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系统及组成结构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PLC的硬件系统组成PLC的构成框图和计算机是一样的,都由中央处理器(CPU)、存贮器和输入/输出接口等构成。
因此,从硬件结构来说,可编程控制器实际上就是计算机,图1是其硬件系统的简化框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PLC内部主要部件有:(1)CPU(Central Process Unit)CPU是PLC的核心组成部分,与通用微机的CPU一样,它在PLC系统中的作用类似于人体的神经中枢,故称为“电脑”。
其功能是:a、按PLC中系统程序赋予的功能,•接收并存储从编程器输入的用户程序和数据。
b、用扫描方式接收现场输入装置的状态式数据,并存入映象寄存器或数据寄存器中。
c、诊断电源、PLC内部电路的工作状态和编程过程中的语法错误。
d、在PLC进入运行状态后,从存储器中逐条读取用户程序,经过命令解释后按指令规定的任务,产生相应的信号,去启闭有关控制门电路。
分时分渠道地去执行数据的存取、传送、组合、比较和变换等操作,完成用户程序中规定的逻辑式算术运算等任务。
根据运算结果,更新有关标志位的状态和输出映象寄存器的内容,再由输出映象寄存器的位状态式数据寄存器的有关内容,实现输出控制、制表、打印式数据通讯等。
PLC常用的CPU主要采用通用微处理器、单片机或双极型位片式微处理器。
通用的微处理器常用的是8位机和16位机,如Z80A、8085、8086、6502、M6800、M6809、M68000等。
单片机常用的有8039、8049、8031、8051等。
双极型位片式微处理器常用的有AMD2900、AMD2903等。
①用通用微处理器作CPU在低档PLC中,用Z80A做CPU较为普遍,Z80A用于PLC有如下长处:Z80(或Z80A)CPU及其配套的芯片廉价、普及、通用,用这套芯片制成的PC,给维修及推广普及带来方便。
Z80有独立的输入/输出指令,而且指令格式较短,•执行时间也较短,这样有利于扫描周期的缩短。
Z80输入/输出指令格式较短,相应的输入/输出设备编码也较短,所以相应的译码硬件器较简单。
PLC硬件结构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其主要功能是控制工业过程中的机电设备,实现自动化生产。
PLC硬件结构是PLC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包括基本配置、扩展模块、接口等多个方面,本文将对PLC硬件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一、基本配置PLC硬件结构的基本配置主要包括CPU、电源、输入/输出模块以及编程器等多个方面。
(1)CPU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是PLC的核心部件,其主要负责实时控制和数据处理等功能。
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PLC CPU的性能和配置也会有所差别,从单纯的控制应用到复杂的实时控制和数据处理等应用都需要采用不同级别的CPU。
(2)电源电源模块是PLC系统的能源来源,主要用于为CPU、输入/输出模块和其他扩展模块提供供电。
电源模块可以是AC电源模块或DC电源模块,具体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以满足不同的电源要求。
(3)输入/输出模块输入/输出模块是PLC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用于与外部现场设备进行交互。
输入/输出模块中的输入模块将现场传感器和设备采集到的控制信号转换成PLC中的逻辑信号,而输出模块则将PLC控制信号输出到现场执行器和设备中去。
输入/输出模块可以根据不同的控制需求进行灵活组合和扩展。
(4)编程器编程器是PLC控制程序的编写和参数设置的重要工具,通常采用的是基于Windows系统的编程软件。
编程器可以对PLC系统进行程序编写、参数设置、监控和维护等功能,并可将编制好的程序存储到PLC CPU中,以实现实时控制。
二、扩展模块扩展模块是PLC硬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能够扩展和增强系统的控制能力。
PLC扩展模块通常包括通信模块、转换模块、计数模块、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等。
(1)通信模块通信模块是PLC系统与其他设备进行通讯的关键部件,其主要用于实现PLC与其他设备、办公自动化系统、工业以太网、远程网络等进行通信。
PLC控制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一、系统结构
PLC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电源模块:提供系统所需的电能。
2. 中央处理单元(CPU):进行逻辑运算、算术运算和顺序控制等,实现各种数据操作。
3. 输入输出模块:实现外部信号的采集和输出,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
4. 存储器:存储用户程序和数据。
5. 通信接口:实现PLC与外部设备的通信。
二、工作原理
PLC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
首先,通过输入模块采集外部设备的信号,这些信号可以是开关状态、传感器读数等。
然后,这些信号被送到CPU进行处理。
在CPU中,根据预先编写好的程序,对这些信号进行逻辑运算、算术运算等处理。
处理完成后,输出模块将这些结果输出到外部设备,如马达、灯泡等。
三、控制功能实现
PLC控制系统的控制功能主要由用户程序实现。
用户程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编写,包括各种逻辑运算、算术运算、顺序控制等。
通过输入模块采集的信号,可以触发用户程序执行相应的操作。
这样,PLC控制系统就可以实现对外部设备的精确控制。
四、控制性能分析
PLC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 硬件性能:包括CPU的处理能力、存储器的容量、输入输出模块的精度等。
2. 软件设计:包括用户程序的编写、程序结构的合理性、运算速度等。
3. 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电磁干扰等环境因素对PLC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
总的来说,PLC控制系统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操作方便等优点,因此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PLC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一种用于实现工业自动化控制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其组成和工作原理如下。
1.基本组成PLC系统通常由中央处理器CPU、内存模块、输入模块、输出模块和通信模块组成。
-中央处理器(CPU):是PLC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控制程序并进行数据处理和逻辑运算。
-内存模块: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数据和中间结果等信息。
-输入模块:负责接收来自外部的传感器、开关等输入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供CPU处理。
-输出模块:负责将CPU处理后的数字信号转换为电流、电压等输出信号,控制执行器、驱动器等执行设备。
-通信模块:用于与其他PLC系统、计算机或设备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
2.工作原理PLC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五个步骤:扫描输入、执行程序、更新输出、循环扫描和通信。
-扫描输入:将输入模块接收到的外部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存储在内存中。
这些外部信号通常来自传感器、开关等设备,如温度传感器、按钮开关等。
-执行程序:CPU根据存储在内存中的控制程序进行逻辑运算和数据处理。
控制程序通常由用户通过编程语言编写,用于实现控制逻辑和算法。
-更新输出:根据CPU执行程序的结果,将输出信号存储在内存中。
输出模块将内存中的数字信号转换为电流、电压等输出信号,控制执行设备的执行器、驱动器等,如电机、电磁阀等。
-循环扫描:PLC系统以循环的方式不断扫描输入、执行程序和更新输出的过程,实现对工业控制系统的持续监测和控制。
-通信:PLC系统可以通过通信模块与其他PLC系统、计算机或设备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实现远程监测和控制。
PLC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假设有一个自动灯控系统,根据光照强度自动控制灯的开关。
传感器将光照强度转换为输入信号,并将其传递给PLC系统的输入模块。
CPU执行存储在内存中的控制程序,判断光照强度是否低于设定值。
如果低于设定值,则CPU更新内存中的输出信号。
PLC系统组成PLC系统主要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单元、输出单元、通信接口、扩展接口电源等部分组成。
其中,CPU是PLC的核心,输入单元与输出单元是连接现场输入/输出设备与CPU之间的接口电路,通信接口用于与编程器、上位计算机等外设连接。
对于整体式PLC,所有部件都装在同一机壳内,其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对于模块式PLC,各部件独立封装成模块,各模块通过总线连接,安装在机架或导轨上,其组成框图如图2所示。
无论是哪种结构类型的PLC,都可根据用户需要进行配置与组合。
尽管整体式与模块式PLC的结构不太一样,但各部分的功能作用是相同的,下面对PLC主要组成各部分进行简单介绍。
1.中央处理单元(CPU)同一般的微机一样,CPU是PLC的核心。
PLC中所配置的CPU 随机型不同而不同,常用有三类:通用微处理器(如Z80、8086、80286等)、单片微处理器(如8031、8096等)和位片式微处理器(如AMD29W等) 。
小型PLC大多采用8位通用微处理器和单片微处理器;中型PLC大多采用16位通用微处理器或单片微处理器;大型PLC大多采用高速位片式微处理器。
目前,小型PLC为单CPU系统,而中、大型PLC则大多为双CPU系统,甚至有些PLC 中多达8 个CPU。
对于双CPU系统,一般一个为字处理器,一般采用8位或16位处理器;另一个为位处理器,采用由各厂家设计制造的专用芯片。
字处理器为主处理器,用于执行编程器接口功能,监视内部定时器,监视扫描时间,处理字节指令以及对系统总线和位处理器进行控制等。
位处理器为从处理器,主要用于处理位操作指令和实现PLC编程语言向机器语言的转换。
位处理器的采用,提高了PLC的速度,使PLC更好地满足实时控制要求。
在PLC中CPU按系统程序赋予的功能,指挥PLC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接收从编程器输入的用户程序和数据。
2)诊断电源、PLC内部电路的工作故障和编程中的语法错误等。
PLC系统组成PLC系统主要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单元、输出单元、通信接口、扩展接口电源等部分组成。
其中,CPU是PLC的核心,输入单元与输出单元是连接现场输入/输出设备与CPU之间的接口电路,通信接口用于与编程器、上位计算机等外设连接。
对于整体式PLC,所有部件都装在同一机壳内,其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对于模块式PLC,各部件独立封装成模块,各模块通过总线连接,安装在机架或导轨上,其组成框图如图2所示。
无论是哪种结构类型的PLC,都可根据用户需要进行配置与组合。
尽管整体式与模块式PLC的结构不太一样,但各部分的功能作用是相同的,下面对PLC主要组成各部分进行简单介绍。
1.中央处理单元(CPU)同一般的微机一样,CPU是PLC的核心。
PLC中所配置的CPU 随机型不同而不同,常用有三类:通用微处理器(如Z80、8086、80286等)、单片微处理器(如8031、8096等)和位片式微处理器(如AMD29W等) 。
小型PLC大多采用8位通用微处理器和单片微处理器;中型PLC大多采用16位通用微处理器或单片微处理器;大型PLC大多采用高速位片式微处理器。
目前,小型PLC为单CPU系统,而中、大型PLC则大多为双CPU系统,甚至有些PLC 中多达8 个CPU。
对于双CPU系统,一般一个为字处理器,一般采用8位或16位处理器;另一个为位处理器,采用由各厂家设计制造的专用芯片。
字处理器为主处理器,用于执行编程器接口功能,监视内部定时器,监视扫描时间,处理字节指令以及对系统总线和位处理器进行控制等。
位处理器为从处理器,主要用于处理位操作指令和实现PLC编程语言向机器语言的转换。
位处理器的采用,提高了PLC的速度,使PLC更好地满足实时控制要求。
在PLC中CPU按系统程序赋予的功能,指挥PLC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接收从编程器输入的用户程序和数据。
2)诊断电源、PLC内部电路的工作故障和编程中的语法错误等。
PLC组成及工作原理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专门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的电子设备。
它由CPU(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模块、输出模块和通信模块等组成。
PLC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输入模块获取外部信号,经过CPU的处理后,再通过输出模块控制外部设备。
一、PLC的组成1. 中央处理器(CPU):是PLC的核心部件,负责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
它接收输入信号,根据程序的逻辑进行处理,并输出控制信号。
2. 存储器:用于存储PLC的程序、数据和系统参数等信息。
存储器包括RAM (随机存储器)和ROM(只读存储器)两部分。
RAM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ROM用于存储固化的系统程序。
3. 输入模块:用于接收外部信号,并将其转换为PLC可识别的信号。
输入模块可以接收各种类型的信号,如开关信号、传感器信号等。
4. 输出模块:用于控制外部设备,将PLC的输出信号转换为可用于驱动外部设备的信号。
输出模块可以控制各种类型的设备,如电机、执行器等。
5. 通信模块:用于PLC与其他设备或系统之间的通信。
通信模块可以实现PLC与计算机、上位机、其他PLC等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通信。
二、PLC的工作原理PLC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输入采集、逻辑处理和输出控制。
1. 输入采集:PLC的输入模块接收外部信号,并将其转换为PLC可识别的信号。
输入信号可以是开关信号、传感器信号等。
输入模块将采集到的信号传输给CPU进行处理。
2. 逻辑处理:CPU根据预先编写的程序进行逻辑处理。
程序包括了各种逻辑判断、计算和控制命令等。
CPU根据程序的逻辑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并根据需要进行计算和判断。
3. 输出控制:CPU根据逻辑处理的结果,通过输出模块控制外部设备。
输出模块将CPU输出的信号转换为可用于驱动外部设备的信号,如控制电机的启停、控制执行器的开关等。
PLC的工作原理基于程序控制的思想,通过编写程序实现对工业过程的控制和自动化。
程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和调整,从而实现不同的控制功能。
PLC控制系统PLC是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它是一种电子设备,可以以程序的形式对生产和工业机器进行控制,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工业自动化控制工具。
PLC控制系统是指以PLC为核心的自动化系统,它广泛应用于生产线、自动化设备、机器人等各种行业,是现代工业自动化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PLC控制系统由以下几个基本组成部分组成:1.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PLC控制系统的“大脑”,是控制系统的核心。
它根据输入设备的数据进程处理,通过接口模块将处理结果发送给输出设备,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
2.输入/输出模块(I/O模块)I/O模块是PLC控制系统与外部设备之间的连接,用于输入外部信号和控制外部设备。
I/O模块分为数字和模拟两类。
数字输入模块可以捕捉数字信号,而模拟输入模块可以捕捉模拟信号。
数字输出模块可以控制开关、电机等数码设备,而模拟输出模块可以调节电压、电流大小等模拟设备。
3.程序存储器(EPROM或FLASH)程序存储器中存储着PLC程序的代码,是PLC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可以在不需要外部电源的情况下保留程序,并在需要时将程序载入CPU中运行。
4.电源部分电源部分为PLC控制系统提供电源,保证整个系统稳定运行。
它一般包括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两部分。
PLC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将输入信号进行数字化和处理,然后输出到输出信号,控制各个设备的运转。
PLC控制系统在运行时,首先需要通过输入设备(如传感器、按钮、开关等)获取实时信息,然后通过I/O模块将信息传输给中央处理器CPU。
CPU在接收到这些信号后,根据程序存储器中的程序来进行处理,并对各个设备进行控制。
几乎所有PLC系统都采用了类似的控制思路。
输入设备的信息首先在I/O模块中转换为二进制数字信号,再通过CPU进行处理得到控制输出信号。
输出信号再通过I/O模块变成适合各设备的信号,最后控制设备的运转和工作。
1.灵活性高。
PLC控制程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修改,且程序的修改和调整过程比较简单。
plc基本结构及原理plc基本结构及原理PLC的基本组成可分为两大部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一、硬件系统:(一)CPU 运算和控制中心:起“心脏”作用。
1、当从编程器输入的程序存入到用户程序存储器中,然后CPU根据系统所赋予的功能(系统程序存储器的解释编译程序),把用户程序翻译成PLC内部所认可的用户编译程序。
2、输入状态和输入信息从输入接口输进,CPU 将之存入工作数据存储器中或输入映像寄存器。
然后由CPU把数据和程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把结果存入输出映像寄存器或工作数据存储器中,然后输出到输出接口、控制外部驱动器。
3、组成: CPU由控制器、运算器和寄存器组成。
这些电路集成在一个芯片上。
CPU通过地址总线、数据总线与I/O接口电路相连接。
(二)存储器具有记忆功能的半导体电路。
分为系统程序存储器和用户存储器。
1、系统程序存储器用以存放系统程序,包括管理程序,监控程序以及对用户程序做编译处理的解释编译程序。
由只读存储器、ROM组成。
厂家使用的,内容不可更改,断电不消失。
2、用户存储器: 分为用户程序存储区和工作数据存储区。
由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组成。
用户使用的。
断电内容消失。
常用高效的锂电池作为后备电源,寿命一般为3~5 年。
(三)输入/输出(I/O )模块输入输出模块简称I/O模块,相当于人的眼睛、跺、鼻子手、脚是联系外部信息和大脑(CPU )的桥梁。
1、输入接口:光电耦合器由两个发光二极度管和光电三极管组成。
发光二极管:在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加上变化的电信号,发光二极管就产生与输入信号变化规律相同的光信号。
光电三极管:在光信号的照射下导通,导通程度与光信号的强弱有关。
在光电耦合器的线性工作区内,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有线性关系。
输入接口电路工作过程:当开关合上,二极管发光,然后三极管在光的照射下导通,向内部电路输入信号。
当开关断开,二极管不发光,三极管不导通。
向内部电路输入信号。
也就是通过输入接口电路把外部的开关信号转化成PLC内部所能接受的数字信号。
PLC组成及工作原理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专门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它由中央处理器、输入输出模块、存储器和通信模块等组成,通过编程控制各种工业设备的运行。
一、PLC的组成1. 中央处理器(CPU):PLC的核心部件,负责控制和执行程序。
CPU通常由控制逻辑处理器和存储器组成,可以执行逻辑运算、算术运算和数据传输等操作。
2. 输入模块:用于将外部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供CPU处理。
常见的输入模块包括开关量输入模块、模拟量输入模块等。
3. 输出模块:用于将CPU处理后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控制信号,控制外部设备的运行。
常见的输出模块包括继电器输出模块、模拟量输出模块等。
4.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数据和中间结果。
存储器通常分为RAM(随机存取存储器)和ROM(只读存储器)两种类型。
5. 通信模块:用于PLC与其他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通信模块可以实现PLC与上位机、其他PLC或外部设备的联网控制。
二、PLC的工作原理PLC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输入信号采集:PLC通过输入模块采集外部设备的信号,如传感器信号、按钮信号等。
输入模块将这些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供CPU处理。
2. 程序执行:CPU根据预先编写的程序进行逻辑运算、算术运算和数据传输等操作。
程序可以通过编程软件进行编写,常用的编程语言有ladder图、指令表、SFC图等。
3. 输出信号生成:CPU根据程序的执行结果,将处理后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控制信号。
输出模块接收这些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外部设备可以识别的信号,如继电器信号、模拟量信号等。
4. 控制外部设备:输出信号经过输出模块后,通过继电器、电磁阀、电机等外部设备进行控制。
PLC可以实现对各种工业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如生产线的启停控制、温度的调节控制等。
5. 监控与反馈:PLC可以监控外部设备的运行状态,并通过输入模块采集反馈信号。
PLC组成及工作原理一、PLC的组成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专门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电子设备。
它由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1. CPU(中央处理器):负责执行程序和控制逻辑,是PLC的核心部件。
2. 存储器:包括存储程序和数据的ROM(只读存储器)和RAM(随机存储器)。
3. 输入模块:用于接收外部信号,如开关、传感器等,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供CPU处理。
4. 输出模块:用于将CPU处理后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控制信号,控制执行机构如继电器、电机等。
5. 通信模块: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如上位机、HMI(人机界面)等。
6. 电源模块:为PLC提供稳定的电源供电。
二、PLC的工作原理PLC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描述为以下几个步骤:1. 扫描输入:PLC首先扫描所有的输入模块,读取外部信号的状态,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
2. 执行程序:CPU根据预先编写的程序,对输入信号进行逻辑处理,包括判断、计算等。
3. 更新输出:CPU根据程序的执行结果,更新输出模块的状态,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控制信号。
4. 控制执行机构:输出模块将控制信号传递给执行机构,如继电器、电机等,控制其工作状态。
5. 循环扫描:PLC会不断地进行上述步骤,以保持对系统的持续控制。
三、PLC的优势和应用领域PLC相比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系统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灵活性:PLC的程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和调整,实现灵活的控制策略。
2. 可编程性:PLC可以通过编写程序实现各种复杂的控制逻辑,提高系统的自动化程度。
3. 高可靠性:PLC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减少了由于电磁干扰、接触不良等引起的故障。
4. 易于维护:PLC的程序可以备份和恢复,故障排除和维护更加方便。
PLC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领域:1. 工业生产线:PLC可用于控制机械设备、输送线、装配线等,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2. 电力系统:PLC可用于电力设备的监控与控制,如变电站、发电厂等。
PLC控制系统的结构与设计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专用的数字计算机,用于控制自动化工业过程。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和结构是为了实现对工业过程的准确控制和监测。
下面将详细介绍PLC控制系统的结构和设计。
PLC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输入设备、处理单元、输出设备和编程设备。
输入设备用于将信号(来自工业过程)转换为数字输入,处理单元是PLC的核心,负责处理输入和输出设备之间的信号传递和逻辑运算,输出设备将处理单元的输出信号转换为实际控制操作,编程设备用于程序的编写和修改。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是基于以下原理进行的:输入设备读取来自工业过程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
这些数字信号传送到处理单元中,在处理单元内进行逻辑运算以确定所需的控制操作。
处理单元将运算结果发送到输出设备,输出设备将其转换为适当的控制信号,并将其发送到实际控制装置(例如电机、阀门等)。
在PLC控制系统中,输入设备可包括传感器、开关、按钮等。
传感器用于检测工业过程中的物理量,例如温度、压力、流量等。
开关和按钮用于手动输入控制命令或执行紧急停止操作。
这些输入设备通过电气信号或通信协议将信号传送到PLC的输入模块。
处理单元是PLC的核心部分,通常由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组成。
中央处理单元负责读取输入模块的信号,并根据程序和逻辑进行相应的计算。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数据和中间结果。
输入/输出接口则用于与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之间的数传递。
输出设备用于将处理单元的输出信号转换为实际控制操作。
输出设备包括继电器、电磁阀、电机驱动器等。
这些设备将输出信号转换为控制信号,并将其发送到实际控制装置以实现所需的操作。
输出设备通常与PLC的输出模块连接,通过电气信号或通信协议将控制信号传送到这些设备。
在PLC控制系统中,程序的编写和修改通过编程设备进行。
编程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或专用的编程控制器。
编程设备通过特定的编程软件与PLC进行通信,并允许用户创建、修改和查看PLC的程序。
PLC控制系统主要由输入部分、CPU、采样部分、输出控制和通讯部分组成。
输入部分包括控制面板和输入模板;采样部分包括采样控制模板、AD转换模板和传感器;CPU作为系统的核心,完成接收数据,处理数据,输出控制信号;输出部分有的系统用到 DA模板,将输出信号转换为模拟量信号,经过功放驱动执行器;大多数系统直接将输出信号给输出模板,由输出模板驱动执行器工作;通讯部分由通讯模板和上位机组成。
因为PLC本身的故障可能性极小,系统的故障主要来自外围的元部件,所以它的故障可分为如下几种:
输入故障,即操作人员的操作失误;
■传感器故障;
■执行器故障;
■PLC软件故障
这些故障,都可以用合适的故障诊断方法进行分析和用软件进行实时监测,对故障进行预报和处理。
PLC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
PLC控制系统故障的宏观诊断
艾驰商城是国内最专业的MRO工业品网购平台,正品现货、优势价格、迅捷配送,是一站式采购的工业品商城!具有10年工业用品电子商务领域研究,以强大的信息通道建设的优势,以及依托线下贸易交易市场在工业用品行业上游供应链的整合能力,为广大的用户提供了传感器、图尔克传感器、变频器、断路器、继电器、PLC、工控机、仪器仪表、气缸、五金工具、伺服电机、劳保用品等一系列自动化的工控产品。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PLC产品的选型,报价,采购,参数,图片,批发等信息,请关注艾驰商城。
/。
PLC控制系统的结构与设计PLC控制系统是一种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它由多个组件和模块组成,根据实际需求和应用进行设计。
本文将论述PLC控制系统的结构与设计,从硬件、软件、电源和通信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硬件部分PLC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主要包括PLC主机、输入/输出(I/O)模块、人机界面(HMI)设备和外部设备。
PLC主机是PLC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接收和处理来自传感器和执行器的信息,并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I/O模块用于连接传感器和执行器,将物理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传输给PLC主机。
人机界面设备用于与PLC控制系统进行交互,包括操作界面、监视界面和报警界面等。
外部设备包括各种传感器、执行器和通信设备等。
2.软件部分PLC控制系统的软件部分主要包括PLC程序和人机界面程序。
PLC程序是通过特定的PLC编程语言编写的,用于控制和监视整个自动化过程。
它包括输入处理、逻辑处理和输出处理等模块。
人机界面程序用于实现PLC控制系统与操作人员的交互,提供监视、调整和控制等功能。
3.电源部分4.通信部分PLC控制系统的通信部分主要包括PLC主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通信接口和通信协议。
通信接口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如以太网、串行接口和总线接口等。
通信协议规定了数据传输和通信的方式和规范,如Modbus、Profibus和Ethernet/IP等。
在PLC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功能需求根据自动化控制的实际需求确定PLC控制系统的功能,包括输入处理、逻辑处理和输出处理等。
在编写PLC程序时,需要考虑各种控制逻辑和功能模块的实现方式,以实现预期的控制效果。
2.系统可靠性3.维护和扩展性4.安全性总之,PLC控制系统的结构与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硬件、软件、电源和通信等因素,并根据实际需求和应用进行合理设计。
通过合理的结构与设计,可以确保PLC控制系统实现稳定、可靠和高效的自动化控制。
1.安全PLC系统组成1.1.中央处理单元(CPU)CPU分为微处理器、控制接口电路;1)微处理器:实现逻辑运算、数学运算。
协调控制系统内部各部分的工作;2)控制接口电路:是微处理器与主机内部其他单元进行联系的部件。
1.2.存储器存储器:系统程序存储器、用户程序存储器。
1)系统程序存储器:存放系统监控程序、用户指令解释、标准程序模块、系统调用管理程序、各种系统参数2)用户程序存储器:用户程序区(用户程序)、数据区(工作数据)、系统区(系统参数:①输入输出组态②功能的设置)1.3.输入、输出单元PLC的CPU与现场I/O装置或其他外部设备之间连接的接口部件1)输入单元:将按钮、行程开关或传感器的产生的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送入主机。
输入类型:直流、交流、交直流。
2)输出单元:将主机向外输出的信号转换成可以驱动外部执行电路的信号,以便控制接触器线圈等电器通断电。
输出类型:晶体管输出方式、晶闸管输出方式、继电输出方式。
1.4.编程器编程器:程序的编制、编辑、调试、监视、刷写、更改等1.5.电源单元1)把外部电源变换成系统内部单元所需的电源;2)采用开关电源3)电源的性能直接影响PLC的抗干扰能力4)掉电保护电路5)后备电池电源2.PLC工作原理PLC的工作原理:当PLC控制器投入运行后,其工作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
完成上述三个阶段称作一个扫描周期。
1)输入采样阶段:PLC控制器以依次地读入所有输入状态和数据,并将它们存入I/O映象区中的相应得单元内。
输入采样结束后,转入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阶段。
2)用户程序执行阶段:PLC控制器总是按由上而下的顺序依次地扫描用户程序(梯形图)。
3)输出刷新阶段PLC控制器就进入输出刷新阶段。
在此期间,CPU按照I/O映象区内对应的状态和数据刷新所有的输出锁存电路,再经输出电路驱动相应的外设。
PLC系统组成
PLC系统主要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单元、输出单元、通信接口、扩展接口电源等部分组成。
其中,CPU是PLC的核心,输入单元与输出单元是连接现场输入/输出设备与CPU之间的接口电路,通信接口用于与编程器、上位计算机等外设连接。
对于整体式PLC,所有部件都装在同一机壳内,其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对于模块式PLC,各部件独立封装成模块,各模块通过总线连接,安装在机架或导轨上,其组成框图如图2所示。
无论是哪种结构类型的PLC,都可根据用户需要进行配置与组合。
尽管整体式与模块式PLC的结构不太一样,但各部分的功能作用是相同的,下面对PLC主要组成各部分进行简单介绍。
1.中央处理单元(CPU)
同一般的微机一样,CPU是PLC的核心。
PLC中所配置的CPU 随机型不同而不同,常用有三类:通用微处理器(如Z80、8086、80286等)、单片微处理器(如8031、8096等)和位片式微处理器(如AMD29W等) 。
小型PLC大多采用8位通用微处理器和单片微处理器;中型PLC大多采用16位通用微处理器或单片微处理器;大型PLC大多采用高速位片式微处理器。
目前,小型PLC为单CPU系统,而中、大型PLC则大多为双CPU系统,甚至有些PLC 中多达8 个CPU。
对于双CPU系统,一般一个为字处理器,一般采用8位或16位处理器;另一个为位处理器,采用由各厂家设计制造的专用芯片。
字处理器为主处理器,用于执行编程器接口功能,监视内部定时器,监视扫描时间,处理字节指令以及对系统总线和位处理器进行控制等。
位处理器为从处理器,主要用于处理位操作指令和实现PLC编程语言向机器语言的转换。
位处理器的采用,提高了PLC的速度,使PLC更好地满足实时控制要求。
在PLC中CPU按系统程序赋予的功能,指挥PLC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接收从编程器输入的用户程序和数据。
2)诊断电源、PLC内部电路的工作故障和编程中的语法错误等。
3)通过输入接口接收现场的状态或数据,并存入输入映象寄有器或数据寄存器中。
4)从存储器逐条读取用户程序,经过解释后执行。
5)根据执行的结果,更新有关标志位的状态和输出映象寄存器的内容,通过输出单元实现输出控制。
有些PLC还具有制表打印或数据通信等功能。
2.存储器
存储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可读/写操作的随机存储器RAM,另一种是只读存储器ROM、PROM 、EPROM 和EEPROM。
在PLC中,存储器主要用于存放系统程序、用户程序及工作数据。
广州科沃—工控维修的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