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上册 寻找生活中的声音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6
1.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1、教学目标(1)学喊口号“si sa sili sili si sa sa ”。
感受“ta ta titi titi ta ta ta ”的节奏。
(2)感知音乐,尝试创编表演锯木头的动作。
(3)感受和同伴一起合作游戏的快乐。
2、学情分析教材中分别列举了三组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易于分辨和模仿的声音。
三组声音分别是:城市中的声音:汽车、钟表、直升机、火车。
森林中的声音:流水、小鸟、狮子、大象。
乡村中的声音:鸭、鸡、狗、猫、雷雨。
这几组声音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很容易分辨,也易于模仿。
特别是生活在农村中的学生,对大自然中的自然声音会有更深切的感受,在夜间的田野中经常会上演一部神奇而美妙的声音交响曲。
3、重点难点1. 带领学生走入声音的世界,引导学生注意聆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使学生养成安静倾听的良好习惯。
2. 再现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寻找生活中的声音热身活动:Holle舞。
情景导入:森林里的动物们商量盖一间大房子,河马说:“我们没有砖头,拿什么盖房子呢?”幼儿探索说出可能用木头盖房子。
狗熊说:我们从来没有锯过木头,不会锯怎么办呢?小猴说:有一段神奇的音乐《锯木头》,听说,听一听,玩一玩就会锯木头了。
宝宝们,我们一起来听《锯木头》,听听有多神奇。
活动2【讲授】寻找生活中的声音初步感知音乐。
你听到了什么?“si sa sili sili si sa sa ”像什么?手势表演并说出“si sa sili sili si sa sa ”。
我们可以拍手表示“si sa sili sili si sa sa ”,还可以做哪里声势。
幼儿自由创编。
活动3【活动】寻找生活中的声音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你能模仿出这些声音吗?学生模仿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教师及时评价,找不同的学生模仿。
活动4【练习】寻找生活中的声音看图谱听音乐并用自己刚才创编的声势表现音乐。
《寻找生活中的声音》教学设计(活动课)一、教材分析教材中分别列举了三组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易于分辨和模仿的声音。
动物的声音:鸭、鸡、狗、猫、小鸟、狮子、大象。
城市中的声音:汽车、钟表、直升机、火车。
大自然的声音:流水、雷雨。
特别是生活在农村中的学生,对大自然中的自然声音会有更深切的感受,在夜间的田野中经常会上演一部神奇而美妙的声音交响曲。
生活中还有其他场景的声音。
如:电话铃的声音;火车进站、出站、行进中、过山洞、过大桥、汽笛的声音;小孩的哭声、笑声、掌声;集贸市场、嘈杂的大街的声音;关门声、脚步声;汽车发动声、刹车声;校园的铃声、打篮球、踢足球、打乒乓球、跳水的声音;厨房中的炒菜声、切菜声;风声、雷声、雨声;磨纱纸、揉纸的声音;各种动物的声音等。
二、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观察、聆听发现和寻找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培养学生安静倾听的习惯。
2.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与自然界中各种常见的声音的特质,能够辨别出这些声音。
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再现生活中声音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带领学生走入声音的世界,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各种声音,使学生养成安静倾听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难点再现生活中的各种声音,以及培养创造乐音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教师导语:同学们,大家都知道人的五官有眼、鼻、耳、嘴、眉,就让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看看是五官中的哪一个呢?这个谜语的谜面是这样的:(教师读谜面)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得见,相互不见面。
(谜底:耳朵)教师导语:相信有的同学已经猜出来了,是我们的耳朵。
(二)新课1.听辨钟的声音:教师导语:我们的耳朵能听到很多声音,这节课就请大家利用自己的小耳朵和老师一起来寻找生活中的声音吧!首先请大家静静地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教师播放钟的声音,让学生聆听,并播放画面进行判断。
)(大家一定听出来了,对,是悠长的钟声。
)2.走进声音王国:教师导语:静静地聆听,钟声多好听呀!同学们,其实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充满了各种好听又有意思的声音,你听:(教师播放视频:生活中的声音1)3.听辨动物声音:教师导语:同学们,在这个奇妙的声音王国里,我们听到了风声、雨声,唱歌的声音,那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听听小动物们的声音吧!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听一听,说一说:(教师播放各种声音mp3,之后出示答案。
教案:一年级音乐上册-寻找生活中的声音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认识声音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各种声音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讲解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
教学活动:1. 实验演示: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产生,例如拍手、敲击物体等。
2. 听音练习: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周围的声音,如教室里的各种声音。
第二章:生活中的声音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各种声音的来源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声音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动物的声音:讲解不同动物的叫声和特点。
2. 交通工具的声音:讲解不同交通工具的声音和特点。
教学活动:1. 音频欣赏:播放不同动物和交通工具的声音,让学生辨别。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仿动物和交通工具的声音。
第三章:音乐与声音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中的声音元素,如音高、音长、音色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中声音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音高:讲解音乐中音高的重要性及其表现。
2. 音长:讲解音乐中音长的变化及其表现。
教学活动:1. 音频欣赏:播放音乐作品,让学生感知音高和音长的变化。
2. 合唱练习:让学生参与合唱,体验音高和音长的运用。
第四章:声音的创造与表达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如何创造和表达声音。
2. 培养学生对声音创作的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声音的创造:讲解如何通过乐器或其他物品创造声音。
2. 声音的表达:讲解如何通过声音表达情感和意境。
教学活动:1. 乐器体验:让学生尝试演奏简单乐器,如打击乐器、吹奏乐器等。
2. 声音创作练习:让学生分组创作一段声音作品,可以是合唱、节奏编排等。
第五章:声音与生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声音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声音与交流:讲解声音在人类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寻找生活中的声音(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音乐活动,体验到生活中各种声音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3. 引导学生通过听、说、唱、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认识声音1. 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各种声音,如动物叫声、交通工具声音等。
第二课时:声音的分类1. 学生听教师播放各种声音,如乐器、自然界的声音等。
2. 教师引导学生对听到的声音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
第三课时:声音的产生1. 教师通过实验或示范,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声音的产生。
第四课时:声音的传播1. 教师讲解声音传播的原理,如空气、水、固体等介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声音传播的理解。
第五课时:音乐与生活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音乐在生活中的运用,如歌曲、电影配乐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生活中声音的认知程度。
2. 课后收集学生对声音的观察记录,评估学生对声音的关注度。
3. 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了解学生对声音的理解和感悟。
第六课时:声音的模仿1. 教师引导学生模仿生活中听到的声音,如动物叫声、交通工具声音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声音模仿比赛,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模仿能力。
第七课时:声音的创造1.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出新的声音,如用日常物品制作乐器等。
2. 学生展示自己创造的声音,分享创作过程和感受。
第八课时:声音与情感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声音与情感的关系,如快乐、悲伤、愤怒等情绪对应的声音。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声音与情感的理解,并进行角色扮演,用声音表达不同情感。
第九课时:音乐与情绪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情绪表达,如欢快、悠扬、激昂等。
2. 学生欣赏不同情绪的音乐作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上册音乐1.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寻找生活中的声音》是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的第一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音乐活动,体验和感受声音的产生和变化,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和表现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音乐课程,他们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较强。
但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来吸引他们的兴趣。
此外,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各种声音已经有所接触和体验,但缺乏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2.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和表现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声音,培养他们善于发现和欣赏美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3.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声音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体验中感受和理解声音。
2.游戏教学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3.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声音,培养他们善于发现和欣赏美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声音的产生、传播和三个特征。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能够发出不同声音的物品,如锣鼓、铃铛等。
3.教学场地:准备一个宽敞的教室,以便进行音乐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声音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并简要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3.操练(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分发一些教学道具。
学生通过敲击、摇晃等动作,感受不同声音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音乐游戏,如“声音接龙”:学生依次模仿前一个人的声音,看谁模仿得最像。
一年级音乐上册-寻找生活中的声音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课程简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各种声音的来源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听觉敏感度,提高音乐的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声音:动物、植物、自然、人类活动等。
2. 音乐基本元素:节奏、旋律、和声。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聆听生活中的声音,观察其来源和特点。
2.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演唱、演奏、创作等方式,体验音乐的基本元素。
3. 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声音,培养学生的听觉敏感度。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生活中的声音图片、音乐片段。
2. 教学乐器:打击乐器、键盘乐器等。
3. 录音机、音响等音响设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分辨生活中各种声音,并能用语言描述其特点。
2. 学生能参与演唱、演奏等音乐活动,表现出对音乐的基本元素的理解。
3. 学生能通过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展现出音乐创造力。
第二章:认识动物的声音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和分辨动物的声音。
2. 培养学生对动物声音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的声音:鸟鸣、兽叫、昆虫鸣叫等。
2. 音乐元素:节奏、旋律。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聆听动物的声音,观察其特点。
2. 实践法:让学生演唱、演奏与动物声音相关的音乐作品。
3. 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声音,培养学生的听觉敏感度。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动物声音图片、音乐片段。
2. 教学乐器:打击乐器、键盘乐器等。
3. 录音机、音响等音响设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分辨动物的声音,并能用语言描述其特点。
2. 学生能参与演唱、演奏等音乐活动,表现出对音乐的基本元素的理解。
第三章:认识植物的声音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和分辨植物的声音。
2. 培养学生对植物声音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的声音:风声、水声、树叶沙沙声等。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寻找生活中的声音(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音乐活动,体验和感受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节奏感。
3.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内容:1. 学习并认识生活中各种声音的来源和特点。
2. 通过听、说、唱、动等多种方式,感受和体验生活中的声音。
3. 学习简单的音乐节奏和旋律,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关注和体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听觉和节奏感。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不同声音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提高音乐表现力。
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生活场景图片或视频,展示各种声音的来源。
2. 准备一些简单的音乐乐器,如打击乐器、声音玩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生活中都听到过哪些声音?它们来自哪里?二、探索声音(10分钟)1. 展示不同生活场景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听并猜猜是什么声音。
2. 引导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对这些声音的感受和体验。
三、体验声音(5分钟)1.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准备的声音玩具或乐器,让大家一起听并感受。
2. 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声音模仿这些声音,进行声音的创造和表达。
四、音乐创作(5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生活中的声音作为创作素材。
2. 让学生尝试用打击乐器或声音玩具,创作一段简单的音乐节奏或旋律。
五、总结与展示(5分钟)1.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创作中的体验和感受。
2. 让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音乐,大家一起来欣赏和评价。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通过听、说、唱、动等多种方式,体验和感受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找寻生活中的声音教学内容:活动《找寻生活中的声音》教学对象:一年级(上学期)学生教学目的:1.对生活中的声音产生爱好。
2.能仿照生活中的声音。
3.能用声音创编简洁的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一、导课师:如今,教师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请听好: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得见,互相难见面。
每位同学开动脑筋细致、细致地想一想。
(速度放慢的):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得见,互相难见面……会是什么呢?猜到的同学请举手告知教师!(全部学生一起举手)师:啊!全部的同学都知道?那就一起把答案告知教师吧!生齐:是耳朵!师:不错,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耳朵。
请同学们告知教师,耳朵的作用是什么呀?生齐:听声音的。
师:对,耳朵的主要作用就是听辨声音的。
那现在教师就要考考同学们的小耳朵是不是很灵?请一听一好!二、听辨声音(一)教师在黑板上贴上“听一听”卡片(卡片上有一个卡通儿童在思索)师:如今,教师播放第一组声音,这一组共有两种声音,请同学们细致听好,这两种分别是什么声音。
师:下面我们来听第1种声音。
1.教师播放CD:钟表的嘀嗒声、报时声。
生l:是钟表走动的声音。
生2:还有报时的声音。
师:对,原来是永不停留的钟表,在辛勤地工作“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当──”。
师:下面我们来听第2种声音。
(教师播放CD:闹钟的声音)生1:是闹钟在叫!师:啊,原来是得意的小闹钟在“嘀嘀嘀嘀”地叫我们起床了!师:如今,我们一起来听音乐中是怎样表现“钟表”的?教师播放《在钟表店里》音乐片段(播放仿照钟表走动的声音、闹钟的声音片段:三段)。
师:怎么样?音乐好听吗?生:好听!师:作曲家写这首乐曲时,就是依据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钟表声而创作的。
师:如今,请每位同学都闭上眼睛,不要偷看。
我们一起猜一猜!假如你猜出来了,请用动作告知教师,谁也不能发出声音哟!2.教师播放多媒体:动物的声音。
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用动作表示动物。
师:请同学们告知教师,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声音?生l:我听到了猫的叫声。
1.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1、教学目标(1)学喊口号“si sa sili sili si sa sa ”。
感受“ta ta titi titi ta ta ta ”的节奏。
(2)感知音乐,尝试创编表演锯木头的动作。
(3)感受和同伴一起合作游戏的快乐。
2、学情分析教材中分别列举了三组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易于分辨和模仿的声音。
三组声音分别是:城市中的声音:汽车、钟表、直升机、火车。
森林中的声音:流水、小鸟、狮子、大象。
乡村中的声音:鸭、鸡、狗、猫、雷雨。
这几组声音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很容易分辨,也易于模仿。
特别是生活在农村中的学生,对大自然中的自然声音会有更深切的感受,在夜间的田野中经常会上演一部神奇而美妙的声音交响曲。
3、重点难点1. 带领学生走入声音的世界,引导学生注意聆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使学生养成安静倾听的良好习惯。
2. 再现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寻找生活中的声音热身活动:Holle舞。
情景导入:森林里的动物们商量盖一间大房子,河马说:“我们没有砖头,拿什么盖房子呢?”幼儿探索说出可能用木头盖房子。
狗熊说:我们从来没有锯过木头,不会锯怎么办呢?小猴说:有一段神奇的音乐《锯木头》,听说,听一听,玩一玩就会锯木头了。
宝宝们,我们一起来听《锯木头》,听听有多神奇。
活动2【讲授】寻找生活中的声音初步感知音乐。
你听到了什么?“si sa sili sili si sa sa ”像什么?手势表演并说出“si sa sili sili si sa sa ”。
我们可以拍手表示“si sa sili sili si sa sa ”,还可以做哪里声势。
幼儿自由创编。
活动3【活动】寻找生活中的声音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你能模仿出这些声音吗?学生模仿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教师及时评价,找不同的学生模仿。
活动4【练习】寻找生活中的声音看图谱听音乐并用自己刚才创编的声势表现音乐。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上册音乐1.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寻找生活中的声音》是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上册音乐课程的第一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生活中各种声音的来源,以及如何用音乐来表现这些声音。
教材中包含了各种声音的实例,以及简单易懂的旋律和节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音乐,他们对音乐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然而,他们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相对较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可能对音乐有较高的兴趣和天赋,有的则可能对音乐较不敏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找到乐趣和自信。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各种声音的来源和特点。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3.通过对声音的模仿和创作,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听觉,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认识和理解各种生活中声音的特点。
2.原因:一年级学生对生活中的声音有直观的感知,但难以用语言准确描述。
3.教学策略:通过实例演示、模仿练习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和辨别不同声音的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特点。
2.演示法:教师通过实物和音频材料,展示各种声音的实例。
3.模仿法:学生通过模仿教师和同学的声音,培养音乐表现力。
4.创作法:学生通过创作简单的旋律和节奏,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一段音频,让学生分辨出其中的声音,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好奇心和兴趣。
2.讲授:教师讲解声音的产生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各种声音的来源。
3.演示:教师展示各种声音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音的特点。
4.模仿:学生模仿教师和同学的声音,培养音乐表现力。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活动《寻找生活中声音》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知生活中各种声音,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
2.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声音,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
2.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难点:1. 让学生能够分辨生活中各种声音的差异。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录音机、音响设备。
2. 各种声音的录音带或CD。
3. 教学课件或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章:了解声音一、导入1.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次活动主题:“寻找生活中声音”。
2.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声音?它们来自哪里?二、课堂活动1. 学生分享生活中自己听到的各种声音。
2. 教师通过课件或图片,展示各种声音的来源。
3. 学生听录音带或CD,分辨其中的声音。
三、总结1.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强调生活中各种声音的存在。
2. 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生活中的声音。
第二章:感知声音一、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听到的声音。
2. 教师提出本节课的任务:进一步感知和分辨生活中的声音。
二、课堂活动1. 教师准备各种声音的录音带或CD,让学生听并进行分辨。
2. 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每组选择一种声音进行模仿。
3. 各组展示自己的模仿成果,其他学生进行分辨。
三、总结1.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强调学生对生活中声音的感知和分辨能力。
2. 引导学生继续关注和欣赏生活中的声音。
第三章:欣赏声音一、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听到的和分辨出的声音。
2. 教师提出本节课的任务:欣赏生活中的声音,感受音乐的美。
二、课堂活动1. 教师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认真倾听。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如节奏、音调等。
3. 教师引导学生跟着音乐一起唱,感受音乐的魅力。
《找寻生活中的声音》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对生活中的声音产生兴趣。
2.能模拟生活中的声音。
3.能用声音创编简单的故事情节。
4.教课重难点:模拟生活中的声音;能用声音创编简单的故事情节。
教课准备:多媒体课件教课过程:一、谜语导入师:此刻,教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请听好: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得见,互相难会面。
每位同学开动脑筋认真、认真地想想。
学生讲话。
师: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耳朵,那耳朵有什么作用呀?学生讲话。
师:对,耳朵的主要作用就是听辨声音的。
那此刻老师就要考同学们的小耳朵是否是很灵?请—听—好!(教师擅长抓住孩子的愉悦点,以谜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讲课确立基础)二、听辨声音㈠课件出示:“听一听”师:此刻,老师要播放第一组声音,这一组共有两种声音,请同学们听认真,这两种分别是什么声音。
1.师播放多媒体:钟表的声音学生谈谈听到什么声音。
(教师能从最切近学生生活的闹钟的声音下手,让学生听辨最熟悉的声音,并能正确听辨,以获取成功的愉悦,使学生能踊跃地进行下一段的声音听辨,学生的兴趣不停提升。
)师播放音乐片段《在钟表店里》(播放模拟钟表走动的声音、闹钟的声音片段:三段)学生听完,师:作曲家写这首乐曲时,就是依据我们生活中各种各种的钟表声创作的。
(教师在这播放乐曲,恰到利处,使学生认识到乐曲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无形中也培育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师:此刻,我们再来听一组声音,请大家都闭上眼睛,不要偷看。
我们一同,猜一猜!能够用动作告诉老师,但谁也不可以发作声音。
2.教师播放音效:动物的声音(小鸟、羊、牛、马、鸭)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用动作表示动物,以后模拟动作及喊声。
(动物是孩子们很喜爱的,他们对动物有着特别的感情,对它们的声音也特别敏感,同时教师还鼓舞学生听声音模拟动物的形态,从中也培育了学生的肢体、动力及协调能力。
)师:同学们耳朵可真灵呀,下边老师还要请同学们听一首描绘动物的音乐,这类动物在动画中没有出现。
新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寻找生活中的声音》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寻找生活中的声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聆听大自然、生活中的各种声音,使学生对探索声音世界的奥秘产生兴趣。
2.学生学会用身边的材料模仿熟悉的声音。
3.能用声音表现一定的情景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教学过程
1.导入
在学生步入教室时,教师就播放风、雷、青蛙、蝉、蟋蟀等大自然以及动物(昆虫)的音响,把学生带到美妙的大自然的场景中。
2.聆听、模仿声音
(1)教师请学生闭上眼睛,播放课前准备的各种音响。
学生仔细听辨是什么声音。
(2)学生模仿教师播放的各种声音。
3.编创声音故事
(1)将学生按自然界、动物、人类生活三个类别分组,
请学生用身边的材料模仿各种声音。
(2)将学生分组,设置一定的场景或情景,请学生用声音进行表演。
如上学路上、快乐的一天、菜市场、我家厨房、音乐厅里、春耕、秋收等。
(3)师生共同评价各组学生的表演。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寻找生活中的声音》_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对生活中的声音产生兴趣。
2.能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3.能用声音创编简单的故事情节。
4.教学重难点:模仿生活中的声音;能用声音创编简单的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师:现在,教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请听好: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得见,相互难见面。
每位同学开动脑筋仔细、认真地想一想。
学生发言。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耳朵,那耳朵有什么作用呀?学生发言。
师:对,耳朵的主要作用就是听辨声音的。
那现在老师就要考同学们的小耳朵是不是很灵?请—听—好!(教师善于抓住孩子的兴奋点,以谜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授课奠定基础)二、听辨声音㈠课件出示:“听一听”师:现在,老师要播放第一组声音,这一组共有两种声音,请同学们听仔细,这两种分别是什么声音。
1.师播放多媒体:钟表的声音学生说说听到什么声音。
(教师能从最贴近学生生活的闹钟的声音入手,让学生听辨最熟悉的声音,并能正确听辨,以获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能积极地进行下一段的声音听辨,学生的兴趣不断提高。
)师播放音乐片段《在钟表店里》(播放模仿钟表走动的声音、闹钟的声音片段:三段)学生听完,师:作曲家写这首乐曲时,就是根据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钟表声创作的。
(教师在这播放乐曲,恰到好处,使学生认识到乐曲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师:现在,我们再来听一组声音,请大家都闭上眼睛,不要偷看。
我们一起,猜一猜!可以用动作告诉老师,但谁也不能发出声音。
2.教师播放音效:动物的声音(小鸟、羊、牛、马、鸭)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用动作表示动物,之后模仿动作及叫声。
(动物是孩子们很喜欢的,他们对动物有着特殊的情感,对它们的声音也特别敏感,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听声音模仿动物的形态,从中也培养了学生的肢体、动力及协调能力。
)师:同学们耳朵可真灵呀,下面老师还要请同学们听一首描写动物的音乐,这种动物在动画中没有出现。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寻找生活中的声音》-人教新课标一、教材内容《寻找生活中的声音》是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中的一个教案,教材属于人教新课标系列。
该教案主要以生活中的声音为主题,让学生在学习中寻找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通过音乐表现出声音的性质和特征。
该教案涉及到的知识点有:节奏、音高、音色等基础知识,并通过简单的音乐乐曲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声音特征和表现方式。
同时,该教案也注重发扬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发现生活中的声音并进行模仿创作。
二、教学目标在本教案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会达成以下目标:1.能够听出不同声音的特征和区别。
2.能够通过模仿创作出不同的声音,并把它们变成音乐。
3.能够将学到的知识点应用到音乐演奏中,增强音乐表现力。
4.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想象力,增强学习动力。
三、教学过程1. 寻找生活中的声音(30分钟)让学生走出教室到户外或者校园内,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记录下来。
回到教室后,老师和学生们一起讨论声音的特征和区别。
2. 模仿声音(30分钟)老师给学生放一些简单的声音,如水流声、钟声、鸟叫等,让学生模仿并尝试用身体或简单的乐器模拟出来,简单的乐器可以是口哨或击掌等。
3. 制作声音乐曲(30分钟)将学生创作出来的不同声音用乐器进行演奏,尝试找到一些和谐的组合,并以乐曲的形式进行表演。
4. 初步认识节奏和音符(30分钟)通过听欣赏一些简单的节奏和音乐,让学生初步认识音乐的表现方式和乐谱的意义。
简单的乐器可以用竹简或编织制成的小篮子等。
5. 制作自己的音乐乐曲(30分钟)让学生自主选择生活中的一种声音,并将它们表现成简单的音符,组合成一首自己的音乐乐曲,并进行演奏,分享给其他同学。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可以在听觉和视觉上增长见识。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不仅能够更好的理解乐理知识的知识点,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储备,也能够通过学习得到开阔的视野和自由创造的空间。
使学生更加自信和无畏的去迎接和探索未来的音乐学习旅程。
寻找生活中的声音教学内容:活动《寻找生活中的声音》教学对象:一年级(上学期)学生教学目标:1.对生活中的声音产生兴趣。
2.能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3.能用声音创编简单的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一、导课师:现在,老师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请听好: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得见,相互难见面。
每位同学开动脑筋仔细、认真地想一想。
(速度放慢的):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得见,相互难见面……会是什么呢?猜到的同学请举手告诉老师!(所有学生一起举手)师:啊!所有的同学都知道?那就一起把答案告诉老师吧!生齐:是耳朵!师:不错,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耳朵。
请同学们告诉老师,耳朵的作用是什么呀?生齐:听声音的。
师:对,耳朵的主要作用就是听辨声音的。
那现在老师就要考考同学们的小耳朵是不是很灵?请一听一好!二、听辨声音(一)教师在黑板上贴上“听一听”卡片(卡片上有一个卡通儿童在思考)师:现在,老师播放第一组声音,这一组共有两种声音,请同学们仔细听好,这两种分别是什么声音。
师:下面我们来听第1种声音。
1.教师播放CD:钟表的嘀嗒声、报时声。
生l:是钟表走动的声音。
生2:还有报时的声音。
师:对,原来是永不停歇的钟表,在辛勤地工作“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当──”。
师:下面我们来听第2种声音。
(教师播放CD:闹钟的声音)生1:是闹钟在叫!师:啊,原来是可爱的小闹钟在“嘀嘀嘀嘀”地叫我们起床了!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音乐中是怎样表现“钟表”的?教师播放《在钟表店里》音乐片段(播放模仿钟表走动的声音、闹钟的声音片段:三段)。
师:怎么样?音乐好听吗?生:好听!师:作曲家写这首乐曲时,就是根据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钟表声而创作的。
师:现在,请每位同学都闭上眼睛,不要偷看。
我们一起猜一猜!如果你猜出来了,请用动作告诉老师,谁也不能发出声音哟!2.教师播放多媒体:动物的声音。
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用动作表示动物。
师:请同学们告诉老师,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声音?生l:我听到了猫的叫声。
师:你能用动作表示可爱的小猫咪,并给我们模仿一下猫的叫声吗?学生模仿动作及叫声。
(在回答“动物”这一组声音时,依次类推。
)(学生还有的说听到了鸭子的叫声、牛的叫声、羊的叫声、小鸟的叫声、公鸡的叫声以及青蛙的叫声。
)师:同学们都听出来了,看来同学们的耳朵还是很灵的嘛!那现在请同学们自己上来点击鼠标,看看动画中是不是这些动物在叫。
(学生点击时,只点击自己模仿的动物)师:下面老师还要请同学们听一首描写动物的音乐,这种动物在动画中没有出现。
请同学们认真听,猜一猜是什么动物?3.教师播放CD。
师:同学们,听出这是什么动物吗?生1:是一种飞的动物。
生2:嗡嗡嗡地飞。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这是一首描写蜜蜂的乐曲,名字就叫《野蜂飞舞》。
乐曲主要描写下面我们就来听这首乐曲的片段。
教师播放乐曲《野蜂飞舞》片段。
师:请同学们继续闭上眼睛,下面一组声音你们能听出来吗?如果你听出来了,请你用动作模仿。
4.教师播放CD:婴儿哭、鼓掌、刷牙、游泳等声音效果。
(学生根据听到的声音,模仿相应的动作)生3:我听到了小孩的哭声。
师:喔,小弟弟很着急、生气了,怎么那么长时间了,都没人理我呀?(学生笑)生4:我听到了鼓掌的声音。
师:鼓掌的声音。
噢,那是老师在为同学们的精彩的表现鼓掌呢。
让我们继续努力!生5:我听到了有人在游泳的声音。
师:游泳的声音?你为什么觉得他是在游泳呢?生5:因为我听到了水的声音,还有游泳时换气的声音。
师:那你能给我们学学游戏的情景吗?(学生表演,其他同学鼓掌鼓励)生6:我听到了刷牙的声音。
师:对,是刷牙的声音。
那你能给我们学一学,他是怎样刷牙的吗?(生6做刷牙状)师:啊,他是这样刷牙的。
那组声音里好像还应该有别的动作……你听出来了吗?生:老师,老师……师:咱们还是请刚才那位同学来为我们表演吧!生6表演:先做刷牙,然后再做漱口的动作。
师;刚才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回答也都正确,说明同学们观察生活非常仔细。
师:现在,老师要提高难度……生:啊?(二)教师在黑板上贴上“想一想”卡片师:现在,又要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了!1.教师播放多媒体中“风、雨、雷、电”的声音。
师:请同学们告诉老师,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声音?生2:有刮风的声音。
生3:有打雷的声音。
生4:好像还有滴水的声音。
师:喔,这位同学听得非常认真,他听出还有滴水的声音。
那老师考考你:滴水的声音表示什么呢?生2:滴水的声音表示雨停了,屋檐上的雨水滴下来的声音。
师:太棒了,说得非常好。
那你们有谁注意到,最后的一个是什么声音?生3:是“咕咚、咕咚”的声音,好像是水里冒气泡的声音!师:不错。
雨停了,水里的小鱼儿也高兴地唱起了歌!师:同学们听得非常仔细,老师接下来还要为你们播放一组声音,请同学们仔细听好。
2.教师播放CD。
(1)马的声音。
生l:马奔跑的声音。
师:不错,是马在奔跑。
一开始声音是强还是弱?生齐:声音大。
师:对,一开始声音强。
那后来呢?生:声音越来越小。
师:声音越来越弱,说明马儿离我们……生齐:越来越远。
师:非常好!师:现在老师再为同学们播放一组声音。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3.教师播放多媒体中“火车”的声音。
学生回答(火车出发、鸣笛、行进中的声音)。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
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听一首音乐《出发》,听听音乐是怎样表现火车出发的?教师播放乐曲片段。
教师随音乐的进行,模仿拉响汽笛的动作(四次)。
师:你在乐曲中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生回答:听到有汽笛声、车轮前进的声音、铁轨发出的声音。
师:同学们听得非常仔细,很准确,声音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当中,声音能够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刚才我们聆听了几组生活中常听的声音,下面老师又要提高难度了。
(三)教师在黑板上贴“试一试”卡片师:继续给同学们播放几组声音,但在听这几组声音的时候,我们能够根据听到的声音讲述简单的情节,我们看看谁的想象力最为丰富。
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1.教师播放CD:高跟鞋走路;开、关车门;启动、熄火;鸣笛;启动、远去。
师:同学们听到了什么声音?举手告诉老师。
生l:有阿姨们平时穿的高跟鞋的声音(教师:为什么是阿姨?)生2:有发动汽车的声音,渐渐远去(师:为什么?)生3:好像声音越来越小师:那你们能够想象出什么情节呢?(学生讨论)生:妈妈早晨要去上班,她穿着的高跟鞋发出“蹬噎”的声音,走向汽车,接着发动汽车,向上班的公司开去,车开走了!师:老师为同学们想到的故事情节鼓鼓掌,非常好!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的声音往往表达的是一件完整的事情,比如刚才我们听到的这组声音,同学们就说得非常好。
师:下面老师要把我们即将要听的声音增加一点难度,你们说好不好?生:好!师:接下来要听的这一组声音,我要求同学们根据你听到的声音,把它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看看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怎么样?试试同学们的听力怎么样?考考同学们的想象力怎么样?2.教师播放多媒体音效。
多媒体课件中“街道”的声音:摩托车、公共汽车、小轿车、警车、救护车、直升飞机的叫声。
(教师播放多媒体时,不按情节的逻辑顺序播放)师:我们刚才听到了什么声音?谁能告诉老师?生l:有公共汽车的声音。
生2:有摩托车的声音。
生3:警车的警报声音。
生4:救护车的喇叭声。
生5:好像还有直升飞机的声音。
生6抢答:老师我还听到了有汽车刹车的声音。
师:同学们听得棒极了,那你们能不能根据老师播放的这些声音素材,告诉老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老师再放一遍(画面)。
现在,请同学们集体讨论一下,街道上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呢?可以调整声音的前后顺序。
(学生讨论)师:同学们,讨论好了吗?生齐:讨论好了!(学生情不自禁地偷偷乐)师:那谁来给我们讲述这个故事呢?生1:老师,我们能考考你吗?师:喔?同学们要考考老师?非常好,但愿我是一个合格的学生,开始吧!生:老师,我们可以用一下电脑吗?师:当然可以!还真像个老师!生:老师,准备好了吗?师:准备好了!生:请老师听好!学生点击多媒体,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
但学生在其中加入了铃声。
教师根据声音的顺序,讲述故事情节。
师:在拥挤的马路上,有很多车辆在行驶,有公共汽车、有摩托车还有小轿车,突然摩托车撞到了小轿车,急忙踩了刹车。
接着警车过来,警察叔叔解决这起交通事故,救护车也过来把受伤的人送进了医院……生齐:老师,您真棒!生:老师,还有一个声音您没听出来呀。
师:还有吗?我记得动画里就这几种声音啊?那让我再想想?(教师自言自语地:还有声音?什么声音呢?)生:老师,我来告诉您吧!是我们自己加的自行车铃声。
您听!(学生敲击自行车铃,学生一起哈哈大笑起来!)(学生表演)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你们想到的情节非常好。
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师:结束语(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