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地形制作
- 格式:docx
- 大小:20.68 KB
- 文档页数:4
园林设计中常见的地形塑造1.平整地形:平整地形是园林设计中最基本的一种地形塑造方式。
通过填土或挖掘土壤的方式,将不平整的地面平坦化。
这种地形塑造适用于花坛、草坪、广场和露台等需要平坦地面的区域,方便人们行走和休息。
2.地形起伏:地形起伏是园林设计中常见的一种地形塑造方式。
通过挖掘或搬运土壤,形成起伏的地形形态,增加园林的层次感和变化。
这种地形设计可以用来创建小山丘、沟壑、河谷和悬崖等自然地貌,使园林更加有趣和生动。
3.坡地设计:坡地设计是园林设计中常见的一种地形塑造方式。
通过合理布置坡度和坡向,利用土壤固结、护坡和植被等手段,使坡地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美观性。
这种地形设计可以用来创建步行道、防护林、景观梯田和景观墙等,打造出独特的景观效果。
4.水景设计:水景设计是园林设计中常见的一种地形塑造方式。
通过挖掘水池、湖泊或运河等水体,结合水流、喷泉和瀑布等水景元素,营造出水与园林的和谐共处。
这种地形设计可以用来创建人工湖泊、水榭、水系和游泳池等,提供给人们观赏、娱乐和休闲的场所。
5.林地设计:林地设计是园林设计中常见的一种地形塑造方式。
通过疏伐和补植等手段,调整林地的密度和结构,使其更加适合景观和生态要求。
这种地形设计可以用来创建森林、林荫道、植被带和绿化区等,提供给人们郊游、运动和健身的环境。
6.石墙设计:石墙设计是园林设计中常见的一种地形塑造方式。
通过选择合适的石材和构筑技术,建造出具有观赏和防护功能的石墙。
这种地形设计可以用来创建界墙、壁垒、细槽和栈道等,增加园林的坚实感和独特性。
7.地下空间设计:地下空间设计是园林设计中较为特殊的一种地形塑造方式。
通过挖掘地下空间,结合适当的通风、照明和排水设施,打造出地下休闲、文化和商业等场所。
这种地形设计可以用来创建地下露台、地下花园和地下商场等,为人们提供新颖的体验和活动空间。
在园林设计中,地形塑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巧妙地运用各种地形设计方法,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使园林更加生动、宜人。
园林设计中常见的地形塑造园林设计中的地形塑造是指通过改变地面的高低、平整度和形状等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空间感和视觉效果。
地形塑造是园林设计中非常重要的要素之一,它可以通过巧妙的技巧和手法来打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休闲空间。
地形塑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势高低差异:地形高低差异可以创造出起伏盎然的景致,为园林增添层次感。
设计师可以通过在地面上做出起伏的山丘、山谷、沟壑等地貌特征,使园林呈现出一种丰富的景观形态。
不仅可以隔断园区的不同功能区域,还可以为游客带来丰富的视觉体验。
2.人工堆砌:人工堆砌是通过人工手段将土石等材料堆积在地面上形成特定的地形和景观效果。
比如,在公园中可以使用石头堆砌成小山包、石阶、平台等,形成独特的景观元素。
人工堆砌不仅可以起到美化园区的作用,还可以增加地形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3.挖填结合:挖填结合是指通过挖掘和填筑的方式来改变地面的形态。
通过挖土的方式可以形成池塘、水池、小河道等水景;而填土则可以用来打造坡地、小山、高台等。
挖填结合可以使园林中的地形丰富多样,既可以享受到水的乐趣,又能够欣赏到地形的变化。
4.植被塑造:植被在地形塑造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选择不同类型的植物和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改变地形的轮廓和外观,使园林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比如,在平地上可以种植高大的乔木,以增加垂直视觉的层次感;而在山地上可以选择添加些矮小的灌木来增加植被的丰富度。
地形塑造在园林设计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处理园林中的高差和平整度问题,还可以创造出个性化的景观特色。
通过合理地运用地形塑造技术,设计师可以打造出令人惊艳的园林作品,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美丽、与众不同的环境。
各类园林⽤地的(地形)设计要求各类园林⽤地的(地形)设计要求园林地形设计应与园林绿地总体规划同时进⾏。
在设计中,必须处理好⾃然地形和园林建设⼯程中各单项⼯程之间⼤空间的关系,做到园林⼯程经济合理、环境质量舒适良好、风景景观优美动⼈。
这是园林地形设计基本⽬标所在。
1.平地(坡度在3%以下):具有⼀定坡度的相对平整的地⾯。
为避免⽔⼟流失及提⾼景观效果,单⼀坡度的地⾯不宜延续过长,应有⼩的起伏或设计成多⾯坡。
平地坡度的⼤⼩,可视植被和铺装情况以及排⽔要求⽽定。
(l)⽤于种植的平地:如游⼈散步草坪的坡度可⼤些,介于1%-3%较理想,以求快速排⽔,便于安排各项活动和设施。
(2)⽤于构筑物:坡度可⼩些,宜在0 3% -1.0%之间,但排⽔坡应尽可能多向,以加快地表排⽔速度。
如⼴场、建筑物周围、平台等。
2、坡地:坡地⼀般与⼭地、丘陵或⽔体并存。
其坡向和坡度⼤⼩视⼟壤、植被、铺装、⼯程措施、使⽤性质以及其他地形地物因素⽽定。
坡地的⾼程变化和明显的⽅向性(朝向)使其在造园⽤地中具有⼴泛的⽤途和设计灵活性。
如⽤于种植;提供界⾯、视线和视点;塑造多级平台、围合空间等。
当坡地坡⾓超过⼟壤⾃然安息⾓时,为保持⼟体稳定,应当采取护坡措施,如砌挡⼟墙、种植地被植物及堆叠⾃然⼭⽯等。
坡地根据坡度的⼤⼩可分为缓坡地、⼱坡地、陡坡地、急坡地和悬崖陡坎等。
(1)缓坡地:坡度在3%-1%之间(坡⾓为2°-6°),在地形中属陡坡与平地或⽔体间的过渡类型,道路建筑布置均不受地形约束,可为⼈们活动场地和种植⽤地,如作为篮球场(坡度取3%-5%)、疏林草地(坡度取3%~6%)等。
(2)中坡地:坡度在10% -25%之间(坡⾓为6°- 14°)。
在建筑区需要设台阶,建筑群布置受限制,通车道路不宜垂直于等⾼线布置。
坡道过长时,可与台阶及平台交替转换,以增加舒适性和平⽴⾯变化。
(3)陡坡地:坡度在25%-50%之间(坡⾓为14°-26°)。
园林绿地的地形设计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园林景观建设也不断推进,极大的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对城市的生态建设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形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实现对绿地空间的合理分割、协调人们视觉上的感受,还能够充分体现园林植物的多样性的特点。
因此,做好园林景观建设中地形设计的研究,对促进我国城市园林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园林;绿化;景观;地形设计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目的在于为城市营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景观环境,在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给人们以视觉上的冲击,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
但是在园林建设的时候,地形多种多样,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要根据这些地形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利用,通过设计与改造来满足园林景观建设的需要,这也正是研究地形设计的关键所在。
1地形在园林绿化中所起到的作用1.1满足园林设计中多种功能需求根据园林中各种场所不同的使用功能,可以把园林分为不同的区域,这中间也体现了地形的重要性,如游人密集区域和运动场所一般要选择地势平坦的地方;如果要想登高,那么就需要有地势较高的地方;为了划船和游泳的需要,园林中要有河水或者湖泊;为了能够使各个不同功能的空间相对独立,以前人们的设计经常利用地形来隔离开来。
现在园林的设计也要根据各种现实的要求,进行各种不同的园林地形设计,比如北京会议中心把四周的地形堆高,从而给园内形成了一个相对隔离的空间,有利于开会和人们的修闲活动;四路通隔离带运用较高的土山再配上树木、山石等,能使园内的环境非常安静,不受外界多种声音的干扰。
1.2 地形设计的意境效果表达1.2.1 坡地形的利用。
从视觉造型上坡地地形在景观意境分为三类:①自然地貌形态:这种类型的坡地表现形式以生态性为创造原则,很好的保护了原有地形的生态特点,并且工程量小。
通常通过自然坡地和重现自然坡地形态来实现。
②仿自然形态:主要采用抽象手法模仿天然坡地地貌的特征,通常与建筑、水面、桥体等要素相衔接反映景观特点。
如何营造自然式园林中的地形园林地形设计概括为四大方面:(一)平地平地是指公园内坡度比较平缓的用地,这种地形在新型园林中应用较多。
为了组织群众进行文体活动及游览风景,便于接纳和疏散群众,公园必须设置一定比例的平地,平地过少就难于满足广大群众的活动要求。
园林中的平地大致有草地、集散广场、交通广场、建筑用地等。
(二)堆山(又叫掇山、迭山)我国的园林是以风景为骨干的山水园而著称。
有了山就有高低起伏的地势,能调节游人的视点,组织空间,造成仰视、平视、俯视的景观,能丰富园林建筑条件和园林植物的栽植条件,并增加游人的活动面积,丰富园林艺术内容。
堆山可以是独山,也可以是群山,一山有一山之形,群山有群山之势。
在设计独山或群山时都应注意东西延长的山,要将较大的一面向阳,以利于栽植树木和安排主景,尤其是临水的一面应该是山的阳面。
(三)理水我国古典园林当中,山水是密不分的,迭山必须顾及理水,有了山还只是静止的景物,山有水才活,有了水能使景物生动起来,能打破空间的闭锁,还能产生倒影。
水景能调节气温,吸收灰尘,还可用于灌溉和消防,还能进行各种水上运动及养鱼种藕等。
水景按静动状态可分为:动水:河流、溪涧、瀑布、喷泉、壁泉等;静水:水池、湖沼等。
水景按自然和规则程度可分为:自然式水景:河流、湖泊、池沼、泉源、溪涧、涌泉、瀑布等;规则式水景:规则式水池、喷泉、壁泉等。
水景中还包括岛、水景附近的道路。
岛可分山岛、平岛、池岛;水景附近的道路可分为沿水道路、越水道路(桥、堤)。
(四)叠石1、选石石有其天然轮廓造型,质地粗实而纯净,是园林建筑与自然环境空间联系的一种美好的中间介质。
叠石是我国园林中传统的艺术之一,有“无园不石”之说。
我国选石有六要素:质、色、纹、面、体、姿。
2、理石的方式与手法园林中利用岩石构成景物的方式称为理石。
可分三类。
(1)点石成景:有单点、聚点和散点。
(2)整体构景:用多块岩石堆叠成一座立体结构的形体。
“二宜”:造型宜有朴素自然之趣,不矫揉造作,卖弄技巧;手法宜简洁,不要过于繁琐。
园林绿化地形塑造标准一、地形设计原则尊重自然:地形设计应充分考虑自然地形和自然元素,保持原有地形和生态平衡,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
功能性:地形设计应满足园林绿化功能需求,如提供休息空间、增强景观效果、提高空间利用率等。
安全性:地形设计应确保安全,避免地形过于复杂或存在安全隐患。
美观性:地形设计应考虑美观性,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体现园林绿化的艺术美感。
二、地形塑造标准造型合理:地形塑造应合理规划地形造型,使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增强景观效果。
高程控制:地形塑造应控制地形高程,确保与原有地形相衔接,同时满足排水要求。
材料选择:地形塑造所选用的材料应符合要求,确保质量安全可靠。
施工规范:地形塑造应遵循施工规范,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三、地形与景观关系景观整体性:地形应与周围景观相协调,成为整体景观的一部分。
视觉效果:地形的造型和高度应通过植物、建筑、水体等景观元素的搭配,营造出良好的视觉效果。
景观轴线:地形可作为景观轴线的一部分,引导游客观赏景观。
四、地形与植物配置植物适应性:地形塑造应考虑植物的适应性,根据植物生长习性合理规划地形。
层次感:地形的起伏应有利于营造植物层次感,提高景观观赏性。
生态系统:地形的塑造应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建立,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五、地形与给排水排水系统:地形塑造应考虑排水系统的设置,避免地形积水或雨水对地形造成损害。
给水设施:地形塑造应考虑给水设施的设置,为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分。
水景利用:地形的塑造可结合水景设计,提高园林绿化的观赏性和生态效益。
六、地形与道路设计道路布局:地形的塑造应考虑道路布局,使道路与地形相协调,提高游览体验。
台阶设置:地形的起伏较大时,应设置台阶以方便游人观赏景观。
无障碍设计:地形的塑造应考虑无障碍设计,为行动不便的游客提供便利。
七、地形与设施建设设施布局:地形的塑造应考虑设施布局,使设施与地形相协调,提高使用舒适性。
安全性:地形的塑造应考虑设施的安全性,避免地形复杂或存在安全隐患对游客造成伤害。
园林绿地地形设计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还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在园林绿地地形设计中,有许多要点需要注意和把握。
一、地形的自然性园林绿地地形设计应当尽量贴近自然,注重地形的自然性和真实性。
通过模仿山水、湖泊和河流等自然地形,使得设计的绿地显得更加具有山水景色之美,能够营造出宁静、舒适的环境,让人们在其中得到放松和享受。
二、地形的层次性设计园林绿地应当注重地形的层次性,通过巧妙地进行台地、坡地和平地之间的过渡和衔接,使得整个园林绿地显得更富有变化和层次感。
层次丰富的地形设计不仅能够打破单一的平面感,还可以为绿地增添动态美和趣味性。
三、地形的合理性园林绿地地形设计必须注重地形的合理性,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地形条件进行设计,在确保生态环境良好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地形的利用和人们的活动需求,使得设计出来的绿地既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又不会破坏自然环境。
四、地形的景观性地形设计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创造出美丽的景观,因此在设计时应当注重地形的景观性。
通过合理的地形设计,使得绿地内能够产生出各种美丽的景观,如山峦起伏、水面荡漾、林木葱茏等,使人们在其中游玩时能够尽情欣赏美景。
五、地形的艺术性地形设计要注重地形的艺术性,通过对地形的创造和塑造,使得绿地地形既具有自然美,又富有艺术感。
在地形设计中可以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如模拟山川、布置石头、规划步道等,使得绿地地形具有更浓厚的文化和艺术气息。
六、地形的功能性园林绿地地形设计必须注重地形的功能性,地形设计应当能够满足园林绿地的各种功能需求。
通过合理的地形设计,使得绿地内能够布局各种功能区域,如休闲区、活动区、观赏区等,满足不同人裙的需求,提高绿地的利用率和功能性。
地形设计必须注重地形的生态性,通过合理的地形设计能够促进植被生长、改善水体环境,提高空气质量,保护生态平衡,使得园林绿地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园林绿地地形设计要点众多,需要设计人员充分考虑自然性、层次性、合理性、景观性、艺术性、功能性和生态性等方面的因素,才能够设计出具有良好生态环境和艺术价值的园林绿地。
地形设计知识点地形设计是园林景观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对地面形貌、地球表面特征以及地理环境等的把握和运用。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形设计可以通过合理的地貌布局和造型塑造,为人们提供美丽宜人的自然环境。
本文将介绍一些地形设计的基本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形设计。
一、地形分析地形设计的前提是对地形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
在分析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 地貌:了解地形的高低起伏、坡度、坡向等特征,以便确定合适的地形造型方案。
2. 地下水:了解地下水位、水质和流向等情况,对于设计水景、湿地或引水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3. 土壤:了解土壤的类型、质地、肥力等信息,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植物和进行绿化设计。
4. 基础设施:了解地面上和地下的基础设施如管道、电缆、暗渠等分布情况,以避免损坏或影响其运行。
对于上述分析,设计师可以通过地形调查、地质勘察和现场实地考察等方法获取并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二、地形造型地形造型是地形设计的核心,它直接影响到园林景观的效果。
在地形造型中,设计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风格选择不同的造型方式:1. 平整:适用于场地整体较平坦的情况,可以提供一个开放、方便活动的空间。
2. 高低错落:通过设置起伏不平的地形,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空间景观,增强场地的趣味性和层次感。
3. 线性造型:通过设置线性的地形元素,如河道、步道、景墙等,营造出引人入胜的景观廊道。
4. 梯田造型:适用于坡地区域,通过设置不同高度的台地,实现节水灌溉和耕作,同时也具备美观的特点。
5. 石头堆砌:通过运用石头进行堆砌和景观塑造,创造出具有野趣或自然感的景观效果。
三、地形处理技术在地形设计中,常用的地形处理技术包括:1. 开挖:通过挖掘来改变地面形貌,如形成湖泊、水池或其他水体景观。
同时,还可以通过开挖来调整地形的高度和坡度。
2. 填筑:通过填筑来增加地面高度,形成人工高地或平台,用于观景、休憩或展示。
3. 排水:在地形设计中,要合理设计和设置排水系统,确保地形在降雨过程中不受过多积水的影响。
园林工程地形整理一、地形整理简述园林工程中的地形整理,是根据园林绿地的总体规划要求,对现场的地面进行填、挖、堆筑等,为园林工程建设整造造出一个能够适应各种项目建设、更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地形。
比如,对于园林建筑物、园林小品的用地,要整理成局部平地地形,便于基础的开挖;对于堆土造景、可以整理成高于原地形标高的地块,场地上的建筑硬块,并且进行夯实处理,作为园路、广场的基层;对于绿化种植用地,则可以种地也可以填筑建筑硬块,并且进行地、微土坡等,其表面土层厚度必须满足植物栽植要求;土质必须是符合种植土要求的土壤,严禁将场地内的建筑垃圾及有毒、有害的材料填筑在绿化种植地块。
二、地形整理的方法地形整理的方法是采用机械和人工结合的方法,对场地内的土方进行填、挖、堆筑等,整造出一个能适应各种项目建设需要的地形。
(一)地形整理要求(1)在园林土方造型施工中,地形整理表层土的图层厚度及质量必须达到《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对栽植土的要求。
(2)地形整理的施工既要满足园林景观的造景要求,更要考虑土方造型施土中的安全因素,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并结合考虑土质条件、填筑高度、地下水位、施工方法、工期因素等。
(3)土壤的种类、土壤的特性与土方造型施工亲密相关,填方土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填方的强度和稳定性,无设计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碎石类土,沙石和爆破石渣可用于离设计地形顶面标高2M以下的填土。
2)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的粘性土,可作各层填料。
3)淤泥和淤泥质土,一般不能用作填料,但在软土或沼泽地区,经过处理,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可用于填方中的次要部位。
(4)填土应严格控制含水量,施工前应检验。
当土的含水量大于最优含水量范围时,应采用翻松、晾晒、风干法降低含水量,或采用换土回填、均匀掺入干土或其他吸水材料等措施来降低土的含水量。
若由于含水量过大夯实时产生橡皮土,应翻松晾干至最佳含水量时再填筑。
如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
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形设计的运用园林景观设计是将自然环境和人工材料有效地结合,创造出令人赏心悦目的园林空间,使人们与自然融为一体。
地形设计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对地形的塑造和设计,可以创造出富有层次感和变化的景观空间,且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游览与体验方式。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形设计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地势平整的场地设计:当场地地形平坦,缺少层次感时,可以通过增加土方、减少土方等方法来塑造出坡度和高低差,创造出渐变的层次感。
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场地更具吸引力,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游览体验。
2. 山地地形的利用:对于山地地形的利用,可以采用梯田、露岩、小路、隔离墙等方式来进行设计。
这样的设计可以体现出山地地形的特点,使整个景观更富有变化性。
3. 水体的运用:水体在园林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可以通过水流的设置、喷泉、水池、小溪、瀑布等形式将水体融入园林景观设计中。
在一些排水自然流域中,也可以发挥其独特的特点和功能,创造出自然、生态和环保的园林景观。
4. 植被的布局:地形设计在植被的布局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在高低起伏的地形上通过植树来成功的提高景观的层次感和景深感。
这样的设计还能够在绿化的同时对河岸进行控制。
在植物选择方面,还可以根据地形的特点和农业景观制作地形板块,提高生态和环境效益。
地形设计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通过地形的塑造和布局,可使整个景观更富有动感和创意性,更适合人们的游览和娱乐。
然而,设计师需要结合自己对场地环境的分析,以及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做出更优秀的设计,同时也要注意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营造出自然、健康、舒适的园林景观。
园林地形的设计地形是地表面高低起伏变化的表现特征,包含土丘、台地、斜坡、平地,或因台阶和坡道所引起的水平面变化的地形,这类地形统称为小地形。
起伏最小的地形叫微地形,它包括沙丘上的微弱起伏或波纹,或是道路上石头和石块的不同变化。
总之,地形是外部环境的地表因素,地形设计是园林规划设计中最先进行的内容,是整个设计的基础,是其它要素的载体,是关系到整个园林绿地竖向景观优美与否的关键。
园林设计中地形的表示方法主要有:等高线表示法:等高线就是一组垂直间距相等、平行于水平面的假想面,与自然地貌橡交切所得到的交线在平面上的投影。
见图3-1、图3-2图3-1 等高线在切割面上闭合的情况图3-2 等高线表现山洞标高点表示法:所谓标高点就是指高于或低于水平参考面的某一特定点的高程。
见图3-3。
图3-3 标高点表示地形上某一特定点的高程蓑状线表示法:蓑状线是在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划出的与等高线垂直的短线,蓑状线互不相连的。
等高线与蓑状线的画法是,先轻轻地画出等高线,然后在等高线之间加画主蓑状线。
见图3-4。
图3-4蓑状线表示地形模型表示法:用木板、泡沫等材料制作的与设计地形特征相符的表示形式。
见图3-5、3-6 、3-7。
图3-5 模型剖面图图3-6 模型未加表面材料俯视图图3-7 地形模型比例法:是用坡度的水平距离与垂直高度变化之间的比率来说明斜坡的倾斜度。
见图3-8 。
百分比法:是斜坡的高差除以斜坡的水平距离所的百分数。
见图3-9。
图3-8 比例法表示地形图3-9 百分比法表示地形(一)地形的作用地形是园林绿地设计的骨架,能满足不同园林功能要求的需要,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1.分隔空间地形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创造和分割外部空间。
平坦地形仅是一种缺乏垂直景观的平面因素,视觉上缺乏空间限制。
而斜坡的地面较高点则占据了垂直面的一部分。
并且能够限制和封闭空间。
斜坡越陡越高,户外空间感就越强烈。
地形除能限制空间外,它还能影响一个空间的气氛。
园林景观各分部分项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园林景观工程涵盖了多个分部分项工程,每个分项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都有一些特点。
以下是园林景观各分部分项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的详细介绍。
1.地形工程地形工程包括地基开挖、填筑、地面整平等工作。
主要施工方法包括:-地基开挖: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地基土质条件,采用人工或机械开挖方式进行,具体深度和形状需根据建筑物或景观特点而定。
-地面整平:根据设计要求,使用整平机、平板机等工具对地面进行整平和平整处理。
-土方填筑:根据设计要求和地基土质条件,采用挖掘机、铲车等机械设备进行土方填筑,重点考虑填筑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2.绿化工程绿化工程主要包括树木种植、草坪铺设、花卉种植等。
主要施工方法包括:-树木种植:选择合适的树种,挖掘合适大小的种植坑,安置树木并加固固定,最后进行浇水、覆土等工作。
-草坪铺设:根据设计要求,整平地面、清除杂草,进行扩根、培土和滚压等工作,然后铺设草坪,并进行灌溉养护。
-花卉种植: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合的花卉种类和季节,清理花坛并整平土地,进行花卉苗木的栽种、灌溉和施肥等养护工作。
3.喷泉工程喷泉工程主要包括喷泉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主要施工方法包括:-安装水泵和喷头:根据设计图纸,选择合适的水泵设备和喷头,进行固定安装,并连接好输水管道。
-喷泉调试:通过启动水泵和控制系统,调试喷泉的水流、高度、造型等参数,使喷泉效果达到设计要求。
4.灯光工程灯光工程主要包括灯光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主要施工方法包括:-安装灯具: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灯具进行安装,并进行电缆的接线和固定。
-灯光调试:根据设计要求,连接控制系统,进行各种灯光效果的调试,并对光源的亮度、角度和颜色进行合适的调整。
5.围墙工程围墙工程主要包括围墙的砌筑和装饰。
主要施工方法包括:-围墙砌筑: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砖石材料进行围墙的砌筑,采用砖石、水泥、砂浆等材料进行固定和填缝。
-围墙装饰: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围墙的装饰,如涂料喷涂、贴瓷砖等,增强围墙的美观性和实用性。
景观园林工程中土方地形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摘要: 目前,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 土方工程地貌建设作为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确保园林绿化建设达到预期设计效果的关键环节之一。
如何有效保证地形测量的准确性是一个难点和重要的建设点。
在保持相同地形位置的前提下, 采取适当的挖掘和填充, 以减少附近地形的挖掘和填充。
地形细节也得到了增强。
地形整理完成后, 确保线条美观流畅, 突出美化效果。
关键词: 景观园林;土方地形;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引言土方地形施工作为园林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提升园林整体绿化效果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因此, 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对土方地形施工技术予以必要的重视, 并根据园林工程的施工要求, 加大对土方地形施工技术质量管理要点的管控力度, 以此来达到园林设计的预期效果。
出于这样的目的, 本文就园林工程中土方地形的施工技术管理进行研究, 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1景观园林工程中土方地形施工类型在景观园林工程中, 土方的质量十分重要, 土方是园林绿化园林景观工程的基础, 与垃圾填埋过程中的安全系数, 绿色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及小区绿化率高宽比有关, 因而要提升对土方质量的操作, 确保工程基础建设质量。
从实际要求和指标值中能够看得出, 普遍的土方地形施工重要包含两大类, 其中一个是长期性施工, 另一种为暂时性施工。
长期性施工重要指大中型园林景观工程初次施工, 并规定一次性合格。
临时性施工则就是指对以前的园林景观土方地形开展妥当调节或是相互配合临时建筑施工。
不管施工影响力处在以上两种类型施工哪种情况, 均必须遵照一定的施工规范, 防止土壤层平稳和密实度性遭受影响, 让施工设计方案和具体园林景观工程表达形式维持在同一情况下。
施工单位须依据具体工作情况得到的分析结果, 对工程的计划方案、方案等开展调节, 确保控制、人员配备、标准规范、仓库管理等都能切合实际工程基础建设的规定, 确保工程基础建设过程的顺利与安全性。
园林景观地形地貌设计的要求有哪些园林景观地形地貌设计的要求有哪些 园林地貌是指园林⽤地范围内的峰、峦、坡、⾕、湖、潭、溪、瀑等⼭⽔地形外貌。
它是园林的⾻架,是整个园林赖以存在的基础。
下⾯,⼩编就为⼤家讲讲园林景观地形地貌设计的要求,快来看看都有安歇吧! 园林地形设计的原则和步骤 园林地形和改造应全⾯贯彻“适⽤、经济、在可能条件下美观”的城市建设的总原则。
园林地形的特殊性,还应贯彻:1、利⽤为主,改造为辅;2、因地制宜,顺其⾃然;3、节约;4、符合⾃然规律与艺术要求。
园林地形设计的步骤 准备⼯作: 1)园林⽤地及附近的地形图; 2)收集市政建设部门的道路、排⽔、地上地下管线及与附近主要建筑的关系资料; 3)收集园林⽤地及附近的⽔⽂、地质、⼟壤、⽓象等现况和历史有关资料; 4)了解当地施⼯⼒量; 5)现场踏勘。
设计阶段: 1)施⼯地区等⾼线设计图(或⽤标⾼点进⾏设计),图纸平⾯⽐例采⽤1:200或1:500,设计等⾼差为0.25⽶⾄1⽶,图纸上要求表明各项⼯程平⾯位置的详细标⾼。
并要表⽰出该地区的排⽔⽅向; 2)⼟⽅⼯程施⼯图; 3)园路、⼴场、堆⼭、挖湖等⼟⽅施⼯项⽬的施⼯断⾯图; 4)⼟⽅量估算表; 5)⼯程预算表; 6)说明书。
园林地形地貌及其作⽤ 园林地形地貌的概念 园林绿地设计中习惯称为“地形”是指测量学中地形的⼀部分地貌,包括⼭地、丘陵、平原,也包括河流、湖泊。
园林地形地貌的作⽤ 地形地貌的处理是园林绿地建设的基本⼯作之⼀。
它们在园林中有如下作⽤: 1、满⾜园林功能要求:利⽤不同的地形地貌,设计出不同功能的场所、景观。
2、改善种植和建筑物条件:利⽤和改造地形,创造有利于植物⽣长和建筑的条件。
3、解决排⽔问题。
景观设计地形地貌的设计 园林地形设计概括为四⼤⽅⾯: 平地 平地是指公园内坡度⽐较平缓的⽤地,这种地形在新型园林中应⽤较多。
为了组织群众进⾏⽂体活动及游览风景,便于接纳和疏散群众,公园必须设置⼀定⽐例的平地,平地过少就难于满⾜⼴⼤群众的活动要求。
园林设计中地形该如何处理
一般说来,园林设计时地形处理要符合以下五个原则。
考虑功能要求
功能的活动要求是第一位的,如游憩活动、团体集会等需要平地,进行水上活动时需要较大的水面,登山运动需要山地,各类活动综合在一起,需要不同的地形分割空间。
和利用地形分割空间时,常需要有山岭坡地。
考虑造景要求
不同的园林形式对景观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自然式园林要求地形起伏多变,规则式园林则需要开阔平坦的地形。
要构成开敞的园林空间,需要有大片的平地或水面。
幽深景观需要有峰回谷转层次多的山林。
大型广场需要平地,自然式草坪需要微起伏的地形。
地形的现状情况
以充分利用为主,改造为辅,要因地制宜,尽量减少土方量。
建园时最好达到园内的土方量填挖平衡,节省劳力和建设投资。
但对有碍园林功能和园林景观的地形要大胆改造。
科学性
当地形比较复杂的时候,动作比较大得失后,地形处理应根据科学的原则,山体的高度,土坡的倾斜面,水岸的坡度等等都要以科学为依据。
地形处理还应与植物的生态习性,生长要求相一致。
植物有阳性、
阴性、水生、旱生以及生长在平原、山间、水边等不同,地形处理应与它们的生态习性互相配合,使植物的种植环境符合生态地形的要求。
对保存的古树名木要尽量保持它们原有地形的标高,且不要破坏它们的生态环境。
合理安排用地比例
园林绿地内地形的状况与容纳的游人量有密切的关系,平地容纳的人多,山地及水面则受到限制。
摘要: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园林景观表现已成为目前主要的表现形式,通过比较三维软件的不同特点,应用3ds max 在表现园林地形景观方面具有快捷高效、易交流等特点,探讨了以3ds max 为主制作自然起伏地形、假山置石、园林水景的方法和思路,以期对园林景观效果图的表现有所借鉴。
关键词:地形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景观设计;3ds max 作者:郭舜中国园林在形式上体现的是自然美,它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明显的规则可循,而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讲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因此,园林设计的过程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随机性,在方案阶段往往需要反复地调整修改,这些都增加了园林景观效果图的表现难度。
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园林景观表现已成为目前主要的表现形式,它不仅方便设计人员探讨设计方案,对设计成果更有预见性和把握性,还有助于客户直观形象地领会设计意图,从而做出判断和选择。
一软件选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用于三维设计表现的软件很多,主要有4 类:(1)通用CAD 软件包中附带的三维功能,如AutoCAD、ProE、MicroStation、LandCAD、LHCAD 等;(2)通用动画软件包中附带的三维功能模型建造功能,如3ds max 、Softimage、LightWave3D、Maya、Bryce、Vue 等;(3)专业CAD 软件包中所附带的三维功能,如ChiefArchitect、天正建筑等;(4)通用演示图形软件中所附带的功能,如CorelDream、3Dextreme 等。
[1]上述软件在某些方面有很优秀的表现,但综合而言,3ds max 以其快捷的建模功能、丰富的纹理贴图、绚丽的灯光处理、灵活的相机设置、强大的渲染效果、丰富的扩展性和数据交流的方面性,是目前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三维设计软件,也是目前制作园林景观效果图的主流选择。
其他软件在实际操作中或因与常用软件的兼容性问题,或因使用方便性的问题,或因价格昂贵导致普及性不够的问题而影响了其应用。
二地形表现方法地形是构成园林景观的骨架,是园林中所有景观元素与设施的载体。
地形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园林空间的美学特征、布局方式、景观效果和排水设施等要素。
[2]园林地形设计可分为陆地和水体两部分,为此,就3ds max为主表现自然起伏地形、假山置石、园林水景的方法和思路进行探讨。
(一)自然起伏地形地形包括平坦地形、凸地形和凹地形。
平坦地形比较容易表现,而自然起伏变化的凹凸地形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特点,也是模型最难以建立的,因此它可以代表园林地形建造的基本技术。
(1)多边形变形法。
这种方法是直接根据地形的高低起伏情况,手动调节各方向轴的数值以生成地形。
该法简便快捷,可使起伏的山地和平地较自然的混为一体,生成的地形效果自然逼真,但精确度较低。
[3] 创建方法是先用样条线(Spline)画出底面形状,然后塌陷为多边形物体(Poly),在次物体面层级(Face)中,选择塌陷后形成的面,应用斜角挤压(Bevel),按照地形的倾斜程度不同依次挤压出形状,再用点层级(Vertex)拖拽每个顶点使山体自然不规则,最后网格光滑(Mesh smooth)。
为使地形凹凸变化更丰富自然,可再添加自由变形(FFD)修改器进行修改,最后完成贴图和材质的处理。
(2)位移贴图法。
这种方法是在位移修改器中引入1张灰度图像,并利用图像的灰度明暗变化来改变对象的表面结构,以形成高低错落的地形地貌。
对于面积较大,地形变化复杂且精度要求不高的景观处理适宜此种方法。
运用此法时,处理好灰度图像是关键。
创建方法是先找一幅等高线地形图(或在CAD 中绘制亦可),仔细观察地形变化,然后按等高线的高低顺序依次从白到黑填色,在Photoshop 中绘制黑白关系图,(黑色地方表示最低,白色表示最高)。
在3ds max 中建立面片Quad Patch),加位移(Displace)修改器,用于生成地形。
导入刚创建的的黑白图,根据实际情况调节调节Strength、Decay 等参数,再转换为可编辑网格(editable mesh),针对细节进一步调整修改,再添加UVW map 修改器,最后赋上相应的地形材质。
[4](3)等高线法。
即直接根据设计等高线的大小高低,由计算机自行生成山体。
该法尺度精确,操作快捷,但山体景观比较生硬。
创建方法是先用样条线(Spline)绘制山脉的等高线(尽量用折线而不要用曲线,且折线的段数尽量多些,每层点的数量最好一样),将等高线在高度方向上依次拖到相应的高度,通过地形(Terrian)命令,依次从下往上拾取线条,即可形成山脉。
为使地面起伏自然,对地形物体添加网格光滑(Mesh smooth),再用躁波(Noise)命令调整地形,以获取凹凸不平的地表效果。
[5](4)层叠法。
这种方法可以将地形(特别是山丘)的高差变化和平面轮廓造型精确地表现出来,但所层叠的山体外形较呆板,当截面数量较少时,外形会呈现梯田状。
创建线形时要注意各层线条步数的一致和各控制点的对应关系。
创建方法是先用样条线(Spline)精确描绘出平面图中各层等高线的轮廓,并在前(Font)视图中,用样条线(Spline)作出表示山体高度的直线,应用放样(CompoundObject/Loft)命令,生成山体的粗胚,再添加UVWMap 修改器,选择平面(Planar)贴图方式,通过混合(Mix)等贴图类型来混合两种材质(如草坪和沙砾),从而获得尺度精确的山体。
[6] (5)NURBS 曲线法。
NURBS 曲面与实体建模方式有所不同,特别适合创建复杂的曲面造型,使用它可以使圆滑曲面的构建变得简单方便。
该法快捷直观,所生成的地形蜿蜒起伏自然。
创建方法是先创建点曲面(NURBS Surfaces/PointSurf),按照地形实际的长宽比例创建曲面。
进入修改面板,在点次物体面层级(point)中,打开软选择(soft selection),调节各项参数与实际地形相近,最后赋上合适的地形材质。
(二)假山置石中国园林有“无园不石”之说,假山置石是中国园林的传统艺术,不仅有其独特的观赏价值,而且能陶冶情操,给人们无穷的精神享受,丰富了园林的内涵。
计算机表现假山置石景观,应尽可能模拟假山置石有聚有散、有断有续、主次分明、高低起伏、顾盼呼应、虚实相间的布局特点,如此方能达到计算机辅助设计表现园林景观的目的。
[7]假山置石的制作,既可以模拟自然的生成方式,使用独立的石块来拼合,也可以采用面片变形的方式来获取。
[8](1)网格变形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石块质、色、纹、面、体、姿的情况,手动调节各方向轴的数值。
该法简便直观,但对设计师有较高的审美要求,多应用于独立的峰石。
创建方法是先建立方体(box),然后塌陷为可编辑网格(editable mesh),调整各次物体层级参数,按照山体的外形,应用挤压(bevel)、拉伸(extrud)等命令将规整的几何外形调整出形状各异的几何体,形成山体形状后,再应用网格光滑(Mesh smooth)。
为使山形凹凸有致、有断有续、起伏自然,可根据设计需要运用布尔运算(boolean)在假山石中挖出缝隙、孔洞,最后完成贴图和材质的处理。
(2)位移贴图法。
创建方法是先建立平面(plane),给该平面添加位移(Displace)修改器,导入一张合适的灰度图,根据实际情况调节Strength、Decay 等参数,再转换为可编辑网格(editable mesh),针对山形走势进一步调整细节,再添加UVW map 修改器,最后附上合适的石材质即可。
(3)噪波变形法。
创建方法是先建立球体(Geosphere),应用选择并缩放(select and uniform scale)工具,在前(front)视图中沿Y 轴进行缩放,在顶(top)视图中沿X、Y 轴进行适当的缩放,完成石头的雏形创建。
加入噪波修改器(noise)进行多次噪波处理,并添加网格光滑(Mesh smooth),直至效果满意为止[8]。
此外,为表现园林置石中的散置场景,使石块“攒三聚五,散漫理之”地随机分布在表面的不同地方,可在前述创建独立石块的基础上,通过随机分布命令(Compound Objects/Scatter),选取分配对象区(Pick Distribution Object)下面的移动(Move)命令,输入复制数目,在分配对象参数(Distribution Object Parameters)下选择只使用选择的面(Use Selected Faces Only)。
完成之后,再将其转为可编辑网格(Editable Mesh),选择元素子项(Face),再分离(Detach),运用上述步骤对不同大小的石块进行同样方法的操作,最终可以形成随机散布且大小不一的散置场景。
(三)园林水景中国园林有“无水不成园”之说,水景是构成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理水有动态和静态之分,着重取“自然”之意,塑造出湖、池、瀑、泉等多种形式的水体。
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可以模拟表现水景的各种变化,对于静态的水体,多是表现水边景物的倒影或是水的透明感,考虑的是如何表现水的材质变化;动态的水体则考虑如何表现涟漪、波纹、喷泉、瀑布的动态效果。
在计算机进行水体表现时,应特别注意环境的烘托,如宁静的水面因有一定的倒影能力,可以运用水的倒影效果将天空、云雾、树木、亭台、山石等以借景的手法引入其中,使园景变得宽广而深远。
(1)贴图法。
对于大面积的水体,常用与地形直接相连的面片(Patch)来表示,通过周围地形的反衬形成水面的轮廓。
贴图法制作而成的水体适用于表现平静或微风吹拂的水面景观。
创建方法是先建立面片(quad Patch),加入噪波修改器(noise)调整z 轴数值,得到水体的实体,应用UVW map 修改器,选择平面(Planar)贴图方式,再对材质进行编辑,在漫反射(Diffuse)贴图通道使用smoke 贴图类型,在反射(Reflection)和折射(Refraction)贴图通道使用raytrce 贴图类型,调节各种贴图类型的内部参数后渲染着色,观察效果并再次调整,即可获得水面平静的湖池景观。
如果在材质中使用noise、bump 等贴图类型,则可以模拟水面的动态效果。
[1] 此外,对于平静的水面景观也可在效果图的后期处理中直接使用贴图。
这种方法是仅使用Photoshop 本身的功能,按照设计方案的水景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景素材图片直接拼贴,并按照水体在场景中的透视关系调整水体的位置、色彩和光影。
该方法操作简单,在水景效果表现图中常用,但对审美要求较高,否则易导致缺乏生动感和真实感。
(2)空间扭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