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__明清第12讲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348.0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讲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

A组基础过关题组

一、选择题

1.(2017北京六十六中期中)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陇亩,夕贸市廛(集市)”。这反映出( )

A.市镇的繁荣兴旺

B.小农经济的瓦解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2.(2015北京丰台期末)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有官营、民营、工场手工业三种形态

②官营手工业对商品经济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③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④从唐代起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2018北京丰台期末)汉代实行盐铁官营、唐代诸道重税商贾以充军、清初规定片板不得下海,其共同影响是( )

A.阻碍对外经济往来

B.抑制商品经济发展

C.促进小农经济发展

D.推动手工业的发展

4.(2016北京西城(南片)期末)1415年,东非麻林国遣使献麒麟于中国皇帝,轰动京师。这件外交佳话的背景是( )

A.康熙帝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取得胜利

B.郑和下西洋,发展了中国与非洲的交流

C.戚继光肃清东南沿海倭寇

D.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5.(2018北京海淀期中)某同学参加主题为“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研究性学习,负责的任务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他应采用的论据包括( )

①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②形成了全国性商品市场

③城镇商业呈现繁荣的景象④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2016北京怀柔查漏补缺)中国古代某时期曾“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将边海居人尽移内地”。以上相关政令出现的时间应该是( )

A.宋太祖时

B.清朝初期

C.清乾隆时

D.收复台湾后

二、非选择题

7.(2016北京东城模拟)北京自古代就是中国重要的城市,其发展受到了世人的关注。

材料明清时期,北京花卉业十分兴旺,当时的一些笔记著述中多有记载。

《帝京景物略》:“右安门外南十里草桥,方十里,皆泉也……土以泉故宜花,居人遂花为业……草桥惟冬花,支(意:剪)尽三季之种,坏(意:埋)土窖藏之,蕴火坑烜之。”

《燕市负贩琐记》:“卖鲜花,种类不一,有卖细花,为妇女插戴之品有卖栽花者,春天可养有卖堂花者,为厅堂陈设之品。”

《金鳌退食笔记》:“南花园,杂植花树,凡江宁、苏、松、杭州织造所进盆景,皆付浇灌培植。又于暖室烘出芍药、牡丹诸花,每岁元夕(指元宵节)赐宴之时,安放乾清宫,陈列筵前。”

依据材料,分析明清时期北京花卉业繁荣的主要原因。(8分)

B组能力提升题组

一、选择题

1.(2017北京朝阳期中)下列关于我国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的解释,合理的是( )

①相对稳定的局面②高产作物的推广

③土地利用率提升④海外市场的拓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18北京西城期末)乾隆年间,一份由云南官员颁发的开荒文件上写有:“滇省山多田少,水陆可耕之田,俱经垦辟无余……嗣后滇省山头地角,水滨河尾,俱著听民耕种。”此材料反映出( )

A.由于长期开发,西南地区耕地减少

B.当时政府重视本业,鼓励开垦荒地

C.边疆地区农业经济发达,超过内地

D.乾隆时期西南地区已得到充分开发

3.(2017北京西城二模)读下图,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汉武帝时①成为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B.②是隋朝大运河的中心

C.元朝时③瓷窑众多,成为著名的瓷都

D.清政府在④处特许商行专营对外贸易

4.(2017北京东城一模)《晚明大变局》一书提到:“近来人们常说‘晚清大变局’,殊不知晚明也有大变局……它不是中国内部悄悄发生的,而是有世界背景的。”这里的“晚明大变局”主要表现在( ) A.坊市制度逐渐被打破 B.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C.重农抑商政策不断强化

D.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5.(2016北京石景山一模)下面是清代中期农业税和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从中我们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

A.农业税相对较稳定

B.工商杂税增长说明商品经济发展

C.工商业占主导地位

D.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6.(2017北京四中期中)1757年,乾隆下令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并从乾隆中期开始,清政府相继制定了《防范外夷规条》《交易章程》等一系列全面约束管制外商活动的正式章程。该政策( )

A.旨在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

B.养成了国民的妄自尊大心理

C.客观上迟滞了近代化起步

D.成为近代列强侵华的导火索

二、非选择题

7.(2017北京海淀3月)古人曾将我国长城以北地区称为塞外,塞外的经济文化发展意义重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长城是农牧业的分界线,康熙中后期,随着内地土地紧张,塞外遂成为北方各省百姓的重要去处。热河以北,清初并无汉人,到乾隆四十九年,汉民增加到55万人,到道光五年,增加到88万,长城沿

边已经形成蒙汉杂处的半农半牧区,甚至出现了“开垦地亩较多,牧场较少”的新格局。为了加强对蒙

古地区汉族移民的管理,清廷在汉民聚居地建立厅、县等行政机构。和以往游牧风气影响中原不同,清代,农耕文化处于积极进取地位,随着“内地民人渐集,汉文风气一开”。是时,蒙人“起用汉名”“学

习汉字文艺”已蔚然成风。“蒙古游牧为生,初多肉食,近以汉民北耕,亦甘食五谷。”蒙古与内地逐渐出现了意义深远的一体化趋势。

摘编自刘凤云等《论清代中国

北部的农耕文化及游牧文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中国北部边疆地区农牧业生产格局的变化及其影响。(10分)

答案精解精析

A组基础过关题组

一、选择题

1.C 依据材料可知,大量农产品进入市场,这与商品经济发展有关,故C项正确。

2.C 本题旨在考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可用排除法。古代中国手工业包括官营、民营以及家庭手工业

三种形态,故①错误,排除含①的选项,选C项。

3.B 材料体现了政府对商业发展的限制,这些措施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

4.B 1415年,处于明朝时期,排除A项1415年,处于明成祖朱棣时期,郑和下西洋发生在该历史时期,B

项正确C、D两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5.A 本题考查明清经济发展情况,可用排除法。④不利于明清经济的发展,因此与材料主题“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不符。排除含④的选项,故A项为正确答案。

6.B 根据材料中“申饬沿海……私自出海”“将边海居人尽移内地”并结合所学可知,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又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故选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