中庸》(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四书五经》100句经典名句赏析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译文:道行不通时就得变,变了之后就会豁然开通,行得通则可以长久。
2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译文:天下人要归同一个地方,只是道路不同;达到同一个目的,只是思虑多种多样。
3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译文:不积累善行达不到成名,不积累恶行达不到灭身。
4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译文:见善就向他学习,有过就改。
5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译文:处在尊贵的位置上不要骄傲,处在地下的位置上也不要忧虑。
6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译文:君子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却不到处炫耀。
而是看准时机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7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译文:对于“非常人”来说,合乎天地的意志,有日月的光彩,符四季的秩序,也顺应神鬼的吉凶。
在天意之前行事,天意不逆反他;在天意之后行事,就顺应天理。
8多行不义,必自毙。
译文:多作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我灭亡。
9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译文:忖度德行如何,以便决定自己怎样处理事情;估量自己的力量大小,从而决定该怎样行动。
10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译文:节俭是一切美德中最大的德,奢侈是一切恶行中最大的恶。
11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译文: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存,失去了嘴唇,牙齿就会露出来受寒。
1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哪个人没有犯过错误呢,有了过错但能够改正,就是最大的好事。
13举不失德,赏不失劳。
译文:举荐人才,不要把有道德的人遗漏;赏赐爵禄,不要忘记有功劳的人。
14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译文:处于安乐的环境中要保持警惕,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想到了就有防备,有了准备就会免遭祸患。
15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译文:树梢大于树干,树就要折断;尾巴大了就一定不能摇摆灵活。
16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
译文:树立德行,最可贵的是使它不断增长;而除掉毛病,最好是除得干净彻底。
四书五经名言1、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2、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3、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4、贫而无谄,富贵无骄。
5、知其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7、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9、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10、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1、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12、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3、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
14、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15、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6、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17、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18、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19、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20、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2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22、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2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5、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2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27、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28、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2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四书五经100句经典名句1.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篇》2.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卫灵公篇》3.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论语·宪问篇》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佚名《论语十则》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篇》6.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季氏篇》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9.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告子下》10.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礼记·曲礼上》1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12.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篇》13.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襄公十一年》1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传·系辞传下·第二章》15.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学而篇》16.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篇》1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18.人之忌,在好为人师。
——《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三节》1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第二十章》20.人一能之,己百之。
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第二十章》2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篇》22.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论语·八佾篇》23.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篇》24.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篇》2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26.人之忌,在好为人师。
四书五经优秀语句200句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4. 君子贫而无怨,富而无骄。
5. 君子上达而不骄,下达而不怍。
6. 是非之心也,恶恶乎其不信也。
7. 事之无不可成者,能者也。
8.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9.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 君子矜而不争,礼而不荣。
12. 君子之学也,以礼为本。
13.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4. 巧言令色,鲜矣仁。
15.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16.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7.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8.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9.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20. 君子追求德行,小人追求名利。
21. 君子无常心,小人无恒志。
22.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3.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4. 君子立志,以致天下之民。
25. 君子之道,贵以德行,而贱以言辞。
26. 君子之学,以道为师。
27.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8. 君子矜而不争,礼而不荣。
29.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0. 君子追求德行,小人追求名利。
31.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32.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3. 君子无常心,小人无恒志。
34.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5. 君子立志,以致天下之民。
36. 君子之道,贵以德行,而贱以言辞。
37. 君子之学,以道为师。
38.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9. 君子矜而不争,礼而不荣。
40.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41. 君子追求德行,小人追求名利。
42.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43.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5.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46. 君子立志,以致天下之民。
47. 君子之道,贵以德行,而贱以言辞。
48. 君子之学,以道为师。
49.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50. 君子矜而不争,礼而不荣。
《四书五经》智慧名言100句先秦典籍,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
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等五本儒家经典的合称。
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大学1. 人静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
2.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3.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于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4.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5.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身;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
6. 君子先慎乎德。
有德有此人,有人有此土,有土有此财,有财有此用。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7.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8.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国戾,一国作乱。
9.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10.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中庸11.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12. 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
13.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14. 书者,述也,以载道,以寄情,以解惑,以明智。
15. 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16. 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三一文库()〔好词好句:《四书五经》经典名句〕导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同学们在备考的时候,可以收集一些作文素材大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四书五经》经典名句,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谢谢!好词好句:《四书五经》经典名句▲《大学》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释文: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
”《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6、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7、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四书五经金句
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你看啊,就像我们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去帮助他人,追求那个最完美的境地呀!比如说在生活中,我们不断学习提升自己,也积极参与公益,带动身边人一起进步,这不就是在实践这句话嘛!
2.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哎呀,这不是在告诉我们要常常反思自己嘛!就好比你和朋友交往,难道不应该时常想想自己够不够真诚?当你做错事的时候,是不是也该想想自己哪里没做好呢!
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多形象啊!就像我们学习了新技能,不断去练习实践,那得多开心呀!比如说你学会了做饭,经常做给家人吃,看到他们开心,你不也会特别高兴嘛!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哇哦,想想看,身边的人都可能是我们的老师呢!比如在工作中,同事有做得好的地方,你就可以学习呀,有做得不好的,你就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这多有意义啊!
5.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不是在说领导或者家长嘛!要是他们自己做得正,不用下令大家也会跟着做呀,如果自己都做不好,那下命令也没人听呀!就像一个老师自己都不爱学习,怎么能让学生好好学习呢!
6.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这就好像做事情要找到一个平衡,不能太极端啦!比如说与人相处,不能太好说话,也不能太强硬,要找到中间那个合适的度,这样关系才能长久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四书五经里的这些金句,真的是太有智慧了,我们应该好好去领悟和践行,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四书五经名句摘抄36条1、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2、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6、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1、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12、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13、君子周而不比(勾结),小人比而不周。
1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15、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16、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17、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四书五经名句摘抄1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0、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友便佞,损矣。
21、道不同,不相为谋。
22、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23、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5、君子周急不继富。
26、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27、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28、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9、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30、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3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32、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33、贫而无谄,富贵无骄。
34、躬自厚而薄责人,则远怨矣。
3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6、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四书五经”经典名句《大学》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释文: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
”《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6、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7,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译文: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8,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译文: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
四书五经的经典句子111句做工作的人统治,做工作的人统治;治理他人者吃他人。
治理他人者吃他人。
~~这样风格的短句你感兴趣吗?下面,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四书五经的经典句子111句”,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1、译文: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2、风雨同舟,尽孝之义。
3、消除人间之恶,正人心之方。
4、巧言令色,足恃之而已。
5、孝心是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
6、孝顺祖先,缅怀先人之恩。
7、谦虚是尊重他人,是对他人的一种礼貌。
8、《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9、大孝是尊敬父母、体恤他们的心情。
10、学富五车,不如心存高远。
11、知足者常乐,谦虚者常进。
12、君子之治,静而易进。
13、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14、谦虚者必定有高尚的品格。
15、德者本也,非外之谓也。
16、慈悲是仁的根本;羞耻的心,公义的结局。
逆来顺受的心,结束了仪式;明辨是非的心是智慧的终结。
人有四体,他的身子也有四体。
17、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离,龙年有序,朋友有信。
18、尊敬父母,是为人之常情。
19、孝敬父母,是为养生之道。
20、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21、孝顺是一种亲情的体现,是彼此关爱的表现。
22、谦让有礼,才能得人心。
23、贪夫徇财,明主器之。
24、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不事君尽节,人以为孤也。
25、孝敬父母,是孝道之根本。
26、出自宋·朱熹《四书集注·论语·公冶长》注引程子语。
27、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28、孝道为人之本,爱心为世之源。
29、孝顺父母,是培养个人品德的必修课。
四书五经经典名句四书五经经典名句15篇【必备】四书五经经典名句1《诗经》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译文: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中小洲上。
纯洁美丽好姑娘,正是我心中的好对象。
2、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译文:紧紧拉着你的手,愿意白头偕老。
3、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
译文:看那淇水弯弯岸,碧绿竹林片片连。
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
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很威严。
4、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译文:一天不见心上人,就好像隔了三秋长啊!5、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译文:我已决心离开你,去那理想新乐土。
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译文:河畔芦苇白茫茫,夜来清露凝成霜。
我所思念的那个人,正在河水的那一方。
7、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译文:心中这样爱着他,为什么不大胆向他/她诉说?爱情的种子深埋心中,何时能忘,不受折磨?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译文:当初我离开家的'时候,正是杨柳依依的阳春;现在我戍边归来,冒着霏霏的雪花。
四书五经经典名句2《孟子》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儿女。
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快乐的人,人民也会以他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人民忧愁为自己忧愁的人,人民也会以他的忧愁为忧愁。
3、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译文:他们产生在这个人群中,但远远超出了他们那一类,大大高出了他们那一群。
自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更伟大的人了。
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译文: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羞耻心就是施行义的开始;辞让心就是施行礼的开始;是非心就是智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