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定河流域综合规划 - 黄河网
- 格式:pdf
- 大小:669.08 KB
- 文档页数:27
榆林市河流纳污能力及环境容量分析顾明林【期刊名称】《《甘肃农业》》【年(卷),期】2019(000)008【总页数】3页(P90-92)【关键词】水功能区; 纳污能力; 环境容量; 榆林市【作者】顾明林【作者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上游水文水资源局甘肃兰州730030【正文语种】中文榆林市境内河流包括黄河流域水系和内陆河水系。
黄河为晋陕界河,从府谷入境,共270km;集水面积在100km2以上河流共有109条,主要有无定河、秃尾河、窟野河、佳芦河及皇甫川、清水川、石马川、孤山川等“四河四川”,由西北流向东南在榆林市境内汇入黄河,“四河四川”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79.8%。
内陆河系分布在神木、定边县北部的沙漠闭流区,主要有定边县的八里河和神木县以红碱淖海子为中心的蟒盖兔河、尔林兔河等,区内面积4 647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10.8%。
榆林市的水功能区全部属于黄河流域河口至龙门区间,划分为8个保护区、10个保留区、9个开发利用区和8个缓冲区。
在一级水功能区划的基础上,二级区划主要包括用水区、过渡区和污染排放控制区。
本文对榆林市2014年河流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及环境容量进行了分析,有助于提高我们对榆林市环境质量的认识,对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有一定意义。
一、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分析(一)纳污能力参考《榆林市水资源综合规划》相关内容,对榆林市各地表水体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分析的设计条件以各一二级功能区河段主要排污河段中的基本断面设计流量表示。
采用90%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流量作为枯水期设计流量,另外以90%保证率最丰月平均流量作为丰水期设计流量。
各二级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确定由水功能区水质目标Cs、设计流量Q、综合衰减系数K、水流平均流速u、水功能区河段长度x等水环境特征参数,按下有机污染物衰减数学模型确定不同规划年的纳污能力W。
式中:W—水功能区年纳污能力(t/a);Q—控制断面流量(m3/s);Cs2、Cs1—分别为下游和上游断面的水质目标(mg/L);K—综合衰减系数(1/s);X—水功能区河段水流流程(m);u—计算控制断面水流速度(m/s);10-6—水质目标单位的换算系数。
观察Observation辛店沟小流域在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之间、黄河一级支流无定河中游左岸,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小流域。
1952年,小流域面积1.44平方千米,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22平方千米,治理前土壤多年侵蚀模数为每年每平方千米18000吨,属剧烈水土流失区。
经过黄河水土保持绥德治理监督局(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70年的治理,已经成为集“综合治理、水保示范、监测试验、成果展示、科普教育、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具有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特色的新型现代水保科技示范园。
2021年11月,黄河水土保持绥德治理监督局辛店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被评为“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站址初建1951年3月,在地方党政的支持下,经陕西省农林所批准,建立了陕西省米脂水土保持工作站,陶克任站长,站址在米脂县城隍庙内。
1952年,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无定河流域查勘队,沿无定河水系查勘,鉴于米脂水土保持治山治水取得的成效,决定在绥德成立陕北水土保持推广站(1954年更名为绥德水土保持工作推广站,1956年更名为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主要任务是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以下简称黄丘一副区)水土流失规律,探索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综合配置模式、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陶克担任站长,开始了深耕高原沟壑70年的征程。
随着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以下简称绥德水保站)的成立,这里迎来了一批批来自五湖四海、心怀绿色梦想的有志青年。
在这里,他们带着村民打坝淤地、排水治碱、修建梯田、观测径流、引水拉沙、修建水坠坝,为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合治理建站初期,研究水土流失要到各生产大队搞样板蹲点,绥德水保站的同志到农民家中吃住,向有经验的农民深入了解情况;然后按流域统一规划选址建坝,抽调各生产大队的民工参与打坝,做出样板后迅速向各公社各生产大队推广。
绥德水保站有4名同志在榆林市横山县赵家畔乡杜羊圈蹲点4年,与当地村民一起奋战,使该生产大队成为半风沙区的治理典型,受到了国务院的表彰。
无定河流域综合规划省区配合工作意见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二○一一年八月目录一、基础资料提供 (1)二、水土保持规划 (3)三、集中拦沙水库规划 (4)四、水资源开发利用 (5)五、水资源保护规划 (8)六、防洪规划 (9)七、综合管理规划 (9)八、规划环评 (10)附表清单 (11)根据水利部审批的《无定河流域综合规划任务书》,为顺利完成无定河流域规划工作,将无定河流域综合规划需陕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配合工作的内容予以明确。
各省区应明确联系人,负责资料收集过程中的协调与沟通。
各省区所提交资料经水利主管部门认可后于2011年9月底前提交黄委项目组。
一、基础资料提供1、提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流域治理开发与管理的需求在深入分析流域及其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依据国家和省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并考虑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求,结合流域水资源、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分布情况,研究本省区内无定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战略布局。
在此基础上,从生态安全、防洪安全、供水安全、能源安全等方面,提出对流域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的需求。
2、相关行业已有规划成果为了协调无定河流域综合规划与陕西省及内蒙古自治区其它有关规划的关系,需提供省(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和中长期规划及相关行业规划成果,以及矿产资源情况、土地利用规划、工业发展规划、农业发展规划、水利发展规划、林业发展规划、渔业发展规划、电力发展规划、交通发展规划、水土保持规划、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等专业规划资料。
3、统计年鉴提供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及延安市、榆林市、鄂尔多斯市等市2011年统计年鉴。
供用水统计资料。
4、水利统计资料提供2001~2010年水利统计资料汇编,2001~2010年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及相关地市水资源公报。
5、水文泥沙、地下水等方面的基础资料为了配合开展流域水资源评价工作,需提供有关测站的降水、蒸发、径流、洪水、泥沙、实测大断面成果,延安、榆林及鄂尔多斯市最新的暴雨洪水图集、水文手册及30年气候整编资料等基础资料。
无定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黄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院二〇一四年三月前言无定河流域位于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流域地处内陆,属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季风性气候,降水稀少且主要集中于汛期,降水以暴雨为主,水资源利用难度较大。
流域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煤、油、气、盐等矿产的主要富集地,依托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流域初步建成榆横工业区、榆神工业区、纳林河能源重化工基地、定靖工业区以及南部工业区等多处能源化工基地,成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定河是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面积及输沙量最大的一条支流,是黄河下游淤积泥沙的主要来源区,由于流域缺少统一规划,各类开发活动缺少监督管理,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如水土流失未得到有效治理;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水事纠纷突出;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局部河段水环境污染严重,未来水环境压力巨大,水资源保护监测、监督管理能力薄弱;还需进一步控制入黄泥沙、完善拦沙水库体系等,流域存在的问题使流域经济发展与环境、生态保护之间产生矛盾,制约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为进一步防治无定河流域水土流失,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加强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提高流域防洪能力,促进流域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黄河水委员会组织相关单位编制了“无定河流域综合规划及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第一章流域概况 (1)1.1 流域概况 (1)1.2 流域功能定位 (2)第二章流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2.1 水文水资源调查与评价 (4)2.2 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6)2.3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9)2.4 水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 (9)2.5 环境敏感区调查 (10)第三章规划分析 (11)3.1 规划概况 (11)3.2 规划协调性分析 (15)第四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6)4.1 水文水资源影响预测与评价 (16)4.2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6)4.3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7)4.4 社会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8)4.5 拦沙水库环境影响预测 (18)4.6 流域环境问题发展趋势影响预测 (19)4.7 环境敏感区影响预测与评价 (19)第五章环境保护对策措施与跟踪评价计划 (21)5.1 敏感目标保护影响减缓对策与措施 (21)5.2 水环境影响保护对策措施 (21)5.3 生态环境影响保护对策措施 (22)第六章评价结论 (23)6.1 规划调整建议 (23)6.2 综合评价结论 (24)第一章流域概况1.1 流域概况1.1.1 自然环境无定河流域位于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处于黄河流域中游地区,跨陕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两个省(区),涉及两省(区)15个县(旗、区)。
榆林市境内无定河流域水质现状评价张艳玲;席志军【摘要】无定河流域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给流域内水资源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该文利用2013-2016年榆林市流域内水质监测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定河流域的地表水综合污染指数在0.29~0.55,由于受到沿河区域人类活动的影响,2013-2016年除庙畔之外,其余各监测断面的总磷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2013-2015年As、Hg、Cd、Pb均符合标准,2016年开始出现污染,Se于2015开始出现污染现象;石油类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2013-2016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为进一步改善无定河流域的水质,须全方位监控流域内水资源污染情况,并加强管理.【期刊名称】《农业工程》【年(卷),期】2019(009)002【总页数】3页(P31-33)【关键词】无定河流域;水质监测;水质评价【作者】张艳玲;席志军【作者单位】榆林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榆林719000;榆林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榆林71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40 引言无定河是黄河中游较大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陕西省定边、靖边和延安市吴旗县交界处的白于山,穿越陕西、内蒙古两省(区)13个县旗,于清涧县河口附近汇入黄河,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
1998年榆林能源化工基地总体规划获批后,能源化工相关产业迅速壮大,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 974.14亿元,占GDP总量的65.7%[1]。
工业的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影响,出现了地表塌陷、地表黑度增加、地下水断流和水资源污染等一系列问题[2-3]。
随着水资源污染的日益加剧,迫使水资源的环境治理工作刻不容缓。
水环境治理的重要基础工作就是水资源质量评价,只有通过对水质监测数据的合理评价,才能制定科学的整治规划,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本文通过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单项污染指数法对榆林市境内的无定河流域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研究,以期为当地的水资源保护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4-6]。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水利厅关于开展全省流域综合规划编制工作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12.19•【字号】陕政办发[2007]154号•【施行日期】2007.12.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水利厅关于开展全省流域综合规划编制工作意见的通知(陕政办发〔2007〕154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直属机构:省水利厅《关于开展全省流域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七年十二月十九日关于开展全省流域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省水利厅)流域综合规划是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总体部署,是政府规范流域水事活动、实施流域管理与水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
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日益突出,对全省各流域水事活动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协调流域经济社会活动中的各种矛盾和利益关系,依法加强水事活动管理,保障我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水利部关于开展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44号)精神和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长江水利委员会关于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的有关要求,现就我省开展流域综合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流域综合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坚持科学治水、依法管水,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护河流健康为主线,对我省行政区域内主要江河流域的治理、开发和保护进行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规划和部署,着力提高流域综合防洪减灾、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管理能力,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利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完整版)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概要治理黄河,历来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黄河治理开发工作。
通过60多年的努力,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力地促进了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障了黄淮海平原的安全。
但黄河特殊的河情决定了治黄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河流水沙情势的变化,以及新时期治水思路的转变,现有流域规划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200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关于开展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的意见》,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一轮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
根据水利部批复的《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任务书》,本次规划修编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针对流域存在的主要水问题,研究制定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旱灾害的总体部署,研究提出加强流域综合管理的政策措施。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和水利部的工作部署,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有关单位会同流域九省(区),在全面开展现状评价、深入研究论证和充分协调的基础上,于2009年12月修编完成了《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以下简称“《规划》”);2010年5月《规划》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专家审查;2010年9月水利部将《规划》送交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流域各省(区)人民政府征求意见;2010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规划》进行了评估;2011年9月,环保部与水利部共同召开了《规划》环评篇章专家论证会;2011年12月,水利部主持召开了流域综合规划修编部际联席会议;2012年12月《规划》通过了国务院有关部门会签;2013年3月国务院批复了该《规划》。
1. 流域概况1.1 自然概况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
无定河流域水沙变化分析一、基本概念河流泥沙主要分为悬移质和推移质两类。
悬移质泥沙是那些颗粒较小的泥沙,由于受紊流的向上分力作用而悬浮在水中随水流而下。
推移质泥沙是那些沿着河床或接近河床运动的颗粒较大的泥沙。
推移质泥沙虽然也是参与河道冲淤变化的泥沙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的数量远比悬移质泥沙少,因此我们常说的泥沙是指悬移质泥沙。
影响河流泥沙来源的因素包括气候因素和流域下垫面因素。
气候因素主要表现在降水、风力、气温等要素的变动上面。
暴雨是产生土壤侵蚀的动力,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主要是由暴雨形成的。
暴雨直接冲击和侵溅地表,并形成地表径流冲刷着表层土壤,由片状侵蚀逐渐扩大为沟状侵蚀。
流域下垫面因素主要是指流域地形、植被、土壤等特性。
地形起伏较大的流域,由于下渗量小和汇流速度大,土壤的侵蚀也就加大。
植被情况良好的流域,其坡面侵蚀量较小,进入河流的泥沙也大为减少。
流域土壤的特性和结构不同,对于各种动力侵蚀作用的反应也不同。
二、流域概况无定河是黄河中游一支较大的多沙支流,发源于陕西省靖边、定边、吴旗三县交界处的白于山,由西向东流经内蒙古伊克昭盟和陕西省榆林、延安地区,于清涧县河口村汇入黄河。
干流全长491.2km,全河比降为1.97‰,流域内总面积为30261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3137km2,达76%,年均侵蚀模数达7900t/km。
汇入的较大支流有纳林河、海流兔河、芦河、黑木头川、榆溪河、马湖峪、大理河、小理河、义合沟等。
流域西北为毛乌素沙漠腹地,约占全面积的54%;西南部为河源梁涧区,约占全面积的11%;东南为黄土丘陵沟壑区,约占全面积的35%。
(一)风沙区风沙区位于流域西北部,区内面积16446km2,其中8639km2位于内蒙古伊克昭盟,7807km2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
区内气候干燥,水系网稀少,地面起伏平缓,以风蚀为主,年输沙量约0.15亿t,占全流域的5.9%,年侵蚀模数为912t/km2。
(二)河源梁涧区河源梁涧区位于流域西南部,是红柳河、芦河、大理河的发源地。
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概要治理黄河,历来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黄河治理开发工作。
通过60多年的努力,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力地促进了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障了黄淮海平原的安全。
但黄河特殊的河情决定了治黄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河流水沙情势的变化,以及新时期治水思路的转变,现有流域规划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200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关于开展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的意见》,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一轮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
根据水利部批复的《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任务书》,本次规划修编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针对流域存在的主要水问题,研究制定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旱灾害的总体部署,研究提出加强流域综合管理的政策措施。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和水利部的工作部署,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有关单位会同流域九省(区),在全面开展现状评价、深入研究论证和充分协调的基础上,于2009年12月修编完成了《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以下简称“《规划》”);2010年5月《规划》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专家审查;2010年9月水利部将《规划》送交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流域各省(区)人民政府征求意见;2010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规划》进行了评估;2011年9月,环保部与水利部共同召开了《规划》环评篇章专家论证会;2011年12月,水利部主持召开了流域综合规划修编部际联席会议;2012年12月《规划》通过了国务院有关部门会签;2013年3月国务院批复了该《规划》。
1. 流域概况1.1 自然概况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
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千米(包括内流区4.2万平方千米)。
加强无定河流域综合治理中水土保持工作的措施探讨发表时间:2018-08-14T11:59:58.827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8年6期作者:何琴[导读] 无定河是黄河中游重要的支流之一,是榆林人民的母亲河。
榆林市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处摘要: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中,水土资源保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近年来,我国由于土壤被侵蚀所引发的水土资源流失问题已经十分严重,治理和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本文围绕无定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中关于水土保持的相关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目前无定河流域水土流失的状况,论述了无定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经验,分析了无定河流域水土流失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建议和措施,旨在不断提升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的水平。
关键词:无定河、综合治理、水土保持、措施1引言无定河是黄河中游重要的支流之一,是榆林人民的母亲河。
其发源于榆林市白于山长春梁北麓,流经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陕西榆林和延安两市,在清涧县河口村汇入黄河。
全长491.2公里,流域面积30261平方公里。
榆林境内河长442.8公里,流经定边、靖边、横山、榆阳、米脂、绥德、清涧7个县区;流域面积20302平方公里,涉及子洲、神木、佳县在内的10个县(区、市)。
沿途纳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重要支流共有5条,分别是海流兔河、芦河、榆溪河、大理河和淮宁河。
2无定河流域水土流失现状无定河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截止到2014年榆林市无定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1563km2,是全国水土保持的重点治理区。
无定河泥沙含量大,“水少沙多”,是黄河泥沙、粗沙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多年平均输沙量占黄河三门峡站的11.1%,粗泥沙量占三门峡粗泥沙输沙量的17.7%。
流域西北部风沙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0.27万t/km2·a,属中度侵蚀区;上游白于山河源区侵蚀模数达到0.43万t/km2·a,属中度侵蚀区;中下游的丘陵沟壑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01万t/km2·a,属极强烈侵蚀区。
无定河—米脂段规划一、规划区背景(一)社会经济状况米脂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位于陕西省北部,北承榆林,南接绥德,东靠佳县,西邻横山、子洲。
总面积1212平方公里,东西长59公里,南北宽47公里,210国道与无定河平行南北穿境而过19公里。
全县辖8镇2乡,共有395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会。
总人口23.2万。
米脂县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以无定河为分水岭,地势总体东西高中间低。
海拔最高1252米,最低843.2米,平均海拔1049米。
地貌主要以峁、梁、沟、川为主,境内山峁达20378个,沟道16120条,构成沟壑纵横、梁峁起伏、支离破碎的典型的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
2010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13645万元,较上年增长了13.3%。
十二五期间,米脂县委、县政府依托资源优势立足于建设“中国第一盐都、黄土文化旅游影视的一颗明珠、榆林中心城市的后花园”的战略定位,将会把米脂建设的更加富裕、美丽!(二)水文水系分布无定河被称为陕北大地的精灵、陕北高原的生命之河,发端于陕西省白于山,途经毛乌素沙漠南缘,最后注入黄河,流经米脂境内19公里。
历史上因其沙多流急,深浅无定,所以叫做无定河。
无定河自古就为兵家的必争之地,曾有过金戈铁马般的悲壮历史。
唐朝诗人陈陶著名的《陇西行》里就有“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名句。
(三)规划目标和指标无定河—米脂段2008年水质为Ⅳ类,规划目标为:到2015,水环境主要指标达到Ⅱ类。
二、水环境系统综合分析和评价(一)米脂县污染物排放和水系水质评价陕西金泰氯碱化工有限公司位于无定河畔,距米脂县城约2公里。
由陕西省投资集团等4家投资公司合资规划建设30万吨聚氯乙烯/年项目。
该项目一期工程于2004年开始建设,2005年9月22日自备电厂一台机组开始试生产,主体工程于2005年10月25日投入试运行。
在试生产之初,由于急于投入生产,对环境保护工作未能给予足够重视,企业存在多方面的环境问题。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定河水生态综合治理规划和窟野河水生态综合治理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1.05.18
•【字号】鄂府办发〔2021〕36号
•【施行日期】2021.05.1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水资源
正文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无定河水生态综合治理规划和窟野河水生态综合治理规
划的通知
各旗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各大企事业单位:经市人民政府2021第8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将《鄂尔多斯市无定河水生态综合治理规划》和《鄂尔多斯市窟野河水生态综合治理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5月18日。
无定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黄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院二〇一四年三月前言无定河流域位于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流域地处内陆,属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季风性气候,降水稀少且主要集中于汛期,降水以暴雨为主,水资源利用难度较大。
流域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煤、油、气、盐等矿产的主要富集地,依托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流域初步建成榆横工业区、榆神工业区、纳林河能源重化工基地、定靖工业区以及南部工业区等多处能源化工基地,成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定河是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面积及输沙量最大的一条支流,是黄河下游淤积泥沙的主要来源区,由于流域缺少统一规划,各类开发活动缺少监督管理,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如水土流失未得到有效治理;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水事纠纷突出;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局部河段水环境污染严重,未来水环境压力巨大,水资源保护监测、监督管理能力薄弱;还需进一步控制入黄泥沙、完善拦沙水库体系等,流域存在的问题使流域经济发展与环境、生态保护之间产生矛盾,制约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为进一步防治无定河流域水土流失,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加强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提高流域防洪能力,促进流域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黄河水委员会组织相关单位编制了“无定河流域综合规划及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第一章流域概况 (1)1.1 流域概况 (1)1.2 流域功能定位 (2)第二章流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2.1 水文水资源调查与评价 (4)2.2 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6)2.3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9)2.4 水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 (9)2.5 环境敏感区调查 (10)第三章规划分析 (11)3.1 规划概况 (11)3.2 规划协调性分析 (15)第四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6)4.1 水文水资源影响预测与评价 (16)4.2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6)4.3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7)4.4 社会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8)4.5 拦沙水库环境影响预测 (18)4.6 流域环境问题发展趋势影响预测 (19)4.7 环境敏感区影响预测与评价 (19)第五章环境保护对策措施与跟踪评价计划 (21)5.1 敏感目标保护影响减缓对策与措施 (21)5.2 水环境影响保护对策措施 (21)5.3 生态环境影响保护对策措施 (22)第六章评价结论 (23)6.1 规划调整建议 (23)6.2 综合评价结论 (24)第一章流域概况1.1 流域概况1.1.1 自然环境无定河流域位于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处于黄河流域中游地区,跨陕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两个省(区),涉及两省(区)15个县(旗、区)。
流域总面积30261km²,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境内面积8402km²,陕西省境内面积21859km²。
无定河是黄河中游多沙粗沙来源区最大的一条支流,发源于陕西省靖边、定边、吴旗三县交界处的白于山北麓,跨陕西和内蒙古自治区两省区,由西向东流经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乌审旗和陕西省榆林的定边、靖边、横山、榆林、米脂、绥德等县及延安吴起、安塞、子长,于清涧县河口村汇入黄河。
无定河干流河道按其自然特点可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段:①从河源至鱼河堡为上游,河道长291km,平均比降2.8‰。
较大支流有纳林河、海流兔河、芦河、黑木头川、榆溪河等,水量较丰,泥沙较少。
巴图湾以上已建成巴图湾、新桥、金鸡沙等大中型水库9座,泥沙已全部得到控制。
②鱼河堡到崔家湾为中游,河道长108km,平均比降1.4‰。
河道顺直开阔,谷底宽300~2000m,川地较多,人口密集,农业发达。
较大支流有大理河、淮宁河等。
③崔家湾到河口下游,系峡谷河段,河道长92km,平均比降2‰。
河道迂回曲折,落差大,谷底宽100~300m。
无定河流域两岸沟道发育,流域内10km以上沟道50多条,5km以上沟道140多条。
以流域面积在1000km2以上的支流作为主要支流,支流分布左岸有纳林河、海流兔河、榆溪河,右岸有芦河、大理河、淮宁河。
1.1.2 社会环境无定河流域涉及陕西省榆林市的、延安市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市共3个市、15个县(旗、区)。
榆林市包括横山县全部及定边、靖边、榆阳、神木、米脂、绥德、子洲、清涧等县的部分地区,延安市包括吴起、安塞、子长等县的局部地区。
鄂尔多斯市包括乌审旗、鄂托克前旗和伊金霍洛旗的部分地区。
无定河流域北部为毛乌素沙地,南部为黄土高原。
流域气候干旱,暴雨集中,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生产生活条件差,历史上是相对贫困的地区,2000年人均GDP为2326元,不足黄河流域人均GDP(5668元)的二分之一。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当地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进行新型能源工业生产基地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以煤炭、天然气、岩盐、石油开采及加工为主的工业产业链,流域经济发展迅速。
据统计,2000~2010年间无定河流域GDP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4%,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人均GDP为34592元,已超过黄河流域人均GDP(31121元)。
1.2 流域功能定位(1)国家层面的功能定位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0〕46号),无定河流域主要涉及呼包鄂榆重点开发区域和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
各功能区功能定位见表1.1-1。
1.1-1 无定河流域涉及国家层面的主体功能区一览表(2)省(区)层面的功能定位1)陕西省有关无定河的功能定位依据《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陕西省境内榆林北部地区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呼包鄂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无定河流域涉及榆林市榆阳区、横山县、靖边县和定边县等区域。
该区域功能定位是将榆林北部地区建成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现代特色农业基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具体表现在构建以榆林中心城区为核心,以长城沿线城镇和产业带为轴线的空间开发格局;强化榆林中心城市功能,建成陕甘宁蒙晋接壤区域百万人口大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沙漠绿洲宜居城市;以榆林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神府经济开发区为核心,以榆神和榆横煤化学、府谷煤电化载能工业园区和靖边能源综合产业园区为支撑,推进资源深度转化。
2)内蒙古自治区有关无定河的功能定位依据《内蒙古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流域内的乌审旗是呼包鄂榆地区的组成部分,根据其功能定位,该区域依托煤炭、天然气资源优势,采用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碳补集等绿色煤电技术,实现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开发和利用,建成全国的能源和新型化工基地。
1.2.2 生态功能区划根据《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无定河涉及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壤保持重要区、毛乌素沙地防风固沙重要区。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壤保持重要区需落实的主要保护措施有: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实施退耕还灌还草还林;推行节水灌溉新技术,发展林果业,提高饲料种植比例和单位产量;对退化严重草场实施禁牧轮牧,实行舍饲养殖;停止导致生态功能继续恶化的开发活动和其他人为破坏活动,加大资源开发的监管,控制地下水过度利用,防止地下水污染。
毛乌素沙地防风固沙重要区需落实的主要保护措施有:建立以“带、片、网”相结合为主的防风沙体系;建立能有效保护耕地的农田防护体系;加强对流动沙丘的固定;改变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停止一切导致生态功能继续恶化的人为破坏活动。
1.2.3 水功能区划根据《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2011-2030年)》(国函〔2011〕167号),无定河流域共划分10个一级水功能区,9个二级水功能区,主要集中于无定河干流和海流兔河。
第二章流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2.1 水文水资源调查与评价2.1.1 水文根据1956年~2000年系列降水统计资料分析,无定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69.9mm,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陕西省境内多年平均降水量390.9mm,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多年平均降水量317.3mm。
降水量年内分配很不均匀,汛期多暴雨,最大日降雨量可达150mm,7月~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65%以上。
无定河流域水面蒸发量空间变化与降水量相反,总的趋势是从东南部的900mm递增至西北部的1400mm。
月水面蒸发量随各月的气温、湿度、风速等气象因素而变化。
最小蒸发量一般出现在1月~12月,最大蒸发量一般出现在5月~8月,5月~8月蒸发量约占年蒸发总量的55%左右。
无定河流域主要水文站1956~2000年系列天然径流分析,无定河入黄控制站---白家川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11.51亿m3;干流赵石窑、丁家沟和白家川站年径流Cv值在0.12~0.20之间;支流韩家峁站、横山站、绥德站年径流Cv 值分别为0.18、0.26、0.28。
风沙区河川径流年际变化较小,黄土丘陵沟壑区河川径流年际变化较大。
2.1.2 水资源量无定河流域共划分为10个水资源计算分区,无定河流域多年平均(1956~2000年)水资源总量为20.48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1.61亿m3,不重复地下水资源量为8.87亿m3,多年平均可开采量为9.47亿m3。
无定河流域近期(2001~2010)年均降水量431.4mm,较多年平均(1956~2000年)降水量偏多16.6%。
无定河流域近期水资源总量为21.81亿m3,较1956~2000年系列多年平均增加1.33亿m3,偏多6.5%。
在水资源总量变化量中,分区地表水资源量少0.88亿m3,较多年平均偏少7.6%;不重复地下水资源量增加2.21亿m3,较多年平均偏多24.9%。
2.1.3 近期水沙变化(1)天然径流量变化与1956~2000系列年天然径流量相比,无定河流域主要水文站近期天然径流变化见表2.1-1。
表2.1-1 无定河流域水文站近期天然径流量变化情况(2)实测径流量变化根据各水文站实测径流量统计成果,近期实测径流量变化情况见表2.1-2。
表2.1-2 无定河流域水文站近期实测径流量变化情况根据无定河流域各水文站输沙量测量结果,近期(2001~2010年)较1956~2000年系列输沙量变化情况见表2.1-3。
表2.1-3 无定河流域各水文站近期输沙量变化情况2.1.4 水资源开发利用2010年无定河流域总供水量63164万m3,其中地表水供水32643万m3,占总供水量的51.7%;地下水供水30371万m3,占总供水量的48.1%;其他水源供水150万m3,占总供水量的0.2%,2010年无定河流域各部门总用水量63164万m3,其中生活用水4429万m3,占总用水量的7.0%;生产用水57315万m3,占总用水量的90.7%;生态用水1421万m3,占总用水量的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