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史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4
禁毒历史和常识
禁毒历史:
禁毒运动起源于19世纪,当时欧洲和美国出现了大规模的毒品滥用现象,政府开始加强打击毒品犯罪。
20世纪初,中国也开始出现大量鸦片吸食者,引起了政府的注意,1920年代开始展开了禁毒运动。
20世纪50年代,随着各国政府的加强禁毒力度,国际反毒品合作逐渐展开,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禁毒体系。
禁毒常识:
1. 毒品分为合法药品和非法毒品两种,应当根据医学需要和国家法律规定合理使用。
2. 毒品危害非常大,可以对身体和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包括吸毒者本人和他人。
3. 吸毒不仅仅是个人行为,也是一种犯罪行为,违法吸毒者将受到法律制裁。
4. 应当加强禁毒教育和宣传,普及毒品的危害知识,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禁毒意识。
5. 社会也应当加强对吸毒者的救助和帮助,提供适当的康复治疗和社会支持,帮助他们走出毒品的阴影。
禁毒教育:毒品的发展史认识毒品,了解毒品的历史、传播和危害,看清它们的真正面目,这是我们拒绝毒品、远离毒品的第一步。
很多人初次听说毒品,大都是从美丽的罂粟花开始的。
罂粟花叶片碧绿,花型硕大,茎株婷婷玉立,菊果高高在上。
明朝诗人吴幼培曾经咏赞罂粟:“庭院深沉白昼长,阶前仙卉吐群芳。
”可以说,罂粟并非生来就是一副恶魔的面孔,而是曾经它也长时间作为药品给人类带来福音。
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在人类文明的早期,罂粟就在地中海西部地区开始了农业化种植。
后来,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现了提取罂粟汁液的方法。
古希腊文献中,多次提到了罂粟的种植,还有很多罂粟治病的美丽传说,希腊人甚至把罂粟花雕刻在了神像上。
公元前5世纪,人们发现罂粟果的汁液可以充作药用。
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将罂粟归入药品一类。
此外,大麻和古柯也作为药物被人们使用。
大麻源于古印度,因能产生幻想的愉悦感,被形象地称为“通往天国的向导在阿司匹林诞生之前,欧洲各国一直把从罂粟中提炼出的鸦片作为疼痛剂使用。
公元7世纪,在我国唐朝时期,罂粟经阿拉伯人传入中国。
在此后数百年内,罂粟在我国一直被作为观赏花卉和药用植物,很多医学书籍记录了它治疗痢疾、腹痛、咳嗽等疾病的功效。
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的“新航路”后,潜在的危机也随之来临。
被称为“三大毒品植物”的罂粟、大麻、古柯,开始在全球广泛传播。
16世纪中叶,西班牙人入侵印加帝国时,将古柯叶带回了欧洲。
美国西进运动时期,墨西哥劳工将吸食大麻的习俗传入美国。
17世纪,在我国明朝时期,随着鸦片输入的不断增多,民间逐渐出现了生吃鸦片者。
此后,苏门答腊人发明了烟草与鸦片拌和吸食法,经荷兰人传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后,开始出现供人们消费的“鸦片烟馆二传传统毒品始于19世纪初,人们开始从罂粟、大麻、古柯等植物中提炼鸦片、海洛因、可卡因等毒性物质,从此毒品登上了历史舞台,人类因毒品上瘾的历史也随之开启。
引言概述禁毒是指通过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等手段,全社会共同努力,从根源上杜绝和控制的制造、贩卖和使用,保护公民的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禁毒事业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法律和社会治理领域,中国自古以来对的禁止和打击一直秉持着零容忍的原则。
本文将围绕中国禁毒的历史展开分析,旨在探讨中国禁毒事业的发展历程,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推动禁毒事业的进展。
正文内容1.大清禁毒运动1.1鸦片战争及对禁毒运动的影响1.2广西禁毒斗争的先驱1.3圣旨与禁烟运动1.4禁毒运动的实施效果与不足1.5影响禁毒运动的因素2.中华民国时期的禁毒进程2.1禁止鸦片的国民政府政策2.2禁毒工作的组织与实施2.3禁毒成果与局限性2.4法制进步与禁毒战略调整2.5社会恶劣形势对禁毒的挑战3.建立后的禁毒斗争3.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禁毒工作3.2开展大规模禁毒宣传教育3.3成立禁毒执法机构与国际交流合作3.4加强法律建设与立法改革3.5成果与挑战:一体化打击跨国犯罪4.当代中国禁毒现状4.1禁毒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4.2禁毒宣传教育与社会参与4.3禁毒执法力量的加强与合作4.4种类与使用趋势的变化4.5领导重视与禁毒工作创新5.中国禁毒事业的未来展望5.1加强国际合作与共同打击犯罪5.2推动禁毒宣传教育更加全面深入5.3加强预防与康复治疗工作5.4进一步完善禁毒法律体系与执法机制5.5精细化打击犯罪与全面禁毒战略的形成总结中国禁毒事业经历了从大清以来的历史进程,在共和国成立后逐渐取得成果,并在当代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禁毒举措,但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未来,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通过更加全面深入的宣传教育,加强预防与康复治疗工作,并进一步完善禁毒法律体系与执法机制,以形成精细化打击犯罪与全面禁毒的战略。
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我们有信心在禁毒事业中取得更加显著的成就,为维护国家社会的安定与和谐作出更大的贡献。
禁毒历史故事
中国禁毒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
1729年(雍正七年),清廷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禁烟诏令,标志着中国禁烟历史的开端。
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英、葡等鸦片商无视中国的禁令,向中国大量走私倾销鸦片,造成中国大量白银外流。
1796年嘉庆帝继位后,为了制止在全国特别是沿海地区吸食鸦片风气的蔓延,下令禁止从海外进口鸦片,废止鸦片输入关税。
1800年,嘉庆帝谕令严查进口的一切鸦片,禁止国内栽种罂粟。
1813年嘉庆帝还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道惩办鸦片吸食者的法令。
1817年至1821年,清朝政府对盘踞在澳门的英、葡等国的鸦片贩子给予严厉打击。
但以东印度公司为首的毒贩将走私鸦片的船只转移到虎门外的伶仃洋岛附近,继续非法贩运鸦片。
道光年间(1820年-1850年),清朝政府多次颁布制止鸦片流毒的谕旨,贩入中国的鸦片数量仍在逐年上升。
1838年6月,清朝政府中以林则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纷纷上书请求禁烟。
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折中指出:鸦片泛滥将使“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等大臣促使道光皇帝下了禁烟的决心。
1838年12月,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中国禁毒历史回顾19世纪中叶,西方殖民主义者强行向中国输入鸦片,中国人民深受其害;为彻底消除毒品祸害, 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民与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160年前,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虎门用了23天时间,销毁鸦片两万多箱,不仅沉重打击了西方殖民者借鸦片贸易牟取不义之财的罪恶行径,更在世界禁毒史上写下壮烈的第一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央人民政府即采取坚决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禁毒运动,收缴毒品,禁种罂粟,封闭烟馆,严厉惩办制贩毒品活动,8万多毒品犯罪分子被判处刑罚,2000万吸毒者被戒除了毒瘾,并结合农村土地改革根除了罂粟种植;短短三年时间,就基本禁绝了危害中国百余年的鸦片毒害,创造了举世公认的奇迹;80年代以来,在国际毒潮的侵袭下,由于中国毗邻“金三角”毒源地的特定地理位置,境外毒品不断向中国境内渗透,导致已经禁绝的毒品祸害又卷土重来;因毒品过境引发的毒品违法犯罪活动逐步蔓延; 在毒品违法犯罪死灰复燃并逐渐增多的现象露头之后,中国政府禁毒的态度明确,决心坚定,严厉打击;1990年11月,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禁毒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禁毒方面的重要政策和措施,协调有关重大问题,统一领导全国的禁毒工作;1990年12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并通过了禁毒的决定;1995年1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鹏签署发布了强制戒毒办法;1997年3月1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八届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案;修订后的刑法对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的处罚更加完善;1991年至1997年,全国执法机关共查破毒品案件41.3万起,抓获涉案违法犯罪人员56.8万名,缴获海洛因26.9吨,鸦片14.4吨; 作为世界上最早对易制毒化学品进行管制的国家之一,中国从1993年起,对联合国规定管制的22种易制毒化学品实行出口许可证制度;从1996年起实行进口许可证制度;1991年至1997年,共缴获了企图走私出境的易制毒化学品923吨;加强禁吸戒毒工作为了从根本上消除毒品对人民群众的侵害,挽救吸毒者的生命,遏制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是终消除国内毒品消费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禁吸戒毒措施;对发现的复吸者,由司法部门对其实行劳动教养,继续帮助其戒毒; 中国登记在册吸毒人数1991年为14.8万人,1992年为25万人,1994年为38万人,1995年为52万人,1997年为54万人; 1991年至1997年,全国强制戒毒55万人次,全国共建立了695个强制戒毒所,司法部门建立劳教戒毒所、队86个,劳动教养戒毒10万人次;医疗卫生部门还建立了一批自愿戒毒机构,收治了一批自愿戒毒人员;青少年是我们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中国政府一向重视对青少年,特别是对在校学生进行毒品预防教育;1992年,国家禁毒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共同编写、审定了禁毒教育读本,作为在中学生中普及禁毒知识的课外读物;1996年又编写了毒品预防教育一书; 1995年,国家禁毒委员会和中央电视台摄制并播出了8集纪实电视片中华之剑,引起观众强烈反响;。
禁毒历史知识点1839年清末虎门销烟(必须要有)据统计,1820-1840年间,因鸦片输入导致中国白银外流约1亿两,鸦片泛滥极大摧残吸食者的身心健康,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
1839年6月3日,钦差大臣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1839年6月15日,清廷颁布了《钦定严禁鸦片烟条例》。
第一次鸦片战争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政府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
1840年6月,英军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这场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篇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疯狂掠夺并将其焚毁,最终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因此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1912年民初通令全国严厉禁止鸦片1912年3月2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颁布了《大总统令禁烟文》,通令全国严厉禁止鸦片。
1950年新中国建国初期的禁毒斗争针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鸦片烟毒问题,1950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关于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在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禁烟禁毒运动短短三年时间,就基本禁绝了为患百余年的鸦片烟毒。
自此,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以“无毒国”享誉世界近30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1990年12月28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关于禁毒的决定》。
1991年2月,国务院成立全国禁毒工作领导小组,对外称国家禁毒委员会,加强对全国禁毒工作的统一领导。
1991年6月,第一次全国禁毒工作会议召开,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部署禁毒工作。
举办全国禁毒展览1998年5月至7月,以“珍爱生命,拒绝毒品”为主题的全国禁毒展览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成功举办,中央政治局全体常委到场观看展览,极大推动了我国禁毒工作进程。
中国禁毒史有关文字
中国禁毒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在此之前,由于历史和
地理等因素,中国长期被鸦片等毒品困扰。
1952年,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政府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致力于禁毒工作的开展。
禁毒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首先是针对鸦片的禁
毒行动。
在50年代初期,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如收
购鸦片、关闭鸦片制造厂和禁止鸦片种植等,以扼制鸦片滥用问题。
随着毒品形势的变化,中国的禁毒工作开始转向针对其他毒品的
打击行动。
在80年代初,海洛因等新型毒品涌入中国,迅速蔓延。
政
府意识到必须加大力度打击毒品问题,并在1983年成立了中国禁毒委
员会,提出了零容忍的禁毒政策。
此后,中国政府不仅加强了对毒品
的打击力度,还通过加大法律惩治力度、加强国际合作等多种手段,
积极应对毒品问题。
进入21世纪,中国禁毒形势持续严峻。
随着国际毒品走私犯罪
活动的增多,中国政府继续加大禁毒力度,并通过建立毒品情报中心、加强边境管控等措施,全面推进禁毒工作。
中国禁毒工作的成果是显著的。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成功打击
了大量毒品犯罪活动,维护了国内社会的安宁稳定。
中国政府依法处
理毒品犯罪,始终坚持零容忍的立场,使禁毒斗争成为社会的共识。
总的来说,中国禁毒史是一部不断前行的积极历程。
中国政府以
决心和勇气开展禁毒工作,坚决打击毒品犯罪,为保护人民群众的身
心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大禁毒力度,与国际社
会分享经验,共同构建一个无毒害的社会。
从鸦片战争到今天——中国禁毒历程回顾中国禁毒史可以追溯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惨痛战争,也是中国禁毒史上的起点。
当时,西方列强通过走私鸦片侵害中国,导致中国社会沉沦于鸦片泛滥之中。
这场惨败让中国深刻认识到鸦片对国家和人民的危害,也标志着中国禁毒工作的开始。
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中国政府积极投入禁毒斗争中。
20世纪初,中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禁毒法律法规,从根本上遏制了鸦片的非法贩卖和滥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更是加大了禁毒斗争的力度,成立了专门的禁毒机构,建立了全国禁毒网络,并不断完善禁毒法律体系,将禁毒工作纳入了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中国禁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
作为一个经济社会正在快速发展的国家,中国面临着各种来自国内外的禁毒挑战。
但中国政府始终坚定不移地推进禁毒斗争,不断加大禁毒力度,实施了一系列多管齐下、全面覆盖的禁毒政策,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国禁毒工作的成绩不仅体现在法律上的规范,更体现在社会上的变化。
中国的禁毒宣传教育深入人心,社会对毒品的认识逐渐深化,禁毒意识在人们心中树立起来。
同时,中国也不断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禁毒事务,为全球禁毒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中国禁毒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随着国际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加,毒品的贩运渠道也愈发复杂多样,给禁毒斗争带来了新的困难。
中国政府正在加强与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毒品贩运的挑战,不断完善禁毒法律法规,努力构建全社会禁毒合力,保障国家和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
中国禁毒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禁毒斗争永无止境。
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推进禁毒工作,不断改进禁毒措施,加强禁毒宣传教育,提高禁毒意识,全力打击毒品犯罪活动。
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禁毒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不懈奋斗。
在回顾中国禁毒历程的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禁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毒品的发展史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在小亚细亚及地中海东部山区发现了野生罂粟,青铜时代后期(约公元前1500年)传入埃及,公元初传入印度,6、7世纪传入中国。
从很早时候开始,人们就把罂粟视为一种治疗疾病的药品,具有一定的麻醉、积蓄毒素乃至造成依赖、病魔的作用,因而便有意识地进行少量的种植与生产。
人们不仅种植、吸食鸦片,而且从仙人掌、天仙子、柳木、大麻、蘑菇中提取汁液,不过它们不是作为毒品,而是作为麻醉剂或宗教祭祀用品被奉为“快乐植物”。
麻醉品的历史记载可追溯到古代。
据记载,在公元前5世纪斯基泰部落就已经开始利用大麻种子,虽然我们不清楚斯基泰人当时到底是将大麻种子洒在烧热的石片上还是直接洒到火堆上,但有一点是清楚的,部落成员是围坐在火堆边闻着大麻种子燃烧时产生的烟雾,慢慢进入迷幻状态开始唱歌、跳舞。
秘鲁境内的古人大约在4200年前就开始咀嚼古柯叶。
古代的萨满法师就用麻醉品“驱邪治病”。
住在两河流域、距今5000多年的苏美尔人就曾用楔形文字的表意符号记载过罂粟,后来考古学家将其翻译为“快乐植物”。
而鸦片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世纪,地点在埃及的底比斯,在古希腊的文明和宗教中,鸦片也扮演过极其重要的角色,它被赋予神奇的魔力,拥有“神药”的美称。
在荷马史诗当中,罂粟被称为“忘忧草”;罗马人则把罂粟作为睡眠和死亡的象征,维吉尔在《埃涅阿德纪》中称鸦片为催眠药。
1560年,方济各会(由意大利传教士方济各创建,与多明我会一起主持宗教裁判所事务)的一名修士贝尔朗迪诺·德·萨哈通,以传教士的身份游历新大陆归来,写下巨著《新西班牙通史》一书。
在此书的第九卷,贝尔朗迪诺详细叙述了住在墨西哥的印第安人的生活风俗习惯。
文中提到印第安人在作战前总要服用一些神秘的药草和药水,这样他们就能进入一种狂热的战斗状态,并且会使自己变得更加坚强,对饥渴和伤痛也更具有忍耐力。
这种神秘的药草就是仙人掌。
从仙人掌中提取的汁液能够改变人脑的神经机能,使人产生视听上的幻觉,甚或达到癫狂的状态。
1 关于毒品禁毒戒毒立法及毒品的历史演变1.1 毒品立法的历史演变自清朝开始,毒品问题就一直危害着我国的社会稳定,特别是两次鸦片战争后,我国就由封建社会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
历任统治者都清楚地意识到毒品的危害,并通过制定禁毒法律法规来加大禁毒戒毒的强度,维护政权的稳定,这些禁毒法律法规都取得了不错的禁毒效果。
笔者通过对不同时期禁毒戒毒立法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揭示我国禁毒戒毒法律法规的演变过程。
1.1.1 清朝时期的毒品立法雍正七年(1729年),中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个禁烟令。
1813年嘉庆皇帝“颁旨命刑部制定《吸食鸦片烟治罪条例》,首次对吸毒行为施以刑罚。
《吸食鸦片烟治罪条例》对吸食鸦片者按照身份的不同,规定不同的定罪量刑标准:官员买食鸦片者,照官犯赌博例,即行革职,杖一百,枷号俩月;一般军民人等买食鸦片者,杖一百,枷号一月。
[3]这是中国禁毒史上第一次对吸毒行为的禁止性立法规定。
当时清朝已深受鸦片的毒害,皇宫贵族之间都以吸食鸦片来作为消遣娱乐活动。
清朝皇帝意识到如果再不对吸食鸦片烟的行为予以遏制,将会严重危害到清朝的统治,关于禁食鸦片烟的强制性立法规定的制定和颁布,使皇宫贵族之间流行吸食鸦片烟的势头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4]到1840年鸦片战争后,国内开始大面积种植罂粟。
在《中英天津条约》和《中法天津条约》中,鸦片被称为“洋药”,允许在通商口岸销售,每百斤纳税银30两。
在鸦片贸易正式合法化之后,清政府对以往的禁烟法令进行修订,规定除官员、士兵、太监等不准开设烟馆,不准买食“洋药”外,民人准其买食。
[5]鸦片战争后,吸食鸦片烟合法化,吸食鸦片烟人群不断向普通老百姓扩散,日益泛滥的鸦片烟已经严重危害到清朝的统治,清朝皇帝为挽救因吸食鸦片烟而开始败落的清王朝,1906年9月清政府提出十年禁烟计划,开始了清政府的第二个禁烟时期,制定了许多禁烟条例,如《禁烟章程十条》、《稽核禁烟章程》等,尤其是在《大清新刑律》里专章规定了鸦片罪。
★毒品的来源,可分为天然毒品、半合成毒品和合成毒品三大类。
天然毒品是直接从毒品原植物中提取的毒品,如鸦片。
半合成毒品是由天然毒品与化学物质合成而得,如海洛因。
合成毒品是完全用有机合成的方法制造,如冰毒。
鸦片属初级毒品,因产地不同,或呈黑海,或呈褐色。
其气味强烈,有氨味或陈旧尿味,令人作呕。
味芳,一般经烧煮和发酵,便成了可供人吸食的熟鸦片,并被制成了条块状或饼状,此时它呈棕色或金黄色,吸时会有香甜气味。
罂粟作为一种被考古学家认为是超然的权力象征性植物,是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在地中海东岸的群山中游历时偶然发现的;罂粟的种植则是从小亚细亚开始,经过漫长的岁月才在这个古老的世界传播开来。
从罂粟植物中获得鸦片也有6000多年的历史。
吗啡被称为睡眠之神。
海洛因1874年,任职伦敦圣玛莉医院的化学家伟特(C.R Wright)最先利用吗啡加上双乙酰,在炉上燃煮,增强效力,合成出海洛因。
该化合物之后送到英国曼城奥云士学院(Owens College)研究。
该学院把海洛因注射到犬只及白兔体内,它们当时有惊恐、渴睡、瞳孔放大、流大量口水、有欲吐的迹象、呼吸最先加速然后纾缓,心跳减弱而不正常等。
海洛因发明后,最初原用作强效止痛药。
1897年,德国拜尔药厂化学家荷夫曼(Felix Hoffmann)在德国将海洛因制成药物,止痛效力远高于吗啡(11日前,他刚成功将阿斯匹林制成药物)。
海洛因(Heroin)的名字由拜尔药厂注册,该字或源自德文heroisch一字,意指英雄。
大麻桑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分为有毒大麻和无毒大麻。
无毒大麻的茎、杆可制成纤维,籽可榨油。
有毒大麻主要指矮小、多分枝的印度大麻。
大麻类毒品主要包括大麻烟、大麻脂和大麻油,主要活性成分是四氢大麻酚。
大麻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麻醉作用,吸食后产生欣快感,有时会出现幻觉和妄想,长期吸食会引起精神障碍、思维迟钝,并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
主要分布在亚洲。
5,杜冷丁即盐酸哌替啶,是一种临床应用的合成镇痛药,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味微苦,无臭,其作用和机理与吗啡相似,但镇静、麻醉作用较小,仅相当于吗啡的1/10—1/8。
长期使用会产生依赖性,被列为严格管制的麻醉药品。
古柯此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在5000多年前就已知道了古柯。
在15世纪时,西班牙殖民者去美洲大陆,印第安人的逃生者躲入深山老林中,这些人发现了古柯叶使人可以抗寒、提精神,且可暂时忘记痛苦。
当时只是嚼食古柯叶而已,后来此习惯传遍了美洲大陆,就连西班牙移民也食,今天更是风行,几乎人人知道古柯叶。
现秘鲁一国有100万人嚼古柯叶。
在玻利维亚,人们还喝古柯茶,极为普遍,此茶不苦不涩,而且还有香味。
玻利维亚种植古柯面积占全国面积的40%。
从古柯叶中可分离出一种最主要的生物碱——可卡因。
可卡因可卡因是从古柯叶中提取的一种白色晶状的生物碱,是强效的中枢神经兴奋剂和局部麻醉剂。
能阻断人体神经传导,产生局部麻醉作用,并可通过加强人体内化学物质的活性刺激大脑皮层,兴奋中枢神经,表现出情绪高涨、好动、健谈,有时还有攻击倾向,具有很强的成瘾性。
★毒品演变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在小亚细亚及地中海东部山区发现了野生罂粟,青铜时代后期(约公元前1500年)传入埃及,公元初传入印度,6、7世纪传入中国。
从很早时候开始,人们就把罂粟视为一种治疗疾病的药品,具有一定的麻醉、积蓄毒素乃至造成依赖、病魔的作用,因而便有意识地进行少量的种植与生产。
人们不仅种植、吸食鸦片,而且从仙人掌、天仙子、柳木、大麻、蘑菇中提取汁液,不过它们不是作为毒品,而是作为麻醉剂或宗教祭祀用品被奉为“快乐植物”。
麻醉品的历史记载可追溯到古代。
据记载,在公元前5世纪斯基泰部落就已经开始利用大麻种子,虽然我们不清楚斯基泰人当时到底是将大麻种子洒在烧热的石片上还是直接洒到火堆上,但有一点是清楚的,部落成员是围坐在火堆边闻着大麻种子燃烧时产生的烟雾,慢慢进入迷幻状态开始唱歌、跳舞。
秘鲁境内的古人大约在4200年前就开始咀嚼古柯叶。
古代的萨满法师就用麻醉品“驱邪治病”。
住在两河流域、距今5000多年的苏美尔人就曾用楔形文字的表意符号记载过罂粟,后来考古学家将其翻译为“快乐植物”。
而鸦片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世纪,地点在埃及的底比斯,在古希腊的文明和宗教中,鸦片也扮演过极其重要的角色,它被赋予神奇的魔力,拥有“神药”的美称。
在荷马史诗当中,罂粟被称为“忘忧草”;罗马人则把罂粟作为睡眠和死亡的象征,维吉尔在《埃涅阿德纪》中称鸦片为催眠药。
1560年,方济各会(由意大利传教士方济各创建,与多明我会一起主持宗教裁判所事务)的一名修士贝尔朗迪诺·德·萨哈通,以传教士的身份游历新大陆归来,写下巨著《新西班牙通史》一书。
在此书的第九卷,贝尔朗迪诺详细叙述了住在墨西哥的印第安人的生活风俗习惯。
文中提到印第安人在作战前总要服用一些神秘的药草和药水,这样他们就能进入一种狂热的战斗状态,并且会使自己变得更加坚强,对饥渴和伤痛也更具有忍耐力。
这种神秘的药草就是仙人掌。
从仙人掌中提取的汁液能够改变人脑的神经机能,使人产生视听上的幻觉,甚或达到癫狂的状态。
在印第安人当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早在远古时期,每年印第安部落都要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成百上千的奴隶被屠杀。
许多人被迫逃亡到沙漠地带。
太阳炙烤着大地,晒裂了行者的嘴唇和皮肤。
他们跪倒在地上,伸出双手向上帝祈求甘霖,但太阳依旧毒辣辣地俯视着地上的人们。
正当他们奄奄待毙之时,他们发现不远处有几丛绿色的植物。
他们兴奋地扑上前去,拔去植物表皮的利刺,大嚼肥厚的茎块。
在墨西哥的沙漠地带随处可以见到这种绿色植物,这些行者也因此顺利地逃脱了死亡的魔爪。
看见“死而复活”的奴隶归来,部落的首领十分惊异,因为沙漠在当时就是“死亡”的代名词。
幸运活下来的奴隶对他们的王说:“我们蒙上帝的恩赐,饮食了这些植物;我们还听到了上帝的声音,上帝嘱咐我们人类要停止杀戮,而改用这些植物的根茎和花朵来祭祀他。
”起初,部落首领不信,他切下几块根茎,食后果然听到了上帝的声音。
于是,部落首领下令,每年都要采集大量的根茎和花朵来侍奉上帝。
由于它的形状非常像人的手掌,便美其名曰“仙人掌”。
2000多年过去了,印第安人的这一风俗保持至今。
今天,在马德雷山深处居住的印第安人,每年都要长途跋涉,步行400多公里,到沙漠里采集仙人掌。
时间大约定在一月份闲淡的季节。
往返的行程需要20天,一路上他们只吃仙人掌。
为了和上帝对话,他们不停地忏悔祷告,祈求上帝宽恕他们卑微的灵魂,让他们获得“真知”。
品尝完神秘的仙人掌后,精力充沛的人们欢聚在一起,载歌载舞,整整三天通宵达旦地狂欢。
仙人掌所具有的神奇效力使它在印第安人的宗教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扎下根来,它伴随着印第安人几度艰难,被视为“神圣的上帝之手”。
15-16世纪,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率先来到美洲。
这些殖民强盗不仅掠夺印第安人的金银财宝,屠戮成千上万的无辜平民,还利用残酷的宗教裁判刑法,禁止印第安人食用仙人掌,违者一律被处以极刑。
但是,400多年以来,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仙人掌不仅没有在残忍的杀戮下灭绝,反而随着印第安人迁移的足迹传遍了整个北美。
除仙人掌之外,鸦片、大麻、古柯树、曼陀罗、柳木、天仙子等都具有类似的神奇功效。
古书上曾记载过欧亚大陆和美洲的萨满如何利用魔幻蘑菇为人招魂;古埃及人和古西徐亚人(公元前7世纪居住在黑海北岸的部落)如何用大麻作镇静剂来消除恐惧、痛苦和不愉快的记忆;印加人如何利用古柯树来治疗头痛和中风;非洲的巫师们又是如何用曼陀罗、天仙子(莨菪)和一种名叫伊博哈的植物来占卜人的命运。
连同现在的烟草和葡萄酒也都有它们各自神秘的宗教来历。
在俄语中,BNHO一词象征着基督耶稣的血,而在教堂领取的圣餐中必然包括面包和酒(BNHO),这意味着对耶稣的感怀。
现代的医学技术证明,像仙人掌、古柯树、大麻、天仙子这类植物的内部都含有或多或少的毒素。
这些毒素一旦进入人的体内,就会使人产生视听上的幻觉,它甚至能让一个身处沙漠中心的旅行者听见清泉流动,看见绿树掩映、鲜花盛开。
俄国著名心理学家斯坦尼斯拉夫·格罗夫认为,古人饮食这些植物并不是由于无知,而是在为他们自己的灵魂寻找归宿,就像忏悔、祈祷、斋戒、沉思、静默、打坐、隐居、禁欲一样;他们遥望睡在黑夜羽翼上的星辰,凝视朝起夕落的太阳,他们想寻找一种新的热情,托着他们上升;他们想寻找灵魂的超越,这些神奇的植物拨动了他们的心弦,让他们颤栗在绚丽的欢乐之前。
古人因受了魔力的支配,他们便能从容地面对死亡,让生命的轻颤融入静谧的夜晚和寂静的天空。
这样,在月下的天庭,他们会感到万千流星就像空中的灯盏,在他们的脚边欢笑,伴他们离开人间。
在临死前,这些虔诚的人们依然会唱起天堂的颂歌,他们感到死亡像一片海,在温暖的大地弥漫,渐渐把他们揽入黑夜的怀抱。
就像晚风很快就会把夜雾聚敛,岁月也会像残秋树木上的枯叶迅速飘飞,没有人能挽留住春日的花朵和露珠,以及那妩媚一笑的光彩。
人们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认识到人体对麻醉品会产生依赖性。
推动麻醉剂狂、麻醉剂瘾泛滥的原因之一是1853年沙尔勒·加布里埃勒·普拉瓦则发明了注射器。
1898年亨利希·德列津尔又合成了海洛因,其纯度比鸦片高百倍。
当时科学家为科学而创造的财富而为后世遗患无穷。
需求必然产生供应。
如果20世纪20年代黑手党的首领还认为毒品交易是可耻的,但他们的继承者敏锐的嗅觉闻出了大量金钱的“铜臭味”,在巨额利润的引诱下开始“认真”起来,一本正经地从事起毒品买卖。
第一个毒品交易公司应算是以地毯贸易为掩护往欧洲提供海洛因、可卡因的亚美尼亚人扎卡里扬的企业,而后是世界大战前希腊人埃利奥普陆斯在美国和远东设置的交易公司。
后来就出现了“毒品黑手党”、“毒品垄断商”、“金三角”(缅甸、老挝、泰国)等等词汇,缅甸、老挝、泰国很长时间一直是世界毒品生产量最大的国家。
然而,阿富汗是后来者居上,取代上述3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毒品生产基地。
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和其它中亚国家深深感到毒品贸易对本国的威胁,除了频频发生本国内部山地非法种植毒品等“头痛”事件之外,目前最为棘手的问题是哈萨克斯坦已成为毒品从亚洲输送到欧洲的“过境”国。
中亚国家成为毒品“过境”通道的原因很多。
当然,苏联的解体必然带来了各加盟共和国的衰落,特别是对边界控制的衰弱。
同时,伊朗采取了严厉措施杜绝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毒品把伊朗作为毒品过境运输的通道,毒品垄断者只好找另外的通道将毒品输送到欧洲。
此外,塔利班在阿富汗又占了上风,掌握了政权;对阿富汗农民而言,种植罂粟是最有利可图的事;90年代中期阿富汗成为世界鸦片和海洛因的生产基地。
阿富汗生产的毒品先输送到塔吉克斯坦,然后通过各种手段把成吨的毒品经哈萨克斯坦运送到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