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南昌起义浮雕
- 格式:pptx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13
八一广场--------军旗升起的地方我是4月21日到的南昌,首先就来到南昌八一广场瞻仰凭吊了先烈英魂。
八一广场由七个标志性建筑,均与南昌起义有关的纪念性建筑。
1.八一起义纪念塔为广场中的标志性建筑,高53.6米,由台基、塔座、塔身、塔顶四部分组成。
塔座正面镌刻“八一南昌起义简介”碑文,东、南、西三面各有一幅反映武装起义的人物浮雕。
塔身正面为“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铜胎鎏金大字。
塔顶由一支直立的巨型“汉阳造”步枪和一面八一军旗组成。
纪念塔造型雄伟挺拔,寓意明快深刻。
2. 八一金水河在八一纪念塔前,河长120米,宽14米。
水上架设有两座造型别致的金水桥。
桥长5米。
3.八一音乐喷泉在金水桥两旁河床铺排各种造型的喷头,高低起伏的喷泉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黄河颂》、《咱们工人有力量》、《咱当兵的人》、《为了谁》、《走进新时代》等著名歌曲组合成水舞歌飞、色彩斑斓的视听景观。
4.八一军史浮雕广场中心四周树立八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题材的浮雕。
它们分别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红都瑞金、万里长征、敌后抗日、解放战争、钢铁长城。
其背面是江西现有的八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即以井冈山、庐山、三清山、三百山、龙虎山、仙女湖、梅岭、龟峰为题材的山水浮雕。
5.八一升旗台广场中心南面设置了高高的升旗台。
这里是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授旗仪式和升国旗仪式的地方。
6.八一题词升旗台北侧,一方高大的汉白玉镌刻着江泽民的亲笔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突出了南昌在中国革命中的特殊历史地位。
升旗台的南侧,与之相对称的汉白玉镌刻着毛泽东手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映了井冈山道路对于中国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7. 八一军史石刻大事记在广场南部直通升旗台的中轴线上,铺设了一条49米长4.9米宽,由透明玻璃构成的步行道。
步行道下面用三十二块汉白玉的精美镌刻,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伟大成长史,时间从1927年8月1日八一南昌起义至2003年“神舟”五号升天,全文八千余字,堪称一幅雄浑壮观的军史碑廊。
我眼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八幅浮雕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纪念日就要到了。
在举国上下的正面宣传中,国外的反华、反共势力也发出了许多不和谐声音。
但是,真正的共产党人是不会惧怕的。
早在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那一天,共产党人就是在外国巡捕的威胁下顽强活动的。
更不要说那之后种种血雨腥风的考验了。
中国近代史中,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斗争的,并不只有共产党人,但是,共产党人抱着坚定的信念,在残酷的竞争中取得了成功。
今天回顾历史,那些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奋斗的人,都会在人民的心中,留下一座永远的丰碑。
要了解中国近代史,要了解共产党的历史,伫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就是最好的见证:“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就在中国共产党刚刚取得全国决定性胜利时,就在举行开国大典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和第一届政协的代表,就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举行了奠基礼。
共产党人撰写的碑文中,没有一个字提到共产主义的信仰,——这就是共产党人的胸怀,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历史观。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八幅汉白玉石大浮雕,折射出了人民对近代史中各种势力和形形色色人物的评价。
从东面起按历史顺序排列第一幅就是“焚烧鸦片”,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林则徐,做为腐朽的晚清政府的一个忠实官吏,并没有失去民族气节。
尽管他遭到清政府的贬黜、发配,但是,他为人民做过的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第二幅“金田起义”。
对于这一幅,今天的一些“精英”们也许会提出他们最大的异议。
对于这些“精英”来讲,他们也许更愿意把那个时代的“戊戌变法”镌刻上去。
可是只要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戊戌变法本质上依靠的是皇帝,而不是人民。
本质上只是一些精英试图对一个腐朽的封建王朝进行修修补补。
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作者简介周定舫(1931—1993),浙江定海人,记者。
他采写及与人合写了很多优秀作品,如《建设中的北京》《北京城里里外外》《当你们熟睡的时候》《祖国的天常蓝水常清》等。
二、故事背景1958年4月,矗立在天安门广场南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刚刚完工,拟于“五一”劳动节揭幕。
新华社记者周定舫来到纪念碑工地,听了工地负责人的介绍,并瞻仰了纪念碑的雄姿,怀着崇敬的心情写下了这篇文章,向全国人民及时介绍了这座表达亿万人民缅怀革命先烈之情的雄伟建筑。
三、文体知识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打比方、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画图表、举例子、引资料。
此外,还有引资料、摹状貌、列图表、作诠释等说明方法。
四、理解词义五、课文层次第一部分(1):总领全文,说明瞻仰的心情和纪念碑的总体特征。
第二部分(210):详写纪念碑,赞扬先烈精神。
第一层(23):概述纪念碑的位置、周围环境、兴建过程、规模和用料等。
第二层(45):介绍纪念碑的结构、题字、碑文、装饰与造型等。
第三层(610):具体介绍大碑座四周的十幅浮雕。
第三部分(11):首尾呼应,抒写瞻仰后的深切感受。
六、问题归纳1.为什么写浮雕不像写碑身那样从正面(北面)写起,却从东面写起呢?按东、南、西、北的顺序写是因为这正好符合中国近代史的历史顺序。
正面(北面)中间是最大的一幅浮雕“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与左边“人民支援渡江”,右边“全国人民欢迎解放军”两小幅浮雕组成了一组浮雕,刻画了碑文中“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表现了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斗争最激烈的、反帝反封建最彻底的一次革命斗争,因而放在最突出位置;这正是纪念碑设计者的匠心所在。
但在说明介绍时按历史发展顺序更合情理;因而作者从东面起,顺次介绍浮雕。
2.文章在说明顺序的安排方面有哪些特点?从全文来看,先概说整体特征,再分别说明建筑的各方面、各局部。
这样安排顺序,符合人们参观、瞻仰纪念碑(或其他纪念性建筑)的一般流程。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大全
人民英雄纪念碑monument to the people's heroes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在天安门南约463米,正阳门北约440米的南北中轴线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希望可帮助大家!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造意义:
人民英雄纪念碑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国家级的公共艺术工程,汇聚了郑振铎、吴作人、梁思成、刘开渠等一大批当时中国最优秀的文史专家、建筑家、艺术家,从1949年9月30日毛泽东亲自奠基,直至1958年5月1日正式落成,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耗时最长的大型艺术项目,也是凝聚了无数人智慧、心血的艺术精品。
人民英雄纪念碑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精神象征。
中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美术评论家、雕塑家王朝闻称赞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雕塑是:纪念性与创造性的对立统一,雕塑形象的生动性与概括性的对立统一,吸收外国经验与坚持中华民族艺术风格的对立统一,爱国主义与反对因循守旧的对立统一。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创作在继承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的艺术精华,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艺术成就,对新中国美术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新中国美术史展开了新的篇章。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1:虎门销烟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2:金田起义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3:武昌起义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4:五四运动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5:五卅运动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6:南昌起义
民英雄纪念碑浮雕7:抗日游击战争
民英雄纪念碑浮雕8:胜利渡长江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史海钩沉人民英雄纪念碑 浮雕的主题是如何确定的□孙希磊人民英雄纪念碑,这座被誉为史诗 般的建筑经典,已经走过60多年的风雨历程。
纪念碑分碑身和基座两个部分,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下层须弥座束腰部位那10幅汉白玉浮雕。
东面为“虎门 销烟”“金田起义”,南为“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西为“南昌起义” “抗日游击战争”,北是正面,为“胜利渡长江”,在它的两旁,有两幅主题为“支援 前线”和“欢迎人民解放军”的浮雕。
那么,当年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组浮雕?凸显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要把“胜利渡长江”“支援前线”和“欢迎人民解放军”这三幅浮雕摆在正中央?这其中蕴 含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价值理念。
浮雕设计初衷和主题:纪念碑最直 观的画面,是展现一百年来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全景图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 民英雄,在首都北京修建人民英雄纪念 碑。
当天下午6时,毛泽东率领出席会议的全体代表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建立 纪念碑的奠基典礼。
毛泽东宣读了纪念 碑的碑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 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值得指出的是,这一段由毛泽东撰写的碑文,高度概括了中国一百年来革命历史的全貌,全面系统地勾勒出几个不同时期人民革命的斗争历程,既是纪 念碑的思想基础,也为纪念碑浮雕确定了鲜明主题。
纪念碑从选址、设计、建设,到浮雕的创作、选材,无论是从建筑角度,还是从艺术角度,都始终紧紧围绕 着这一主题,探索如何表达、如何最终实现这一主题思想。
这一主题的深刻要义:反映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抵御列强侵略英勇抗争,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 所展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反映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承革命先烈遗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初心。
人民英雄纪念碑八块浮雕背后的故事哇塞,你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那八块浮雕背后的故事吗?那可真是太震撼了!
第一块浮雕展现的是“虎门销烟”。
你想想啊,林则徐带领着众人把那害人的鸦片一把火烧了个干净,那场面得有多壮观啊!他就像一个无畏的勇士,绝不向邪恶低头,这不就是咱中华民族的骨气嘛!
第二块是“金田起义”。
那些勇敢的老百姓啊,他们再也受不了压迫,奋起反抗,就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们要为自己争取一片光明,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第三块“武昌起义”,这可是敲响了清王朝灭亡的丧钟呢!那时候的人们,怀揣着对自由的渴望,舍生忘死,为了创造一个新的未来而拼搏,难道不让人敬佩吗?
第四块“五四运动”,青年学生们站出来了,他们就像那破晓的曙光,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这是多么朝气蓬勃的力量啊!
第五块“五卅运动”,工人们团结一致,对抗不公,他们的力量汇聚起来像一股洪流,不可阻挡,难道不是吗?
第六块“南昌起义”,那是英雄们的壮举,他们拿起武器,为了理想和信念而战斗,这是何等的热血沸腾!
第七块“抗日游击战争”,战士们在山林间、在田野里,和敌人巧妙周旋,他们的智慧和勇气就像一把利剑,直插敌人的心脏,厉害吧!
第八块“胜利渡长江”,解放军们乘风破浪,势如破竹,向着胜利奋勇前进,那场面,哇,太震撼了!
这八块浮雕啊,每一块都诉说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每一个故事都饱含着英雄们的热血和奉献,这就是我们的人民英雄啊!我们能不铭记他们吗?我们能不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吗?。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成立于1956年,195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辖五处革命旧址-总指挥部旧址、贺龙指挥部旧址、叶挺指挥部旧址、朱德军官教育团旧址和朱德旧居)。
坐落在南昌市中山路380号,占地面积5903平方米。
目录1历史背景▪发源▪现代2历史文物3历史遗留▪南昌起义纪念塔▪南昌指挥部旧址▪第二十军指挥部旧址▪军官教育团旧址▪朱德南昌旧居1历史背景八一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为反击国民党当权派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挽救革命,于1927年8月1日在江西省城南昌发动的武装起义。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南京和武汉发动“清共”后,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决定利用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并指派周恩来为起义领导机关前敌委员会书记。
预定参加起义的部队有: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的二十军、十一军二十四师和十师一部、四军二十五师两个团,第五方面军的三军军官教育团一部和南昌市警察武装,共两万余人。
起义原定7月30日夜发动,后因张国焘的阻挠而延期。
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指挥各路起义军向驻守南昌的国民党军队发动进攻,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战,占领了全城。
当天上午,在南昌举行了国民党中央委员、各省区特别市和海外各党部代表联席会议,通过了《中央委员宣言》,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同时对起义部队进行了整编,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以贺龙兼代总指挥。
旋因敌以重兵进攻南昌,中共前委决议依中央原定方针转兵广东,相机夺取广州,再次北伐。
起义军自1927年8月3日起先后撤离南昌,经江西瑞金、会昌,转进福建长汀、上杭,于9月下旬到达广东潮州、汕头地区。
随即被优势敌军击散,一部分退至海陆丰地区,加入了东江地区农民的武装斗争;另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战至湘南,开展游击战争。
1928年4月下旬到达井冈山地区,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1.右图为南昌起义浮雕。
这次起义()A.是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B.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开始C.是实践八七会议“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决议的开始D.是党指挥枪的开始解析:选A。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B项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C项八七会议发生在南昌起义后;D项是三湾改编时。
因此,选A。
2.(2010年高考重庆文综卷)《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
”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A.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B.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C.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领导权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解析:选A。
国共第一次合作时,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没有建立自己的军队,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在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人时无还手之力。
正是吸取了这一教训,八七会议决定开展武装革命,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力量。
3.(2011年郑州质检)毛泽东同志很早便被称为“毛主席”,该称呼最早可能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出现()A.秋收起义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解析:选B。
本题旨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时,毛泽东被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故B项符合题意。
A项秋收起义发生在B项之前,但当时毛泽东并未担任主席职务;C、D两项都发生在B项之后,故都可排除。
4.“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基本内容是()A.坚持武装斗争B.建立苏维埃政权C.开展土地革命D.建立农村根据地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及对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掌握程度。
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其主要形式,根据地是民主革命发展的战略基地。
5.阅读下图:请回答:(1)从分布地区来看,这些革命根据地有何特点?(2)选择在这些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原因有哪些?是通过哪些方法建立起来的?(3)此图说明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答案:(1)特点:一是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二是大多处在几个省的交界处。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梳理介绍纪念碑的顺序。
(2)学习本文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特点,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2)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理解文章的内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了解近百年的人民革命斗争史,感受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和伟大精神。
(2)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报国志向,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理解作者如何将时间、空间顺序完美结合。
(2)品味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体会作者对人民英雄的崇敬之情。
2. 教学难点(1)从十幅浮雕中了解近百年的人民革命斗争史,理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含义。
(2)学习本文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座纪念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兴建背景和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字音教学:瞻仰(zhān yǎng) 橘黄(júhuáng) 上溯(shàng sù)销毁(xiāo huǐ) 挑衅(tiǎo xìn) 旌旗(jīng qí) 峻峭(jùn qiào) 天堑(tiān qiàn) 矗立(chùlì) 馏金(liújīn) 重幔(chóng màn) 逾越(yúyuè)小庑殿顶(xiǎo wǔdiàn dǐng) 五卅运动(wǔsàyùn dòng)2.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本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明确:“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题词,用它作标题,浓缩了全文的主旨,表达了对人民英雄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中国人民纪念碑的八块浮雕
中国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八块浮雕,分别讲了《虎门销烟》、《太平天国》、《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八一南昌起义》、《抗日战争》、《胜利渡长江》这八件重大历史事件。
雕塑创作在纪念碑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雕塑的内容经由范文澜先生领导的小组认真推敲,并由中央审定,包括八个题材、十块浮雕,分别是焚烧鸦片、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战争及解放全国(支援前线—胜利渡江—欢迎人民解放军)。
8块浮雕的创作者分别是:
1、《虎门销烟》画稿艾中信,雕刻曾竹韶,助手李祯祥;
2、《太平天国》画稿李宗津,雕刻王丙召;
3、《武昌起义》画稿董希文,雕刻傅天仇;
4、《五四运动》画稿冯法祀,雕刻滑田友;
5、《五卅运动》画稿吴作人,雕刻王临乙;
6、《八一南昌起义》画稿王式廓,雕刻萧传玖;
7、《抗日战争》画稿辛莽,雕刻张松鹤;
8、《胜利渡长江》画稿彦涵、雕刻刘开渠。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竟然是他们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夕,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天安门广场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
这天下午,毛泽东主席等一千多位全体会议代表,随即来到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纪念碑奠基典礼。
1949年9月30日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北京市政府为此专门成立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
时任北京市市长的彭真任主任,建筑学家梁思成、文化部副部长郑振铎任副主任,市政府秘书长薛子正任秘书长。
毛主席周总理和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选址在北京的中轴线上,北距天安门墙基440米,碑身高38米,碑脚月台为两层,月台四周有汉白玉台阶栏板,碑身下部四周装饰8组、10幅汉白玉浮雕,每幅浮雕有20个左右的英雄人物,总共刻出172个和真人一样大小的人物形象,人物性格栩栩如生,表情和姿态无一雷同。
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浮雕,原计划请苏联雕刻家40名来华承担。
市委秘书长刘汉章是河北曲阳西羊平人,他深信自己家乡的石雕艺人完全可以胜任这项光荣而伟大的任务。
他向秘书长薛子正介绍了曲阳雕刻的历史,请求把浮雕的雕刻任务交给曲阳,薛子正听后表示同意,市委采纳了刘汉章的建议,决定纪念碑浮雕由曲阳雕刻师来承担。
后兴建委员会来到中南海,向周总理汇报,周总理听了介绍后高兴的说:“人民英雄纪念碑理应由人民来建造。
”并立即挑选一批技艺精湛的曲阳雕刻艺人进京,进行学习培训,做好雕刻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第一批前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进行培训的有十二人,天安门是冉景文、刘润芳、刘秉杰、刘志杰、曹学静、王二生、高生元、刘兰星、王胜洁、杨志卿、杨志全、刘志清等。
1952年10月,他们离开曲阳进入中央美术学院,一代雕塑家刘开渠等亲自为他们授课,主要刻出雕塑的基本理论,正确使用点线机,如何再现雕塑家原作的创作意图等内容。
著名雕刻家滑田友(中)与曲阳雕刻师刘秉杰(左)和冉景文(右)在一起著名雕塑家王临乙与曲阳雕塑师曹学静在一起为了保证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顺利建成,雕刻工程开始之初的1953年又从曲阳选调一批能工巧匠担负浮雕的助雕和栏板等的雕刻和安装任务。
人民英雄纪念碑八幅浮雕的故事【图】
人民英雄纪念碑也是了解中国近代史,了解共产党的历史的最好的见证。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八幅汉白玉石大浮雕,雕镌刻着170多个人物形象,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中国人民100多年来,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故事。
第一幅浮雕是“销毁鸦片烟”
第二幅浮雕是“金田起义”
第三幅浮雕是“武昌起义”
第四幅浮雕是“五四爱国运动”
第五幅浮雕是“五卅运动”
第六幅浮雕是“八一南昌起义”
第七幅浮雕是“抗日敌后游击战”
第八幅浮雕是“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
参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有感上个周六,我和朋友一起去参观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尽管冬季寒冷,但我们对革命先辈的敬佩之情却并没有因此而衰减半分,依旧坚定的前往八一纪念馆。
进入纪念馆大门,我首先看到的是由着名的雕塑家陈允贤一九九七年创作的一组人物雕像《一代英豪》,纪念着南昌起义的五位领导人。
他们分别是: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雕像右侧就是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旧址东边是另一座大型铜雕《南昌起义》,充分展示了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战士高举着的枪昭示八一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手举马灯象征八一起义点燃了武装革命的星星之火;高扬的军号,表明八一起义吹响了人民军队诞生和勇敢战斗的号角。
进入八一纪念馆铜雕后的新楼,来到了序厅。
序厅的正中间有一座圆雕《石破天惊》。
圆雕上,一只强劲有力的大手从崩裂的石块中伸出,紧紧地扣着步枪的扳机,石块上面还刻着八一起义的具体时间——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凌晨两点。
枪的上方是蓝天白云,后面是一面鲜红的八一军旗。
军旗的两侧墙上刻着一组反映南昌八一起义的浮雕,当我参观完这些,心灵被深深地震撼到了。
在我的眼前,仿佛注视浮现了起义军们英勇反抗,浴血奋战的激烈场面。
他们在怒吼着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口号,他们是英勇的战士,是我们民族的英雄,是中国的骄傲。
接下来,我来到了馆内的陈列厅,展厅内陈列的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南昌起义的光辉历程和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
里面有许多展品,如起义军们在三河坝战场上遗留的子弹壳和海螺等等。
通过这次对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参观,我感触颇深的同时也收获到了很多,对于我们国家的革命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意识到我们现在的幸福,安逸的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
起义军们用鲜血和生命保家卫国,才换来我们今日的和美生活。
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会更勤奋刻苦,在生活中会更朴素节约,关爱他人,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让我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不要让自己在回首往事时却发现自己的行囊仍空空,足印仍曲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