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寒潮天气过程
- 格式:ppt
- 大小:16.42 MB
- 文档页数:127
一、实习背景寒潮,又称寒流,是指冬季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雨雪等天气现象的一种极端天气过程。
为了更好地了解寒潮天气过程,提高自身气象观测和预报能力,我于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参加了寒潮天气过程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寒潮天气过程的基本特征,掌握寒潮的预报方法。
2. 提高气象观测技能,掌握气象观测仪器操作方法。
3.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应对突发天气事件的能力。
三、实习内容1. 寒潮天气过程观测实习期间,我们每天早上7点准时进行气温、湿度、气压、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的观测。
同时,我们还观测了降水量、能见度等要素。
通过观测,我们掌握了寒潮天气过程的基本特征,如气温急剧下降、风力加大、降水增多等。
2. 寒潮天气过程预报在观测的基础上,我们学习了寒潮的预报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天气图:通过分析高空图、地面图等,了解寒潮的移动路径、强度、影响范围等。
(2)计算寒潮指标:如降温速率、降温幅度、风力等,以判断寒潮的强度。
(3)结合历史资料:分析历史寒潮天气过程,了解寒潮的规律和特点。
(4)发布预警信号:根据寒潮的强度和影响范围,发布相应的预警信号。
3. 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寒潮天气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实习总结:(1)寒潮天气过程具有以下特点:气温急剧下降、风力加大、降水增多、能见度降低等。
(2)寒潮的预报方法主要包括分析天气图、计算寒潮指标、结合历史资料等。
(3)在寒潮天气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预警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实习体会1. 提高自身气象观测技能:通过本次实习,我熟练掌握了气象观测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了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2.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了各项观测任务。
3. 提高应对突发天气事件的能力:在寒潮天气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分析天气形势,发布预警信号,为应对突发天气事件积累了经验。
五、建议1. 加强气象知识普及:提高公众对寒潮天气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寒潮天气过程详解寒潮是一种在冬季造成极端寒冷天气的天气现象。
寒潮通常由北极或西伯利亚的强劲冷空气系统移动而来,使得温度急剧下降,并引发降雪或冰雨等极端天气。
在中国,寒潮的频率较高,尤其在东北、华北和江南等地区,每年都有多个寒潮天气过程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寒潮的形成和传播寒潮是一种强劲的冷空气系统,其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受地球自转和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影响。
当北极地区强烈的高压系统在地球自转的影响下顺时针旋转时,就会将一股巨大的冷空气系统向南移动。
这个冷空气系统在移动过程中,会与其他天气系统相互作用,形成寒潮过程。
寒潮往往伴随着冷空气之间的冲击和前后冷暖空气相互侵入的现象。
当冷空气前沿覆盖到温暖的空气时,就会形成暴雪或冰雨等极端天气,这也是寒潮天气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
寒潮天气的影响寒潮天气对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很大。
首先,由于寒潮天气气温急剧下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很大。
在极端寒冷的天气里,人体很容易出现低温病,甚至是冻伤等症状。
再次,寒潮天气会影响交通运输,如道路结冰、积雪、散状冰雨等天气现象,容易导致道路交通拥堵和事故。
此外,寒潮天气还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给农林渔牧等行业带来极大的损失。
如何应对寒潮天气?应对寒潮天气,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准备和预防措施:1. 穿足够保暖的衣服,尤其是保护头、脸、手、脚等部位,以防止低温病和冻伤等症状。
2. 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是在气温极低的时候,少出门。
3. 关注天气预报,及时了解寒潮的变化和趋势,做好冬季保暖和安全工作。
4. 对于交通运输,减少出行,尤其是在恶劣天气的时候避免驾驶汽车、骑自行车和摩托车等。
5. 食品储存,抗冻应制订详尽的应急预案,妥善保管农作物和家畜,以减少寒潮天气对农民和畜牧业的影响。
总之,寒潮天气是冬季的一种常见现象,对人们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多影响。
只有在做好预防和应对准备的基础上,才能降低寒潮天气带来的损失和危害。
《寒潮天气过程》PPT课件目录•寒潮天气概述•寒潮天气的形成原理•寒潮天气的观测与预报•寒潮天气的影响与危害•寒潮天气的防御与应对措施•寒潮天气的研究与展望寒潮天气概述定义降温幅度大影响范围广伴随大风和雨雪定义与特点寒潮天气是指由于极地或寒带冷空气大规模向南侵袭,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大风和雨雪的天气现象。
不仅影响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短时间内气温骤降,降幅可达10℃以上。
寒潮天气往往伴随着大风和雨雪,给交通和农业带来不利影响。
冻害农作物低温导致农作物受冻,影响产量和品质。
影响畜牧业寒潮天气对畜牧业也有不利影响,如导致牲畜受冻、饲料短缺等。
道路结冰低温导致道路结冰,给交通带来不便和安全隐患。
影响航空运输寒潮天气可能导致航班延误或取消,影响旅客出行。
易引发感冒和呼吸道疾病低温使得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病毒和细菌。
加重心脑血管疾病低温刺激血管收缩,加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
通过对寒潮天气的深入研究,可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公众提供更准确的气象服务。
提高天气预报准确性指导农业生产保障交通安全促进人体健康了解寒潮天气的特点和影响,可以指导农业生产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损失。
对寒潮天气的预测和预警可以帮助交通管理部门及时采取措施,保障交通安全畅通。
通过研究寒潮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机制,可以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建议,促进人体健康。
研究意义与重要性寒潮天气的形成原理冬季,西伯利亚地区形成强大的高压系统,是冷空气堆积和向南爆发的重要源地。
西伯利亚高压极地涡旋阻塞高压极地地区低空的气旋式环流,可将冷空气引导至中纬度地区,与暖湿气流交汇产生寒潮。
中纬度地区高空的高压脊,可阻止冷空气向南扩散,使其在某地区堆积加强。
030201大气环流背景冷空气源地与路径源地冷空气主要源于北极、西伯利亚等中高纬度地区,这些地区冬季严寒,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冷高压。
路径冷空气南下主要有三条路径,分别是西路、中路和东路。
《气象灾害寒潮》ppt 课件•寒潮基本概念与特点•寒潮天气过程分析•寒潮对农业生产影响及防御措施•寒潮对城市运行和居民生活影响及应对目录•寒潮预警预报技术与方法探讨•总结:加强寒潮防范,减轻灾害损失01寒潮基本概念与特点寒潮定义及分类定义分类发生时间与地域分布发生时间地域分布寒潮影响范围广泛,从北方到南方、从东部到西部都可能受到其影响。
但北方地区由于纬度较高、气候寒冷,更容易受到寒潮的侵袭。
影响因素与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形成机制02寒潮天气过程分析冷空气源地入侵路径冷空气强度030201冷空气来源与路径降温幅度和持续时间降温幅度持续时间温度变化伴随天气现象及影响01020304大风降雪冻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03寒潮对农业生产影响及防御措施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影响低温冻害寒潮带来的低温会导致农作物受冻,影响正常生长发育,严重时甚至造成死苗。
生理干旱寒潮伴随的大风会加速土壤水分蒸发,导致农作物缺水,出现生理干旱现象。
病虫害加重低温高湿环境有利于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加重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程度。
对畜牧业和渔业影响畜牧业寒潮会导致牧草生长缓慢,饲料短缺,同时低温还会使得畜禽抵抗力下降,易感染疾病。
渔业寒潮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导致渔业资源减少。
同时,低温会使得鱼塘结冰,增加养殖难度。
建立健全的气象灾害预警机制,提前发布寒潮预警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加强预警在畜牧业和渔业生产中,要根据寒潮影响情况合理调整养殖结构,如增加合理调整养殖结构针对寒潮频发的地区,选育耐寒性强的农作物品种和畜禽品种,提高抗寒能力。
选育耐寒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对于设施农业,要提前做好温室大棚的加固和保温工作,确保农作物正常设施农业防护0201030405农业防御措施与建议04寒潮对城市运行和居民生活影响及应对对交通出行和能源供应影响交通出行受阻能源供应紧张对居民生活及健康影响生活不便健康威胁加强预警和应急响应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关注弱势群体保障能源供应城市应对策略与举措05寒潮预警预报技术与方法探讨观测资料收集与处理技术高空观测资料地面观测资料利用探空观测、卫星遥感等手段,获取大气温度、湿度、风场等垂直结构信息,揭示寒潮发生发展的物理机制。
第2课时寒潮与台风学考要求分析寒潮、台风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一、影响我国的寒潮【要点橈理】1概念:寒潮是指规模较大、势力较强、温度较低的冷空气侵袭现象。
2•多发季节:冬半年。
3•特点:降温快、温度低、来势猛、风力强、规模大、范围广等。
4•来源:侵入我国的寒潮,主要来自北冰洋地区和西伯利亚北部。
5•入侵路径:中路: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在长江以北地区以大风、降温为主,江南则发展为雨雪天气。
西路:对我国西北、长江以南以及华南地区影响较大。
东路:通常只影响到我国长江以北地区。
6•危害:寒潮造成的大风、降温对农牧业生产造成重大危害;带来的暴风雪会覆盖草场,造成"白灾”;还可引起沙尘暴,对交通运输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探究归纳】寒潮的成因及防御(1 )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南下的影响:①东西走向的山脉阻挡了寒潮的南下,使寒潮的势力越向南越弱。
②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冷空气的通道,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两广地区甚至海南岛。
(2 )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不易受寒潮影响的原因: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于寒潮天气系统的上界,很少受到寒潮的影响。
寒潮南下过程中,受到山脉的重重阻挡及地表摩擦力影响,势力逐渐减弱,加之云贵高原海拔较高,所以也不易受寒潮影响。
【学以致用】读“寒潮入侵我国主要路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侵入我国的寒潮,主要来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图中①②③三条寒潮路径分别是① 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③___________ 。
其中,路寒潮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给江北地区造成________________ 天气,江南地区发展为____________ 天气。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寒潮入侵给我国草原牧区造成的灾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影响我国的寒潮多来源于北冰洋地区和西伯利亚北部;并通过三条路径进入我国(西、中、东),其中中路寒潮对我国影响较大;寒潮可能给我国牧区带来暴风雪灾害。
实习报告课程:典型天气过程分析指导教师:实习名称:寒潮过程分析大气科学学院气象学专业年级班学号:姓名得分一.天气概况:2013年11月26—29日的寒潮天气过程属于横槽转竖型寒潮天气程。
此次寒潮冷空气源地在新地岛以东的洋面上,冷空气通过超极地路径进入寒潮关键区经由西北路侵入我国,是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降温和雨雪天气。
二.寒潮过程天气分析:在11月26日08时500hPa高空图(图1)上,贝加尔湖东部地区有一气旋式涡旋,且冷涡中心位于我国东北,气旋中心向西伸展出一横槽(A),冷中西达到-46℃,位于横槽以北。
此时,乌拉尔山以东,贝加尔湖以西的高压脊与鄂霍茨克海的高压脊(B和C)明显,与东北地区的冷涡共同形成了倒Ω流型。
新地岛以东有一不稳定小槽(D),槽后为冷平流,且为疏散槽,在东移过程中将不断发展;对于横槽(A)上游的高压脊(B)来说,其温度脊明显落后与高度脊,高压脊将继续发展,脊前的偏北气流继续引导冷空气聚集。
在11月26日08时地面图上(图2),冷高压主体位于蒙古高原,达到1050hPa,冷空气在横槽以北聚集,位于高原中西部,冷锋位于河套地区附近,与高压外围等压线平行;引起第一次降温过程的北方气旋已移出我国。
图1图2在11月27日08时500hPa高空图(图3)上,泰梅尔半岛东南部的小槽(E)切入乌拉尔山以东的高压脊(B),高压脊的发展受到抑制,不能过北的向极地发展。
且26日时的不稳定小槽(D)向东移动发展,登陆泰梅尔半岛,根据上下游效应,其下游的高压脊(B)即将崩溃,预示着横槽(A)即将转竖;-44℃的冷中心以位于横槽以南,表明冷空气已渗透下来,横槽后部出现暖平流,有正变高,横槽以南有冷平流,有负变高,也预示着横槽难以维持,即将转竖。
在11月27日08时地面图(图4)上,冷高压中心位置无显著改变,强度增强至1062hPa,冷空气扩散南下,冷锋南压且移速较快,已经移至长江以南,带来间接性的降水,内陆持续被冷高压控制。
中国天⽓复习题《中国天⽓》复习第⼀章西风带⼤型扰动1、何谓西风指数?Rossby 把35°~55°之间的平均地转西风定义为西风指数。
实际⼯作中把两个纬度带之间的平均位势⾼度差作为西风指数I。
2、何谓指数循环?西风环流的中期变化主要表现为⾼低指数交替循环的变化过程,称为指数循环。
3、什么叫长波、超长波、短波?西风带长波辨认的⽅法有哪些?超长波:波长在⼀万公⾥以上,绕地球⼀圈可有1~3个波,⽣命史10天以上,属于中长期天⽓过程。
长波:也称罗斯贝波,⾏星波。
波长3000~10000公⾥,全纬圈约为3~7个波,振幅10~20纬距,平均移速10个经距/⽇以下,有时很慢,呈准静⽌,甚⾄向西倒退。
短波:波长和振幅均较⼩,移动快,平均移速为10~20经度/⽇,⽣命史也短,多数仅出现在对流层的中下部,往往迭加在长波之上。
西风带长波辨认的⽅法:①制作时间平均图②制作空间平均图③绘制平均⾼度廓线图④分析长波的结构和特性4⼜叫槽线⽅程、罗斯贝波速公式假定条件:假定⼤⽓运动是正压和⽔平⽆辐散的,流型具有正弦波形式且宽度很⼤,南北⽆变异。
物理意义:相对涡度平流的作⽤:使槽东移;地转涡度平流的作⽤:使槽西退;波东进还是西退取决于和相对重要性5、何谓长波调整?⼴义的长波调整包括长波位置的变化和长波波数的变化,⼀般仅把长波波数的变化及长波的更替称为长波调整。
长波调整是与长波稳定相对⽴的概念,长波稳定时,⼤型环流很少变动。
6、何谓上下游效应与波群速?上下游效应:⼤围上、下游系统环流变化的联系,称为上下游效应。
上游效应:上游某地区长波系统发⽣某种显著变化之后,接着就以相当快的速度影响下游系统也发⽣变化,叫上游效应。
下游效应:当下游某地区长波发⽣显著变化后也会影响上游环流系统发⽣变化,称为下游效应。
波群速:综合波振幅最⼤值的移动速度7、何谓频散波与能量频散?频散波:若频率与波数有关,则C g≠C ,称为频散波,如重⼒波、惯性重⼒波、长波。
寒潮天气过程研究报告寒潮天气过程是指强烈的冷空气向低纬度地区扩展,引发气温骤降、风力增大以及其他恶劣天气现象的现象。
该现象在冬季常常出现,对人们的生活、农业、交通等方面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研究寒潮天气过程对于应对极端天气事件、提高灾害防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寒潮天气过程的形成通常与高空急流、偏北风流、冷空气锋面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寒潮到来之前,高空急流的出现为冷空气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偏北风流的活动加强了冷空气向低纬度地区的输送。
随着这些因素的叠加作用,冷空气锋面向南方扩展,最终导致寒潮天气的到来。
当寒潮天气到来时,气温急剧下降,常常在短时间内出现显著的变化。
同时,寒潮天气还伴随着强风、降雪、雨雪冰冻等多种恶劣天气现象。
寒潮天气过程可能在夜间或清晨到达,给人们的生活和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和风险。
在研究寒潮天气过程中,利用先进的气象观测设备和数据分析方法能够对其形成和演变进行详细记录和研究。
利用气象卫星、雷达、探空、地面观测等手段,可以收集到大量的相关数据,包括温度、风速、降水等信息。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比对,可以揭示寒潮天气过程中的规律和特征。
在研究寒潮天气过程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加强寒潮天气的预报和预警工作,提高公众对于极端天气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同时,在农业、交通等方面,也可以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不利影响。
此外,寒潮天气过程的研究还对气候变异和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综上所述,研究寒潮天气过程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对于了解其形成机制、应对极端天气事件、提高灾害防范能力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寒潮天气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自然现象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