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一年级)七年级历史下册PPT课件: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 格式:ppt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7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原因、代表人物、主张和影响。
知道中国四大古典小说的名称、作者、主要内容及地位。
知道昆曲与京剧兴起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比较文学作品在思想上的共同点及反映的明清时代特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四大古典小说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在世界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四大古典小说、昆曲与京剧。
教学难点: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三、探究新知(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四大古典小说的图片.同学们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吗,它们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在世界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四大名著.(二)自主学习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1.阅读教材,概括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2.教师提问进步思潮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张各是什么?探究二:明清小说师生共同探究:1.阅读教材,思考明清小说广为流传的原因。
2.教师提问明清世俗文学兴起的时间、主要内容、特点?3.教师出示四大名著的相关图片,让学生抢答,这些图片出自于哪部书?4.教师列表出示四大名著的作者、时间、主要内容、价值。
5.历史小说和历史有什么区别?探究三:昆曲与京剧师生共同探讨:1.阅读教材思考:昆曲形成原因、时间、特点、影响?2.京剧形成的时间?在哪些剧种的基础上融合而成的?京剧的角色类型有哪些?影响?四、课堂小结请结合本课课件五、巩固练习请结合本课导学案【当堂达标】环节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第21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明末清初以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为代表引领的进步思潮。
2.知道中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了解明清时期世俗文学的成就。
3.知道昆曲和京剧,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结合相关影视片段,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新因素具有向近代文明演进的色彩。
2.通过列表归纳四大名著,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会欣赏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的艺术性,了解其在中国及世界文坛中的地位;学习曹雪芹等人敢于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抨击封建礼教的反叛精神。
2. 通过本课学习,初步认识到思想文化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光辉灿烂教学重难点:重点:明清的进步思潮、四大名著、昆曲与京剧。
难点:如何初步理解明清之际在思想及世俗文化方面出现的这些新变化。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京剧《大闹天宫》剧照(孙悟空:若是不遂我心,定要打上灵霄宝殿。
)教师:从这幅剧照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学生自由发言,归纳: 1.孙悟空与《西游记》 2.国粹京剧3.“大闹天宫”──孙悟空的离经叛道导入语:这部作品的创作与当时社会风气息息相关。
为什么当时孙悟空这样离经叛道的形象大受群众欢迎呢?我们将通过今天的学习来逐一探究。
过渡:任务1.谈一谈你对孙悟空的认识?(开放题,用意在于肯定孙悟空对天庭的反抗的意识、斗争的精神和对君权的藐视)任务 2.在明清之际出现了一些“孙悟空”一样反抗正统礼教的思想家。
请自主阅读教材P104-105,了解明末清初以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为代表引领的进步思潮。
二、学习新课:(一)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1、明清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引导学生认识到明清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①明清之际统治阶级极端腐败,正统礼教遭到怀疑。
②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代表新兴市民工商阶层利益,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和民主,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第21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明末清初以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为代表引领的进步思潮。
2.知道中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了解明清时期世俗文学的成就。
3.知道昆曲和京剧,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结合相关影视片段,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新因素具有向近代文明演进的色彩。
2.通过列表归纳四大名著,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会欣赏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的艺术性,了解其在中国及世界文坛中的地位;学习曹雪芹等人敢于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抨击封建礼教的反叛精神。
2. 通过本课学习,初步认识到思想文化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光辉灿烂教学重难点:重点:明清的进步思潮、四大名著、昆曲与京剧。
难点:如何初步理解明清之际在思想及世俗文化方面出现的这些新变化。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京剧《大闹天宫》剧照(孙悟空:若是不遂我心,定要打上灵霄宝殿。
)教师:从这幅剧照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学生自由发言,归纳: 1.孙悟空与《西游记》 2.国粹京剧3.“大闹天宫”──孙悟空的离经叛道导入语:这部作品的创作与当时社会风气息息相关。
为什么当时孙悟空这样离经叛道的形象大受群众欢迎呢?我们将通过今天的学习来逐一探究。
过渡:任务1.谈一谈你对孙悟空的认识?(开放题,用意在于肯定孙悟空对天庭的反抗的意识、斗争的精神和对君权的藐视)任务2.在明清之际出现了一些“孙悟空”一样反抗正统礼教的思想家。
请自主阅读教材P104-105,了解明末清初以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为代表引领的进步思潮。
二、学习新课:(一)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1、明清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引导学生认识到明清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①明清之际统治阶级极端腐败,正统礼教遭到怀疑。
②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代表新兴市民工商阶层利益,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和民主,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