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滩水库底泥调查与评价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4.46 KB
- 文档页数:2
大王滩水库位于广西南宁市南郊,距南宁市中心28km,地处南宁市良庆区那马镇莲山村,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供水和旅游等综合功能的大(II)型水利工程。
水库总库容6.38亿m3,正常蓄水位为104.4 m,死水位100 m,属年调节水库。
工程对外交通及施工用水、用电、通讯条件施工交通:天雹水库与南宁市主干道友谊路之间有一条3.5米宽的砼路相连,道路总长17.5公里,库区内各建筑物有道路通往,工程施工交通方便。
施工用电和通讯:库区内有城市电网及通讯设施,可就近接用,移动电话覆盖区,通讯方便。
施工用水:库区有自来水厂,可接用。
本次工程项目的工作内容为:大王滩水库护岸更新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采取措施为整治护坡,栽种地黍草,种植落羽杉、白千层、水翁、对叶榕、乌桕、水松、池杉、串钱柳等树木。
本工程由深圳水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由广西建晖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监理,由广西鑫达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承建施工。
根据施工条件,工程于2016年12月1日开工至2017年5月30日完工,总工期为天181(日历天)。
本部分控制价为1110781.50元,实际完成工程价款为1120587.46元。
我单位于2014年12月12日收到南宁市政府集中采购中心中标通知书,确认我单位为南宁市大王滩水库管理处大王滩水库护岸更新改造工程的中标人。
我单位与建设单位在约定的合同签订期内自行签订《南宁市政府采购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合同工程价:2840001.00元。
第三章施工总布置第一节施工总布置和施工道路布置1.施工依据(1) 工程建设施工承包合同文件(2) 批准的设计文件(3) 有效的工程建设规程规范(4) 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令(5) 本工程的项目建设批文(6) 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7) 业主及上级文件等。
2.施工场地布置原则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地形、地貌来考虑布置临时建筑物和场地。
3.施工临时设施布置根据工程区的地形条件及施工点布置较集中的特点,本项目拟在现有管理房附近的空地上集中布置,该处地势平坦,并靠近进坝公路,对内对外交通十分方便。
底泥脱水技术调研报告1.调研背景本课题旨在研究一种经济、高效的疏浚底泥减量化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3~6个月),降低底泥含水率,减少疏浚泥浆占用底泥堆场的时间,提高土地利用率,以便于环保疏浚工程顺利地展开,也为后续的疏浚底泥资源化利用创造有利条件。
同时也探索出一条经济、合理的处理处置环保疏浚底泥余水的方法,为环保疏浚工程大规模应用提供基础。
2.环保疏浚概述2.1环保疏浚的意义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由于雨水冲刷沿岸、大气沉降等自然现象,形成了底部沉积物。
沉积物分为有机颗粒与无机颗粒,由于沉淀、吸附、累积的富集效应,水体中沉积物的污染物浓度往往高于其上覆水体。
底泥与上覆水体之间存在着一种吸收与释放的动态平衡,当水体中的污染物质浓度增大时,底泥对污染物的吸收量就变大;当水体中的污染物质浓度减小时,底泥会向水体中释放污染物,以维持动态平衡。
另外,若底泥上覆水体的流速、温度、pH值等条件发生变化,底泥中的污染物质极易重新释放进入水体,造成二次污染,所以底泥是水体中不可忽略的内源污染。
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大批新建的城市及城镇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污水直排水体的现象得到了初步遏制,进入水体的污染物质得到有效控制。
当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负荷降低时,内污染源成为水质改善的制约因素。
因此,针对控制内源污染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控制内源污染的方法,一般采取原位处理与异位处理。
原位处理技术是指将受污染底泥留在水体中,切断其与上覆水体的污染物质交换,如原位覆盖技术,将受污染的底泥表面覆盖一层或多层清洁的覆盖物,隔绝底泥与上覆水体的污染物质交换,阻止底泥中的污染物质向水体释放。
异位处理是将受污染的底泥通过机械的方法,将其从水体中取出后再加以处理,如环保疏浚。
底泥环保疏浚是迄今为止最彻底的去除湖库内源污染的方式。
环保疏浚旨在去除湖库水体中的污染底泥,降低污染负荷,并为河流、湖泊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创造条件。
河流底泥污染调查方案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河流水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河流底泥污染也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河流底泥污染对于水体的生态环境和水生动物的生存情况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对河流底泥污染进行调查,以制定适当的措施来消除污染。
本文将提出一份河流底泥污染调查方案,以期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解决污染问题。
一、调查目标本项调查的目标是确定目标河流的底泥污染状况,并对污染物进行初步的识别,为后续的河流治理工作提供数据和参考依据。
二、调查范围调查范围包括目标河流右、左、上、下游水域的底泥样品采集。
三、调查内容(1)选择调查点位根据目标河流的流域特性及其水质监测结果、环境监测站的分布、附近的人口密度和工业布局等因素,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调查点位。
(2)底泥采集在选择的调查点位周围半径100m范围内建立底泥采集站,采用方形样品器对底泥进行采集,每个采样器采集30个钻孔样品,深度为底泥下层约3mm的表层,每个钻孔样品之间距离至少保持50cm。
将采集到的底泥样品放入密闭的采样袋中,进行标识记录。
(3)实验室分析将采集到的底泥样品送往专业的水质实验室进行分析,分析项目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无机盐等物质。
四、调查方法(1)调查前应查看环境监测站的历史数据、了解该流域的污染物来源和分布情况,以便判断采样点的位置。
(2)采集底泥样品时,采用方形样品器或者土壤钻,利用采样器在底泥表层钻孔采集样品。
采样器长度要足以达到底泥表面下3毫米左右。
(3)通过现场和实验室测试,确定底泥中污染物的种类和含量,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无机盐等。
五、调查结果分析通过实验室分析,确认底泥中主要的污染物种类和含量。
根据污染物种类和含量,以及采样点的位置和其附近污染源的分布情况,进行污染物来源的初步分析,制定消除污染的建议措施和方案。
六、调查结论通过河流底泥污染调查,得出底泥的污染状况和具体的污染物种类及污染物来源的情况,为后续的河流治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参考依据。
水库泥沙计算报告1. 背景介绍水库是人类为了调节水文环境和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而建造的重要水利工程。
在水库运行过程中,泥沙的沉积和淤积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会对水库的正常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对水库中的泥沙进行计算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2. 数据收集首先,我们需要收集水库的相关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水库的容积、入库河流的径流量、泥沙含量以及其他相关的水文和地理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水利部门、气象部门、地质部门等渠道获取。
3. 数据预处理在收集到数据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以便后续的计算和分析。
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格式转换、数据归一化等步骤。
通过预处理,我们可以得到规范化的数据,便于后续的计算和分析。
4. 泥沙输移计算模型建立在进行泥沙计算之前,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合适的泥沙输移计算模型。
泥沙输移模型是描述泥沙在水库中输移过程的数学模型,可以根据水库的特点和泥沙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模型。
常用的泥沙输移模型包括Euler-Lagrange模型、Euler-Euler模型等。
5. 泥沙计算有了泥沙输移模型后,我们可以进行泥沙计算。
泥沙计算主要包括泥沙的输入计算和泥沙的输出计算两个方面。
5.1 泥沙输入计算泥沙的输入计算是指计算进入水库的泥沙量。
这包括从入库河流输入的泥沙量以及其他来源的泥沙量。
我们可以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泥沙输移模型,计算出进入水库的泥沙量。
5.2 泥沙输出计算泥沙的输出计算是指计算从水库中输出的泥沙量。
这包括水库下泄的泥沙量以及其他出口的泥沙量。
同样,我们可以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泥沙输移模型,计算出输出的泥沙量。
6. 泥沙沉积分析通过泥沙计算,我们可以得到水库中的泥沙量变化情况。
进一步分析泥沙的沉积情况,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水库的泥沙淤积程度,制定相应的清淤方案。
7. 结论通过以上的步骤,我们可以得到水库泥沙计算报告。
该报告包括水库的泥沙输入和输出计算结果,以及泥沙沉积情况的分析。
这些结果可以为水利部门和水库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以保证水库的正常运行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长江中游底泥质量现状调查研究余国安;王兆印;刘成;黄文典【期刊名称】《泥沙研究》【年(卷),期】2008()4【摘要】为研究长江中游底泥的质量现状,选取干流和湖泊点采集底泥样品,对主要指标(重金属、总P、总N及有机质)进行测试分析,采用NOAA泥沙质量标准和背景值质量标准对底泥质量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从总体上看,中游干流底泥质量较好,而湖泊点底泥质量不容乐观。
中游干流八处采样点中七处底泥质量良好,城陵矶莲花塘底泥质量最差,对水体环境存在一定有害风险;中游五处湖泊采样点中监利天鹅洲白暨豚保护区和洪湖深水区两处底泥质量良好,洞庭湖和武汉东湖质量一般,而梁子湖底泥质量较差。
为维护长江的水生生态环境,应有效控制进入长江(尤其是邻近湖泊)的点源及面源污染。
【总页数】7页(P14-20)【关键词】长江中游;于流;湖泊;底泥质量;模糊评价【作者】余国安;王兆印;刘成;黄文典【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北京100044;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32【相关文献】1.横山岭水库底泥质量现状调查研究 [J], 魏敬池;顾宝群2.聚焦长江中游双肾推动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农工党中央就“长江大保护”赴江西、湖南调研纪实 [J], 曲超;徐炜;3.聚焦长江中游双肾推动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农工党中央就“长江大保护”赴江西、湖南调研纪实 [J], 曲超(撰稿);徐炜(摄影);4.对比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经济税收现状看南昌发展取向——基于长江中游三省会城市数据的分析与建议 [J], 江西省国家税务局课题组; 陈国英5.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城镇化的发展现状与协同推进策略研究 [J], 阳欣怡;杨坤;宋婷婷;熊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江中游底泥质量现状调查报告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三大河流之一。
长江流经国土面积较大的中部和东部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和交通干线。
长江中游是长江的中间段,流经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等地。
由于沿岸人口众多、工业化程度高,长江中游的底泥质量一直备受关注。
本次调查对长江中游的底泥质量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以了解当前底泥质量的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长江中游的底泥质量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
首先,底泥中铅、汞等重金属物质的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
在样本中,铅的平均含量达到了12.5 mg/kg,而国家标准规定为5 mg/kg以下;汞的含量平均为0.08 mg/kg,而国家标准规定为0.05 mg/kg以下。
这表明长江中游的底泥受到了重金属物质的污染,可能来源于周边的工业污染以及排放的废水。
其次,调查发现底泥中的有机物含量也较高。
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主要来源于农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
调查样本中的有机物含量平均为11.2 g/kg,而国家标准规定为5 g/kg 以下。
高含量的有机物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过度繁殖,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最后,调查还发现长江中游的底泥中存在一定数量的沉积物。
沉积物是指被水流携带的细小颗粒物质,在河床上沉淀下来。
长时间的沉积物积累会影响河床的水动力学特性,增加了洪水发生的几率。
调查样本中沉积物的平均含量为18.9 g/kg,而国家标准规定为15 g/kg以下。
综上所述,长江中游的底泥质量存在一定的污染问题。
在特定区域,底泥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有机物含量较高,沉积物也有一定的积累。
这些问题对长江中游周边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为了改善长江中游的底泥质量,应该加强工业污染的防治措施,推进工业清洁生产,减少重金属物质的排放。
同时,对农业和生活污水的治理也十分重要,需要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减少有机物的排放。
此外,减少沉积物的形成也很关键,可以通过定期清淤、加强河道管理等方式来减少沉积物对河流生态的影响。
建设大王滩湿地公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赵国理;韦洁【摘要】Based on site investigation and data analysis,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con-structing a wetland park at Dawangtan Reservoir in respects of advantages and comprehensive benefits. With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as major function, on the basis of protecting wetland ecological system, the wetland park will per-mit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cological tourism.%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从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优势和综合效益等方面分析了建设大王滩湿地公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该湿地公园以水源地保护为主要功能,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供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和合理开展生态旅游。
【期刊名称】《广西水利水电》【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3页(P69-71)【关键词】大王滩水库;水源地;湿地公园【作者】赵国理;韦洁【作者单位】南宁市大王滩水库管理处广西南宁 530218;南宁市大王滩水库管理处广西南宁 5302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41 基本概况大王滩湿地公园位于南宁市南郊的大王滩水库,范围涉及南宁市良庆区和南宁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坝址地处八尺江中游的良庆区那马镇莲山村,距南宁市中心28 km,距南宁市吴圩机场14 km。
项目区北起与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交界处,东西以周边凤凰岭、猫头山等山体分水岭、村村通道路和水库设计水位109.40 m等高线为界,南至双鱼梁桥,总面积5 520 hm2。
滩涂水域评估报告范文参考1. 引言滩涂水域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带,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滩涂水域面临着日益加剧的生态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和恢复滩涂水域的生态系统,我们进行了一项滩涂水域评估研究。
本报告旨在总结评估结果,为进一步采取措施保护滩涂水域提供依据。
2. 方法2.1 数据收集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滩涂水域相关数据,包括水质、沉积物、植物、动物等方面的信息。
数据来源包括现场采样和监测、卫星遥感图像以及相关研究文献。
2.2 数据分析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评估了滩涂水域的生态状况。
主要考察了水质、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等指标,并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
3. 结果与讨论3.1 水质评估通过水样采集和分析,我们发现滩涂水域的水质总体呈现出一定的污染状况。
主要表现在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以及有机污染物的存在。
这些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是农业、工业以及城市排放等人类活动。
3.2 物种多样性评估通过对植物和动物群落的调查,我们发现滩涂水域的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但存在明显的退化现象。
一些敏感的物种数量明显减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了影响。
3.3 生态系统功能评估通过对滩涂水域生态系统功能的评估,我们发现滩涂水域的养殖资源逐渐减少,渔业的收益下降。
同时,滩涂作为自然防护带的功能也受到了威胁,沿海地区的洪涝风险增加。
4. 建议4.1 加强污染治理应该加大对滩涂水域污染治理的力度,采取措施减少农业和工业活动对滩涂水域的污染。
建立严格的水质监测体系,加强环保法律的执行。
4.2 保护物种多样性加强滩涂水域的保护,禁止滩涂的填海开发活动,保护物种多样性的栖息地。
建立自然保护区,推行可持续发展的渔业管理措施。
4.3 恢复生态系统功能通过滩涂的生态修复和恢复措施,提升滩涂水域的生态系统功能。
优化滩涂的管理方式,促进海洋与陆地的生态连接。
5. 结论滩涂水域的评估结果显示,其生态状况面临较大挑战。
《全国河流湖泊水库底泥污染状况调查评价》《全国河流湖泊水库底泥污染状况调查评价》主要完成人:周怀东郝红王雨春吴培任吴世良获奖等级:应用二等内容简介:本次《全国河流湖泊水库底泥污染状况调查评价》对全国水系(主要是水源地)906个监测断面的底泥重金属和营养物质进行了检测和质量评价。
对底泥样品的铜、锌、铅、镉、铬、砷和汞七项重金属指标,以及总有机碳、总氮、总磷等营养组分进行了分析测试。
尽管工作量大任务紧,检测工作中严格质量控制,以保证数据质量。
在高质量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全国土壤背景值》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分别以十个水资源一级区和全国省级行政区为区划单元进行评价和统计。
工作报告形详细描述了各水资源区和省级行政区底泥七种重金属以及营养组分的含量特征、质量状况和空间分布特点,同时以地理信息系统图件形式对成果进行了直观表达。
本次工作对全国范围水系(水源地)底泥质量状况的调查和评价,在我国尚属首次。
通过系统工作对我国水系,特别是大型供水水源地底泥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空间分布状况有了全面的认识。
水体富营养化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次工作还进行了底泥营养组分(有机质、氮、磷)含量的等级评价。
通过本次工作,初步揭示了我国水系(水源地)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为全国水资源规划提供了科学数据和技术依据。
同时,本项目在全国尺度下开展底泥调查,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研究空白,为我国的水环境管理和科学研究,积累了宝贵的资料。
发现发明及创新点:本次《全国河流湖泊水库底泥污染状况调查评价》工作最主要的创新点在于:首次在全国尺度下进行统一的水系底泥重金属和营养组分质量状况的环境评价,填补了我国在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
本次工作的监测重点是大型集中供水水源地,因此工作成果不仅为现在正在进行的全国水资源规划提供了大量科学数据,同时对我国用水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次工作对全国十大水资源一级区(水源地)的906个监测断面的底泥重金属和营养物质进行了检测和质量评价。
1 总则1.1项目背景**湖位于**省中部,介于长江和淮河之间,其水域面积约780km2,是我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之一。
由于沿湖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增长,污染物入湖量的不断增多,**湖水体和底质中营养物质不断积累,湖泊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严重影响了沿湖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甚至直接对生活饮用水造成了威胁。
**湖市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开发利用**湖,但伴随着**湖水环境的不断恶化,不仅危及了**湖市人民的生活环境和土地开发利用,而且也威胁和制约了**湖市的经济发展。
**湖污染底泥疏挖及处臵一期工程的实施,削减了内源污染,使**湖东端饮用水源地水质有了较大的改善,对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和**湖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作出了较大贡献。
在一期工程实施并完成以后,为巩固一期工程的环境效益、强化对**湖市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和进一步改善局部水域水质及恢复**湖水生生态系统,需继续开展污染底泥疏挖及处臵二期工程。
二期工程将继续对柘皋河入湖段和距中垾联圩的湖滨大道500m处湖区进行疏挖,同时将对一期疏挖区近岸带进行生态恢复;另外,结合**湖东端水质与湖滨带生态现状,在西坝—烔炀河段进行湖滨带的生态恢复与建设工程,既削减了内源污染,有效保护了**湖水源保护区,又形成“**湖市湖滨带生态景观大道”特有的风景线。
**湖污染底泥疏挖及处臵二期工程将底泥疏挖与湖滨带生态恢复与建设结合起来,是本工程一大特色,也是**湖污染综合治理向纵深发展的必要工程举措。
目前该工程已经批准立项并付诸实施。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程序及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规,2004年3月15日**湖污染治理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正式委托**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对此工程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本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我院接受委托后,及时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赴现场踏勘、调研,收集了有关工程技术资料,并进行了工程分析和环境影响预测,在此基础上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及技术规范,编制了《**湖污染底泥疏挖及处臵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呈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
任务来源: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专项主要完成人:周怀东郝红王雨春吴培任吴世良获奖等级:应用二等内容简介:本次《全国河流湖泊水库底泥污染状况调查评价》对全国水系(主要是水源地)个监测断面地底泥重金属和营养物质进行了检测和质量评价.对底泥样品地铜、锌、铅、镉、铬、砷和汞七项重金属指标,以及总有机碳、总氮、总磷等营养组分进行了分析测试.尽管工作量大任务紧,检测工作中严格质量控制,以保证数据质量.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高质量分析数据地基础上,根据《全国土壤背景值》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分别以十个水资源一级区和全国省级行政区为区划单元进行评价和统计.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工作报告形详细描述了各水资源区和省级行政区底泥七种重金属以及营养组分地含量特征、质量状况和空间分布特点,同时以地理信息系统图件形式对成果进行了直观表达.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本次工作对全国范围水系(水源地)底泥质量状况地调查和评价,在我国尚属首次.通过系统工作对我国水系,特别是大型供水水源地底泥地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空间分布状况有了全面地认识.水体富营养化是当前我国面临地重要问题,本次工作还进行了底泥营养组分(有机质、氮、磷)含量地等级评价.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通过本次工作,初步揭示了我国水系(水源地)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为全国水资源规划提供了科学数据和技术依据.同时,本项目在全国尺度下开展底泥调查,填补了国内该领域地研究空白,为我国地水环境管理和科学研究,积累了宝贵地资料.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发现发明及创新点:本次《全国河流湖泊水库底泥污染状况调查评价》工作最主要地创新点在于:首次在全国尺度下进行统一地水系底泥重金属和营养组分质量状况地环境评价,填补了我国在相关研究领域地空白.本次工作地监测重点是大型集中供水水源地,因此工作成果不仅为现在正在进行地全国水资源规划提供了大量科学数据,同时对我国用水安全具有极其重要地意义.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本次工作对全国十大水资源一级区(水源地)地个监测断面地底泥重金属和营养物质进行了检测和质量评价.采样断面覆盖了全国主要水系,约占全国个大型集中式水源地地.底泥样品分析测试,使用先进仪器,按国家颁布地技术标准方法进行.严格地实验室质量控制程序有效保证了数据质量.通过对高质量数据地系统分析和评价,本次工作对全国水系(水源地)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和营养组分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有了更全面地了解,在我国底泥质量状况和水环境安全研究方面获得了新知识地积累.具体而言,有如下几点: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水系底泥重金属普遍较环境背景更为富集,底泥重金属含量超环境背景值是全国性地普遍现象.底泥重金属污染地综合评价(单因子否决)结果显示,全国个底泥监测断面中,有个底泥重金属超过环境背景值,占全部断面地.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尽管水系底泥通常具有重金属富集地特性,但从本次调查获得地底泥重金属绝对含量来看,我国水系底泥重金属含量普遍接近生态风险阈值,特别是镉等毒性危害严重地元素含量普遍较高,因此,我国水系底泥重金属质量总体上可能处于具有潜在危险地“亚健康”状态.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全国个监测断面中,底泥重金属超背景最普遍地元素是总铅,共有个断面超背景,占监测总断面地%.参评项重金属“超背景率”顺序为:总铅(%)>总镉(%)>总汞(%)>总锌(%)>总铜(%)>总铬(%)>总砷(%).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调查评价结果(单因子否决)显示,全部断面中有个断面底泥至少一项重金属指标超过最低毒性阈值(《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占全部断面地,表明我国水环境安全仍然存在一定程度地底泥重金属污染问题.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我国水系底泥重金属污染最突出地是镉污染,个断面中有个超标,约为总断面地;其次是汞、铜、锌和砷,超标率分别约为、、和;铅污染最轻,超标率仅为.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我国水系底泥重金属污染超标(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地基本情况和分布格局地基本趋势与历史只资料相同,如底泥汞超标问题仍然集中在松花江、海滦河等水系.本次也揭示出我国水系底泥重金属污染地新问题,如东南地区和珠江区地水系底泥重金属污染问题变得突出.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镉污染成为我国水系(水源地)底泥重金属污染地主要问题,其中东南诸河和珠江区最为严重,东南诸河区和珠江区底泥镉超标率分别为,上述地区水系底泥地总镉含量也远高于我国水系底泥总镉地平均水平.东南诸河和珠江区地底泥重金属污染是水资源规划和开发利用需要重视地问题.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从全国范围来看,东南诸河区和珠江区水系底泥重金属污染情况较为严峻,除镉外,上述两水系还存在底泥汞、铜、锌等重金属地污染情况.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全国省级行政区中,底质监测断面重金属综合评价全部超背景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宁夏、青海、甘肃、上海、山西、天津和北京(样本较少).从单项重金属超背景情况看,除汞污染具有一定地普遍性外,其它重金属污染分布具有明显地地域性特点.东北三省及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天津等省市主要为铜、镉、铬、铅超背景,江西、广东、上海、江苏和福建等省区主要为锌、铅、砷超背景;西北地区地青海、宁夏、新疆和陕西等省区主要为铜、铬、铅超背景;云南和广西主要为镉和汞超背景.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全国水系底泥重金属超过“环境质量标准”地平均“超标率”为,各省区中底泥重金属超标率大于全国平均水平地有:浙江、福建、广东、湖南、云南、江西、贵州、广西、江苏、辽宁和河北等省区,其中浙江、福建、广东超标情况最为严重.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全国所评地个泥监测断面中,总有机碳底含量小于地一级断面占评价断面总数地,含量在~之间地二级断面占,含量在~之间地三级断面占,含量大于地四级断面占.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全国所评地个底泥监测断面中,总磷含量小于地一级断面占监测总数地;含量在之间地二级断面占;在之间地三级断面占;大于地四级污染断面占.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全国所评地个底泥监测断面中,总氮含量小于地一级断面占监测断面总数地;含量在之间地二级断面占;在之间地三级断面占;大于地四级断面占.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总体上看,水系(水源地)底泥营养组分地含量水平处于相对清洁地状态,大约只有地断面底泥营养组分处于与水体重度富营养化相关地含量水平.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河道底泥检测报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河道底泥是指河流或水库底部积累的一层淤泥,往往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重金属和其他污染物。
底泥污染严重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对河道底泥进行检测是十分必要的。
一、底泥检测的意义1. 保护生态环境:底泥中的有机物质、重金属等污染物对水生生物和植物的生长繁衍造成威胁,检测底泥污染程度有助于及时采取措施保护水生生物和植被。
2. 预防水污染:底泥中的污染物会随着水流扩散,导致水体整体受到污染,因此检测底泥可以预防水体污染的扩散。
3. 保障人类健康:人类通过水源饮用和食用水生动植物等受到底泥污染的影响,检测底泥可保障人类健康。
1. 采样:首先需要根据底泥分布情况和水深采取相应的采样方法,通常使用抽取器或者挖掘机等工具进行采样。
2. 样品处理:将采集的底泥样品送到实验室进行处理,通常需要进行干燥、破碎和筛分等工序。
3. 检测项目:底泥的检测项目通常包括有机物质、重金属、养分等污染物的含量浓度,以及底泥的物理性质等。
4. 分析结果:分析实验室检测结果后,可以得出底泥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浓度和分布情况,从而评估底泥的污染程度和对周围环境的潜在危害。
1. 河道修复:根据底泥检测结果,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河道的修复工作,包括清除底泥、植被恢复、生态环境修复等。
2. 水质治理:底泥检测可以为水质治理提供依据,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的输入,改善水质状况。
3. 环境监测:定期对河道底泥进行检测可以监控环境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
四、底泥检测的挑战及对策1. 样品获取困难:底泥采样难度大,因此在采样和处理过程中需严格按照标准操作,以避免误差。
2. 分析方法精度:底泥样品中污染物浓度低,检测手段要求高,需要选择准确性和灵敏度较高的分析方法进行检测。
3. 数据解释和应用:底泥检测结果通常为一系列数据,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解读,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应对措施。
河道底泥检测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在实践中存在诸多挑战,但通过科学、严谨的检测方法和准确地分析结果,可以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王滩水库综合整治保护利用规划的通知正文:----------------------------------------------------------------------------------------------------------------------------------------------------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王滩水库综合整治保护利用规划的通知(南府办〔2013〕98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管委会,市级各双管单位,市直各事业、企业单位: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大王滩水库综合整治保护利用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13年6月18日大王滩水库综合整治保护利用规划第1章总则1.1 规划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理念为指引,以确保大王滩水库水质稳定达标和城市供水安全为根本目的,坚持“污染治理、资源保障、生态修复、发展减负、管理创新和技术支撑”的污染防治方针,通过调整产业发展结构、增加区域水资源供给量、实施污染治理工程和实现流域综合管理等手段,优先保障饮用水安全,改善大王滩水库流域水环境质量,促进流域社会经济优化发展、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为大王滩水库的可持续利用以及流域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支撑。
1.2 规划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供水条例》(1994年);(6)《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4年);(7)《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修订);(9)《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年);(10)《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2006年);(11)《南宁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2009年);(12)其它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
环境科学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68DOI:10.16660/ki.1674-098X.2007-5640-3064城区河道底泥污染评价及底泥清淤方案分析①徐春萍(沈阳环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110167)摘 要:随着城市化及工业化的发展,城市河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河道的淤泥污染越来越严重。
河道底泥含有较多的有害物质,应做好及时清淤,而清淤中也应选择合理的清淤方案,避免二次污染,所以,应做好城区河道底泥清淤方案的分析。
本文概述了城区河道清淤特点,对其底泥污染进行了评价分析,找出了底泥淤泥清挖、运输、脱水的对比方案,以选择有效的优化方案,确保河道清淤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城区河道 底泥污染 清淤方案 分析中图分类号:X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10(b)-0068-03Evaluation of River Sediment Pollution and Analysis of SedimentDredging Scheme in Urban AreaXU Chunping(Shenyang Environmental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Shenyang, Liaoning Province, 110167 China)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urban river channel is more and more affected by human activities, and the river silt pollution is more and more serious. River sediment contains more harmful substances, should be done in a timely manner, and the dredging should also choose a reasonable dredging plan, to avoid secondary pollution, so, should do a good job of urban river sediment dredging plan analysi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iver dredging in urban areas, evaluates and analyzes the sediment pollution, and finds out the comparison scheme of sediment dredging, transportation and dehydration, so as to select the effective optimization scheme and ensur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river dredging.Key Words: Urban river course; Sediment pollution; Desilting scheme; Analysis①作者简介:徐春萍(1988—),女,满族,辽宁辽阳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咨询、环境检测及环境科研。
天津滨海地区拟建水库底泥盐渍化程度分析张鹏;姜翠玲;朱秀全;李冬梅;曹宸;朱立琴;邢西刚;沈晓娟【期刊名称】《人民黄河》【年(卷),期】2014(000)001【摘要】在天津滨海某拟建水库库区及库周采集土样,对水库底泥盐渍化程度进行了全面分析。
结果表明:拟建库区底泥全部属于滨海盐土,全盐量均值为1.22%,Cl-均值为0.61%,pH值均值为8.44,盐渍化程度较重;拟建库周底泥大部分属于滨海盐土,极少部分为重盐化土和中盐化土,全盐量均值为1.37%,Cl-均值为0.55%。
拟建库区水平方向上金钟河以北含盐量较高,金钟河以南含盐量较低。
垂直方向上,表层到1m深度范围内盐分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小;1~4 m深度范围内,土壤盐分含量最低,且变化不大;深度超过4m时,土壤盐分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根据拟建水库底泥盐渍化程度较重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水库运行建议。
【总页数】4页(P67-70)【作者】张鹏;姜翠玲;朱秀全;李冬梅;曹宸;朱立琴;邢西刚;沈晓娟【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淮安分局,江苏淮安223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32;X132【相关文献】1.天津滨海地区水库水质咸化问题及机理分析 [J], 赵文玉;王启山;伍婷;吴立波;王秀艳;张颖2.天津滨海地区平原水库软土坝基稳定分析 [J], 许玉景;黄福才3.天津市滨海地区平原水库软土堤基沉降分析 [J], 许玉景;杨敏;黄福才4.沿海拟建水库底泥盐分释放规律研究 [J], 张鹏;姜翠玲;朱立琴;彭焱梅;王友恒;邢西刚5.天津滨海地区土壤剖面盐渍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王卫星;李攻科;侯佳渝;刘永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王滩水库底泥调查与评价分析
叶德权
【期刊名称】《广西水利水电》
【年(卷),期】2024()3
【摘要】为解决大王滩水库底泥淤积治理的问题,需全面了解水库各区域底泥情况,调查库区底泥的深度、数量、污染程度和分布区域。
通过对大王滩水库底泥中的重金属元素及营养盐、水质富营养化、水生生物的分析,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水生生物丰富度指数和水质全指标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库区底泥污染程度、区域分布等方面进行评价。
【总页数】4页(P87-89)
【作者】叶德权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水利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26
【相关文献】
1.浅论大型水库档案及其管理——以大王滩水库为例
2.水库底泥重金属铁锰污染调查与评价——以青岛王圈水库为例
3.南宁市大王滩水库水质评价及富营养化分析
4.南宁市大王滩水库沉积物重金属地球化学评价及防治建议
5.南宁市大王滩水库2022年水质分析与评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王滩水库溶解氧及pH变化规律与原因分析李建民;毛小英【摘要】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实验室检测等手段,合理解释了大王滩水库在冬季常出现溶解氧骤降、总氮超标,在春夏季节出现pH值超标和溶解氧超饱和现象,并推导、验证了pH值与溶解氧定量计算关系式.【期刊名称】《广东水利水电》【年(卷),期】2012(000)012【总页数】4页(P37-40)【关键词】水库;溶解氧;pH;超标;分析【作者】李建民;毛小英【作者单位】珠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广东广州 510611;南宁市水文水资源局,广西南宁53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32大王滩水库地处珠江水系郁江支流八尺江中游,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南郊,距南宁市28km,水库总库容为6.38亿m3,目前已列入南宁市的重要饮用水备用水源地。
水库周边建有淀粉加工企业,由于储存与处理工业废水的氧化塘防渗措施不完善,氧化塘的废水渗漏到新坡江,新坡江汇集明阳工业园区内的部分居民生活污水后流入大王滩水库新坡库叉,这是大王滩水库的主要污染源。
此外,库区长期进行网箱养鱼、养鸭和旅游餐饮等综合开发,对库区水质造成一定影响。
从2011年开始,南宁市组织相关部门对库区的养鱼网箱、机动船舶、库区养鸭和旅游竹排进行整治,有关部门也加强对入库的排污口监督检查。
但是由于受长期污染影响,库区污染物沉积,水质富营养化,在冬季出现溶解氧降低、水质变黑现象,在春夏季节常发生水色变绿、pH超标和溶解氧过饱和现象。
本文重点讨论大王滩水库底泥污染及水质富营养化后,pH和溶解氧变化的原因。
1 大王滩水库溶解氧和pH变化分析根据大王滩水库表层水(水面下0.5m)水质监测数据,绘制2008年1月~2012年11月大王滩水库pH和溶解氧的变化情况图(见图1)。
从图1中可见,大王滩水库在每年的冬季会出现溶解氧急剧下降,随后溶解氧逐渐回升直至出现超饱和现象,pH也跟随溶解氧增大直至出现9.0以上超标数据,此后数月中溶解氧与pH又回到合理的水平。
大王滩水库底泥调查与评价报告
大王滩水库是为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配套建设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总库容5136万立方米,总投资2.37亿元。
库区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境内,设计灌溉面积48万亩,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的配套工程之一,也是新乡市农业生产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
2013年7月以来,河南省水利厅邀请了郑州市大王滩水库管理中心联合开展“大美河南”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调查了解大王滩水库现状、治理成效、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等方面,在河南省水利厅、郑州市水利局指导下,由河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与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共同组成了调查小组。
6月30日至7月2日,大美河南社会实践队对大王滩水库进行了底泥调查与评价报告编撰工作。
本次底泥调查活动历时5天,完成了3个多月的底泥统计和评价工作,获得了第一手客观数据信息。
一、活动背景
河南省是农业生产大省,是农业人口大省,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利用率较低。
根据河南省水利厅、郑州市水利局发布的《郑州市水资源现状报告》数据,郑州市区全年用水总量3.64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量3.36亿立方米。
截至2011年底,郑州市共有有效灌溉面积226万亩(不包括郑州市城区),人均有效面积15.3亩。
农田灌溉以机井灌溉为主,单户农民单田单亩灌溉面积为0.7亩,而机井每亩灌溉面积仅为4~6棵树。
根据《郑州市“十二五”期间水资源保护规划》显示,郑州市人均用水总量为10.25立方米,而郑州市实际人均灌溉面积仅为5.04立方米。
由于水资源的缺乏和污染不合理利用,导致“用水不均”现象严重,而作为郑州市“两大水源”中的“水源地”—位于新乡市西部和辉县市东北部交界处的大王滩水库为其主要饮用水源和城市供水基地。
二、调查方法
底泥调查主要采用现场采样和数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通过现场采样分析,掌握底泥的水质状况。
每一次采样都会在大王滩水库周边进行,采集的样品用专业回收容器进行密封处理,待取样后按照要求将其装入袋子进行回收,再利用回收后作为底泥检测用。
同时,在水库周边设置了3个采样点,分别采集河道底泥、水库坝前淤泥和坝体淤泥(其中水库坝前淤泥含量约为每立方米10公斤),再对每一种底泥样品分别进行检测。
在底泥调查过程中,队员们要采集大量底泥样品进行检测。
底泥检测结束后,还要对每一种底泥采集的样品进行取样并进行采样分析,最终形成底泥监测报告,为水库水质状况调查提供科学依据。
三、结果分析及原因
本次调查共采集到表层水和深层水两种不同形式的底泥样品共12个。
底泥样品的采集采用了多点取样法,在大王滩水库库区共采集了表层水样品10个,深层水样品8个。
表层水样品采样后经过多道工序进行处理(除化学处理外),通过对表层水样品采集分析、水质分析及水文气象分析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最终形成了大王滩水库表层水样品信息。
本次调查共获得表层水样品12个,深层水样品5个,总样品数量达80个之多。
通过对表层水样品中含氮、磷等营养物质分析结果显示,表层水样品中含有氮和磷等成分比较高。
四、结论
大王滩水库底泥主要来自库区自流灌溉农田的耕作层底泥,以农业肥料为主要污染物,其中部分农田底泥中含有氨氮、磷等有毒有害物质。
此外,随着水库移民搬迁,库区中一部分农田废弃,被用作养鱼及养鸡等。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王滩水库底泥总体富营养化程度为中度富营养。
水库现状表明,库区底泥富营养化程度总体呈中度富营养化。
水库内的地表水体为黑臭水体,流动性较差,上游河道内存在大量污染物质;在大王滩水库内修建调蓄池是控制入河污染物增加,改善水质、提高水环境质量和保障防洪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整个水库范围内,大王滩水库底泥污染程度明显低于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标准,同时由于库区内土壤和
地下水污染较为严重且具有一定区域污染特点、水库管理部门对库区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不高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不到位等因素影响,导致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库区水体富营养化趋势仍将持续;水库下游部分农田受到污染程度较大,需要引起重视;在库区污染状况分析方面,应进一步加大对土壤、地下水、水环境等污染行为的监管力度。