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茜草科部分植物的辨认
- 格式:doc
- 大小:708.00 KB
- 文档页数:6
茜草药用部位
茜草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其药用部位主要包括根、茎、叶和花。
这些部位都有着不同的药用功效,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下。
1. 根部
茜草的根部是其最为重要的药用部位之一。
根部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多糖、黄酮苷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等功效。
茜草根还可以用于治疗肝炎、胃溃疡、肾结石等多种疾病,对于缓解身体不适非常有效。
2. 茎部
茜草的茎部也是其重要的药用部位之一。
茎部含有丰富的萜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镇痛止血、清热解毒等功效。
同时,茜草茎还可以用于治疗咳嗽、感冒等呼吸系统相关问题。
3. 叶子
茜草叶子也是其常见的药用部位之一。
叶子中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和挥发油等成分,可以用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
茜草
叶还可以用于治疗皮肤炎症、湿疹、过敏等问题。
4. 花
茜草的花也是其常见的药用部位之一。
花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和黄酮
类化合物,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
同时,茜草花还可以用
于治疗喉咙肿痛、口腔溃疡等问题。
总之,茜草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草本植物,其根、茎、叶和花都有着不
同的药用功效。
在使用时应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部位进行使用,并注意正确使用方法和剂量。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要注意遵循医生
指示,并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茜草科植物(药用)茜草科科名 Rubiaceae 茜草科描述 Rubiaceae 茜草科,,,约500属,6000种,主产和地区,少数分布于或地带,我国有75属,477种,大部产西南部至东南部,西北部和北部极少,有些入或为,或供观赏用,少数的供细工用或为的把柄。
草本、灌木或乔木,枝多带刺,有时攀援状;对生或轮生,,常全;各式,在间或在叶柄内,有时与普通叶一样,宿存或脱落;两性或稀单性,辐射对称,有时稍左右对称,各式的排列;萼管与合生,萼檐截平形、齿裂或分裂,有时有些裂片扩大而成状;合瓣,通常4-6裂,稀更多;与花冠裂片同数,互生,很少2枚;子房下位,1至多室,但通常2室,每室有1至多颗;为、或;各式,很少具,多数有鸡矢藤鸡矢藤Herba Paederiae(英)Chinese Fevervine Herb别名鸡屎藤、牛皮冻、臭藤。
来源为植物鸡矢藤Paederia scandens (Lour.) Merr. 的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质藤本,全株均被灰色柔毛,揉碎后有恶臭。
叶对生,有长柄,卵形或狭卵形,长5~11cm,宽3~7cm,先端稍渐尖,基部圆形或心形,全缘,嫩时上面散生粗糙毛;三角形,早落。
花多数集成聚伞状;萼5齿裂;花冠筒钟形,外面灰白色,具细茸毛,内面紫色,5裂;5,着生于花冠筒内;2室,每室1。
果球形,淡黄色。
花期8月,果期10月。
生于山地路旁或岩石缝隙、田埂沟边草丛中。
产于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广东、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
采制夏季采收全草,晒干。
化学成分含猪殃殃甙(asperuloside)、鸡矢藤甙(paederoside)鸡矢藤次甙(scanderoside)及鸡矢藤甙酸(paederosidic acid)、去乙酰猪殃殃甙(deacetylasperuloside),后两者系提取过程中的产物。
还含有γ-谷甾醇、熊果甙(arbutin)及挥发油。
性味性平,味甘、微苦。
/
白花蛇舌草,又名蛇舌草、二叶葎、蛇针草。
始见于《广西中药志》。
为两广常用中草药,因具有清热解毒、抗肿瘤作用,已成为全国销用较广的中草药之一。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mcodex-item-22-1-1.html]Oldenlandia diffusa (willd.)Roxb.的干燥全草。
产地与分布主产广东、广西、湖南、安徽、福建等省区。
鉴别要点鉴别白花蛇舌草应掌握以下几点:一是茎圆柱形,略呈方形及纵棱;二是叶对生,狭长披针形,长可达3cm;三是叶腋单生或成对着生球形蒴果。
而混淆品水线草近似上种,主要区别是花3~lO朵腋生,蒴果卵形;松叶耳草则为披散草本,分枝多,叶如松针,较易区分。
伪品漆姑草,多簇生,茎圆柱形,疏生柔毛,花小,单生于枝梢叶腋,蒴果卵形,熟时裂开;花舌草,茎圆柱形,有多数疏散分枝,叶短圆至卵状披针形,聚伞花序顶生或单花腋生,蒴果熟时6裂。
快速鉴别为带叶全草。
长15~25cm,外表青绿、茎纤弱,圆柱形或略带方形,具显著纵沟。
叶对生无柄,多卷曲,完整的叶,狭长形或线形,长1~3cm,宽1~5mm。
叶腋单生或成对着生扁球形蒴果。
气微,味微甘淡。
中华本草:茜草茜草Qiàn Cǎo别名活血草、红茜草、四轮车、挂拉豆、红线草、小血藤、血见愁、四轮草、小活血、过山藤、茹藘、茹卢本、茅搜、藘茹、搜、茜根、蒨草、地血、牛蔓、芦茹、过山龙、地苏木、活血丹、红龙须根、沙茜秧根、满江红、九龙根、红棵子根、拉拉秧子根、小活血龙、土丹参、四方红根子、红茜根、入骨丹、红内消功效作用凉血,止血,祛瘀,通经。
用于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
英文名RADIX RUBIAE始载于《黄帝内经》毒性归经肝经药性寒药味苦茜草,别名蒨草、血见愁、地苏木、活血丹、土丹参、红内消等。
茜草科植物,多年生攀援草本,根数条至数十条丛生,外皮紫红色或橙红色,叶四片轮生,具长柄,叶片形状变化较大,卵形、三角状卵形、宽卵形至窄卵形,浆果球形,红色后转为黑色,花期6-9月,果期8-10月。
生于山坡路旁、沟沿、田边、灌丛及林缘,春、秋季采挖。
有凉血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主治血热咯血、产后瘀阻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症。
拼音Qiàn Cǎo别名茹藘、茹卢本、茅搜、藘茹、搜、茜根、蒨草、地血、牛蔓、芦茹、血见愁、过山龙、地苏木、活血丹、红龙须根、沙茜秧根、五爪龙、满江红、九龙根、红棵子根、拉拉秧子根、小活血龙、土丹参、四方红根子、红茜根、入骨丹、红内消出处《黄帝内经》载有'四鸟贼骨-藘茹丸',这是茜草入药的最早记载。
《本经》则载有'茜根',明确了药用部分为根。
《别录》指出茜根'可以染绛……生乔山川谷。
'《本草经集注)云:'此则今染绛茜草也。
东间诸处乃有而少,不如西多。
'《蜀本草》曰:'染绯草叶似枣叶,头尖下阔,茎叶俱涩,四五叶对生节间,蔓延草本上,根紫赤色。
今所在有,八月采根。
'《纲目》谓:'茜草十二月生苗,蔓延数尺。
方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bia cordifolia L.[Rubia akane Nakai]采收和储藏:栽后2-3年,于11月挖取根部,洗净,晒干。
识别真假茜草根
识别真假茜草根
茜草根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根及根茎。
其性寒,味苦,入心、肝经,具有行血止血、通经活络、止咳祛痰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崩、经闭、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瘀滞肿痛、黄疸、慢性气管炎等症。
市场上有以同科植物蓬子菜的干燥根冒充茜草根,使用时注意鉴别。
真品茜草根:呈不规则块状,顶端有地上茎残基及细根残留,其下着生数条或数十条支根。
支根圆柱形而弯曲,长约10~20厘米,直径约0.1~1厘米,表面棕色或红棕色,有细纵纹,栓皮较易剥落,而露出黄红色的木部;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黄红色或淡红色,有多数小孔;闻之气微,味微苦,久嚼刺舌;切片后,用热水浸泡后水成淡红色。
伪品蓬子菜根:外观亦呈不规则的块状根,但长比正品短,且直径较细,外表灰褐色或浅棕褐色,无栓皮易剥落的特征;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或灰黄色,有同心环状排列的棕黄色环纹;闻之亦气微,口尝味淡,无苦味和刺舌感;切片后,用热水浸泡后水呈淡黄色。
药理研究表明,茜草根具有较强的止咳祛痰作用,并能增强子宫收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及流感杆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而伪品蓬子菜根虽为同科植物,但不具这些功效,故不可代替正品使用。
(韩德承)。
茜草(图)茜草(图)| [<<][>>]【药材名】茜草【英文名】India Madder Root【拉丁名】Radix Rubiae【名称考证】血见愁,过山龙,地苏木,活血丹,红龙须根,沙茜秧根,五爪龙,满江红,九龙根,红棵子根,小孩拳,娃娃拳,拉拉秧子根,小活血龙,土丹参,四方红根子,红茜根,茹藘,茅嵬,倩草,地血,牛蔓,红蓝,染绯草,西天王草,四岳近阳草,铁塔草,风车草,倩藤,五叶藤,土茜苗,八仙草,金线草,红丝线,银子草,红茜,四轮草,穿骨草,红髻巾,麦珠子,铁血藤,活血草,挂拉豆,山龙草,拈拈草,涩涩草,破血草,大仙藤,血茜草,草本入骨丹,红根藤,鸭蛋藤,染蛋草,红内消,红根草,拉拉藤,牛人参,锯锯草,粘蔓草,大锯锯藤,破血丹,小女儿红【科目来源】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药用部位】茜草的根及根茎。
【性味归经】苦,寒。
①《本经》:“味苦,寒。
” ②《别录》:“咸;平;无毒。
”入心、肝经。
①《纲目》“手、足厥阴血分。
”②《本草经疏》:“入足厥阴,手、足少阴。
”③《本草新编》:“入脾、胃二经。
”【功效分类】止血药【功效主治】凉血止血,活血祛瘀,疏风通络,清热退黄,止咳祛痰。
治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崩,经闭,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瘀滞肿痛,黄疸,慢性气管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脾胃虚寒及无瘀滞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畏鼠姑。
”②《雷公炮炙论》:“勿犯铁与铅。
”③《本草经疏》:“病人虽见血证,若加泄泻、饮食不进者勿服。
”④《本草正》:“气虚不摄血及脾寒者勿用。
”⑤《本草汇言》:“精虚血少者,脾虚胃弱者,阴虚火胜者俱禁用之。
”⑥《本草从新》:“无瘀滞者忌投。
”【用药配伍】配白及,茜草根以活血祛瘀见长;白及味甘,涩,以涩血为主;二药一动一静,一活血一收敛。
相须使用。
配乌贼骨,一温一寒,均可入血,用治妇女崩漏下血,疗效增强。
配当归,活血止血,补血调经。
茜草茜草科茜草属植物
茜草科(Rubiaceae)茜草属(Rubia)多年生草本,具根状茎。
直立或匍匐,高可达1米。
根状茎粗短或不明显;叶基生或茎生,多为二回三出羽状复叶,叶柄短。
花冠黄色、白色、紫色等多种颜色,花冠筒圆筒形,花大而美丽;果实长圆形,密被褐色茸毛;种子每室1-2粒,卵形至椭圆形,顶端有明显的喙。
主要分布于中国和印度北部、朝鲜东部、日本北部和中部、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欧洲西部;在中国分布于新疆(喀什)、内蒙古(呼伦贝尔)、黑龙江、吉林、辽宁(西部)等省区;在印度北部产于阿萨姆至不丹。
一、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有明显的根茎。
雄蕊通常6个,其中2个退化。
果长圆形或近球形,成熟时顶端常有喙。
种子每室1-2粒。
二、生长习性
茜草属植物多生于丘陵地区,喜阳、耐旱、耐寒、耐贫瘠,对土壤要求不严,以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宜。
茜草属植物大多生长在向阳、干燥的环境中。
茜草属植物对土壤有一定的要求,宜选择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沙质土壤栽培。
它是一种耐寒的植物,冬季可耐-10℃低温,夏季高温季节生长缓慢或不生长;它也是一种喜光植物,但不宜在强光下栽培,以免造成叶片变黄或脱落;它还有一定的耐寒性和耐热性。
三、地理分布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
分布于朝鲜半岛(南部)、日本(北海道)、俄罗斯西伯利亚至欧洲西部。
生山坡灌丛或路旁,海拔250-1000米。
朝鲜半岛有栽培。
生于河边草甸,山坡灌丛中。
中国东北及华北地。
对茜草科部分植物的辨认
摘要:通过接近一学期植物学的学习,我们学到并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
但为了更好地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野外实习。
我们
通过标本的采集、处理、看文献、询问对比,对植物有了一定的概念。
在野
外辨认植物,最好能遇上花果期,但各种植物的花果期不一定集中在某个季
节,所以辨认植物是要抓住植物的营养器官。
植物的营养器官,很多科都有
点相似,但又各有自己的特点,与众不同。
例如:茜草科有柄间托叶、蓼科
有膜质托叶鞘,含羞草科叶脉偏斜等等。
只要我们抓住这些特点,通过比较,
很容易就可以把植物的科辨认出来,在知道科的基础上去辨认植物的种就容
易多了。
在实习期间,我对茜草的植物进行观察,发现同一个科的不同植物
在形态和生长环境上也会有很大的差别。
关键词:茜草科;柄间托叶;叶对生
引言:
茜草科是现有植物中种类比较多的一个科,它不仅可以绿化观赏,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以用于净化环境或科学研究,所以我们有必要去学习茜草科的种类、特点以及生活环境。
下面是我对茜草科部分植物特点的总结:
茜草科:叶对生,常具宿存托叶,托叶在两叶柄中间,子房下位。
栀子(木横枝)Gardenia jasminoides
灌木,叶对生或3片轮生,革质,椭圆状披针形,长5~14cm,宽2~7cm ,全缘;柄内托叶2片,鞘状膜质,花单生于枝端或叶腋,白色,极香;花冠高脚碟状;花萼绿色,圆筒状;花期5~7月;浆果具棱,顶端有宿存萼片,熟时黄色。
,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好阳光但又不能经受强烈阳光照射,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轻粘性酸性土壤中,抗有害气体能力强,萌芽力强,耐修剪。
是典型的酸性花卉。
希茉莉 Hamelia patens
为多年生常绿灌木。
植株高2~3米,分枝能力强,树冠广圆形;茎粗壮,红色至黑褐色。
两枚柄间托叶大,叶长披针形,纸质,腹面深绿色,背面灰绿色,叶面较粗糙,全缘;幼枝、幼叶及花梗被短柔毛,淡紫红色。
聚伞花序,顶生,管状花长2.5厘米,橘红色。
花期5―10月。
全株具白色乳汁。
性喜高温、高湿、
阳光充足的气候条件。
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一年生披散草本,根细长,分枝,白花。
茎略带方形或扁圆柱形,光
滑无毛,从基部发出多分枝。
叶对生;无柄;叶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先
端极尖,上面光滑,下面有时稍粗糙,侧脉不明显;托叶膜质合生,尖端
芒尖。
花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常具短而咯粗的花梗;萼简球形,4裂,裂
片长圆状披针形,边缘具睫毛;花冠白色,漏斗形,先端4深裂,裂片卵
状长圆形,秃净;雄蕊4,与花冠裂片互生。
生于潮湿的田边、沟边、路旁
和草地。
牛白藤 Hedyotis hedyotidea
多年生藤状灌木,高3~5米。
老枝圆柱形,幼枝四棱形。
叶对生,膜质,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或阔楔形,全缘,上面粗糙,下面被柔毛;托叶截头状,顶端有刺毛4~6条。
花密集成复伞形花序,腋生或顶生;花序柄长1.5~2.5厘米;花细小,白色;花期秋季。
萼被微柔毛,裂片4,线状披针形:冠管短,裂片披针形,近喉部有长毛;雄蕊长突出;子房2室,花柱线状。
蒴果近球形,开裂,顶冠隆起。
生于山谷、坡地、林下、灌木丛中。
分布我国南部和西南部。
玉叶金花Mussaenda pubescens
藤状小灌木。
小枝蔓延,初时被柔毛,成长后脱落。
单叶对生,有短柄,卵状矩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8cm,宽2~3.5cm,先端渐尖,基部炖尖,边全缘,上面无毛或被疏毛,下面被柔毛;托叶2深裂,裂片条形,被柔毛。
夏季开花,聚伞伞房花序,密集多花,着生枝顶;一朵玉叶金花的花萼有五枚萼片,
其中一枚变形为叶片状,白色,花冠金黄色,故名玉叶金花。
生于较阴的山坡、沟谷、溪旁及灌丛中。
九节Psychotria rubra
灌木,高1-2米,有时小乔木状;枝圆柱状。
叶对生,革质,矩圆形、椭圆状或倒披针形矩圆形,长8-20厘米,顶端短渐尖或急尖,有时钝头,仅下面脉腋内簇生短毛,侧脉7-11对,网脉不明显;托叶短,顶端圆或稍急尖,不裂,膜质,很快脱落。
聚伞花序通常顶生,多花,总花梗常极短,近基部三分歧;花小,白色,有短梗,萼檐杯状,近截平或有5个不明显的宽齿状裂片,喉部密生白毛,裂片稍短于花冠筒,花药露出。
核果近球状至椭圆状,红色。
生于山地沟谷边或灌木丛中。
蔓九节Psychotria serpens
攀缘藤本,长达5米或更长,全株无毛;嫩枝稍扁,有细直纹,老枝柱状,近木质,攀附枝有一列短而密的气根。
叶对生,厚纸质,椭圆形至卵形,或倒卵形至倒披针形,长2—6厘米,游离枝上的较大,通常钝头,边反卷,侧脉稀疏,约4— 6对,不很明显;托叶披针形,很快脱落。
聚伞花序顶生,有花多朵,总花梗长可达3厘米;花小,白色,芳香;萼檐碟状,有5个不很明显的裂片,浆果状核果常近球状,白色。
常以气根攀附于树上或石头上。
结论:
通过对茜草科植物的观察与研究,我不仅掌握了茜草科的特点,还学会了如何快速地抓住植物的特点,对比它们的相同于不同之处,判断所属的科和种。
对植物的学习,使我一改以前对自然界“只有绿叶、红花,大树、小草”的观点,其实我们眼前的植物千姿百态,种类繁多,只要我们掌握了学习的方法,那么辨认植物就会变得非常容易。
参考资料:《植物学实习手册》《植物学上册》《植物学下册》
致谢:
总的来说,这次实习收获了很多。
在此,我们衷心地感谢学院领导的支持,陈雄伟、赵则海老师的带领和指导,随行师兄的协助,以及同学们的意见和帮助。
你们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