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梁楼盖计算表格
- 格式:xls
- 大小:433.50 KB
- 文档页数:1
无梁楼盖计算(-5.7米的底板8.1*8.1)非人防区抗浮控制(抗浮水头高度为2.7米q k =(2.7+0.45)*10-0.45*25=20.25kN/m 2 q=1.2*20.25=24.3 kN/m 2mkN b l ql Mce xy x.47.13598/)1*321.8(*1.8*3.248/)32(22===支座处:mm a mm a s s 60,35'== 跨中处:mm a mm a s s 35,60'== 1. 柱上板带(8.1m*8.1m )a. M 支=1359.47×0.5/4=170kN.m/m mmb f M hh x c 78.311000*3.1410*170*2390390α/26220=== < '2s a则:m mma h f M A sy s /1574)35390(*30010*170)(26'0===配 14@150+ 14@150(2052mm)裂缝计算M k =170/1.2=141.67按荷载标准组合计算构件纵向受拉钢筋的等效应力σsk : σsk =M k /(0.87*h 0*A s )=141670000/(0.87*395*2052)=200.90 N/mm 2(2)按有效受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ρte:受力状态为受弯,取A te =0.5×b ×h+(b f -b)×h f (《混凝土规范》8.1.2条) 式中 b f ,h f 分别为受拉翼缘的宽度和高度 A te =0.5×1000×450=225000 mm 2 ρte =A s /A te =2052/225000=0.009(3)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ψ:9.200009.001.265.01.1σρ65.01.1Ψ××==sk te tk f=0.38 取4.0=ψ(4)最大裂缝宽度计算ωmax最外层纵向钢筋外边缘值受拉取底边的距离c= 50 mm 受拉纵向钢筋的等效直径 d eq =14 mmγ)ρ11.05.1(σΨ8.1ωmax tessq d c E +=7.0)009.01411.0505.1(2000009.2004.08.1ωmax ×+×××== 0.12 mm(5)验算: 0.12< [ωmax ]=0.20mm, 满足。
无梁楼盖的结构设计无梁楼盖是由楼板、柱和柱帽组成的板柱结构体系,楼面荷载直接由板传给柱及柱下基础。
因此这种结构缩短了传力路径,增大了楼层静空,并且节约了施工模板。
但楼板较厚,楼盖材料用量较多;楼盖的抗弯刚度较小,柱子周边的剪应力集中,可能会引起板的冲切破坏。
由于无梁楼盖结构改善了采光、通风和卫生条件,常用于冷库、商场、仓库、书库等建筑。
在地震作用下无梁楼盖体系中板柱节点将产生不平衡弯矩,这种不平衡弯矩的反复作用将严重影响节点的承载力,因此无梁楼盖体系中板柱节点是抗冲切和抗震的薄弱环节,节点的破坏是导致结构倒塌的主要原因。
由于板柱节点在剪力和不平衡弯矩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和破坏机理非常复杂,目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够深入,我国目前的抗震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等技术标准中只有板节点的抗冲切验算方法,没有节点在不平衡弯矩作用下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因此,对其如何进行工程设计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同济大学对此进行了大比例尺试验研究,解决了工程实际中的问题,详细内容可参考有关资料。
无梁楼盖的类型:按楼面结构形式分为平板式和双向密肋式;也可在双向密肋的空隙内,填以轻质块材。
按有无柱帽分为无柱帽轻型无粱楼盖和有柱帽无梁楼盖。
按施工程序分为现浇式无梁楼盖和装配整体式无梁楼盖。
采用升板法施工的无梁楼盖是装配整体式的一种。
按平面布置可分为边缘设置悬臂板和不设置悬臂板的。
有悬臂板的可减少边跨跨中弯矩和柱的不平衡弯矩,同时也减少了柱帽类型。
一、一般规定(1) 无梁楼盖的柱网通常布置成正方形或矩形,以正方形更为经济。
(2) 无梁楼盖每个方向不宜少于三跨,以保证有足够的侧向刚度。
当楼面活荷载在 5kN/㎡以上时,跨度不宜大于6m 。
(3) 无梁楼盖的楼板通常采用等厚平板,板厚由受弯、受冲切计算确定,并不宜小于区格长边的1/35~1/32,也不小于150mm 。
(4) 为改善无梁楼盖的受力性能,节约材料,方便施工,可将沿周边的板伸出边柱外侧,伸出长度(从板边缘至外柱中心)不宜超过板缘伸出方向跨度的0.4倍。
覆土厚度(m)
覆土容重(kN/m3)
活荷载(kN/m2)x轴为短轴,y为长轴
消防车荷载(kN/m2)
恒载分项系数γg
恒载设计值g(kN/m2)
活载分项系数γq
活载设计值q(kN/m2)
am1200
at1300
am2430
at2530
数据输出
非人防作用区域冲切计算
覆土厚度(m)
覆土容重(kN/m3)
活荷载(kN/m2)x轴为短轴,y为长轴
消防车荷载(kN/m2)
恒载分项系数γg
恒载设计值g(kN/m2)
活载分项系数γq
活载设计值q(kN/m2)
am1200
at1300
am2630
at2830
数据输出
非人防有消防车作用区域冲切计算
覆土厚度(m)
覆土容重(kN/m3)
活荷载(kN/m2)x轴为短轴,y为长轴
消防车荷载(kN/m2)
恒载分项系数γg
恒载设计值g(kN/m2)
活载分项系数γq
活载设计值q(kN/m2)
am1450
at1650
am2530
at2830
数据输出
人防作用区域冲切计算。
无梁楼盖设计(二)17.5无梁楼盖板施工图按照平法标准图的柱上板带、跨中板带方式出图分为3个区域配筋:1、柱上板带,沿各跨贯通连续配筋,双层,如果按各跨最大值配筋则在第一跨标注。
操作无梁楼盖菜单下的子菜单“标注板带”即可标注出柱上板带。
如果前面生成了跨中板带,用“板带标注”菜单可把跨中板带和柱上板带同时标出。
2、柱帽或柱上板带相交处,根据减去柱上板带的剩余部分计算面积配置,钢筋长度为柱上板带宽度。
这部分钢筋也可称为柱上板带的非贯通筋。
操作无梁楼盖菜单下的子菜单“标注柱帽”即可标注柱帽处的钢筋。
3、跨中板带,这部分包括2种钢筋:(1)扣除柱上板带的剩余部分该部分设置了两种画法:第一种画法是对跨中板带也按照平法标准图的板带方式出图,在无梁楼盖参数中设置跨中板带相关参数:根据柱上板带自动生成跨中板带,如果勾选,软件将在柱上板带平行的方向上同时生成跨中板带。
操作“标注板带”菜单时同时也标注了跨中板带。
第二种画法是用集中标注方式画图和修改,如果不勾选如上参数,软件没有生成跨中板带时的画法,它普通房间板画钢筋方式相同。
因此操作的菜单就是集中标注的系列菜单;(2)在柱上板带垂直布置的非贯通钢筋,用原位标注方式画图和修改,和普通房间画图的支座负筋类似,操作的菜单就是原位标注系列菜单。
17.6 各跨板带选筋方案板带由连续的多跨组成,配置了贯通钢筋和非贯通钢筋,对于贯通钢筋部分,用户可以通过控制参数,既可以设置成各跨配筋相同,也可以设置成各跨不同。
如果设置成各跨配筋相同,则软件从所有各跨中选择最大计算值进行配筋,并在其第一跨集中标注,这种情况下配筋量较多。
如果设置成各跨不同,软件根据各跨配筋计算值分别配置不同的钢筋,并在各跨分别标注。
1、板带贯通钢筋面积板带贯通钢筋的设置,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参数:1)指定贯通筋最小配筋率:板带中间部位的顶部,计算弯矩很小或者为0,但由于无梁楼盖一般较厚,需要考虑一定的构造钢筋,此部分构造钢筋的设置,可以按此参数设置。
无梁楼盖计算书计算条件:跨度lx(m):9.8跨度ly(m):9.8板厚(mm):350水浮力(kN/m2):51.03柱帽尺寸(mm):x向:4900y向:4900高:900混凝土强度等级:C30f c =14.3f y =360板顶as 45板底as’80内力计算结果:x向总弯矩设计值Mox=1/8*q*ly(lx-2/3c)^2=2984.51983y向总弯矩设计值Moy=1/8*q*lx(ly-2/3c)^2=2984.51983x向总弯矩分配表(kN.m)y向总弯矩分配表(kN.m)柱上板带跨中板带柱上板带跨中板带支座截面负弯矩1492.26507.37支座截面负弯矩1492.26507.37跨中正弯矩537.21447.682984.52跨中正弯矩537.21447.682984.52第一内支座截面负弯矩1492.26507.37第一内支座截面负弯矩1492.26507.37跨中正弯矩656.59537.21跨中正弯矩656.59537.21边支座截面负弯矩1432.57149.23边支座截面负弯1432.57149.23配筋计算结果:x向配筋表(mm2)y向配筋表(mm2)柱上板带跨中板带柱上板带/m 跨中板带/m柱上板带跨中板带柱上板带/m 跨中板带/m 支座截面配筋5137.85508.51048.51124.2支座截面配筋5137.85508.51048.51124.2跨中配筋5112.84227.81043.4862.8跨中配筋5112.84227.81043.4862.8第一内支座截面配筋5137.85508.51048.51124.2第一内支座截面配筋5137.85508.51048.51124.2跨中配筋6315.95112.81289.01043.4跨中配筋6315.95112.81289.01043.4边支座截面配筋17728.81558.43618.1318.0边支座截面配筋17728.81558.43618.1318.0截面内跨边跨内跨边跨截面内跨边跨截面截面内跨边跨。
无梁楼盖体系内力计算分析前言:无梁楼盖体系同时也被称为板柱体系,主要通过在楼盖中布置梁肋,将现浇混凝土板支承于柱,从受力角度来讲,无梁楼盖具有双向受力特点,同时楼面荷载将直接传递于柱,进而传递于基础。
无梁楼盖从其结构形式可分为密肋板或平板。
根据柱帽可分为无柱帽或有柱帽无梁楼盖体系,根据施工流程可分为现浇式或整体装配式。
根据笔者经验,当建筑楼面的可变标准荷载值超过5KN/m2时或其跨度低于6m时,均适用无梁楼盖体系。
无梁楼盖结构体系目前适用于商场、多层工业厂房、库房、图书馆等建筑,其柱网多采用矩形或正方形,其中以正方形更具经济性。
板内钢筋根据纵、横向布置,楼盖的四边支承于墙上或边柱圈梁上,从而能够控制房屋的体积以及节省墙体结构,无梁楼盖的平整度较高,从而通风、采光以及卫生条件更为理想。
由于施工模板较为简单,从而能够节省大量的模板用量与人员成本,因此推广无梁楼盖体系具有经济性与社会效益。
1、无梁楼盖体系内力计算无梁楼盖结构体系设计可通过弹性理论来分析计算,也可根据塑性理论进行分析计算,目前常用的设计方法包括:经验系数计算法、等代框架计算法、精确计算法等。
1.1经验系数计算法该法常适用于较为规则的等代框架建筑,采用经验系数法时,建筑物必须符合下列条件:第一,无梁楼盖结构纵、横方向均超过连续三跨;第二,区格内的长跨与短跨之比不小于1.5;第三,相同方向的最大与最小跨度比值应当小于1.2 ,且两端跨度不应大于内跨;第四,活荷载不应大于3倍的恒荷载设计值;第五,为确保无梁楼盖能抵抗水平荷载,在无梁楼盖结构体系中应确保有剪力与抗侧力支撑。
经验系数计算法是基于薄板弹性理论,得出柱上与跨中板带在跨中截面、支座截面的弯矩系数,根据经验系数法给出无梁楼盖内力数值,最终总结其纵、横向板的总弯矩,根据其弯矩分配系数,从而计算各截面弯矩数值。
1.2等代框架计算法等代框架计算法主要是将整个建筑结构沿横、纵划分为纵向与横向等代框架,不同于普通框架柱,普通框架梁柱均能够传递内力包括弯矩、轴力等,而在等代框架体系中,在竖向荷载条件下,等代框架梁宽度取值方向与梁跨呈垂直方向,其数值都均大于柱宽,仅一小部分竖向荷载靠柱子直接传递,其余荷载都通过扭矩来进行传递,所以无梁楼盖体系中代框架柱包括柱帽以及两侧扭臂等,在设计过程中其刚度都应当充分等代柱的受弯刚度与扭臂受扭刚度。
地下车库中无梁楼盖结构设计要点一、无梁楼盖结构体系应用范围1.北京地域工程:本地下车库与主楼相连时,假设主楼知足自嵌固的要求(不管嵌固端设置在基础底板仍是地下一层顶板),车库体系都可选为无梁楼盖。
2.外地工程:本地下车库与主楼相连时,假设主楼的嵌固端设置在地下一层顶板,而主楼自身的刚度又知足嵌固要求,车库顶板覆土接近地下一层层高的2/3时(车库竖向标高接近于主楼地下二层),车库体系可选为无梁楼盖。
其他情形需与本地审图部门沟通。
3.埋入土中的纯地下车库,结构体系可选为无梁楼盖;关于局部外露的车库,从经济性的角度动身,体系选为梁板结构较为合理(因假设为无梁楼盖,应设置构造暗梁,那么钢筋用量增大20%左右)。
二、地下车库楼盖形式选型1.地下一层顶板(有覆土):一样来讲,若顶板覆土厚度大于1.0m,结构体系宜选取无梁楼盖,假设顶板覆土小于,那么无梁楼盖与梁板式大板体系均为可选方案,现在需比较二者的经济性。
2.地下二层顶板(无覆土):从材料经济性角度动身,建议选取双次梁方案。
3.人防地下室顶板:因荷载较大,选取无梁楼盖体系较为经济。
三、无梁楼盖方案设计1.柱帽选型:当荷载较大时,选用锥形柱帽+平柱帽;当荷载较小(仅为平常汽车库荷载)时,选用平柱帽。
2.柱帽及板带尺寸柱帽尺寸:A=1/3L0;L0—柱中心线距离;平柱帽厚:=1/4△L;△L=1/2(A-C);斜柱帽高度:h3=400(500);依照冲切计算及车库净高(净高不小于)确信;板带尺寸:B=1/4(L1+L2);L1、L2—柱帽相邻跨柱中心线距离;3.端柱网柱网的跨度大小直接决定着板厚及配筋,一样来讲,车库的柱网在之间较为合理,当跨度大于此值时,应增加柱子或墙体等竖向繁重构件,专门关于端跨,柱网的转变对配筋的阻碍超级明显,端跨应小于或等于中间跨跨度。
4.板带区域分割1)正交柱网与斜交柱网交壤处需设置大梁,分为两个独立区域别离进行计算(图1).2)主楼凹凸边缘处,如车库柱距主楼外墙距离过大,那么需在主楼外墙凹口处设置边梁,减小计算跨度。
底 板 无 梁 楼 盖 计 算1(柱跨:8.4m-8.4m)底板计算(正压)按加大承台计算:假设柱帽有效面积按22.4 2.4 5.76S m m m =⨯=8.4x l m = (x 方向的柱距)8.4x l m = (y 方向的柱距)2.4C m = (柱帽在计算弯矩方向的有效宽度)1. 荷载计算荷载组合1:1.2恒载+1.4活载21.50.352510.25b g KN m =+⨯=21.210.2512.3g KN m =⨯=24k q KN m =21.44 5.6q KN m =⨯=荷载组合2:1.35恒载+0.7×1.4活载21.50.352510.25b g KN m =+⨯=21.3510.2513.84g KN m =⨯=24k q KN m =20.7 1.44 3.92q KN m =⨯⨯=2. 在一个区格板中,两个方向的总弯矩设计值为:荷载组合1:总弯矩设计值:()()22121212.3 5.68.48.4 2.4869.08m 8383x y x M g q l l C KN ⎛⎫⎛⎫=+-=⨯+⨯⨯-⨯=⋅ ⎪ ⎪⎝⎭⎝⎭荷载组合2:总弯矩设计值:()()22121213.84 3.928.48.4 2.4862.28m 8383x y x M g q l l C KN ⎛⎫⎛⎫=+-=⨯+⨯⨯-⨯=⋅ ⎪ ⎪⎝⎭⎝⎭标准值:()()220121210.2548.48.4 2.4691.87m 8383x y x M g q l l C KN ⎛⎫⎛⎫=+-=⨯+⨯⨯-⨯=⋅ ⎪ ⎪⎝⎭⎝⎭ 通过比较,选取最不利组合:荷载组合1进行配筋弯矩分配:柱上板带: 支座:10.50.5869.08434.54m x M M KN =⨯=⨯=⋅0010.50.5691.87345.93m x M M KN =⨯=⨯=⋅跨中:20.220.22869.08191.20m x M M KN =⨯=⨯=⋅0020.220.22691.87152.21m x M M KN =⨯=⨯=⋅跨中板带:支座: 30.170.17869.08147.74m x M M KN =⨯=⨯=⋅0030.170.17691.87117.62m x M M KN =⨯=⨯=⋅跨中:40.150.15869.08130.36m x M M KN =⨯=⨯=⋅0040.150.15691.87103.78m x M M KN =⨯=⨯=⋅3. 板配筋:4.2x b m = 4.2y b m = 350h mm = 50s a mm =1434.54m M KN =⋅ 23838S A mm = 配筋 2914m mm2191.20m M KN =⋅ 21784S A mm = 配筋 2425m mm3147.74m M KN =⋅ 21274S A mm = 配筋 2303m mm4130.36m M KN =⋅ 21210S A mm = 配筋 2288m mmC30砼350厚板3级钢最少配筋率:2626m mm 14@150Φ=21026m mm 柱上板带支座处配: 14@150Φ+8@150Φ=21361m mm一、基本资料:工程名称:工程一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构件受力特征系数αcr = 1.9截面宽度b = 4200mm 截面高度h = 350mm最外层纵向受拉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区底边的距离c = 50mm带肋钢筋的相对粘结特性系数= 1.0纵筋根数、直径:第 1 种:29d14受拉区纵向钢筋的等效直径deq =∑(ni * di^2) / ∑(ni * * di) = 14mm受拉纵筋面积As = 4464mm钢筋弹性模量Es = 200000N/mm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的距离as =57.0mm ho = 293mm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ftk = 2.01N/mm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弯距值Mk = 152.21kN·M设计时执行的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二、裂缝宽度验算:1、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ρte,按下列公式计算:ρte= As / Ate (混凝土规范 7.1.2)对矩形截面的受弯构件:Ate = 0.5 * b * hAte = 0.5*4200*350 = 735000mmρte= 4464/735000 = 0.00607在最大裂缝宽度计算中,当ρte<0.01 时,取ρte = 0.012、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的等效应力σsk,按下列公式计算:受弯:σsk = Mk / (0.87 * ho * As) (混凝土规范 7.1.2)σsk = 129.3N/mm3、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ψ,按下列公式计算:= 1.1 - 0.65 * ftk /ρte / σsk (混凝土规范 7.1.2)= 0.0904、最大裂缝宽度ωmax,按下列公式计算:ωmax =αcr * ψ* σsk * (1.9 * c + 0.08 * deq / ρte ) / Es (混凝土规范 7.1.2)= 0.021mm一、基本资料:工程名称:工程一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构件受力特征系数αcr = 1.9截面宽度b = 4200mm 截面高度h = 350mm最外层纵向受拉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区底边的距离c = 20mm带肋钢筋的相对粘结特性系数= 1.0纵筋根数、直径:第 1 种:29d14 第 2 种:29d8受拉区纵向钢筋的等效直径deq =∑(ni * di^2) / ∑(ni * * di) = 11.82mm受拉纵筋面积As = 5922mm钢筋弹性模量Es = 200000N/mm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的距离as =25.91mm ho = 324.09mm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ftk = 2.01N/mm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弯距值Mk = 345.93kN·M设计时执行的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二、裂缝宽度验算:1、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ρte,按下列公式计算:ρte = As / Ate (混凝土规范 7.1.2)对矩形截面的受弯构件:Ate = 0.5 * b * hAte = 0.5*4200*350 = 735000mmρte = 5922/735000 = 0.00806在最大裂缝宽度计算中,当ρte<0.01 时,取ρte = 0.012、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的等效应力σsk,按下列公式计算:受弯:σsk = Mk / (0.87 * ho * As) (混凝土规范 7.1.2)σsk = 207.178N/mm3、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ψ,按下列公式计算:= 1.1 - 0.65 * ftk /ρte / σsk (混凝土规范 7.1.2)= 0.4694、最大裂缝宽度ωmax,按下列公式计算:ωmax =αcr * ψ* σsk * (1.9 * c + 0.08 * deq / ρte ) / Es (混凝土规范 7.1.2)= 0.122mm底板计算(负压)底板结构完成面标高为-4.1m ,底板厚度为0.35m ,地下室顶标高-0.5m根据地质资料,抗浮水位标高为-0.950m(黄海高程2m)水浮力高度为:4.1-0.95+0.35=3.5m 水压力23.51035m q KN =⨯=荷载组合:1.2水压-恒载 水压标准值:2350.3525 1.026.25m q KN =-⨯⨯=k 水 水压设计值:21.2350.3525 1.033.25m q KN =⨯-⨯⨯=水1. 在一个区格板中,两个方向的总弯矩设计值为:总弯矩设计值:22121233.258.48.4 2.41614.35m 8383x y x M q l l C KN ⎛⎫⎛⎫=-=⨯⨯⨯-⨯=⋅ ⎪ ⎪⎝⎭⎝⎭水 标准值:220121226.258.48.4 2.41274.49m 8383x y x M q l l C KN ⎛⎫⎛⎫=-=⨯⨯⨯-⨯=⋅ ⎪ ⎪⎝⎭⎝⎭k 水 弯矩分配:柱上板带: 支座:10.50.51614.35807.18m x M M KN =⨯=⨯=⋅0010.50.51274.49637.25m x M M KN =⨯=⨯=⋅跨中:20.220.221614.35355.16m x M M KN =⨯=⨯=⋅0020.220.221274.49280.39m x M M KN =⨯=⨯=⋅跨中板带:支座: 30.170.171614.35274.44m x M M KN =⨯=⨯=⋅0030.170.171274.49216.66m x M M KN =⨯=⨯=⋅跨中:40.150.151614.35242.15m x M M KN =⨯=⨯=⋅0040.150.151274.49191.17m x M M KN =⨯=⨯=⋅2. 板配筋:4.2x b m = 4.2y b m = 350h mm = 50s a mm = 1807.18m M KN =⋅ 28071S A mm = 配筋 21922m mm 2355.16m M KN =⋅ 23157S A mm = 配筋 2752m mm 3274.44m M KN =⋅ 22591S A mm = 配筋 2617m mm 4242.15m M KN =⋅ 22131S A mm = 配筋 2507mmC30砼350厚板3级钢最少配筋率:2626m mm 16@150Φ=21340m mm 柱上板带支座处配: 16@150Φ+16@150Φ=22680m mm 其他部位:16@150Φ=21340mm。
阐述混凝土无梁楼盖计算方法1.引言无梁楼盖是建筑中常见结构形式,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一项建筑结构新技术。
与传统的梁板楼盖体系相比,具有整体性好、建筑空间大,可有效降低层高,减少地库埋深等优点。
在施工方面,采用无梁楼盖结构体系的建筑物具有施工支模简单、楼面钢筋绑扎方便,设备安装方便等优点,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
因此,无梁楼盖结构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无梁楼盖结构体系计算方法通常在进行无梁楼盖设计时主要的计算方法有精确计算法、经验系数法、等代框架法和有限元计算法。
由于精确计算法的计算过程复杂,且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有一定的出入,故应用较少。
工程设计通常采用经验系数法、等代框架法和有限元计算法。
2.1经验系数法2.2等代框架法等代框架法,即将整个无梁板结构分别沿纵横柱列方向划分为具有“等代柱”和“等代梁”的纵向和横向框架。
等代柱的截面即原柱的截面。
等代柱的计算高度为:对底层,取为基础顶面至楼板底面的高度减去柱帽的高度;对于其他各层,取为层高减去柱帽的高度。
等代梁的高度取为板的厚度。
等代框架梁的跨度,在两个方向分别取为(Lx-2C/3)和(Ly-2C/3)。
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无梁板结构用等效框架法确定其内力时,等代梁的宽度取为板跨中心线间的距离(Lx或Ly)。
等代框架法分等代平面框架法和等代空间框架法。
2.2.1等代平面框架法将整个结构分别沿纵、横柱列两个方向划分,并将其视为纵向等效框架和横向等效框架,等代梁的宽度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取板跨中心线距离的一半,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则取板跨中心线间的距离。
对于地下室顶板结构,因其主要受竖向荷载作用,故等代梁宽取板跨中心线间的距离;等代梁高取板厚。
在对等代框架进行计算后,将计算弯矩按照一定的系数分配给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
同一工程需沿两个主轴方向分别加载计算。
2.2.2等代空间框架法将结构板按纵、横两向划分为若干纵向梁和横向梁组成的交叉体系,与柱子形成空间框架,利用空间杆系分析程序进行结构的分析计算,可一次性得出两个主轴方向的计算结果,且无需再将弯矩值进行分配,计算不仅较等代平面框架法快捷且更为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