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全产业链化

  • 格式:wps
  • 大小:137.50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企业全产业链化

与化工行业参与者交流过程中感到,商家普遍体会是化工产品越来越难做了。深入了解分析原因,除了整体经济环境不好、前期政府宏观调控出现了一些问题等这样一些表面因素外,众多化工企业的盲目扩张、看似合理的覆盖全产业链的做法或许才是造成这种情况的真正“内因”。

与国外企业追求产品高端品质的态度不同,中国化工产业几十年来已经形成了“不全不罢休”的模式。我们可以看到,中石化、中石油旗下各子公司普遍遵循着炼油、烯烃、氯碱、化肥、橡胶、塑料等俱全,甚至一路延伸至终端产品的套路。石化企业希望通过配套产业链最大可能性的利用资源,创造价值,这一做法在行业发展初期的快速扩张期曾经取得良好的效果。依靠上下游配套的优势,企业可以应用自身供应更稳定,成本较低廉的原料进行深加工。但伴随国内化工市场的快速扩能发展,部分行业开始日趋饱和,全产业链模式下企业投资规模压力大,人员臃肿,企业方向转型速度慢,产业链之间牵一发动全身难以灵活调整等负面问题开始凸显。

以齐鲁石化的丙烯为例,其下游就配套有聚丙烯、丙烯腈、丁辛醇、丙烯酸等装置,虽然近些年部分下游实现了私有化改制,但原公司的原料丙烯仍优先供应这些下游装置,改制后的企业仍然对老企业存有“依赖感”。重要的是,这些改制出来的企业虽然多数较之前更有活力及创新发展能力,但单独一个产品拿出来都很难与该产品所属行业的“龙头”相抗衡,很多只能“随大流”。在我国,众多产业陷入同质化、低端化竞争的漩涡,这极大的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这正是盲目求大、求全而所带来的弊端。

而国外的模式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在我们在东北亚的近邻韩国、日本那里得到一些启示。例如我国家电行业所需的高端PP专用料就严重依赖进口,而韩国LG、SK以及日本住友等企业生产的高端PP 专用料则始终掌握着东北亚市场话语权。另外,像日本触媒的丙烯酸酯无论是产能还是质量都在东北亚市场首屈一指。而我们国家近期还在因为煤化工企业所产的PP通用料大量涌入市场使得PP市场陷入价格战,我们的丙烯酸还在为扩大出口而努力,丁辛醇的“走出去”的战略还在酝酿之中。

值得警惕的是,现阶段国内众多企业还在求大、求全,还在寄希望于做全产业链,例如近年来煤化工的发展。决策层的初衷是好的,我国蕴藏着巨大的煤炭资源,煤化工的开发无疑能够大大扩展煤炭的经营效率,并减轻我国对原油的依赖程度。然而,一个好的政策带来的却未必是好的效果。做企业天生需要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最大化的追逐利润,这是市场经济的根本。而目前的煤化工装置于地方政府的发展、投资、就业关系紧密,已经不单纯是产业的发展,往往也伴随着地方政府的政绩和稳定。部分地区甚至频繁出现在未获国家批复情况下就开始投资建设的乱象。

一个煤化工项目的投资动辄上百亿元,又要经历漫长的建设周期,在这种情况下来自行业外的投资者能否保持对化工行业一个冷静全面的认识,合理的制定生产经营计划,实现利润,收回成本,仍是未知数。就目前金银岛监测,煤化工企业仍普遍处于延伸产业链模式,大有与石油化工“一决高下”的态势。

除此之外,伴随着国家对能源领域的放开以及甲醇作为新兴上游原料的充分利用,众多前期受困于国家能源垄断政策的民企中的佼佼者也开始自己的产业链延伸之路,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如烟台万华、卫星石化、鲁西化工等一大批企业都有意在当前产业的基础上纵向延伸,从而实现“大产业链”,意图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化工企业的“大时代”已然来临。

说到这里,笔者想到一个例子:“全聚德”、“同仁堂”、“老凤祥”等一大批百年老字号无一不是以专取胜,实践告诉我们,“大而全”或许不如“专而精”。

道理总是浅显易懂,而身在“江湖”,很多时候却是“身不由己”。本文开头提到,政府的宏观调控对我们整个化工市场的影响是明显的。不仅如此,例如银行的信贷政策、进出口政策的变化、原油配额问题、税收政策的松紧等一系列问题都实实在在的影响着国内化工企业的发展。甚至我们看到有的企业与当地政府形成了“互相捆绑”的模式,企业“做大做强”成了肩负的“光荣使命”,力争进入世界500强、中国百强等看似宏伟的目标实则是压在企业身上巨大而沉重的包袱。如何摆脱这个包袱,让企业真正着眼于市场,着眼于效益,着眼于自身的健康发展,这些都考验着包括企业自身在内的各方智慧。

值得庆幸的是,最近两年国家提出的“转方式、调结构”,“恢复市场的主导作用”等一系列政策出台,让我们看到了“科学决策”正在成为政府追求的目标。总结为一句话就是“该干预的干预,该放行的放行”。具体到我们化工行业,我们看到今年国家对“两桶油”的干预力度明显加强,前期规划的一大批项目被重新评估,有的则直接取消。而在煤化工项目发展过快的背景下,国家适时提出了限制准入的措施,及时给煤化工“降了降温”。而我们在与一些企业沟通的过程中也了解到,不少企业在今年主动做出了调整,把部分前景不容乐观的下游项目“砍掉”,把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与同行企业合作,投向更有发展潜力的项目。

政府要给企业“松绑”,企业自身也要学会“松绑”。我想,如果我们的企业都去追求健康发展,如果我们的行业进入良性循环,那我们身处的“大时代”也许将在不久的将来进入“强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