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的起源与定义参考
- 格式:ppt
- 大小:9.87 MB
- 文档页数:18
公共卫生的发展与管理一、公共卫生的定义及发展历程公共卫生是指控制和预防疾病、保障公众健康的活动,包括卫生政策、卫生服务、卫生教育等。
公共卫生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爆发过瘟疫时,人们就开始采取防疫措施,如从隔离病人,灭鼠灭蚊等。
公共卫生的现代概念起源于19世纪,当时欧洲面临百年的流行病,如霍乱、天花、黑死病等,在此背景下,公共卫生被逐渐赋予了现代意义。
二、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公共卫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它对于人民健康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公共卫生可以保障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预防疾病、灾害和事故的发生,维护和提高人民生命质量。
另一方面,公共卫生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劳动力素质,增进国际交流合作。
三、公共卫生管理的主要内容公共卫生管理是指以政府为主导,整合社会力量,利用科技手段和卫生政策等手段,规范卫生服务和开展健康教育,实现人民健康的管理工作。
公共卫生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疾病控制疾病控制是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要方面,包括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预防等。
传染病防治包括传染病疫苗接种、传染病监测和报告、病原体控制等;慢性病预防包括心血管疾病、肥胖症等。
(二)环境卫生环境卫生是指对环境污染、噪声污染、有害物质等进行治理,从而维护公众健康的管理工作。
(三)食品卫生食品卫生管理是指保障食品质量,防止食源性疾病等安全性问题。
(四)卫生教育卫生教育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向公众传递健康知识,相应提升人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及行为习惯。
四、公共卫生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当前我国公共卫生工作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人民健康得到了有效保障。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的不断升级,公共卫生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一)公共卫生管理从医疗型向综合型转型。
当前我国公共卫生管理的重心正在由医疗型向综合型转型,即从仅仅关注病人治疗,转向关注疾病预防、控制,关注公众健康。
(二)公共卫生管理的科技化发展。
公共卫生公共卫生是国家、地区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领域,体现公共性、公益性和公平性。
公共卫生关系到直接关系民众的身体健康,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一)公共卫生的含义1.公共卫生的内涵(1)西方对公共卫生的认识演变。
公共卫生的创始人之一,美国耶鲁大学的温思络(C.E.A.Winslow)教授指出,“公共卫生是防治疾病、延长寿命、改善身体健康和机能的科学和实践。
公共卫生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改善环境卫生、控制地区性的疾病,教育人们关于个人卫生的知识、组织医护力量对疾病做出早期诊断和预防治疗,并建立一套社会体制,保障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能够享有维持身体健康的生活标准⑦。
”定义综合具体内涵非常丰富。
1988年的艾奇逊(Acheson)报告中的公共卫生定义为:“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预防疾病、延长生命、促进健康的科学和技术。
”这一概念高度概括了现代公共卫生的要素⑦。
1988年,美国医学研究所在其里程碑式的美国公共卫生研究报告《公共卫生的未来》中,提出公共卫生的定义。
把公共卫生的使命归纳为“通过保障人人健康的环境来满足社会的利益①。
”1995年,英国的Jokn Last给出了更为详细的定义,他认为“公共卫生是为了保护、促进、恢复人们的健康,通过集体的或社会的行为,维持和促进公众健康的科学、技能和信仰的集合体。
公共卫生项目、服务和机构强调整个人群的疾病预防和健康需求。
尽管公共卫生活动会随着技术和社会价值等的改变而变化,但其目标始终保持不变,即减少人群的疾病发生、早死、疾病导致的不适和伤残。
因此,公共卫生是一项制度、一门学科、一种实践②。
”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躯体、社交和心理方面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体虚。
”因此,凡是涉及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都将被纳入公共卫生的范畴③。
以上定义表明了公共卫生共同的特点,即公共卫生的最终日标是促进居民健康,研究的重点是整个人群。
它们都强调了公共卫生是一种有组织的或集体的活动,其实质必然是公共政策,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参与。
公共卫生的起源和定义黄建始1什么是公共卫生?流传在我国公共卫生界的一句名言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无边无际。
”从学术的角度来看,公共卫生的定义是什么? 其中蕴含的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什么?公共卫生源自何处?将奔向何方?这些都是值得每个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和所有关心公共卫生的人们思考的重要问题。
现代公共卫生的出现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时间很短,至今不到二百年。
然而,文献检索发现关于公共卫生的各种定义至少有十八个。
为了正本清源,我们有必要对公共卫生的起源和定义做一个全面、科学的回顾,以便更科学地在我国推进公共卫生事业。
1.公共卫生的起源公共卫生起源于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和需求。
早期的公共卫生概念和实践产生于人类对农业革命副作用的应急反应,现代公共卫生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于人类对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副作用的应对反应,发展于人类现代化的过程中。
今天,公共卫生已经成为现代化国家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人类早期对健康的认识是从疾病开始的。
人类早期对健康的需求是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
当人口增长的压力促使人类在距今10 000年前到距今2,000年前这段时间里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后,人类定居和大规模群居带来了各种各样影响健康的问题,如人、畜粪便和垃圾的大量堆积,经蚊子、苍蝇、老鼠等传播的传染病和食物源性及水源性疾病在人群中的流行等。
【参考文献(参)】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渐渐地认识到处理群体的健康问题不简单地等于单个健康问题处理的总和。
要保护群体健康,必须通盘考虑,综合解决诸如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控制和改善与生活有关的自然环境(如垃圾和废物处理等),保障食物和饮用水的安全和数量,治疗和照料老弱病残等与群体健康有关的一系列问题。
综合治理需要整个社区参与。
为了继续生存和发展,人类必须通过有组织的努力来解决因大规模群居带来的负面健康问题,公共卫生的概念和实践也就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参】。
正像人类社会及其生活方式在过去200年里发生的变化要比此前5 000年里发生的变化还要大一样,公共卫生概念和实践在过去200年中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要比此前5 000年里的发展速度还要快,发展规模还要大。
公共卫生的起源与定义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公共卫生的理念和实践逐渐形成并不断演变,对保障民众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深入理解公共卫生,首先需要探究其起源和准确的定义。
公共卫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早在古希腊,希波克拉底就已经开始关注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他提出了“空气、水和地点”对健康的影响。
古罗马时期,城市的供水和排水系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公共卫生的早期实践。
在中国古代,也有着与公共卫生相关的理念和措施。
例如,在瘟疫流行时,会采取隔离病人、焚烧尸体等方法来控制疫情的传播。
此外,古代中医强调“治未病”的理念,主张通过养生、调理等方式预防疾病的发生,这与现代公共卫生中的预防思想不谋而合。
然而,公共卫生作为一个专门的领域得到系统的发展,还是在近代以来。
19 世纪,工业革命带来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公共卫生问题,如恶劣的居住条件、拥挤的工作环境、污染的水源和空气污染等。
这些问题导致传染病频繁爆发,给民众的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先驱者开始推动公共卫生改革。
英国的查德威克通过对城市卫生状况的调查,提出了改善卫生条件的建议,并推动了相关法律的制定。
德国的皮腾科费尔则在环境卫生和传染病防控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共卫生的范畴不断扩大,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内容。
那么,究竟什么是公共卫生呢?简单来说,公共卫生是通过社会有组织的努力来预防疾病、延长寿命、促进健康和提高效益的科学和艺术。
它关注的不仅仅是个体的健康,更是整个群体、社区甚至整个社会的健康状况。
公共卫生的工作涉及多个领域和层面。
首先是疾病预防与控制。
这包括对传染病的监测、预警和防控,以及对慢性病的预防和管理。
通过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环境卫生改善等手段,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其次是环境卫生与职业卫生。
保障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安全,减少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以及预防职业性疾病的发生,都是公共卫生的重要任务。
公共卫生定义
公共卫生是指通过各种卫生措施和健康促进活动,保护和改善整个社会群体的健康状况,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和流行,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一门学科和实践活动。
一、公共卫生的概念和意义
公共卫生是指通过各种卫生措施和健康促进活动,保护和改善整个社会群体的健康状况,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和流行,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一门学科和实践活动。
公共卫生的意义在于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国家的整体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二、公共卫生的历史和发展
公共卫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早期的公共卫生措施主要是为了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流行,例如在古代中国,人们就采取了隔离病人、消毒、通风等措施来预防疾病的传播。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公共卫生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研究领域也逐渐扩大到了环境卫生、营养健康、健康教育等方面。
三、公共卫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公共卫生的基本原则包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科学管理、公众参与、政策引导等。
公共卫生的方法包括监测评估、预防控制、健康促进、卫生教育、环境卫生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和流行,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四、公共卫生的挑战和应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公共卫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例如新发传染病的出现、老年人口的增加、环境污染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加强卫生监测、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等措施,同时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总之,公共卫生是保障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卫生监测、预防控制、健康促进等方面的工作,为人民的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公共卫生概念、工作范围一、公共卫生的概念早在1920 年,美国耶鲁大学公共卫生教授Winslow就将公共卫生( publice health)定义为:“公共卫生是通过有组织的社区行动,改善环境卫生条件,控制传染病的流行,教育每个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组织医护人员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预防性治疗,健全社会体系,以保证社区中的每个人都享有维持健康的足够生活水准,实现预防疾病、延长寿命.促进机体健康的科学和艺术”。
1952 年,WHO采纳了Winslow的定义,将其定为全球公认的公共卫生定义。
1988 年,美国医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 IOM)将公共卫生定义为:“在确保人群健康的情况下.实现社会利益。
即公共卫生是履行社会责任.确保能够提供给居民维护健康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生产环境.生活环境、生活行为方式和医疗卫生服务”。
2003年7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的报告中指出,公共卫生就是组织社会共同努力,改善环境卫生条件,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流行,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这是我国第一次对公共卫生作的权威定义,其明确提出了公共卫生是整个社会全体成员预防疾病.促进身体健康的事业,强调了公共卫生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公共卫生的宗旨是预防和控制疾病.保障和促进公众健康。
其主要功能包括:①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②保护环境免受破坏;③预防意外伤害;④促进和鼓励健康行为;⑤对灾害作出应急反应;⑥保证卫生服务的有效性和可及性。
在国家主导下发挥公共卫生的功能,才能起到保障公众健康的作用。
二、公共卫生的工作范围1.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纳人医药卫生改革四大体系之中,旨在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什么是公共卫生顾名思义,公共卫生是关系到一国或一个地区人民大众健康的公共事业。
公共卫生的具体内容包括对重大疾病尤其是传染病(如结核、艾滋病、SARS等)的预防、监控和医治;对食品、药品、公共环境卫生的监督管制,以及相关的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免疫接种等。
例如对SARS的控制预防治疗属于典型的公共卫生职能范畴。
1.温思络定义美国公共卫生领袖人物温思络(Charles-Ed—wardA~Winslow)早在1920年就描述了什么是公共卫生和公共卫生应该怎么做。
这是一个比较综合具体的定义,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1952年为世界卫生组织接受,一直沿用至今。
温思络将公共卫生定义为:“通过有组织的社区努力来预防疾病,延长寿命和促进健康和效益的科学和艺术。
这些有组织的社区努力包括改善环境卫生,控制传染病,教育每个人注意个人卫生,组织医护人员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性治疗提供服务,建立社会机构来确保社区中的每个人都能达到适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标准。
组织这些效益的目的是使每个公民都能实现其与生俱有的健康和长寿权利”。
温思络定义内涵非常丰富。
“科学和艺术”、“有组织的社区努力”和“与生俱有的健康和长寿权利”3个关键词以画龙点睛的手笔点出了公共卫生的本质和使命。
温思络定义界定了公共卫生的范围,包括了公共卫生的早期目标(控制传染病和环境卫生),以及当前越来越重要的健康促进,初级保健和社区卫生等工作。
该定义明确指出社会环境和健康的密切关系并强调公共卫生的目的是保障每个公民都能享有健康长寿的人权。
2.维寇定义40多年前,英国实业家维寇(GeoffreyVick-ers)在担任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主席期间,从疾病和科学与社会价值观之间互动关系的角度重新定义了公共卫生。
他认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都是在某些状况从“当然存在”转变为“不可容忍”酌时候发生的。
因此,公共卫生的历史同样也是不断地重新定义“不能接受的”的记录。
维寇定义强调了科学和社会价值观之间微妙的、动态的关系。
公共卫生:为什么?是什么?学什么?公共卫生:为什么?是什么?学什么?世界上本没有公共卫生,公共卫生因人类病苦而诞生,为所有人健康而立命,在社会危难时刻壮大,这是公共卫生最简明的历史。
公共卫生骨子里含着利他主义精神,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医学问题。
——唐金陵香港中文大学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流行病学教授一、起源:为什么会有公共卫生?18世纪到19世纪,工业革命如火如荼地行进着,英国人创造了技术和生产力进步的奇迹,却忽视了随之而来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恶化。
刚从农耕社会转型的英国,城市布局混乱不堪,工厂、住宅、牲畜棚『和谐共处』;人口激增带来住房压力,工人阶级不得不在狭窄阴暗的地下室里结婚生子;工作场所设计和管理不人性化,有的长年没有光照、有的长年禁止开窗。
街道上的死水坑、成堆的垃圾、卫生厕所的缺乏、空气污染的蔓延……这让很多人年纪轻轻就因各种职业病丧失劳动能力,儿童变得衰老、虚弱。
水源污染、卫生意识差,使得传染病的传播如鱼得水,霍乱和伤寒的小规模流行时有发生,其所致的人口死亡几乎每天都在发生;1831年-1854年,英国发生了三次霍乱大流行,每次都造成了数以万计的人死亡。
生活质量的下降导致人们罹患各种疾病(尤其是职业病和传染病)的风险增加,进而导致了生命质量下降、人均寿命缩短。
据统计,19世纪上半叶,英国农村地区的死亡率约为18‰,城市地区高达26‰。
英国上层阶级当时的人均寿命也只有四十岁左右。
这样的现状让英国的有识之士痛定思痛,他们希望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希望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希望国家立法保护国民的健康。
于是,184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公众健康法:The 1848 Public Health Act(1848年公众健康法案)。
该法案的设计者埃德温·査德威克带领法案的推动者们,通过对居民健康和生活状况的调查,第一次把疾病和恶劣的卫生条件联系在一起。
在此基础上,该法案对公共卫生的各个领域(包括城市规划、建筑物的光照和通风、给排水管道设计、街道垃圾清理、食品卫生、空气污染、医疗人员配置等)都做了具体而全面的规定,分门别类地制定各项标准;同时,运用法律手段强制进行管理和监督,以达到改善公共卫生条件、保障公众健康的目的。
公共卫生概念、工作范围一、公共卫生的概念早在1920 年,美国耶鲁大学公共卫生教授Winslow就将公共卫生( publice health)定义为:“公共卫生是通过有组织的社区行动,改善环境卫生条件,控制传染病的流行,教育每个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组织医护人员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预防性治疗,健全社会体系,以保证社区中的每个人都享有维持健康的足够生活水准,实现预防疾病、延长寿命.促进机体健康的科学和艺术”。
1952 年,WHO采纳了Winslow的定义,将其定为全球公认的公共卫生定义。
1988 年,美国医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 IOM)将公共卫生定义为:“在确保人群健康的情况下.实现社会利益。
即公共卫生是履行社会责任.确保能够提供给居民维护健康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生产环境.生活环境、生活行为方式和医疗卫生服务”。
2003年7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的报告中指出,公共卫生就是组织社会共同努力,改善环境卫生条件,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流行,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这是我国第一次对公共卫生作的权威定义,其明确提出了公共卫生是整个社会全体成员预防疾病.促进身体健康的事业,强调了公共卫生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公共卫生的宗旨是预防和控制疾病.保障和促进公众健康。
其主要功能包括:①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②保护环境免受破坏;③预防意外伤害;④促进和鼓励健康行为;⑤对灾害作出应急反应;⑥保证卫生服务的有效性和可及性。
在国家主导下发挥公共卫生的功能,才能起到保障公众健康的作用。
二、公共卫生的工作范围1.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纳人医药卫生改革四大体系之中,旨在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公共卫生发展简史公共卫生是指通过改善社会环境、提高健康素养和预防疾病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
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但现代公共卫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欧洲。
以下是公共卫生发展的简史:1. 18世纪:卫生改革的兴起18世纪的欧洲,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了许多卫生问题,例如污染、饮水不洁和传染病的流行。
在这一背景下,卫生改革运动兴起。
英国的约翰·斯诺通过研究伦敦霍乱疫情,提出了传染病的水源传播理论,为公共卫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19世纪:卫生制度的建立19世纪,随着医学进步和科学发展,公共卫生开始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在欧洲和美国,各国纷纷建立了卫生部门,制定了相关的卫生法规和政策,加强了对疾病的监测和控制。
同时,社会卫生运动兴起,推动了公众健康教育和预防措施的普及。
3. 20世纪上半叶:公共卫生的全球化20世纪上半叶,公共卫生开始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关注点。
1923年,成立了国际卫生联盟(现为世界卫生组织),致力于推动全球卫生事业的发展。
此后,世界范围内的疫苗接种、卫生教育和卫生设施建设得到了大规模推广,有力地改善了全球公共卫生状况。
4. 20世纪下半叶:卫生问题的多元化和综合化20世纪下半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公共卫生面临着新的挑战。
随着寿命的延长,慢性病和非传染性疾病成为主要健康问题。
公共卫生的范围逐渐扩大,不仅关注传染病的控制,还包括心理健康、环境卫生和社会健康等方面。
5. 当代: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公共卫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全球范围内的传染病如艾滋病和流感病毒的传播,给公共卫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时,公共卫生的理念和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如基因检测、大数据分析和精准医学等,为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
公共卫生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的领域,需要政府、学术界、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努力。
在未来,公共卫生的发展将继续面临着各种挑战,但也将迎来更多的机遇。
公共卫生简介 Share classic historical materials公共卫生硕士点简介一、公共卫生的起源公共卫生起源于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和需求..现在;公共卫生已经成为现代化国家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人类早期对健康的认识是从疾病开始的..人类早期对健康的需求是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为了继续生存和发展;人类必须通过有组织的努力来解决因大规模群居带来的负面健康问题;公共卫生的概念和实践也就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人类早期的公共卫生实践是从饮食、供水、个人卫生、社区居住和环境卫生及传染病的预防开始的..人类早期的公共卫生概念和理论也是在具体的饮食安全;环境卫生和传染病应急等公共卫生的实践中开始出现萌芽..到了中世纪公元500年到1500年;欧洲城市的公共卫生服务已见雏形..现代公共卫生起源于英国;因为英国是第一个实现现代工业化的国家;最早面临工业革命带来的威胁人类健康的新环境..现代公共卫生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全面系统的发展;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开始..现代公共卫生在中国真正地成长与壮大是和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命运休戚相关的;是由政府主导的;是在应对中国公共卫生问题的进程中发展起来的..从1949年至今;中国公共卫生体系从建立;健全到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赤贫基础之上;在各种资源源极其匮乏的条件下;在50多年的时间里成功地消灭了天花和脊髓灰质炎;控制了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和地方病;显着地降低了孕妇和婴儿死亡率;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网;结合防治工作需要开展的预防医学科研工作取得显着成绩;预防医学教育为公共卫生体系输送了大量新鲜的血液;以上公共卫生成就加上医学科学的进展等因素;在全国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基础上;使得中国人民的人均期望寿命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2006年的73岁;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二、公共卫生的定义现代公共卫生的出现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时间很短;至今不到二百年..然而;文献检索发现关于公共卫生的各种定义至少有十八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美国公共卫生领袖人物;耶鲁大学公共卫生教授温思络Charles-Edward A.Winslow早在1920年提出的;他描述了什么是公共卫生和公共卫生应该怎么做..这个定义比较完整;是世界公共卫生界引用的最多的一个公共卫生定义:“公共卫生是通过有组织的社区努力来预防疾病、延长寿命、促进健康和提高效益的科学和艺术..这些努力包括:改善环境卫生;控制传染病;教育人们注意个人卫生;组织医护人员提供疾病早期诊断和预防性治疗的服务;以及建立社会机制来保证每个人都达到足以维护健康的生活标准..以这样的形式来组织这些效益的目的是使每个公民都能实现其与生俱有的健康和长寿权利”..1988年;美国医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IOM在其里程碑式的美国公共卫生研究报告公共卫生的未来中明确地提出了十分精练的公共卫生的定义:“公共卫生就是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为保障人人健康的各种条件所采取的集体行动..”中国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的定义;2003年;作为当时中国公共卫生界的官方代表;时任中国副总理兼卫生部部长的吴仪;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公共卫生的中国定义..产生2003年中国定义的背景是中国刚刚取得了抗SARS战役的阶段性胜利..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和各级政府官员痛定思痛;认真回顾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公共卫生正反两方面的宝贵历史经验;对现代公共卫生的内涵和外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总结出一个既与国际先进理念相符;又便于指导我国公共卫生实践的公共卫生定义..2003年我国公共卫生定义如下:“公共卫生就是组织社会共同努力;改善环境卫生条件;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流行;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提供医疗服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该定义之后还有一段具体解释:“公共卫生建设需要国家、社会、团体和民众的广泛参与;共同努力..其中;政府要代表国家积极参与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社会;民众和医疗卫生机构执行公共卫生法律法规实施监督检查;维护公共卫生秩序;促进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组织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流行;教育民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高素质的公共卫生管理和技术人才;为促进人民健康服务..”这是中国人第一次提出的、比较系统全面的公共卫生定义..该定义兼有历史性、现实性和前瞻性;反映了我国公共卫生界对现代公共卫生的共识..三、公共卫生硕士点简介公共卫生硕士MPH有“卫生行业的MBA”之称;是国际公认的公共卫生领域的主流学位..其任务是为公共卫生部门;包括政府有关部门、、医院、社区卫生机构等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的高层次公共卫生专门人才;特别是培养卫生项目管理、卫生防疫管理和医院管理等卫生事业管理的高级人才..一设置原因:设置和试办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医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现有的高层次公共卫生管理人才相当缺乏;MPH专业学位的设置;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的在职人员开辟了以同等学力申请的渠道..在复习迎考中;考生主要可以参考以下资料:公共卫生硕士MPH联考考试大纲与考试指南卫生事业管理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此外;考试语种为英语的考生还可参考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英语考试大纲和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英语复习指导..考生所需的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卫生事业管理学联考考试大纲;也可在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网站下载..为突出培养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组织管理才能;实行三段式培养模式;即理论学习、社会实践、课题研究..理论学习采取定期集中授课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在学习期间至少安排一个月时间进行社会实践;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要求结合公共卫生的实际需要选题..攻读学位者按照培养计划要求;通过学位课程考试、完成公共卫生现场实践、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后;将被授予公共卫生专业学位..二专业方向1.疾病预防控制:通过对现代流行病学、统计学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等专业书籍的系统学习;使得学员能够全面掌握疾病预防控制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实现MPH的培养目标..2.临床流行病学:通过对现代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等专业的学习;使学员掌握临床科研设计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进一步提高临床工作的科学性和工作效率;实现从事临床管理专业的MPH的培养目标..3.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方向为培养适应我国社会和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公共卫生应用型专业人才;特别是营养与食品政策制定;社区健康管理;食品卫生监督等高级管理人才..课程设置为英语、流行病学、卫生事业管理、卫生统计学、卫生监督学、卫生检验、毒理学、计算机基础、心理学、营养学基础、营养流行病学、健康教育学、食品卫生与安全控制、食品卫生监督与管理..4.卫生学与卫生执法监督:专业方向为对饮用水、公共场所、职业卫生、食品、化妆品、医疗机构中的卫生学问题进行监测与监督..要求完成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毒理学、放射卫生、卫生法学、等课程..5.环境健康效应与评价:专业方向为环境中各种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分析测定、人群健康效应调查与评价急慢性中毒、三致效应等、分子生物效应研究、干预防护措施研究等内容;要求完成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卫生检验基础、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毒理学等课程..6.化学危害检验、评估与控制:专业方向为环境、生产、生活中各种化学毒物;以及突发化学事故的检测、评估与控制..包括化学中毒检验;化学毒物污染;食品化学安全;化妆品安全;以及化学品安全相关政策法规的建立等;培养应对各种化学危害相关的的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完成化学危害检验、化学危害评估与控制、卫生事业管理、卫生经济学、社会科学、专题讲座及研讨等课程..7.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方向为完成卫生管理学、管理学基础、卫生政策分析、卫生经济学、卫生、医疗保障体制等课程学习和论文写作;为培养管理人才..8.医学救援与应急管理:专业方向为完成应急管理、灾害医学、卫生管理学等课程学习和论文写作;为医疗卫生机构培养突发事件医学救援与人才..9.管理心理:专业方向为完成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卫生管理学、管理学基础、卫生管理研究方法等课程学习和论文写作;为医疗卫生机构培养管理心理人才..10.卫生管理统计:专业方向要求能完成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卫生信息学、卫生管理统计、医院管理统计等课程..11.生物统计:专业方向要求能完成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临床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方法、观察性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遗传与基因统计方法等课程..12.电离、电磁辐射危害及卫生防护:研究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医学应用;辐射危害的防护、诊断和治疗;核事故的医学应急处理..13.物理因子环境污染危害及防治:研究声、光、电等物理因子效应及医学应用;物理因子职业暴露和公众暴露的危害评估、预防、诊断和治疗..14.公共口腔卫生和口腔医疗服务管理:专业方向要求完成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医院管理学、公共口腔卫生学、口腔医疗管理学、口腔医学史等课程;提高各级口腔医院、口腔门诊部等单位从事公共口腔卫生和口腔卫生管理的在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