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消化性溃疡穿孔专题
- 格式:ppt
- 大小:4.75 MB
- 文档页数:45
医院急诊科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疾病健康教育指导胃在人体哪个部位?有何生理功能?(I)胃位于左上腹,上接食管,下连十二指肠,入口为贲门,出口为幽门。
腹段食管与胃大弯的交角称为贲门切迹,胃的左侧呈弧形突出为胃大弯,右侧与胃大弯相对处向内凹陷为胃小弯。
胃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贲门胃底部、胃体部、幽门部。
(2)胃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分泌黏液、蛋白酶原、盐酸、内因子等胃液成分,完成食物的初步消化;二是通过胃蠕动将混合性食糜自胃分次、少量、逐步排入小肠。
另外,胃还可以吸收少量水分、乙醇、葡萄糖,并能帮助吸收维生素Bz、铁、钙等。
十二指肠分为哪几部分?有何生理功能?(1)十二指肠是小肠起始段,它位于幽门与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之间,成年人的十二指肠长约25cm,整体呈“C”形弯曲,包绕胰头。
依据十二指肠的形态和位置,分为4个部分:球部(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
(2)十二指肠是机体营养物质摄取和免疫防御的重要器官,它的主要功能包括分泌、运动、消化、吸收及屏障功能,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十二指肠接收胃内食糜以及胆汁、胰液。
十二指肠黏膜内有BrUnner腺,分泌的十二指肠液内含多种消化酶,如肠蛋白酶、脂肪酶、蔗糖酶、麦芽糖酶等。
同时在调节胃排空和产生多种胃肠激素方面,十二指肠具有重要作用。
如何自我诊断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是发生于胃、十二指肠黏膜的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的全层黏膜缺损。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腹痛,其次是反酸和胃部烧灼感,少见症状还有恶心、呕吐、暧气、食欲不振等。
有一部分患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大多数患者常因上腹部疼痛或不适就诊,也有许多患者因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才引起警惕,所以学会自我诊断对早发现和早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消化性溃疡的病因是什么?消化性溃疡的病因较为复杂,尚未完全清楚。
目前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酸分泌异常和黏膜防御机制的破坏。
消化道溃疡穿孔诊疗指南【概述】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变向深度发展,胃肠壁变薄,或加上胃肠腔内压突然增加,可向腹腔穿破,胃和(或)肠内容物流人腹腔,称为急性穿孑L(游离穿孑L),其后果是产生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为消化性溃疡最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生于冬春两季,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十二指肠溃疡比胃溃疡发生穿孔者高3〜10倍,前者平均年龄33岁,后者平均年龄46岁。
该病发病急,变化快,若不及时诊治,会因腹膜炎的发展而危及生命。
【临床表现】溃疡穿孔临床表现可分以下三个阶段。
1 •初期(1) 穿孔时患者突然出现剧烈腹痛,疼痛为持续性,刀割样或撕裂样,常起始于右上腹或中上腹,迅速蔓延至脐周以至全腹。
(2) 常能说清楚发作的具体时间、地点及当时的情况。
疼痛可向肩背部放射。
(3) 胃穿孔时,疼痛常向左肩部放射,十二指肠穿孔时,疼痛常向右肩部放射。
约50%患者伴发恶心、呕吐。
(4) 腹痛常因翻身、咳嗽等动作而加剧,故患者常静卧不愿动,并常呈卷曲体位。
(5) 体检发现腹肌高度紧张,甚至呈板状腹,中上腹与右下腹、甚至全腹压痛明显,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则提示有气腹存在。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腔穿刺可抽出胃肠内容物。
此阶段患者可出现休克。
2 •反应期(1) 穿孔后I〜5小时,部分患者由于腹腔渗出液增多,流入腹腔的胃肠内容物被稀释,腹痛可暂时减轻,患者自觉好转,脉搏、血压、面色与呼吸亦稍恢复常 ^态。
(2) 但患者仍不能作牵涉腹肌的动作,腹肌紧张、压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急性腹膜刺激征象仍继续存在。
3 •腹膜炎期(1) 在穿孔8〜12小时后,多转变为细菌性腹膜炎,临床表现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腹膜炎相似。
(2) 患者呈急性重病容,发热、口干、乏力、呼吸、脉搏加快。
(3) 腹胀、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
(4) 腹腔穿刺可抽出白色或黄色混浊液体。
病情严重,抢救不及时者常因麻痹性肠梗阻、脓毒赢症或败血症、感染中毒性休克而死亡。
消化道溃疡穿孔诊疗指南【概述】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变向深度发展,胃肠壁变薄,或加上胃肠腔内压突然增加,可向腹腔穿破,胃和(或)肠内容物流人腹腔,称为急性穿孑L(游离穿孑L),其后果是产生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为消化性溃疡最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生于冬春两季,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十二指肠溃疡比胃溃疡发生穿孔者高3~10倍,前者平均年龄33岁,后者平均年龄46岁。
该病发病急,变化快,若不及时诊治,会因腹膜炎的发展而危及生命。
【临床表现】溃疡穿孔临床表现可分以下三个阶段。
1.初期(1)穿孔时患者突然出现剧烈腹痛,疼痛为持续性,刀割样或撕裂样,常起始于右上腹或中上腹,迅速蔓延至脐周以至全腹。
(2)常能说清楚发作的具体时间、地点及当时的情况。
疼痛可向肩背部放射。
(3)胃穿孔时,疼痛常向左肩部放射,十二指肠穿孔时,疼痛常向右肩部放射。
约50%患者伴发恶心、呕吐。
(4)腹痛常因翻身、咳嗽等动作而加剧,故患者常静卧不愿动,并常呈卷曲体位。
(5)体检发现腹肌高度紧张,甚至呈板状腹,中上腹与右下腹、甚至全腹压痛明显,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则提示有气腹存在。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腔穿刺可抽出胃肠内容物。
此阶段患者可出现休克。
2.反应期(1)穿孔后l~5小时,部分患者由于腹腔渗出液增多,流入腹腔的胃肠内容物被稀释,腹痛可暂时减轻,患者自觉好转,脉搏、血压、面色与呼吸亦稍恢复常态。
(2)但患者仍不能作牵涉腹肌的动作,腹肌紧张、压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急性腹膜刺激征象仍继续存在。
3.腹膜炎期(1)在穿孔8~12小时后,多转变为细菌性腹膜炎,临床表现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腹膜炎相似。
(2)患者呈急性重病容,发热、口干、乏力、呼吸、脉搏加快。
(3)腹胀、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
(4)腹腔穿刺可抽出白色或黄色混浊液体。
病情严重,抢救不及时者常因麻痹性肠梗阻、脓毒赢症或败血症、感染中毒性休克而死亡。
【诊断要点】1.根据有溃疡病史,突然发生的持续性上腹剧烈疼痛,并很快转为全腹,体检有腹膜刺激征。
消化性溃疡医学知识点总结概述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主要表现为胃或十二指肠黏膜的溃疡形成。
该病的发病率在过去几十年里有所下降,但仍然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本文将总结与消化性溃疡相关的医学知识点,并对其原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一、原因消化性溃疡的形成主要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和非甾体抗炎药物使用。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细菌,它能够侵袭胃黏膜,促进溃疡的形成。
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是一类广泛使用的药物,用于缓解疼痛和炎症。
然而,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可能导致胃酸分泌增加,从而伤害胃黏膜并引发溃疡。
二、症状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症状包括上腹痛、早饱、恶心、呕吐和消化不良等。
这些症状通常会在进食后或在夜间加重,并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有些病人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和贫血等症状。
三、诊断诊断消化性溃疡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
最常用的方法是胃镜检查,通过插入一根柔软的光导纤维管,医生可以直接观察到胃黏膜的情况。
此外,还可以进行血液测试,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酸分泌功能。
四、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两个方面。
常用的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和抗生素等。
这些药物可以减少胃酸分泌、杀灭幽门螺杆菌和促进溃疡的愈合。
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习惯,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饮酒。
同时,减少非甾体抗炎药物的使用也很重要。
五、预防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关键在于控制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减少非甾体抗炎药物的使用。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传播主要通过口腔-粪便和唾液-唾液途径,因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感染者的亲密接触是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键。
对于长期需要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的患者,可以考虑联合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来减少胃酸分泌和溃疡的形成。
六、并发症如果消化性溃疡未能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出血、穿孔和梗阻。
胃溃疡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主要表现为黑便、呕血或排血性呕吐。
消化道穿孔诊疗指南 (3)消化道溃疡穿孔的诊疗指南概述:消化道溃疡病变向深度发展,胃肠壁变薄,或加上胃肠腔内压突然增加,可向腹腔穿破,胃和(或)肠内容物流人腹腔,称为急性穿孑L(游离穿孑L),其后果是产生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消化道溃疡穿孔为消化性溃疡最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生于冬春两季,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该病发病急,变化快,若不及时诊治,会因腹膜炎的发展而危及生命。
临床表现:溃疡穿孔临床表现可分以下三个阶段。
初期:1)穿孔时患者突然出现剧烈腹痛,疼痛为持续性,刀割样或撕裂样,常起始于右上腹或中上腹,迅速蔓延至脐周以至全腹。
2)常能说清楚发作的具体时间、地点及当时的情况。
疼痛可向肩背部放射。
3)胃穿孔时,疼痛常向左肩部放射,十二指肠穿孔时,疼痛常向右肩部放射。
约50%患者伴发恶心、呕吐。
4)腹痛常因翻身、咳嗽等动作而加剧,故患者常静卧不愿动,并常呈卷曲体位。
5)体检发现腹肌高度紧张,甚至呈板状腹,中上腹与右下腹、甚至全腹压痛明显,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则提示有气腹存在。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腔穿刺可抽出胃肠内容物。
此阶段患者可出现休克。
反应期:1)穿孔后l~5小时,部分患者由于腹腔渗出液增多,流入腹腔的胃肠内容物被稀释,腹痛可暂时减轻,患者自觉好转,脉搏、血压、面色与呼吸亦稍恢复常态。
2)但患者仍不能作牵涉腹肌的动作,腹肌紧张、压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急性腹膜刺激征象仍继续存在。
腹膜炎期:1)在穿孔8~12小时后,多转变为细菌性腹膜炎,临床表现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腹膜炎相似。
2)患者呈急性重病容,发热、口干、乏力、呼吸、脉搏加快。
3)腹胀、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
4)腹腔穿刺可抽出白色或黄色混浊液体。
病情严重,抢救不及时者常因麻痹性肠梗阻、脓毒赢症或败血症、感染中毒性休克而死亡。
诊断要点:1.根据有溃疡病史,突然发生的持续性上腹剧烈疼痛,并很快转为全腹,体检有腹膜刺激征。
2.X线检查约75%~80 %的病例在立位或坐位可观察到膈下有游离气体,呈新月形透亮区。
消化道穿孔诊疗指南 (3)4. 消化道穿孔的手术治疗消化道穿孔一般需进行手术治疗,以防止继续腹腔感染和消化道内容物渗出。
早期手术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但手术切口的选择需要根据不同病情进行决策。
手术治疗选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手术切口的选择:根据病情和穿孔位置的不同,手术切口包括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切口探查等方式。
对于急性胃穿孔或十二指肠穿孔,常采用开腹手术;对于远端结肠穿孔和胰腺穿孔,通常采用腹腔镜手术。
切口的大小应根据穿孔的程度和局部病变的情况进行选择。
(2) 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方式主要包括缝合修补和切除加吻合两种方式。
对于轻度穿孔,可采用缝合修补方法;对于重度穿孔或组织缺血坏死的情况,需采用切除加吻合或造瘘等方式,以保护机体功能。
(3) 术后处理:手术后应加强监护,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给予适当的镇痛和支持治疗。
术后应尽早恢复肠功能,并给予营养支持,加强抗感染措施,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5. 消化道穿孔的预后及预防消化道穿孔的预后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穿孔位置、病因、穿孔程度、并发症等。
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
预防消化道穿孔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预防消化性溃疡和炎症:消化性溃疡是引起消化道穿孔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加强预防和治疗消化性溃疡。
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等食物,定期检查胃部和十二指肠病变。
(2) 注意用药安全:某些药物如非甾体类消炎药、糖皮质激素等易导致消化道炎症和溃疡,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注意用药安全,尤其是要注意个体差异和药物剂量。
(3) 避免剧烈运动:过度的运动和剧烈的运动容易引起消化系统病变和穿孔,因此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适当进行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4) 避免贫血等情况的发生:贫血等因素容易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消化道穿孔的风险,因此要注意预防和治疗贫血等情况。
(5) 加强心理调适: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等因素能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消化道病变和穿孔,因此要加强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