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生产中的危险因素mm全解
- 格式:ppt
- 大小:3.82 MB
- 文档页数:4
化工生产过程危险性分析
首先,化工生产过程的危险性主要源于原料和物质的特性。
许多化学
品对人体和环境有毒性、腐蚀性和易燃性等危险特性。
在处理这些化学品时,必须仔细遵守操作规程,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严禁将不同化学物质混合使用,以避免产生化学反应和释放有害气体。
其次,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工艺设备也存在危险性。
例如,压力容器、
反应釜和储槽等设备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泄漏、爆炸或其他事故。
因此,必须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另外,必须确保工艺设备的
可靠性和安全性,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安装泄漏报警装置和爆炸防护
设备等。
此外,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操作人员也是危险源之一、操作人员的不当
操作、误操作、疏忽大意等都可能引发事故。
因此,必须对操作人员进行
充分的培训和教育,使其了解相关安全规程和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此外,还应制定安全操作程序,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定,加强现场安全监控
和管理。
最后,化工生产过程的危险性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例如,气候条件、地质条件和地域环境等都可能对化工生产过程产生影响。
特别是在靠
近人口密集区或环境敏感区域进行化工生产时,更应重视环境影响,并采
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
化工生产中的重大危险源一、重大危险源的定义重大危险源是指企业生产活动中客观存在的危险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施、设备或场所.注意区分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二、重大危险源的范围共有七大类:1、贮罐区(贮罐)包括可燃液体、气体和毒性物质三种贮罐区或贮罐。
2、库区(库)可分为火炸药、弹药库区(库)、毒性物质库区(库),易燃、易爆物品库区(库).3、生产场所包括具有中毒危险的生产场所和具有爆炸、火灾危险的生产场所。
4、企业危险建(构)筑物限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建(构)筑物,已确定为危险建筑物,且建筑面积≥1000m2,或经常有100人以上出入的建(构)筑物.5、压力管道①输送毒性等级为剧毒、高毒或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介质,公称直径为100mm,工作压力为10MPa的工业管道。
②公用管道中的中压或高压燃气管道,且公称直径≥200mm。
③公称压力≥0.4MPa,且公称直径≥400mm的长输管道。
6、锅炉①额定蒸汽压力≥2.45MPa.②额定出口水温≥120℃,且额定功率≥14MW的热水锅炉。
7、压力容器①贮存毒性等级为剧毒、高毒及中等毒性物质的三类压力容器。
②最高工作压力≥0。
1MPa,几何容积≥1000m2,贮存介质为可燃气体的压力容器。
③液化气体陆路罐车和铁路罐车。
三、重大危险源的类型根据事故类型可将重大危险源分为两大类四、各危险源的临界量临界量是指国家规定和条例中有关于特定条件下,某种危险物质所规定的数量,若超过该数量则容易引发重大工业事故。
控制危险源的临界数量,对防止重大工业灾害事故至关重要。
各种危险源的临界量是指国家规定和条例中有关于特定条件下,某种危险物质所规定的数量,若超过该数量则容易引发重大工业事故.控制危险源的临界数量,对防止重大工业灾害事故至关重要。
静电对化工生产的危害及预防措施化工企业尤其是医药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常要使用并输送易燃易爆物料。
由于工艺、装置或人员的因素都会产生静电,如果静电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有可能酿成重大事故。
因静电而引起事故的情况,在精细化工企业曾多次出现过,国外安全专家对国内化工企业安全检查时,都十分重视对静电防范措施的检查,因此在生产中要认真分析静电产生的原因,预测它的危害,对静电防范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把静电防范措施落到实处。
1静电产生的原因静电产生可以从内外因两方面来分析。
电子克服原子核的束缚,从材料表面逸出所需的最小能量,称为逸出功。
1.1从静电产生的内因来看,有三种情形:1.1.1因物质的溢出功不同而产生,任何两种固体物质,当两者相距小于25×10-8cm的距离紧密接触时,在接触界面上会产生电子转移现象。
溢出功较小的一方失去电子带正电,而另一方就获得电子带负电。
1.1.2因物质的电阻率不同而产生,电阻率高的物体,其导电性能差,带电层中的电子移动较困难,构成了静电荷集聚的条件。
三是因介电常数(电容率)不同而产生,在具体配置条件下,物体的电容与电阻结合起来决定了静电的消散规律。
1.2从静电产生的外因来讲,紧密的接触和迅速的分离可引起静电。
1.2.1任何物体的表面都是不光滑的,所谓的接触是多点接触,当接触距离小于25×10-8cm 时,就有电子转移,即形成双电层。
若分离得足够快,物体就带电。
1.2.2外因起电有:附着带电、感应起电、电解起电、压电效应起电、喷出带电、飞沫带电等方式。
1.3需要指出的是产生静电的方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几种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2静电的危害2.1静电的危害有三种:一是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
爆炸和火灾是静电的最大危害。
静电的能量虽然不大,但因其电压很高且易放电,出现静电火花。
在易燃易爆的场所,可能因为静电火花引起火灾或爆炸。
2.2是可能导致电击。
由于静电造成的电击,可能发生在人体接近带电物体的时候,也可能发生在带静电电荷的人体接近接地体的时候。
化工基础培训一化工生产中常见事故类型化工生产过程中使用、接触的化学危险物质种类繁多,生产工艺复杂多样,因此发生事故的原因也是千变万化的,很难进行清晰的分类概括。
在此仅就化工生产中发生过的一些常见事故简单进行概括说明,希望能给大家一些提示。
1.1 装置内产生新的易燃易爆物有些装置和储罐在正常情况下是安全的,但如果在反应和储存过程中混入了某些物质而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易燃易爆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就会发生事故。
如浓硫酸储存在碳素钢材料的罐中是安全的,但若混入水变成了稀硫酸,稀硫酸就会和碳钢发生反应放出氢气,氢气与储罐上部的空气混合,很容易发生爆炸事故。
1.2 易燃易爆物在系统内积聚在生产过程中,原料带入或反应生成的易燃易爆物积聚在工艺系统内,如果不能及时排除或处理,一旦条件具备(如遇明火或高温),就会发生火灾爆炸。
如乙醛氧化生产醋酸过程,乙醛氧化反应生成的中间产物过氧醋酸,过氧醋酸再分解为醋酸。
过氧醋酸是不稳定化合物,当其积累的一定量,温度的波动会导致其突发性爆炸,因此,生产中采用催化剂加快其分解速度,避免积累。
再比如氯碱生产过程中,电解食盐水中如果带入了氯化铵,氯化铵在电解时会生成三氯化氮夹杂在氯气中,三氯化氮也是不稳定化合物,一旦在热交换器中积聚到一定量,就会引起分解爆炸。
1.3 高温下物料气化分解化工生产中所遇到的气化温度较低的易燃液体(如乙醚等)在高温下气化产生高压,发生爆炸。
生产中的加热过程,如果管道发生阻塞,局部温度升高,可能造成某些热载体在高温下发生分解(如联苯醚在390℃下会分解出氢、氧和苯等)产生高压,引起爆炸。
再比如夏天液化气打火机、护发摩丝等发生爆炸,都是高温下气化分解造成的。
1.4 高热物料泄漏自然或物料泄漏遇高温表面或明火生产过程中有些反应物料的温度超过了自然点,一旦泄漏与空气接触就会引起燃烧。
如催化裂化过程、烃类热解过程等有机物原料高温反应的过程中,管道、设备接口或取样点、热电偶测温点等发生泄漏,都会引起火灾甚至爆炸事故。
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过程中静电的危害与消除在二十世纪中期,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以及高分子材料的迅速推广应用, 一方面,一些电阻率很高的高分子材料如塑料、橡胶等的制品的广泛应用以及现代生产过程的高速化, 使得静电能积累到很高的程度, 另一方面,静电敏感材料的生产和使用, 如轻质油品, 火药, 固态电子器件等, 工矿企业部门受静电的危害也越来越突出, 静电危害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后果和损失。
曾使得造成电子工业年损失达上百亿美元,这还不包括潜在的损失。
在航天工业,静电放电造成火箭和卫星发射失败,干扰航天飞行器的运行。
在石化工业,美国从1960年到1975年由于静电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达116起。
1969年底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荷兰、挪威、英国三艘20万吨超级油轮洗舱时产生的静电引起相继发生爆炸以后,引起了世界科学家对静电防护的关注。
近年来在我国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曾发生30多起较大的静电事故, 其中损失达百万元以上的有数起。
例如上海某石化公司的2000m3甲苯罐, 山东某石化公司的胶渣罐, 抚顺某石化公司的航煤罐等都因静电造成了严重火灾爆炸事故。
一、生产工艺过程中静电的产生1.产生静电的内因(1)物质的逸出功不同任何两种固体物质,当两者作相距小于25×10‾8㎝的紧密接触时,在接触界面上会产生电子转移现象,这是由于各种物质逸出功不同的缘故。
两物体相接触时,逸出功较小的一方失去电子带正电,而另一方就获得电子带负电。
因此,可以把不同物质按照得失电子的难易,亦即按照起电性质的不同,排成一个静电带电序列。
如北川序列(1985年)为:(+)玻璃-头发-尼龙-羊毛-人造纤维-绸布-醋酸人造丝-奥纶-纸浆和滤纸-黑橡胶-维尼纶-可耐尼龙-赛璐珞-玻璃纸-聚苯乙烯-聚四氟乙烯(-)(2)物质的电阻率不同由高电阻率物质制成的物体,其导电性能差,带电层中的电子移动比较困难,构成了静电荷积聚和条件。
例如,两物体紧密接触时,接触界面上形成了双电层,如物质均为导体,纵然分享的速度很快,先分离部分的电子总能很容易地通过最后分离的接触点泄漏返回原处,两物体分开后仍然各自表现为电中性。
化工生产安全风险分析1、化工行业安全问题有哪些化工生产处理的物质往往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性强和有毒害物质多等特点,且生产装置趋向大型化,一旦发生事故,波及面很大,对国民经济及所在地区的人民安全,带来难以估计的损失和灾害。
故化工安全的意义十分重大,是化工生产管理中的重要部分。
化工安全技术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①预防职业性危害的技术。
例如防尘、防毒、采暖通风、采光照明、震动和噪声等的控制和治理,高温、高频、放射性等危害的防护,以及对工人作业环境的各种卫生监测技术。
◆②预防发生各类事故的技术。
例如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防火、防爆,化学危险物品的安全贮存和运输,压力容器和设备的安全使用、维护、检修,人身保护,事故的数理统计分析,以及安全系统工程等。
◆③制订和不断完善各种化工安全技术的标准、规程和规范。
危险品的分类和贮存用途较广的化学危险品约有2000种,按主要特性划分10大类,即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自燃物品、遇水燃烧物品、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氧化剂、剧毒品和毒害品、腐蚀物品以及放射性同位素。
除腐蚀物品和放射性物品各有其特殊要求外,其他一般化学危险品的贮存也都有其要求(表1化学危险品分类贮存原则)。
防火、防爆技术是化工安全技术的主要内容之一。
做好预防工作,首先应消除或控制生产过程中引起燃烧和爆炸的因素。
火灾和爆炸的基本概念对于处理易燃、易爆物质十分重要的概念是爆炸极限、燃烧危险度和爆炸危险度。
◆爆炸极限当可燃气体、可燃蒸气或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遇到明火或其他点火源时,就会发生爆炸。
此浓度范围,就是某物质的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可燃蒸气或粉尘在空气中形成爆炸混合物的最低浓度(通常用体积百分比表示)称作爆炸下限,最高浓度称爆炸上限。
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和粉尘的爆炸极限是防止爆炸的原始数值,是防爆技术中的重要数据。
爆炸极限不是一个固定值,随温度、压力、惰性气体、容器情况等各种因素而变更。
其中爆炸性混合物的原始温度越高,则爆炸极限越大,即爆炸下限降低而爆炸上限增高。
化工企业平安卫生设计HG20571-95自 1995-10-1 起执行1总那么1.0.1化工建设工程工程设计应贯彻“平安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职业平安卫生设施必须遵循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方针,以保证生产平安和适度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水平,促进企业生产开展。
为此,特制订本。
1.0.2本适用于一切新建、扩建、改建以及技术改造的化工建设工程。
外资、中外合资和引进工程可采纳经我方同意的国外相应的平安卫生标准。
1.0.3平安卫生要求应贯彻在各专业设计中,做到平安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尽可能做到实质平安化。
工程设计的各项设施应符合国家和专业有关平安卫生标准标准。
1.0.4化工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时期必须编制平安卫生专篇〔章〕,以保证“平安和卫生评价报告书〞及其审批意见所确定的各项措施得到落实,平安卫生篇〔章〕内容见附录。
1.0.5化工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应依据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中平安卫生篇〔章〕所确定内容和要求进行。
2一般2.1厂址选择2.1.1化工企业的厂址选择应全面考虑建设地区的自燃环境和社会环境,认真收集拟建地区的地形测量、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区域等根底资料,进行多方案论证、比立,选定技术可靠、经济合理、交通方便、符合环境和平安卫生要求的建设方案。
2.1.2选择厂址应充分考虑地震、软地基、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地质因素以及飓风、雷暴、沙暴等气象危害,采取可靠技术方案,避开断层、滑波、泥石流、地下溶洞等比立发育的地区。
2.1.3厂址应不受洪水、潮水和内涝的威胁。
凡可能受江、河、湖、海或山洪威胁的化工企业场地高程设计,应符合国家?防洪标准?的有关,并采取有效的防洪、排涝措施。
2.1.4厂址应避开新旧矿产采掘区、水坝〔或大堤〕溃决后可能淹设地区、地点病严重流行区、国家及省市级文物保卫区,并与航空站、气象站、体育中心、文化中心维持有关标准或标准所的平安距离。
2.1.5化工企业之间、化工企业与其它工矿企业、交通线站、港埠之间的距离应符合平安卫生、防火。
安全工程考试试题要点整理一.填空题1.HSE管理体系是将(健康,安全,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加强管理。
2.所谓物质的毒性大小,是由物质的有毒成分的性质及其(含量)水平决定的。
3.容器上将安全阀与爆破片并联使用,当因物理原因超压时,是将安全阀视作(一级释放装置)。
4.物质的燃烧速度在本质上是由(可燃物和氧)发生化学反应的能力决定的。
5.我国现行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6.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内使用(明火)或可能产生点火花作业必须办理用火作业许可证。
7.预防事故的基本原则是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开展安全教育,加强安全管理,并将这三个方面有机的结合,综合利用。
8.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温度和压力,可根据(燃烧反应热)或内能来计算。
9.搅拌能加速热能传递和物料的扩散混合,有力温度和反应进行。
中途一旦发生搅拌中断,要及时采取(冷却)和排压措施。
10.有人入罐,塔作业时应检测氧含量,氧含量大于(19%)时,才能进入作业。
11.职业病的诊断应由(专门机构)按照有关程序进行,确诊患有职业病的职工享受国家规定的相关待遇。
12.两种以上的毒物存在时,卫生监督中如不能判断其联作用,可认为是(相加)作用。
13.为保护劳动这者的健康,国家制定了生产性粉尘卫生标准, 以(最高容许浓度)表示。
14.当必须采取个体防护手段时,已表明外部危险性处于(不可控)状态。
15.设备制造中,常采用(挠性)结构,避免刚性约束等来降低或消除温差应力。
16.安全阀的优点是能(自动开闭),可以调节,可不致中断产生。
17.按照破片的选用原则,在无特殊要求下,高,中,低压场合一般选用(正携型)模片,在大直径,真空,或压力有脉动的场合优先选用反携型模片18.电气事故的特点:危害大,(危险不易直观识别),涉及领域广19.可燃性气体和蒸汽预先按一定比例与空气的混合物,称为(爆炸性混合气体)20.原件在规定时间内和规定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称为可靠度。
化工生产中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化工生产中,所使用的原料多属于易燃、易爆、有腐蚀性的物质。
目前世界上已有化学物品600万种,经常生产使用的约6、7万种,我国约有3万种。
这些化学物品中约有70%以上具有易燃、易爆、有毒和腐蚀性强。
在生产、使用、贮运中操作或管理不当,就会发生火灾、爆炸、中毒和烧伤等安全生产事故。
火灾、爆炸是石油化工生产中多发而且危害甚大的事故类型。
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将会造成厂毁人亡的严重后果, 在社会上产生极坏的影响。
因此预防火灾爆炸事故是至关重要的。
化工生产中火灾爆炸危险性主要从物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和工艺过程的火灾爆炸危险性两个方面分析。
工艺过程的火灾爆炸危险性与生产装置规模、工艺流程和工艺条件有很大关系。
一般来说,对同一生产过程,生产装置的规模越大,火灾爆炸的危险性越大,工艺条件越苛刻(如高温高压),火灾爆炸的危险性越大。
为了更好地进行安全管理,可对生产中火灾爆炸危险性进行分类,以便采取有效的防火防爆措施。
火灾爆炸危险性分类原则(依据在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物质)类别特征:类别特征甲1.闪点<28℃的易燃液体2.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即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6.受到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7.在压力容器内物质本身温度超过自燃点的生产乙 1.28℃≤闪点<60℃2.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3.组燃气体和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4.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5.排出浮游状态的可燃纤维或粉尘,并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丙 1.闪点≥60℃的可燃液体2.可燃固体具有下列情况的生产1.对非燃烧物质进行加工,并在高热或熔化状态下经常产生辐射热、火花、火焰的生产丁 2.利用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或将气体、液体进行燃烧作其他用的各种生产3.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难燃烧物质的生产戊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非燃烧物质的生产爆炸及火灾危险场所分类类别特征分级特征1有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混合物的场所Q-1Q-2Q-3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混合物的场所正常情况下不能形成,而且在不正常情况下才能形成爆炸混合物的场所不正常情况下整个空间形成爆炸混合物可能性较小的场所2有粉尘或纤维爆炸混合物的场所G-1G-2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仅在不正常情况下才能形成爆炸混合物的场所3有火灾危险性的场所H-1H-2H-3在生产过程中,生产、使用、储存和运输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的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在生产过程中,不可能形成爆炸混合物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的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有固体可燃物质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爆炸性混合物分级级别ⅡAⅡBⅡC最大实验安全间隙(MESG)/mm MESG≥0.90.5≤MESG<0.9MESG<0.5最大实验安全间隙指空气中混合物在任何浓度下不使爆炸传至周围介质的外壳法兰之间的最大间隙,即把可燃性混合气体常用25.4mm(1英寸)的狭窄间隙分隔成两个部分,一方混合气体着火时,能使另一方混合气体着火的最大间隙,又称火焰逸走极限。
1.2. 化学品仓库(专用储存室、专用场所)储罐区(罐区)(1) 易燃、有毒化学品 (如油漆、天拿水等)(2) 腐蚀性化学品 (硫酸、硝酸、氢氧化钠等)(1) 易燃、有毒化学品 (如甲苯、丙酮等)(2) 腐蚀性化学品 (硫酸、硝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灼烫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1) 应储存在阴凉通风的仓库内,防止泄漏或者受热。
应按其危(wei)险特性进行分类、分区、分库贮存,严禁超存、混存、露天堆放。
易燃、易爆的场所和仓库,严禁烟火。
(2) 仓库应消防设施齐全,通道畅通。
库内有隔热、降温、通风、防泄漏等措施。
(3)危(wei)险化学品仓库与其他建造物之间应符合防火间距。
(4) 电气设施应采用相应等级的防爆型电气;做好防雷防静电措施。
(5)安装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报警装置。
(6)不得在仓库内分装作业。
(7) 按规定发放、正确佩戴符合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包括应急眼罩、空气呼吸器、乳胶手套等),现场安装洗眼器、冲洗淋浴装置。
(8)仓库设置安全警示标识。
(9)人员应佩戴相应防护用品,做好岗前、岗中、离职后的健康体检。
(1)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可燃材料堆垛,应与装卸区、辅助生产区及办公区分开布置。
《常用化学危(wei)险品储存通则》 (GB15603- 1995)《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 (GB 17914-2022)《腐蚀性商品储存养护技术条件》 (GB 17915-202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22) 2022 版《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074-3. 危(wei)险化学品工业管道及管道附近区域酸等)管道内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有毒有害危(wei)险化学品灼烫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2) 储罐区及管线应做好防雷、防静电、防泄漏等措施,并确保完好有效。
(3) 储罐区及装卸作业区应安装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报警系统。
(4)可燃液体的储罐应设液位计和高液位报警器。
化工危化企业常见安全隐患及法律法规依据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化工危化企业常见安全隐患及法律法规依据一、电气安全(含防雷、防静电)1、静电接地依据:《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16)电气装置的下列金属部分,均必须接地:1 电气设备的金属底座、框架及外壳和传动装置。
2 携带式或移动式用电器具的金属底座和外壳。
3 箱式变电站的金属箱体。
4 互感器的二次绕组。
5 配电、控制、保护用的屏(柜、箱)及操作台的金属框架和底座。
6 电力电缆的金属护层、接头盒、终端头和金属保拼管及二次电缆的屏蔽层。
7 电缆桥架、支架和井架。
8 变电站(换流站)构、支架。
9 装有架空地结或电气设备的电力线路杆塔。
10 配电装置的金属遮栏。
11 电热设备的金属外壳。
”《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SH3097-2000)固定设备(塔、容器、机泵、换热器、过滤器等)的外壳,应进行静电接地。
”2、静电接地专用线《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SH3097-2000)静电接地干线和接地体应与其它用途的接地装置综合考虑,统一布置。
可利用保护接地干线防雷电感应接地干线作为静电接地干线使用,否则应专门设置静电接地干线和接地体”。
3、静电接地材质要求《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SH3097-2000)静电接地支线和连接线,应采用具有足够机械强度、耐腐蚀和不易断线的多股金属线或金属体(6mm2铜芯软纹线或软铜编织线)”。
4、防雷接地“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应与电气和电子系统的接地装置共用,其工频接地电阻不宜大于 10Ω。
”5、防爆区域进线口密闭“检查设备的外壳应无裂纹和有损防爆性能的机械变形现象。
电缆进线装置应密封可靠。
不使用的线孔,应用适合于相关防爆型式的堵塞元件进行堵封。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爆炸性环境电气线路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5 在爆炸性气体环境内钢管配线的电气线路必须作好隔离密封。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告知一、概述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各种潜在的安全风险。
为了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特向您告知以下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
二、高温化工企业中常常涉及到高温的工艺过程。
高温可能导致火灾、爆炸等严重事故的发生。
因此,在高温环境中,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配备防护服、面罩等防护设备,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时排除设备故障。
三、化学品泄漏化工企业生产中使用大量的化学品,这些化学品可能会发生泄漏,造成污染和危险。
泄漏的化学品可能对员工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导致生命危险。
因此,必须加强对化学品的管理,确保其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设置泄漏报警装置,并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
四、化学反应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常常涉及到各种化学反应。
不正确的化学反应可能导致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
为了确保安全,必须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操作,避免不合理的反应条件和不当的操作方法,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稳定运行。
五、储罐事故化工企业中储存大量的化学品,其中包括液体和气体储罐。
储罐事故可能导致大面积的泄漏和火灾,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减少储罐事故的发生,必须对储罐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并建立有效的监测系统,确保储罐的安全运行。
六、设备故障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可能存在各种故障,如泵、阀门、管道等。
设备故障可能导致化学品泄漏、火灾等严重事故的发生。
为了减少设备故障的可能性,必须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操作设备的技术水平。
七、人为失误不正确的操作和管理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为了减少人为失误的可能性,必须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认识,确保员工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操作。
八、火灾火灾是化工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火灾可能由高温、电气设备故障、化学品泄漏等多种原因引起。
为了减少火灾的发生,必须加强火灾防控措施,配备灭火设备,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化工安全工程概论》复习题库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爆炸极限: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能使火焰蔓延的最低浓度,称之为该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
反之,能使火焰蔓延的最高浓度则称为爆炸上限。
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若其浓度在爆炸下限以下或爆炸上限以上,便不会着火或爆炸。
P82 ;2、化学性爆炸p79 ; 4、危险性预先分析: 在一项工程活动(如设计、施工、生产)之前,首先对系统存在的危险作宏观概略的分析,或作预评价,就叫作危险性预先分析.p85、重大危险源 :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或者“重大危险源是指企业生产活动中客观存在的危险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施、设备或场所”6、固相燃烧:铁粉/金属钠和硫粉反应,都是固体燃烧反应:2Na+S=加热=Na2S就是还原剂(可燃物)氧化剂(助燃剂)产物都是固体。
p747、化学抑制灭火法:也称化学中断法,就是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历程中,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而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游离基,使燃烧反应停止。
;8、职业中毒 p1319、临界压力:因为任何气体在一点温度和压力下都可以液化,温度越高,液化所需要的压力也越高,但是当温度超过某一数值时,即使在增加多大的压力也不能液化,这个温度叫临界温度,在这一温度下最低的压力就叫做临界压力。
10、殉爆:当炸药(主发药包)发生爆炸时,由于爆轰波的作用引起相隔一定距离的另一炸药(被发药包)爆炸的现象。
换言之,即装药的爆炸能引起与其相距一定距离的被惰性介质隔离的装药的爆炸,这一现象叫做殉爆。
11、安全泄放量:安全泄放量 required relief capacity ——为了防止系统超压,安全泄放系统必须泄放的流量。
12、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主要指企业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和在一定岗位上的劳动者个人对安全生产工作应负责任的一种制度,也是企业的一项基本管理制度。
第一章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其危险特性化工生产危险的原因:1. 化工生产的物料绝大多数具有火灾、爆炸、毒性等危险性;2. 生产工艺过程复杂、工艺条件苛刻,高温、高压、强腐蚀;3。
生产规模大,积聚的危险物质数量大;4. 生产设备高大等特点.何谓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毒害、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废弃处置过程中容易造成人生伤亡、财产毁损、环境污染的化学品均属危险化学品。
第一节危险化学品分类•第l类:爆炸品;•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3类:易燃液体;•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6类:有毒品;•第7类放射性物品;•第8类:腐蚀品。
•依据《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GB13690-1992)第二节爆炸品•爆炸品—-指在外界触发因素作用下,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
•外界触发因素—-如受热、压、撞击等•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或仅产生热、光、声响或烟雾等一种或几种作用的烟火物品。
•按危险性分为5项。
①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梯恩梯(2,4,6—三硝基甲苯)、黑索金(环三次甲基三硝胺)、泰安(季戊四醇四硝酸酯)、苦味酸(2,4,6—三硝基苯酚)、硝化甘油等烈性**,无烟**、硝化棉等**,黑**及其制品,爆破用雷管、非电雷管、弹药用雷管等火工品均属此项.②具有抛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带有**或抛射药的火箭、火箭弹头,装有**的炸弹、弹丸、穿甲弹,非水活化的带有或不带有爆炸管、抛射药或发射药的照明弹、燃烧弹、催泪弹、毒气弹,以及摄影闪光弹、照明弹、不带雷管的民用**、民用火箭等,均属此项。
③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抛射危险,或两者兼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速燃导火索,点火管,点火引信,油井药包,礼花弹等,均属此项。
石油化工企业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分级计算方法分析王晓飞(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广东省广州市510620)摘要:石油化工企业在生产、加工、处理、转运或储存过程中会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应对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力装置进行合理设计,选择危险环境下电气设备的防护等级。
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G)是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重要爆炸指数,分析了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最大试验安全间隙的计算方法,论述了不同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引出最新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MESG计算经验公式,并提出一种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分级简化计算方法,为确定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分级提供计算基础,为石油化工企业电气设备设计、选型提供依据。
关键词:石油化工企业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设备防护级别 最大试验安全间隙 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加工、处理、转运或储存过程中,设备管道常常因可燃介质的泄漏而在设备周边形成爆炸危险性气体环境。
爆炸性气体环境中电气设备的选择是按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和爆炸性物质的组别而定[1],对于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分级一直以来比较难以确定。
通常,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分级方法常采用理论计算法和实验法,在GB50058—2014《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中给出了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最大试验安全间隙的计算方法,并利用此计算结果判断多组分爆炸性气体的分级原则。
该计算方法引自NFPA497—2008《Recommendedpracticefortheclassificationofflammableliquids,gases,orvaporsandofhazardous(classified)locationsforelectricalinstallationsinchemicalprocessareas》,目前该标准升版为NFPA497—2017,在NFPA497—2017中提出了最新计算方法来确定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分级。
对不同估算方法的适用范围进行介绍,为不同条件下确定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分级、电气设备的设计、选型等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