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公共决策可视化科研平台
- 格式:pdf
- 大小:307.38 KB
- 文档页数:24
贵州大学研究生复试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1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公共组织,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
2公共行政:公共行政可概括为国家行政组织或公共行政组织在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范围之内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这个定义包含着“谁在管理”、“如何管理”、“管理什么”三个方面的:含义。
3行政管理: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
也泛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
最广义的:指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关事务的治理、管理和执行的社会活动。
广义的:指国家政治目标的执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
狭义的:指国家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又称为公共行政。
4 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5公共治理:是由开放的公共管理与广泛的公众参与二者整合而成的公域之治模式,具有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依据多样化、治理方式多样化等典型特征。
6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7政治行政二分法:行政与政治不同“行政管理的领域是一种事务性的领域它与政治领域的那种混乱和冲突相距甚远8公共选择理论:以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为前提,依据自由的市场交换能使双方获利的经济学原理来分析政府的决策行为,民众的公共选择行为以及两者关系的理论学派。
9 新公共管理理论:以现代经济学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等公共部门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强调文官对社会公众的响应力和政治敏感性,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人事行政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富有成效的管理。
10。
公共治理理论:关于不要求政府整天疲于应付,而希望政府有自知之明,做自己应做和能做的事;不强求自上而下、等级分明的社会秩序,而重视网络社会各种组织之间的平等对话的系统合作关系的一系列理论。
贵州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双证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培养目标是造就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分析能力,熟悉某一公共管理或政策领域的领导者、管理者和政策分析人员以及其他公共管理人才。
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学科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熟练运用公共部门管理的现代技术与方法,具备较高的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问题的能力。
具体要求:1.政治思想:本专业培养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政治鉴别能力和高尚情操的高级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2.业务能力:本专业毕业生在业务能力方面必须达到以下要求:①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②熟练掌握公共管理的各种分析方法,具备独立从事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能力;③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胜任政府部门的各类公共管理工作以及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教学科研工作④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有较强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3.自身素质:①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精神;②具有创新的内在动力和强烈的创新欲望和创新精神;③具有比较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④具有在激烈竞争和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上创造性地进行公共管理活动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二、研究方向1.地方政府管理2.公共经济管理3.欠发达区域与城市管理4.公共部门资源管理5.欠发达地区社会保障三、学习年限2.5至3年四、培养方式1.专业硕士的培养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科学研究和实际运用相结合的方法,既要使专业硕士深入掌握理论与专门知识,又要使专业硕士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同时更要使专业硕士具备极强的实际操作能力;2.MPA专业硕士实行双导师制,为保证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由MPA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实行互助培养,双向结合,为学生进行双层次、全方位的指导。
3.MPA学员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参照MPA课程设置,拟定出个人学习计划和培养计划。
院系 所码院系所名称录取专 业代码录取专业名称学习 方式考生编号108公共管理学院30201政治学理论全日制 1.06579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0201政治学理论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0201政治学理论全日制 1.06579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0201政治学理论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0201政治学理论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0201政治学理论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0201政治学理论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0201政治学理论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0201政治学理论全日制 1.06579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0301社会学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0301社会学全日制 1.06579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0301社会学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0301社会学全日制 1.06579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0301社会学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0301社会学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0301社会学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0301社会学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0301社会学全日制 1.0658E+14院系 所码院系所名称录取专 业代码录取专业名称学习 方式考生编号108公共管理学院30302人口学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0302人口学全日制 1.06579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0302人口学全日制 1.06579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5200社会工作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5200社会工作全日制 1.06579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5200社会工作全日制 1.06579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5200社会工作全日制 1.06579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5200社会工作全日制 1.06579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5200社会工作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5200社会工作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5200社会工作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5200社会工作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5200社会工作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5200社会工作全日制 1.06579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5200社会工作全日制 1.06579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5200社会工作全日制 1.06579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5200社会工作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5200社会工作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5200社会工作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5200社会工作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5200社会工作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5200社会工作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5200社会工作全日制 1.0658E+14108公共管理学院35200社会工作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5200社会工作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5200社会工作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5200社会工作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5200社会工作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5200社会工作全日制 1.06579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5200社会工作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5200社会工作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5200社会工作全日制 1.0658E+14院系 所码院系所名称录取专 业代码录取专业名称学习 方式考生编号108公共管理学院35200社会工作全日制 1.06579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5200社会工作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5200社会工作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5200社会工作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35200社会工作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04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04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04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04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04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04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79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04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04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04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04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04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79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04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04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04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04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04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04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04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79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04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04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04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04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04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0405土地资源管理全日制 1.06579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0405土地资源管理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院系 所码院系所名称录取专 业代码录取专业名称学习 方式考生编号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79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79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79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79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79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79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院系 所码院系所名称录取专 业代码录取专业名称学习 方式考生编号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79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院系 所码院系所名称录取专 业代码录取专业名称学习 方式考生编号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79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79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79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79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79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院系 所码院系所名称录取专 业代码录取专业名称学习 方式考生编号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79E+14院系 所码院系所名称录取专 业代码录取专业名称学习 方式考生编号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院系 所码院系所名称录取专 业代码录取专业名称学习 方式考生编号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79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79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非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79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 108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全日制 1.0658E+14姓名初试 总分复试 成绩录取总 成绩备注梁光凤4218384李思嫚3967879胡姝婷4017778李贵发3967577罗艺3867777张瑞3767173熊雪晖3367672徐萍萍3476768张翥3336767田倩3448778孙刘俊3907476骆成诚3567874周媛3377973翁小娜3756872许文汇3547271江羽薇3487170陈占婷3696569潇宇3447069姓名初试 总分复试 成绩录取总 成绩备注苏媛3748278许苗苗3468074王赟3466165田昆3749082谢欢4127981孙文郁3838279杨顺琴3848279熊丽丽4067879陈瑶瑶3858078罗兰3847978陈露露3808078蒋泽彦3628378甘政钦3828178陶翔3498477田茂琴3827877吴元慧3847677樊立3478477刘璞玉3258977肖宇3847777蔡静3777877蒋晓芳3698177卢代玉3658077饶庆梅4017577艾永同3458577郭晓婵3538176程秋雪3917476饶闭3767676陈小群3428376陈佳卿3408175程华3508075赵永莲3318375余亚3238575姓名初试 总分复试 成绩录取总 成绩备注李耀帮3627674付梦雪3607674蒲红霞3537874伍伶俐3427974邓春3507673舒慧琳3968381王颖异3838581左上菲3798279罗敏3957979周青霞3558679赵远跃3578478吴鹏3838078杨群3708378姚凯3578478覃珍3757977杜昕妤3707876林秋寅3628076徐琳航3398376李潘涛3627976王馨3408275卢森远3398275任静3507975李金霞3477974秦玲玲3477974王胜梅3517974韦润媛3428074蒋振河3438074陈哲3407572索萌萌3648478肖梅3387471徐棪2258379丁玲2198278姓名初试 总分复试 成绩录取总 成绩备注舒雅楠1969078王柱擎2198278陈雨昊2237977周丹凌2008777徐灵焱2228077刘江2028677易志强2237977徐超宇2018476李勇2028476冯晓宇2078376赵梓言2118176黄琅2108276王素娟2148176赵远勇2158076张德灿2138176杜健航2167775杨帆2157975任可2187875蒋精一1998475徐林林2107975胡斌2008375彭胡洋1998274徐赤1938474郑意1958374杨蕾1998274李廷焕2028174陈雪2097974郑雪飞1938374吴可欣2167674潘玲惠2077773曹发亮1838573陈小丹2017973姓名初试 总分复试 成绩录取总 成绩备注张晓群1858473王一1968173王源1988173刘正俊1988073彭登甲1878373陆丹蓝2217273成委1888373曾杰妮1818573王乐1848573陈乃幸1958173彭蓉1918373贺鼎盛2067873高翔1988073杨娟1848473孔志彬1708973雷淋尧1938173罗芳1918373左观2087572向云龙1927972陈春晓1908172王秋敏1808372上官雪平1778572杨豫堂1738672许修茂2017872钱丽羽1838272陈冰桃1997772李国睿1718872李芳异1908072武弦1808472胡入文2137272李明骏1987772郭梦轩1838272姓名初试 总分复试 成绩录取总 成绩备注屠晋丽1768371李牧之2037571陶梓1728471许明伟1917871陆毅1808271王欣1798271倪丽1698571金海宇1788271石佳1768271张帆1898071高嘉1818371翟磊1937871舒黔莉1838171李彤1798271李安群1778271吴黔1828271周珉吉1788271连宇1957771杨光1858171罗平1748471薛耀淇1837970曾荟颖1718270何玺1738270陈龙1748170黄甫1788170周璇1758170林鸿1688470罗舒静1837970钱杉本1758170董永超1708470郭丽静1788170张鹏博1887770姓名初试 总分复试 成绩录取总 成绩备注刘坤2126970林浩1738170殷菊1758170于芮1847870杨筑1768270徐云1788070孟雪莹1718370柳力漳1748270王欣2057170饶体美1808170张兰1837970谈婷婷1828070王方1768170卢雁阳1907770钱正掀1837970田茂启1887770胡茜1678570李国兴1847870张楠楠1748270刘文静1708270余伦1748370万开太1828070揭学蕾1808070张勇1758170田园1977470王佳成1887770陈淑桦1867770罗婧玥1778069何思微1817869王蔷1857669杨会1648469吕江斌1708169姓名初试 总分复试 成绩录取总 成绩备注涂春茂1887569林琼1768069徐鸿剑1708169周裕华1777869王薇1658369王珏岚1807969宋文旭1827769邓薇1738069高磊1718269曾祥麟1807969黎松涛1738069冉佳佳1758069张治毅1847769卢燚1827869夏瑒1718269王芳1807869曾颖1748069张喻1688269杨辰1738169凌玉青1947369张珍1807869程伦1767969曹湘怡1767969熊应敏1787969吴秀梅1817869杨铸1837769谭后红1758069丁超1678269黄超1718269韦秀萍1757969戴辉1827869文凤至1887669姓名初试 总分复试 成绩录取总 成绩备注孙莉1857769刘婷婷1748069唐华丽1897169西部计划郑如东1697968章耀方1727968陆建强1678068赵乾1697968徐瑜霞1678168王燕萍1678168薛永辉1678068梁帅1707968刘翔1737868熊媛媛1717968徐自悦1807568吴建凤1787668雷江涛1777768王琴1698068罗雯1687968韩雨江1737868卢思晗1737968王梅1727868吴长艳1857568赵智利1707968王维明1757768潘西1877468刘亮1687968任丽莎1767868杨典1668168林巧敏1678068朱丽娟1697968张海朝1817668王汝玉1658268梅靖杰1678168张吉珍1658168刘晶晶1648168杨婷婷1727968刘雪阳1628167莫秋橙1717867曹晴1797467杨屏1618067鲁雄伟1717867邵昆1877267孙瑜1617667三支一扶舒珍1737767倪娜1727767张红梅1717767宋玉婷1667867苏恒1767667鲁立1667867陈春旭1667967张觇1727767邹华玉1697867吴培1897267杨恒1697867张智1667867余丹丹1737667王晴1717667杨勇1668067耿识博1607966贾荣飞1697465石纳1687465赵雪艳1647364刘燕妮1617564冯贵荣1657163安玉琪1966163王动1617263柯金1796462余基洋1617162。
贵州大学研究生复试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1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就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公共组织,就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
2公共行政:公共行政可概括为国家行政组织或公共行政组织在宪法与有关法律的规定范围之内对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这个定义包含着“谁在管理”、“如何管理”、“管理什么”三个方面的:含义。
3行政管理:就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
也泛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
最广义的:指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关事务的治理、管理与执行的社会活动。
广义的:指国家政治目标的执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
狭义的:指国家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又称为公共行政。
4 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就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与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5公共治理:就是由开放的公共管理与广泛的公众参与二者整合而成的公域之治模式,具有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依据多样化、治理方式多样化等典型特征。
6善治:就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
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就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就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就是两者的最佳状态。
7政治行政二分法:行政与政治不同“行政管理的领域就是一种事务性的领域它与政治领域的那种混乱与冲突相距甚远8 公共选择理论:以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为前提,依据自由的市场交换能使双方获利的经济学原理来分析政府的决策行为,民众的公共选择行为以及两者关系的理论学派、9 新公共管理理论:以现代经济学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等公共部门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与竞争机制,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强调文官对社会公众的响应力与政治敏感性,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她人事行政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富有成效的管理。
10、公共治理理论:关于不要求政府整天疲于应付,而希望政府有自知之明,做自己应做与能做的事;不强求自上而下、等级分明的社会秩序,而重视网络社会各种组织之间的平等对话的系统合作关系的一系列理论。
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聘期考核标准学院各单位: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35号)、《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黔府办发〔2003〕73号)和《关于印发<贵州大学人员聘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贵大发〔2007〕127号)精神,按照《贵州大学关于开展第二轮聘期考核的通知》(贵大发〔2017〕14号),学院决定开展第二轮聘期考核工作,特制定本考核标准。
一、考核内容、范围和考核等级1.聘期考核原则考核按照岗位管理的要求,坚持客观公正、公平公开、注重实绩、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以岗位基本职责为依据,按照学校总体统筹和分类考核指导相结合、领导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考核工作实绩与工作态度相统一、考核内容与岗位实际需要相符合的方法,对全校在编在岗人员进行全面考核。
被考核人的教学和科研在某一方面超过基本要求的可相互折抵工作量。
2.聘期考核范围凡第二轮聘期内(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受聘在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人员,均须参加本次聘期考核。
3.考核等级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
二、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师岗位考核标准(一)思想政治素质考核标准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积极参加各类政治学习活动和各项集体活动,在课堂教学和指导学生中能正确引导学生,注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考核标准1.基本要求:每年必须承担本科生课程教学任务。
教学环节要按学校的有关文件规范进行,教案、讲义等要符合要求,教学效果良好(由学校制定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与具体实施方案)。
出现二级以上教学事故的下一年降一级岗位聘用,并变更聘用合同。
2.聘期教学工作量要求:(1)二、三、四级教授的教学时数每年不低于144学时,其中为本科生主讲课程每年不低于4个学分或72学时。
(2)副教授的教学时数每年不低于180学时,其中为本科生主讲课程每年不低于4个学分或72学时。
贵州公共管理博士点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管理领域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满足社会对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贵州省在高等教育领域积极开展博士点建设,其中公共管理博士点是重要的一部分。
一、贵州公共管理博士点的历史贵州公共管理博士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
当时,贵州大学成立了公共管理硕士点,为贵州省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公共管理人才。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和对公共管理领域的发展需求,贵州大学于2010年获批设立了公共管理博士点。
这是贵州省第一个公共管理博士点,也是西南地区少有的公共管理博士点之一。
二、贵州公共管理博士点的特点贵州公共管理博士点的特点在于紧密结合了贵州省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经济相对落后,但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共管理领域需要的不仅是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跨文化、跨地区的视野和能力。
因此,贵州公共管理博士点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公共管理人才,使他们能够在贵州省甚至全国范围内为公共管理事业做出贡献。
贵州公共管理博士点的课程设置也与贵州省的实际情况相符。
课程内容涵盖了公共政策、公共组织、公共服务、公共领导、公共安全等多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全面、系统的公共管理知识和能力。
此外,贵州公共管理博士点还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践教学、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贵州省公共管理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贵州公共管理博士点的成果自设立以来,贵州公共管理博士点已经培养了多批优秀的公共管理人才。
这些人才不仅在贵州省政府、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公共管理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影响。
例如,贵州公共管理博士点的一位毕业生在国家发改委工作期间,撰写了一份关于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报告,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我国网络消费人数逐年增加,其中思想活跃、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强的大学生群体在网络购物日趋盛行的环境下已成为主力军。
由于国内政策限制银行向大学生发放信用卡,校园网贷例如蚂蚁花呗、京东白条、趣分期、分期乐等金融服务平台就受到越来越多高校学生的关注和接受。
研究高校校园贷是了解大学生消费状况,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前提。
只有充分了解当今大学生校园贷的潜在风险,政府、高校等主体才能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对大学生的消费文化和行为进行有效调整和引导,进而形成健康的校园消费文化,促进校园贷健康有序发展。
一、“校园贷”兴起的原因(一)政府监管机制的缺失首先,我国校园借贷发展以来长期处于“无门槛、无规则、无监管”的三无状态,商家只需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获得电信业务经营许可即可运营。
校园借贷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有着严格的准入标准,没有相关法律对准入条件和标准进行明确限制,门槛极低。
其次,政府缺乏专门的监管机制及管理措施,政府部门和银监会都未设立专门的监管部门,加之银监会、金融、工商、教育各个部门相互推诿,监管责任主体不明确。
由于没有相关的法律文件对校园借贷平台进行严格把控,以至于可以在校园借贷市场获得巨大利润,很多商家纷纷加入利用政府监管空白进行敛财,校园贷市场十分火热。
(二)高校财商教育不足目前各大高校的学生工作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创业、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方面,对学生的经济追踪和财商教育十分匮乏。
“在2016年4月份银监会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和实时预警,同时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应对处置机制”[1]。
但是部分学校只是针对校园借贷问题进行口头教育,没有结合实际案例,导致理论与社会实际脱离,不足够引起学生重视。
大学生心存猎奇心理接受新鲜事物速度快,加之对于经济金融知识了解较少,认为校园贷方便快捷利率小,为了不脱离潮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或多或少的加入校园借贷大军。
2015贵州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社会研究方法一、名词解释(30分)1、理论研究2、整群抽样3、概念4、样本规模5、文献回顾二、简答题(40分)1、简述问卷设计中问题表达和提问方式的规则2、简述实地研究的缺点3、社会研究中理论通常划分为几个层次4、社会研究中研究者可以选择的研究方式主要有几种三、论述题(60分)1、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由哪几部分构成2、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主要区别3、理论对经验研究的主要作用四、分析设计题(20分)1、对“进取心”操作化2、某市一共有50所中学,总计30000名学生。
这些学校分布在该市5个行政区中,其中有10所重点中学,30所一般性中学,10所较差中学。
现计划从这些学校抽取1000名学生以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请你设计一个抽样方案。
公共管理学代码:817一、名词解释1,公共产品2,案例分析3,治理4,公共组织5,公共政策6,政府间关系7,规费二、简答题1,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2,公共管理范式新在何处3,治理理论的三种研究途径4,西方国家政府改革的内容和措施5,政府失败的类型6,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为的一般模式7,简述建国以来我国历次政府改革三、论述1,结合西方第三部门的作用,谈谈我国第三部门的困境和对策。
2,谈谈政府工具的分类,结合我国改革状况,选择三种你熟悉的政府工具进行论述。
四、材料分析材料一:贵州煤矿泄露,伤亡严重.材料二:贵州瓦斯爆炸伤亡惨重1,结合公共管理相关原理,谈谈上述人员相关行为2,结合问责制,谈谈如何构建负责任的行为复试试卷(一张卷)一,名词解释1.政策议程2.头脑风暴法3.系统分析4.政府绩效二,简述题1.公共政策的特殊功能2.政策工具的分类3.公共物品的分类4.市场失灵的表现三,论述题1.目前我国政府职能存在哪些问题?结合西方政府改革经验,我国政府应该怎么职能转变?四,材料分析1,案例:关于怒江水电开发问题你是否赞成怒江水电开发?请详细叙述政策问题的形成过程解答模型:倡议联盟框架.社会研究方法一、名词解释1、公共物品2、分层抽样3、经验概括4、操作化5、内容分析6、区群谬误二、问卷调查法的优点三、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主要差别有哪些,为什么说二者本身不存在好坏优劣之分?四、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由哪几个部分构成,不同的方法论、研究方式和具体方法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五、信度与效度各自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六、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有哪些?公共管理学一、名词解释1、公共物品2、系统分析3、政府间关系4、公共管理伦理5、政府绩效6、半强制型公共组织二、简答1、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行为的一般模式2、美国彼得斯在《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提及的政府改革四种模式3、民族国家治理中合作网络的主要表现形式4、公共部门绩效评估面临的困难5、组织冲突与协调的内容6、公共管理的B途径和P途径的异同三、论述1、政府失败的具体表现,并结合例子进行学理分析2、结合《党政干部任用条例》,说明如何进行公共管理伦理建设四、材料分析整体就是说茅台酒价格飞涨,政府采取措施降价,原因是市场失败和政府寻租1、结合材料谈谈反腐的作用,根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原理,说明导致茅台酒价格飞涨的因素有哪些2、依据政府职能的基本原理,说明政府应该如何使用政策工具治理茅台酒价格上涨一类现象。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求助编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个新名词,也是一个新的专业(1998年设立的专业),目前国内有北京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开设了该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目录展开编辑本段计单位4.35%;中小学及其它教学单位4.14%;其它事业单位2.73%;出国0..12%;部队0.34%;医疗卫生单位0.04%;其它0.56%。
与以上相比本专业的各方向及就业率分别是经济信息管理73.14%、信息学91.67%、科技信息86.46%、管理信息系统83.26%、林业信息管理57.3%。
编辑本段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数量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系统和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无论是企业、工厂,还是机关、学校,由于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广泛,所获得的信息量也会越来越多。
然而,如何从错综复杂的数据中获得最有效的信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重要的信息,这就需要信息管理人才大显神威了。
编辑本段业务发展情况发展情况本专业是计算机与管理相互结合的实用型专业,主要培养既懂经济管理,又懂通信技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理论与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
她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信技术与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知识、现代经营管理理论与方法、计算机与信息处理原理,并具有信息系统设计、开发与管理的能力。
管理本身是一个很宽泛的名词,包含有很多方面。
作为一名有志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考生,不能简单的认为管理就是单纯的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管理,或者是对一摞厚厚的卷宗埋头分类整理。
2010贵州大学文科录取分数线(贵州)小编为方便您今年的报考工作,特意为您收集整理了2010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更多更详细的高考资讯,尽在高考频道。
如果您有问题,可以随时联系我们。
我们新增了高考满分作文频道,欢迎您进入。
本页内容主要有2010年贵州地区贵州大学文科高考分数线信息。
为您作为今年的高考报考提供尽所能及的帮助。
谢谢您的访问!最后,预祝各位考生在今年的高考中能够取得优异成绩。
查看:2013贵州高考分数线贵州大学录取分数线 2010贵州高考分数线专题:全国历年高考理科分数线汇总全国历年高考文科分数线汇总贵州大学介绍:贵州大学是贵州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贵州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贵州大学创建于1902年,历经贵州大学堂、省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国立贵州大学。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10月定名为贵州大学。
1951年11月,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校名。
1953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停办,在其原址建立贵州农学院,1958年恢复重建贵州大学,同年建立贵州工学院。
1997年8月,贵州大学、贵州农学院、贵州艺术高等专科学校、贵州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为贵州大学,成为贵州省唯一按“211工程”框架进行重点投入、重点建设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同时也是教育部在西部省(区)重点扶持的大学之一。
2004年8月,贵州大学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贵州大学,同年1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签署协议共建贵州大学。
2005年9月被批准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贵州大学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虽然校名几经更迭,校址几度变迁,历经沧桑,但百年传承,薪火相继,始终坚持以兴学育人为根本,以立足贵州、服务地方为己任,学校由小到大,由弱渐强,形成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凝炼了“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校训,以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和孕育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特别是贵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贵州大学2017年公共管理硕士(MPA)研究生招生简章【MBA中国网讯】目前,贵州大学2017年公共管理硕士(MPA)研究生招生简章(双证)已经公布,希望对光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专业介绍贵州大学MPA教育中心成立于2004年,是贵州省内最早从事公共管理硕士(MPA)培养的高等院校。
贵州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旨在为政府管理部门及非营利组织培养适应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要求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员完成各项培养环节经审核后将授予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颁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的学历和学位证书。
二、学习方式贵州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若干次的集中学习方式完成教学任务。
课程学习注重理论学习、社会实践、科研训练、社会调查以及案例分析,全面提升学员的理论与实践水平。
实行以3年为基础的弹性学制,最长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
三、报考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大学本科毕业三年以上,大专毕业五年以上,研究生毕业两年以上,毕业年限计算截止期为2017年9月1日。
四、报名方式报名一律采取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
1、第一阶段:网上报名(1) 网上报名时间2016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
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2)报名和查询网址: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贵州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网上公告要求进行报名。
注意事项:(1)在网上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自己的网报信息。
在现场确认期间,考生必须对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
现场确认后的考生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
(2)考生报名时只能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如:贵州大学公共管理(MPA 专业学位)。
一、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国务院机构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支撑。
随着社会条件的不断变化,机构的改革势必随之呼应。
我们以“政府机构改革”为主题在中国知网进行搜索,从1982年首次政府机构改革开始至今,相关文献数量达致12831篇。
大致沿着回顾政府机构改革的历程与成效,讨论怎样打破机构改革的循环怪圈,分析政府机构改革的原因、路径、影响;基于政府机构改革背景下的其他政治关系变化等诸多方面。
聚焦探究“政府机构改革原因”的文献研究,其研究成果丰硕。
不难发现,社会条件是深刻影响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因素。
那么,进一步地思考,引起社会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它们与政府机构改革又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本文试着从信息技术引发社会变化这一视角研究国务院机构改革。
基于几轮信息技术变革产生与积累的影响所带来的社会变化,社会条件的变化必然要求政府结构的变革,由此亦俨然延伸至与信息技术关联的政府机构改革这一新定位。
于是,如何进一步地解释由信息技术衍生出来的对行政体制改革的影响,即回答信息技术为什么能作用于政府机构改革这一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1.纵观国内学术界已有研究。
20世纪后期以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变革,将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互联网时代。
基于信息技术背景的政府机构改革研究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阐释信息技术对政府管理产生的诸多影响,其中就涉及到关于对政府机构的影响研究。
孟庆国和李晓方(2015)[1]认为,互联网技术重塑政府管理的运行机制,变革政府管理的方式手段;蔡玉卿(2019)[2]指出,信息技术引发国家的权力配置结构调整,重塑权力功能和属性、结构形态和运行机理。
2.纵观国外学术界已有研究。
毕博(2003)[3]论述了信息技术革命对美国政治权力组织与行为的影响,他认为,信息技术改变政治组织与机构、权力运行过程;奥尔加等(2007)[4]提出了技术嵌入理论,当组织的构成要素嵌入技术之后,其物质层面将会影信息技术在政府机构改革中的作用机理———以历次国务院机构改革过程为例梁光凤,邱龙云(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摘要】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引起了社会的革新,同时也引起了政府治理的变革。
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细则(2016-2017学年)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建立健全各种激励机制,促进研究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根据贵大研工[2017]7号《关于做好2016-2017学年二、三年级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工作的通知》和贵大发[2015]81号文件《贵州大学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评定工作实施细则。
一、成立研究生奖学金评审领导小组1、评审组:组长:黄其松成员:靳永翥、许鹿、王志凌导师代表:三个一级学科各一位(社会学:陆卫群,公共管理:任敏,政治学: 杨达)学生代表:三个一级学科各一位(社会学:高艺,公管管理:欧阳文忠,政治学:夏康宇)管理人员代表:秦虹、陈雁、刘强强2、纪检组:组长:李波成员:杨玻二、奖学金评定范围2015、2016级全日制脱产学习研究生三、奖学金评定比例、等次及额度(可动态调整,实际发放情况比例按学校当年下拨奖学金总金额为依据适当调整)四、奖学金评定基本条件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3、取得贵州大学研究生学籍。
4、诚实守信,品学兼优,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
5、完成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各阶段规定的内容和环节。
6.2016-2017学年中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其学业奖学金评定资格(1)未经批准不按时报到注册或提前离校者;(2)在学期间休学、退学及其他学籍变动者;(3)受到警告及严重警告违纪处分者;(4)不按规定缴纳学费者。
7.已获得国家奖学金的研究生不再参加同年度学业奖学金的评定。
五、奖学金评定办法奖学金的评定以上一学年度的综合成绩为依据。
综合成绩包括:课程成绩、科研成绩、社会活动成绩三个方面。
各部分计算分值如下:1、课程成绩:课程成绩由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学位课和非学位课程成绩组成,权重及计算公式如下:课程成绩= ∑学位课(含必修课)成绩×该课程学分×80% +∑非学位课(选修课)成绩×该课程学分×20% ∑该课程学分∑该课程学分注:1、等级制成绩中优秀按90分计、良好按80分计、合格按60分计;2、学习成绩满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