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穿孔治疗策略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4
汇报人:日期:目录•消化性溃疡概述•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预防与生活方式建议•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问题与挑战•消化性溃疡诊疗规范建议消化性溃疡概述分类根据发生部位,消化性溃疡可分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两者在症状、发病机制和治疗上略有不同。
定义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主要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有关。
定义与分类0102症状消化性溃疡的典型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不适、反酸、嗳气等,疼痛可放射至背部,与饮食有关。
诊断诊断消化性溃疡的常用方法包括内镜检查、钡餐检查和幽门螺杆菌检测等。
症状与诊断消化性溃疡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与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保护不足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
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是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关键因素。
胃酸过多、胃黏膜保护不足或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胃黏膜受损,进而形成溃疡。
病因发病机制病因与发病机制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抗酸药是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常用药物,主要作用是中和胃酸,降低胃内酸度,缓解疼痛症状。
抗酸药包括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等,能够快速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反酸、烧心等症状。
抗酸药总结词详细描述总结词质子泵抑制剂是一种强效的抗酸药,通过抑制胃壁细胞上的质子泵,降低胃酸分泌,缓解疼痛。
详细描述质子泵抑制剂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对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显著,可促进溃疡愈合,缓解疼痛。
质子泵抑制剂总结词H2受体拮抗剂是一种抗酸药,通过阻断胃壁细胞上的H2受体,抑制胃酸分泌,缓解疼痛。
详细描述H2受体拮抗剂包括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能够降低胃酸和胃酶活性,减轻胃痛、反酸等症状。
H2受体拮抗剂抗生素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常用于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有助于消除病因,促进溃疡愈合。
总结词抗生素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常与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联合使用,以增强抗幽门螺杆菌效果。
详细描述抗生素与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消化性溃疡手术治疗手术指征溃疡出血难治性溃疡恶变或可疑恶变溃疡穿孔幽门梗阻巨大溃疡01020304050601开腹手术对于病情较重、腹部情况较差的患者,开腹手术是常用的手术方式。
甲型流感病毒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基因组约为13.6 kb,由大小不等的()个独立片段组成D、8对于需要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治疗的甲型流感病例,应尽可能在发病()小时内用药,疗程为5天A、48甲型H1N1、H3N2流感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传播A、飞沫经呼吸道危重甲型H1N1、H3N2病人的分类不包括()A、血液系统疾病症状为主危重甲型H1N1、H3N2病人护理重点不包括()B、饮食的监护下列关于甲型H1N1、H3N2流感重症病例说法错误的是()D、有流感样症状,出现心肌酶水平缓慢下降即为重症病例危重甲型H1N1病人的观察与监护不包括()D、大便次数的监测甲型H1N1、H3N2流感的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等,临床上()是治疗的关键A、早发现、早诊断下列关于感染甲型H1N1、H3N2流感的高危人群说法错误的是()B、伴有心血管系统疾病包括高血压的患者感染甲型H1N1、H3N2流感后病情可能较重下列关于甲型H1N1、H3N2流感重症病例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C、血常规淋巴细胞计数减少与病情轻重无关流感的传播途径主要为()A1岁及以上年龄的儿童患者服用奥司他韦应根据体重给药:体重不足15kg者,予()b.i.d A流感疫苗接种的慎用人群是()B下列关于流感的抗病毒治疗说法错误的是()B流感的分型不包括()D流感疫苗接种的重点推荐人群不包括()D下列关于流感的流行特点说法错误的是()D流感危重病例主要类型不包括()C预防甲型H1N1、H3N2流感的措施不包括()CH7N9流感的发病年龄以()为主C人感染禽流感按其流感病毒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抗原性的不同,目前分为()个H亚型和()个N亚型 A禽流感(Avian Influenza, A V)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疾病综合征A决定人感染禽流感临床症状轻重的因素不包括()A影响人感染禽流感预后的主要因素不包括()B禽流感感染人的血清型中引起的临床症状重,对人危害大的亚型是()B人感染禽流感易发展为重症病例的危险因素不包括()C人感染禽流感引发的主要并发症不包括()D在56℃的温度中,()分钟即可使禽流感病毒丧失活性D不明原因肺炎临床诊断标准不包括()D下列关于人感染禽流感的临床症状说法错误的是()D禽流感病毒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不同,目前可分为()个H亚型和()个N亚型 A人感染H7N9 禽流感重症患者预后差,影响预后的因素不包括()A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H7N9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呈()倍升高BH7N9 禽流感是一个全新的亚型,在全球尚属首次发现,该病种已纳入法定传染病( )类管理,实行网络直报制度,一旦出现将随时报告B下列关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生物学特性说法错误的是()B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患者,经治疗体温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呼吸道标本人感染H7N9 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连续( )次阴性,可以出院C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的危险因素不包括()C下列关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临床表现说法错误的是()C人感染H7N9禽流感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是()D下列关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传播途径说法错误的是()D下列哪些不是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遵循的规律()BUC患者对氨基水杨酸制剂治疗无效者,特别是病变较广泛者,可改用口服()C()会降低克罗恩病患者的药物疗效,增加手术机会及术后复发率D下列哪些不是溃疡性结肠炎的紧急手术指征()C治疗轻度UC的主要药物是()D重度UC的转换治疗标准是()D克罗恩病患者急性活动期可给予流质或半流饮食,病情好转后给予()A对硫嘌呤类药物及英夫利昔维持治疗UC的疗程未有共识,视病人具体情况而定,维持用药及缓解可至()年以上C克罗恩病病变局限在回肠末段、回盲部或升结肠者时()A中度活动期CD的治疗首选为()D盆腔、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引起的肠道并发症是()C下列哪些不是钡剂灌肠检查所见的主要改变为()D结肠镜检查发现肠腔狭窄无法通过时可采用()显示结肠镜检查未及部位B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改变是()C溃疡性结肠炎的好发部位是()D诊断UC的主要依据()C阿米巴肠炎特征性表现是()A下列哪些不是UC结肠镜下特点()A下列哪项不是UC诊断的难点()D下列哪些不是UC的完整诊断包括的内容()B关于炎症性肠病(IBD)病因及发病机制描述正确的是()B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错误的是()C关于炎症性肠病(IBD)病因及发病机制中的环境因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中的特异性抗体不含下列哪项()B溃疡性结肠炎按病变部位分型错误的是()B溃疡性结肠炎的体征表述正确的是()B炎症性结肠炎的死亡原因不包括()D以下哪项不是炎症性肠病(IBD)病因及发病机制()D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结肠炎控制或结肠切除后可缓解或恢复的一些肠外表现有()A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变范围不包括()D下列哪项不是CD的临床表现()D下列哪项不是早期CD国际定义的内容()D提高CD的早诊率在于提高()D提高克罗恩病现有治疗率的重要支点是()ACD难治、预后不佳的主要原因是()D改进CD患者预后的方法是()C早期CD以()的治疗方式疗效好C有望成为CD筛查的有效方法是()D确诊的CD则应考虑使用Top-down治疗策略,而不是长期应用()C克罗恩病早期病变没有纤维化,更易达到黏膜愈合的是()B下列对于免疫固定电泳的认识,错误的是()A骨髓瘤的骨穿刺,国外最低标准为异常浆细胞≥()或组织活检证实C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其血常规检查的表现,错误的是()D骨髓瘤染色体核型最常见()号染色体异常B骨穿刺下细胞形态,错误的是()BM蛋白的诊断标准,形式是不一样的,其中不包括()B血清蛋白电泳分成()个不同的区带C骨髓瘤病变始于红骨髓,瘤细胞常聚集成堆,阳性率近()C骨髓瘤在临床上主要分()型D在血液生化检查中,()是病人判断预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A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变描述错误的是()A多发性骨髓瘤引起贫血描述错误的是()C临床上()型多发性骨髓瘤最多见D多发性骨髓瘤描述错误的是()B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描述正确的是()D多发性骨髓瘤引起高粘滞血症描述错误的是()A多发性骨髓瘤引起出血倾向描述错误的是()B多发性骨髓瘤的首发症状是()CPOEMS综合征描述错误的是()A下列哪项不是多发性骨髓瘤引起肾功能损害的原因()AIMWG指南中无症状MM根据()数据分为MGUS及不活动性MM, CISS国际分期标准主要是根据()两个临床常用的指标,把骨髓瘤病人分为低、中和高危三期 A下列哪种影像学检查是较理想的MM骨质破坏疗效和病情变化监测和预测手段()D多发性骨髓瘤根据轻链的类型可以分为()C临床上遇见多发骨质损害患者时,女性患者应注意有无()D下列哪项是mSMART危险分层中危指标()BIMWG指南中肾功能不全是指肌酐()B多发性骨髓瘤诊断CRAB十分重要,其中C是指()A关于髓外浆细胞瘤描述错误的是()CWHO提出诊断多发性骨髓瘤要求具有至少()项主要标准和()项次要标准A来那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正确的是()D关于冒烟型骨髓瘤说法不正确的是()B活动性骨髓瘤可有()表现D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MP方案一般推荐用于自体移植病人症状性(活动性)骨髓瘤需满足()D单药硼替佐米治疗初发MM-(IIS),结果显示()D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自体干细胞移植是治愈骨髓瘤的唯一方法多发性骨髓瘤MP方案是指()A多发性骨髓瘤VMP方案是指()D关于V AD方案不正确的是()B()属于第四代膦酸盐A用双膦酸盐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高钙血症,在()疗效显著A 90%以上的MM患者会出现()CMM淀粉样变性的并发症有()A在多发性骨髓瘤中,双膦酸盐可用于治疗()BMM的中枢神经症状主要表现为()A可用于MM维持治疗方案的是()BMM患者高黏血症的常见症状是()B在诊断MM时,最主要的症状是()A关于双膦酸盐的作用机制,下列哪些不对()C下列哪些是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检查的目的()B幽门螺旋杆菌的菌落形态()C消化性溃疡X线钡餐检查可直接确诊的是()D下列有关恶性溃疡的形态错误的是()A下列有关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的说法错误的是()A下列哪项不是消化性溃疡X线钡餐检查的间接征象()D下列有关胃癌的说法错误的是()D消化性溃疡的诊断首选检查方法是()D下列哪项不是内镜下溃疡的分期()C下列有关血清胃泌素测定的说法错误的是()BNSAIDs溃疡的高危因素不包括()D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的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达()A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制不包括()C非甾体抗炎药诱发的消化性溃疡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B胃、十二指肠同时有溃疡称()B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有关DNSAIDs溃疡的发生的危险性与NSAIDs药物的相关性,错误的是()D 溃疡直径大于()称巨大溃疡A胃溃疡的修复愈合一般需()A有关消化性溃疡的流行病学的描述,错误的是()D下列哪项不是消化性溃疡穿孔的后果()C消化性溃疡发作期的明显体征为()D消化性溃疡所致幽门器质性梗阻的表现是()D下列哪些不是消化性溃疡幽门梗阻的表现()B消化性溃疡确诊率最高的检查是()D列哪项不是慢性节律性上腹痛的机理()C幽门梗阻发生率较高的溃疡是()A消化性溃疡所致幽门功能性梗阻的表现不包括()B消化性溃疡常见的并发症是()D下列哪些不是特殊类型的消化性溃疡()C70年代以前消化性溃疡的治疗药物是()D下列有关PU治疗的策略错误的是()A下列哪项不是消化性溃疡的治疗药物的作用()C下列有关NSAID溃疡的治疗和预防错误的是()D下列有关PU手术治疗的适应证错误的是()C下列哪项是四联疗法的方案()B下列哪些不是溃疡复发预防重点对象()D下列哪项不是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目的()D下列哪项是三联疗法的方案()B、铋剂+二种抗生素下列哪项是三联疗法的方案()C、质子泵抑制剂+二种抗生素。
中医院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方案(2023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16年)。
主要症状:胃院痛(胀痛、刺痛、隐痛、剧痛及喜按、拒按)、脱腹胀满、嘈杂泛酸、善叹息、暧气频繁、纳呆食少、口干口苦、大便干燥。
次要症状:性急易怒、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滤腹泻、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小便淡黄。
具备主证2项加次证1项,或主证第1项加次证2项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建议》(2010年)。
(1)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节律性中上腹痛伴反酸者。
(2)伴有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史或现症者。
(3)胃镜证明消化性溃疡。
(4)X线专贝餐检查证明是消化性溃疡。
(二)疾病分期参考《内科学》(葛均波、徐永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版)。
AI期: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心覆盖厚白苔,可伴有渗出或血痂,周围潮红,充血水肿明显。
A2期:溃疡覆盖黄色或白色苔,无出血,周围充血水肿减轻。
H1期:溃疡处于愈合中期,周围充血、水肿消失,溃疡苔变薄、消退,伴有新生毛细血管。
12期:溃疡继续变浅、变小,周围粘膜皱赞向溃疡集中。
S1期:溃疡白苔消失,呈现红色新生粘膜,陈红色瘢痕期。
22期:溃疡的新生粘膜由红色转为白色,有时不易与周围粘膜区别,称白色瘢痕期。
(三)证候诊断1肝胃不和证:胃皖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暧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
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3.脾胃气虚证:胃脱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澹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
色淡苔白;脉缓弱。
4.脾胃虚寒证:胃脱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澹腹泻。
舌质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或迟。
5.脾胃湿热证:胃脱疼痛,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感口苦;恶心不适;泛酸;小便色黄短赤,大便粘腻不爽,舌质红,苔黄白厚腻,脉弦滑有力。
·共识与指南·消化性溃疡诊断与治疗共识意见(2022年,上海)*#中华消化杂志编辑委员会摘要抗菌药物耐药逐渐增加导致的幽门螺杆菌根除困难,非甾体抗炎药的广泛使用,以及老龄化人口中常见的抗血栓治疗等,使消化性溃疡的诊治较以往更具挑战。
为进一步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消化性溃疡诊断和治疗新模式,由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组织专家委员会,在《消化性溃疡诊断与治疗规范(2016年,西安)》的基础上,经多次共同讨论制定了新版共识意见。
本共识共30条陈述,分为9个部分,涵盖消化性溃疡的定义、临床表现、药物治疗、并发症治疗、预防等内容。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共识意见;诊断;治疗Consensus on 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Peptic Ulcer (2022,Shanghai)Editorial Board of Chinese Journal ofDigestionCorrespondence to:ZOU Duowu,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Ruijin Hospital,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of Medicine,Shanghai (200025),Email:******************.cn;XIE Weifen,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the Second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val M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03),Email:*********************.cn;YUAN Yaozong,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Ruijin Hospital,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Shanghai (200025),Email:*****************.cnAbstractDue to the difficult eradi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caused by gradual increase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the widespread use of nonsteroidal anti ‑inflammatory drugs,and the common use of antithrombotic therapy in the agingpopulation,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eptic ulcer are more challenging than ever.To further explore a new model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eptic ulcer in accordance with our national conditions,the Editorial Board of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on organized an expert committee to develop a new version of the consensus based on "Standardiz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eptic ulcer (2016,Xi′an)".The consensus has 30statements,divided into 9parts,covering the definition,clinical manifestations,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treatment of complications,and prevention of peptic ulcer.Key wordsPeptic Ulcer;Consensus;Diagnosis;TherapyDOI :10.3969/j.issn.1008‑7125.2023.04.003∗原文刊载于《中华消化杂志》,经中华医学会和《中华消化杂志》编辑部授权转载#本文通信作者:邹多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内科(200025),Email:******************.cn ;谢渭芬,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200003),Email:weifenxie@ ;袁耀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内科(200025),Email:*****************.cn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 )作为一种常见疾病,在普通人群中的终身患病率为5%~10%,年发病率为0.1%~0.3%[1]。
消化性溃疡穿孔治疗策
云南省xxx人民医院外科—xxx
[摘要]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并腹膜炎的外科治疗。
结果手术证实为胃溃疡穿孔28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35例。
行胃大部切除术38例,其中毕Ⅰ式11例,毕Ⅱ式27例。
行单纯性穿孔修补术加腹腔冲洗引流术25例,其中2例术后并发腹腔残余脓肿。
本组无死亡病例,全部治愈出院。
结论行单纯穿孔修补术或胃大部切除术的选择: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超过12小时以上不宜行胃大部切除术的界限应打破,应根据病人的一般情况,术中的探查情况和术者的技术、经验等决定。
在1991年至2010年间。
我院外科共收治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126例,其中63例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并全腹膜炎而行急诊手术,本文就该组病例的治疗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总结。
1、临床资料
63例中男性43例,女性20例,其中年龄最大的73岁,最小的21岁,平均年龄42.7岁,病程最长的为4天,最短的为6小时,平均为43.2小时。
术前均经迅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后施行手术,全部采用硬膜外麻醉,术中探查证实胃溃疡穿孔28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35例。
行胃大部切除术38例,(其中毕Ⅰ式11例,毕Ⅱ式27例)。
行单纯性穿孔修补术加腹腔冲洗引流术25例,其中2例术后并发腹腔残余脓肿,经保守治疗痊愈。
本组无死亡病例,全部治愈出院。
2、体会
2.1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单纯修补术或胃大部切除手术的选择:任何手术必须以保障病人生命安全为首要条件[1]。
单纯修补手术的优点有:操作简便易行,手术时间短,危险性较小[2];尤其在山区农村,即使在设备简陋的情况下,也可施行手术。
缺点是:术后约有2/3的病人,以后因溃疡未愈而需行第二次手术。
溃疡穿孔行急诊胃大部切除术虽手术复杂,手术时间长,并发症多等危险因素,但几乎均治愈。
临床上遇到胃十二指肠溃疡穿病人时,究竟选择何种术式?作者认为有以下情况者适宜采用单纯穿孔修补术:(1)急性溃疡穿孔,年龄在65岁以上者[4];(2)病人一般情况差,有中毒休克者;(3)有心、肺、肝、肾功能障
碍者;(4)腹腔污染严重、炎症水肿较重者;(5)穿孔超过72小时以上者。
反之则应采用彻底性手术(即胃大部切除手术)。
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2小时以上不能行胃大部切除手术的界限应该打破[3],应根据病人的一般情况,术中的探查情况和术者的技术、经验等选择术式。
2.2 本组行胃大部切除手术的38例病人,其中有溃疡穿孔超过12小时以上的32例,最长者已达72小时,作者打破常规,作一次性胃大部切除手术,均治愈出院。
术后随访3-6年无不适,胃镜检查未见异常。
彻底手术的优点在于一次手术解决了穿孔和溃疡病因的治疗,其远期效果与择期胃大部切除术无异,使病人避免了二次手术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尤其在基层农村,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问题在于病人入院时的一般情况能否承受手术,另外,术中对胃腔必须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即在切断胃作胃肠吻合前用3%的小苏打水[6]、生理盐水彻底清洗胃腔,再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或甲硝唑清洗胃腔至清洁,然后做胃肠吻合,关腹前常规清洗腹腔,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确保胃肠减压通畅有效,严密观察腹部情况,维持水盐电解质的平衡,合理选择抗生素及用量,严格控制感染,同样可以得到满意的效果。
2.3 溃疡穿孔的修补技术:扩创穿孔周围疤痕,用7#丝线作3针间断缝线或褥式缝合线,一针在穿孔上缘,一针在穿孔中央,另一针在穿孔下缘,缝线之方向应与十二指肠之长轴平行,庶使缝线结扎后不致引起肠腔狭窄,注意缝线结扎勿过紧,以免撕碎组织。
较大的穿孔可在缝合时将一块游离或带蒂大网膜置于缝线之下,缝线打结后即可使网膜固定覆盖在穿孔处。
如穿孔周围炎症水肿剧,胃十二指肠壁非常脆弱,或穿孔在幽门部,缝合后可能致狭窄或梗阻,则不宜作修补术,而应作胃部分切除术。
文献报道穿孔单纯修补术后约1/3的病人可获治愈,约2/3的病人溃疡症状复发[3]。
本组25例病人均全部治愈出院。
随访结果为:9例术后1-7年无症状,胃镜检查溃疡愈合;6例术后6-10个月出现溃疡症状;8例术后1-2年出现溃疡症状;2例术后1个月出现幽门梗阻。
本组远期效果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合。
2.4术中彻底清洗腹腔和有效的腹腔引流,良好的麻醉效果仍属重要。
在穿孔修补后或胃大部切除术完成后,必须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或甲硝唑灌洗腹腔至清洁,吸净积液,特别注意吸净肝下和盆腔积液。
于穿孔周围和盆腔各
置放一根双腔硅胶引流管作引流,外接负压吸引瓶,术后48-72小时拔管。
有条件的情况下,麻醉以采用气管插管麻醉为佳,良好的麻醉有利于手术操作和腹腔的彻底清洗。
本组2例病人因麻醉效果不佳,致使腹腔清洗部彻底,术后并发腹腔残余脓肿,后经抗炎保守治疗痊愈。
2.5预防术后肠粘连:将医用几丁糖15-30毫升涂布于腹腔肠管,脏器表面和壁层腹膜后关腹。
几丁糖属于高分子物质,是一种新型的生物材料,易于粘附于肠壁及创面,起到隔离作用。
它能促进肠浆膜上皮细胞生长,促进创面的上皮化,有利于损伤肠壁的浆膜化;也能选择性的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从而减少胶原纤维的产生,使粘连的疤痕性成分减少,易于松解。
实验研究证明[7],几丁糖对预防肠粘连有显著作用。
本组病例全部在关腹前使用几丁糖,经观察,术后5年内发生肠梗阻的有8例,占12.6%,与况桃芳报道[8]的疗效基本相同。
临床应用表明医用几丁糖可有效地预防肠粘连发生。
医用几丁糖使用方法简单、安全、无过敏反应及其它不良反应。
然而,尽管目前在预防术后肠粘连已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在腹腔手术过程中仍应遵守一些外科原则,尽可能地避免术后肠粘连的发生,例如:参加手术人员应洗净手套上的滑石粉,以减少肉芽组织的产生;保护好肠浆膜创面,防止损伤与干燥等。
2.6术后处理:术后持续胃肠减压48-72小时,继续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必要时给予胃肠外营养或选择输成分血等。
在拔出胃管后1天开始进食流质饮食,再观察2-3天,如无异常,可嘱咐其进食半流质饮食,但进食量需控制,应根据情况逐渐加量。
另外,应禁食酸、冷、辛辣食物。
合理选用抗生素和H2受体阻断药(H2RA)或质子泵阻滞剂(PPI)、保护胃粘膜药物和杀灭幽门螺杆菌(HP)的药物。
(1)抗生素的选用:作者常规采用氨苄青霉素4.0-6.0克、甲硝唑1.0克,每日静脉滴注2次,连用5-7天;个别感染严重的病例选用头孢类抗生素,每日分2次静脉滴注。
对青霉素过敏者选用丁胺卡那霉素0.4克静脉滴注;对头孢类抗生素过敏者可选用磷霉素钠。
(2)H2RA/或PPI、胃粘膜保护药、抗HP药物选择[5]:根据病情的轻重而分别选用作用强/或弱药物,可选用不同类药物组合:如抑酸加胃粘膜保护药;抗酸药加抗HP药物等。
不主张同时应用同类药物,如PPI+H2RA,两种粘膜保护剂合用等都是错误的。
用药疗程为DU用治疗量4-6周;GU为6-8周,以后改维持量服药3-6个月,并嘱咐病人定期作胃
镜检查。
参考文献:
(1)钱礼,腹部外科学.第2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4;210.
(2)裘发祖,外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431.
(3)刘德成、冯勇、刘启等,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414例治疗体会,实用外科杂志.1992;12(2):79.
(4)华积德,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1):57.
(5)许国铭,胃十二指肠溃疡药物治疗的新进展,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1):20.
(6)罗永惠,22例胃大部切除术体会,云南医药,1995;16(5):415. (7)窦昭峰、王建东,应用几丁糖治疗急性腹膜炎和预防肠粘连实验研究,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11(4):239-241.
(8)况桃芳、况丁华,医用几丁糖预防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临床观察,中国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3.102;10601-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