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若干政策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169.71 KB
- 文档页数:5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外贸外资稳规模优结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07.11•【字号】鲁政办字〔2023〕81号•【施行日期】2023.07.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进出口贸易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外贸外资稳规模优结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鲁政办字〔2023〕81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关于推动外贸外资稳规模优结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3年7月11日关于推动外贸外资稳规模优结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国办发〔2023〕10号),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推动外经贸高质量发展,提出措施如下:一、更大力度推动外贸促稳提质(一)着力扩大重点产品和重点市场出口规模。
组织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产品出口潜力企业通过“前展后仓”开展品牌宣传、展示销售、售后服务,“一企一策”制定国际市场开拓方案。
推动汽车整车、橡胶轮胎等优势行业企业在东盟、上合组织国家、中东等市场,依托海外仓、境外经贸合作区建立分支机构、零售网点,健全国际营销渠道。
完善山东省二手车出口综合服务平台交易撮合功能,扩大二手车出口规模。
挖掘成套设备行业客户“小而美”项目出口潜力,支持成套设备“链主”出口企业向上下游延伸,带动我省企业“抱团出海”。
(省商务厅牵头,中国进出口银行山东省分行、中国信保山东分公司配合)(二)加快促进大宗商品和先进技术设备进口。
建立鼓励进口大宗资源性产品目录,完善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保障市场需求。
建设国际矿产品保税混兑分拨中心,推广“边卸边混”“多国别、多矿种”监管模式,强化与国际知名矿产品分拨商合作联系,扩大保税混兑矿产品进口规模。
调整优化省级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绿色化工、节能环保等关键技术、重要设备及零部件进口贴息力度。
山东省加快和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实施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88.04.15•【字号】•【施行日期】1988.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商务综合规定正文山东省加快和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实施办法(1988年4月15日)为了进一步加快我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和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贯彻实施,现对我省外贸体制改革制定如下实施办法:一、承包任务和组织形式(一)从一九八八年起,国家对我省出口收汇、上缴外汇、财务盈亏,核定基数,承包经营,一定三年不变。
为落实承包经营责任制,省政府授权省外贸局负责组织承包。
省外贸局按一九八八年国家计划,分别核定出口收汇、上缴外汇、出口盈亏三项基数,承包到市地或单位,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具体承包方式如下:1.目前先对省属外贸企业、工贸企业和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进行承包。
2.出口商品生产企业或企业集团,具有对外经营能力,能够承担出口收汇和上缴外汇基数,保证完成省下达的出口收汇计划,自行提出申请,按隶属关系经市政府、行署或省直部门同意,报省外贸局批准,可自营其产品出口。
3.目前,首先选择一、二个市地进行切块承包的试点,争取尽快在全省实行由市地切块承包经营。
(二)要积极扩大超基数出口。
省里每年制订超基数出口计划和相应的货源供应计划,下达各市地、各外(工)贸公司和有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集团)执行。
(三)建立出口风险基金。
基金来源:(1)超基数出口外汇分成每一美元加收成本0.05元;(2)从出口企业年终增盈减亏总额中提取30%。
以上资金专项使用。
具体使用办法另行制定。
二、商品经营与协调管理(一)国家规定的十五种商品(其中涉及我省的有玉米、大豆、豆粕类、烟草、棉花、抽纱、钻石、煤炭、原油、成品油十种)由各进出口总公司统一承包经营;棉纱、棉涤纶纱、棉布、棉涤纶布、蚕丝类、坯绸六种商品由省承包,省外(工)贸分公司和各总公司联合经营;国家按计划列名管理的九十一种第二类商品,由具有该类商品出口经营权的各类外(工)贸企业和生产企业经营。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外贸平稳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2.07•【字号】青政发[2012]54号•【施行日期】2012.12.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综合规定正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外贸平稳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青政发〔2012〕54号)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为进一步加强出口,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缓解企业困难,确保全市外贸实现平稳较快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2〕49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外经贸平稳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12〕26号)精神,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提高认识,落实政策,确保全市外贸平稳增长(一)充分认识保持外贸增长的重要意义。
外贸增长,有利于保障就业、改善民生,事关经济发展大局。
当前,我市外贸发展形势更加严峻复杂,保持外贸平稳较快发展,对于推动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各区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进一步认清形势,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对当前外贸工作的部署上来,进一步坚定信心,切实加强领导,努力为全国、全省外贸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加快落实各项外贸扶持政策。
各区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梳理落实市政府出台的各项财政金融扶持政策,确保财政资金兑现到位。
年终由市财政局与各区市统一对接资金,进行清算。
市商务局要会同各区市督促重点企业充分发挥扶持政策效应,全力扩大出口增量,确保政策到位、增量到位。
二、加大力度,扩大规模,抓好出口退税和金融服务促进工作(一)加快出口退税进度。
积极向国家税务总局争取出口退(免)税计划指标,保障我市退税额度。
将应退税款退付给企业的时限由30个工作日缩减至18个工作日。
在全市出口企业推行出口退税分类管理办法,提高出口退税办理效率。
对纳税信用等级为A类的出口企业,实行免提供纸制凭证,用发票认证信息退税以及简化审核退税的管理办法;对生产周期长、资金量大的交通运输工具和大型机器设备制造企业,实行先退税后核销政策。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实施意见【法规类别】出口许可与管理【发文字号】鲁政办发[2013]24号【发布部门】山东省政府【发布日期】2013.09.04【实施日期】2013.09.04【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3〕24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3〕83号),有效应对当前进出口增速放缓的复杂严峻形势,经省政府同意,现就促进全省外贸稳增长、调结构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规范和减少进出口环节收费。
继续清理规范进出口环节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减少收费环节,降低收费标准,减轻企业负担。
2013年8月1日至12月31日,对所有出境货物、运输工具、集装箱及其他法定检验检疫物免收出境检验检疫费。
二、加快出口退税进度。
生产企业退税审批由县(市、区)国税部门办理。
在确保退“安全税”的前提下,在1个月以内将企业退税款退付企业。
对交通运输工具和机器设备等生产周期1年以上的产品实施“先退税后核销”退税政策。
对重点出口企业实行凭电子信息退税,先退税后复核。
对境内单位和个人提供的国际运输服务、向境外单位提供的研发服务和设计服务,实行增值税零税率。
三、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
2013年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出口规模达到210亿美元,力争对一般贸易出口覆盖率达到25%以上。
进一步加大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承保规模,重点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国别限额及新兴市场进口商的授信规模。
大力推广国家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保险专项安排政策,利用国家主权信用支持一批电力建设、工程承包、船舶制造以及重型机械等海外大项。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新时期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法规类别】外商投资企业综合规定119【发文字号】鲁政发[2017]16号【发布部门】山东省政府【发布日期】2017.07.16【实施日期】2017.07.1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新时期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鲁政发〔2017〕16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7〕5号)精神,更好适应新时期利用外资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引进外资,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提高我省利用外资和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一)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领域。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积极落实《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进一步拓展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等利用外资领域。
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外商投资企业可依法平等进入。
积极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打造山东对外开放新高地。
(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牵头)(二)支持外资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鼓励外资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实现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
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建设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申报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参与承担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
外商投资企业同等适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等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可申报国家和省级科学技术奖。
(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商务厅、省教育厅、省国税局、省侨办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三)支持外资参与制造业强省建设。
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潍坊市稳外贸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06.10•【字号】潍政办发〔2020〕8号•【施行日期】2020.07.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进出口贸易正文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潍坊市稳外贸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单位,上属驻潍单位: 《潍坊市稳外贸若干政策措施》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0年6月10日潍坊市稳外贸若干政策措施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爆发、国际贸易摩擦增多、世界经济衰退对我市外贸进出口带来的冲击,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推动全市外贸稳定增长,特制定如下政策措施。
一、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1.支持外贸企业参加境外展会。
对参加全市《“千企百展”境外市场开拓计划》(潍商务办字〔2020〕7号)的“展中展”“潜力展”“重点展”展位费分别给予最高100%、80%、50%支持。
对已报名参展并已支付相关费用,因不可抗力影响不能参展的,对相应展位费纳入支持范围。
单个企业年支持资金最高30万元。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财政局)2.支持外贸企业参加“线上”展会。
对企业参加线上境外交易会、云展会参展费用给予50%的支持,单个企业年扶持资金最高3万元。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财政局)3.支持外贸企业“线上”开拓市场。
对外贸企业在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入驻阿里巴巴国际站、亚马逊、eBay、世界制造网、广贸天下网、米奥兰特247网展贸平台等第三方知名网络服务交易平台,且企业达到一定标准要求的,对入驻企业入驻费、增值服务费等一次性给予不超过50%的支持。
单个企业年支持资金最高2万元。
本条政策涉及的支出,市、县两级按现行财政体制分担。
加快提升外贸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直属单位,省属以上驻泰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4〕19号文件做好外贸稳定增长工作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4〕23号)精神,努力实现外贸稳定增长,进一步提高外贸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一、提升外贸质量效益? 1.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引导现有高新技术企业、机电产品生产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
鼓励外贸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加强产品研发,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设备,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实现与国际品质标准、环保标准接轨。
积极创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全面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和扩大农产品出口。
充分利用“泰山”优势,提升“中国(泰山)国际矿业装备与技术展览会”等自主展会的国际化水平。
鼓励企业探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商业模式,以数字化设计与个性化定制,提升出口产品附加值。
(市商务局、市科技局、泰安海关、泰安检验检疫局、市农业局、市经济合作局负责)? 2.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鼓励企业应用信息情报等新型方式开拓市场,支持企业在海外设立批发展示中心、商品市场、专卖店、“海外仓”等各类国际营销网络。
强化对重点外贸企业的服务,开展好“服务直通车”活动,培育一批带动能力较强的规模外贸出口企业。
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挖掘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潜力,拓展合作领域,促进市场开拓。
(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泰安海关、泰安检验检疫局、市经济合作局负责)? 3.努力扩大进口。
落实国家鼓励进口有关政策,支持符合配额制管理商品申请条件的企业申请进口配额,鼓励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加工生产并扩大加工产品进口,支持境外投资企业资源回运,适度扩大再生资源进口。
支持进口商品交易市场或交易集散中心建设,鼓励企业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物流中心设立采购中心、分拨中心和配送中心,促进保税物流健康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正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1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目前外贸形势复杂严峻,实现全年预期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为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经国务院批准,现提出如下意见:一、着力优化外贸结构(一)进一步加强进口。
继续深化外贸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减少自动进口许可货物种类。
加快培育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充分发挥进口贸易集聚区对扩大进口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积极支持数字化、智能化等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
扩大国内短缺资源进口,合理增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必要的一般消费品进口。
结合淘汰落后产能,赋予符合条件的原油加工企业原油进口和使用资质,扩大原油进口渠道。
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
(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农业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质检总局负责)(二)保持货物贸易稳定增长。
做强一般贸易,提高一般贸易在货物贸易中的比重,稳定传统优势产品出口,支持拥有知识产权、品牌、营销网络、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的产品出口。
提升加工贸易,修订加工贸易禁止类和限制类商品目录,完善加工贸易政策,创新加工贸易模式,加大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力度,形成沿海地区转型升级、内陆地区有序承接的新格局。
发展其他贸易,扩大边境贸易。
(商务部、海关总署负责)(三)支持服务贸易发展。
充分利用现有专项资金政策,加大对服务贸易发展的支持。
逐步扩大服务进口。
结合“营改增”改革范围的扩大,对服务出口实行零税率或免税,鼓励服务出口。
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州市促进外经贸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03.04•【字号】德政办发〔2016〕1号•【施行日期】2016.03.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进出口贸易正文关于印发德州市促进外经贸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德政办发〔2016〕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和省驻德有关单位:《德州市促进外经贸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若干政策措施》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3月4日德州市促进外经贸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若干政策措施为推动全市外经贸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提升全市经济外向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55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鲁政办发〔2015〕32号),制定以下政策措施。
一、激励政策(一)培育外贸新优势1. 扩大出口规模。
实施创新驱动、骨干拉动、品牌带动战略,推进外贸增量“双百”工程。
骨干企业抓提升,一般企业抓挖潜,新备案企业抓“开壶”,异地统计抓回流,促进全市外贸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
年进出口额5000万美元以上且保持增长的骨干企业、年进出口额5000万美元以下且增长幅度较大的中小企业及当年新增出口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新“开壶”企业),对其国际市场考察、宣传、推介及展览,境外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及资质认证等项目予以扶持。
2. 开拓国际市场。
结合省国际市场开拓行动计划,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境内外展会,深化巩固传统市场,拓展提升新兴市场。
对参加境内外展会(广交会除外)的进出口企业,补助展位费的50%,每年每家企业补助最多2个展会、每个展会最高5万元。
(二)提升利用外资水平3. 奖励招引外资。
解读《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4]19号文件做好外贸稳定增长工作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山东省政府•【公布日期】2014.07.09•【分类】地方政府规章解读正文解读《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4]19号文件做好外贸稳定增长工作的实施意见》6月18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贯彻国办发[2014]19号文件做好外贸稳定增长工作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字〔2014〕23号,提出促进外贸稳定增长26条实施意见。
现将《实施意见》解读如下:一、《实施意见》的出台背景今年以来,外贸形势复杂严峻,实现全年预期目标面临较大困难。
为支持外贸稳定增长,国务院5月4日出台了《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19号),从五个方面提出16条政策措施,并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外贸工作,积极作为,出台有针对性的配套措施,形成政策合力。
6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查的通知》,“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是19项重点督查内容之一。
虽然山东省今年以来对外贸易基本保持稳定增长,进出口、出口、进口增幅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沿海省市中增幅居前,但波动很大,不确定因素很多。
为认真贯彻国办发19号文,实现中央政策和我省政策的叠加,放大政策效应,我省及时出台了实施意见。
二、《实施意见》的起草过程国办19号文下发后,5月14日,省政府下发通知,要求省有关部门、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对《意见》逐条研究,迅速拿出贯彻意见。
省商务厅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综合各部门意见,草拟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实施意见》。
6月5日,省政府召开部门协调会,对《实施意见》具体措施进行了专题研究。
会后各部门根据国家相关部委陆续出台的配套政策,修改完善意见。
6月10日,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进一步研究修改《实施意见》。
6月17日,出台实施意见。
山东省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若干政策措施日期:2015-08-13山东省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若干政策措施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55号),积极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推动全省外贸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特制定以下政策措施: 一、积极扩大出口 1.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
加快实施市场开拓境外百展计划,组织全省1000家外贸企业参加巴西山东出口商品展、俄罗斯国际食品展、尼日利亚山东商品展、澳大利亚农业展、世界博览会等重点国际性展会,推动外贸企业抢抓进出口订单。
对参加今年下半年百展计划展会的所有企业给予统一的政策支持。
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加快推动山东装备“走出去”。
(省商务厅。
只列牵头单位,协作单位由牵头单位确认,下同。
)2.推动中小企业和重点企业扩大出口。
按属地原则将目前没有进出口业绩的2.3万家企业分解到各市和县(市、区),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拓展外贸新的增长点。
发挥大企业拉动作用,对全省出口过亿美元企业实施“一企一策”,切实解决实际困难,努力增加出口规模。
(各市政府)3.扩大自主品牌产品出口。
支持各类外贸企业在境外开展商标注册、体系认证和专利注册,到境外收购和租用国际品牌、兼并国际品牌企业和建设境外生产基地。
推动加工贸易企业由加工制造向委托设计和自主品牌一体化转型,力争加工贸易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占比由目前的16.3%提高到25%以上(省商务厅)。
对全省重大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项目,优先纳入基金项目备选库,利用省、市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加工贸易产业链延伸(烟台市政府、东营市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省商务厅)。
4.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自贸区市场。
在匈牙利、印度尼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和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建设山东产品展销中心、商贸物流园区或设立境外代表处,为山东省产品出口搭建平台(省商务厅)。
抢抓中韩、中澳、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等多边自贸协定战略机遇,开展“自贸区优惠政策进万企”活动,扩大自贸协定关税优惠政策的宣传覆盖面,强化国外退证查询等隐性贸易措施应对能力,大力开拓自贸伙伴国及周边地区市场(省商务厅、省贸促会、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5.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加大对橡胶轮胎、石油管件、工程机械、轻工、化工等重点行业的帮扶力度,健全行业出口预警机制,进一步加大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宣传培训力度,提升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能力,完善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的三方联动工作机制,鼓励企业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构建国际贸易仲裁体系等涉外法律服务体系。
(省商务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贸促会) 二、着力稳定进口 6.积极向国家争取进口原油使用和进口资质。
支持东明石化、东营利华益、垦利石化等10家地炼企业尽快获得国家进口原油使用资质,力争2015年年底前获批进口原油使用额度5000万吨(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向商务部积极争取原油加工企业获得非国营贸易进口资格,增加我省原油进口配额(省商务厅)。
7.加大对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贴息支持。
扩大《山东省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范围,增加省级进口贴息资金规模,提高贴息比例,扩大优惠利率进口信贷覆盖面。
积极组织符合条件进口企业申报国家进口贴息,鼓励企业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促进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省商务厅、省财政厅) 8.支持企业实施重大技术装备引进消化吸收。
对地方石化、轮胎、船舶、服装、医药、新材料等行业企业,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重大装备和国内首台套设备仿制样机的技术改造项目,落实技术改造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扩大重大技术装备进口。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9.扩大一般消费品进口。
增设5家口岸进境免税店,扩大免税品种,促进境外热销产品消费回流(有关市政府,青岛海关、济南海关)。
争取国家批准青岛、潍坊、东营等市设立进境肉牛屠宰口岸,增加我省鲜活畜产品进口(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青岛市政府、潍坊市政府、东营市政府)。
10.支持境外开发资源回运进口。
支持境外投资企业用好国家“走出去”扶持政策,帮助企业向国家争取资源性产品进口资质和配额,重点扩大铝矾土、铁矿砂、木材、棉花、原油、天然橡胶等资源回运进口,对回运省内的紧缺资源运保费给予财政资金支持。
(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 11.努力扩大保税产品进口。
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保税港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功能,推动有条件的市和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进口业务试点,扩大保税产品进口。
(青岛海关、济南海关、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有关市政府) 三、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 12.加快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
认真落实省商务厅等10部门《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实施意见》(鲁商发〔2015〕5号),2015年认定10家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推动与中小企业开展“一对一”业务指导、人才培训,增强中小企业承揽国际贸易订单能力。
招引“一达通”在济南市落地营业(济南市政府、省商务厅)。
对认定的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在通关、检验检疫、结售汇、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等环节提供更加便利化的措施和服务(人民银行济南分行、青岛海关、济南海关、省国税局、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山东保监局,中国信保山东分公司)。
13.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
2015年重点培育30家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5个跨境电商产业聚集区、10个省级公共海外仓、8个跨境电商培训基地,支持跨境电商创新、设计研发、平台搭建、营销推广、中小企业电商孵化、仓储物流、宣传培训等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省商务厅)。
与重点电商企业合作设立“互联网+外贸”合作基金,增强跨国采购商吸引力,提高中小企业网上接单能力(省商务厅、省财政厅)。
积极争取国家批准济南市、青岛市为国家跨境电商进口服务试点城市(省发展改革委、青岛海关、济南海关)。
争取国家批准济南市、青岛市为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省商务厅,济南市政府、青岛市政府)。
14.积极争取市场采购贸易试点。
争取国家批准临沂商城开展市场采购贸易试点(省商务厅、临沂市政府)。
认定即墨国际商贸城、烟台三站市场等2家市场为省级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并争取纳入国家试点范围(省商务厅、青岛海关、省国税局)。
四、加大财政、金融、信保支持力度 15.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支持外贸转型升级,促进外贸产品创新、研发设计、品牌培育,鼓励境外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及资质认证,推动建立国际营销和服务网络。
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培育、中小外贸企业孵化、跨境电商平台建设、市场采购贸易模式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
支持开展自贸区优惠政策、“一带一路”政策及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等宣讲培训。
(省商务厅、省财政厅) 16.强化金融支持。
组织各商业银行与重点进口企业开展银企对接,“一企一策”提出具体融资方案,切实解决重点进口企业融资缺口问题(省金融办、人民银行济南分行)。
支持金融机构开展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业务,对企业发生的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给予财政贴息支持,力争每笔退税均在1个月内完成(省金融办、省财政厅、省国税局)。
提高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便利化水平,引导企业扩大结算规模。
指导企业应用避险产品,合理规避汇率风险。
指导企业积极开展人民币境外借款业务(人民银行济南分行)。
推动各商业银行对有订单、有效益、资信较好的企业采取“贷款封闭运行”方式,提高授信额度,增加信贷规模(省金融办、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银监局)。
发挥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作用,通过组建银团贷款、融资性担保等方式,切实解决企业融资瓶颈问题(中国进出口银行山东省分行、国家开发银行山东省分行)。
支持企业加快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通过发行各类融资债券、引进私募基金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扩大外贸进出口(山东证监局、人民银行济南分行)。
鼓励地方政府建立“资金池”,通过“过桥资金”缓解进口企业资金周转之急,稳定重点骨干企业进口(各市政府)。
17.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
进一步扩大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规模,加大对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中小微企业及新兴市场开拓的支持力度(省财政厅)。
支持金融机构开展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业务(省金融办)。
对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实现应保尽保(中国信保山东分公司)。
五、优化外贸发展环境 18.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加快通关一体化改革,提高口岸通关效率(青岛海关、济南海关、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在全省加快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的贸易便利化措施(省商务厅)。
加快建设全省统一的山东电子口岸公共服务平台,2015年年底前,在所有沿海口岸实现“单一窗口”(省口岸办)。
全面推行出口企业退税分类管理办法,简化人工审核项目,提高出口退税效能(省国税局)。
19.清理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
清理规范查验单位涉企收费项目,压缩审批事项,降低收费标准,全面落实无问题货物查验费用由中央财政负担的政策(省口岸办、青岛海关、济南海关、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对省有关部门相关违规收费项目、政府性基金予以清理,制定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清单(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物价局、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清理规范进出口环节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并根据各口岸实际制定降费标准,原则上综合降费应高于30%(口岸所在市政府)。
制定进出口环节收费“正面清单”,未列入清单的一律按乱收费查处(省物价局、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
20.简化企业办理因公出访手续。
按照区别管理原则,对企业人员因公出访批次、人数及在外时间根据对外业务需要安排,对经常赴特定国家开展特定项目的业务人员,实行“一次审批,一年内多次有效”的审批办法。
(省外办) 21.加强督导检查。
进一步细化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工作方案,将责任分解到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
加大对各级政府外贸工作的考核督导,定期通报各地工作进展情况。
加大问责力度,对工作措施不力、下降较大严重拖累全省后腿的市提请省政府进行约谈和问责,确保各项措施真正落实到位。
(省商务厅)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5年7月30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