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特异性免疫教案及习题
- 格式:docx
- 大小:17.78 KB
- 文档页数:5
体液免疫导学案一、 学习目标1.能够说明免疫细胞识别己方和敌方的物质基础2.能够说出体液免疫清除病原体的过程及各种免疫细胞与免疫活性物质发挥的作用3.能够应用体液免疫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相关现象二、 学习内容活动1.自主学习: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免疫细胞靠细胞表面的 识别病原体表面作为 的蛋白质等物质,从而区分己方和敌方。
活动2.合作学习:体液免疫 第( )个激活信号促进分泌摄取 呈递 结合 处理分裂 分化分化分泌结合B 细胞 病原体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形成 等,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三、练习1.判断题(1)免疫系统识别抗原的结构基础是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2)B细胞接受了抗原的刺激就能分泌抗体()2.下列关于分子标签的描述错误的是()A.人体细胞膜表面起分子标签作用的物质是蛋白质B.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表面的分子标签与人体细胞的不同C.免疫细胞靠细胞表面的受体来识别病原体表面的分子标签D.人体白细胞不能识别自身细胞的分子标签3.如图为人的体液免疫图解,请分析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①是抗原呈递细胞B.细胞②是辅助性T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C.细胞③是记忆B细胞,再次接触该抗原时可迅速增殖分化D.细胞④寿命比较长,细胞⑤产生的物质为蛋白质4.如图所示为体液免疫过程中两种淋巴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为受抗原刺激的辅助性T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B.乙为浆细胞,可由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C.物质M为抗原,由甲摄取、处理后传递给乙D.物质M为细胞因子,能促进乙细胞的增殖、分化。
特异性免疫(Ⅰ)〖教学目标〗1.通过图文分析阐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2.通过思考与讨论活动,阐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互配合,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
3.从免疫的视角、信息的视角,阐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其相互配合。
2.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三大系统之间的联系。
难点: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其相互配合。
2.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三大系统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问题情境:2019年底,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所导致的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在武汉爆发引起一场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病毒损害肺等器官严重可能导致人死亡,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一起抗疾病疾病,新型冠状病毒通过飞沫等方式传播,传染性极强,专家呼吁民众戴上口罩,避免感染。
提问:专家为什么呼吁民众要戴上口罩?同在病区,为什么有的人不戴口罩?也不会得病,引导学生描述人体防御过程。
学生:结合上节所学知识,尝试描述新型冠状病毒传染过程中人体的防御机制。
板画:跟随学生的描述,简化三道防线场所细胞免疫活性物质。
学生:一边回答问题,一边与老师版画的过程互动,建立初步模型。
(二)授新1.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情境设置:揉眼睛、抠鼻孔等行为及皮肤伤口可能使新型冠状病毒破突破粘膜和皮肤等防线进入体液,使人感染。
由于缺乏特效药,感染者主要依靠自身免疫功能与病毒斗争,大部分患者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痊愈,病毒进入体液后是如何被免疫细胞识别?从而引发免疫反应的呢?引导自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1页,关于身份标识的内容(也可补充第四节关于组织相容性抗原等概念)后,观看教学素材(图片和视频)内容为新型冠状病毒与人体细胞的表面结构,吞噬细胞识别吞噬并呈递新型冠状病毒抗原的过程,引导说出人体免疫细胞,是如何识别病原体。
学生:阅读教材,观看视频后,结合第一节抗原等已知概念进行概括,明确所有细胞及病原体表面都有多种蛋白质,作为分子标签免疫细胞,依靠细胞表面的受体对这些分子标签进行相应的识别,来区分敌我。
第四章第二节《特异性免疫》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第四章《免疫调节》中第二节内容《特异性免疫》。
前一节的内容学习了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学生对免疫系统有了深入了解,认识到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但并不清楚人体的特异性免疫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因此本节内容要重点介绍人体的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中思考问题,让学生回顾生活中的特异性免疫,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支撑,并与前一节学习免疫系统组成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同时对后续学习免疫失调和免疫学的应用等内容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学生对免疫的概念并不陌生,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学生对免疫有了许多亲身的经验,但学生还未深入学习过免疫的相关知识,在前一节内容中了解了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但不清楚人体的免疫系统是如何工作的,也不清楚特异性免疫的类型及有哪些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等内容。
本节内容对学生认识特异性免疫过程和后续学习免疫学的应用和免疫失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由于本节涉及到的内容较为微观,且具有一定抽象性和复杂性,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学习本节内容时教师需要和学生亲身生活经验结合,采用多种方式将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特异性免疫是如何在人体发挥作用的,同时合理使用多媒体设备建立、展示特异性免疫的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本节内容。
三、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三道防线及阅读教材内容,认识到免疫系统能够识别侵入人体的病原体(生命观念)2.通过图文分析,阐述体液免疫、认识体液免疫的过程和特点,了解参与体液免疫的相关细胞(科学探究、科学思维)四、教学重点体液免疫的过程五、教学难点体液免疫的过程六、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回顾复习导入新课(第一课时)大家还记得免疫反应的三大防线吗?你们认为机体对抗新冠病毒最有效的是第几道防线呢?下面我们就对第三道防线也就是我们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进行深入学习。
学案11 第三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基础知识梳理〗一、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1.免疫细胞的识别基础:细胞的(化学本质)。
2.第三道防线的“作战部队”组成:主要是众多的。
二、体液免疫1.概念:B细胞激活后可以产生抗体,由于抗体存在于体液中,所以这种主要靠抗体“作战”的方式称为体液免疫。
2.过程:读教材72-73页,按以下方式构建体液免疫模型注意:(1)B细胞的活化需要信号的刺激,还需要的作用。
(2)抗体可以随在并与结合形成(进而被巨噬细胞吞噬消化),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可以病原体的或对人体细胞的。
(3)特异性:一个B细胞只针对特定的,活化、增殖后只产生特异性抗体。
人体内的B细胞种类数在109以上。
〖合作探究〗:1.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有哪些?其中哪些细胞具有识别抗原的功能?哪些细胞不能识别抗原?提示: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有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这些细胞除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外,其他细胞都能识别抗原,但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没有特异性。
2.浆细胞可由什么细胞分化而来?提示:浆细胞由B细胞或记忆B细胞分化而来。
3.在体液免疫中,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抗体能彻底清除抗原吗?提示:不能,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只是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抗原与抗体结合后会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最终需要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3.二次免疫的特点是什么?提示;比初次免疫反应快,反应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
〖经典例题〗(多选)巨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巨噬细胞特异性地摄取细菌抗原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细胞D.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参与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三、细胞免疫1.概念:依靠直接接触来作战的免疫方式为细胞免疫。
免疫对象是细胞内的(如:病毒、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
2.过程:读教材72-73页,按以下方式构建体液免疫模型注意:(1)细胞称为靶细胞。
第2节特异性免疫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学问基础练1.(2024山东泰安高二期末)人体免疫系统是覆盖全身的防卫网络。
如图是人体初次接触某病原体后发生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④表示细胞,甲和乙表示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①是抗原呈递细胞,能特异性识别病原体B.细胞②和细胞③发育、成熟的场所均相同C.细胞④是浆细胞,由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D.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体内会产生物质甲和乙,A项错误;细胞②和细胞③分别为T细胞和B细胞,两者发育的场所相同,都是骨髓,但成熟的场所不同,B项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该过程是初次免疫,则细胞④是浆细胞,由细胞③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C项错误;人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会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因此会产生甲(细胞因子)和乙(抗体),D项正确。
2.(2024山东菏泽高二期末)机体血浆中含有抗体、细胞因子等多种免疫活性物质,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由浆细胞中的高尔基体合成的B.都能与抗原特异性识别并形成沉淀C.合成过程需多种酶和RNA的参加D.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防卫功能,细胞因子是在T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A项错误;只有抗体与抗原特异性识别并形成沉淀,B项错误;免疫活性物质的合成过程须要通过转录和翻译,需多种酶和RNA的参加,C项正确;免疫活性物质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防卫功能,D项错误。
3.(2024河北保定高二期末)抗体和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抗体与某单细胞病菌结合抑制该病菌的繁殖属于细胞免疫B.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物质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D.能够产生抗体的浆细胞可以和靶细胞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抑制该病菌的繁殖属于体液免疫,A项错误;抗体、细胞因子和溶菌酶等属于免疫活性物质,B项正确;血清中的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不是细胞因子,C项错误;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和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裂说明放出的抗原可以与抗体结合形成沉淀等,D项错误。
高中生物特异免疫教案人教版教学内容:特异免疫教学目标:1. 了解特异免疫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特异免疫的两种应答方式: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3. 理解特异免疫中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特异免疫的概念2. 特异免疫的两种应答方式3. 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作用教学准备:1. 课件2. 生物实验器材3. 教材教学过程:一、导入让学生回顾免疫的基本概念,并了解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概念。
二、讲授1. 特异免疫的概念:特异免疫是一种针对特定抗原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是机体的防御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 特异免疫的两种应答方式:a. 细胞免疫:由T淋巴细胞介导,对侵入机体的病原体进行直接杀伤。
b. 体液免疫:由B淋巴细胞介导,产生抗体来中和病原体。
3. 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作用:a. T淋巴细胞:适应各种抗原,可识别并杀伤受感染细胞。
b. B淋巴细胞:在体内合成抗体,中和病原体。
c. 抗体:特异性地识别和结合抗原,促使病原体被体内其他细胞摧毁。
三、实验演示教师可进行实验演示,展示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作用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特异免疫的原理。
四、梳理复习学生回答问题,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回顾特异免疫的相关知识。
五、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总结特异免疫的两种应答方式和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的作用。
六、反馈下节课开头对作业进行点评,检查学生对特异免疫的理解程度。
教学结束。
以上是本节生物课的教案,希望对老师们的教学有所帮助。
多数情况下,两者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由于抗体存在于体液中,因此B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作战的方式称为体液免疫(图解如下)
但若新冠病毒侵入细胞内,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还能发挥作用吗?
答案是否定的。
这就需要另一种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具体过程如下:
图4-7 细胞免疫基本过程示意图
出自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人教版P73
学习了机体抗击新冠病毒的的三道防线后,那么
情景三如何预防感染新冠病毒
除了养成戴口罩、勤洗手、常消毒、常通风等良好习惯外,接种新冠疫苗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其实新冠疫苗相当于抗原,接种后会引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进而产生抗体、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B细胞、记忆T细胞。
之后若不幸感。
高中生物特异性免疫教案及习题一、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以及特异性免疫的概念;•理解抗原、抗体以及免疫记忆的概念;•掌握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和机制;•能够说明特异性免疫在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中的作用。
2. 教学重点•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机制;•抗原与抗体的作用及作用过程。
3. 教学内容a. 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特异性免疫的定义和特点;•免疫记忆的概念及其意义。
b. 特异性免疫过程及机制•抗原识别和抗原呈递;•B细胞和T细胞的分化与活化;•抗体生成和抗原消除。
c. 特异性免疫在抵御病原微生物中的作用•抗体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T细胞的杀伤作用;•免疫记忆的重要性。
4.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示意图;•课堂讨论;•小组讨论;•实验演示。
5. 教学资源•投影仪;•演示实验材料。
二、习题1.什么是特异性免疫?2.免疫记忆对于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有何重要性?3.请简要描述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和机制。
4.抗体是如何消灭病原微生物的?5.T细胞对病原微生物的杀伤作用是怎样实现的?三、参考答案1.特异性免疫是指机体在初次接触到外来抗原后,能够产生能识别并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免疫应答。
2.免疫记忆使得机体在再次接触到同一抗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产生免疫应答,从而更快地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侵袭,避免再次感染。
3.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主要包括:抗原识别和抗原呈递、B细胞和T细胞的分化与活化、抗体生成和抗原消除。
机制上,特异性免疫是通过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4.抗体能够与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这些复合物可以诱导病原微生物的凝集、沉淀及被巨噬细胞吞噬等,从而消灭病原微生物。
5.T细胞的杀伤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机制实现:一是CD8+ T细胞通过识别并杀伤感染细胞,从而直接消灭病原微生物;二是CD4+ T细胞通过激活B 细胞,促进抗体生成,间接帮助抵御病原微生物。
特异性免疫——高中优质课赛教案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免疫的概念和分类;2. 掌握特异性免疫的定义和特点;3. 激发学生对特异性免疫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特异性免疫的定义和特点教学难点:特异性免疫的机制和应用教学准备:PPT课件、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介绍免疫的概念和分类,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非特异性免疫知识;2. 提问:什么是特异性免疫?它有哪些特点?3. 讲解:详细讲解特异性免疫的定义、特点和机制,结合图片和视频资料进行辅助说明;4.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和作用。
章节二:特异性免疫的基本原理教学目标:1. 掌握特异性免疫的基本原理;2. 了解抗原、抗体和淋巴细胞的概念;3. 理解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过程。
教学重点:特异性免疫的基本原理和应答过程教学难点:抗原、抗体和淋巴细胞的作用教学准备:PPT课件、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2. 讲解:详细讲解特异性免疫的基本原理,包括抗原识别、淋巴细胞激活、抗体产生等过程;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4.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过程和关键因素。
章节三:特异性免疫的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特异性免疫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2. 掌握疫苗免疫和免疫治疗的基本原理;3. 培养学生运用特异性免疫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特异性免疫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教学难点:疫苗免疫和免疫治疗的基本原理教学准备:PPT课件、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介绍特异性免疫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2. 讲解:详细讲解疫苗免疫和免疫治疗的基本原理,结合实例进行分析;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4.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特异性免疫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4.2 特异性免疫①“己方”:在人体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都有多种不同的蛋白质,其中包括作为分子标签来起作用的一组_______________。
它们就像身份标志,能被自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敌方”: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也带有各自的身份标签,当它们侵入人体后,能被__________识别出来。
③免疫细胞是靠__________________来辨认它们的。
二、体液免疫播放视频《体液免疫》1.定义B细胞激活后可以产生抗体,由于抗体存在于体液中,所以这种靠抗体“作战”的方式称为体液免疫。
2.针对的对象:内环境中(细胞外)的病原体。
3.体液免疫过程知识点梳理:1.浆细胞能够合成_________,并将合成的抗体分泌到_______________中。
2.结果: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______________或对人体细胞的___________。
在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________等,进而被其他________________吞噬消化。
3.B细胞能够识别相应_________,而非呈递在__________上的抗原。
4.B细胞增殖分化的两个条件:相应_________和被相同抗原-MHC复合体活化了的___________结合。
5.浆细胞无识别________________能力。
观看视频,小组讨论,分析体液免疫相关内容。
通过观看视频,初步了解体液免疫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6.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离不开__________的作用。
4.记忆B细胞的二次免疫例:在教室里,甲和乙分别是丙的邻座。
有一天,丙患了感冒。
两天后,甲也患了感冒,而乙则没有。
乙说一星期前他患过了感冒,现在已经痊愈了。
请解释一下为什么乙没有象甲那样患感冒?出过天花或麻疹的人为什么会终身免疫?二次免疫的特点:反应更快更强,抗体数量更多,患病程度更低三、细胞免疫1.定义当病原体进入细胞内部,就要靠T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来“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特异性免疫——高中优质课赛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理解免疫的基本概念;2. 掌握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3. 引导学生关注特异性免疫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免疫的定义;2.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概述;3. 特异性免疫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免疫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对特异性免疫的兴趣;2. 讲解:简要介绍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重点讲解特异性免疫的原理和作用;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特异性免疫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见解;【教学资源】1. 免疫相关图片和图表;2. 特异性免疫实例资料。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免疫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特异性免疫原理和作用的掌握情况;3. 学生对特异性免疫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认知水平。
第二章:特异性免疫的基本原理【教学目标】1. 掌握特异性免疫的基本原理;2. 理解抗原、抗体和免疫应答的概念;3. 了解特异性免疫的分阶段过程。
【教学内容】1. 抗原的概念和特性;2. 抗体的概念和特性;3. 免疫应答的三个阶段;4. 特异性免疫的分阶段过程。
【教学过程】1. 讲解:详细讲解抗原、抗体和免疫应答的概念,阐述特异性免疫的基本原理;2.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特异性免疫的分阶段过程,分享自己的理解;【教学资源】1. 抗原、抗体和免疫应答的相关图片和图表;2. 特异性免疫分阶段过程的资料。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特异性免疫基本原理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抗原、抗体和免疫应答概念的掌握情况;3. 学生对特异性免疫分阶段过程的了解程度。
第三章:特异性免疫的应用【教学目标】1. 掌握特异性免疫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2. 了解疫苗免疫接种的原理和方式;3. 理解特异性免疫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特异性免疫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2. 疫苗免疫接种的原理和方式;3. 特异性免疫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
第2节特异性免疫课前自主预习案一、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1.身份标签:(1)人体所有细胞膜的表面都有分子标签——________。
(2)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也有各自的________。
2.基础结构:________表面的受体。
二、体液免疫1.B细胞分裂、分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1)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和________接触。
(2)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________发生变化,并与________结合。
2.抗体的作用:与________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变化,如形成沉淀等。
3.病原体的彻底清除:被其他________细胞吞噬消化。
三、细胞免疫1.(1)靶细胞:被病原体感染的________细胞。
(2)细胞因子的来源:____________合成分泌。
(3)细胞毒性T细胞的功能:识别靶细胞并增殖、分化为大量的________T细胞和________T细胞;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
2.从作用对象角度分析,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1.辅助性T细胞的作用:(1)体液免疫中:参与________的活化。
(2)细胞免疫中:参与________的活化。
2.病原体的消灭:(1)细胞外液中的病原体:被________消灭。
(2)细胞内的病原体:通过________免疫将靶细胞裂解后,________免疫继续发挥作用。
3.内环境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现机体统一协调的途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通过________相互作用,实现机体统一协调。
1.病原体直接刺激细胞毒性T细胞使其活化。
学生根据坐标图总结二次免疫的特点。
教师总结:更快速、更强烈,产生的抗体更多。
教师将体液免疫的完整过程并以视频形式展现给学生。
学生思考、讨
论,并回答问
题。
学生欣赏、体
验并思考。
结合坐标图,分
析回答问题,培
养学生的识图能
力、分析问题的
能力。
把抽象免疫过程
以视频动画形式
展现出来,让学
生先感悟和体验
后进行总结。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布置
作业A组:核心点一;
B组:课后题、练习册判一判;
C组:课后题。
学生认真完成
课后作业并及
时上交。
检测学生学习效
果,帮助教师进
行反思总结。
七、课堂练习
八、板书设计
第2节特异性免疫
一、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二、体液免疫的过程
九、教学反思
签字:。
4.2《特异性免疫》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图文分析阐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科学思维)2.通过思考与讨论活动,明确特异性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互配合,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科学思维、科学探究)3.从系统的视角,信息的视角阐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的联系(生命观念)4.认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三大系统的协同合作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向周围人宣传健康知识(社会责任)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其相互配合;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三大系统之间的联系2.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其相互配合;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三大系统之间的联系三、教法学法3.谈话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4.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四、教学过程1948、1972诺贝尔奖得主思考问题:根据资料3,4血清和抗体是什么关系?教师引导,总结归纳抗体化学本质(蛋白质),作用原理(与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图3)。
主要依靠体液中的抗体进行作战的免疫方式称为体液免疫,特异性免疫中除体液免疫外还有一种细胞免疫。
探究活动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分别由哪些淋巴细胞参与?资料1 用大剂量X射线照射4组去除胸腺的小鼠,使其丧失全部特异性免疫功能,然后分别进行以下处理:表 1 大剂量X射线处理去除胸腺的小鼠小组合作讨论,加强对生活情境的理解资料分析加强合作学习能力增强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加强逻辑关系训【提出问题】参与体液免疫的淋巴细胞有哪些?参与细胞免疫的淋巴细胞有哪些?参与抗体产生的淋巴细胞有哪些?教师引导,明确参与体液免疫的淋巴细胞有B细胞,T细胞,此外还有免疫活性物质抗体。
【探究活动3】构建体液免疫模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体液免疫中还有一种特殊的B细胞为浆细胞,请分析比较,浆细胞和B细胞哪种细胞更可能分泌抗体?教师提示可从结构功能相适应角度出发,B细胞细胞膜上有受体,可以识别抗原,而浆细胞膜表面没有受体,不能识别抗原;浆细胞有发达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更可能分泌抗体。
高中生物特异性免疫教案及习题
1、非特异性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2、特异性免疫
呈递、识别
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感应
增分阶段
再B细胞殖化次反应入增殖分化阶段
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
增殖、分化细胞
抗体淋巴因子效应阶段
抗原靶细胞
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例1在免疫反应中:
我们通常把病毒、病菌等称为-----------------。
而把人体产生的抵抗物质称为------------。
溶菌酶破坏入侵体内的病菌属于-------------------------。
脾脏清除血液中衰老的红细胞属于---------------------------。
清除体内肿瘤细胞属于---------------------------。
例2用末感染过病原体的健康小鼠A和B做实验:
如右图所示二周后
毒性强的S病原体后,由于-------------------B健康BB存活
------------------------------------------------------------,所以,
B鼠能正常生活。
A鼠则患S引起的传染病死亡,其原
因是---------------------------------------------------------------。
S疫苗S病原体
假如在给B注射S疫苗后,第二天就给小鼠
注射S病原体,则由于------------------------------,B个体会A健康AA死亡------------------。
1、在胸腺内发育的造血干细胞将成为……………………
A、淋巴细胞
B、B细胞
C、T细胞
D、记忆细胞
2、给被狗咬伤的人注射狂犬病抗毒血清,注射的物质及预防的措施分别为…………
A、抗原、消灭传染原
B、抗原、保护易感染者
C、抗体、控制传染源
D、抗体、保护易感人群
3、下列各项中,只属于细胞免疫功能的是……………………
A、抑制病菌的繁殖
B、使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
C、使细菌外毒素失去毒性
D、效应T细胞与耙细胞直接接触,导致靶细胞死亡
4、下列过程不属于体液免疫过程的是………………………………
A、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
B、形成效应B细胞
C、形成效应T细胞
D、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5、细胞免疫主要是由T细胞来实现的,当T细胞受到抗原信息刺激变成效应细胞后,以下不是它的作用的是……………………………………
A、通过直接接触来杀死耙细胞
B、T细胞能产生淋巴因子
C、激活耙细胞内的溶酶体酶
D、由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依靠B细胞来杀死耙细胞
6、下列关于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机体和自身的组织不可能成为抗原
B、抗原能与抗体或效应细胞结合,发生免疫反应
C、抗原一旦突破人体的由皮肤、粘膜以及由体液中的
杀菌物质等组成的防线就会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D、抗原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结合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7、右图某种病毒先后两次感染人体后,人体抗体产生a
内抗体产生、病毒繁殖与疾病程度之间的关系。
病毒繁殖c
请分析回答:疾病程度ba
该病毒与人的关系为----------,侵入人体b
病毒是人体的-------------。
在a、b、c中表示病毒增殖的曲线是-----时间
表示抗体产生的曲线是---------。
从图中可知,再次感染比初次感染时体内
抗体的产量明显----------且速度---------。
抗体产生
如果在初次感染之前一个月,给人体注射病毒繁殖
过相应疫苗,因而使其感染后末有明显的病症出
现,原因是:人体内---------------------------。
时间
请在右图中绘出表示此人感染该病毒后,体
内抗体产生和病毒繁殖关系曲线。
病毒入侵
1、C
2、D
3、D
4、C
5、D
6、D
7:寄生,抗原;a,c;多,快;已产生抗体;曲线,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