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性质 反应顺序及滤渣 滤液成分判断法
- 格式:docx
- 大小:26.23 KB
- 文档页数:5
专题05 金属的化学性质命题点1 金属活动性强弱比较命题点2金属与酸反应的计算及图表题分析命题点3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滤渣、滤液成分分析金属活动性强弱比较本考点常在选择题以信息或图片形成命题,考查的知识点有:①金属的化学性质;②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规律判断金属的强弱。
(1)根据金属与氧气能否反应及反应的难易程度判断(规律: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金属越越易和氧气反应,反应越剧烈;能与氧气反应金属比不与氧气反应的金属活泼。
(2)根据金属与酸能否反应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规律:金属+酸→盐+氢气。
)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位于(H)后的金属与酸不反应。
金属越活泼与酸反应越剧烈。
(3)根据金属与盐溶液能否反应判断(规律:金属+盐→新盐+新金属)反应发生的条件①必须是置换不活泼金属。
( 除外,因为K、Ca、Na先与溶液中的水反应)②反应中盐必须可溶。
(4)三种金属活动性大小比较实验方案设计方法一:“”。
即选用三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强和最弱的两种金属的单质及活动性介于两种金属之间的金属盐溶液作为试剂,根据两种金属单质分别与盐溶液反应的情况进行判断。
方法二:“”。
即选用三种金属中活动性排在中间的金属单质及其他两种金属的盐溶液作为试剂,根据金属单质分别与两种盐溶液反应的情况进行判断。
【典例精讲】1.(2020·湛江模拟)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老师给大家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铜片表面始终没有明显变化B. 一段时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C. 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D. 通过实验现象推测银和硫酸铜溶液也可以反应2.(2020·肇庆模拟)小凤的妈妈买了一枚黄金戒指,小凤想验证这枚黄金戒指是否是用铜锌合金制成的仿品。
她设计如下实验探究方案,你认为不合理的是()A. 将戒指放在火上灼烧B. 把戒指浸入稀盐酸中C. 把戒指浸入硝酸银溶液中D. 将戒指放在灯光下观察颜色3.(2020·东莞模拟)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如果将甲、乙、丙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乙、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甲没有明显现象;再将大小相同的乙、丙分别放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乙、丙均产生气泡,但丙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乙,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丙>乙>甲B.甲>丙>乙C.丙>甲>乙D.甲>乙>丙4.(2020·揭阳模拟)下列可用于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一组药品是()A. Fe、Cu、H2SO4溶液B. Cu、Ag、FeSO4溶液C. Fe、Ag、CuSO4溶液D. Ag、FeSO4溶液、CuSO4溶液5.(2020·湛江模拟)把X、Y、Z三种金属分别加入稀盐酸中,Y表面有气泡产生,X、Z无明显变化;再把X放到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固体析出,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 Y>X>ZB. Y>Z>XC. X>Z>YD. Z>X>Y6.(2020·东莞模拟)为验证Mg、Cu、Sn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不可选用的一组物质是()A. MgCl2溶液、Cu、SnB. Mg、Cu、SnCl2溶液C. Mg、Sn、Cu、盐酸D. MgCl2溶液、Sn、CuCl2溶液7.(2020·深圳模拟)验证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小明设计了以下四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通过①②实验,可以证明金属活动性Al>CuB. 通过①②③实验,可以证明金属活动性Al>Cu>AgC. 若要用实验④证明金属活动性Al>Cu,X可以为Al,Y为CuSO4溶液D. 若要用实验④证明金属活动性Cu>Ag,X可以为Cu,Y为AgNO3溶液8.(2020·梅州模拟)金属钯是稀有的贵金属之一,金属钯制成的首饰不仅有迷人的光彩,而且经得住岁月磨砺。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成分的判断构建思维模型“一刀切”法——由弱到强,左渣右液常见问题:1、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分析一种金属与一种金属盐溶液反应(以锌和硝酸铜反应为例):溶液质量增大,因为参加反应的Cu(NO3)2的质量小于生成的Zn(NO3)2的质量;固体质量减小,因为参加反应的Zn的质量大于生成的Cu的质量;一种金属与两种金属盐溶液反应(将锌粉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Zn与AgNO3反应,溶液质量减小,Zn与Cu(NO3)2反应,溶液质量增大,当减小的质量等于增大的质量时,所得溶液的质量等于原混合溶液的质量2、反应后成分的判断即滤渣、滤液成分例1向氯化铜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粒,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
(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滤液中的溶质有哪些?(写化学式) 。
(3)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4)向滤渣上滴加稀盐酸,________(填“有”“无”或“无法确定”)气泡产生.(5)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是因为例2(2022焦作二模)在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1)写出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猜想:滤液中溶质为AgNO3、Mg(NO3)2和Fe(NO3)2,请分析该猜想不合理的原因。
(3)若溶液呈蓝色,试分析滤液成分、滤渣成分(4)若向滤渣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试分析滤液成分、滤渣成分(5)反应后溶液质量一定减小是因为例3.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进行了右图实验,已知溶液甲呈蓝色。
(1)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时(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
(2)溶液甲中一定含有哪些溶质?(写化学式)(3)请写出该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1.[2022河南23(2)题2分]某同学在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发现滤液仍呈蓝色。
金属与盐反应的滤液滤渣问题,需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反应发生的顺序规则以及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先后顺序进行分析。
以将一定量的铜锌混合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为例,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可得到滤渣和滤液,对滤液滤渣的成分分析如下:
硝酸银溶液的量极少,锌没有反应完,第二个反应不能发生。
故滤渣中有生成的银和没有反应的铜及剩余的锌;滤液中的溶质只有生成的硝酸锌。
硝酸银溶液的量稍多一点,锌能反应完,但第二个反应不能发生。
故滤渣中有银和没有反应的铜,无锌;滤液中的溶质有生成的硝酸锌。
硝酸银溶液的量再多些,锌反应完了,但铜没有反应完。
故滤渣中有银和剩余的铜,无锌;滤液中的溶质有生成的硝酸锌和硝酸铜。
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判断及反应先后顺序问题(选择题)1.在Cu(NO3)2、Mg(NO3)2和AgNO3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时有气泡产生。
滤渣中没有A.Cu B.Mg C.Ag D.Fe【答案】B【详解】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比镁弱,Cu(NO3)2、Mg(NO3)2和AgNO3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不能与Mg(NO3)2溶液反应,铁先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AgNO3反应完,若还有铁粉,铁才能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
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时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铁,说明铁是过量的,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银、铜、铁,一定没有镁。
故选:B。
2.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
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铜和锌B.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C.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D.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答案】B【详解】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该反应一定发生。
如锌有剩余再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
溶液仍为蓝色,说明有硝酸铜剩余。
则滤渣中一定有银,一定没有锌,可能有铜。
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故选B。
3.将一些锌粉加入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滤液中一定不含硝酸银,滤纸上一定不含锌,一定不含铜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滤纸上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C.滤液中可能含硝酸锌,滤纸上可能含有铜,也可能含有锌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银,滤纸上一定含有铜,一定含有锌【答案】B【详解】A、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当锌粉少量时,锌粉反应完全,硝酸银没有反应完,滤液中含有硝酸银,滤纸上一定不含锌,一定不含铜,故A不正确;B、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当硝酸银反应完全,如果锌粉没反应完,锌粉和硝酸铜反应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如果锌粉反应完,没有铜生成,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滤纸上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故B正确;C、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故C不正确;D、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当锌粉过量时,硝酸银反应完全,滤液中不含硝酸银,故D不正确。
【初中化学】初中化学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普通金属能与氧、盐酸、硫酸和盐溶液发生反应。
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金属和氧气的反应金属在空气中在氧气中方程式镁常温下表面逐渐变暗。
点燃猛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点燃、猛烈燃烧并发光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2mg+o22mgo铝在室温下,铝表面变暗并形成层致密氧化膜,保护铝不再被腐蚀光熊熊燃烧,火星到处都是,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22al2o3铁持续加热发红,离火变冷火星无处不在,散发着大量的热量,生成黑色固体3fe+2o2fe3o4铜加热,生成黑色物质,在潮湿的在空气中,铜绿形成并被腐蚀加热,生成黑色固体2cu+o22cuo金即使在高温下,它也不会与氧气发生反应结论大多数金属都能喝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不同二金属与酸的反应盐酸稀硫酸反应现象(两种酸中相同)镁mg+2hcl==mgcl2+h2↑mg+h二so四==mgso四+h二↑这种反应是剧烈的,会产生大量的毒素气泡,溶液仍为无色,生成这种气体可以燃烧并产生气体生淡蓝色火焰铝2al+6hcl==2alcl三+3h二↑2al+3h2所以4==al2(so4)+3h2↑锌zn+2hcl==h2↑+氯化锌2锌+氢2所以4==znso4+h2↑反应缓慢,有气泡产生,溶液体逐渐从无色变为浅绿色,生成的气体能够燃烧,并且产生淡蓝色火焰铁fe+2hcl==fecl2+h2↑fe+h二so四==feso四+h二↑铜不反应没有反应无三金属与盐的反应将锌片、铁丝和铜丝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观察现象 cuso四溶液阿格诺3解决方案nacl溶液锌锌表面有一层红色金属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锌+铜4==znso4+特写锌表面有一层银白色金属析出zn+2agno3==zn(否)3)+2ag无变化,不反应铁铁表面有一层红色金属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铁+铜4==feso4+特写铁表面有一层银白色金属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fe+2agno3==fe(否)3)2+2ag无变化,不反应铜无变化,不反应铜表面沉淀一层银白色金属,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cu+2agno三==cu(no)二+2ag没有变化,没有反应易错点:一、(1)通常,金属活性顺序表中氢前面的金属(也称为活性金属)可以代替酸中的氢;例如,氢背后的金属铜和银不能与盐酸和稀硫酸反应。
初中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重点知识滤渣滤液方法一:线段法例1:(一种金属与一种盐溶液)将一定量的铁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和滤渣情况。
反应发生的方程式为:Fe + CuSO4 =FeSO4 + Cu将硫酸铜溶液的量以线段的形式表示,随着金属铁的量逐渐增加,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和滤渣的情况分析如下图所示:第①种情况:金属铁的量很少,没能将硫酸铜反应完。
则滤渣只有铜,滤液有CuSO4及反应生成的FeSO4;第②种情况:金属铁的量恰好将硫酸铜反应完。
则滤渣仍然只有铜,滤液只有FeSO4;第③种情况:金属铁的量将硫酸铜反应完后还有剩余。
则滤渣有铜还有剩余的铁,滤液中只有FeSO4。
例题2:(一种金属与两种盐溶液)将一定量的锌粉投入到硝酸铜与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和滤渣情况。
三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为:锌>铜>银,按照优先反应原则:“前换后,远优先”,反应发生的方程式依次为:将硝酸银与硝酸铜的量以线段的形式表示,将先被置换的硝酸银画在前一段。
随着锌粉量的增加,所得情况分析如下:例题3:(两种金属与一种盐溶液)将适量的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物质和滤液,分析固体物质与滤液的情况。
三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为:铁>铜>银,按照优先反应原则:“前换后,远优先”,反应发生的方程式依次为:将铁与铜的量以线段的形式表示,将先反应的铁画在前一段。
随着硝酸银量的增加,所得情况分析如下:方法二:共存分析法我们把上述例题综合起来,无论是一种金属与两种盐溶液还是两种金属与一种盐溶液,其实都要遵循的原则是:“前换后,远优先”,另外滤渣和滤液是能共存不反应的。
例如:无论是Zn、Cu放入A gNO3溶液中,还是Zn放入A gNO3、Cu(NO3)2混合溶液中,滤渣和滤液的种类都是一致的,即:这里要注意:滤渣是有前必有后,滤液是有后必有前。
不会出现跳跃的情况,如Ag、Zn,或者Zn(NO3)2、AgNO3。
金属与盐反应后滤液滤渣问题重点突破:金属与盐反应后滤液滤渣问题方法一:挤牙膏法如将铁粉加入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
第一步:将题目中涉及的金属,按照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如Fe、Cu、Ag。
第二步:根据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依次挤出盐溶液中的金属,其顺序为Ag、Cu、Fe。
第三步:根据挤出金属的量分析,如下表:情况滤液滤渣①挤出部分Ag Fe2+、Cu2+、Ag+Ag②挤出全部Ag F e2+、Cu2+Ag③挤出部分Cu Fe2+、Cu2+Cu、Ag④挤出全部Cu Fe2+Cu、Ag⑤挤出Fe Fe2+Fe、Cu、Ag方法二:优先反应法判断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的依据:远距离先置换,即金属活动性相差越大(或位置距离越远),反应优先发生。
1. 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先:Fe+2AgNO3 === Fe(NO3)2+2Ag后:Fe+Cu(NO3)2 === Fe(NO3)2+Cu滤液成分滤渣成分①Fe(NO3)2、Cu(NO3)2、AgNO3Ag②Fe(NO3)2、Cu(NO3)2Ag③Fe(NO3)2、Cu(NO3)2Ag、Cu④Fe(NO3)2Ag、Cu⑤Fe(NO3)2Ag、Cu、Fe2. 将硝酸银溶液加入到一定量铁和铜的混合物中先:Fe+2AgNO3 === Fe(NO3)2+2Ag后:Cu+2AgNO3 === Cu(NO3)2+2Ag滤液成分滤渣成分①Fe(NO3)2Fe、Cu、Ag②Fe(NO3)2Cu、Ag③Fe(NO3)2、Cu(NO3)2Cu、Ag④Fe(NO3)2、Cu(NO3)2Ag⑤Fe(NO3)2、Cu(NO3)2、AgNO3Ag基础练1.将一定量的铁粉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滤渣中一定含有银B.滤渣中可能含有铁C.滤液一定呈浅绿色D.滤液中一定不含硝酸银【答案】D【解析】A、将一定量的铁粉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铁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银,滤渣中一定含有银,故选项说法正确。
初中化学金属和溶液反应后滤渣和滤液成分分析思路
当金属与溶液发生反应后,通常会产生产物,并且会形成滤渣和滤液。
分析滤渣和滤液的成分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1.收集滤渣和滤液:
将反应产物倒入漏斗中,通过滤纸将滤液和滤渣分离,滤液收集到容
器中,滤渣留在滤纸上。
2.分析滤渣:
a.直接观察法:首先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滤渣的颜色、形状、质地等特征,初步判断滤渣的成分。
例如,如果滤渣呈现金属光泽,可能含有金属
成分。
b.火焰试验法:将一小部分滤渣取出,加热于火焰中观察火焰颜色变化。
不同金属燃烧产生的火焰颜色不同,可以根据颜色判断滤渣中是否含
有金属成分。
c.酸碱试验法:将滤渣分别放入酸性和碱性溶液中,观察是否产生气
体释放或发生溶解反应。
根据产生的气体或溶解反应来推测滤渣中的成分。
3.分析滤液:
a.酸碱性检测:取一小部分滤液,滴加几滴酸性或碱性指示剂,观察
颜色变化。
根据变化的颜色,可以判断滤液是酸性、碱性还是中性。
b.气体检测:将滤液分别与酸或碱反应,观察是否产生气体。
不同气
体的产生,可以帮助判断滤液中是否存在特定的气体产物。
c.沉淀检测:将滤液滴加一些试剂,观察是否产生沉淀。
一些特定的
试剂可以与特定的物质发生反应产生沉淀,从而进一步确定滤液中的成分。
总之,通过分析滤渣和滤液的颜色、形状、质地、火焰试验、酸碱试验、气体检测以及沉淀检测等方法,可以初步推测滤渣和滤液中的成分,
并进一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意义(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强氧化酸除外)。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 除外)。
(4)很活泼的金属,如K、Ca、Na 与盐溶液反应,先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碱,碱再与盐溶液反应,没有金属单质生成。
如:2Na+CuSO 4+2H 2O==Cu(OH)2↓+Na 2SO 4+H 2↑(5)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去说明非水溶液中的置换反应,如氢气在加热条件下置换氧化铁中的铁:Fe 2O 3+3H 2金属原子与金属离子得失电子能力的比较2Fe+3H 2O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1)判断某些置换反应能否发生a.判断金属与酸能否反应:条件:①金属必须排在氢前面②酸一般指盐酸或稀硫酸 b.判断金属与盐溶液能否反应:条件:①单质必须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②盐必须可溶于水③金属不包含K、Ca、Na(2)根据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判断滤液、滤渣的成分。
如向CuSO 4,AgNO 3混合液中加铁粉,反应后过滤,判断滤液和滤渣成分。
铁与CuSO 4和AgNO 3溶液反应有先后顺序,如果铁足量,先将AgNO 3中的Ag 完全置换后再置换CuSO 4中的Cu,那么溶液中只有FeSO 4;如果铁的量不足,应按照“先后原则”分别讨论滤液和滤渣的成分。
(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或根据反应速率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如镁、锌、铁三种金属与同浓度的稀H 2SO 4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Mg>Zn>Fe,则可判断金属活动性Mg>Zn>Fe,(4)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研究金属冶炼的历史。
金属活动性越弱,从其矿物中还原出金属单质越容易;金属活动性越强,从其矿物中还原出金属单质越难。
2023中考化学专题考点梳理----《金属的化学性质》【复习目标】1、认识铁、铜、铝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认识常见的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3、认识常见的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4、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解释与日常生活有关的一些化学问题。
【命题解读】1、金属与酸反应的曲线图题本考点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查的命题点有:金属与酸反应的相关判断、金属与盐反应的相关判断等。
以文字或文字结合坐标曲线的形式呈现。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滤液、滤渣的判断)本考点常以选择题和填空与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查的命题点有:判断置换反应后金属的组成和溶液中溶质(或离子)的存在。
常以文字的形式出现。
【考点梳理】考点1:金属的化学性质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2、金属+ 酸→ 盐+ H2↑3、金属+ 盐→ 另一金属+ 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湿法冶金”原理)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的现象铁的表面覆盖着,溶液由;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反应的现象铜的表面覆盖着,溶液由;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①三种金属除外;②盐必须为;③在活动性中只能在。
考点2: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2)位于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从它们的中置换出来。
(除K、Ca、Na)(4)越活泼的,开发利用的。
【解题方法指导】1、金属与酸反应的曲线图题(1)等质量的金属(等化合价)与足量的酸反应酸是足量的,说明金属完全反应,所以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要依据金属的质量来计算。
如镁、锌、铁与酸的反应如图表示。
此图反映出:①金属越活泼,图示反应物的曲线越陡,如Mg线比Zn线陡,Zn线比Fe线陡;②当金属在化合物中化合价相同时,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与酸反应产生的氢气越多,曲线的拐点越高。
压轴题01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滤渣滤液成分分析综合近几年中考对于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滤渣滤液问题的考察形式,2023年中考对于该专题的考察仍然是重点。
由于该命题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较为细腻,所以一直都是命题人提高学生关键化学素养的重点,因此在近几年的中考命题中该问题一直都是以压轴题的形式存在,要求考生了解题型的知识点及要领,对于常考的模型要求有充分的认知。
1.一种金属与一种溶质金属盐溶液反应第一步:将题目中涉及的金属,按照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镁>锌>铜,判断哪些反应能发生。
第二步: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Cu(NO3)2===Cu+Zn(NO3)2。
第三步:根据反应程度判断反应后滤液、滤渣的成分及溶液、固体质量的变化。
①锌与Cu(NO3)2反应:滤液成分为Cu(NO3)2、Zn(NO3)2、Mg(NO3)2,滤渣成分为Cu。
①锌与Cu(NO3)2恰好完全反应:滤液成分为Zn(NO3)2、Mg(NO3)2,滤渣成分为Cu。
①Cu(NO3)2完全反应,锌有剩余:滤液成分为Zn(NO3)2、Mg(NO3)2,滤渣成分为Zn、Cu。
溶液质量的变化及其原因:溶液质量增大,因为参加反应的Cu(NO3)2的质量小于生成的Zn(NO3)2质量。
固体质量的变化及其原因:固体质量减小,因为参加反应的Zn的质量大于生成的Cu的质量。
2.一种金属与两种溶质金属盐溶液反应第一步:将题目中涉及的金属,按照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镁>锌>铜>银,判断哪些反应能发生。
第二步:根据远距离先置换,即金属活动性相差越大(或位置距离越远),反应优先发生,判断发生的先后顺序,写出化学方程式先:Zn+2AgNO3===Zn(NO3)2+Ag。
后:Zn+Cu(NO3)2===Cu+Zn(NO3)2。
第三步:根据反应程度判断反应后滤液、滤渣的成分及溶液、固体质量的变化。
①锌与部分AgNO3反应:滤液成分为Cu(NO3)2、Zn(NO3)2、AgNO3、Mg(NO3)2,滤渣成分为Ag。
金属跟盐溶液的反应顺序、 滤渣滤液成分判断方法[学习要点]【例1】把一定量的Fe 粉加入Cu(NO 3)2和AgNO 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
问:(1)若滤液中伸入铜片,表面析出白色固体,渣、液成分各是什么?(2)滤渣中有二种金属,滤液中肯定有什么?肯定没有什么?可能还有什么?(3)若滤液中有两种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滤液内溶质是什么?滤渣中一定有什么?一定没有什么?可能有什么?(4)若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此时滤渣、滤液成分各是什么?[分析](1)可能发生的反应a. Fe+Cu(NO 3)2 == Fe(NO 3)2 + Cub. Fe + 2AgNO 3 == Fe(NO 3)2 + 2Agc. Cu + 2Ag(NO 3)2 == Cu(NO 3)2 + 2Ag 假设a 反应先发生,则生成的Cu 与AgNO 3发生c 反应,又生成Cu(NO 3)2 若b 反应先进行,则生成的Ag 与Cu (NO3)2、 Fe(NO3)2均不再反应。
∴几种金属都要析出,最弱的金属最先析出——“弱先出”。
(2)判断法1) 2)3) 4) 5) 上述,Fe 的量的五种情况中,滤渣、滤液成 滤 渣 滤 液 (1)Ag , Fe 2+, Cu 2+ , Ag + (2)Ag, Fe 2+,Cu 2+ (3)Ag, Cu, Fe 2+ , Cu 2+ (4)Ag , Cu, Fe 2+ (5)Ag, Cu, Fe, Fe 2+ [小结]○1几种较弱的金属都要析出时 ○1 [小结] ○1几种较弱的金属都要析出时 最弱的金属 先析出;○2滤渣中必有 最弱的金属 ; ○3滤液中一定含 最强金属的盐 ; ○4滤渣中有最强金属 所有金属都有 (滤渣有 强 必有 弱 );1○5滤液中有最弱金属元素的盐 所有金属盐都有 (滤液有 弱○8 必有 强 )。
5○1;○2最弱的金属;○3最强金属的盐;○4;○5;○6;○7;○8;○9 【例2】 把Zn 粉与Cu 粉的混合粉末加入AgNO 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
请回答:(1)滤渣中加稀H 2SO 4有气泡,此时渣液成分是什么?(2)滤液中只含一种溶质,渣、液各是什么? (3)滤液中滴加NaCl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渣、液成分是什么?[NaCl + AgNO 3 == AgCl ↓(白)+NaNO3](4)滤液呈蓝色,情况如何? (5)滤渣是一种成分,情况如何? [分析](1)可能发生的反应:(2)分析方法: (3)总结规律:[当堂目标检测] (。
(2)溶液M 中含有的溶质可能有哪些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1海南省)在氯化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和铁,充分反应后得到一些固体。
过滤,向固体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有气体放出,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 ( ) ①固体中一定含有锌 ②固体中一定没有铜 ③固体中一定含有铁 ④溶质中一定含有氯化锌⑤溶质中一定没有氯化亚铁⑥溶质中肯定没有氯化铜 A.①③④⑤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③⑤⑥ 3.有一种工业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硫酸亚铁、少量的银离子以及污泥。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既经济又合理的方法回收银和硫酸亚铁晶体。
方案流程如下: ____________。
AgNO 3 Cu(NO 3)2 先 后 无现象(2)步骤○3中:需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认为经过步骤○2后所得固体就是纯净的银,不需要进行步骤○3,你认为是否合理?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4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溶液2和溶液3为什么要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将过量的铁粉投入到硫酸和硫酸铜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留有的物质是( ) A.铁和铜 B.铁 C.铜 D.没有固体2.(2011乌鲁木齐)往AgNO 3和Cu(NO 3)2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根据上述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 ( ) A.滤渣中一定有Fe 粉 B.滤渣中一定有Cu 粉 C.滤液中一定有Fe 2+ D. 滤液中一定有Ag +、Cu 2+3.将65g 不纯的锌片与足量的硫酸铜充分反应得到64g 铜,下列情况可能的是 ( ) A.锌片中含有铁和碳 B.锌片中含有铜 C.锌片中含有铁 D.锌片表面有氧化锌4.分别用以下四组物质测定锌和铜的活动性顺序:○1Zn 、Cu 、H 2SO 4 溶液;○2Zn 、Cu 、MgSO 4溶液;○3Zn 、Cu 、AgNO 3溶液;○4Zn 、Cu 、ZnSO 4溶液。
仅用组内物质就能够直接达到目的的是( )A.○1○2B.○1○4C.○2○3D.○3○4 5.(2010,湛江)(双选)电子工业制作电路板的过程中,用FeCl 3溶液来溶解电路板中多余的铜,反应如下:2FeCl 3+Cu == 2FeCl 2+CuCl 2。
FeCl 3溶液也可跟铁发生反应:2FeCl 3+Fe == 3FeCl 2。
现向FeCl 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和铜粉,充分反应后,发现有固体剩余。
下面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向剩余的固体加入稀盐酸,若无气体放出,说明反应后的溶液中没有Cu 2+B.若剩余固体是铜与铁的混合物,则说明两种金属都有部分溶解C.剩余固体可能只含有铜D.剩余固体中如果有铁,一定也有铜6.某同学通过实验比较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他取等质量的X 、Y 、Z 、W 四种金属粉末分别与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中,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A.W 是最不活泼的金属B.放出的气体一定是纯净的氢气C.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X > Z > W > YD.在相同的反应时间里,W 产生的气体最少二.填空题7.(2008,泰州)比较、分析、归纳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
现有反应:○1Zn+CuCl 2 == ZnCl 2+Cu ;○2Cu+2AgNO 3 == Cu(NO 3)2 + 2Ag; ○3Cl 2+2NaBr == 2NaCl + Br 2;○4Br 2+2NaI == 2NaBr + I 2。
(1)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上述四个反应有相似之处:均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反应,再分析这四个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我们还会发现一个相似之处: 。
(2)分析反应○1和○2,可以得到:Zn 、Cu 、Ag 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
用相似的思维方法类推到反应○3和○4中,我们还可以得到:Cl 2、Br 2、I 2三种非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
8.(2009,陕西)整理和归纳是有效的学习方法。
下面是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Mg 、Fe 、Cu 、Hg 、Ag 五种金属相关知识的归纳复习,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你认为Hg与其它金属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化学性质上看,与盐酸反应最剧烈的是___________,这五种金属中,有一种金属的盐溶液能与其他四种金属发生反应,该金属是___________。
(3)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是重要的化学学科思想。
用镁粉制作的烟花在夜空中发出耀眼的白光,这是利用了镁的___________性。
9.(2007,天津)某溶液中仅含有AgNO3和Cu(NO3)2两种溶质,某校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将该溶液分为A、B、C三份,各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分别得到滤渣和滤液。
(1)若将A得到的滤渣加入到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则其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
(2)若将B得到的滤渣加入到稀盐酸中没有气泡产生,则此滤渣中一定有____________。
(3)若向C得到的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此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
10.(2011泸州)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的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用Mg、Zn、Cu三种金属分别于稀盐酸反应,根据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的,可以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的顺序。
(2)用Zn分别与MgCl2、CuCl2溶液反应,也能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若将一定质量的Zn放入CuCl2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三.实验探究题11.(2011陕西)铁、铝、铜是常见的三种金属。
同学们发现生活中的铝和铜制品表面一般不用防锈,而铁制品一般需要做防锈处理。
【提出问题】这是不是因为铁、铝、铜三种金属中铁的活动性最强呢?【实验探究】同学们对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填写空格。
将粗细相同的铁丝、铝丝、铜丝分别插人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向金属混合物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化学 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行实验]过程如下:○1废弃定影液 金属混合物 + 溶液A○2金属混合物 Ag + 溶液B 请回答:操作a 是________,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溶液B 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 。
(4)[产品验证]请你设计一种简单方法验证得到的银中是否含有铁粉,方法是 。
四.简答题13.处理胶片后的废液中含有Zn 2+、Fe 2+、Ag +三种金属离子,要采用经济简便的方法从中回收银,你认为怎样做合理?写出你认为合理的实验方法,要求写出实验步骤。
14.(2007,眉山)不法商人常用黄铜(铜、锌的合金)再加入一定量的铅制成假黄金饰品,其外观和密度与真黄金饰品很难区分。
请你利用家中现有的条件设计一个实验辨认一件黄金饰品是否是假货(简述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参考答案:1.A2.C3.A4.B5.CD6.C7.(1)置换、均伴随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2)Zn > Cu > Ag Cl 2>Br 2>I 28.(1)常温下为液态 (2)Mg Ag (3)可燃9.(1)Fe(NO 3)2 (2)Ag (3)Fe(NO 3)2、Cu(NO 3)2、AgNO 3 10.速率Zn +CuCl 2=Cu +ZnCl 2 Mg >Zn >Cu Cu 11.【实验探究】Al >Fe>Cu 【反思评价】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或污物)【实验验证】铁丝表面附着红色固体 Fe+CuSO 4==FeSO 4+Cu 【拓展迁移】(1) Cu Fe Al(或铜铁铝)或Fe Cu Al(或铁铜铝)(2)Cu Fe Al(或铜铁铝) 12.(2)○乙 铁能与酸反应易除去 Fe+2AgNO 3 == Fe(NO 3)2+ 2Ag ○稀H 2SO 或稀HCl ,Fe+H 2SO 4 == FeSO 4+H 2↑或Fe+2HCl==FeCl+H ↑(3)○过滤 漏斗 FeSO 4 (FeCl 2)(4)用磁铁吸引 13.一法:(1)废液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2)过滤;(3)洗涤、烘干、磁吸 二法:(1)废液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2)过滤;(3)把固体加入足量HCl ,反应后过滤;(4)洗涤、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